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说明书_第1页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说明书_第2页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说明书_第3页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说明书_第4页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2-2020)————说明书PAGEPAGE20目录第一章城市概况与现状分析 1第一节城市概况 1一、地理位置 1二、自然条件 1第二节经济及社会条件 2一、城市性质、发展方向及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2二、城市历史文化 3三、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3第三节绿地现状与分析 3一、城区各类绿地现状构成表 3二、城区各类绿地现状分析 4第四节建设国家园林的优势、制约因素分析 5一、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优势 5二、制约因素 6第二章规划总则 6一、规划编制的意义 6二、规划依据 6三、规划范围 7四、规划期限与目标 7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8六、规划基本对策 8七、绿地指标体系规划 8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9一、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 9二、规划范围 9三、规划原则 9四、规划布局 10第四章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 12一、规划构思 12二、规划布局结构 12第五章绿地分类规划 13一、公园绿地(G1)规划 13二、生产绿地(G2)规划 19三、防护绿地(G3)规划 20四、附属绿地(G4)规划 22五、其他绿地(G5)规划 27第六章绿地系统景观特色规划 28一、景观特色规划原则 28二、景观特色规划目标 28三、景观特色的塑造 28四、规划措施 29第七章城市绿道规划 29一、绿道网建设的重要意义 29二、规划原则与策略 30三、绿道网空间布局结构 30第八章树种规划 31一、绿化树种现状及评价 31二、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31三、树种规划 31四、植物配置的基本要求 36五、各种类型绿地植物规划 37六、市树、市花的选择与建议 38第九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39一、生物多样性概念 39二、生物多样性现状 39三、生物多样性规划原则 43四、生物多样性规划目标 43五、生物多样性规划 44六、实施措施与对策 47第十章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49第一节前沿 49一、规划编制背景 49二、城市避灾绿地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49三、XX市主要灾害分析 49四、规划原则 50五、规划目标 50六、规划指标 50七、规划思路 50第二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体系规划 51一、紧急避灾绿地 51二、临时避灾绿地 51三、防灾公园 53四、灾后过渡安置绿地 55五、隔离缓冲绿带 55六、救灾通道 55七、避难通道 55第三节城市避灾绿地规划布局 56一、规划结构 56二、具体规划 57第四节城市避灾绿地设施规划 57一、设施规划要点 57二、具体规划 58第五节城市避灾绿地植物规划 59一、园林植物的防灾功能 59二、树种选择原则 60三、植物规划要点 60四、具体树种选择 60第六节近期建设规划 60一、近期建设原则 60二、近期建设主要内容 61三、近期具体建设项目 61第七节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61一、完善规章和技术标准 61二、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应与其他规划相结合 61三、示范、推广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试点 61四、建立定期检查验收制度 61五、加强市民防灾教育与演习 61六、保障防灾绿地建设资金投入 61七、强化组织领导 61八、加强对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的督察 62第十一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62一、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的意义 62二、现状调查情况 62三、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63第十二章城市水系规划 63一、现状概述 63二、规划意义 63三、规划原则 63四、水系总体规划 64第十三章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规划 66一、总体目标 66二、短期目标 66三、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技术措施 66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68一、规划原则及期限 68二、近期规划项目 69三、近期建设投资估算 71第十五章城市绿线、蓝线管理导则 71一、城市绿线定义 71二、绿线管理内容 71三、绿线控制要求 72四、城市蓝线定义 72五、蓝线管理内容 73六、蓝线控制要求 73第十六章实施措施 73一、规划实施条件 73二、规划实施措施 73第十七章附录、附件 75第一章城市概况与现状分析第一节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XX市位于XX省南部偏西,XX市东南部鲁中南低山丘的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6°44′30″—117°28′54″,北纬35°9′12″—35°32′54″。XX市东邻临沂地区平邑县,南毗枣庄市山亭区和滕州市,西与XX市任城区和微山县接壤,北与XX市的兖州市、曲阜市和泗水县交界。全境东西最大横距6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5公里,总面积为1613平方公里。二、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地质:XX市位于泰山穹窟以南,属华北地台型。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与第二沉降带的交界线附近,沉积层厚度2450米。境内岩石走向近似东西,两端变化较大,呈现波浪形弯曲,岩石倾角一般三至五度之间。无火层岩运动。由于各期地壳运动,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其中,以近南北走向的峄山断层为主,东部、东南部形成低山丘陵区,以前震旦纪花岗片麻岩为主,峄山、土山、香城、张庄、田黄、城前等地均有出露。城前镇、张庄镇东部、大束镇系尼山穹隆的南部边缘,有寒武纪灰岩呈盖层出现。西南部亦为低山区,看庄镇夏看铺村西部为寒武纪灰岩带。西北部是断陷盆地,上部第四纪,下部为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地貌:XX地势东高西低,山区峰峦叠嶂,丘陵逶迤起伏,平原沃野千顷,地形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水面等五种类型。以京沪铁路境内段为界,铁路以东和西南部为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0%,铁路以西为平原洼地,约占总面积的30%。境内山脉系泰山、蒙山分支,分为峄山、莲青山、凤凰山、尼山、昌平山、凫山六个山系,全境共有大小山头190余个,境内最高海拔648.7米,最低海拔35米,平均海拔77.8米。2、山脉邹山脉邹地市境内山脉系泰山、蒙山分支,山体经地漫长岁月的剥蚀,大都峰低坡缓、破碎断续,主要有峄山、连青山、凤凰山、尼山、昌平山、凫山6大山系。大小山头190余座,其中较大的有45座。规划区内山体主要有岗山、铁山、护驾山、朱山等。3、河流XX市属于淮河流域。境内有属沂河、泗河2大水系的40多条河流,大、中、小型水库110座。较长的河流有泗河、白马河、唐王河、大沂河、石墙河、龙河7条大河,分别流入泗水县、曲阜市、滕州市、微山县等境内。规划建成区内主要有唐王河、杨下河、因利河等。4、气象XX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干湿显著。春季风大,回暖较快,少雨易旱;夏季炎热多雨,间有干旱;秋季一般天高气爽,但也时而阴雨连绵;冬季严寒,雨雪稀少干燥。夏多偏南风,雨热同季,冬多偏北风,呈明显的大陆性和季风性。5、水文地表水:地表水主要是季节性降水,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12.3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5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左右。XX市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补给量2.21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13.93万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8168万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量的22%。地下水: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岩性有3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多样的地质条件,控制着地下水特殊的赋存规律,这对邹县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群众生活用水都有很大影响。6、土壤XX市土壤可利用面积193万亩,土壤类型可分为4个土类,11个亚类,48个土种。棕壤土类分布在XX市东部沙石、花岗岩、片麻岩的低山丘陵区,面积共有109.39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57.3%,是XX市最大的一个土类。褐土土类主要分布在XX市西南部青石山区,面积52.4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7.32%,是XX市第二大土类。潮土土类主要分布在XX市西部的冲积平原上,其次是东部低山丘陵区的沿河两岸,面积24.24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13.7%。沙姜黑土土类主要分布在白马河沿岸两侧的背河洼地、浅平洼地,易受客水侵袭,面积5.08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66%。7、生物动物状况兽类:人工饲养的兽类有牛、驴、马、骡、猪、羊、狗、猫、家兔、貂、狐等。野生兽类有野兔、黄鼠狼、狐狸、狼、獾、鼠、刺猬等。禽类:人工饲养的有鸡、鸭、鹅、鸽子、鹌鹑等。野生的有灰喜雀、麻雀、山鸡、啄木鸟、黄眉、柳莺、乌鸦、燕子、杜鹃、猫头鹰、鹰等。鱼类:XX市属淮河水系,境内有淮河水系的典型鱼类,共有30多个品种。其中养殖鱼类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鲫鱼、尼罗罗非鱼、杂交鲤鱼、虾、蚌、蟹等。非养殖鱼类有翅嘴红钟鱼、红鳍鲥鱼、乌鱼、鲶鱼、鳜鱼、黄颡鱼、赤眼鱼、南方马口鱼、黄鳝、鳗鲡、麦穗鱼、螃皱等。昆虫类:有瓢虫、赤眼峰、金小蜂、草蛉、蜘蛛、蜻蜒、蝴蝶、蝗虫、蚊子、苍蝇等。爬行两栖类:有青蛙、蟾蜍、蛇、蜥蜴、蝎子、壁虎、蚯蚓、蝼蛄等。植被状况XX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境内植物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植被区垦植历史悠久。自然植被主要有灰菜、荠菜、小蓟、马唐、马齿苋、香附子、野苜宿等;湿生植物有芦苇、小旋花、水芹、香蒲、三菱草等;人工植被为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多种瓜果,尤其以小麦、玉米为多见;林木树种主要有加拿大杨、毛白杨、大青杨、小叶杨、青桐、泡桐、法桐、刺槐、国槐、苦楝、白榆、臭椿、香椿、皂荚、柳、垂柳、枫柳、楸、桑、乌桕、棠梨、杜仲、水杉、龙柏、千头柏、栾树、侧柏、桧柏、油松、黑松、赤松、马尾松、女贞、大叶黄杨、紫藤、紫荆、木槿、白腊、紫穗槐、毛竹、酸枣、黄荆、柽柳等;果树类主要有苹果、梨、桃、杏、李、枣、山楂、柿子、板栗、核桃、石榴、沙果、海棠、葡萄、樱桃等;花卉类主要有梅花、迎春、海棠、玉兰、玫瑰、月季、丁香、桂花、芍药、牡丹等。第二节经济及社会条件一、城市性质、发展方向及城市空间布局结构1、城市性质《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XX的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能源城市。2、城市发展方向未来城区主要的空间发展方向是东拓、南控、西限、北跨、中优。3、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城区延续集约紧凑的布局模式,以现状建成区为依托,在保护岗山铁山风景区的前提下,沿两条空间发展轴线拓展,形成4个综合片区。呈现“一核、两轴、四片”的空间结构。一核:指城区中部的绿色核心—岗山、铁山风景区。两轴:指沿崇义路—择邻路、太平路—矿建路形成东西向发展轴线,沿峄山路形成南北向发展轴线。四片:指城区划分成4个片区——中心片区、东部片区、西部片区和北部片区。二、城市历史文化XX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夏禹时期,XX属“九州”中的“徐州之域”。最早设立县治始于秦代,称驺县,唐朝初期改驺为邹。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邹县撤县设市,称XX市。XX市境内现有各类文物史迹313处,其中古遗址147处;古墓葬77处;古石刻、碑碣48处;古建筑33处;近现代史迹8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XX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XX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三、经济、社会发展现状XX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城市。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58.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5.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40:57.96:34.64。201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115.74万人。人均JDP为49861元。XX市连续多年一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财政总收入在XX市名列前茅,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XX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地位。2011年,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了55.14%。而采掘业占据了第二产业66.32%。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占据了全市工业总值的55.18%。第三节绿地现状与分析一、城区各类绿地现状构成表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五大类:公园绿地(G1),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包括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对外交通绿地、仓储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其他绿地(G5)。表1-1XX市城区绿地现状指标构成表序号类别代码类别名称绿地面积(hm2)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m2/人)1G1公园绿地466.2311.111.42G2生产绿地83G3防护绿地84G4附属绿地05G5其他绿地3400(137.3)G1+G3+G4+G5824.1319.6%注1、2012年现状建设用地42平方公里,现状人口41万人;注2、其他绿地计入绿地率的面积按现状建设用地内各类城市绿地面积的20%计入。表1-2城市绿化基本指标对照表指标现状值(2012年)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建成区绿地率(%)19.6%31%35%绿化覆盖率(%)25.0%36%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11.4911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0.049》0.06》0.07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2.2%》2.0%》2.0%二、城区各类绿地现状分析(一)公园绿地(G1)现状1、公园绿地现状数据2012年,XX市城市现状公园绿地总面积共计466.23公顷。其中全市性综合公园1处(铁山公园),面积54.02公顷;区域性综合公园1处(铁西公园),面积7.0公顷;专类公园3处(护驾山植物园、体育公园、烈士陵园),面积为245.1公顷;滨河公园2处,包括唐王湖公园、唐王河公园(东段),面积114.63公顷;社区公园4处(人民广场、文化广场、兖矿泰和广场、燕京花园公园),面积13.38公顷;街旁绿地35处,面积32.1公顷。2、公园绿地规模构成分析根据现状公园面积划分公园绿地等级的标准如下:大于20公顷的公园绿地有5处;面积在5-10公顷公园绿地有4处;面积在1-5公顷公园绿地有12处;面积小于1.0公顷公园绿地有26处。表1-3现状公园绿地规模构成表类型公园数量占总数量比例公园面积占总面积比面积《1.02655.3%6.5521.40%面积1-51225.5%23.855.1%面积5-1048.5%28.126.0%面积20以上510.7%402.6387.5%合计47100%466.23100%3、公园绿地建设存在问题(1)公园绿地规模构成不合理:从规模上看,面积大于20公顷的大型公园绿地数量虽只占总数的10.7%,但面积却达到87.5%,且均偏于城市一角。面积小于1公顷的小型公园绿地面积只占总数的1.4%,但其数量确达到55.3%,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的特点。由此可见XX市现状建成区内公园绿地的布局不够均衡。(2)对已有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不够,城市山水特色不明显。XX相对于一般平原城市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岗山、铁山公园、护驾山雄居城中,唐王河、因利河、杨下河由东向西穿城而过,但是现状中开发利用不够;(3)公园绿地类型不齐全,现状以全市性综合性公园、滨河公园、专类公园为主,而与居民生活更为息息相关的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街旁绿地等类型较为缺乏。(4)公园绿地功能不尽合理,缺少符合现代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健身和参与性的活动设施,无法满足居民居民游憩活动的需求,公园设计水平有待提高。(5)植物景观多样性较低,现状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缺少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乔、灌、草、地被、藤本复层多样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从而大大降低了植物景观的多样性、稳定性和绿地的生态功能。(二)生产绿地(G2)现状全市域及城区周边有苗圃共19处,生产绿地总面积为305.6公顷,其中城区内有2处,面积共计9.6公顷,北宿镇4处,面积为83.9公顷,城区周边生产绿地面积达到93.5公顷,占现状建成区的比率为2.23%,达到国家园林城市要求的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2.0%的要求。现状苗圃在苗木生产和资源培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苗木品种不够丰富,珍贵树种较少,植物品种相对比较单一。(三)防护绿地(G3)现状城区内现状防护绿地主要是京沪铁路防护林,面积为约48.3公顷。城区内防护绿地极度缺乏,未能起到生态防护、卫生隔离、美化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事业单位周围防护林建设不足,对城区环境缺乏有效的防护。同时现有的防护绿地还普遍存在林带厚度、密度不够,树种单一、缺乏层次,色彩变化等问题。(四)附属绿地(G4)现状1、居住绿地现状:据统计,城区居住绿地面积为65.55公顷。居住绿地建设状况良莠不齐,新建小区绿地率较高,达到30%以上,建设较早的居住小区绿地率相对较低,居住区绿化质量、景观效果、休闲游憩设施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2、单位附属绿地现状:根据对XX城区主要单位附属绿地统计表明,单位附属绿地面积为46.53公顷,绿地建设根据各单位性质,绿地率相差较大,总的情况是文、教、卫、政府用地绿地率较高,工厂、企业及早期的公建等绿地率较低。3、道路绿地现状:据统计XX城区城市道路绿地面积为60.2公顷。城市干道绿地率均不达标。道路绿化普及率也达不到95%的要求。老城区内道路的绿地率较低,行道树品种较单一,花灌木、色叶树应用较少,缺乏特色和色彩变化,主要有法桐、大叶女贞、国槐、栾树等。(五)其他绿地(G5)现状据统计现状建成区周边其他绿地有岗山和朱山,绿化面积为255.2公顷;峄山风景区与城区周边的林地面积约550公顷;城区外围果园、林地面积约2600公顷;其他绿地总面积约3400公顷。岗山和朱山内绿化树种单一,以侧柏和桧柏为主,缺少落叶乔木树种及季相变化。第四节建设国家园林的优势、制约因素分析一、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优势(一)建设园林城市的巨大动力XX市生态资源优势明显,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生态市建设为龙头,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五城联创”活动。同时把城市发展目标定为把XX市建设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生态城市”,这些都成为推动XX快速发展城市绿化、建设园林城市、改善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的巨大动力。(二)政府决策机构的重视XX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非常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自然景观保护。提出了“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把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和投资逐年增加,绿地建设和绿线控制力度加大,为提高园林绿地建设水平和加快园林城市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政府决策机构的重视是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保证。(三)快速持续发展的经济后盾XX市连续多年一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财政总收入在XX市名列前茅,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XX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地位。2011年,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了55.14%。而采掘业占据了第二产业66.32%。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占据了全市工业总值的55.18%。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发展,为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柱和后盾。(四)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山区峰峦叠嶂,丘陵逶迤起伏,平原沃野千顷,地形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水面等多种类型,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为众多植物种类提供了多样的生长条件和环境。(五)良好的城市绿化基础近年来,XX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统计,至2012年10月,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824.1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4平方米,绿地率为19.6%,绿化覆盖率为25.0%。公园绿地建设成效显著。二、制约因素(一)城市化快速发展、环境压力空前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城市加快扩张成为趋势,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也是空前的。(二)城市风貌特色渐失,千城一面中国的城市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变得越来越相似,城市的迅速发展,破坏了城市景观的整体协调性,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与个性,千城一面。体现城市特色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三)城市绿地斑块分布极不均衡XX市城区虽然绿地斑块数量不少,但大面积的全市性综合公园、专类公园、滨河公园占绝对优势,而中、小面积的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等较为缺乏;另外附属绿地面积较低,从而导致城市绿地率较低,只有19.6%,离国家园林城市绿地率31%的标准还有相当的差距。(四)城市绿化材料多样性较低在当前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重草坪、轻树木,尤其轻乔木”的问题。在城市绿地中林地占有量少,尤其是乔木的占有比例较低,且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缺乏以乔木为主,乔、灌、草、藤地被等组成的复层群落,三维绿量较低,从而大大降低了城市绿地景观的多样性、稳定性和绿地的生态功能。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编制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新时期城市发展对城市绿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概括起来有三大方面:(一)满足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满足游憩休闲及绿色产业的要求。(三)满足城市形象与特色的要求。因此,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已进入了城乡一体的以生态建设为主,满足资源保护、景观整合、旅游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区域发展阶段。国家已经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希望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绿地系统编制工作,建立严格的城市“绿线”管理制度,来实现城市绿化服务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目标。二、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4)(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五)《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六)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七)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城建[2002]240号)(八)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九)住建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10]125号)(十)《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十一)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85-2002)(十二)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十三)国家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十四)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十五)《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十六)《城市水系规划规范》2009年12月(十七)《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设部)[2002]249号(十八)《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城[2008]171号)(十九)《建设部发布“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建城[2007]215号)(二十)《XX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办法》(鲁建发[2002]25号)(二十一)《XX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XX省人民政府令[1999]104号)(二十二)《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二十三)《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三、规划范围依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以及XX市规划局提供的地形图范围以及相关资料,划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与XX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本次XX市绿地系统规划分为市域和城区两个层面,其所包括的范围与总体规划所划分的区域范围相吻合。范围分别如下:(一)市域绿地系统规划:针对整个XX市域范围XX全市总面积1613km2,下辖钢山、千泉、凫山三个街道办事处,田黄、张庄、城前、大束、香城、峄山、看庄、唐村、郭里、石墙、北宿、太平、中心店、平阳寺十四个镇。总人口116万人。全境东西最大横距6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5公里。(二)城区绿地系统规划本次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确定为:北至祥和路,南至城前路,西至西环路,东至西苇东路之间的区域,总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本规划重点对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52平方公里内的绿地进行系统规划,对市域层次实行控制管理。四、规划期限与目标(一)总体目标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出发,通过合理规划,显山、露水、透绿,实现外围生态绿地环绕,城区绿地扩展,形成“点、线、面、环、楔”相结合的城市绿地整合空间形态。充分发挥大山水格局的资源优势,突出城市生态特色,建设山水生态城市,创造“天蓝、水青、地绿、气爽”的最佳人居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境界。(二)分期目标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以及实际情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近、远两期。1、近期目标(2012-2015年)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根据《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及现状情况,规划要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2.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7.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0m2/人以上。2015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落实其他各项指标。2、远期目标(2016-2020年)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规划要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0%,绿化覆盖率达到4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0m2/人以上。2020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落实其他各项指标。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一)规划指导思想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正确认识与处理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生态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创建类型齐全、指标恰当、布局合理、完整开放的绿地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建设对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竞争力的贡献。(二)规划原则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自然、改善生态环境,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口、城市环境、城市资源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自然空间的缔造者、维护者和发展者,其发展规模和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结构,预示着城市发展潜力和未来。城市园林空间越大,储量越足,城市的发展前景就会越大。2、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扩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范围,从城市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充分利用城区外围的大生态环境,通过绿色基质的均布和廊道的贯通,引绿入城,以绿环城,将市域生态空间结构与城市园林绿地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市域生态绿化空间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覆盖,建立健康稳定的城市绿地系统。3、构建城市形象特色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构建城市形象特色时,不能仅停留在绿化美化层次上,而是去深入发现、梳理和把握城市的自然,并加以凸显、张扬,将山林、河流、田园等自然元素有机结合到城市空间之中,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形象与特色。另外,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形象特色,城市绿地建设应将城市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历史文物等融合其中,充分体现城市历史文脉和精神风貌,使城市更富文化品位味。六、规划基本对策综合对城市绿地现状的分析,并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确定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对策为:以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绿量适宜、结构均衡、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一)空间开放化:把城区周边山林、果园、风景区等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形成城市与郊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景观多样的绿色生态网络。(二)布局人性化:绿地设置首先考虑城市居民的活动特点和使用需求,构建与城市居民的行为模式相适应的人性化的城市绿地结构。(三)绿地园林化:绿地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组成复层群落,强化三维绿量,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四)景观特色化:从城市空间特征和文化特征两方面来塑造城市景观特色,绿地建设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及历史文脉。(五)水景生态化:重视滨河绿地建设,沿城市内河构建生态景观廊道,应用生态学原理处理水体景观,使之洁净,富于情趣。(六)休闲产业化:利用城郊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建设风景区、旅游区等,促进城市休闲及绿色产业发展。七、绿地指标体系规划根据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指标要求,按照XX市有关部门对绿地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XX市绿地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XX市绿地指标体系。详见表2-1。表2-1XX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一览表项目名称现状(2012年)近期(2015年)远期(2020年)公园绿地面积466.23公顷584.58公顷750.8公顷生产绿地面积93.6公顷93.6公顷113.5公顷防护绿地面积48.3公顷174.8公顷329.3公顷附属绿地面积172.3公顷506.32公顷761.24公顷其他绿地3400(137.3)公顷3400(238.7)公顷4000(238.7)公顷绿地总面积824.13公顷1504.4公顷2080公顷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4方米12.4平方米15.0平方米城区绿地率19.6%32.0%40.0%城区绿化覆盖率25.0%37.0%45.0%注1.2012年现状建设用地41平方公里,现状人口42万人;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4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7万人;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用地5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人。注2.由于岗山处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且与城市建设用地相连,因此其绿地面积可以计入绿地率计算,其他绿地计入绿地率的面积按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城市绿地面积的20%计入。括号内为计入绿地率的面积数。表2-2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体系控制规定表用地类别规划绿地率(%)改建新建备注居住用地25%30%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30%≥35%商业金融用地≥20%≥25%新建宾馆≥45%文化娱乐用地≥30%≥35%体育用地≥35%≥40%医疗卫生用地≥35%≥40%疗养院≥45%教育科研用地≥30%≥35%文物古迹用地≥35%其他公共设施用地≥25%≥30%工业用地15%15%市政设施用地≥25%≥30%对外交通用地≥20%≥25%特殊用地≥25%≥30%仓储用地≥20%≥25%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从空间尺度上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要包括市域和市区两个层面,在市域层面上,多侧重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生态规划;在市区层面上,多侧重于城市建设用地中绿色游憩空间的规划。一、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合生态系统,其能量和物质的平衡不能在系统内部自行完成,而要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交换,才能实现完全的生态过程。因此,维持与发展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除了城市自身环境的改善外,还必须以城市外围的地域生态稳定为背景。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绿化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由于城市内建筑密集,人口集中,各类绿地面积有限,也要结合外围大环境绿化,发展大片绿地。可见,在规划城区绿地系统的同时,还应该从更大范围内考虑城市与郊区、风景区之间的联系。远期规划中在城市周边实施退耕还林,结合山体、水体、果园、公路等绿化,形成城市内部与周边环境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绿色网络布局,形成城乡统筹、城郊结合的有机绿色体系,实现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规划范围为XX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613平方公里。三、规划原则(一)保护第一的原则:高度重视市域内的自然山水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突出山体、水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二)促进发展的原则: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保护,努力寻求在保护中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完善的绿地系统促进市域经济的发展。(三)系统性的原则:增强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合理布局,均衡分布,突出个性,完善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充满活力。四、规划布局XX市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突出五个方面:一是大山水格局的保护;二是自然生态斑块的保护;三是水系的保护;四是绿道的建设;五是城镇绿地布局。在市域绿地系统布局中,强化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一)大山水格局的保护XX自然环境优越,山水资源丰富,东部秀山连绵,城中灵水穿绕。城北的岗山、铁山和城南的因利河、唐王河护佑着城区,形成了背山面水的绝佳风水和特色的景致。在城外围区域东北有历史底蕴深厚的“九龙山”,东南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峄山,在两山和XX城区之间,连绵着朱山、护驾山、吉米山、唐王山、小牙山、牙山等山脉,为XX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屏。东部的孟子水库和九里水库与唐王河、因利河、杨下河形成丰富水网体系。整个XX大结构上,形成山、水、城相融相依的格局。规划保护联系曲阜、九龙山、XX一线的九龙山、岗山、铁山、峄山,及朱山、护驾山、吉米山、唐王山、小牙山、牙山等山体;保护市域内的孟子水库和九里水库及城区内唐王河、因利河、杨下河等水体。(二)自然生态斑块的保护自然生态斑块包括风景区生态斑块、山林斑块、湿地斑块等,以保护为主,划定界限,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及开采山石和大规模开发建设。重点建设峄山风景区,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表3-1市域主要自然生态斑块一览表斑块名称范围与位置面积(平方公里)管理要求峄山风景区包括峄山风景区范围89.7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严格保护林木资源,严禁乱砍滥伐和肆意开山采石;禁止布局工业项目和进行城镇开发。十八趟森林公园十八趟林场即周围山体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51.1凫山自然保护区凫山山体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67.5洪山森林斑块洪山山体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62.2凤凰山森林斑块凤凰山山体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31.0连青山森林斑块连青山山体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23.5昌平山森林斑块昌平山山体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29.7九龙山森林斑块九龙山山体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14.4桃山森林斑块桃山山体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17.2龙山森林斑块龙山山体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6.1寨山森林斑块寨山山体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39.0北宿镇湿地斑块位于XX市北宿镇北部,白马河东侧,岚济公路北侧,是兖矿集团的重要采煤区15该湿地是以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为主的生态建设系统工程,水域宽广、物种繁多、产业发达,含综合服务区、观光旅游区、水禽生态养殖加工区等5大部分,跨林果生产、水产养殖、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等多个行业。太平镇湿地斑块地处XX市西部平原,太平镇境内,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农则农,构建生态—旅游—农业综合体。孟子水库湿地斑块XX市东城区的东南方向,距市区约5公里,距“岱南奇观”约3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12香城镇湿地斑块位于XX市东部山区—XX市香城镇境内莫亭湖区域4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按照两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增加资金投入,突出展示湿地公园的生态特色和地方特色,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三)水系的保护河流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河流廊道包括河道、河漫滩、河岸和高地区域。河流廊道的主要功能有:(1)实现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途径:植被覆盖良好的河岸对提高市域气候和局部小气候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野生动植物繁衍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2)社会经济价值:河流绿色廊道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亲近自然的机会和更多的游憩休闲场所,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另外,河流植被由于其生境类型的多样化,还是维持和建立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自然曲折的河岸线构成了优美的大地景观,是塑造丰富的景观环境的重要手段。XX市内泗河、白马河、望云河、石墙河、蓼河、小沂河等是发源于东北部山区的区域性河流,规划要求对市域内河流水系进行梳理,在河流上游区域种植水源涵养林,以起到降低温度,提高生境多样性,增加河流中生物食物的供应,控制水土流失、河床沉积和有效地过滤污染物;同时在河流两岸控制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地带。由于河流所经两岸环境不同,绿地带控制的宽度分别对待。主要有3种情况。1、中心城区——城市中水系两岸绿地带的控制:因城市发展用地空间小,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绿带宽度控制在25-50米。2、其他城镇中水系两岸绿地带的控制:城镇市政设施相对中心城市滞后,城镇现状条件制约因素较小,其绿地带宽度控制在50-100米。3、其他河流段两岸绿地带的控制:这些河流段两岸现状有的地农田、林地。对于两岸是农田的河流,在其两岸控制100米以上的绿地带,同时对自然山林加强保护。(四)绿道建设绿色道路廊道主要指区域性干道两侧的道路绿化,在目前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物多样性较脆弱的情况下,它的最大功能是为动植物迁移和传播提供有效的通道,使城区内廊道与区域内廊道、廊道与斑块、斑块与斑块之间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XX市域重点做好京沪铁路、新石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岚济路、兖邹路、济枣路、枣徐路、平滕路、城市外环路等交通走廊的两侧绿化廊道。一般来说道路廊道宽60米以上,可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五)城镇绿地布局充分发挥城镇周边自然山林植被的生态基质作用,结合城镇发展现状实际和未来发展目标,确定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中心城市:建成区按人均15m2/人以上布置公园绿地。同时充分发挥城市建成区周边自然山水的生态效益,加强风景林地的建设,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2、中心镇——太平镇、城前镇和看庄镇:规划城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应不少于10m2/人,至少布置3座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公园绿地,加强建成区周边自然山林的保护建设,使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3、一般建制镇——峄山、香城、北宿、大束、唐村、石墙、张庄、田黄、郭里:依托自然山林和风景区,在建城区中至少布置2座面积在8公顷以上的公园绿地,人均公园绿地应不少于6m2/人。通过建成区周边自然山林的保护,使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第四章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一、规划构思依托XX市总体规划“一心、两轴、四片”的城市结构,充分发挥城区山环水绕的自然山水格局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将周边的山林、河流等自然元素、城区内的历史文化因素与城市绿地融合在一起,构成“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自然和谐,山水城相依的独具特色的生态绿色景观。使城区中各类绿地点块布置均衡,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良,景观特征明显,城景关系协调,形成独具XX特色的园林绿地系统。保护和挖掘自然山水资源,利用山水作为绿地基础,发挥自然山水的基础生态效益,构筑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之骨架。突出“5个结合”,即:城市建成区周边与建成区内中小型绿地相结合;排涝泄洪水系工程建设与滨河带状公园绿地建设相结合;绿色廊道与块状公园绿地建设相结合;自然山水保护与绿地建设相结合;城市景观特色与生态绿地建设相结合。二、规划布局结构根据对XX城区的山水骨架结构、园林绿地现状情况、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构想的分析,规划确定XX市市区绿地系统规划以“山水渗透、绿色分隔、均衡配置、绿廊联网”等手法,构成在绿色和自然因素包围之中的“网状”的布局结构。城区绿地系统总体框架结构为:一圈环绕、两核居中、三带串城,绿网纵横、多园棋布。1、一圈外围生态保护圈:XX周边环抱的群山为城区提供了多层次的背景景观界面,使城区景观与自然景观很好的融合,在城区外围区域东北有历史底蕴深厚的“九龙山”,东南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峄山,在两山和城区之间,连绵着岗山、朱山、护驾山、吉米山、唐王山、小牙山、牙山等山脉,为XX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屏;东部的孟子水库和九里水库与西北部白马河形成丰富水网体系环绕城区,形成城区外围绿圈。2、两核岗山风景区、铁山公园、体育公园组成的城市生态绿核:位于规划建成区的中部核心,地形地貌丰富多变,植被基础较好,是城市的绿肺。核心区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外部强调山城相伴,内部强调山山相依,以绿化为主,既提高城市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又作为城市中心的氧源基地,为城市向北发展寻求更大的空间。护驾山植物园、唐王河公园、唐王湖公园核心:位于建成区东南部,结合植物园、唐王河公园及唐王湖公园的建设,形成开敞的公共空间,既为市民提供户外休闲活动的场所,又是城区中的一片绿洲。3、三带唐王河滨河景观带:进行河道治理,联系护驾山,结合两孟景观区、利用现有空地形成两岸不小于50米宽的绿带,布置名人纪念碑、雕塑、绿地、花坛、铺装场地等;城外段规划形成两岸不小于100米宽的连续完整的滨河绿带,形成展现山、水、文化的历史风貌景观带。因利河文化休闲景观带:规划形成两岸不小于25米宽的绿化景观带,分步实施。疏通河道,开辟滨河绿带,结合绿化带恢复沿岸孟母段机处、述圣祠、子思书院等古迹遗址,形成贯穿于历史风貌景观区的休闲景观带。杨下河滨河园林景观带:杨下河河水清澈,两岸自然风光优美,规划形成两岸不小于30米宽的自然风光带。结合河道改造,利用两岸现有大片的林地,以绿化为主完善道路系统,布置小型活动场地,打造以生态廊道为基底,集康体健身、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满足周边居民生活、休闲、游憩需求的综合性滨河公园。4、绿网纵横城市的主干道绿化廊道组成的城市绿色网络,既是城市的景观走廊,又是各功能区域的绿化隔离带。六横:祥和路、平安路、择邻路-东滩路-崇义路、矿建路-太平路、宏发路、城前路道路绿化景观廊道。七纵:西环路、昌平山路—凫山路、峄山路、护驾山路、金山大道、东外环路及卧虎山路道路绿化景观廊道。5、多园棋布城区内的公园绿地是群众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充分考虑周边用地性质,分布合理的服务半径,规划每个片区至少有一个较大综合性公园,结合若干社区公园、小游园、街旁绿地,力求做到公园绿地在城区中大、中、小结合,形成多点为主、绿地星罗棋布的布局。同时把城市的地域文化融入到公园规划中,从而强化XX市绿地系统的地方特色。主要公园有铁山公园、体育公园、护驾山植物园、唐王湖公园、唐王河公园、东区公园(暂名)、铁西公园、市民公园(暂名)、世纪公园(暂名)、北兴公园(暂名)等。第五章绿地分类规划城市绿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执行),将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依次为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和其他绿地(G5)五大类。一、公园绿地(G1)规划公园绿地是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综合公园(G11)、社区公园(G12)、专类公园(G13)、带状公园(G14)和街旁绿地(G15)五大类。(一)规划原则1、合理选址,均衡布局公园绿地是供市民休闲、交流的主要场所,应尽量在选址上考虑到满足不同区域市民的使用要求,力求做到大、中、小均匀分布,使广大市民方便、快捷、就近进入公园活动。公园服务半径确定:(1)全市性公园及专类公园服务半径为1500米,为全市及周边地区服务;(2)区域性公园服务半径为1000米;(3)社区公园服务半径为500米;(4)街旁绿地服务半径为300-500米。2、合理功能定位,突出文化特色公园的内容应考虑结合各种年龄、爱好、文化的居民的不同需要,力求功能的多样性。同时,公园又是自然与人文精神的载体,应注重人文精神的表达与诠释,结合地域特征和文化元素进行造景,使公园成为既能供人休息、活动,又能对外宣传展示地方特色的实物载体。3、保护生态,持续发展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由于城市的扩张,对周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不争的事实,公园绿地也应承担起恢复、保持原有生物种群状态,营造生态空间的作用。应尽量扩大绿地范围,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生态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二)规划目标至2020年末,公园绿地总面积共达到750.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平方米以上。表5-1至2020年末XX市各类公园绿地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名称总数(个)总面积(公顷)1全市性综合公园156.42区域性综合公园559.83社区公园2334.444专类公园4273.85滨河公园3229.866道路花园带735.387街旁绿地8061.08合计750.8(三)综合性公园(G11)规划规划新建区域性综合公园四处,结合现状已有的全市性综合公园——铁山公园、区域性综合公园——铁西公园,至规划期末共建成全市性综合性公园1处,五处区域性综合公园,总面积达到116.2公顷。表5-2至2020年末综合性公园一览表序号代号绿地名称位置规划面积(公顷)现状面积(公顷)总面积(公顷)1G111-xz-01铁山公园公园路北、岗山路西2.3854.0256.42G112-xz-01铁西公园铁西路西、太平西路南7.07.04G112-gh-01市民公园太平路北,金山大道西8.98.95G112-gh-02世纪公园金山大道西,普阳山路东,胜利路南,平安路北20.920.96G112-gh-03东区公园平安路南,成功路北11.011.07G112-gh-04北兴公园北兴路北、龙山路东12.012.0合计55.1861.02116.21、全市性综合公园(G111)(扩建)铁山公园(扩建):为现状全市性综合公园,位于公园路北,岗山北路以西,现状面积54.02公顷,规划总面积为56.4公顷。现该地块西南角用地,将来也纳入铁山公园,新增面积2.38公顷。该公园以休闲游憩为主题,将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融为一体,强调历史文脉,突出观赏性和娱乐性,公园结合山体设置休憩、活动等设施,布置丰富的植物景观,使其成为具有山岳景观特征,丰富活动内容的全市性综合公园。2、新建区域性综合公园(G112)四处(1)市民公园(新建):位于金山大道西,平阳东路南,规划面积8.9公顷。布置休闲、健身设施,体现休闲公园的特性。主要为东南部片区居民服务。(2)世纪公园(新建):位于金山大道西,平安路以北,面积20.9公顷。由于此地段为杨下河流经地,现状鱼塘较多,规划利用鱼塘作基底,杨树林岛穿插其中,设置亲水平台及木栈道,结合水系设置休憩、活动等设施,布置丰富的植物景观,在公园中心部位布置公园服务设施,为北部片区的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3)东区公园(新建):位于平安路以南,成功路以北,规划面积11公顷,作为东部新区的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其时代性,建设风格应和周围环境相协调,以体现城市新区的现代风貌。以植物景观为主要功能,同时安排各种游乐场地和文化设施,以综合休闲功能为主,布置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活动的运动、娱乐设施,形成以休闲、游憩为主的综合性公园。(4)北兴公园(新建):位于北兴路北,岗山西,规划面积12.3公顷。布置休闲、娱乐设施,体现休闲公园的特性。(四)社区公园(G12)规划社区公园主要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的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根据总体规划全市共规划居住区和居住小区17处,其中中心片区4处,西部片区4处、东部片区6处、北部片区3处。以此为依据,到2020年末规划新建社区公园19处,结合现状社区公园4处,总社区公园个数为23处,总面积达到34.44公顷,新增社区公园面积21.06公顷。社区公园内布局应有明确的功能划分,绿地内部设置亭、廊、花架、座椅、花木草坪、老幼设施和铺装地面等。表5-3至2020年末社区公园一览表序号代号位置或名称规划面积(公顷)现状面积(公顷)总面积1G12-xz-01文化广场4.584.582G12-xz-02人民广场3.693.693G12-xz-03兖矿泰和广场1.811.814G12-xz-04燕京花园社区公园3.33.35G12-gh-01长青路与四基山路交东南叉口1.21.26G12-gh-02太平路与四基山路东南交叉口1.01.07G12-gh-03匡衡路与大胡街西南交叉口1.01.08G12-gh-04普阳山路西崇义路南1.01.09G12-gh-05牙山路东1.21.210G12-gh-06和平路北,东外环路西1.01.011G12-gh-07现代路北1.01.012G12-gh-08护驾山路与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