《水圈与水循环》示范公开课教案【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水圈与水循环》示范公开课教案【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水圈与水循环》示范公开课教案【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水圈与水循环》示范公开课教案【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水圈与水循环》示范公开课教案【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4《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表现。2.运用图表等资料,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3.能够分析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及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概念、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表现。2.知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3.学会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掌握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2.理解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片段《长尾鲨号核潜艇沉没事件》,以大致了解世界海水密度的变化及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激发起学生探索海水性质的欲望。【讲授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并且知道了大气圈的组成和大气的运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地球的另一个重要圈层——水圈。你知道水圈是由哪些水体组成的吗?水圈中的水是怎么分类的?水资源指的是什么呢?还有,你知道海水的理化性质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吗?它们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呢?为了弄懂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吧!(板书)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一、水圈的组成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水圈的水往往以哪些形态存在?各种形态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怎么样?2.地球上的水体有哪些存在形式?各种水体所占比例有什么特点?生:(可能的答案)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并相互转化,形成的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水圈。固态水仅在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液态水数量最多,分布次广;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2.水体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其中,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约占水圈总水量的96.53%,各类陆地水约占3.47%,其中淡水约占2.53%。(问题承上)3.陆地水体有哪些类型?主体是哪一种?这种水体一般分布在哪里?4.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3.陆地水体主要有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水等。其中,陆地水的主体是冰川水,约占淡水总量的2/3。4.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及时评价、点拨,引导学生形成“地球上的水”的知识网络。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地球上水资源会枯竭吗?小组讨论,回答: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并不多,而人类每天都在大量取用它,这会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呢?为什么?生:(可能的答案)不会。淡水资源的储量虽然不多,但通过水循环,这些水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水的不停运动和变化,使地球上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若发生较大程度的气候变化或严重的污染,这些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将可能减少。学生进行活动探究2:人类应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并回答: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再生和更新的,是否可以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生:(可能的答案)不可以。水资源是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的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循环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承转过渡】地球水圈中水的主体是海洋,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海水是咸水,其理化性质主要有温度、盐度和密度,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海水的性质,首先是海水的温度。(板书)二、海水的性质及作用1.海水的温度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海水温度的概念是什么?2.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是什么?海水温度变化的根源是什么?有何特点?生:(可能的答案)1.概念:海水温度指的是海水的冷热程度。2.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海水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收支状况。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而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就多年平均来说,全球海洋热量收支状况基本平衡。但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一般是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一般是支出大于收入。读图2-2-3,回答:表层海水的温度有哪些分布特点?其影响因素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分布特点:(1)表层海水的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到南、北极圈附近降至0℃左右,与流冰的平均界线大致相同;(2)等温线沿纬线大致呈带状分布,南纬40°以南至南极大陆间的海域几乎都是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小,等温线与纬线基本平行。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变化)。学生进行活动探究3:分析季节和洋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材料一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从而导致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匀。材料二按水温高于或低于流经海区,洋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作暖流。反之,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作寒流。一般而言,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为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为寒流。依据以上材料,回答:1.试分析说明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对海水温度有何影响?原因是什么?2.分析说明洋流对海水温度有何影响?原因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季节变化的影响: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原因:夏季太阳高度大,海水受热多,温度高;冬季太阳高度小,海水受热少,温度低。2.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温度较低。原因:暖流的温度高于所流经海区海水的温度;寒流的温度低于所流经海区海水的温度。读图,结合教材知识,小组讨论并回答:1.图中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分别是多少?2.从垂直方向上看,三个纬度海区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变化有什么规律?成因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表层海水温度低纬度海区最高,约为27℃;高纬度海区最低,约为7℃;中纬度海区居中,冬季约为11℃,夏季约为16.5℃。2.在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是:海水温度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1千米以内,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在1千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常年保持低温状态。成因: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且海水热导率低,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而海洋深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小。(问题承上)3.三个纬度海区在垂直方向上水温的变化有何差异?4.在高纬度海区,海水中往往会存在一个冷中间层,它是怎么形成的?生:(可能的答案)3.低纬度海区因表层水温高,水温垂直变化明显;高纬度海区因表层水温低,水温垂直变化较小。中纬度海区冬夏季节表层水温差异较大,夏季因表层水温较高水温垂直变化较大,冬季因表层水温较低水温垂直变化较小,这反映了海水温度垂直方向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4.冷中间层的成因:冬季表层海水由于冷却降温,密度增大,下沉到某一深度而形成。师生共同小结,完成表1:世界海洋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向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原因水平方向(海洋表层)一般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太阳辐射(纬度变化)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夏季太阳高度大,海水受热多,温度高;冬季太阳高度小,海水受热少,温度低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温度较低洋流暖流的温度高于所流经海区海水的温度寒流的温度低于所流经海区海水的温度垂直方向(从表层到深层)由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太阳辐射海水深度海水吸收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导率低。在1千米以内,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在1千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常年保持低温状态学生进行活动探究4:分析海水温度对游泳活动的影响。材料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下图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葫芦岛、厦门、西沙3个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通常表层海水温度在20℃以上时适宜游泳。阅读以上材料,回答:1.分析3个海域的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2.分析3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3.家住济南的小王想利用寒假外出旅游,同时想在海滨浴场享受冬季游泳的乐趣,他会选择哪个海域,理由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葫芦岛表层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最大,厦门次之,西沙最小。2.葫芦岛适宜游泳的时间最短,厦门次之,西沙最长。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3.西沙。西沙冬季表层水温仍在25℃以上,适合游泳。学生进行活动探究5:了解鲍鱼南北“转场”的养殖模式。鲍鱼被称为海洋生物中的“软黄金”,但它们很“娇气”,对水温的要求十分严苛,最适宜的生长水温是12℃~25℃,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鲍鱼死亡。为此,山东荣成与福建莆田从2004年开始合作,发展鲍鱼“南北对调”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观看视频资料,并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并回答:1.山东荣成鲍鱼养殖场每年转场的时间及原因是什么?2.福建莆田鲍鱼养殖场的鲍鱼转加山东荣成的时间及原因又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山东荣成鲍鱼每年前往福建莆田的时间在11月左右。原因是11月份以后,山东沿海海域纬度较高,水温过低,福建莆田沿海海域纬度较低,水温较高,转场利于鲍鱼安全“越冬”。2.福建莆田鲍鱼北上转场的时间在5月份左右。原因是5月份以后,莆田沿海海域水温过高,北上山东海域利于鲍鱼“避暑”。(板书)2.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海洋及海水温度的变化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生:(可能的答案)1.海洋是地球的热量储存库。2.海洋对大气温度变化具有调节作用。3.海水温度增高,会引起海平面上升;4.局部区域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会引起气候的异常变化。学生进行活动探究6:分析海水对大气温度的影响。思考:沿海地区一般具有“冬暖夏凉”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原因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海洋面积广大,水量大;海水的热容量大。因此,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小于陆地,变化过程滞后于陆地,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板书)3.海水的盐度出示长芦盐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海水盐度?2.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有什么表现?生:(可能的答案)1.海水盐度:指的是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约为35‰。2.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高纬度海区)、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如表所示。学生进行活动探究7: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读下图,结合所学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说出世界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生:(可能的答案)变化特点:表层海水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成因: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常年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盐度最高;赤道附近海区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由于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盐度并不高。自副热带海区向极地海区,海水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学生进行活动探究8:世界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域及其成因。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盐度超过40‰;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盐度低于10‰。读材料,结合下列红海和波罗的海的区域图,以及开罗和柏林两地的气候资料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试从纬度位置、气候特点、陆地径流、海域封闭程度等角度,分析两个海区海水盐度差异显著的原因。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小结,完成表3:红海海水盐度最高、波罗的海盐度最低的原因。盐度最高盐度最低海区红海波罗的海盐度盐度超过40‰盐度低于10‰原因纬度位置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强烈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海水的蒸发量较小气候特点位于副热带海区,周围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蒸发量小于降水量陆地径流周围是干燥的沙漠地区,河流较少,汇入淡水少周围陆地河流众多,汇入淡水较多海域封闭程度海域狭长,更加封闭,只有南部的狭窄海峡与外海相连,与外海低盐度海水交换少海域较为封闭,与外海高盐度海水交换少学生继续进行活动探究9: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材料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镁等盐类物质,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生活、生产需要的食用盐和工业盐。我国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台湾的布袋盐场等都是著名的盐场。江苏省盐城市,因自古以来出产海盐而闻名,故取名“盐城”。阅读以上材料,回答:1.分析海南岛莺歌海盐场的形成条件。2.说出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最适宜海水晒盐的季节及理由。生:(可能的答案)1.位于沿海平原,地势平坦;地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利于海水晒盐。2.春季。春季降水少,晴天多,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板书)4.海水的密度读“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密度概念是什么?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1.海水密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单位是g/cm3或kg/m3。影响因素:盐度、温度、压力及其变化。(如下表)师生共同小结,完成表4: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结果典例/原因盐度盐度越大,密度越大①红海海水盐度最高,海水密度也最大②波罗的海的海水盐度最低,海水密度也最小温度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温度升高,海水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压力(深度)压力越大,密度越大深层海水一般比浅层海水密度大(问题承上)读“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世界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哪些?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生:(可能的答案)2.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变化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赤道附近海区海水密度较小;副热带海区海水密度增大,却没有出现极大值;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结合引入视频《长尾鲨号核潜艇沉没事件》,教师适当补充讲解海水的“密度跃层”对潜艇航行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完成表5: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向分布规律影响因素表层(水平分布)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温度、盐度同纬度海域海水密度大致相同大河入海口海水密度较小,海水密度也可能增大入海径流量、泥沙含量垂直分布(从表层到深层)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压力密度跃层:海水密度有时随深度的增加会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板书)5.海水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讨论并回答:海水密度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原因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影响:(1)影响人类航运安全。原因:不同的海域,海水的密度可能不同,船舶的吃水深度不同。因此在远洋航行中,标准吨位船只的核载重量要考虑不同海区海水密度的差异,以确保航运安全。(2)海水的密度差异产生密度流,影响海水运动。例如,北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就存在着密度流。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则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教师展示直布罗陀海峡两侧的密度流示意图,并播放动画《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加深学生对密度流的直观认识。【课堂小结】【当堂练习】1.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2.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层海水密度与盐度的关系最为密切B.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高C.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D.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下列人类活动与海水盐度无关的是()A.海水晒盐B.海水制碱C.海水发电D.海水养殖读“局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回答4~5题。4.图示为北半球海域的是()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③④5.由图可知,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是()A.海水深度B.海陆分布C.径流注入量D.太阳辐射【参考答案】1.D2.C3.C4.A5.D《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和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理解洋流的分类及成因。2.能够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和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鸭子舰队环游记》,以大致了解洋流的基本含义及分布,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海水的运动及影响的兴趣。【讲授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和掌握了水圈的主要组成及分布,以及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等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海水的运动,包括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现在开始吧!(板书)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三、海水的运动及影响1.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2.什么是波浪?波浪可分为哪几种类型?3.波浪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生:(可能的答案)1.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波浪、潮汐和洋流等。2.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波浪。海洋上的波浪主要是风浪,除此之外还有涌浪、拍岸浪等。风浪是指在风力直接作用下形成的海面的波状起伏运动。一般是风速越大,风浪也越大。3.影响:①波浪对港口建筑、航运、船舶停靠等都有一定的影响;②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水质净化,但也会导致污染物的重新悬浮和污染的加剧;③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可用来发电。教师补充讲解:除风浪外,海洋上的波浪还有另外两种常见类型:涌浪和拍岸浪。并比较这三类波浪的形成原因。类型形成原因风浪直接由风力作用形成。随着风速的增加、风吹时间的延长、风作用距离的加长而同步增强涌浪风浪离开源地(风区)继续向远处传播的海浪,或风停止以后的余波拍岸浪风浪或涌浪传至浅水区时,受到海底摩擦作用,海浪的能量很快衰减,出现破碎和卷倒,形成的近岸浪或拍岸浪(板书)2.潮汐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什么是潮汐?2.潮汐的成因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2.成因:天体的引潮力,尤其是离地球比较近的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潮力指的是日月等天体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引力与地球自转过程中海水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教师继续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自主学习教材知识,回答::1.描述潮汐发生过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分别有什么含义?2.你知道什么是大潮和小潮吗?生:(可能的答案)1.基本要素:有高潮、低潮、潮差、涨潮和落潮等。在海水涨落的每一周期内,水位涨到最高位置时,叫高潮;当水位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就叫作低潮;相邻的高潮与低潮之间的水位差叫潮差。从低潮到高潮的过程中,水位逐渐上升,叫涨潮;从高潮到低潮过程中,水位逐渐下降,叫落潮。2.当潮差最大时,意味着涨潮时高潮水位最高,落潮时低潮水位最差,水位差最大,此时的潮汐称为大潮;反过来,当潮差最小时,称为小潮。(问题承上)3.潮汐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生:(可能的答案)3.主要影响:①潮汐现象对河流和海上航运有重要影响。如大型船舶可趁涨潮时进出河流和港口;②潮汐可以用来发电,建设潮汐电站,还可以利用潮汐制盐;③潮汐也会对海岸地貌、海港工程、海洋污染物等带来一定影响。【知识拓展】了解潮汐的变化规律。查阅资料,合作讨论,说说潮汐有什么变化规律?生:(可能的答案)潮汐的变化规律:包括日变化和月变化。日变化: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现象。月变化:①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日、月、地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此时潮汐现象最为明显,高潮潮水涨得最高,低潮潮水落得最低,潮差最大,形成朔望大潮。②农历每月的初七和二十二前后(月相为上弦月、下弦月),日、地连线与月、地连线大致垂直时,高潮不高、低潮不低,潮差最小,形成小潮。学生进行问题探究1:分析钱塘江大潮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并回答: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在八月十五前后格外壮观?生:(可能的答案)主要原因包括:①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引潮力达到最大;②江口呈喇叭形,潮水易进难退,拉高了潮位;③此时盛行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一致,助长了潮势;④长江处于汛期,河流水量大,与海潮产生强大的对冲,助长潮势。师: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学习和了解海水最重要的一种运动形式——洋流。那么什么是洋流呢?(板书)3.洋流的概念及分类。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什么是洋流?主要成因是什么?2.洋流可以分为哪几类?生:(可能的答案)1.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就叫作洋流。成因:海面盛行风的吹拂作用下形成的。2.分类:按水温与所流经海区水温的高低比较,洋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指的是水温比所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寒流:指的是水温比所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洋流。一般而言: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通常为暖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通常为寒流。【重要提示】暖流和寒流的判定依据是洋流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高低相比较而言的。因此要注意以下两点:1.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同理,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寒流。(板书)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方面的影响?生:(可能的答案)1.影响海上航行。船舶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且在寒暖流相遇或有上升流形成的海域,往往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世界著名渔场就主要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和有上升补偿流形成的海区。3.影响流经海域及沿岸地区的气候。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4.影响海洋污染物。洋流既可以加快污染物的扩散,降低污染浓度,但同时也会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学生进行问题探究2:分析洋流对海上航行的影响。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小组合作讨论:郑和船队下西洋一般选择什么季节出发,什么季节返回?试说明其中的道理。生:(可能的答案)一般选择秋冬季节出发,春夏季返回。理由:主要考虑的是季风(风向)和洋流对航行的影响。我国受东亚季风影响,秋冬季节吹偏北风,春夏季节吹偏南风,中国沿岸洋流随风向转变而改变。北印度洋受南亚季风影响,形成季风型的大洋环流,流向为“夏顺冬逆”。郑和船队秋冬季节出发时向南航行,在印度洋海域向西航行,一路顺风顺洋流;春夏季返航时,在印度洋海域往东,在中国沿海往北,也是顺风顺洋流,这样就能加快航行速度,节省人力。学生进行问题探究3:分析世界海洋渔场的成因。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海洋渔场的一般成因有哪些?2.洋流可以分为哪几类?生:(可能的答案)世界海洋渔场的一般成因包括以下方面:1.大陆架海区①光照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2.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补偿流使海水搅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易于形成大的渔场。此外,寒流带来冷水性鱼类,暖流带来暖水性鱼类,鱼的种类丰富。学生进行问题探究4: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成因。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结合渔场的成因,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大洋中形成了哪些著名渔场?2.这些著名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小结,完成表1.世界著名渔场及其成因。世界著名渔场成因类型具体成因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秘鲁寒流——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学生进行问题探究5:分析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学生进行问题探究6:分析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读图思考:卑尔根的气候特征是什么?成因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卑尔根的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温差较小,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等。成因:夏季凉爽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高和受海洋的影响造成的;而冬季温和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学生进行问题探究7:分析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观看动画,描述:油污的扩散方向和事故地点油污浓度的变化,说明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有何影响?生:(可能的答案)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课堂小结】《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示意图等分析说明三类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意义。2.结合实例,分析和归纳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水循环的定义、类型及主要环节、意义。2.能够辩证地分析和认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教学难点】1.能够分析比较三类水循环的特点及差异。2.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的影响。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大气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大致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大致了解全球水循环的概念、类型以及产生的地理意义,激发起学生探索水循环知识的欲望。【讲授新课】前面两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水圈的组成、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掌握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概念、分布规律以及影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围绕水圈进行探究,重点了解水圈中的水循环,包括水循环的概念、分类,以及水循环所产生的地理意义等,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吧!(板书)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四、水循环过程及意义1.水循环的概念及其类型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水循环的定义是什么?2.水循环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3.驱动水循环不断进行的能量主要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可以分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三类。3.水循环不断进行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水循环发生的区域范围。思考: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哪几个空间范围?涉及到地球的哪些圈层?生:(可能的答案)海上内循环主要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陆上内循环主要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陆间大循环主要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水循环涉及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等四大圈层。学生进行活动探究2:水循环的内因和外因。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相关任务。有人认为,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外因是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生:(可能的答案)同意。水循环的产生有其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也就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水的气态、液态、固态可以相互转化,这使水的转移、能量的交换成为可能。产生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它们是驱动水循环不断进行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热力作用为水的“三态”转化提供了条件;太阳辐射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从而为水汽的移动提供了条件。地球重力作用则促使雨水的降落和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从而实现了水循环。(板书)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哪一类水循环是最基本的水循环?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1.海陆间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广、环节多且复杂,是陆地上地表水的主要循环方式。2.主要环节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板书)3.海上内循环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海上内循环?2.海上内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3.海上内循环有何意义?生:(可能的答案)1.指的是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成云致雨,直接降落到海面上的循环过程,叫作海上内循环。2.海上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3.海上内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多,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板书)4.陆上内循环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陆上内循环?2.陆上内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3.陆上内循环有何意义?生:(可能的答案)1.陆上内循环:指的是陆地表面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水汽,在陆地上空成云致雨,降落至陆地表面的循环过程,这就是陆地内循环,也叫内陆循环。2.陆上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和蒸腾、凝结、降水等。3.陆地内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较少,但对陆地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的作用。(板书)5.海陆间大循环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海陆间大循环?2.海陆间大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3.海陆间大循环有何意义?生:(可能的答案)1.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形成径流,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过程就是海陆间大循环。2.海陆间大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3.意义:使陆地上的水得到持续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归纳总结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归纳和总结,完成表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类型海陆间大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大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板书)6.人类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人类活动可能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生:(可能的答案)1.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时间分配。②人工降雨:加快了降水环节,增加了降水量。③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加了地下径流,减小了地表径流。④跨流域调水:改变了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学生进行活动探究3: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如图)。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2.读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3.读图,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生:(可能的答案)1.砂石覆盖层大小不一、形成各异、结构空隙大、利于水分下渗,可有效蓄积雨水,提高土壤含水量。2.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阳光,减少水分蒸发。3.砂石会影响水循环的下渗、蒸发和径流环节,可以起到透水、保湿、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昼夜温差等作用。【归纳总结2】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师生共同小结,完成表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人类活动影响环节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改变地表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影响地下径流如人工降雨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影响蒸发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影响下渗学生进行活动探究4: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黄河流域的水循环。结合所学的水循环知识,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生:(可能的答案)从海陆间水循环的角度来说不正确。理由:因为黄河属外流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流,最终注入渤海。然后通过渤海海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又以大气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上,雨水又汇入黄河中,从而实现了水的循环。学生进行活动探究5: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合作讨论,读图思考:1.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的水从哪儿来?最终又到哪里去了呢?2.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有哪些环节?图中的绿洲在这一循环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生:(可能的答案)1.塔里木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除此之外还有山地降水和地下水等。沿途不断蒸发和下渗,最终消失在荒漠之中或注入到内流湖中。2.主要环节有蒸发、下渗、降水等。绿洲植物一方面通过吸收地表水和地下水生长;另一方面通过蒸腾作用向大气中输送水汽。【课堂小结】【当堂练习】1.在海陆间大循环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A.海洋水的蒸发B.大气的水汽输送C.大气降水D.地表、地下径流2.目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需要保护的水资源是()A.冰川水B.河流水C.深层地下水D.大气水3.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周期最短的是()A.湖泊水B.河流水C.冰川水D.地下水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mm,能有效收集道路上的灰尘和雨水。完成4~5题。4.建设下沉式道路绿化带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有()①地表径流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下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城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利用和调蓄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7.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参考答案】1.D2.B3.B4.B5.C6.D7.A《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第4课时教学目标运用图文材料,分析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运用实例分析和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水循环》,以大致理解水循环产生的地理意义,激发探索的欲望。【讲授新课】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和分类,知道了水循环按发生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并且知道了三类水循环之间的特点及差异。此外,还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继续探讨水循环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板书)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四、水循环过程及意义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1.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地球的圈层?2.水循环有哪些地理意义?生:(可能的答案)1.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地理系统。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有:(1)水循环使不同区域的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水体得以更新。(2)促进了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3)促进了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能量转换,调节地表温度。(4)改变地表的生态和生活环境。(5)改造着地表形态。(板书)2.水循环地理意义之一:促进水体更新材料河水的运动更新快、循环周期短,平均每16天多就可更换一次,每年可与大气降水交替更换22次。结合以上材料内容,小组合作讨论,思考:从总体上看,陆地水、大气水和海洋水会不会明显增多或减少?是什么在起作用呢?这表明水循环有何地理意义?生:(可能的答案)1.从总体上看,都不会有明显的增多或减少的变化。2.主要是水循环在起作用。3.这表明水循环能够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并且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读图思考:图中涉及到哪几种水体?生:(可能的答案)略,如图所示。教师引导学生对陆地主体类型及相互补给关系进行回顾小结。【提示】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其中,大气降水(雨水)是陆地上各种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师:不同的水体循环更新周期不同,大气水、河流水、土壤水等水体的更新循环速度较快;而深层地下水等水体循环周期的周期很长、速度很慢。教师补充讲解,展示表1.地球几种水体的平均循环更新周期水体类型平均循环更新周期水体类型平均循环更新周期深层地下水1400年河流水16天湖泊17年大气水8天沼泽5年生物水几小时土壤水1年【知识拓展1】内陆咸水湖形成的原因。阅读以下材料,思考:内陆咸水湖是怎么形成的?咸水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点:(1)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在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湖水的蒸发量往往超过湖水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日渐增加,使水中各种盐类物质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状态,在湖滨和湖底形成了各种不同盐类的沉积矿床。(2)封闭的地形和一定的盐分与水量的补给封闭的地形使流域内的径流向湖泊汇集,湖水不易外泄,盐分通过径流源源不断地从向湖泊输送。在强烈的蒸发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