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数学-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数学-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数学-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数学-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角的概念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②、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③、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初中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把定义推广到任意角,引出终边相同的角的角这个重点,探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最终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三角函数线的画法。最后主要是利用所学解答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意识,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终边相同的角2、三角函数定义的应用3、三角函数线的应用难点:三角函数线的应用三、教材分析:这一部分是一个高频考点,通过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单独考查三角函数定义的问题,难度较低;若结合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及三角恒等变形,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难度稍大.题型均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四、学情分析:在经过了高一的学习后,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因为时间比较长,大部分同学已经忘记了,在高三一轮复习里,还要从基础知识抓起,基本题型引入,然后慢慢的引申,达到高考的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行这节课的学习,可以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这里采取了分组得分比较的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探究问题、合作交流问题上发展不均衡,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的让学生们探究、自己动脑,和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分析: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师启发引导为主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演示为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六、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七、教学过程设计:基础知识分成了两部分,这样显得有条理。在每一部分知识后面都对应了知识的典型例题。题型一:对终边相同的角的练习,主要练习写出终边相同的角和一个范围的角。这里需要注意角的周期。题型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的练习,这个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练习定义,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生会漏解,要特别强调一下这个问题。题型三:练习三角函数线,这个题型要注意边界是否取得,在图形上要特别注意标出。八、课堂小结:强调一下课堂中出现的漏解的情况,画三角函数的时要虚实得当,以及本节的主要内容:终边相同的角、三角函数定义、三角函数线。九、目标检测设计采用习题、练习的方式进行检测,对终边相同的角、三角函数定义、三角函数线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角的概念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情分析在经过了高一的学习后,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因为时间比较长,大部分同学已经忘记了,在高三一轮复习里,还要从基础知识抓起,基本题型引入,然后慢慢的引申,达到高考的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行这节课的学习,可以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这里采取了分组得分比较的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探究问题、合作交流问题上发展不均衡,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的让学生们探究、自己动脑,和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角的概念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效果分析教学风格上有个性,体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较好的素质,语言简洁,表达清晰,讲评得当,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教师讲课严谨,娓娓道来,如小溪潺潺,不经意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数学概念.教学过程确实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促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大限度地参加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作为高三的一节复习课,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开始,引导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在自主的天空中追逐真理的本质.教学设计上有亮点,整个教学过程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分析来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问题.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看,把问题作为纽带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三个核心问题展开,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知识探索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突出数学性.数学教学应该体现数学性,这就是严谨的知识结构,层次分明的教学流程,清楚到位的知识讲解.这些在这节课都有很好的体现.教材的主编曾经说过数学是清楚的、自然的和合理的,教师就应该从学生最自然、最朴素的想法出发,从问题最自然的思路出发,沟通、交流、引导,特别是要用教材去教学生,精心预设,精彩生成.《角的概念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材分析这是人教B版数学必修四上的一部分内容。1、教学内容:角的概念、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及三角函数线2、地位和作用:这一部分是一个高频考点,通过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单独考查三角函数定义的问题,难度较低;若结合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及三角恒等变形,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难度稍大.题型均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终边相同的角2、三角函数定义的应用3、三角函数线的应用难点:三角函数线的应用《角的概念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观测记录课堂观察记录人:聂洪玉观察内容:角的概念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观察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终边相同的角;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三角函数线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角的概念、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三角函数线的基础上,通过对图形的理解与认识,提练出的一节课,它即是对三角函数线这个几何图形的深层认识,更是后期学习三角函数化简及计算等问题的基础与铺垫,因此,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学习方法,都将对今后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明确终边相同的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三角函数线;使学生养成探究、分析的学习习惯,树立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终边相同的角、三角函数定义、三角函数线,重点也在于此。

教学预设方面:由于高三16班学生的程度相对好,结合课程标准,本节课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多,题量大,题型多。

内容的展示上:教师紧扣定义,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对基本关系的推导,注重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对问题进行了归纳,分为3个题型,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符合学生认知层次,体现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好地展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如在教学预设中准备了3个题型。班级姓名学号巩固训练1.若α=k·180°+45°(k∈Z),则α在 ()A.第一或第三象限 B.第一或第二象限C.第二或第四象限 D.第三或第四象限2.若sinα<0且tanα>0,则α是 ()A.第一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 D.第四象限角3..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eq\f(3π,4)是第二象限角;②eq\f(4π,3)是第三象限角;③-400°是第四象限角;④-315°是第一象限角.其中正确的命题有()A.1个 B.2个C.3个 D.4个4.设集合M=eq\b\lc\{\rc\(\a\vs4\al\co1(x\b\lc\|\rc\}(\a\vs4\al\co1(x=\f(k,2)·180°+45°,k∈Z)))),N=eq\b\lc\{\rc\}(\a\vs4\al\co1(x\b\lc\|\rc\(\a\vs4\al\co1(x=\f(k,4)·180°+45°,k∈Z)))),那么()A.M=N B.M⊆NC.N⊆M D.M∩N=∅5.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的坐标为eq\b\lc\(\rc\)(\a\vs4\al\co1(sin\f(2π,3),cos\f(2π,3))),则角α的最小正值为()A.eq\f(5π,6) B.eq\f(2π,3)C.eq\f(5π,3) D.eq\f(11π,6)6.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eq\r(3),-1),则sinα=________.7.终边在直线y=eq\r(3)x上的角的集合为_______8.在-720°~0°范围内找出所有与45°终边相同的角为________9.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的坐标为eq\b\lc\(\rc\)(\a\vs4\al\co1(sin\f(2π,3),cos\f(2π,3))),则角α的最小正值为()A.eq\f(5π,6) B.eq\f(2π,3)C.eq\f(5π,3) D.eq\f(11π,6)10.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y=-3x上,求10sinα+eq\f(3,cosα)的值12.已知cosα≤-eq\f(1,2).利用三角函数线求角的范围13.已知扇形的圆心角是α=120°,弦长AB=12cm,求弧长l.班级姓名学号当堂检测:1.已知角θ的终边上一点P(3a,4a)(a≠0),则sinθ=________.2.已知扇形的周长是6cm,面积是2cm2,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A.1或4 B.1 C.4 D.83.已知cosα≥eq\f(1,2),利用三角函数线写出角α的集合《角的概念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后反思上述教学设计及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意义:

1.教学设计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放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应用上。背景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到抽象,现象到本质,特殊到一般,这样有利学生的思考。

2.情景设计的数学模型很好地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能很好引入在直角坐标系中,很好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过渡,同时能够揭示函数的本质。

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它渗透了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和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角的概念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标分析一:高考要求:1.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