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讲解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563364aa96ff2a0d7a1462f088e3d4/9a563364aa96ff2a0d7a1462f088e3d41.gif)
![06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讲解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563364aa96ff2a0d7a1462f088e3d4/9a563364aa96ff2a0d7a1462f088e3d42.gif)
![06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讲解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563364aa96ff2a0d7a1462f088e3d4/9a563364aa96ff2a0d7a1462f088e3d43.gif)
![06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讲解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563364aa96ff2a0d7a1462f088e3d4/9a563364aa96ff2a0d7a1462f088e3d44.gif)
![06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讲解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a563364aa96ff2a0d7a1462f088e3d4/9a563364aa96ff2a0d7a1462f088e3d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调与吟诵调徐健顺一、中国音乐的创作序次我们中国人的音乐传统,是先词后曲。《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段文字,到了《礼记》则表述为: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毛诗大序》又表述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些话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即诗歌舞的序次是:情——言——诗——歌——舞先有感情,心动了,有了感情,于是有话要说;话说出来,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拖长它;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加上叹词;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和上乐律歌唱;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载歌载舞,这就是古代的跳舞了。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点,全部都是从感情出发的。志者,心之所之也,心所神往的地方,也是感情的意思。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也没有舞蹈。诗歌、音乐、舞蹈,都是从感情里自然生发出来的。今日的流行歌曲和所谓舞蹈,都是表演的。甚至很多人认为艺术就是表演艺术。岂不知,生活艺术才是艺术。艺术就是在生活中,感情来了,挣脱了动物性的羁绊,绽放出人性的光辉,就是艺术了。表演艺术永久是二流的。表演就是假装。为何每次演出都要这样唱?为什么每次到这里都要这样跳?难道感情没有任何变化?从前的艺人都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要钩脸儿,把自己藏在脸谱的后边,还要出场先亮相,表示自己不是那个角色。也正因这样,从前的艺人严于修身,有气骨有艺德。此刻从大众到艺人,都认为演艺明星是艺术专业户,艺人就只有离艺术更远了。生活艺术才是真实的艺术。宗教艺术,是那人真的信奉。剪纸艺术,是那人真的那么想。这些都不是表演。歌唱,是有话要说才唱的。唱的是自己的词,唱给自己也许他想见告的对象,不是不认识的人,不是虚空的大众。舞蹈,是身体自然的动作,用以表达他的感情。此刻我们见到的舞蹈,多数是谄谀于人。这不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舞蹈。舞蹈和歌唱相同,都没有什么美不美,只有动人不动人。所以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舞蹈。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样,每次都不一样样。这才是艺术。第二点,我们的旋律和节奏,是从语言中生发出来的。由于我们的语言,是声调语言,还是旋律型声调语言,天然地与音乐相通。西方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是重音语言,他们有重音没声调,天然只与节奏有缘,而与旋律较远。所以西方需要作曲家。作曲这件事,在西方是天才才能做的事,需要拍脑袋的灵感,而灵感需要刺激,所以贝多芬的头发是那样的,艺术家在西方近乎疯子。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作曲家。我们有编曲家、演奏家、作词家、歌唱家,就是没有作曲家。像姜夔自度曲,已经是很特别的事情了,所以他要频频提起。何况“度”也不是西方作曲,而是在长短高低规则已定的状况下,选择乐音和结构的过程,本质上凑近编曲。我们不需要作曲家,是由于人人都是作曲家。在中国,作曲不是个什么事儿。把想说的话拖长,往音阶上一放,就是歌曲。语音的长短高低轻重缓急,就化为音乐的旋律节奏。这件事,每个说汉语的中国人以前都会。我们从小就领会语言的声音的涵义,学习使用声音去表达。妈妈呼叫刚出生的孩子:“宝宝——”,其实孩子对这个声音的涵义一无所知。但是,他会慢慢去领会。慢慢地,他会理解,当妈妈说:“宝宝”的时候,是喜爱他;说“宝宝!”的时候,是生气了。他会从语音、表情和动作中领会涵义。他也就会用语音、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思。汉诗文是用声音创作的,先吟后录,也许吟了不录,当创作达成的时候,它基本上都还是声音的作品。用声音创作,自然会用声音调理。当他表达一种快乐的情绪时,不会使用低沉的声音、闭嘴的声音。这是每个说汉语的中国人的本能。所以诗词文赋,就有声音的涵义。何况诗文还是有声音规则的,长短高低轻重缓急,是有规则的,依据这个规则去创作的,声音的涵义是依据这个规则去表达的,所以朗读时怎能不恪守这个规则呢?不恪守,又怎能找到作品的声音的涵义呢?第三点,我们是诗歌舞一体的。我们的诗叫诗歌,我们的舞叫歌舞,我们的乐叫歌曲。西方的语言与节奏相关,与旋律比较疏远,所以语言和音乐相对分别,他们能赏识纯粹的乐曲的声音,从旋律和节奏中感觉情绪。中国人自然也能,但是汉语和节奏、旋律都很相关,语言和音乐是密切联合在一起的。我们几乎没有器乐曲的传统。古代的音乐基本上都是有词可唱的。我们的音乐叫唱歌。旋律和节奏,是从语言中生发出来的,不是拍脑袋另创建的。此刻我们有民乐队,常常演奏中国的器乐曲,其实那些曲本来都是有词的。我们扔掉词,只赏识曲,很大程度上是遇到了西方音乐传统的影响。此刻连弹古琴的也不会唱了,都闭着口弹。在古代,吟咏时自己抚琴相和,就是琴歌,不抚琴,就是清吟。琴曲都是琴歌,琴歌都是吟诵。此刻琴谱的打谱也有问题,不恪守吟诵的规则,长短高低就常常不对。古琴界的人士,未来必定要重新学会吟诵才好。不是说中国没有器乐曲,自然也有的,但不是主流,中国人更爱唱歌,并且,即便是这些器乐曲,本来也是从语言中生发出来的,本来也是有词的。我给你唱一个旋律: 一,固然我唱的不过一个旋律,没• •有词,但是你的心中有没有响着一“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声音?有词的旋律和没有词的旋律是不一样样的。有词的旋律,即便没有唱词,演奏者和听众的心中,也相同有词的声音。我们应当重视我们华夏民族的歌唱传统,我们的旋律是从语言中生发出来的,我们的感情是靠语言来表达的,应当恢复和弘扬我们的按词歌唱的传统,挣脱西方器乐曲的影响。第四点,古诗文基本上是书面语,古代的书面语和口语也是不一样的,最大的一个差异,就是书面语是拖长的,也许说,拖长是书面语的一个主要特色。不是说所有的书面语都是拖长的,但是总的来说,大多数书面语是拖长的。这就是“歌永言”、“长言之”的意思。今日我们是用口语的方式对待古代的书面语了,这是个错误。古诗文是拖长的,这一点特别重要,关于理解汉诗文的形式特色,是一个基础性的认识。第五点,我们的诗是可以入乐歌唱的,所以叫诗歌。入乐歌唱的方法,叫做“律和声”,即把拖长之“言”放到乐律上,也就是宫商角徵羽上。凭什么来放到乐律上呢?凭什么知道哪个字放在哪个乐律上呢?这个不是靠西方作曲家的拍脑袋的灵感,而是我们的语言的天然习惯。我们汉语的上古音,是旋律音高型声调,各声调之间大概有个音高的相对关系,所以四声对五音,也有个对应关系,所以才可以“律和声”。(详尽论证请见《声音的意义》。)所以此刻我们吟诵,也是依据声调的相对音高关系,来大概确立字的乐音。只但是此刻的汉语已经是旋律型声调语言了,四声已经不可以对五音,已经变为音程之间的较为复杂的关系了。理解了以上五点,就可以说说吟诵的曲调的问题了。二、腔与调在中国音乐的创作序次“情一一言一一诗一一歌一一舞”中,此刻我们来特地关注一下从“诗”至U“歌”的过程,也就是曲调的产生过程。这就是中国式“作曲”法。中国自古没有作曲家,就是由于人人都会作曲。会说话就会作曲,会走路就会跳舞。中国式作曲的方法,叫做依字行腔、依义行调,中国的歌曲,是有腔有调的。什么叫腔,什么叫调呢?比方有这样一条下行旋律线:此刻要用这个旋律唱一般话的四个字,声调分别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那么唱出来就是这样的:
本来的那条旋律就是“调”;每个字依据它的声调而改变了的旋律就是“腔”;“调”加“腔”,就是“曲”,即本质唱出来的旋律是:假如唱四声、三声、二声、一声,就是这样:本质唱出来的“曲”是:曲是腔和调的合成,就像两个波的叠加。假如用五线谱也许简谱记下来,就是记的这个“曲”。我们看到这两个“曲”完整不一样,但是倒是同一个“调”所以中国的音乐,是不可以用五线谱和简谱记的,一记,腔、调全混在一起,谁也搞不清楚哪是腔哪是调。我“发明”了中国式记谱法,就是腔、调分记,把调记在一条线上,把腔分记在上下,这样就如数家珍了。比方二人转《小贺年》:正月里来是新年
这样就看得很清楚,每个字都是有腔有调的,这一句的调是个平调,加一个下行的尾腔。第三句的调停第一句是相同的,就是腔不一样:TOC\o"1-5"\h\z\o"CurrentDocument"•• • • •//• •家家团圆会 呀比方“年”这个字,唱的时候要向上挑一下,再接下行的尾腔: ,“会”•是同一个调相同的地点,但是由于是四声,就没有向上挑,而是直接用下行的尾腔表示声调的降调了: 。假如“会”也唱成: ,就成了“回”了,• •就倒字了。“团聚”都向上挑,而“是”、“新”两个字就都没有上挑,而是分别用降落和平的音程,这就是声调的表现,也就是“腔”。西方音乐,有骨干音和装饰音;中国音乐,有腔和调。西方所谓的装饰音,在中国歌中,有的是腔,有的是调,不行混淆。西方所谓的骨干音,在中国歌中,应当属于调,但是,也有判断不清,误把腔看作骨干音的状况。所以,分不清腔和调,是搞不清中国音乐的。调,才是中国音乐的“主旋律”。中国音乐,不行直接以西方音乐理论来解析。有了“腔”,就永久不会倒字。从前中国人唱歌,是永不倒字的。唱歌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耍帅,不是为了摆 ,而是为了把歌词传达给对方(也许自己)。字都唱倒了,还传达什么?你说话的时候怎么不倒字呢?你怎么不把“来碗拉面”说成“赖完辣棉”呢?由于那样说了对方听不懂啊,你就算是来个刘德华式也没用啊。那么唱歌的时候为何就无论词了呢?你究竟是想表达什么呢?一次,我在出租车上听广播,刘德华在唱《爱你一万年》。我怎么听都是“爱你一碗面”啊,还认为给“面爱面”做广告呢。“万”是第四声,是降调,但是他唱的是,长短,这就成了一个三声的腔音,那不是“碗”吗?“年”是第二声,是升调,他反倒唱成了 的降调,再加上他 不分,就成了“面”。••更要命还在后边:“爱你经得起考研”!天哪,本来刘德华也考研,此刻真是考研更要命还在后边:“爱你经得起考研”!天哪,本来刘德华也考研,此刻真是考研成风了。“验”是第四声,他却唱,听着不就是“研”吗?成风了。“验”是第四声,他却唱,听着不就是“研”吗?假如一位男士跪在你的眼前向你求婚,口称“爱你一碗面!”你会答应他吗?千万别答应!就算他是刘德华!由于他对他所说的话绝不在乎,他的全副心思,都在他的上,都在他的上,都在他的旋律奏所示意的浪漫上,但是,于他正在的誓词,却如耳。一个人不重他所唱的,唱个什么意思!没有意。中国人,必定要言心声,不可以倒字。有一个子,在网上流十年了,在不停地增添,有人在不停地往上新的,因有新歌出来,就有笑出来。个子叫《听的歌》,大家可以自己上网找找。此中大多数都是倒字。我里摘一部分,笑死人不命啊:“学雷,好榜…李昌定豆子香…”个李昌是呢?什么他定了,豆子也就香了呢?因豆子也是国的吧。我向来是理解的。《公》里唱:“哪里有不平哪有我。”太了,地上哪里不平,自然会有“”了!《的人》那句“永永地擦亮眼”,当初无如何也听不懂,听成“永永地差两年”,总是儿,什么必定要差两年呢?“……我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真,和暖的阳光照射着我,每一个人上都笑开…”后两句小候听成“河南的阳光照射着我,美国人上都笑开”,郁了好些年…有没有听学友唱的《束不是我要的果》——“…束不是我要的果…那个等在窗里面的人已不是我…”我随和友人听了很多次,都以“那个等在所里的人已不是我…”怎么也没想通。得游子翔的《故的云》——“……鬼来吧,鬼来…(来吧,来),”乍一听,真吓了一跳。第一次在听童安格《耶利安女郎》,竟听成“……野呀,神奇野呀……”儿了好一子!《爱的主打歌》第一次听,恍然听里面唱到:“本来本来你是我的猪大哥”认为“猪大哥”是神马最新的爱称。我曾在农村教小学生唱歌,白毛女中“北风吹”同学们很快唱得熟了,一天,一个同学忽然问我:老师,“北风拿个锤,雪花拿个瓢”去干什么呢?我没听理解,同学们争着说:他说的是歌词。奥!本来“北风吹”第一句“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被小学生理解为“北风拿个锤,雪花拿个瓢”!真是啼笑皆非,我到现在记忆犹新。可见听错歌词,是大家广泛的经验。这年头,唱歌不打字幕,鬼也听不出来唱的是什么。走开字幕就不行歌,这叫什么歌?我说中国人已经不会唱歌了,一点儿也但是分吧。有腔有调!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有乐有乐!这才叫中国人的音乐、中国人的歌、中国人的生活。自然,要做到不倒字,技术上也不是特别简单,这里不但有本字的音程问题,还有前字到本字的音程问题。防备倒字、依字行腔的方法,也就是中国传统的“作曲”法,我总结了“单、连、顺、断、拖、开”六个字,详见其余吟诵论文。依字行腔就是中国传统作曲法,也许叫中国式作曲法,很简单的。我在吟诵学习班上讲,一般只要两个小时。两小时后,人人都会作曲,并且很多人已经达到几分钟作的曲,特别好听,又不倒字。中国的曲,是从词里来的,是从字中生发出来的,很简单,并且只有这样的曲,才入情入心,一下子直击人心。我们要经过吟诵教课,让中国的孩子们重新学会自己作词,自己作曲,自己唱,自己听,自己教育自己,——也就是乐教,其实不是遥不行及的事情。已经开始啦!要做到不倒字、依字行腔,也很简单,诀要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词上!忘掉旋律!旋律是无所谓的,词才是你真实要说的话。只要你记着要说的词,就不会倒字——生活中说话怎么你从不倒字呢?就是由于你不在乎你的声音美不美,而在乎每个字自己。从这里你也可以悟出,其实吟诵没有什么美不美的,没有什么好听不好听,只有动人不动人,动人自己,动人他人。能令心动神摇,必是词意全出,这就是好吟诵。跟嗓音好不好、帅不帅、甚至跑不跑调,都本质上没关系。依义行调,很简单,就是依据“义”来定“调”,该降还是该升,都是词义决定。这一点,关于作曲的人来说,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那个“灵感”的奥密。但关于吟诵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可讲的,由于人人都是声音艺术的大师。不是吗?从刚出生开始,你就在辨识声音的意义。妈妈对你说:“宝宝——真乖——”,其实你对这四个音节的意思毫无所知,但是,慢慢地,你就知道了,从表情,从动作,从一遍遍的爱抚中,你理解了语音的涵义。于是,你也学着用声音去表达涵义。你知道如何运用长短、高低、强弱、缓急这些手段去表达情绪,包含清浊、轻重、开闭、发抖、断续、气声、假声等等,你其实什么都会,什么都理解。你不行能要表达一个快乐的意思,却用低沉的闭嘴音,也不行能表达一个激动的意思,用一个缓和的慢节奏。把这些放到乐音上,就是唱歌。你其实知道旋律和节奏。那么作曲家在干什么?他们本质上不是在作“曲”,而是在作“义”。他们在思索用旋律和节奏表达更丰富、更细腻、更变化的“义”。所以那是“表演”。吟诵不需要表演。吟诵是本来就有“义”,不是更如何,也用不着更如何。所以,依义行调是不用讲的,人人都会的一件事。在我们的吟诵学习班上,也的确可以发现是人人都会的。但是,依义行调还是要讲。不是讲行调,而是讲“义”。对“义”的理解假如错了,依义行调就好不了,整个吟诵就好不了,无论有多好听的旋律,也是白费。此刻我们恰巧是“义”的理解出了问题。汉诗文的“义”有三个层次。一个是字义,这是此刻一般的老师都知道的,最少知道怎么去查,在哪里可以找到,无论是百度还是辞典,总之,字义是一般人都可以掌握的。第二个层次是音义,这是此刻一般的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可以说一无所知。而我们的汉诗文,倒是用声音创作的,是声音的作品。吟诵是讲音义的,此刻只有经过吟诵,才能认识音义。第三个层次是文化的涵义。这是此刻一般的中国人都多少知道一些的,但是大多是错的。由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我们常有的学术声音,基本上是基于“五四”一代以及苏联的看法,特别是此中激进派的看法。这些看法存在很多、很大的问题。他们在很多细节上是值得必定的,但是在基本看法上是有问题的,常常偏离古代汉诗文的实情。比方他们对汉诗文的作者群——儒士,缺少深刻的认识,比方他们没有意识到作诗关于儒士来说第一是修身,而后才谈得上抒怀。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判断也比较简单果断。这些看法浸透进每一首诗、每个字的体悟上,使得我们对汉诗文的文化涵义存在基层看法的重要误差。综上所述,汉诗文的意义层次,一个是我们基本上可以知道的,一个是我们基本上不知道的,还有一个是大概知道一些,但很多是错的。三个层次相加,我们对汉诗文的“义”的认识,其实是不及格的。“义”理解错了,自然依义行调就会错。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点重申的是对“义”的掌握,特别是音义和文化的涵义。关于汉诗文的“义”,是个很有意思,也很有说头的话题,但是,这篇文章主要要说基本调停吟诵调,就不以此为要点了。三、基本调与吟诵调从“诗”到“歌”的这个过程,主若是旋律和节奏等音乐的创作,在西方就叫“作曲”了。在中国古代,由于语言是旋律型声调语言,这个过程是相对天然的,与西方成心的“作曲”不一样,也许可以叫“中国式作曲”吧。中国式作曲的原则是依字行腔、依义行调。中国式作曲的时间是多长呢?也就是, 面对一首诗,可以吟咏出来,需要多长时间呢?假如是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大概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凡是参加过吟诵学习班的学员都是有这个经验的。假如是西方式作曲,需要多长时间呢?一般是几个小时到几日,甚至更长。由于西方式作曲,需要考虑曲的涵义、细节、结构等等,而中国式作曲,这些都是天然的,朗读好了,自然旋律节奏就大概出来了。所以中国式作曲比西方式作曲要快得多。但是,这个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作曲的成绩,关于先人来说,还是太慢了。由于吟诵是用来读书的,用来大批朗读的。朗读的要求是:一秒钟!你拿到书,到读作声来,需要多长时间呢?一秒种。就只有一秒种。先人拿到书,到有旋律地吟咏出来,只要要一秒钟。一秒钟,怎么能做获得?先人有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分两步走,中间加一个环节。加一个环节,那不是更慢了?不是,是更快了。这就是中国的哲学。这个环节,我给起了个名字,叫“基本调”。基本调,就是代代相传的,以文体微风格来分类的一批骨干旋律。我们采录的这些老先生,都有自己的一批基本调,详尽诗文的吟咏都是在这些基本调的基础上变化出来的。古代的文人,都会从老师那边学到一套吟诵的“基本调”,这套“基本调”,是依据文体微风格来分类的。先按文体,各各不一样,比方说,仄起五绝、平起五绝、仄起五律、平起五律、仄起七绝、平起七绝、仄起七律、平起七律、五古、七古、四言诗、骚体诗、骈文、古文,等等,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基本调,也就是基本的旋律。五绝、七绝等等,其实不是文体的最基层,由于仄起和平起的旋律正好是相反的,而此刻的朗诵根本无论这些。从前有的老师干脆直接用平仄的口诀来教给学生,我们就有宁波戴君仁等多位先生吟的这类“平仄调”的录音,比方戴君仁先生吟的仄起七绝:仄仄平平 仄仄平TOC\o"1-5"\h\z••• ••平平仄仄仄平平\o"CurrentDocument"••• •••••\o"CurrentDocument"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以期学生记得更牢,这也就证了然“基本调”的存在。基本调在文体之下,又分风格。在正常状况下,一个文人,每种文体最少有两个基本调,一个偏阴柔,一个偏阳刚。我叫它们“阴调”和“阳调” 。有的先生(如镇江的陈克刚先生、温州的戴春兰先生等)说,老师教课生,有男调停女调,对男学生和女学生,同一首诗的调子会不一样,这也是阴阳调的现象。一种文体两个调子,是比较广泛的状况,我们采录到的一种文体最多的调子,是五个调子。北京的窦宇宏先生,现年 岁,他说老师教给他,每种文体五个调子,各有名称,如豪放、萧淡、柔媚等等,也是风格的区分。阴阳调的例子,如陈少松先生的平起七绝,吟杜牧《清明》:TOC\o"1-5"\h\z清明时节雨纷 纷路上行人欲断 魂\o"CurrentDocument"一• • • • • •借问酒家 哪处 有- \o"CurrentDocument"• •••• ••牧童遥指杏花 村但相同是平起七绝,吟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是:朝辞 白帝彩云 间••••• ••••千里 江陵 一日 还—• • ••••• •••••两岸 猿声 啼不住轻舟已过万 重 山陈先生吟所有的平起七绝,都是这两个调。这就是阴调停阳调。 《清明》是阴调,《早发白帝城》是阳调。陈先生吟所有的近体诗、词,也都是每个诗体两个调。阴阳调,其实是一个调,所谓太极生两仪,如是而已。阴阳调之间的关系以下:阴调:节奏慢、旋律缓和。阳调:节奏快、旋律起伏。上述陈少松先平生起七绝即是这样。把一个阴调,节奏加速,旋律变起伏,就忧如完整变为了另一个调子,即是阳调了。再个例子。武先生的四言基本,也有两个。吟庾信《枯》昔我种柳,依依南。今日 落,凄 江潭。犹如此,人何以堪?吟曹操的《短歌行》: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 思 忘。很明,后者的子,和前者的子,每句都是后半句相同,而前半句更加起伏了。《枯》就是阴,《短歌行》就是阳。从前的文人,每一个人都从老那边学到一套基本。当拿到一首,也许一篇文,第一步,就是花一秒的,判断文体和格。比方一看,哦,是仄起七律,豪放的,那么就是仄起七律的阳,基本就一个,就定下来了。而后口就吟出来了。个吟的程,叫做“依字行腔”、“依行”。第一是依字行腔,是基本功,不需要的,口就是,不会倒字。按照字的声,随整基本的旋律,所以没有一首的旋律是完整相同的。就保了大批。其次,才是依行。依行就不是第一次口就吟出来的了,依行是频频涵咏出来的。在大批,有一些文,是吟者特喜的,他就会频频吟咏,也吟几遍,也吟几日,也吟一子。每一次吟咏,都会使得旋律走开基本更一些,他会依据文的涵,整旋律奏,即依行。最后,直到他感觉满意为止,他感觉他终于完整领会和表达出了是作品的涵义,这时候,这个旋律就是只合适这篇诗文的旋律了,我管这类调子叫“吟诵调”。所以,每个文人都有一套基本调,又有一些他愉悦的吟诵调。基本调是特别难得的,吟诵调更是宝贝中的宝贝。有些吟诵调,还是几代师生频频思索的。这些吟诵调,深刻而圆满地传达出了作品的涵义,是中国诗歌、中国音乐、中国文化的精选。它们积淀着古代文人对诗文的理解,不是我们今日的作曲家所能达到的,所以异常宝贵。我们在“吟诵集锦”专辑中推出的像赵朴初先生的《浪淘沙》、钱绍武先生的《短歌行》、叶嘉莹先生的《赠卫八处士》、戴逸先生的《前赤壁赋》、陈以鸿先生的《出师表》等等,都是吟诵调。这也从一个角度说了然急救传统吟诵的重要性。我们在采录的时候,都会先采录吟诵调。我们的采录是有规范、有程序的。在采访达成此后,进入采录吟诵的时候,都会请先生先随意吟诵。这时候,先生一般都会先吟诵自己愉悦的作品,这些就是吟诵调。等到先生已经吟诵完,我们再取出我们的《采录作品集》,里面是按文体分类的,我们查查先生还有哪些文体没有吟诵,再一一央求吟诵。这时候,就是基本调了。那么一个文人一般会有多少吟诵调呢?据我们的采录状况,少则只有数种,多则过百。古代雅爱吟诵的文人,或有过千者。由于我们老一辈的吟诵曲家,像陈炳铮、劳再鸣、李明、磐石、张本意等等,作品皆过千,固然那是吟诵曲,不是传统吟诵,但是频频涵咏以定调的过程是相同的,由此推想,古代文人当有吟诵调过千者。惜乎不传!长久以来,向来有人对吟诵存有误会,说吟诵是一个调子吟所有的诗,是如出一辙,毫无个性。这里面有一个误会,一个不理解。先说这个误会。不存在如出一辙,本质状况是每首诗的调子都不一样样。第一分了文体,而后又分了风格,在这个基本调的基础上,依字行腔,所以最后出来的旋律,没有完整相同的。吟诵也是一词一曲的!只但是与现代西方音乐对比,忧如某些诗之间差异不大,也就是相同的基本调。但是,我们先来比较一下这二者之间的成效。现代西方音乐,的确每首歌之间差异很大,假如不大,还会被视为剽窃,甚至遇到起诉(由于入侵了利益)。但是这样的音乐,需要作曲。作曲的时间,一般是几个小时,到几日。而吟诵是读书用的,中国文人是大批朗读的,是随口朗读的,作曲的效率太低了。吟诵在一秒钟以内,就能唱出来,而它已经抓到手的,有文体一一不一样的文体,其意义体系不一样,这不是西方文体学论述的要点吗?一一那么,哪些字该读长,哪些字该读短,高低轻重、缓急清浊,都一一被正确地表达出来。还有风格,最少是阳刚还是柔媚,甚至更认真的区分。还有字义,由于依字行腔,每个字都很清楚。一秒钟以内,吟诵最少抓住了作品的意义的六七成。而作曲,还没有开始。假以时间,假如他能频频涵咏几个小时到几日,那么他就有超越了基本调的吟诵调,由于是依义行调的,所以作品意义的更多部分,甚至所有,都会被抓住,表达出来。而作曲,用相同的时间,其实不可以保证词曲的合一,不可以保证作品的意义被充分地表达出来,特别在目前作曲家们对汉诗文的声韵格律几乎一无所知的状况下。人产业初是依据这些规则做出来的声音,你不知长短高低、轻重缓急,怎能理解其声音的意义?既不理解声音的意义,还想用音乐的声音去表达,难道天方夜谭?两对比较,吟诵的优势不言而喻。此刻再来说那个不理解。这个要难一些,由于我们这几代人,从小就听,以及 化了的中国音乐,其实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完整不一样的音乐,中国的音乐,甚至西方古代的音乐。我们都认为,音乐的价值,在于每首歌的独到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邯郸2024年河北邯郸广平县招聘警务辅助岗位工作人员5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烤蜡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活化净水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串心光脚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钢钉电线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金属陈列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电子防晕仪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洁阴喷剂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低温制冷用双螺杆压缩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麦当劳市场调研
- 《电机与电气控制(第三版)》 课件全套 课题1-6 直流电机的应用- 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 视频监控维保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4标准版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记录
- 中英旅游文本用词的共同特点及其翻译
- Meta分析的步骤与实例分析
-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
- MBTI量表完整版本
- 护理操作-吸痰
- 中医适宜技术-腕踝针
- 初二上劳动技术课件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