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发展历程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条码技术在70年代的普及,第一代智能移动终端出现,自动识别使得数据录入效率得到提升,至今经过50余年的技术发展,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公共事业、医疗卫生等行业。我国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技术起步较晚,行业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2000年之前,企业通过传统信息管理方式对信息处理,信息录入主要通过手工录入,效率低且出错率高;(2)2000年至2010年,国内智能移动终端产品均由国外进口,价格昂贵,普及率一般,国内陆续成立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的厂商,如新大陆、优博讯、东集技术等;(3)2010年至今,我国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企业通过不断加大对IT投入实现数字化转型,其中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技术是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国产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企业发展迅速,下游行业应用渗透率不断提高。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随着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商业应用的成熟,我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现阶段我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主要应用于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医疗卫生、公共事业等领域。2021年,我国终端设备制造市场规模为97.00亿元,其中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医疗卫生、公共事业市场规模分别为33.33亿元、22.63亿元、22.18亿元、10.32亿元、3.32亿元,占比分别为34.36%、23.33%、22.87%、10.64%、3.42%,预计到2026年将分别增长至62.86亿元、44.53亿元、41.14亿元、20.64亿元、5.93亿元。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终端设备按照产品类别可分为手持智能数据终端、扫描枪、条码打印机、固定式读码器等,不同产品形态由于其各自的使用特点在具体应用场景上存在一定差异。2021年,我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的终端设备制造市场规模为97.00亿元,占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整体市场规模80.00%。手持智能数据终端、扫描枪是占比较高的产品类型,市场规模分别为39.05亿元、35.64亿元,占比分别为40.26%、36.74%。2021年我国手持智能数据终端市场规模为39.05亿元,其中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公共事业、医疗卫生的市场规模分别19.41亿元、10.26亿元、4.93亿元、1.73亿元、1.94亿元,分别占比49.69%、26.27%、12.63%、4.43%、4.97%。目前人工智能商业化在算力、算法和技术方面,基本达到阶段性成熟。通过算法和应用的落地来真正解决行业具体痛点,需要采集大量人工智能相关的原始数据,并经过标注处理后做算法训练支撑,可以说数据决定了AI的落地程度。AI行业高速发展,智能驾驶、智能终端等领域不断发展,应用落地不断加速。以计算机视觉为例,一个新场景的开发支持需要上万张甚至数十万张不等的经过采集和标注的图片。随着AI应用场景的丰富,对AI数据服务将产生长期海量的需求。随着AI行业商业化发展,落地场景对AI数据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定制化,也对AI数据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坊式中小数据服务商将逐渐被市场淘汰,技术、规模、专业度领先的品牌数据服务商将越来越受到青睐。随着我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持续发展,商业应用逐渐成熟,市场规模增长显著。数据显示,我国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行业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69.0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1.2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5.11%,预计2023年将达146.72亿元。数据采集市场规模分析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7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1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6.7%,预计2022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1049亿元。数据采集发展前景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行业属于物联网行业,近年来,各部委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支持物联网行业发展。从国家层面看,物联网产业具备战略性地位,是政府扶持的重点。随着行业日趋成长,政府近年来也开始重视行业细分领域的发展,进一步细化政策支持,为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行业提供了保障。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的下游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包括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医疗卫生、公共事业等行业,下游广阔的应用领域支撑着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行业的持续发展。近年来,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行业的技术水平,如物联网技术中的标识技术满足序列化、可追溯性等,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更高效、更精确的识别效果,5G技术有效提高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设备的通信能力。未来,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在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设备行业的应用将变得愈加广泛,能进一步高效的采集、整合、管理数据资源,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球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球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丰富的下游应用场景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诉求驱动着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全球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65.05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107.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3.25%,2021年全球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终端设备制造、行业解决方案及应用软件开发的市场规模分别为85.60亿美元、12.84亿美元及8.5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83%、15.22%、14.71%。预计到2026年,全球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96.83亿美元。数据采集需求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大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需求持续上涨,大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安全流通和隐私计算技术也愈发得到重视。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随之浮现。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第三方可能在采集传输数据过程中截获、伪造数据,不但造成了用户隐私、敏感数据泄露的严重后果,同时也影响了政府、企业后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在大数据采集及预处理过程中,除了假流量数据清洗、正常数据补全、无效数据剔除外,还存在数据格式化、数据隔离、数据加密、数据脱敏和攻击识别等需求。中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发展迅速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中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69.0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1.2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5.11%,2021年中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终端设备制造、行业解决方案及应用软件开发的市场规模分别为97.00亿元、14.55亿元、9.70亿元,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69%、18.19%、15.11%。预计到2026年,中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6.07亿元。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行业特性从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行业发展历史及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来看,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处于成长期,未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是由于行业产品主要应用于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医疗卫生、公共事业等行业,下游行业本身具备一定的季节性。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有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中式快餐品牌及区域代理权转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强烈在购车合同中纳入新能源车型条款
- 二零二五版变压器租赁与质量认证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财务会计培训与实习合同
- 2025版特色小吃街店铺租赁承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人力资源服务采购合同员工福利与权益保障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综合体租赁合同示范文本新编
- 二零二五年度影视基地场地租赁安全协议
- 2025版跨境电商部分股份转让与海外市场拓展协议
- 二零二五版标准个人股权继承与分割协议书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艺术插花”赛项申报方案
- 马工程《文学理论》
- 肛瘘中医课件
- 知识产权保护国别指南(澳大利亚)
- 委托付款双方协议中英文版
- CSR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RBA)2024.3
-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 廉洁应征承诺书
- GB/T 40681.2-2023生产过程能力和性能监测统计方法第2部分:时间相依过程模型的过程能力与性能
- 农业经理人三级试题
- YY/T 1293.2-2022接触性创面敷料第2部分:聚氨酯泡沫敷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