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畜牧场规划设计_第1页
第四章-畜牧场规划设计_第2页
第四章-畜牧场规划设计_第3页
第四章-畜牧场规划设计_第4页
第四章-畜牧场规划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畜牧场规划设计

分娩栏单体栏

保育栏

一个良好的牧场环境需具备下列条件:1、保证畜牧场的场区有良好的小气侯条件及水、土条件,有利于畜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2、便于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3、便于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要达到以上条件,则应从牧场场址选择、场区设计、场区卫生设施等方面来着手。第一节场址选择一、牧场场址选择时必须考虑的问题1、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地势、水源、土质等。2、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

如居民点的配置、交通、供电、饲料、产品市场等。3、周围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周围是否有化工厂、农药厂、畜产品加工厂排放出来的有害物质等。二、牧场场址选择的具体要求(一)气候在炎热地区:需要考虑通风、遮阳、隔热、降温等措施的执行。在寒冷地区:要注意冬季的保温、防寒等措施的执行。(二)地貌(地形和地势)1.地势高燥①牧场应高出历史洪水线。②地下水位要低,避免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上行到地面,使牧场很潮湿,影响牧场的小气侯。③远离沼泽地因为沼泽地带潮湿,寄生虫较多。2.向阳避风

为了保持场区小气侯温热状况的相对稳定,使场区充分得到阳光,避免冬季北风的侵袭,要向阳避风。3.地势平坦,但稍有坡度为了有利于排放污水,便于牧场管理,一般选用的土地应稍有一定的坡度(1-3%)。若坡度太大,则下暴雨时易形成山洪,且施工困难,饲养管理及远输工作不便。在山区最大坡度不得大于25%。4.地形开阔整齐,不要狭长多边角。5.面积够用,且能留有余地。6.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物可利用原有的林带树木、山岭等作为场界的天然屏障。对较大的城郊型牧场应特别注意远离污染源及对居民区的影响。(三)土质1.适合建牧场的土质条件①透水性、透气性要强。②毛细管作用要弱。③吸湿性、导热性要小。④质地均匀,抗压性强。2.几种典型的土壤类型的评价(1)砂土类土壤颗粒较大,粒间的空隙较大。所以,透水、透气性都很强,毛细管作用弱,有利于有机物的耗氧分解。因热容量小,故土壤增温、降温快,昼夜温差大。(2)粘土类与砂土类相反。因土壤颗粒细,粒间隙小,毛细管作用强地面容易潮湿,易引起土壤的沼泽化。因容水量大,在寒冷地区结冰后地面变形大,易使建筑物基础损坏,且保温隔热性能较差。(3)砂壤土类特性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是牧场的理想土质。粒间隙适宜有一定透水、透气性,有一定的毛细管作用但不强,有利于保温和防潮。(四)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取用方便、便于卫生防护。(五)社会联系1.

牧场必须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准则牧场不能成为社会的污染源,同时牧场也不会受周围社会环境的污染。所以,牧场应选于:①居民点的下风处,地势低于居民点,但要避开居民点排污口。②污染企业的上风处,以防污染企业对牧场的污染。

居民区

牧场

污染企业

主风向坡度2.有可靠的饲料来源牧场要选于有充足的精料和必要的青饲料供给的地方,确保饲料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安全供给。

3.交通便利饲料运入、畜产品运出、粪尿的处理等都需要有方便的交通。一般要求牧场离主要交通道路100米以上,牧场有围墙时,也要求能相隔50米。此外,牧场应有专用道路与主要公路相连。4.靠近输电线路,有可靠的电力保证若牧场内有种蛋孵化设施及需给幼畜、雏禽保温,场内必须要配备发电机,以防牧场需电时停电。

5.要有可靠的人力保证。第二节畜牧场规划布局与公共卫生措施一、牧场的分区规划(一)牧场分区规划的基本原则1、要体现牧场建场的方针与任务,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用地。2、在发展大型集约化牧场时,布局时要考虑整个牧场的粪尿及污水的处理。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牧场的地形、地物。4、规划时要留有余地,考虑今后的发展,尤其对生产区的规划。(二)牧场分区及具体要求根据牧场的生产功能,一般分为三个区:生产区、管理区、兽医卫生管理区。每区均有隔离系统,以防影响生产。三区之间的关系可表达为:

管理区

生产区

兽医卫生管理区

主风向坡度1.

管理区

管理区也称场前区,是牧场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功能区,与社会环境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饲料加工车间及料库、车库、杂品库、配电室、水塔、宿舍、食堂等。该区的位置应靠大门,并和生产区分开。为了防疫安全,又便于外面车辆将饲料运入和饲料成品送往生产区,应将饲料加工车间和料库设在该区与生产区隔墙处。此外,由于负责场外运输的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其车棚、车库应设在管理区。同理,待出售的畜产品其仓库及其他杂品库均也应设在管理区2.生产区

生产区是畜牧场的核心区,包括畜舍、饲料调制和贮存建筑物(包括青贮塔、青贮壕)。①不同种类、年龄、生产功能的家畜需分小区饲养。自繁自养畜牧场通常将种畜群、幼畜群设在防疫比较安全的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处,然后依次为青年畜群、生产(商品)畜群。②生产区内与饲料有关的建筑物,如饲料调制、贮存间和青贮塔(壕),原则上应设在生产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处,同时要与各畜舍保持方便的联系。③干草与垫草间要设于牧场的下风向,且与畜舍保持有一定距离。

3.

兽医卫生管理区包括兽医院、积粪池、粪尿处理设施、病畜隔离舍及尸坑等。为了防止疫病的传播与蔓延,该区应设置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地势最低,且远离生产区。病畜隔离舍应尽可能与外界隔绝,隔离区四周应有天然或人工隔离屏障,专门设立单独的道路与出入口。二.畜牧场建筑物的合理布局畜牧场建筑物布局的任务就是合理设计各种房舍建筑物及设施的排列方式和次序,确定每栋建筑物和每种设施的位置、朝向和相互间距。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牧场的生产联系和劳动效率,同时也直接影响场区和房舍内的小气候状况及牧场的卫生防疫。在畜牧场布局时,要综合考虑各建筑物之间的功能联系、场区的小气候状况以及畜舍的通风、采光、防疫、防火要求,同时兼顾节约用地、布局美观整齐等要求。

牧场的规划布局应根据现场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并遵守下列基本原则:1、根据生产环节确定建筑物之间的最佳生产联系。以利于生产的顺利进行,保持良好的牧场小气侯。2、遵守兽医卫生和防火安全的规定。各建筑物之间要有一定的防疫、防火间距。不利于防火、防疫的建筑物都应设于下风处;饲料间与贮粪场要分设于不同地方。3、为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效率创造条件,特别要注意饲料间的设置。4、合理利用牧场的地势、地形、主风和光照,使牧场畜舍向阳,避免冬季的主风。(一)建筑物的排列牧场建筑物通常应设计为东西成排、南北成列,尽量做到整齐、紧凑、美观。生产区内畜舍的布置,应根据场地形状、畜舍的数量和长度,酌情布置为单列、双列或多列。要尽量避免横向狭长或竖向狭长的布局,因为狭长形布局势必加大饲料、粪污运输距离,使管理和生产联系不便,也使各种管线距离加大,建场投资增加,而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布局可避免这些缺点。因此,如场地条件允许,生产区应采取方形或近似方形布局。(二)建筑物的位置确定每栋建筑物和每种设施的位置时,主要根据它们之间的功能联系和卫生防疫要求加以考虑。在安排其位置时,应将相互有关、联系密切的建筑物和设施就近设置,以便于生产联系。例如,某商品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是:种猪配种一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育成—育肥—上市因此,考虑各建筑物和设施的功能联系,应按种公猪舍、配种间、空怀母猪舍、妊娠母猪舍、产房、保育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装猪台的顺序相互靠近设置。饲料调制、贮存间和贮粪场等与每栋猪舍都发生密切联系,其位置的确定应尽量使其至各栋猪舍的线路距离最短,同时要考虑净道和污道的分开布置及其他卫生防疫要求。考虑卫生防疫要求时,应根据场地地势和当地全年主风向布置各种建筑物。地势与主风向相一致时较易设置,但若二者正好相反时,则可利用与主风向垂直的对角线上两“安全角”来安置防疫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例如,主风为西北风而地势南高北低时,则场地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均为安全角。(三)建筑物的朝向畜舍建筑物的朝向关系到舍内的采光和通风状况。我国大陆地处北纬20°—50°之间,太阳高度角冬季小、夏季大,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因此,畜舍宜采取南向,这样的朝向,冬季可增加射入舍内的直射阳光,有利于提高舍温;而夏季可减少舍内的直射阳光,以防止强烈的太阳辐射影响家畜。同时,这样的朝向也有利于减少冬季冷风渗入和增加夏季舍内通风量。畜舍朝向可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和气候特点,采取南偏东或偏西15°以内配置。畜舍朝向与冬季冷风渗透量的关系a、主风与纵墙垂直,冷风渗透量大b、主风与纵墙成0—45度角,冷风渗透量小畜舍朝向与夏季舍内通风效果的关系a、主风与畜舍长轴垂直,舍内涡风区大b、主风与畜舍长轴呈30°--45°角,舍内涡风区小(四)建筑物的间距相邻两栋建筑物纵墙之间的距离称为间距。确定畜舍间距主要从日照、通风、防疫、防火和节约用地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间距大,前排畜舍不致影响后排光照,并有利于通风排污、防疫和防火,但势必增加牧场的占地面积。因此,必须根据当地气候、纬度、场区地形、地势等情况酌情确定畜舍适宜的间距。根据日照确定畜舍间距时,应使南排畜舍在冬季不遮挡北排畜舍日照,一般可按一年内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冬至日计算,而且应保证冬至日上午9点至下午15点这6个小时内使畜舍南墙满日照,这就要求间距不小于南排畜舍的阴影长度。经计算,南向畜舍当南排舍高(一般以檐高计)为H时要满足北排畜舍的上述日照要求,在北纬40°地区(北京)畜舍间距约需2.5H,北纬47°地区(齐齐哈尔)则需3.7H。可见,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间距保持檐高的3~4倍时,可满足冬至日9~15时南向畜舍的南墙满日照。根据通风要求确定舍间距时,应使下风向的畜舍不处于相邻上风向畜舍的涡风区内,这样,既不影响下风向畜舍的通风,又可使其免遭上风向畜舍排出的污浊空气的污染,有利于卫生防疫。据试验,当风向垂直于畜舍纵墙时涡风区最大,约为其檐高H的5倍;当风向不垂直于纵墙时涡风区缩小。可见,畜舍的间距取檐高的3~5倍时,可满足畜舍通风排污和卫生防疫要求。参照我国建筑防火规范。畜舍建筑一般为砖墙、混凝土屋顶或木质屋顶并做吊顶,耐火等级为二级或三级,防火间距为6~8m。综上所述,畜舍间距不小于畜舍檐高的3~5倍时,可基本满足日照、通风、排污、防疫、防火等要求。三、畜牧场的公共卫生设施(一)畜禽运动场及场内道路的设置1、畜禽运动场的设置家畜每日定时到舍外运动,可促进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运动对种用家畜尤为重要。舍外运动能改善种公畜的精液品质,提高母畜的受胎率,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减少难产。因此,给家畜设置运动场是完全必要的。运动场的面积一般按每头家畜所占舍内平均面积的3—5倍计算,种鸡按鸡舍面积的2—3倍计算。对运动场的要求:(1)设在畜舍的南边(向阳、避风)。(2)能保持干燥清洁:场地平整坚固,稍有坡度,且配有良好的排水设施。(3)为防止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应设置凉棚或种植遮阳植物。(4)四周应设围栏,且要求坚固、具有一定高度。(5)面积要能满足家畜自由活动的需要,防止过份拥挤而造成的外伤和孕畜的流产。2、场内道路的设置对道路设置的要求:(1)道路要短而直,牧场总干道的宽度要能通过两辆车的交会。(2)路面要呈龟背型,中间高,两侧低;路的两侧要有排水沟,且要植树。(3)运料道与运粪道要分开,不可以有交叉,以防疾病的传播。(4)通往兽医卫生管理区的道路应专设,不与其它道路通用或交叉。(二)防疫沟的设置场界四周应建较高的围墙或坚固的防疫沟,以防止场外人员及其它动物进入场区。为了更有效地切断外界污染因素,必要时可往沟内放水。场界的这种防护设施必须严密,使外来人员、车辆只能从牧场大门进入场区。(三)场内的排水设施完善的排水系统可以保证畜牧场场地干燥,及时排除雨水及牧场的生活、生产污水。否则,会造成场地泥泞及可能引起的沼泽化,影响牧场小气侯、建筑物寿命,给牧场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场内排水系统多设置在各种道路的两旁及家畜运动场的四周,利用牧场场地的倾斜度,使雨水及污水流入沟中排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明沟不应过深(<30cm);夏天臭气明显。暗沟减少臭气对牧场环境的污染。暗沟可用砖砌或利用水泥管,其宽度、深度可根据场地地势及排水量而定。(四)贮粪池的设置1、贮粪场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处,与住宅、畜舍之间保持有一定的卫生间距,并应便于运往农田或其它处理。2、深度以不受地下水浸渍为宜,底部应较结实,以防粪液渗漏流失。3、贮粪场底部应有坡度,使粪水可流向一侧或集液井,以便取用。4、贮粪池的大小应根据每天牧场家畜排粪量多少及贮藏时间长短而定。(五)畜牧场的绿化1、绿化的卫生意义(1)改善场区小气侯绿化可以明显改善牧场的温湿度和气流等状况。在高温时,因树叶蒸发吸收空气中的热,且由于树叶阻挡阳光,减轻太阳辐射强度,使气温有所下降。一般绿化的树荫下,夏季气温比树荫外约低3~5℃。绿化可阻挡冬季过强的气流。(2)净化空气a.减少空气中的CO2,增加O2含量。b.吸收并转化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使之得到净化。c.树林有阻留灰尘作用d.树林有吸附和反射噪声的作用。2、绿化的配置(1)防护林根据当地冬季主风向和风力大小而定。以乔木、灌木搭配种植为宜。(2)隔离林牧场四周及各分区之间也应设置隔离。(3)遮荫林运动场四周种植树干高大、树冠广阔的乔木为宜。冬季可挡风,夏季可遮荫。(4)行道林美化环境,夏季遮荫,且能保护道路,以防雨水冲洗。(5)防火林在牧场饲草及干粗饲料堆放处的周围,应设立以防火为目的的防火林。以栽四季常绿的耐火树种为好,如冬青、珊蝴树等;不可选含大量油脂的针叶树种,如油树、马尾松等。第三节畜舍设计与建造确定畜舍的样式应根据不同畜禽的要求,并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常用建材和建筑习惯,讲究实用效果。畜舍主要尺寸应根据畜群组成和周转计划,以及劳动定额,确定畜舍种类和畜舍数量,再根据饲养方式和场地地形,确定每栋畜舍的跨度和长度。畜舍主要尺寸和全场布局须同时考虑,并反复调整,方能确定畜舍尺寸和全场布局方案。一.

猪场生产工艺目前商品猪场多采用三种生产工艺:(1)四阶段三次转群工艺,将生产线划分为母猪空怀妊娠阶段、分娩哺乳阶段和商品猪的断奶仔猪阶段、生长肥育阶段,四个猪群分别置于空怀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产房)、断奶仔猪保育舍和肥育猪舍内饲养。四阶段三次转群工艺流程图空怀妊娠母猪群产仔哺乳母猪群断奶仔猪群生长肥育猪群上

市(2)五阶段四次转群工艺即,在四阶段工艺流程基础上,又将生长肥育阶段划分为育成(生长)阶段和肥育阶段,分别置于不同的猪舍饲养。空怀妊娠母猪群产仔哺乳母猪群断奶仔猪群育成猪群肥育猪群上市(3)六阶段五次转群工艺这种工艺就是在五阶段工艺基础上把空怀母猪与妊娠母猪分开,单独组群,分舍饲养。空怀母猪群妊娠母猪群产仔哺乳母猪群断奶仔猪群

育成猪群

肥育猪群

市二、猪舍设计1、种公猪舍要求宽敞、坚固,有一定的运动场面积,能保持安静的环境,以保证公猪结实的体格、良好的配种状况及精液质量。公猪的体质较强,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及适应力强所以公猪舍一般要求保温条件不高。因此,采用单列开放式猪舍即可。公猪性较猛烈,好撕咬并易破坏猪舍,因此公猪舍的墙壁、地面一定要很坚固,以防公猪掘坏或撞坏。为了保证公猪安静的休息,围墙要高,一般在1.1~1.3m。2、母猪舍一般的母猪舍能适应各种母猪情况的需要,所以母猪舍可以给各种母猪使用。空怀母猪、妊娠前期母猪,每圈3~4头,妊娠后期可每圈1~2头,产房及带仔母猪舍则每圈1头。母猪舍应保持阳光充足,舍内干燥、清洁、保温性好,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围栏、圈门结构一定要严密结实,避免仔猪乱跑而被咬死。猪舍应设置护仔栏、仔猪保温箱。3、断奶仔猪舍仔猪断奶后转群或原圈饲养一段后再转圈。仔猪正处于强烈的生长发育时期,而消化机能和抗病力还不健全,如环境条件不好,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引起仔猪生长发育停滞而形成僵猪,甚至患病死亡。猪舍要保持干燥及一定的温度。最好采用网上保育栏,一窝一栏网上饲养,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4、肥猪舍猪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及光照,并便于实行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使其大量采食,且能安静休息。少活动以便于其贮积脂肪,而稍暗的环境,有利于其安静的休息。肥猪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因为肥猪的代谢率高,所以舍内温度过高对肥猪不利。三.鸡场生产工艺鸡场按繁育体系可以分为曾祖代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和商品代场。曾祖代场又称为原种场,主要任务是生产配套系,向外供应祖代种蛋或种鸡。祖代场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原种场提供的祖代种蛋或种鸡生产父母代种蛋或种鸡。父母代场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祖代场提供的父母代种蛋或种鸡生产商品代种鸡或种蛋。商品代场则是利用从父母代场中获得的种蛋活鸡苗生产商品鸡蛋或肉鸡。曾祖代C♀X♂CB♂X♀B

祖代A♀XA♂

C♂XB♀父母代A♂XBC♀商品代ABC三系配套繁育示意图四、产蛋鸡舍的设计产蛋鸡的饲养方式有平养和笼养两大类。产蛋鸡的笼养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饲养方式。根据鸡笼的组装形式不同,可分为阶梯式、半阶梯式、叠层式等几种。1、阶梯式笼养:阶梯式笼养的鸡笼为2~3层,在我国应用较广。每层鸡笼的鸡粪可直接落入地面粪沟,可定期除粪(粪沟深度60厘米)或每日用刮板除粪(粪沟深25厘米左右)。阶梯式笼养的优点:①各层笼敞开面积大,通气和光照充分②除粪作业可以简化③设备较简单缺点:舍饲密度较低,为10~12只/米2。三层全阶梯式

2、半阶梯式笼养:半阶梯式笼养鸡鸡笼层数常为三层,常用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鸡场。它和阶梯式类似,只是各层鸡笼之间有一定的重叠。在笼子的重叠处,下层鸡笼的笼顶做成削去一角的形式,并装有倾斜承粪板,承接上层的鸡粪。鸡粪能沿着承粪板滑下落入粪沟。半阶梯式笼养具有与全阶梯式相同的优点,而其舍饲密度又较全阶梯高(15~17只/米2)。半阶梯式3、叠层式笼养

各层鸡笼沿垂直方向重叠,层数为3~4层。每层鸡笼底部都设有水平承粪板,以便用刮板刮除,也可用输送带代替承粪板,每天定时将粪送入鸡舍一端的横向粪沟。层叠式笼养的优点是舍饲密度高,一般三层者为16~18只/米2,因此每只鸡的基建投资较低,降低了鸡场的占地面积,饲养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也高。缺点是垂直方向通气性差,对鸡舍通风要求较高。叠层式笼养比较适合于采用密闭式鸡舍的工厂化养鸡。叠层式五、牛场生产工艺奶牛根据生理阶段可以分为犊牛(0-6月龄)、青年牛(7-15月龄)、后备牛(16-24月龄)和成年牛(24月龄以上)。成年牛又可以根据繁殖阶段划分为妊娠期、泌乳期和空怀期。牛舍一般分为成年牛舍、青年(后备)牛舍和犊牛舍(产房)。一般奶牛场不饲养种公牛。肉牛场可以分为原种场、繁殖场和商品场。原种场主要任务是对父本品种和母本品种进行选育提高,同时为繁殖场提供纯种种牛。繁殖场的主要任务是繁殖提供杂交用的纯种母牛,向商品场或农户提供母本种牛。商品场的主要任务是繁殖和饲养杂交牛,经肥育后向市场提供商品肉牛。六、确定各工艺畜群的存栏数

根据已确定的工艺,可计算出生产流程中各种畜群的存栏数,即确定畜群结构。仍以猪场为例:年出栏1万头商品肉猪的猪场,根据工艺参数计算该场各类猪群结构:(1)年平均需要基础母猪总头数为:

计划年出栏商品肉猪数×繁殖周期

窝产活仔数×从出生至出栏各阶段成活率×365天

假设繁殖周期为163d,哺乳期成活率、保育期成活率、生长育肥期成活率分别为0.9、0.95和0.98=(10000×163)÷(10×0.9×0.95×0.98×365)=533(头)(2)种公猪头数为:基础母猪总头数×公母比例

=533×1/25=22(头)(3)后备公猪头数为:种公猪总头数×年更新率

=22×33%=7(头)(4)后备母猪头数为:基础母猪总头数×年更新率

=533×33%=176(头)(5)年产总窝数为

计划年出栏商品肉猪数窝产活仔数×从出生至出栏各阶段成活率=10000÷[10×0.9×0.95×0.98]=1193(窝/年)(6)每周产仔窝数=1193÷52=23(窝)(7)每周妊娠母猪数(设分娩率95%)=23÷0.95=24(头)(8)每周应配种母猪头数(设母猪配种受胎率为80%)=24÷0.80=30(头)(9)每周哺乳仔猪数(设成活率90%)=23×10×0.9=207(头)(10)每周保育仔猪数(设成活率95%)(11)每周生长肥育猪数=196×0.98=192(头)=207×0.95=196(头)

猪群结构(猪群组数=饲养的周数)各猪群存栏数=每组猪群头数×猪群组数

万头猪场猪群结构猪群种类饲养期(周)组数(组)每组头数存栏数(头)空怀配种母猪群5530150妊娠母猪群121224288泌乳母猪群6623138哺乳仔猪群552301150保育仔猪群552071035生长育肥猪群131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