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氏绦虫的学习材料_第1页
曼氏绦虫的学习材料_第2页
曼氏绦虫的学习材料_第3页
曼氏绦虫的学习材料_第4页
曼氏绦虫的学习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曼氏绦虫的学习材料第1页/共19页

一.形态⒈成虫:

长约1米,链体约1000个节片,均宽大于长。孕节子宫有开口,可产卵。第2页/共19页

头节:

细小呈指状,背、腹面各有一条纵行吸槽。颈部细长吸槽第3页/共19页

孕节与成节相似,除孕节子宫内有卵不同外,相似。结构有♀♂各一套。睾丸呈小泡状,数百个,散布在深层实质组织中。卵巢分2叶,位于节片后部,卵黄腺散布在实质的表层。子宫位于节片中部,呈螺旋盘曲,子宫有开口,可产卵。♀性生殖孔第4页/共19页子宫

曼氏迭宫绦虫节片第5页/共19页⒉裂头蚴:

长带状,乳白色,前端膨大,头节和成虫头节相似,体具横皱纹不分节。伸缩能力很强,在组织中常收缩成团。第6页/共19页⒊虫卵:

椭圆形,两端稍尖,呈浅灰褐色,卵壳薄,一端有卵盖,卵内有1个卵细胞和许多卵黄细胞。卵盖第7页/共19页二.生活史第8页/共19页

二.生活史:

生活史较复杂,成虫主要寄生于猫和犬的小肠,亦可寄生于虎、豹、狐及豹猫等食肉动物,

偶寄生人的小肠。生活史过程:成虫产卵从子宫孔排出→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在水中适宜的温度下经3~5周发育为周身被有纤毛的孵出钩球蚴→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后脱去纤毛,穿过肠壁进入血腔经3-11天

发育为原尾蚴→带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被二中间宿主蝌蚪吞食后,随着蝌蚪逐渐发育成蛙,原尾蚴也发育成为裂头蚴。第9页/共19页

裂头蚴具有很强的收缩和移动能力,常迁移到蛙的肌肉间隙中,以大腿及小腿部位最多见。

当蛇类、鸟类、兽类等转续宿主捕食含裂头蚴的蛙后,裂头蚴不能在肠内发育为成虫,穿过肠壁,移居到腹腔、肌肉及皮下组织等处继续生存。

猫、犬等终宿主吃了含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后,裂头蚴在小肠内约经3周发育为成虫,并在粪便中出现虫卵。

成虫在猫体寿命约3年半。裂头蚴在人体可存活12年,最长达35年。第10页/共19页

生活史小结:

终宿主:主要是犬、猫等动物。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转续宿主:蛇、鸟类、猪等多种脊椎动物。人可成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宿主。发育过程:虫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第11页/共19页

致病:

⒈成虫偶然寄生人体,寄生时间短,致病力不强,多无明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微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驱虫后即可消失。国外仅见于日本、俄罗斯等国。我国成虫感染的报道近20例。

⒉裂头蚴对人体的危害远大于成虫,国内已有数千例报道,常见的寄生部位依次为:眼睑部,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颌面部,生殖系统、脑、乳房、消化道和呼吸道等。

在寄生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具囊腔,腔内有1-10条不等的裂头蚴。局部可发生肿胀,甚至形成脓肿。临床表现可归纳为5型:

第12页/共19页

⑴眼裂头蚴病:最常见,常为单眼,可侵犯眼睑或眼球,患者出现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奇痒,或有虫爬感,严重者可出现视力障碍,甚至失明。⑵皮下裂头蚴病:以四肢、躯干表浅部多见、患者出现游走性皮下结节,呈圆形、柱形或不规则条索状,大小不一,直径约0.5-5cm,局部有疼痛、搔痒、虫爬感等,易被误诊为肿瘤。

⑶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患处有硬结、红肿、发痒,或虫爬感.在皮下或粘膜下有硬结,直径约0.5-3cm,多有小白虫(裂头蚴)逸出史。

第13页/共19页

⑷脑裂头蚴病:临床表现酷似脑瘤,常出现阵发性头痛,癫痫、颅内压增高,甚至瘫痪死亡。极易误症。⑸内脏裂头蚴病:罕见,仅占1%。

临床表现因裂头蚴移行位置而定。临床已发现呼吸系统、脊髓、椎管、尿道和膀胱等处,可引起较严重后果。

此外,据国外报道,极少数人体“增殖型”裂头蚴病。由裂头蚴侵入人体组织后芽生增殖形成,全世界目前仅发现十几例,但危害大,其发病机理不清,可能是由于裂头蚴的变异或人体免疫力降低等因素所致,预后很差。第14页/共19页

诊断:

询问病史有较高参考价值。

成虫感染:通过粪检虫卵或节片确诊。

裂头蚴病:主要经手术取虫鉴定。

必要时可做动物实验。脑裂头蚴病可采用CT等放射影像技术确诊;亦可用裂头蚴抗原进行各种免疫辅助诊断;第15页/共19页

流行:曼氏迭宫绦虫分布很广,但成虫寄生人体罕见,国内报道近20例。裂头蚴病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国内已有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800多例的报道。以10-30岁感染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

人体感染裂头蚴的途径有两种:

⒈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粘膜侵入,⒉误食裂头蚴或原尾蚴。第16页/共19页

感染方式可归纳为3类;

1.局部敷贴生蛙肉:为主要感染方式,约占患者半数以上。民间传说蛙肉有清热解毒作用,因此常用蛙肉敷贴眼、口颊和外阴等处的伤口或脓肿,导致蛙肉中的裂头蚴直接经伤口或正常的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2.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鸡或猪肉:民间有吞食活蛙治疗疮疖和疼痛的陋习,或喜食未煮熟的肉类,若吞食到裂头蚴,即可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移行到其它部位寄生。

3.误食感染的剑水蚤:喝生水或游泳时误吞湖、塘水,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进入人体感染。据报道原尾蚴还有可能直接经皮肤或眼结膜侵入人体。

第17页/共19页

治疗:

成虫感染:可用槟榔、南瓜子联合驱虫,或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治疗。

裂头蚴:主要采用手术摘除,但一定要将虫体及头部完全取出方能根治。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