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月累的资料_第1页
日积月累的资料_第2页
日积月累的资料_第3页
日积月累的资料_第4页
日积月累的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积月累的资料第1页/共45页卷首名言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维特根斯坦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海德格尔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叔本华。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尼采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加缪第2页/共45页1.下列各句中,加红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作者不仅要有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的能力,还要能发挥想象力,向壁虚造,这样的创作才能“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他生前著作等身,位高名尊,但因为死前不能坚守民族大义,委身敌寇,遭人唾骂。其生荣死哀,让人唏嘘。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贫瘠、厚重、苍凉,却孕育出众多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这可谓钟灵毓秀。D.这次修志工程前后历时10载,六更篇目,四易其稿,众手共襄,玉成其事,,凝聚了社会各方人士的心血和关爱,渗透着编修人员的艰辛和智慧。D(A项,向壁虚造:又作“向壁虚构”,指毫无事实根据的捏造、虚构。

B项,生荣死哀:指活着受人崇敬,死后令人悼念。多用来称颂生前有卓越贡献的死者。C项,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D项,玉成其事:指成全某件好事。多用于男婚女嫁,也可用于其他好事。)语言文字运用第3页/共45页2.下列各句中加红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每当春节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②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③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④对待野生动物,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赶尽杀绝,只顾眼前利益了。⑤中国古典诗词一挥而就达到了文学的最高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了。⑥那时的大宋河清海晏,风调雨顺,朝廷偃武修文,百姓生活无忧,经济文化高度发达。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第4页/共45页B(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褒义词。感情色彩有误。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使用正确。自惭形秽: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使用正确。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鱼赶到深渊里,把鸟雀赶到密林里。比喻不善于团结的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对方那里。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词义误用。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语境不符。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使用正确。)偃武修文: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第5页/共45页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教育投入在各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得到了较为有力的保障,国家对学术研究的资助不断增加,不少高校呈现出积极扩张的现象。B.杭州G20峰会是第11届会议,主要探讨“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C.李安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4K/3D/120帧格式制作、拍摄和放映的商业电影,也是目前院线所能见到的最高技术规格的影片。D.读书人大约都有一个情结,就是总希望给自己以营养的民间文艺能够有传承,甚至有发展,因为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民间文艺。

D(A“呈现现象”动宾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探讨”缺少宾语,应补充宾语“议题”;C.“制作、拍摄和放映”语序不当,应为“拍摄、制作和放映”。)第6页/共45页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宽容失败与追求成功是辩证统一的。

①对失败足够宽容,提供给运动员更好的成长环境,他们②可能轻装上阵,冲击更好成绩。“超级丹”在近日的访谈中表示,很多名将参加奥运发挥失常,正是③给自己的包袱太大。④,奥运场上有太多意外存在,以此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不完全客观,压力过大只会起到反作用。一个国家,⑤她的人民获得了自然生成的大国心态时,才是真正的大国。追求成功同时宽容失败的成熟心态,⑥

局限于奥运赛场上。

①②③④⑤⑥A如果就因为此外在不要B只有才/确实当不应C如果就/此外在不要D只有才因为确实当不应D第7页/共45页周智光,本以骑射从军,常有戎捷,自行间登偏裨……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B.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C.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D.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A第8页/共45页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偏裨在古代也称为偏将、禆将、副将,是佐助大将的将领。B.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C.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关税、厘金、营造工程,部长称为工部尚书。D.散官就是负责一些闲散职务的官员的通称,待遇厚薄不一,如朝议大夫等。C(关税、厘金由户部管理。)第9页/共45页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公平与效率向来不可分割。扶贫政策讲公平的同时,①

,建立更灵活的激励机制。②

,比如有的地方推行帮扶人与贫困户“双承诺”“双认定”的方法,变“单向输血”为“双向互动”。有的地方实行扶贫资源差异化分配,以多劳多得的方式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制度建设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特点,③

,来激发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参考答案:①也应注重效率②一些地方的措施值得借鉴③我们应当用好的激励制度第10页/共45页8.下图是全国敬老月活动的宣传标志(标志为红色),请写出该图案除汉字及英文单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不超过90字)(6分)①要素:数字“99”(1分)的线条绕成心形(1分),像夕阳的圆点(1分)。②寓意:“9.9”象征着九九重阳节(1分),夕阳象征着老年人如夕阳红(1分)。心形寓意关爱老年人,体现出“敬老月”活动“关爱老人构建和谐”的主题。(1分)第11页/共45页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酌酒与裴迪①王维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②,朱门先达笑弹冠③。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注】①裴迪: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②按剑:发怒时准备把剑的动作。③弹冠:弹去帽子的灰尘,准备做官。第12页/共45页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9.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宽”一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B.“朱门”一词用了借代手法,借指富贵。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人们在相互庆祝。C.颈联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对情感表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D.作者在这首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和隐居思想。E.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裴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BD(B原诗是说先作官的人去嘲笑那些后做官的人,表现官场的相互排挤。D作者在诗中并非出处洒脱。而是体现出矛盾的心情)第13页/共45页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10.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①作者为友人倒酒,进行劝慰,其实是和友人一起借酒消愁。②对人情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和激愤。③不问世事的旷达超凡之情(每点2分。)第14页/共45页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1.(1)《过零丁洋》中,作者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发出感慨的句子是

。(2)《劝学》中以车马和渡河为例,意在强调

这个道理。(3)《虞美人》中,李煜用比喻这样描写自己的愁情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第15页/共45页【心灵小故事】

五官科病房里同时住进来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并首先去拉萨。乙也同样如此表示。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了医院,乙住了下来。甲的计划表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

他在这张生命的清单后面这么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第16页/共45页

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这期间,他登上过天安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这位朋友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夙愿。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打电话去问甲的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时说的去拉萨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之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为认为我们还会活得更久。然而也许正是这一点量上的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第17页/共45页【美文赏读】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第18页/共45页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了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的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在它周围,而且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且看见自己的身影。第19页/共45页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进入了这园子,就再没有长久的离开过它。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也找不到了,我就摇着轮椅总是到它那去,仅为着哪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记不清都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就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所以,十五年来了,我还是总得到古园里去,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第20页/共45页

我与地坛(二)(节选)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第21页/共45页

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第22页/共45页古园荒,地坛弃,经风沐雨四世纪。默看春风与秋月,只为铁生著传奇。第23页/共45页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病停薪留职,回家养病。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历史一样的作品,铁一样的生命第24页/共45页21岁在清平湾插队时,史铁生一次在山里放牛,遭遇暴雨和冰雹,高烧之后出现腰腿疼痛的症状,于是他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疾了双腿,一个本是活蹦乱跳的男孩子只有靠两手摇着轮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年轻的史铁生曾经长达10年都无法理解命运的安排,觉得自己的生命就是一场冤案。很自然地,他质疑自己活着的必要性,也曾想到过用自杀的方式抗议,但他最终找到了文学这条路来解放自己。可以说,史铁生生命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受着命运的无情作弄,他虽也有过彷徨,有过失落,想到过死。但痛苦而享受地过活,精神高贵的过活。第25页/共45页所幸的是,在痛苦当中,还有亲友的爱在支撑他。母亲要他“好好儿活”的临终嘱托,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史铁生母亲的生命,因为儿子的残疾,也承受了无数折磨。史铁生瘫痪时,母亲已不年轻,为了史铁生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他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他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每一回她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最终,却总是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母亲终于也绝望了。于是,每次史铁生要动身出门,母亲便无言地帮他上轮椅,看着他摇车拐出小路。每一次她都是伫立在门前默然无语地看着儿子走远。有一次,他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然站在原地,还是那样一动不动地站着,仿佛在看儿子的轮椅摇到哪里了,对儿子的回来竟然一时没有反应。她一天又一天送儿子摇着轮椅出门去,站在阳光下,站在冷风里。后来,她猝然去世了,因为儿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希望儿子能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没有能够帮助儿子走向这条路。她心疼得终于熬不住了,她匆匆离开儿子时只有49岁。第26页/共45页1974年,史铁生为了生计,在北新桥街道工厂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在这里上班既没有公费医疗,也没有任何劳保,所干的活儿是在仿古家具上画山水和花鸟,有时还画彩蛋,如出满勤每月30元工钱,但他为了看书和尝试写作,每天只干半天,一月下来只能领到15元,这活儿他一干就是7年。可是第二年史铁生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这次医生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由于体力的原因,他不得不辞去了街道工厂的临时工作,呆在家中一门心思地写作。1979年,由于下肢麻痹、肾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不得不造漏排尿。紧接着,由于肌肉萎缩,血液循环受阻,再加上每天长时间地坐压,褥疮发作,前景是败血症。1986年,前列腺引起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止写作整天卧床……冬天,他那毫无知觉的腿,经不起寒冷,如果冻了,就有坏死的可能;夏天,全身的热量只能从上身排出,额头的痱子从来不断……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1980年,他创作出的小说《我们的角落》被田壮壮改编成了电视剧,在当时的影视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83年,他创作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本年度“青年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4年,他的作品《奶奶的星星》又获该年度“作家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小说《命若琴弦》还被改编成电影《边走边唱》,经过陈凯歌的精心导演,引起了强烈反响。第27页/共45页苦难似乎还在继续试探史铁生生命的韧度。1998年,下肢瘫痪的史铁生,由慢性肾损伤演变为尿毒症。从那时起,史铁生就只能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透析的病人需要做手术,把肾部的动脉和静脉引到表层。透析时需要在三个点轮流针刺。长达9年,1000多次的针刺,使得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体内渗毒的血液从隆起的动脉出来,经过透析器过滤掉毒素,再由隆起的静脉回到体内。一个星期3次,在每次4个半小时的透析过程中,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这就是史铁生日常的生活。史铁生把自己的身体比喻成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汨汨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第28页/共45页

数十年的病痛生涯,使史铁生对残疾、患病有了一种独到的认识。他说:“我完全没想到,有一天,我对我的病竟有些感恩之情——我怕否则,浮躁、愚蛮如我者大概就会白活。”是人生的困境把他逼向了文学道路,同时与病魔为伍又使他去体验、思索生命的奥秘。他说:“人的苦难,很多或者根本,是与生俱来的,并没有现实的敌人。比如残、病,甚至无冤可鸣,这类不幸无法导致恨,无法找到报复或声讨的对象。……无缘无故的受苦,才是人的根本处境。”在这里,史铁生推己及人,由个体到群体,认识到人永远面对的是困境,冲破一种困境又会有新的困境,困境的永恒构成人一生的苦难。而超越自身局限,实现人生价值,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第29页/共45页

史铁生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这段话也是对他作品的最好的诠释。第30页/共45页按照史铁生的遗愿,他的心脏在去世当天便紧急送往天津,大脑和腰椎也捐献给了武警总医院,不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说,以前家住地坛公园附近,他一直很喜欢那里,“所以我想应该有所表达”。后与有关方面商量,史铁生的骨灰撒在地坛的树林里,不过不留任何的地上标志。第31页/共45页

我以为新时期的青年作家中,史铁生是最了悟人生,最豁达,也最真诚的一个典型。他是个残疾人,他曾几次为此而悲观欲自杀,但当他终于觉悟到无差别便不成为世界时,他便坦然“接受”了残疾之躯,“接受”了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并努力做一个精神上的健康人。

我尤其欣赏铁生释然面对苦难的大度彻悟。他说:“苦难消灭自然也就无可忧悲,但苦难消灭一切也就都灭。”所以,人是万不可追寻什么绝对的公平,永远的利益以及完全无忧无虑的所谓“幸福”的。没有无憾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评论第32页/共45页

记得原野在《人生》一诗中这样写道: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人活着,当哭则哭,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啼出血路。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诗人用了朴实的言辞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或长或短,自有论道。而贯穿其中的生命的意义却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史铁生在这里也给提出一个重要的论题,人应该怎样战胜自己的苦难,开始对生命意义的探求。

第33页/共45页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看来只有就承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世上的事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名言第34页/共45页中国心灵写作成为了绝响在轻阅读流行的年代,史铁生注定是一位畅销不起来的作家,即便在他最具盛名的年代,他也从未走上最受关注作家的行列,这是因为,在苦难的时代读史铁生会愈加沉重,在泛娱乐的时代读史铁生是自讨苦吃。但也因此史铁生成为一位最与众不同的中国作家,他的独特在于他的不变,他的写作一直是遵循内心的指引在进行,而不像其他作家一样,用被挤压变形的文字来表达思想,用荒诞的想象制造语言的狂欢。史铁生的去世让中国的心灵写作成为了绝响,没有继承人才是他去世留下的最大悲哀。第35页/共45页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猜想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第36页/共45页老子早有预言,五色令人眼盲,五音令人耳聋,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你遥控器在手,电视节目换来换去,极多的选择反而手足无措。科技文明的发达,过度繁荣的物质,有时带给人内心的是无穷无虑的烦躁和焦虑。而一脉相承的庄子有“心斋”一说,我们的内心就是一间房子,家具越多,光线就越暗,如何亮堂起来,那就是把家具腾空,做的是一道减法,减去种种成见、俗虑、偏狭,自然“虚室生白”,获得逍遥游。反之,即便逃离都市,远离文明,如果内心没有栖息,没有冲淡平和之态,即便面朝大海,依然没有春暖花开的宁静。那一群都市人终究是可怜的,翻山越岭,迢迢路远,看到雪山美景,把玩手机,或许也是现场直播,却不失为一种炫耀,仿佛来到雪山只是一种征服。【题意解读】第37页/共45页中国低头族第38页/共45页1.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低头族”现象的兴起,反衬出的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2.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4.有媒体评论称:老人因手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第39页/共45页【审题立意】①“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或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或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②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或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③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或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④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或如何既充分利用其进步,又保持一种警惕和审视。第40页/共45页【范文引路】真正的风景

一群扬言要“逃离城市”的企业高管攀上雪峰后也不忘微博直播,这可真是“你在雪山看风景,而看风景的人在微博上看你”,虽然可笑又可悲,却反映如今信息时代之中不可否认的现实。如我们亲眼所见,每日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上充斥着“晒美食”、“晒行程”等私人信息,许多人进入一家餐馆甚至是拜访朋友的第一件事,便是询问“wifi密码是什么?”,也难怪网友调侃最动人的情话是“我离不开你就如我离不开wifi”。有人说我来人间一趟总要留下些今生今世的证据,于是又上传了今天品尝的美味和购物清单,不料被评论为“炫富”,这种结果可就差强人意了。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是沟通的快捷与便利,却不知什么时候成了“不共享不真实”的心理了。许多时候新认识的朋友看到你的微博粉丝、互动众多便先入为主地想“他真是个受欢迎的人呀”,而相比以前需要长时间的相处与付出换来好印象这种方式显然简单易操作的多,于是人们趋于每日在互联网上分享生活,好像“生活在”互联网上,这其实也是一种悲哀。诚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人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但不容置否的是许多人处于“缺爱”的状态,物质的富足正第41页/共45页【范文引路】突出了其精神上的缺失,而倘若在网络上发布些物质图片便能吸引他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