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过程设计(5篇)_第1页
2023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过程设计(5篇)_第2页
2023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过程设计(5篇)_第3页
2023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过程设计(5篇)_第4页
2023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过程设计(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3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过程设计(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过程设计篇一

一、教学内容分析:

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必修4)》(人教版a版)第12页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

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我们的课堂教学常用“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虽然刻意地去改变教学的方式,但仍太多旧时的痕迹,若为了新课程而新课程又会使得美景变成了幻影,失去新课程自然与清纯之味。所以如何进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就很值得思考摸索。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解读》中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以下两点:

第一、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例如单调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以及音乐、波浪、潮汐、四季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现象的重要模型以及三角函数模型的意义。

其次、重视三角函数模型的运用即运用三角函数模型刻画和描述周期变化的现象(周期振荡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课程标准》在三角函内容处理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应当帮助学生解决好两个问题:

其一:能从实际问题中识别并建立起三角函数的模型;

其二: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认识其定义域、函数值的符号。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摩天轮旋转及生成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并通过问题的探究,体验“数学是过程的思想〞,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借助摩天轮的情景问题很好地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能很好入在直角坐标系中,很好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过渡,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认识其定义域、函数值的符号;3.能初步应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教学难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具体设计如下:

opa

六、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情景引入

问题1:如图是一个摩天轮,假设它的中心离地面的高度为ho,它的直径为2r,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转动一周需要360秒,若现在你坐在座舱中,从初始位置oa出发(如图1所示),过了30秒后,你离地面的高度h为多少?过了45秒呢?过了t秒呢?

图1: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知识,因此选择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此情景设计应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理解。这个数学模型很好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交,也能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很好地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三角函数过渡,透露函数的本质。

其次部分——复习回想锐角三角函数

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过了30秒后,你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作图如图2很简单知道:从起始位置oa运

bnompa图2h动30秒后到达p点位置,由题意知aop300,作ph垂直地面交oa于m,又知mh=ho,所以本问题转变成求ph再次转变为求pm。

要求pm就是回到初中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即锐角的三角函数。问题2:锐角的正弦函数如何定义?:学生很简单得到

sin|mp||mp||mp|rsin|ph|h0rsin|op|rhh0rsin

所以学生很自然得到“过了30秒后,过了45秒,你离地面的高度h为多少?〞

ph1h0rsin300h2h0rsin450

:t0在锐角的范围中,oaympomaxhh0rsint0

第三部分——引入新课

问题3:请问t的范围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离地面的高度h为多少?能不能猜想

bhh0rsint0?

: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得把锐角的正弦推广到任意角的正弦。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任意角的三函数角函数。

问题4: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点p(xp,yp),能你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的正弦函数的定义吗?能否也定义其它函数(余弦、正切)?

:sin|mp|ypr|op|cos|mp|yp|om|xp,tan|op|r|om|xp问题5:改变终边上的点的位置,这三个比值会改变吗?为什么?:先由学生回复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选几个点,计算比值,获得具体认识,并由相像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让学生深刻理解体会三角函数值不会随着终边上的点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只与角有关系。

通过摩天轮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第一象限角的正弦可以跟锐角正弦的定义一样。

问题6:大家根据第一象限角的正弦函数的定义,能否也给出其次象限角的定义呢?

:学生通过上面已知知识得到sin|mp|ypr|op|pxyo学生定义好其次象限角后,让学生自己算出摩天轮座舱在第150秒时,离地面的高度h?

通过摩天轮知道:

图3hh0rsin1500h1h0rsin300

由此得到:sin150012:通过这个,让学生检验sin正确?

问题7:sin|mp|yp在其次象限角是否r|op||mp|在第三象限角或第四象限能成立吗?|op|:让学生通过模型,检验定义是否正确,从中让学生自己发现正、负符号的偏差。

(可以让学生取t210,从而hh0rsin2100,得到sin2100=这与sin|mp||mp|不相符,实际上是sin)|op||op|1,发现2:我们通过个模型知道如何在某些范围内如何计算自已此时离地面的高度,用数学模型hh0rsint0来表示,当摩天轮转动,角度的概念也不知不觉地推广到任意角,对于任意角的正弦不能只是依靠于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中的对边的长度比斜边长度了,我更应当用点p的横坐标来代替|mp|或|mp|,那么这样就能够很好表示出正弦的函数任意角的定义。

第三部分——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3,已知点p(x,y)为角终边上的点,点p到顶点o的距离为r,则

ysin(r)

rxcos(r)

rytan(k)

x2:让学生通过方才的模型进一步体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要点:点、点的坐标、点到顶点的距离。

问题8:当摩天轮的半径r=1时,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siny,cosx,tany。x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取到原点的距离为1的点可以使表达式简化。

教师进一步给出单位圆的定义给出以下表格,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三角函数

sin定义一:|op|1

y

定义二:|op|r

yrxryx定义域

rrcos

tan

x

yx2k

及时归纳总结有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稳定和把握。第三部分——例题讲解

例1.(课本p14例2)已知角终边经过点p0(3,4),求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让学生现学现卖,得用上面的定义二就可以得到答案。

5例2.(课本p14例1)求的正弦、余弦和正

3切值。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独立完成。然后与课本的解答相对比一下,发现此题的难

omxyp图4点。

:此题题意很简单,但是如何入手却是难点,关键是对本节课的三角函数定义的要点有没有领会明白(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要点:点、点的坐标、点到顶点的距离),因此此题的重点之处是如何利用单位圆找到这个点p,如图4可以知道pom很简单得到此题答案。

不妨让学生取r|op|4,能否也得到点p的坐标,得到的三角函数值是否与单位圆的一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体验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四部分——稳定练习练习1.例2变式求

7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613,又点p在第四象限,得到p(,),这样就可以322练习2.问题9:通过观测摩天轮的旋转,三角函数的角的终边所在象限不同,请说说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独立完成课本p15的“探究〞。

:练习

1、练习2的设计与例

2、例3衔接,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稳定三角函数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利用坐标平面内的点的坐标特征自主探究三角函数的有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在特别情形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第五部分——小结与作业学生自我总结

作业:p23习题1.2a组1,2,3

七、教学反思

上述教学设计及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意义:

1.教学设计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放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理解上。背景创设是学生熟悉的摩天轮,认知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到抽象,现象到本质,特别到一般,这样有利学生的思考。

2.情景设计的数学模型很好地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能很好引入在直角坐标系中,很好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过渡,同时能够透露函数的本质。

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它渗透了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和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

4.《标准》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其目标之一,在教学中不仅要突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为学生创设应用实践的空间,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直觉猜想、归纳抽象、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上升为一种数学意识,自觉地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学过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测生活、分析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了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增进了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点评

本节课以别致背景“摩天轮〞引课,从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入手,引导学生尝试探究,逐次深入引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以问题形式稳定深化任意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结合平位图直观作用,使学生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明白浮现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加深了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认识。

新课程教材强调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但不意味着每个知识点都需要人为创设情景加以探究,现实的教学由于受教学时数限制,总是希望课堂教学效率高些,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否一定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探究?只要让学生理解有必要引入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然后直接下定义,从课堂教学效率而言,可能会更好些。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过程设计篇二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时研究的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初中阶段曾经研究过锐角三角函数,其研究范围是锐角;其研究方法是几何的,没有坐标系的参与;其研究目的是为解直角三角形服务。以上三点都是与本课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发挥其正迁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能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具体的角的各三角函数值;能根据定义探究出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方法与过程目标:在定义的学习及概念同化和精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分析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定义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难点:引导学生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同化,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定义。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采用学生自主摸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透露本质、经历过程.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摸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六、教具、教学媒体准备:

为了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帮助学生战胜在理解定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地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与它的终边上点的坐标的关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数形结合地进行思维.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景

1.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如图(课件2)在直角△abc中,∠b是直角,那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想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复.2.认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问题2:在上节教科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了任意角,现在所说的角可以是任意大小的正角、负角和零角.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又该怎样定义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锐角三角函数推广到任意角三角函数.

师生活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利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1)能不能继续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以此来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在上节教科书中,将锐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时,我们是把角放在哪里进行研究的?

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探讨。

(3)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呢?

(4)终边是op的角一定是锐角吗?假使不是,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来定义吗?如图3,假使角θ的终边不在第i象限又该怎么办?

问题3:大家现在能不能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师生活动:由学生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师进行整理.

问题4:你能否给出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弧度制下的定义域?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定义求定义域,既完善了三角函数概念的内容,同时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师生活动:学生求出定义域,教师进行整理.例1:(题目在课件8中)

设计意图: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变式,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定义求不可怜况下函数值的问题,进而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加强定义应用中与几何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练习(在课件9中)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加强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4.小结

问题5: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直接相关,初中我们是利用直角三角形边的比值来表示其锐角的三角函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虽然是锐角三角函数的推广,但它与解三角形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你能再回想一下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吗?

设计意图:回想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八、作业设计:

教科书p106习题1.2题.

设计意图:根据本节课所涉及到的三角函数定义应用的几个方面,从教科书中选择作业题.试图通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并从中评价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理解的状况.

九、教学反思:

上述教学设计及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意义:

1.教学设计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放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理解上。背景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到抽象,现象到本质,特别到一般,这样有利学生的思考。

2.情景设计的数学模型很好地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能很好引入在直角坐标系中,很好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过渡,同时能够透露函数的本质。

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它渗透了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和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过程设计篇三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会宁县其次中学数学教研组

曹蕊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时研究的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初中阶段曾经研究过锐角三角函数,其研究范围是锐角;其研究方法是几何的,没有坐标系的参与;其研究目的是为解直角三角形服务。以上三点都是与本课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发挥其正迁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能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具体的角的各三角函数值;能根据定义探究出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方法与过程目标:在定义的学习及概念同化和精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分析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定义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难点:引导学生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同化,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定义。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采用学生自主摸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透露本质、经历过程.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摸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六、教具、教学媒体准备:

为了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帮助学生战胜在理解定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地研究任意角与其终边和单位圆交点坐标的关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数形结合地进行思维.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景

1.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如图1(课件中)在直角△pom中,∠m是直角,那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o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想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复.2.认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问题2:在上节教科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了任意角,现在所说的角可以是任意大小的正角、负角和零角.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又该怎样定义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锐角三角函数推广到任意角三角函数.

师生活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利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1)能不能继续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以此来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在上节教科书中,将锐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时,我们是把角放在哪里进行研究的?

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探讨。

(3)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定义任意角θ的三角函数呢?

(4)终边是op的角一定是锐角吗?假使不是,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来定义吗?如图3,假使角θ的终边不在第i象限又该怎么办?

问题3:大家有没有方法让所得到的定义式变得更简单一点?设计意图:为引入单位圆进行铺垫.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后,可组织学生展开探讨.在学生不能正确回复时,可启发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我们在定义1弧度的角的时候,利用了一个什么图形?所用的圆与半径大小有关吗?用半径多大的圆定义起来更简单易懂些?

问题4:大家现在能不能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借助单位圆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师生活动:由学生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师进行整理.例1:(题目在课件中)

设计意图: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变式,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定义求不可怜况下函数值的问题,进而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加强定义应用中与几何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5:你能否给出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弧度制下的定义域?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定义求定义域,既完善了三角函数概念的内容,同时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师生活动:学生求出定义域,教师进行整理.问题6:上述三种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会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定义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三种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的变化规律,并从中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师生活动:学生回复,教师整理.例2:(题目在课件中)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解决,熟悉和记忆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师生活动:在完成此题的基础上,可视状况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作变式训练.

问题7:既然我们知道了三角函数的函数值是由角的终边的位置决定的,那么角的终边每绕原点旋转一周,它的大小将会怎样变化?它所对应的三角函数值又将怎样变化?

设计意图:引出公式一,突出函数周期变化的特点,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师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探讨完成.例3:(题目在课件中)

设计意图:将确定函数值的符号与求函数值这两个问题合在一起,通过应用公式一解决问题,让学生熟悉和记忆公式一,并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4、例5(题目在课件中)3.练习(在课件中)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三角函数的定义,熟悉和记忆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公式一,以及求三角函数值,加强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

4.小结

问题8: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直接相关,初中我们是利用直角三角形边的比值来表示其锐角的三角函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虽然是锐角三角函数的推广,但它与解三角形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我们是利用单位圆来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借助直角坐标系中的单位圆,我们建立了角的变化与单位圆上点的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利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来表示圆心角的三角函数.你能再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借助单位圆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吗?

设计意图:回想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八、作业设计:

教科书p.24习题1.2a组第6、8题.

设计意图:根据本节课所涉及到的三角函数定义应用的几个方面,从教科书中选择作业题.试图通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并从中评价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理解的状况.

九、教学反思:

上述教学设计及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意义:

1.教学设计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放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理解上。背景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到抽象,现象到本质,特别到一般,这样有利学生的思考。

2.情景设计的数学模型很好地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能很好引入在直角坐标系中,很好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过渡,同时能够透露函数的本质。

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它渗透了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和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过程设计篇四

“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教学认识与设计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孔小明

本文首先对三角函数定义的教学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教学的主干问题设计.1.整体把握,使教学线索明了,层次明显

三角函数是以函数为主线,刻画周期现象的数学模型.高中学习的三角函数是在初中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通过用旋转的观点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并使角与实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然后结合坐标系和单位圆重新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因此,三角函数是函数的下位概念,同时又是锐角三角函数的上位概念,教学要以函数思想为指导,以坐标系和单位圆为定义工具,以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概念为认知的起点,促进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有效生成.教科书在完成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基础上衍生出:(1)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2)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5)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等.可见,三角函数的定义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可谓重中之重,是整个三角部分的奠基石,它贯穿于与三角有关的各部分内容并起着关键作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经历从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过渡到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推广过程,体验三角函数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领悟直角坐标系和单位圆的功能,丰富数形结合的经验.由于三角函数的定义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同时,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表示的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与学生初中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有一定的距离,一个侧重几何的边与边的比值表示,一个侧重代数的坐标(比值)表示.与学生熟悉的一般函数定义也有距离,一般函数是实数到实数的对应,而三角函数首先是实数(弧度数)到点的坐标的对应,然后才是实数(弧度数)到实数(横坐标或纵坐标)的对应.学生理解该定义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促进学生理解定义的关键是让学生经历定义的形成过程,加强学习活动的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完成定义的意义建构.教材中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得出经历了以下四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1)回忆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产生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把锐角α放在直角坐标系中,用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表示锐角α的三角函数;(3)由相像三角形的知识可知,三角函数值只与α的大小有关,与点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因此可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表示锐角α的三角函数;(4)类比得出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并将它纳入到一般函数概念的范畴.教科书这样设计改变了以往纯学术形态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教育形态的特征,表达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反映了数学的“来龙去脉〞,通过有效的铺垫,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三角函数过渡自然,有利于学生步步加深对三角函数定义本质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时无须“另起炉灶〞,只要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法的深加工即可.2.抓住关键,使教学精炼、简约而高效

由于教科书自身特点的限制,教科书还不能成为教师教学用的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以及编写意图,教师还需要一个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具体的,就是将教材中得出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经历的四个环节进一步教学化,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包括内容研究的必要性,坐标系、单位圆引入的自然性,以及用单位圆定义的可行性、合理性等.把它变成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具体的教育形态,使学生感受“数学是自然的、明白的、水到渠成的〞.当前,高中数学课标课程比大纲课程的内容有所增加,初中数学对高中数学支持减弱,新课程赋予数学教学更多的价值取向,要让课堂的所有环节都让学生有深度思考、自主探究并展示结果是不现实也是没必要的.事实上,学生在校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建构〞式的,因此,对教学起关键作用的内容,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与展示,其它内容教师可多讲授与引导,发挥先行组织者作用,使教与学达到平衡,让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在引导学生回忆初中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之前,先解决“学习的必要性〞问题,明确要研究的内容.教材将“三角函数〞作为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周期现象的基本模型,教师可借助本章的章头语,完成课题的引入.由于初中的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不能推广到任意角的情形,从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用什么定义、怎样定义、这样定义是否合理等,成为继续研究的自然问题.之前,在任意角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在直角坐标系内探讨角的经验,但教学实践说明,学生仍不能自然想到引入坐标系工具,利用坐标来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笔者认为,从帮助学生理解定义的实质,体会坐标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角度,教师可利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学生重点解决“如何用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关键问题.需要提及的是,陶老师的问题设计具有启示性:

现在,角的范围扩大了,由锐角扩展到了0°~360°内的角,又扩展到了任意角,并且在直角坐标系中,使得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认为,对于任意角α,sinα怎样定义好呢?

上述问题提得“大气〞,既能使学生的学习围绕关键问题展开,又突出正弦函数的概念分析.当然,若能依教材先作锐角情形的铺垫,教学更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提高效率.这里,需要引导学生从函数的观点认识用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有助于从函数的本质特征来认识三角函数.在第三个环节中,首先是如何自然引入单位圆的问题.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定义三角函数有大量优点,其中最主要的是使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从自变量(角的弧度数)到函数值(单位圆上点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更明白、简单,突出了三角函数的本质,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函数概念来理解三角函数,其次是使三角函数反映的数形关系更直接,为后面探讨函数的性质奠定了基础.但单位圆的这些“优点〞要在引入单位圆后才能逐步体会到.因此,引入单位圆的“理由〞应当另辟蹊径,白老师在引导学生完成用角的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之后,从求简的角度设置问题,不愧为“棋高一招〞:

大家有没有方法让所得到的定义式变得更简单一点?

在学生得出时定义式最简单后,白老师引入单位圆,引导学生利用单位圆定义锐角三角函数.至此,学生就有了第四环节中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认知准备.由于“定义〞是一种“规定〞,因此,第四环节中,教师可类比用单位圆定义锐角三角函数情形,直接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对学生而言,关键是理解这样“规定〞的合理性,对定义合理性认知基础就是三角函数的“函数〞本质——定义要符合一般函数的内涵(函数三要素).3.精心设计问题,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闪光的舞台基于上述认识,对定义部分的教学,给出如下先行组织者和主干问题设计.先行组织者1:周期现象是社会生活和科学实践中的基本现象,大到宇宙运动,小到粒子变化,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另外,如潮汐现象、简谐振动、交流电等,也具有周期性,而“三角函数〞正是刻画这些变化的基本函数模型.三角函数终究是一种怎样的函数?它具有哪些特别的性质?在解决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终究能发挥哪些作用?本课从研究第一个问题入手.意图:明确研究方向与内容.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它是怎样定义的?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为用坐标定义三角函数作准备.问题2:现在,角的概念已经推广到了任意角,上述定义方法能推广到任意角吗?意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问题3:如何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意图:引导学生摸索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先行组织者2:我们知道,直角坐标系是展示函数规律的载体,是构架“数形结合〞的自然桥梁,上堂课我们把任意角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进行研究,借助坐标系,可以使角的探讨简化,也能有效地表现出角的终边位置“周而复始〞的现象.坐标系也为我们从“数〞的角度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提供有效载体.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坐标系来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问题4:先考虑锐角的情形,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你能用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α的三角函数吗?

意图:引导学生用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问题5:各个比值与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比值是角的函数吗?

意图:扣准函数概念的内涵,把三角函数知识纳入函数知识结构,突出变量之间的依靠关系或对应关系,加强函数观念.先让学生想象思考,作出主观判断,再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得出结论:三个比值分别是以锐角α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问题6:既然可在终边上任取一点,那有没有方法让所得的对应关系变得更简单一点?意图:为引入单位圆进行铺垫.教师给出单位圆定义之后,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锐角α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问题7:类比上述做法,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为p(x,y),定义正弦函数为,余弦函数为,正切函数为.你认为这样定义符合函数定义要求吗?意图: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用函数三要素说明定义的合理性,明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引导学生思考定义的合理性,先让学生作出主观判断,再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同时作好解释说明,得出结论: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任意角α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假使存在的话)为函数值的函数.接着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陶维林(XX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10003)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三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它的基础主要是几何中的相像形和圆,研究方法主要是代数中的图象分析和式子变形,三角函数的研究已经初步把几何与代数联系起来.它在物理学、天文学、测量学等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它是学习数学中其他学科的基础.

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展到0°~360°内的角,再扩展到任意角,相应地,锐角三角函数概念也必需有所扩展.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出现是角的概念扩展的必然结果.

比较锐角三角函数与任意角三角函数这两个概念,共同点是,它们都是“比值〞,不同点是锐角三角函数是“线段长度的比值〞,而任意角三角函数是直角坐标系中“坐标与长度的比值,或者是坐标的比值〞.正是由于“比值〞这一与在角的终边上所取点的位置无关的特点,因此,可以用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来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是概念的核心.这样定义,不仅简化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表示,也为后续研究它的性质带来了便利.

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类似于从自然数到整数扩展的过程,产生了“符号问题〞.因此,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可以与锐角三角函数相类比,借助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建立起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重点是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它们是本节,乃至本章的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与三角函数有关内容的基础,具有根本的重要的作用.解决这一重点的关键,是学会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三角函数.由于正切函数并不独立,最主要的是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

任意角三角函数自然具有函数的一切特征,有它的定义域,对应法则以及值域.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或它的子集),这是由于,在建立弧度制以后,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合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角是实数〞,三角函数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各种不同的三角函数定义了不同的对应法则,因而可能有不同的定义域与值域.

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是核心概念,它是解决一切三角函数问题的基点.无论是研究三角函数在各象限中的符号、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还是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函数的性质,等等,都具有基本的重要的意义.

在建立任意角三角函数这个定义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与形结合,以及类比、运动、变化、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本节课的目标是,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学生已经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sinα,cosα,tanα,了解三角函数是直角三角形中边长的比值,这个比值仅与锐角的大小有关,是随着锐角取值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值是惟一确定的,等函数的要素.这是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生长点〞.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定义的关键是由锐角三角函数这个线段长度的比值扩展为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因此,对锐角三角函数理解得怎样,对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有决定意义,复习锐角三角函数,加深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是必要的.

要实现让学生“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教学目标,莫过于让学生参与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因角的概念的扩展,锐角三角函数概念扩展的必要性,任意角三角函数是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自然延伸.反过来,既然锐角集合是任意角集合的子集,那么,锐角三角函数也应当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特别状况,是一个包含关系.让学生参与定义,可以感受到这样定义的合理性,感受到这个定义是自然的.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学习,从认知结构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属于“下、上位关系学习〞,是一个从特别到一般的过程,“先行组织者〞是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策略上先复习宽容性小、抽象概括程度低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再创造〞抽象程度高的上位概念(参与定义),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让原有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类属于抽象程度更高的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之中.

学生过去在直角三角形中研究过锐角三角函数,这对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在认识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学生在用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研究三角函数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几何认识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建立用终边上的点的坐标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或者尝试用终边上的点的坐标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然后再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或它的子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弧度制,未必能理解“把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建立一一对应〞终究是为了什么.可以在复习锐角三角函数时,把锐角说成区间(0,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动态改变角的终边位置,从而改变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大小的特点,便于学生认识任意角的位置的改变,所对应的三角函数值也改变的特点,感受函数的本质;感受终边一致的角具有一致的三角函数值;也便于观测各三角函数在各象限中符号的变化状况,加深对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加强教学效果.)内的角,以便分散这个难点.五.教学过程设计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

要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首先要理解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先行组织者.

问题1任意画一个锐角α,借助三角板,找出sinα,cosα,tanα的近似值.

教师用几何画板任意画一个锐角.要求学生自己任意也画一个锐角,利用手中的三角板画直角三角形,度量角α的对边长、斜边长,计算比值.

意图:复习初中所学习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加深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它是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基础.突出:

(1)与点的位置的选取无关;(2)是直角三角形中线段长度的比值.问题2能否把某条线段画成单位长,有些三角函数值不用计算就可以得到?

意图:学生根据自己实际画图操作,以及计算比值的体验,会很快认为把斜边画成单位长比较便利,为后续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单位圆定义法〞做铺垫.

问题3锐角三角函数sinα作为一个函数,自变量以及与之对应的函数值分别是什么?

意图:以便与后面的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自变量是角(的弧度,对应一个实数),对应的函数值是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纵坐标比较.

锐角三角函数sinα作为一个函数,自变量是锐角.由于角的弧度值与实数可以一一对应,所以,α是(0,)上的实数.而与之对应的函数值sinα是线段长度的比值,是区间(0,1)上的实数.

问题4你产生过这个疑问吗:“三角函数只有这三个?〞

意图:这个问题具有元认知提醒的特点,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三条边相互比,可以产生六个比.还有哪三个呢?再把已知的三个倒过来.2.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再创造〞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把角α的顶点定义为原点,一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转动另一条边,表现任意角.

问题5现在,角的范围扩大了.在直角坐标系中,使得角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认为,对于任意角α,sinα,cosα,tanα怎样来定义好呢?

意图:可以打破知识结构的平衡,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角的范围扩大了,锐角三角函数也应当“与时俱进〞,并不显得突然.把定义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定义过程,发展思维.

有两种可能的回复.

可能一:在α的终边上任意画一点p(x,y),|op|=r.

可能二: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x,y).

不管出现可能一还是可能二,都再问:“都是这样的吗?〞

引导学生探讨,以确认两种定义方法的一致性、各自特点.再问“你赞成哪一种?〞,统一认识,建立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板书)

由于前面已经有引导,学生可能很快接受“可能二〞.3.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认识(对定义的体验)

问题6(1)求以下三角函数值:

问题6(2)说出几个使得cosα=1的α的值.意图:通过定义的简单应用,把握定义的内涵.

逐题给出,对于每一个答案,都要求学生说出“你是怎样得到的.〞突出“画终边,找交点坐标,算比值(对正切函数)〞的步骤.

问题6(3)指出以下函数值:

意图:角的终边位置决定了三角函数值的大小.终边位置一致的角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于是有sin(α+2kπ)=sinα,cos(α+2kπ)=cosα,tan(α+2kπ)=tanα.(其中k∈z)问题6(4)

①确定以下三角函数的符号:

②θ在哪个象限?请说明理由.反过来呢?

③角α的哪些三角函数值在其次、三象限都是负数?为什么?④tanα在哪些象限中取正数?为什么?意图:认识三角函数在各象限中的符号.

问题7做了这么多题,要反思.你是否发现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一些性质?还有些什么体会?意图:体验以后的概括,阶段小结.(1)抓住各三角函数的定义不放;(2)各象限中三角函数的符号特点,等.

教师板书学生获得的成果、感受.4.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问题8α是任意角,作为函数的sinα,cosα,tanα,它们的定义域分别是什么?

意图:三角函数也是函数,自然应当关心它的定义域.

建立了角的弧度制,角的集合与实数集合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因此,sinα,cosα的定义域是r;tanα=中,x≠0,于是tanα的定义域是

依旧紧扣定义,并引导以弧度制表示它的定义域.5.练习

(1)确定以下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并借助计算器计算:

(2)求以下三角函数值:

6.小结

问题9下课后,你走出教室,假使有人问你:“过去你就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今天又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你怎么回复他?

意图:通过问题小结.不追求面面俱到,突出锐角三角函数是三角形中,边长的比值,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或者是坐标的比值.

若时间允许,再问:“还有其他收获吗?〞譬如,终边一致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相等;各象限三角函数的符号;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六.目标检测设计

(1),写出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并写出tanα的值.

(2)求以下三角函数的值:

(3)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是q,点q的纵坐标是1/2,说出几个满足条件的角α.

(4)点p(3,-4)在角α终边上,说出sinα,cosα,tanα分别是多少?

(1)实际教学片段

上课始,教师用几何画板任意画一个锐角,提出问题1:“任意画一个锐角α,借助三角板,找出sinα,cosα,tanα的近似值.〞然后走进学生中间,观测他们的学习行为.结果发现,有一部分同学画出角之后,一片茫然.教师又不愿意把结果告诉学生,提醒同桌的两位同学可以商榷一下,并提醒,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以便教师了解状况,结果举手的人很少.之后,教师提问一位举手的学生,问:“你是怎么做的?〞她要求上黑板,教师十分赞成.她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不熟练地写出一个锐角的正弦是它的对边比斜边以及余弦、正切等三个三角函数.之后,教师又与学生探讨了问题2:能否把某条线段画成单位长,有些三角函数值不用计算就可以得到?学生比较一致认为把斜边长画成单位长比较好,为“单位圆定义法〞做必要的铺垫.接着探讨问题3:锐角三角函数sinα作为一个函数,自变量以及与之对应的函数值分别是什么?在教师类比正方形的面积s=a2的提醒下,学生说出锐角三角函数中自变量以及与之对应的函数值分别是角、比值,最终探讨问题4:你产生过这个疑问吗:“三角函数只有这三个?〞有学生举手,表示想过这个问题,应当是六个,另外三个可以把现有的三个倒一下得到.至此,时间已经过去20多分钟.

教师本以为,学生在初中既然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对给出的一个锐角,借助三角板构造直角三角形,找出它的正弦、余弦的近似值是很简单的事,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教师又不想越俎代庖地告诉学生,这就严重影响了后续建立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并通过特别角的求值体验、把握内涵的时间保证,造成体验不够,概括

过早,应用更少的现象.

(2)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在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当中的“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不够确凿.没有确凿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识能力,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估计不足.特别是,对学生关于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估计过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初中学习锐角三角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进行的,并不要求给出一个锐角,两边是射线,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二是并不要求把“锐角三角函数〞作为函数来认识,譬如关注它的自变量是角,对应的函数值是比值,更不关心它的定义域、值域以及对应法则这些函数的要素.只要求运用符号sina,cosa,tana的意义来进行有关的计算,等.现在,要求学生从函数角度建立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这就失去了概念的上位支持.

关于锐角三角函数,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是在“空间与图形〞的“图形与变换〞部分.标准指出:“通过实例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以及“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

单实际问题.〞

笔者查阅了依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几套初中教材,给出sina的方式基本上一致,是:

如图(图略),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sine),记作sina,即〞(对cosa,tana有类似的定义)并指出“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三角函

数.〞

以后的内容(包括解实际问题),都是有关三角函数值的计算,并不强调它们的函数特征.有的教材虽然指出“对于锐角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ina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所以sina是a的函数.同样地,cosa,tana也是a的函数.〞作出了锐角三角函数是一种特别的函数的提醒,由于缺少必要的练习,作用并不大.应当说,这些都不违背“课程标准〞的要求.可见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函数有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并不纳入“函

数〞这个系统.

初中学习锐角三角函数有一个特定的载体,这就是直角三角形,因此,当他们面对任意画出的一个锐角,其两条边是射线,要求出这个角的三角函数的近似值这个新情境时,竟不知如何是好,手足无措,无计可施,也说明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并不理解.这样看来,画出一个锐角,要求学生会取点、画垂线、度量、计算比值的要求是必要的.

有教师认为,不必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已经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你认为应当怎样来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种“大撒手〞的问题跨度太大,学生更难回复.原因是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函数〞特征认识不足、理解不到位,要让学生直接建立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又要突出“函数〞这一特征,很困难.因此,为建立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需要先复习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由于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三角函数)又是由下位到上位的学习.教材要求首先把直角三角形中边长的比值扩展到坐标或者坐标的比值,在直角坐标系中认识锐角三角函数,并引导学生从“函数〞的角度认识它,也就是弄清自变量以及与之对应的函数分别是什么是必要的.

(3)对教学的反思

高中教师应当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了解初中教材,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哪些内容,特别是相应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应当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不仅注意知识的衔接,还要注意思想方法、能力要求等各方面的衔接,为学习高中的相关内容做好铺垫.以为已经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学生就能够把它理解为一种特别的函数,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教科书在节首提出的“思考〞是:“我们已经学过锐角三角函数,知道它们都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其实,学生只知道锐角三角函数是直角三角形中边长的比值,并不完全知道“它们都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这就需要通过复习,来帮助学生

补上这一点.

2.其他反思

(1)由于学生在复习阶段花了较多的时间,影响了新课的学习,用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解题的时间不多,体验不够,有教师提出“下课后练习不好做〞,说明复习锐角三角函数没有必要.笔者认为,当“预设〞与“生成〞发生矛盾时,教师宁可选择“生成〞.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决不简单化,把结论直接告诉给学生,追求“结果〞,追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认为我已经把这个概念告诉你了,你就应当知道了.数学教学不是“告诉教学〞,概念不能靠学生“复制〞,对概念需要的是理解,需要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建立起对概念的理解.什么是“教学任务〞,不能仅限于知识要求,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譬如,当学生不能正确选择在角的一边上取点,画垂线时,启示学生相互探讨、启发一下,借助于同伴的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不能说出“作为函数的锐角三角函数,自变量以及它的函数分别是什么〞(属性)意义不清,不好回复时,教师降低难度,启发类比s=a2中a表示边长,而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突出线段长、面积,等等.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作为第一节课的“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不是同一个概念.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认识、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节课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譬如,把角度化成弧度终究是为了什么?即便化成弧度,又为什么省略不写呢?建立角的弧度与实数间的一一对应有什么必要呢?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自变量明明白白是角,为什么偏要把它说成实数呢?刚刚接触任意角三角函数就要求理解这一切是十分困难的.随着学习的深入,特别是三角函数的应用,学生才能渐渐消除这些疑问,逐渐理解它.譬如,在三相交流电路中,某一相电路中的电流强度ia=imsin(ωt)(其中im是电路中电流强度的峰值),三角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周期现象的基本数学模型;再譬如,当学生接触到函数y=sin(cosx)后,再来看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会认识到抽象后的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自变量作为实数更具广泛性.

这一节课把教学的基本要求定位在,弄清任意角三角函数与锐角三角函数的区别,接受用坐标(或坐标的比值)表示三角函数就够了.宛如在建立数轴之后,一个知道把向东2公里表示为2公里而向西2公里表示成-2公里,接受“路程也可以是负数〞的学生,就已经开始接受有理数,逐渐成为中学生了.

还需要注意的是,应当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建立起用坐标(或比值)表示任意角三角函数,以及领会建立这个概念过程

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2)在求cosπ时,一个学生说出的结果是0.9985.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他回复:“用计算器.〞后来,笔者用计算器做了试验,发现他用计算器计算时,把计算器中的角度模式(mode)设置成了角度制(degree).在这种模式下,计算cosπ可以得到0.9985(即计算的是cosπ°).假使把角度模式设置成了弧度制(radian),计算cosπ仍可以得到-1.这件事的出现给我以及所有听课教师引发诸多思考.第一,这位同学没有关注到这节课刚学习过的概念,运用新概念解决当前的问题,而是停留在“三角函数值是能够用计算器算出来的〞这个认识水平上;其次,反映了计算器的过度使用,会形成对学具的依靠,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具的功能越全面越强大不一定是好事.譬如,具有解方程(solve)功能的计算器在初中使用可能会减弱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具有图象功能的计算器的过早使用可能会干扰函数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适度使用教具,重视算理分析,重视算法的来源,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追求计算结果.

借班上课,对学生的不熟悉是教师的苦恼,加上教学进度等问题,学生的知识储存不足(在教学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之前仅上过一堂“任意角〞的课),是教学并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疏是交流的障碍之一,生疏更难以做到师生之间协同默契.另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风格的适应或认可也有一个过程,譬如教师希望学生积极发言而不仅是听讲,等等.

(3)探讨中,老师们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教学应当遵循的一般规律以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要求一节课全面表达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去承受反映数学教学规律中太多的东西是不现实,也是不应当的.

课堂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除了认真的课前准备外,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随机应变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关注学生的认识过程,随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改变策略,选择恰当的方法实施教学,以达到最正确教学效果.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有很强的基本功.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过程设计篇五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方案师大附中

邓贵业

课题名称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目数学年级高一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在初中学生学习过锐角三角函数。因此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比较厚实的基础,新课的引入会比较简单和顺畅。学生要面对的新的学习问题是,角的概念推广了,原先学生所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否也可以推广到任意角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新知识的发生是可能的,自然的。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兴趣

2.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

3、数学数学概念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合情猜测的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概念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三、知识与技能

1.把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2、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同的定义方法;把握并能初步运用公式一;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