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康复_第1页
传统中医康复_第2页
传统中医康复_第3页
传统中医康复_第4页
传统中医康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腧穴特殊作用:至阴(胎位不正)内关(心悸)足三里、关元、气海(保健)大椎、曲池(泄热)太溪(肾虚牙疼)合谷(牙疼)内庭(胃火牙疼)后溪、委中(腰痛)重点腧穴:尺泽: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1\*GB3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2\*GB3②肘臂挛痛=3\*GB3③急性吐泻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主治:鼻塞、鼻渊、面肿曲池: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天枢:脐中旁2寸。主治:=1\*GB3①腹痛腹胀,泄泻便秘=2\*GB3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1\*GB3①腹痛腹胀,泄泻=2\*GB3②月经不调=3\*GB3③下肢痿痹=4\*GB3④头痛失眠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中脘: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主治:=1\*GB3①胃痛,呕吐,泄泻,痢疾=2\*GB3②失眠,癫狂阳陵泉: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1\*GB3①黄疸,胁痛,呕吐=2\*GB3②下肢痿痹=3\*GB3③小儿惊风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主治:=1\*GB3①腹痛腹胀,泄泻水肿,小便不利=2\*GB3②膝痛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举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中。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肩髎: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肩臂疼痛不遂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锁骨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主治:=1\*GB3①颈项强痛,上肢不遂=2\*GB3②乳汁不下,难产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疾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1\*GB3①心痛,惊悸,失眠=2\*GB3②咳嗽吐血=3\*GB3③腰背痛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1\*GB3①咳、喘、咯血=2\*GB3②腰背痛太溪:当内踝尖与跟腱的中点处。主治:=1\*GB3①头晕,咽喉干痛,耳聋=2\*GB3②咳血气喘=3\*GB3③遗精,月经不调=4\*GB3④不寐=5\*GB3⑤腰背痛昆仑: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1\*GB3①头痛、项强、肩背腰腿痛=2\*GB3②癫痫=3\*GB3③难产手三里: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主治:=1\*GB3①上肢不遂、肩背疼痛=2\*GB3②腹痛腹泻夹脊:第1胸椎至第5腰椎个棘突下旁开0.5寸。主治:T1-T3上肢疾患、T1-T8胸部疾患T6-L5腹部疾患、L1-L5下肢疾患太冲: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主治:=1\*GB3①头痛、耳鸣、目赤肿痛=2\*GB3②月经不调=3\*GB3③腹胀=4\*GB3④足背肿痛大横:脐中旁开4寸。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痢疾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1\*GB3①心痛、心烦、惊悸=2\*GB3②胁痛,掌中热,目黄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主治:=1\*GB3①腰痛、腿痛=2\*GB3②痔疾、便秘一夫法: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测量为3寸。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滚法:用手背偏尺处或近端指间关节突起处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连续的滚动。一指禅推法:用拇指端螺纹面或拇指桡侧着力于施术部位,由前臂的主动左右摆动带动腕和拇指持续不断的节律性摆动。灸法作用:=1\*GB3①温经通络,散寒除湿=2\*GB3②升阳举陷,扶阳固脱=3\*GB3③预防疾病,保健强身=4\*GB3④拔毒泄热,引热外出针法包括几种:=1\*GB3①单手进针法:即用利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2\*GB3②双手进针法:爪切进针法:又称指切法,即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的手法。夹持进针法: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当贴近皮肤时,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分开置于穴位上,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将针从两指间刺入皮下。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灸法的适用证和禁忌症:适应症:临床多用于虚症、寒症和阴症。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肝硬化、支气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肥胖病、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中风、遗传性共济失调、急性脊髓炎、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股外侧皮神经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慢性肾炎、肾下垂、恶性肿瘤、颈椎病、骨折、急性腰扭伤、褥疮、狭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骨关节炎、带状疱疹、冻疮、子宫脱垂、脑积水、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等禁忌症:热证、实证、阴虚阳亢、邪热内炽者、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行针:进针后为了获得针感,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针感:得气,即针刺感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古称“气至”。灸法:指将艾绒或其他药物熏灼或温熨穴位或患处,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拔罐:古称“角法”是一种以杯罐做工具,借热力或其他方法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与皮肤上,进而造成皮肤淤血现象,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推拿:运用一定的手法技巧或借助器具在人体的穴位及经脉或某个部位上施术操作,以达到防治疾病或养身保健及功能障碍康复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温针灸:指将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隔姜灸:切取厚约0.5厘米的生姜一片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柱,放在穴位上施灸。隔蒜灸:用独头大蒜切成0.5厘米厚的薄片,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用艾柱灸之,每穴1次须灸5-7壮。经穴:具有固定的位置和具体的名称,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腧穴。奇穴:具有具体的名称和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阿是穴:既无固定位置,又无固定名称,而是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作为针灸、推拿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针感的表现症状:患者的得气感觉: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甚至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医者的得气感觉:得气后医者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感觉。晕针预防: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时,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询问针后情况,一有不适等晕针先兆需及早采取处理措施。晕针症状:在针刺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神态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晕针处理: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去除引起晕针的原因;扶持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保证大脑的供血,呼吸顺畅和机体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重者可用指掐或针刺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急救穴,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穴温补元气。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比较推法和擦法:推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个部位上作前后上下,左右推动的一种方法。擦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个部位上作来回快速擦动的一种方法。同:直线运动异:推法位单方向直线运动作用力可深可浅,可达到皮下肌肉组织。擦法是一种来回快速擦动手法,可产生温热效应。比较摩法和揉法: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个部位上作回旋性摩动。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个部位上贴紧皮肤作旋转揉动。同:两者都是旋转性操作手法,可用手指或手掌操作,外形相似异:摩法作用力温和而表浅仅达到皮肤及皮肤下揉法可带动皮下组织和肌肉,作用力比摩法更深透比较拿法和捏法: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的螺纹面夹住施术部位,相对用力捏提。捏法:用拇指与其余手指指面夹住施术部位,相对用力挤压。同:拿法是捏法的扩大,捏法是拿法的缩小,动作和作用相类似。异:捏法是光用手指,拿法是不光用手指还要用手掌,在手掌接触和不接触的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推拿程序:颈项部按摩体位:俯卧位,坐位操作程序:=1\*GB3①拿揉颈项2-3分钟,以舒适为度=2\*GB3②拿捏肩井3分钟=3\*GB3③一指禅推法或一指禅揉法,沿颈项左中右三条线=4\*GB3④揉法,摩法=5\*GB3⑤点按风池,肩井=6\*GB3⑥颈椎摇法,拔伸法肩部及上肢部保健按摩体位:俯卧位,坐位,仰卧位操作程序=1\*GB3①拿捏肩部=2\*GB3②揉滚肩部=3\*GB3③一指禅推上肢=4\*GB3④揉滚上肢肌肉=5\*GB3⑤搓肩部及上肢=6\*GB3⑥点按肩井、肩髃、肩髎、曲池、合谷=7\*GB3⑦摇法=8\*GB3⑧推上肢,抖上肢背腰部保健按摩体位:俯卧位,坐位操作程序=1\*GB3①掌推背腰做3遍=2\*GB3②揉滚背腰10分钟=3\*GB3③点按或按压揉膀胱经腧穴(命门、肾俞、腰阳关、腰眼)3-5分钟=4\*GB3④分推背腰3-5遍=5\*GB3⑤按压脊柱及腰椎两侧3遍=6\*GB3⑥弹拨骶棘肌=7\*GB3⑦擦背腰=8\*GB3⑧扳腰(斜扳,后伸扳法)=9\*GB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