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变态心理学总结_第1页
自考变态心理学总结_第2页
自考变态心理学总结_第3页
自考变态心理学总结_第4页
自考变态心理学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变态心理的基本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性、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性、观察者不适、违背标准;痛苦:①变态使人痛苦;②痛苦不是变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③痛苦是变态性质的一个基本元素。痛苦发生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适应不良:一种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使个人能达到既定目标,是决定此行为是否变态的基本元素,强烈干扰个人幸福感的行为是非适应行为。不合理性:当一个人的行为没有适当的理由时,我们倾向于认为这是变态的行为。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我们预期个体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一致性,可以从一个情境预测下一个情境,并且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在一个可以预知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维持控制感,在一个不可预知的世界里,我们会感到易受攻击和威胁。少见的和非传统性:我们总是倾向于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是否变态。自己愿意做的或接受的,就认为是适合的、正常的。观察者不适:依赖性过强、过分讨好或过分敌视的都会使别人感到不舒服。违背标准:一个人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去行动,没有很好地照着标准去做的人就会被认为是变态。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变态心理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功能性损伤、非典型性反应。个人幸福感是指有能力去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科学家-实践者模式: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精神病的本质、成因以及治疗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区别: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都是以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但变态心理学探讨的问题,与更偏重临床的精神病学探讨的问题是不同的。变态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更广泛,在某种意义上涵盖了精神病学分类所属分支着重点变态心理学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个体差异和环境影响精神病学临床医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1、判断的误差2、观察者之间的分歧3、观察者和行动者之间的分歧4、不要轻易给自己下诊断人类对变态的认识经历了那些变化和过程:1、早期对变态的认识和理解。①超自然解释②生物学原因③心理的原因2、近现代对变态的观点。①生物学模型②心理学模型③社会文化模型④系统的整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型3、对精神病患者治疗的演变。①对精神病患者的隔离②人本治疗的发展变态心理学的发展主要包括专业队伍的培养和各类研究课题的开展。如何才能建立一支专业而且有效的变态心理学研究队伍。:科学家-实践者模式是专业队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第二章心理评估:评估者主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点及状态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的过程。心理诊断:指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判断异常心理的程度与性质,作出一个心理障碍或疾病的诊断。信度:测量一致性的程度效度:测量它预计要测量东西的程度标准化:用一定的标准来保证不同测验的一致性临床访谈:通过系统收集来访者过去和现在行为、态度和情绪,个体既往史和现病史等方面资料,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的方法。行为评估:在特定的情境中按照规定的程序,系统观察个体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评估的方法。行为方法特别适合年龄太小、智力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报告他们问题和经历的个体。身体检查:排除心理障碍的生理因素的一种方法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心理理论,以心理测验作为工具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估的过程。在心理诊断中采用的测验包括投射测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记忆神经心理测验等。投射测验:测验包括提供多种模糊刺激的方法,测验的理论认为,人们会把自己的人格和无意识的恐惧“投射”到其他人或事物上,从而向治疗师揭露了被试潜意识中的思想;这些测验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人格测验:人格测验的数量众多,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该测验首次发表于1943年,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神经心理测验:用来帮助诊断大脑功能障碍和评定脑损伤的行为后果的。生理心理评估:一种评估大脑结构和功能定位与大脑神经活动的方法。DSM-IV-TR: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自1952年第1版制订以来,平均大概每10年修订一次,当前应用的是DSM-IV-TR版。DSM是目前接受程度最高的一个诊断体系。多轴分类系统:ICD-10:《国际疾病分类》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接受管理该标准的制订。1966年在ICD-8中加入精神病学分类标准。现在应用的为其第10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此标准制订工作始于1958年,后于1978年修订为10大类,1989年制订并公布了CCMD-3。这是我国当前使用的主要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使用最广泛的心理障碍诊断系统分别是《国际疾病分类》(ICS)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合格的评估者的基本素养(二章)1、足够的理论知识2、一定的评估和诊断经验3、熟悉测试技术4、良好的观察能力5、良好的沟通能力心理评估的三基本概念(要素?)包括哪些:心理评估的三个基本概念:信度、效度、标准化程度;信度:测量一致性的程度效度:测量它预计要测量东西的程度标准化:用一定的标准来保证不同测验的一致性心理评估的主要手段包括哪些?有何特点?:1、临床访谈:1精神状态检查2无结构访谈3半结构化访谈4结构化访谈2、行为评估: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思维、感觉和行为。3、身体检查:4、心理测验:1投射测验2人格测验3智力测验4神经心理测验5、生理心理技术:6、脑成像技术:1、大脑结构成像;2、大脑功能成像。精神状态检查包括:1、外表和行为;2、思维过程;3、心境和情感;4、智力情况;5、意识状况神经心理测验包括:1、本德尔视觉运动完形测验;2、轨迹跟踪测验;3、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4、韦克斯勒记忆量表;5、哈-列神经心理成套测验;6、鲁利亚-内布拉斯加神经心理成套测验试述行为评估的过程1、对需要观察的行为下操作性定义2、确定问题行为的先前事件3、确定问题行为的获益情况影响心理障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1、情境,行为发生的情境显著地影响对行为意义的解释2、预期,临床工作者的预期会对诊断产生影响3、信息来源的可靠性4、文化环境及其影响心理测验在心理障碍评估与诊断中有何价值与意义。: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主要工具。心理诊断的作用(简述心理障碍诊断的功用):1简捷交流,对于临床工作者交流病情,诊断的优势明显2病因查找,知道了诊断等于知道了疾病潜在的原因3治疗的可能性,一个有效的诊断可给出能够减轻症状的有效资料方案4利于科学研究。心理诊断和心理评估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应用):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二者既相同又相异。其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主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与策略收集被评估者的信息,同时,二者都是力图去准确把握被评估者的内心世界。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目标不同。心理评估更倾向于从正常人的角度对被评估者进行分析与判断,而心理诊断则更具有医学的意味,更倾向于按照特定的的模式去收集资料,并最终对被评估者作出某种确定性的诊断。因此,心理评估的范围较心理诊断广,程度可能更深;其次,应用范围稍有差异,心理评估一词更常见于医疗系统以外的工作领域,而心理诊断一般在临床部门使用。第三章精神病理学(第三章详细读)精神病理学:又称“症状学”是研究精神活动的种种异常及其心理机制的临床基本学科感知觉障碍: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2感觉减退3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1错觉2幻觉,3、其他知觉障碍感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或某种特定躯体状态所相关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明显增高;感觉减退则相反感性性不适:“体感性异常”躯体内部产生的不适感和难以忍受的一样感觉,如挤压、游走、虫爬等知觉: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它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大脑中综合起来形成的综合映像错觉: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于感觉,却被错误的感知;(对客观事物错误的感知)幻觉:无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其他知觉障碍:1、视物变形症(事物形状大小发生变化);2、空间知觉障碍(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3、时间知觉障碍(时间流逝变快或变慢);4、非真实感(感觉身在舞台,事物变的不真实)思维障碍:精神病人的思维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出现问题,造成思维的混乱;有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的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分类:1、思维迫促:又称思维压力,是由于患者的思维速度过快,新念头层出不穷。2、思维迟缓:患者联想受到抑制,联想速度缓慢,表现为言语缓慢、语量减少、反应迟钝等3、思维阻塞:指思维进程被突然打断,患者体验到脑子一片空白,旁观者会发现患者在谈话进行时突然中断,似乎陷入沉思。经过提醒后可以继续交谈,但往往无法说明中断期间的思维内容4、持续言语:临床表现为患者在说长句子时断断续续,短句子也多重复,尤其句尾词语重复多次。5、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联想直接过多,做过多不必要的描述6、思维松弛:患者思维活动丧失正常的结构,联想内容松散,缺乏主体,问题和问题间缺乏联系。7、病理性象征思维:指概念的转换,以具体事物来代替某一抽象概念,或是将抽象概念具体化。8、语词新作:是指患者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予只有患者本人才能理解的特定含义。9、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完全不合逻辑,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一般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松弛的表现形式:1、出轨:患者谈话时突然离开主题,甚至句子间完全缺乏主题内容之间的联系2、接触性离题:患者谈话内容似乎围绕一个主题,但是刚一接触到这个主题便离题扯开3、词语杂拌:如果言语的内在联系甚至语法结构都出现了严重的破坏,句与句之间失去联系,亦成思维破裂4、思维不连贯:患者言语比破裂性思维更混乱,毫无主题,言语不成句。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是指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无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信念不一致。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2、强迫观念:指某一概念或念头,反复出现,患者明知这种做法不必要并且有意识地对其加以抵抗,缺摆脱不掉,为此感到痛苦。3、超价观念:一种直接涉及自我的确切信念,有一定事实依据,但过于偏激原发性妄想:精神相对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妄想,妄想出现突然,很快达到确信的程度1,妄想知觉2,妄想心境3,突发妄想继发性妄想:1继发于幻觉2,继发于心理障碍3继发于意识障碍4继发于记忆障碍5智能缺陷如痴呆伴发的妄想6继发于夸大妄想出现的被害妄想或继发于被害妄想出现的夸大妄想简述临床上的妄想的种类。:1、被害妄想:患者坚信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用种种方式来加害自己;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障碍2、被控制妄想: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意志、思想、语言、情感和行为被某种外力控制,是去自我支配能力。3、关系妄想:“引援观念”。患者认为环境中的无关事件、人物等与自己发生了某种关联4、夸大妄想::患者夸大了自我的重要性,简直自己的才智、地位等足以改变人类的命运5、非血统妄想:患者坚信自己不是父母亲生,自己是名门贵族后代。6、罪恶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甚至是不可饶恕的罪孽,死有余辜;并会有自杀、自首等行为虚无妄想:患者认为自己不复存在,或者体内某一器官是去功能。7、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患者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并采取行动收集证据;钟情妄想:多见于女性,患者坚信某一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男性爱上了自己,尽管两人没说过话或者见过面,但患者认为对方通过特殊的方法向自己表达爱意。8、贫穷与疑病妄想:前者认为自己一贫如洗,没衣穿也没饭吃;后者认为自己患不治之症,且医学不能治疗注意障碍:主要有注意涣散和注意减退注意: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一定对象的过程;注意特征:1、注意的选择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转移记忆障碍:1遗忘症2错构3虚构4似曾相识症或熟悉感和旧事如新整或生疏感记忆的四个过程:1、识记、保持、再认、回忆1、遗忘症:即回忆的丧失,患者对某一事件或某个时期内的经历的遗忘;顺行性遗忘:近记忆削弱,脑器质性病变的症状,患者只能回忆起病前的经历,病后的难以回忆逆行性遗忘:典型的形式发生在头部外伤后,患者对外伤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选择性遗忘:遗忘的内容和范围与某种生活事件或生活处境密切相关,而与时间无关的记忆相对保持良好。2、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在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错误回忆3、虚构:是指患者以一段虚构的故事来填补他所遗忘的某一片段的经历4、似曾相识症或熟悉感和旧事如新整或生疏感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在围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大脑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发育受限或不全,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痴呆是指由于慢性或进行性的大脑疾病导致的综合征,痴呆者意识一般清晰。全面性痴呆:痴呆涉及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患者的全部精神活动,患者人格改变较为突出,对自己的情况缺乏自知力。部分性痴呆:大脑的病变指侵犯脑的局部,患者只产生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削弱和综合能力退化,人格基本保持,有一定的自知力。在精神障碍中,常见的心境障碍症状有哪些?1、抑郁或心境低落,是负性情感的增强;患者常常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乐趣减少,伴有焦虑、意志减退等2、情绪高涨是正性情感的增强;患者联想丰富而敏捷,言语增多,整日忙碌不疲倦3、焦虑,是缺乏明显客观原因内心不安的恐惧,伴有主观的不适和客观的异常。4、恐惧,是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恐惧,害怕程度与处境不相称;患者有自知力,害怕导致患者对处境回避。心境的波动性发生异常时,临床症状有:1、情感淡漠;2、情感脆弱情感淡漠:指情感活动的严重衰退,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能引起正常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对周围发生的事漠不关心;说话声调平淡,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检极为贫乏或完全丧失,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程度未达到如此严重时,可称未情感平淡或迟钝。情感脆弱:在外界轻微的刺激下甚至不存在明显的外界因素下,患者的情绪很容易发生波动意志行为障碍:1、意志活动障碍;2、运动行为障碍。1、意志活动障碍有:①意志减退;患者的意志活动显著减少,由于伴有情绪低落,对周围一切都没有兴趣,意志消沉。②意志缺乏;患者对任何活动都缺乏明显的动机,无明确的打算和要求,对事物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意向倒错:患者的意向要求与一般常情违背;以至于患者的行为使人难以理解④矛盾意向:患者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对立的相互矛盾的意志活动,患者此毫无察觉,也无法自我纠正。运动行为障碍有:1、精神运动性兴奋:整个精神活动增强,细分为①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②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①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情感活动的增多一直,和环境密切配合,活动增多有目的②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情感不配合,动作单调杂乱。2、精神运动性抑制①木僵:一种以缄默、随意运动减少或缺失以及无精神运动反应为特征的状态。被摆成不舒服的姿势也能保持②缄默症:患者缄默不言,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用手势或纸笔表达意思。3、作态与特色姿势;患者做出古怪、愚蠢、幼稚的动作、状态4、刻板动作:患者持久地重复某一单调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5、模仿动作:患者无目的的模仿他人的行为7、强迫动作:8、冲动和攻击行为:冲动指一种发生较急、历时短暂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也是有情绪激动或躯体攻击的行为,冲动行为指向他人就是攻击行为。意识障碍:发生意识障碍时,患者对自我和周围环境的认识及认知能力出现损害;具体表现为(临床?)1、感知下降,甚至出现错觉和幻觉2、对外界刺激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下降3、思维过程瓦解,表现为言语不连贯、抽象思维和理解力下降4、情感反应迟钝5、醒睡周期紊乱6、动作行为迟钝,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7、起病急骤8、出现定力障碍;定力: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自然的认识能力意识障碍具体表现分类1嗜睡2意识浑浊3昏睡4昏迷5朦胧状态6谵妄7意识状态改变嗜睡:意识清晰度水平的轻微下降,受到刺激会清醒,刺激消失又入睡意识混沌:指需要强烈的刺激才能引起,患者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记忆都有困难昏睡:意识清晰水平更低,对周围环境的意识及自我意识均丧失,在强烈疼痛的刺激下可引起防御反射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均无法与,吞咽、防御等反射均可消失朦胧状态:一种意识障碍或是一种意识改变状态,特点是意识清晰度下降的基础上,出现了意识范围的狭窄,并且时候遗忘。意识状态改变:由宗教仪式、迷信活动、催眠或某些精神活性物质所诱发,出现暂时的对外界刺激觉察减低。谵妄:指意识清晰度下降同时,产生大量的幻觉、错觉自知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性质、严重性等进行认识、判断的能力。精神症状综合征:1精神自动症2紧张综合征3遗忘综合征4Cotard综合征5Capgras综合征简述常见的精神障碍类型。1、心境障碍;2、注意障碍;3、记忆障碍;4、感知觉障碍;5、思维障碍;6、智能障碍7、意志行为障碍;8、意识障碍。影响精神疾病分类的因素有哪些?1、可靠性,在当前的分类系统中,最不可靠的分类是人格障碍的领域2、有效性,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测查了想要测的东西3、时间性,这种状况持续了多长时间4、诊断分类系统,包括了所有疾病的分类系统正常人的思维特征1、思维的具体性,思维的内容与客观事物相联系的。2、思维的目的性,是一定的目标为导向3、思维的实际性,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4、思维的实践性,是通过实践来完成的5、思维的逻辑性,思维本身遵循内在规律临床上常见的记忆障碍1、遗忘症,即回忆的丧失2、虚构是指患者以一段虚构的故事来填补他所遗忘的某一片段的经历3、错构,是记忆的错误4、似曾相识症或熟悉感和旧事如新症或生疏感如何区分精神健康和精神异常(障碍):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想比较,观察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观察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般限度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精神症状的表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态以及人格特征2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有人将文化与个体的人格特点成为症状的病理塑型因素精神症状的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主观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注意力令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符4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或社会功能损害。妄想的本质是什么?请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妄想:妄想是指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无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信念不一致。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1,妄想知觉2,妄想心境3,突发妄想继发性妄想:1继发于幻觉2,继发于心理障碍3继发于意识障碍4继发于记忆障碍5智能缺陷如痴呆伴发的妄想6继发于夸大妄想出现的被害妄想或继发于被害妄想出现的夸大妄想简述临床上的妄想的种类。:1被害妄想、被控制妄想2关系妄想、夸大妄想3非血统妄想4罪恶妄想和虚无妄想5嫉妒妄想与钟情妄想、贫穷与疑病妄想焦虑情绪的典型表现在哪些: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且总伴有主观的不适和客观的异常表现。主观上患者感到惶恐不安、提心吊胆,仿佛马上要大难临头,实际上患者自己也知道不存在什么危险客观上的异常表现有运动性不安,如震颤、肌肉紧张、坐立不安,还由主动神经功能紊乱,如口干、出汗、呼吸急促、尿急尿频等。焦虑分为急性发作性焦虑(惊恐发作)和伴严重运动性不安的焦虑(激越)急性发作性焦虑(惊恐发作):持续时间短,一般数分钟到数十分钟,患者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同时有濒死感或死亡恐惧伴严重运动性不安的焦虑(激越):患者表情痛苦,手足无措,不停地改变身体姿势,有时言语表达也出现问题,句子丧失完整性,语词重复。什么叫自知力?如何评估自知力?:自知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性质、严重性等进行认识、判断的能力。精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的最大区别在于精神障碍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构成精神障碍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记忆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理解如何区别精神健康与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的最大区别在于精神障碍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构成精神障碍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精神障碍者大多数均在不同程度上丧失自知力。简述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综合征。1、精神自动症,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的一组症状2、紧张综合症,以患者全身肌肉张力增加得名3、遗忘综合症,近记忆障碍4、Cotand综合症,以虚无妄想或否定妄想为核心症状5、Capgras综合症,又称易人、冒充者综合症第四章神经症性障碍神经症:是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的精神障碍,病人对疾病有相当的自知力,并且现实检验能力没有损害,这表现为病人通常不把病态主观体验和幻想跟外在现实混淆起来。神经症主要类型:焦虑症、恐惧症、强迫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两种。其原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综合的因素。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自拔而痛苦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包括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特定恐惧症。恐惧:包括4个主要成分:认知成分、躯体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广场恐惧症: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同时害怕的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拥挤的场所等。(特点)大部分从惊恐发作开始;个体并不对广场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本身高恐惧,而是害怕自己会在那些场所出现惊恐发作,并且害怕自己会得不到帮助。简述CCMD一3中对社交恐惧症的定义: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害怕对象为社交场合和与人接触;3常伴有自我评价和害怕批评;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简述CCMD一3中对特定恐惧症的定义: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恐惧对象是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未包含的特定物体或情境;如动物、高处、黑暗、雷电、打针等;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强迫症(强迫障碍):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过年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一直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强迫观念: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响或闯入意识的冲动。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神经衰弱:是指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惫为特征,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怒等情感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请简述对神经症的认识及其分类(类型):神经症:是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的精神障碍,病人对疾病有相当的自知力,并且现实检验能力没有损害,这表现为病人通常不把病态主观体验和幻想跟外在现实混淆起来。神经症的主要类型有:焦虑症、恐惧症、强迫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分为:1、躯体化障碍;2、疑病症;3、疼痛障碍请对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的异同点进行说明: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根据许又新的的定义,神经症的特点有哪些:1、意识到的心理冲突2、精神痛苦。没有精神痛苦就不是神经症3、持久性,神经症是一种持久的精神障碍4、作为一种精神障碍,神经症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为基础。请对恐惧和焦虑进行区分,并分析恐惧障碍与焦虑障碍的异同: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且总伴有主观的不适合客观的异常表现。恐惧有特定的对象和情境引起的,呈境遇性和发作性焦虑障碍一般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焦虑的类抑郁状态,但不是抑郁症,多为紧张、颤抖、流汗、面部扭曲的外化表现。恐怖障碍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象的一种神经症,通常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外化行为更加激烈,往往伴随着逃避行为,对患者的刺激较大。(假)强迫障碍的定义及特点CCMD-3中描述:指一种以强迫症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缺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缺无法摆脱神经衰弱治疗的方法1、心理治疗,不是给病人提供生物医学的解释,而是和病人一道去体验人生。2、药物治疗,使用抗焦虑剂,它们有改善病人心情、使肌肉放松和镇静催眠的作用3、一般来说,神经症病人追求药物治疗是一种回避行为,为了暂时的利益不惜牺牲长远的利益。试述神经衰弱产生的原因1、工作、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2、长期对工作不满,被迫非完成不可3、工作困难,超过实际工作能力4、持续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5、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等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及对社交恐怖症案例的简单分析(应用):社交恐惧症: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害怕对象为社交场合和与人接触;3常伴有自我评价和害怕批评;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案例书本P104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及对强迫症案例的简单分析: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过年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一直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1强迫观念总是痛苦的、不受欢迎的、强迫闯入意识的2强迫观念来源于个体内部,而不是外界情境3强迫观念很难被控制第五章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癔症: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符。转换障碍:是一类不能解释的,表现为神经系统或其他躯体疾病的随意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或者缺陷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包括癔症性运动性障碍、癔症性抽搐发作、癔症性感觉障碍。伪装障碍:特征使多次的住院和多次的手术,别人住院产生基本的症状,病症不是产生于内心潜在焦虑,而是产生于一种生理捏造。分离障碍:包括分离性遗忘症、分离性漫游症、分离性身份障碍和人格解体障碍。分离性遗忘症:指由于巨大创伤所引起的个人记忆的丧失分离性漫游症:指突然意外的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过去和对自己身份模糊不清,或为自己设定一个新的身份。分离性身份障碍:指两个人或多个不同身份存在同一个体身上,每种身份都有各自相对完整的生活。人格解体障碍:指持续或反复地体验到自己的精神过程或身体被分离应激相关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已急剧的精神打击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发病(1小时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具有一定盲目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出现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出闯入性记忆、回避和高警觉。主要采用药物和暴露疗法进行治疗。适应障碍:因长期面临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可能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式1、药物治疗,可服用抗抑郁药物和安慰剂2、暴露资料,是一个消退或习惯化的过程3、公开(揭露)治疗,吐露长期隐藏的创伤,利于受伤者的健康特定文化相关障碍:一组与特定文化相关的综合征包括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恐缩症等。综合分析和比较癔症和神经症的区别:癔症: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符。神经症:是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的精神障碍,病人对疾病有相当的自知力,并且现实检验能力没有损害,这表现为病人通常不把病态主观体验和幻想跟外在现实混淆起来。癔症和其他神经症的典型症状和临床表现不同从多角度分析转换障碍发生的原因:转换障碍:是一类不能解释的,表现为神经系统或其他躯体疾病的随意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或者缺陷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包括癔症性运动性障碍、癔症性抽搐发作、癔症性感觉障碍。发生原因:1精神分析观点:2沟通理论观点:3知觉阻滞观点:4行为主义和社会文化的观点:试述CCDM一3有关分离性漫游症的判断标准。1、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2、在觉醒状态,作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3、漫游中能保持基本的自我照顾4、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但不是癔症多重人格5、事后有遗忘,开始和结束都是突然的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特征以及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应用):分离性身份障碍:指两个人或多个不同身份存在同一个体身上,每种身份都有各自相对完整的生活。试述CCDM一3中有关分离性身份障碍的判断标准。1符合癔症诊断标准2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同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3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病人改变的身份相联系4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5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6排除分离在是由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引起的。原因:1童年受虐待的经历2创伤经历及相关因素3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4生物因素5对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怀疑如何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的简单分析(应用):1以急性/严重的精神打击为直接原因。2受刺激后立刻发病(1小时内)3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案例P132第六章心境障碍心境障碍: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这种低落与所处环境不符,可表现为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躁狂症:躁狂发作以内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历仅以易激怒为主。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单相心境障碍:季节性抑郁症:非典型性心境障碍:个体发作期间会出现睡眠过多和饮食过多,并因此增重,有比较明显的焦虑,对事情的兴趣没有完全丧失。忧郁性心境障碍:只适用于完全达到重性抑郁症标准的情况,不能应用于恶劣心境;此型包括岗位严重的躯体症状。慢性心境障碍:只有达到重性抑郁症的标准且持续至少两年时适用。紧张性心境障碍:同时适用于重度抑郁症和躁狂症,非常严重的情况包括运动能力的完全丧失状态。精神病性心境障碍:一些个体在抑郁症或躁狂症发作期间可能出现精神病症状,特别是幻觉和妄想。产后心境障碍:适用于抑郁症和躁狂症;产后(分娩后四个星期),尤其是分娩后两三天第一次出现严重的精神病性躁狂或抑郁发作为特点。习得无助:此模型认为抑郁症的基本原因是由于个体的期待,即个体预期不会有不幸发生,并且自己屋里阻止。试述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抑郁发作的患者感到内疚、难过、没有价值;精力下降,活动减少,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缺乏兴趣,没有食欲,体重下降,睡眠改变;有自杀的想法;性欲减退等。试述心境障碍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心境障碍: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心境障碍分类:躁狂发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临床表现:一个极端抑郁的心境障碍,至少持续两个星期,包含认知症状,并干扰躯体功能,甚至一个细微的行为或者动作都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发作常伴有兴趣和体验乐趣的能力的丧失。分为抑郁症、躁狂症和双相障碍如何预防自杀:1自杀防治中心2心理社会干预3亲友的干预心境障碍的可能原因;(抑郁原因也写这个吧):1生物因素;①基因②神经递质系统③激素系统④脑区和抑郁2心理社会因素①生活事件②贝克的认知理论③社会文化因素(婚姻关系,性别因素,社会支持)3综合模型躁狂症的主要特点:躁狂症的主要特点是令人欣快的或易怒的想法,疯癫的行为以及失眠,这都与个体在正常的时候明显不同。症状表现在情绪、认知、动机和躯体方面对抑郁症案例的简单分析(应用):书本P175对躁狂症案例的简单分析(应用):书本P175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不同精神活动之间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患者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患者可出现脑功能损害。多起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患者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指一组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两种病同时存在有同样突出,既不符合精神分裂症又不符合抑郁或躁狂发作标准的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特点)1两周内急性起病2以精神病症状为主3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4在两三个月内痊愈至病前水平。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状态、偏执狂、偏执性精神病;是一种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在疾病的某一阶段开始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应注意和那些精神障碍相鉴别:1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2心境障碍3神经症(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表机制有哪些假设:1,遗传因素2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3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4宫内感染与产伤5神经发育病因学说6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1、感知觉障碍;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3、情感障碍;4、意志与行为障碍;5、认知功能障碍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至少有下列两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绪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规定: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一个月,单纯型的另有规定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的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两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有什么临床意义?: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I型精神分裂症(阳性精神分裂症)对抗精神药物反应良好,无认知改变,预后良好,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功能亢进II型精神分裂症(阴性精神分裂症)对抗精神药物反应差,伴有认知功能改变,预后差,脑细胞上市退化,多巴胺功能没有变化。混合型精神分裂包括不符合I型和II型精神分裂症的标准或同事满足的患者。精神分裂症有哪些临床亚型?各型的临床特点是什么?(应用):1偏执型: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伴有幻觉,而情感、意志、言语、行为不突出,起病30岁以后2紧张型: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等。3青春型:多于青春期发病,主要是思维内容荒谬离奇,患者面带笑容却给人一种傻气的感觉,思维破碎、言语内容松散,行为缺乏目的。4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早期类似“神经衰弱”5未分化型:无法被归纳为上面任一类别;临床表现同时具备一种以上亚型,但没有明显分组特征妄想性精神障碍与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有哪些?: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状态、偏执狂、偏执性精神病;是一种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的倾向,个别课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病程演进缓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1两周内急性起病2以精神病症状为主3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4在两三个月内痊愈至病前水平。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具有什么特点?:表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在疾病的某一阶段开始出现认知功能缺陷。关于这种缺陷的起始时间难以定论,可能会早于临床开始,也可与临床疾病几乎同时出现,或者是在初次精神病发作之后才开始。目前证据显示,这种认知功能缺陷在初期出现之后往往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稳定器,这个稳定期甚至长达10年或20年以上,然后在出现进一步衰退。精神分裂症有哪些治疗手段/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康复?(应用):1药物治疗,不管是急性期还是维持治疗,原则上单一用药,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原则上不宜合用。2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自知力、增强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家庭成员的关系,促进患者于社会的接触。3心理与社会康复,应当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和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第八章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或者患者自己感到精神痛苦。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毫无依据的怀疑别人,总认为别人害他。显著特点猜疑和偏执分裂样人格障碍:特点是“冷”和“怪”,怪包括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奇特,与人不同。冷则表现为对人、对己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乏。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有许多临床状态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相似。障碍包括在思考、认知和交流方面长期存在的怪癖和恨容易被察觉的行为方面的怪癖,不过不足以符合精神分裂症的标准。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总是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最大特点是“混乱而不稳定”他们的情绪不稳定、行为模式混乱难以预测、自我意象不稳定、人际关系特别是性关系混乱不定。表演型人格障碍:指一组表现为过度情绪化和寻求关注的弥散症状,起病于成年早期,并表现在许多情境中,过度寻求他人罐子,同时过度在意他人评价。自恋型人格障碍:两个特点:不符合逻辑地夸大自己的重要性;缺乏对其他人的敏感和同情。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回避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有强烈的社交焦虑以及低自尊。强迫型人格障碍:特点就是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特征使过分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及内心有不安感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于自立以及承担责任有着不可克服的焦虑。在生活中他们会求助于他人来承担自己生活中的绝大部分责任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人格障碍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以及各种人格障碍的临床描述。CCMD-3将人格障碍分为8个小类1偏执型人格障碍;2分裂样人格障碍:3反社会人格障碍:4冲动型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5表演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6强迫型人格障碍:7焦虑型人格障碍:8依赖型人格障碍:DSM-IV将人格障碍分为3大类,10小类:A古怪组:偏执型、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B戏剧化、情绪化组、不稳定组: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人格障碍C焦虑组: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人格障碍临床描述上面名词解释各亚类人格障碍的病理原因有哪些:偏执型人格障碍:受基因的影响分裂样人格障碍:与早期的人际关系问题有关分裂型人格障碍:受遗传因素影响且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基因上的联系反社会人格障碍:1遗传作用2神经生物作用3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4整合的模型边缘型人格障碍:在具有人格障碍患者的家庭更容易出现,且与情绪障碍有一定的相关;早期的创伤,特别是性虐待和身体虐待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成因。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试述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成因。1、同伴关系2、父母关系3、人际影响4、性虐待5、身体虐待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应用):反社会行为必须满足两个主要标准1、行为必须是长期的,个体必须已经满18岁,并且有在15岁以前品行障碍的确凿证据。这些证据包括习惯性撒谎、早期和侵犯性的性行为、偷窃、破坏他人财产以及在学校或家庭的长期暴力行为2、当前的反社会行为必须包括至少三组行为:重复的侵犯,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虚伪、缺乏自责、持续的无责任感,诸如不履行经济义务的行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在青春期出现,并在成年后持续在各种领域表现出反社会行为。对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案例的简单分析(应用):P221-222第九章进食与睡眠障碍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症: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是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低于正常体重;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来减轻体重。神经性贪食症:表现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暴食症:近年来比较新的一种进食障碍类型,其典型特征与神经性贪食症类似,患者因为暴食而感到苦恼,但没有极端的代偿性清除行为,因此患者的体重较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稍重。异食癖:重复吃一些无营养的物质,多发生于婴幼儿以及治理落后或痴呆的个体身上。原发性失眠症:是一组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由失眠引起,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早醒等。原发性嗜睡症:特征使摆摊睡眠过多,但不是睡眠不足、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病因尚不清楚。与呼吸有关的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的呼吸收到极大限制,或者活动过度费力,或有一小段时间紧停止呼吸。睡眠中呼吸暂停有三种类型:阻塞型、中枢型和混合型。昼夜节律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觉醒节律与所要求的不符,导致对睡眠质量的持续不满状况,患者对此忧虑或恐惧心理,并引起活动效率的下降,妨碍社会功能。厌食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神经性厌食症: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是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低于正常体重的85%,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导泻、呕吐等方法来减轻体重,常过分担心发胖甚至已经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即使医生进行解释也无效。常伴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女性可出现闭经。贪食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神经性贪食症:表现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及暴食行为。患者有短信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用呕吐、导泻、禁食等极端措施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神经性贪食症可与神经性厌食症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心理病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多少神经性贪食症患者是神经厌食症的延续这,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症较晚。试分析厌食症、贪食症的异同点及其内在的联系:神经性厌食症: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是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低于正常体重的85%神经性贪食症:表现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及暴食行为。两者具有相似的心理病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多少神经性贪食症患者是神经厌食症的延续这,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症较晚进食障碍的原因:1社会因素,受特定文化的影响,与家庭互动模式之间存在相关2生理因素,进食障碍是在家庭中产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下丘脑起了重要作用3心理因素,女性自我控制感较低,并缺乏自信4综合模型,没有哪一个因素能够单独引起进食障碍,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了进食障碍的出现。如何预防和治疗进食障碍:1药物治疗2心理社会治疗3进食障碍的预防睡眠障碍的主要类似是什么?分别有哪些典型表现和主要特征?: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主要分为两类睡眠紊乱和类睡眠睡眠紊乱包括不能获得足够的睡眠和对睡眠质量的抱怨类睡眠为睡眠过程中的异常行为或生理事件,如梦魇和梦游睡眠紊乱有原发性失眠症、原发性嗜睡症、与呼吸有关的睡眠障碍、昼夜节奏性睡眠障碍如何治疗睡眠障碍?:1药物治疗、2行为治疗、3心理治疗P245-246第十章性障碍易性癖/性别认同障碍:特点是个体在心理上不能接受自己的生理性别。性偏好障碍:特点是个体的性唤起主要是由不适当的人或物引发的。恋物癖:一个无生命物品引起的性唤起。异装癖:一个男性持续地穿着女性的衣服并以此来达到性唤起施虐狂:一个受虐狂会对他的同伴反复地、故意地施加痛苦和虐待,这样做有时是为了使一个并不情愿的同伴产生性兴奋。受虐狂:一个受虐狂反复地、故意地承受别人对其身体的伤害、生命的威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能够体验到性兴奋。暴露癖:在多种场合下对没有防备的的陌生人暴露生殖器,以达到性兴奋窥阴癖:一些个体设法地偷看女性在裸体时,脱衣或性交活动时的情景。性机能障碍:当性反应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都可以认为是发生了性机能障碍;性机能障碍可能发生在三个性反应阶段①欲望②兴奋③高潮性欲障碍:1长期性缺乏障碍:个体对任何形式的性行为都没有兴趣2性交恐惧障碍:即便是有关于性的想法或者偶然接触一下性,都会引起他们的害怕、恐慌或厌恶性唤起障碍:分为男性勃起障碍和女性性唤起障碍性高潮障碍:1女性的性高潮障碍2男性的性高潮障碍性交疼痛障碍:个体发生性交时伴随强烈的疼痛感。性机能障碍类型1、性欲障碍3、性唤起障碍3、性高潮障碍4、性疼痛障碍性功能障碍的原因1、生物学原因2、心理原因3、社会文化原因4、心理和生理因素的交互作用性机能障碍的治疗1、心理社会治疗2、生物治疗和伟哥简述人类的性反应循环图。1、欲望期2、唤起期3、高原期4、高潮期5、恢复期简述性别认同障碍的特点/性别认同障碍的诊断标准:性别认同障碍:特点是个体在心理上不能接受自己的生理性别。这种障碍不只是一种性障碍,也是一个人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感觉认同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概念的转换,以具体事物来代替某一抽象概念,或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述性爱的五个层次1、性别认同2、性取向3、性偏好4、性别角色5、性功能简述性偏好障碍形成模型1、早期不适宜的性联想或性经验2、两厢情愿的唤起模式可能充分发展3、与两性关系有关的适应性社会技巧可能未充分发展4、不适宜的性幻想被重复的手淫活动所强化5、对不愉快的唤起和行为的反复抑制尝试,导致性欲倒错的想法、幻想和行为的增加试述性偏好障碍的类型及其特点:三个类型:1由物品引起的性唤起和性偏好,包括恋物癖和异装癖2在痛苦和羞辱的情境下产生性唤起和性偏好,包括施虐狂和受虐狂3对不情愿的个体产生性唤起和性偏好,包括下体暴露癖、窥阴癖、电话骚扰和儿童性骚扰性取向的决定因素/性取向的根源1胎儿期激素2解剖学基础3遗传学证据P258性欲倒错的类型1、恋物癖;2、异装癖;3、施虐狂和受虐狂;4、暴露癖和窥阴癖;5、恋童癖认识性偏好障碍的特点并对同性恋相关案例的简单分析:第十一章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精神活性物质:指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面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滥用:有害使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结果。戒断状态: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所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人们为什么会滥用物质并形成依赖:1生物学因素:①脑内的“犒赏系统”与药物依赖②代谢速度③遗传学因素2心理因素3社会因素:①可获得性②家庭因素③同伴影响④文化背景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哪些:1麻醉药品2精神药物3其他依赖型药物药物依赖的形成机制是什么:药物依赖分为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1、生理依赖又称躯体依赖: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阶段症状2、心理依赖又称精神依赖:它使吸食者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或欣快的感觉,趋势使用者为寻求这种感觉而反复使用药物,表现出所谓的渴求状态药物依赖和戒断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药物滥用的条件反射和学习理论:1、条件反射理论2、单纯学习理论:3、内驱力理论4、同伴群体学习理论酒精依赖的特点有哪些。:1精神依赖性2耐受性3对饮酒行为是去控制4躯体依赖型5出现各种并发症理解药物滥用的学习理论并认识药物依赖治疗中的社会心理干预包括哪些。:1心理学理论:条件反射和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2社会性理论:失范论、分化联系论、非行亚文化3家庭理论:创伤性损伤或移民、对分离的恐惧、滥用者与家人的联系、家庭结构替代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利用与毒品有相似作用的药物来替代毒品,以减轻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使病人能较好地耐受,然后在一定的时间(14-21天)内将替代药物用量逐渐减少,最后停用。第十二章儿童及青少年期心理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组发病在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少病理的发育异常开始于婴幼儿期,但均在五岁前就表现明显。精神发育迟滞:指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社会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以智能发育不全或受阻为特征,以各种技能收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儿童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起病于婴幼儿时期,是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指发育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品行障碍:指儿童、少年反复持久出现严重违反与年龄相应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并以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模式为特征的障碍。品行障碍主要包括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简述精神发育迟缓的诊断要点。1、详细了解病史2、全面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3、详细的神经系统及精神检查4、智力及心理发育状况的测评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各级临床特点是什么(精神发育的级别)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1轻度:约占该障碍的75%-80%;智商50-69,成年后智力水平相当于9-12岁正常儿童。2中度:约占该障碍的12%,智商35-49,成年后智力水平相当于6-9岁正常儿童。3重度:约占该障碍的8%,智商为20-34.,成年后智力水平相当于3-6岁儿童。4超重度:约占该障碍的1%-5%,智商低于20,成年后智力水平低于3岁正常儿童。广泛发育障碍有哪些:儿童孤独症Rett综合征Heller综合征Asperger综合征特定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的概念儿童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起病于婴幼儿时期,是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1社会交往障碍2语言交流障碍3兴趣狭窄、坚持同一格式和仪式性强迫性行为4感觉和动作行为怪异5认知和智能障碍、情感反应异常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药物治疗:中枢兴奋药、托莫西汀、其他药物2综合治疗:行为矫正、家庭和学校干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和儿童孤独症如何鉴别:儿童孤独症诊断要点:1起病于儿童36个月以内2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行为方式为主要表现3除外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Rett综合征、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等其他疾病。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诊断要点:1起病于七岁前,满足一下两三条至少六个月2以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好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3对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4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情绪障碍等儿童孤独症的治疗1、教育训练,教育训练往往优先推荐的干预措施2、行为治疗,建立预期行为,消除非预期行为3、家庭治疗计划,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指导4、药物及饮食资料;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中枢兴奋或可乐定,抗癫痫药物5、预后,如果能早期进行由计划的医疗和矫正教育,并能长期坚持,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品行障碍有哪些分类:品行障碍:指儿童、少年反复持久出现严重违反与年龄相应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并以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模式为特征的障碍。品行障碍主要包括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合并问题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特点及类型: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种类繁多,可分为发育障碍,情绪、行为与品行障碍,进食与排泄障碍,性别身份障碍以及抽动障碍和其他障碍等。儿童郑处于成长和发展时期,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社会发育水平不同,各自具有其年龄特征;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障碍若不得到恰当处理,往往会延续到成年期。儿童和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的易感因素:1、生理因素;2、遗传因素;3、脑器质性因素;4、家庭因素、5、心理因素、6社会因素(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分类、临床描述:1注意力障碍:本型以注意力障碍为主,主要表现为上课学习容易分心,做事有始无终,有较多的学习问题2多动冲动型:本型以活动过度和冲动任性为主,多为男性3混合型:注意缺陷症状和多动症状均较突出。以第一种和第三种亚型较常见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2、神经生物学因素3、轻微脑损伤4、神经生化因素、神经解剖学因素5、心理社会因素、其他因素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P314321品行障碍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品行障碍主要包括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反社会性品行障碍起始于儿童少年期临床表现1对立违抗行为:2反社会性行为及攻击性行为对立违抗性障碍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明显的不服从、违抗或挑衅行为,即以对立违抗性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没有跟严重的违法或冒犯他人权利的反社会或攻击性行为。第十三章老年期心理障碍痴呆:是一种大脑病变或损伤导致的认知障碍,表现为记忆、抽象思维、判断、语言等多种功能的减退,可伴有幻觉、妄想、行为紊乱和人格改变。原发性痴呆:后天获得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氢气,多不可逆,是中老年车间的痴呆类型。继发性痴呆: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导致大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起病隐匿,呈持续性;最终发展为严重痴呆血管性痴呆: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衰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血管壁发生病变,血液分成或血流理学改变,造成缺血或出血性疾病,从而硬气脑组织缺血、缺氧。谵妄:是一种快速发作的、随时间波动的、对治疗有快速反应的认知障碍。遗忘症:患者通常表现出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显著下降,新信息的储存、保持和再现能力下降。根据遗忘的特点可分为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功能性遗忘症:这类遗忘症看不到脑神经结构方面的改变,只有大脑工作方式的改变,通常由心理创伤、行为习惯改变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引起,具体机理尚不清楚器质性的遗忘症:顺行性遗忘:指脑受损后患者学习记忆新知识的能力下降逆行性遗忘:指患者对脑损伤发生之前的事情的记忆障碍,又称为远期记忆障碍。老年抑郁:通常指存在于老年期(年龄超过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早发现和老年期晚发性抑郁老年焦虑:狭义为首次发病于老年期,临床以情绪低落、焦虑、紧张及精神运动迟滞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指起病年龄较大的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上的特点,即感觉障碍,尤其是听力问题在该患者中更为常见。试述老年人痴呆的治疗。1、把痴呆的资料目标定位在让患者恢复正常是不现实的2、努力防止相关问题的出现,如物质滥用3、努力阻止大脑损伤的进一步扩大和恶化4、帮助患者及其照料者应付更严重的退化5、针对不同的痴呆类型,可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老龄化和心理健康有何关系:老年期因机体老化的关系,也必将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脑作为心理的物质基础,其衰老必然影响心理活动,病理性的衰老最突出的表现在认知功能的损伤上。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由于痴呆是大脑发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改变的结果,因此把痴呆的治疗目标定位在让患者恢复正常是不现实的。研究者应该吧资料目标放在:1、努力防止相关问题的出现,如物质滥用;2、努力阻止大脑损伤的进一步扩大和恶化3、帮助患者及其照料者应付更严重的退化。使用胆碱可以改善阿尔兹海默病的症状,用大脑代谢调节药物和血管扩张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以缓解症状。阿尔兹海默病和遗忘症的异同点有哪些?: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描述及诊断标准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在65岁以后发作,65岁之前发作的被认为是提早发作。症状发展比较缓慢,期初的症状包括自主性的丧失、见我、无法命名物体、失用(如不能烹饪、穿衣或写字等)记忆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突出症状或核心症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还有言语障碍,表现为语义含糊、刻板啰嗦、用词不当或张冠李戴,也可出现阅读和书写困难,继而出现命名困难。随着病情的发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辉变得易怒、意识错乱、抑郁、焦虑、好斗,这种现象被称为“暮后综合征”人们一般用一个简化的大脑状态检查表评估言语和记忆问题。作为因大脑病变而引起的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成因的主要证据来自于病理解剖检查和组织学检查。老年抑郁和其他年龄段的抑郁有何不同:老年抑郁症与其他年龄段的抑郁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其情绪障碍和行为异常具有一定特点,表现为一些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抑郁症状。老年抑郁的阳性家族史较少见,躯体疾病所占比重大,认知损害多,主诉躯体不适多,疑病观念强烈。老年抑郁临床表现老年抑郁患者失眠、食欲减退明显,情绪脆弱、波动性大,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忧伤的情绪,因而自杀概念表露得不清楚。具体表现为1、情绪症状:主要有情绪低落,其程度可从心情不佳到忧伤、压抑、苦闷,甚至悲观绝望2、思维改变:思维明显迟钝,感到思考问题困难,说话声音低微、缓慢、语量少,对过去和将来存在歪曲的认识,过分贬低自己等,也可能有贫穷、疑病和虚无妄想。3、行为改变:活动减少,主观感到精力差,疲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