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_第1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_第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_第3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_第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

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

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

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

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

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

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

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

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一一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

一定困难。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

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

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

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

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

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一一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八个单元,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

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

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

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

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

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

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

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

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挂图小棒圆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部分实物模型

智能培养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思路及措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

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

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

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

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

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

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

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

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要将生活

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

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

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

行渗透。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

符号化思想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全册课时安排:共约61课时

海底世界.............................1课时

一、快乐的校园...........................10课时

二、妈妈的小帮手.........................3课时

三、走进花果山...........................18课时

四、有趣的游戏...........................2课时

智慧广场...........................2课时

五、海鸥回来了...........................5课时

智慧广场...........................2课时

六、谁的手儿巧...........................3课时

分积木.........................1课时

七、小小运动会.........................9课时

八、雪山乐园...........................5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开学第一课

海底世界一一数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海底世界情境图。

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

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2、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海底世界挂图,数数用的表格,各种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去过“海底世界”吗?看来大家对“海底世界”非常感兴趣,

那我们就一起去海底世界看一看吧。(出示挂图或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资

料。)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

(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一只鲸鱼)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只鲸鱼

的图片。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水母、条纹鱼、虾等的图片。

(4)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在学生数

的过程中,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数,并且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

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讲清楚在图钟地位置。

2、学生独立数数。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数数,下面老师给每个同学数数的机会,并把数的情

况记下来,好不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数数)

师:跟同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

师:刚才我们都数了什么?各有几个?(学生回答时,教师把黑板上图片

贴完,并对应写上数字。)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师: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

师: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

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浓,班内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顺序一一对应地数,

在联系生活数周围的物体时,个别学生能数出超过10个的物体.但学生对于

海底世界的生物有的不认识,有的学生说出有几个也不知道指的是什么。

在合作学习上,学生刚开始还不是很会合作,部分不好表现的学生不说,在

今后的学习中,还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

和第几个;以及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重点是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难点是

写1—10各数。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

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

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

学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

的开始。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

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入学

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

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为素材,通过

“科技小组活动”、“快乐课堂”、“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四个学生感

兴趣的综合信息图组成“情境串”,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

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

的意识和能力。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科技小组活动”,

通过提出“天上有几架飞机”的问题,引起学生数数的兴趣,图中提供的

信息还可以数一共有几架飞机、有几个小朋友在参观等,教材只选取了其

中一个问题做引导,通过数理解5以内数的意义,第二个信息窗是“快乐

课堂”,以两幅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借助树上苹果数量减少到一个也没有来

认识有关0的问题。同时图中借助直尺、温度计上的0,进一步体会0不仅

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第三个信息窗是借助学生熟

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数扎小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自然

数的另外一个含义一一序数的含义;同时通过理解穿红上衣男孩”身上的6

表示什么意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第四个信息窗是学生喜

爱的“拔河比赛”,借助学生已有的游戏经验,引起学生的争论。两边人数

不相等不能开始比赛,同时这幅图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跑过来的小朋友的

加入使两边人数相等可以进行比赛,从而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习空间。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5、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9课时。

第1课时

课题:快乐的校园信息窗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信息窗1,自主练习第1、3、6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抽象和理解数字的意义。

3、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来到新学校,你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学生自由谈对学

校的印象。)

2、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看科技小组的活动吧!(出示情境图)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太阳”、“树”、“飞机”、“小

朋友”……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图)

4、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

如:“天上有几架飞机……”(学生提不出可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看

图方法)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要想知道“天上有几架飞机?”用什么办法?(数一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吧,注

意有顺序的数数,对于能有顺序数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天上有5架飞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3、你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后,再让全班同学或同桌解决解决。注意尽可能多的找图中

的信息。

4、1、2、3除了表示1个太阳、2个火箭、3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

5、对于学生提出的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

做好记录。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来数一数。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要我们干什么

(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明白题意后,再来解决。

3、自主练习第3题,数数和写数的综合练习。练习时,引导学生从左向右

观察,观察发现1个、3个、5个圆片拼成的图形与2个、4个拼的图形的

不同,初步体会数的奇偶性。

4、自主练习第6题,题中借助人物对话给予练习提示,练习时,先让学生

分别选卡片,再根据卡片上的数,联系实际说一句话。从而体会数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

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的活动二,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兴趣非常高。

但让学生提出问题时,学生由于刚刚接触提问题,很多学生不会提问题。

大多是直接说出“操场中有4棵树。”而不是提问题。在我的再三引导下。

学生基本能会提出问题了。还需要在今后学习中让学生多提出问题,多加

练习。

第2课时

课题:快乐的校园1—5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1—5数字的写法,“自主练习”第2、4、5题。

教学目的:

1、会写1-5各数。

2、巩固对1T0各数的认识。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我们学会了数数,初步认识了1-5这些数。今天就来和它们做好朋友,

学会写这些数,好吗?

二、观察字型,学习书写

1、先让学生观察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书空,记笔顺。

4、描红,并尝试书写

“1”这个数字让学生自己来写一写就行了。“2”和“3”先让学生观察

观察数字在格中的位置,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学生描红。最后在

空格中再书写两个。“4”、“5”这两个数字先让学生观察,再书空练习,最

后让学生写一写、比一比,同位互相纠正。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数数与写数的练习。练习时,先指导学生先数数,再

说说每组中物品的个数,想想分别用哪个数字表示。

2、自主练习第4题,组成练习,练习时用学具摆一摆,然后让学生按从左

到右的顺序说说几和几合起来是几,再让学生按从右到左的顺序说一下。

3、自主练习第5题,数的组成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填写,也可借助学具分

一分。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

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课题: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了。

2、能比较。和其他数的大小。

3、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

教学重点:0的含义。

教具准备:苹果树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2、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苹果树上结满苹果)

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

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指名让学生来摘苹果,直到摘

完为止。

4、教师:“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表示方法

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

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

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

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2、0的其他含义

(1)、教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0表示,还有什么情况也是用0来

表示?”“你在哪儿看到过0?”(尺子、温度计、车牌号、电话号……)

(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3、0与其他数的比较。

“0与1,2,3……等数相比,是大还是小?”怎样排队?

4、0的写法

(1)教师:”既然已经认识了0,那么,你会写。吗?”

如果有的学生说会写,就让他到黑板上写一个,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他写

的怎样。

(2)0的形状像什么?

(3)教师在田字格上教学。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5、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

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

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数数和写数的基本练习,练习时,让学生观察图,并

从左到右数一数,说一说每盘有几个苹果,用哪一个数表示,再写出数。

2、自主练习第2题,数数和写数的练习,练习时先引导学生讲故事,再填

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

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小组合作完成活动二,学生学习效果一般。个别学生对于基数

和序数分的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练习区分他们两者之间

的区别和联系。部分小组不会合作,还应在今后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

作习惯。

第4课时

课题: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练习课.教科书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了。

2、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

3、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

教学重点:0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

请同学们说说,一个都没有时,用什么数字表示?表示什么意思?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写数的基本练习,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同时体

会5以内的数从小到大及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2、自主练习第4题,5以内数的排列练习,使学生知道“0”在自然数

列中的位置,并巩固0—5的顺序。先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排列,排顺序

时,重点说说“0"排在哪里。

3、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理解“0”的意义。

4、自主练习第6题,数数、写数的变式练习。通过学具帮助学生理解

题意,然后学生独立填写。

三、课外实践

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0”,再交流一下生活中还有

哪些地方有“0”。

教学反思: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

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

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小猫钓鱼老师把

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

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

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第5课时

课题: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1、2、3、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

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

景图)

二、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2、独立看图

3、汇报观察结果

4、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独立思考

6、组内交流

7、组间交流

三、解决问题

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

孩排第几?"(教师随机板书问题)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

几……

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四、拓展应用

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

妈,怎么说能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排,从前面数第几

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1题,连线题,先让生说说图中有哪些小动物,再数出每种

动物各有多少个,然后想想用哪个数表示,并画上线连起来。

3、自主练习第2题,数数和写数的练习,指导生把操作和语言表达结合

起来,同时画点子、写数。

4、自主练习第3题,以学具操作的形式进行数的分与合练习的题目,引导

学生按教材中提示的方法,先独立地分,然后进行交流,最后整理7的分

5、自主练习第4题,彩虹图。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

表现的怎么样?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一一拔河比赛,导入课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非常的高,对于比较数的大小也奠定了基础。通过摆学具,让学生

感受比较大小的过程。但有些学生对的认识掌握不是很好,我认

为这个环节应该再多给学生一个思考、体会的过程,从意义上更进一步的

去了解它们。

第6课时

课题:快乐的校园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7页自主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学写6—10各数。

2、初步渗透数的组成、按群计数和简单的找规律。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6题,根据给定的数涂上对应的圆圈个数,涂完后引导学生找出数的排

列规律,初步认识单数、双数。

第7题,按顺序连线。

第8题,接着画,让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体会物体与数一一对应的关

系。引导学生说一说每幅图还要再画几个,巩固数的组成。

第9题,巩固数的顺序和写数的练习。

第10题,数的组成练习,先让学生尝试填数,可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完成。

第11题,饭前准备筷子的情境图,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渗透按群计数。

第12题,利用小动物坐滑梯的情境图,进一步巩固几个和第几个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小动物,再让学生按要求填数,对于位置

的要要求过高。

你知道吗:

介绍了我国古代是怎样结绳计数,让学生了解有关计数的数学文化。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

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课题:快乐的校园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信息窗三及自主练习1、2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拔河”的情境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以及相等的关系。学会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操作学具来比较数的大小。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

正确读出关系式。

3、建立初步的数感,学会观察、操作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同学们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好吗?(左边队选10人,右边队

选9人,教师当裁判,比赛开始。)

2、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你想问些什么?

(不能开始,两边的人不一样,这样不公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师:是呀,为什么比赛不能开始?

学生你说我讲,自由发表见解,最终发现两边人数不一样多。讨论过程中,

解决如何知道左边的人数少?右边的人数多?

2、探究方法:怎样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

(1)数一数

(2)排一排

(3)用学具摆一摆。

同桌研究探讨摆圆片的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

最终目的是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

能够明白左边比赛的人数有9人比右边比赛的人数10人少,由人数的多少

引出数的大小。

3、全班交流。

4、认识>、<

(1)师:同学们像这两个队人数不一样多,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两个符号

来表示。今天老师就把他们介绍给大家,他们是一对李生兄弟,长的可像

了,先请他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介绍两个符号(出示符号后学生能介

绍由学生完成)

人数不一样多可以写成9Go,10>9(介绍读法和写法)

(2)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7048065087010

5、(1)师: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怎样才可以开始比赛哪?(左

队减1人或右队加1人。)现在可以开始比赛了吗?为什么?你能和你的同

桌说说吗?

(2)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的看出两边的人数

同样多?(---对应摆)

(3)认识=,学习9=9或10=10读法和写法。

6、比较拉拉队的人数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的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

哪边的人数多?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多吗?(自己尝

试解决)

7、说一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说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8、问题口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

放进问题口袋里。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利用学具操作巩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数的大小。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讲题意,再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认识了0,知道了0的各种意义,并能按顺序排列0——10

各数,课堂效果很好,学生也很成功,比以前有了较大进步。但有个别的

学生对于0的书写不是很规范,需要进一步练习。

第8课时

课题:快乐的校园比较大小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20—21页自主练习第3-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于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大于号、小于号

和等号。

2、初步建立数感和逐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

还记得前一节课我们认识的三兄弟吗?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二、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先独立数叶片,然后说说后面的几大于几和几小于几,可以怎样填。

2、自主练习第4题。按要求涂色,复习有关0—10的大小比较,先让学生

独立涂,再交流涂的是什么。

3、自主练习第5题,有关数的组成练习,巩固1一10各数的组成。

4、自主练习第6题,找规律画一画。引导学生找规律时,要先让学生独立

观察。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可以让学生说说后面的比前面的多几。

5、自主练习第7题,按要求涂一涂,比一比,答案不唯一,引导学生交流

不同的涂法。

6、自主练习第8题,玩一玩,比一比。开放性的游戏(剪子、包袱、锤游

戏)。练习时,教师先要介绍游戏的规则,同位之间先试一试,再开始正式

做游戏。每次赢的同学可以得到一粒石子(可用学具代替),每十次作为一

轮。比完一轮,按照提供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较数的大小。为了让

学生玩得开心,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和自由。

7、自主练习第9题,想一想,怎样能让两块草地上的小鸡只数同样多?鼓

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课题: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回顾整理“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所学的全部知识,并加以巩固。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教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会了

哪些知识?

2、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不完整或遗漏的地方教师补充。

二、巩固练习

结合教科书第22页的情境图,说说自己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都学会

哪些知识。

1、会数、读、写10以内的数,0的认识。

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有关数数的知识吗?"(图中有什么?各有多少?)

数数的时候,注意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数完后,将结果统计在图下的统计图中。(图中没有蝴蝶,因此蝴蝶的

只数是0只。)

2、比较数的大小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了图中各种东西的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重点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统计图中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每人至少写出5组。

补充练习:

5()68()50()1

3、基数和序数

(1)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几个和第几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从图中任意寻找有关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对于合适的和能解释

得通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最后引到图中的一排小鸡上来。先让学生独立

完成教科书的两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全班解答或同位

解答。

(2)练习:

请第一列第五个同学站起来。请第三列的前四个同学站起来。

学生提类似的问题进行练习。

三、丰收园

1、教师:通过“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在学习

的过程中,你是否积极发言了?在小组和同位合作学习的时候,你是不是

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你提出过问题吗?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

你认真思考了吗?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自己的表现,教师指导学生把相应的苹果涂上

颜色。

教学反思:

第10课时

课题: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

一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

难点:从生活中找数

课前准备:展台

教学内容:

活动一

1、同桌交流:找一找身体中的数

说一说有几个手指头,几只耳朵……

2、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身上找一找数。

活动二

1、看书上的第二幅情境图找数

2、启发学生数公共场所的数。

(教室、校园等)

活动三、

1、出示第三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数。

2、从想一想自己家里还能找到那些数?

活动四

1、出示第四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数。

2、请同学们想一想操场上还有哪些数?全班交流。

活动五

同学们,从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数?(给同学们留有足够交流的时间)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比较

一、教学内容

1、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

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

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

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

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

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

了基础。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

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的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借助体会分类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

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

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

轻重、粗细、高矮”等。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帮妈妈整理衣服

教学内容: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主练习”第2题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一一按标准分类。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

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

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

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

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

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

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

“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

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

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

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

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一一具体是怎么分的一一这样分有什么

好处?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展示了多种水果和蔬菜的画面,让学生圈出水果来。

2、自主练习第三题:指定标准分类的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说出交通工

具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按题目要求进行分类。

3、自主练习第四题:练习时,让学生尝试自主分类,然后进行交流,说说

自己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4、自主练习第五题:

你经常整理书包吗?与同学说说整理的方法。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找出的分类

标准也比较多。但是不合理的标准也有,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找出合理

的标准。对于哪些是鸟类,学生不会,练习题做的不好。以后让学生多注

意科普知识。

第二课时

课题:帮妈妈放衣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的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

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

了该放在哪儿呢?

2、观察信息窗2,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

(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2、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比一比,左边的题目学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得出答

案,右边的题目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判断。

(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

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

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

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比多少的练习

4、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

教学反思:

通过主题图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提出

问题时提的问题与本节课无关,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学生在比较衣柜和

博古架上的东西时用的词语不是很准确,教师引导学生要用标准的词语来

比较如:大小、厚薄、多少、高矮、胖瘦等。但有个别的学生对于比较的

说法还不是很完整,需要进一步练习。

第三课时

课题:综合练习课一一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

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

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开动小脑筋想一想,主要

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说:同学们学会得可真不少!想不想做一些问题考考自

己?

二、巩固练习

1、分一分(投影出示)

红苹果绿桃子绿萝卜

绿苹果红萝卜红桃子

学生独立分类,同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分法:

(1)按水果、蔬菜分成两类

(2)按颜色分成两类

2、投影出示25页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个故事吗?

(2)将图中的小动物分分类。

(2)涂一涂:

把高的树涂上绿色,把矮的树涂上红色。

涂完后问:我们刚才是把树的什么涂上了颜色?(叶子)现在看一看,

你会发现什么?你能提出比一比的问题吗?

三、解决问题

师:我们学的分类与比较的知识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说说你在什么时

候用过这些知识?

1、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我整理书包时,摆积木时,整理玩具时……)

2、汇报

3、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

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

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20

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

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

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

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

的两步加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

不同的方法解决。

三、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

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

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有关

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情感与态度。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8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来到花果山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

“+”、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

哪个人物?为什么?

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

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

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2

只,我再拿出2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

猴了。

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认识加号。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3+2”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

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三、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结合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和是5以内的加法。教学时,一要充分放手让学

生尝试独立列出算式;二要组织汇报交流具体算法,进一步加深对加法意

义的理解,巩固口算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象这样把

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五、走进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主题图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能

够根据图提出问题,但有的问题与本节课无关,教师做了适当的筛选,在

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练习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本节课中由于刚刚接

触加法,个别学生对于他们的理解不是很好,在以后的学习中将继续练习

对加法的理解。由于本学习窗加法的内容太多,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教师

需要多拿出时间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练习。

第二课时

课题:来到花果山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以内和是5以内数

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积极地思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游览花果山,我们学会了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今天我

们进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借助学具操作进行计算的练习题。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边摆边说,体会加法的意义。

2、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加法的意义填数计算。

3、自主练习第3题

口算练习,学生认真填写口算结果。

4、自主练习4题看图列式计算练习,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

意义,练习时,让学生先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

5、自主练习第5题

比较大小的题目,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小猴摘桃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一一3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

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

让学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1、编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

心一意。

3、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三、探究问题

1、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

师:想不想自己解决?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师总结:从5里面去掉3个,求还剩几个,就要从5里减去3,写成算式是

“5—3=2”。

写算式时,教师演示写法,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2、花上还有几只蝴蝶?

借助直观图来计算减法,学生独立完成。

3、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计算,可采用学具操作的方法,

也可以借助直观图来探索。

通过交流发现:两只青蛙都跳进水里,岸上一只也没有,结果就是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小明休息的位置主题图导入课题,让学生根据图形,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

解决了有关0的加减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个别学生在提出

问题时遇到了困难,对于。的问题提不出来,在以后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

提出问题的能力。0的练习设计太少,多设计这样的练习,加深学生对0的

加法的掌握。

第四课时

课题:小猴摘桃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

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一题:看图计算

借助学具操作进行计算的练习,练习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边摆边说,加

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第二题:看图计算题

让学生先说说图意,再根据减法的意义填数计算。

第三题:根据减法版式先去掉三角形,再填得数。根据算式,划掉三角形,

更进一步加深理解减法的意义。最后一题是开放性质的,算式里填几就划

掉几个,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

第四题:减法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第五题:看图列式

先让学生看图弄清图意,学生说说图中的意思,再列式并计算。

第六题:加减法口算混合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填写结果。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信息窗三野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

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数学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野餐全景图

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

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5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左边

树上有5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

二、提出问题

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需要几根火腿肠?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同学?

一共有几朵花?

三、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1、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学生结合图中信息列出算式,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自己计算出结果。

学生可用学具摆一摆。

引导学生发现还可以列算式2+4=6,通过比较两个算式的特点,初步了解

“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一共有几只猴子?

学生自己找出图中信息,全班同学说一说,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做完后交流算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

让学生观察两棵树上的桃子,同桌说一说每棵树上各有几个桃子。学生根

据图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试着算出结果。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看图填算式。

通过看图填算式,巩固得数是6的加法,更好地理解加法的意义。

自主练习第2题:口算练习。

学生直接口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学生由于第一次接触减法,根据主题图提出减法的问题有些困难,提

不出来。在解决“跳进洞里几只猴子”时,学生理解不透。有用8—5=3(只),

如果用动画的形式,演示一下效果可能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

看图说话的能力。

第六课时

课题:信息窗三野餐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训练和是6、7的加法。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班小朋友那么聪明,为大家准备了好

多小礼物,还带来了问题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画图和文字相结合的解决问题的题目,介绍大括号的意义,就是把左

边和右边的花合起来求总数,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左边有3

朵花,右边有3朵花,合起来是几朵花?

2、自主练习第4题:看图列式题

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数轴,通过小青蛙跳远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3、自主练习第5题

让学生先说说图意,再把算式填完整。一图两式,让学生体会加数位置

交换,计算结果不变的特点。

4、自主练习第6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自己算出得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进一步理解“两

个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的规律。

5、自主练习第7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