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冷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方案_第1页
深冷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方案_第2页
深冷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方案_第3页
深冷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方案_第4页
深冷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冷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从宏观层面看,全球化疫情将从需求端、供给端对我国制造业造成多维度冲击。面对今后常态化的疫情防控,行业在保障防疫与生产并举的同时,如何准确认清局势,从阶段性危机和困境中寻求机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同时关注全球经济态势变化可能带来的产业链重构,捕捉更多的发展机遇。石油化工、冶金项目的大型化带动了空分设备规模朝着大型、特大型方向发展,给国内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多展示实力的平台。在神华煤制油10万等级大型空分项目中,国内企业真正实现了与国外高水平厂商的同台竞技。2017年3月,首套国产10万等级大型空分设备一次开车成功,同年,6套国产空分装置全部投入运行,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品牌同等先进水平,稳定性、可靠性及能耗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空分设备行业行业下游应用及发展前景(一)空分设备行业下游应用及发展前景化工和冶金行业是空分设备的最大应用市场。按制氧容量计算,化工和冶金行业分别约占2020年新生产设备制氧容量的53.27%和38.95%,电子工业大约占0.39%,工业气体批发零售大约占6.65%,食品加工、航天航空、医疗、环保等行业大约占0.74%的市场。1、空分设备化工行业应用及发展前景化工行业是空分设备最大的市场,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化肥与合成氨、化工材料等。2020年行业共计生产各类应用于化工行业的空分设备61套,折合制氧量208.82万m3/h,占2020年新生产设备制氧总容量的53.27%。在化工行业内,按制氧量计算,石油炼化一体化、现代煤化工项目配套的空分设备占比最大,配套的大型、特大型空分设备数量最多。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及天然气资源贫乏,因此煤转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能源战略,这为氧气产品的使用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相应的也为空气分离设备,尤其是特大型空气分离设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煤化工产品包括焦炭、合成氨、电石、甲醇等传统煤化工产品以及煤制油、烯烃、二甲醇等现代煤化工产品。目前我国传统煤化工已进入成熟期,主要产品产能均已过剩;而现代煤化工进入快速发展期。现代煤化工是空分设备尤其是大型、特大型空分设备的重要应用领域。2020年生产配套煤化工项目的空分设备共计9套,其中2万等级1套、3万等级1套、6万等级2套、10万等级3套,另有多套在建或投产。高油价带来的套利空间,以及国家能源安全的需求,催生现代煤化工的繁荣。尤其是十二五以来的十年间,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等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快速建设,产能急剧扩大,且不断向大型化、材料一体化方向发展。十三五期间,现代煤化工被定位为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指出十三五现代煤化工继续处于升级示范阶段,《现代煤化工十三五发展指南》要求到2020年,形成煤制油产能1,200万t/a、煤制天然气产能200亿Nm3/a、煤制烯烃产能1,600万t/a、煤制芳烃产能100万t/a、煤制乙二醇产能600万至800万t/a。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建成8个煤制油项目(实际投产7个),项目产能共计906万t/a;5个煤制天然气项目,项目产能共计77.65亿Nm3/a。代表性低阶煤分质利用项目产能1,000万t/a,32个煤制烯烃及甲醇制烯烃项目产能1,362万t/a,24个煤制乙二醇项目产能685万t/a。十四五时期是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的稳妥创新示范阶段,预计到2025年,煤制油产能将达到1,500万吨/a,煤制气达到110亿立方/a。低阶煤分质利用年转化煤炭3,000万吨,煤制烯烃(不含甲醇制烯烃)增长至1,050万吨,煤制乙二醇增加至1,000万吨,但煤制乙醇、煤制芳烃、煤制氢预计难以建成规模产能。石油化工、石油炼化行业是空分设备尤其是大型、特大型空分设备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2020年配套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的7万及以上等级空分有9套,并有多套在建或投产。传统的石油炼化行业以获得油品为主,副产大量化工原料,装置工艺过程简单、对氧氮产品的需求相对较少,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炼化行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得到油品的同时,还能获取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产品。当前我国炼化行业发展出油品+乙烯+聚烯烃产品的炼油乙烯一体化、炼油芳烃一体化及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等模式。其中制氢、合成烯烃、废气回收利用等环节增加了氮氧气的需求,而且随着装置规模的不断大型化,单一炼化项目的产能动辄以千万吨计,氮氧气需求激增,甚至达到数十万立方米/小时,因此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成为大型、特大型空分设备的重要应用领域。十三五以来,我国在沿海地区新规划建设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恒力、荣盛、桐昆、盛虹等民营企业,埃克森美孚、巴斯夫、SABIC等外资企业,以及中石化、中石油、中化、各省市所属地等纷纷在炼化产业布局,竞相新建或者改扩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十四五期间,预计中国仍将有多个千万吨级炼厂建成投产,预计2025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达约10亿吨/年,届时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国。国内油品需求有望在2025年前后达峰,预计届时国内成品油将有8,200万吨/年的盈余,保守估计炼油能力将过剩1.6亿吨/年。预计2025年乙烯产能将从目前的3,478万吨达到6,100万吨,2035年左右实现乙烯消费峰值约8,700万吨/年,达到人均乙烯消费当量60千克/年。十四五期间,炼油行业将进入去产能、补短板调整期,利润率将进入下滑通道,乙烯工业则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十四五期间的炼化行业减油增化是转型重要方向,预计对空分设备还将保持较为强劲的需求。化肥行业和非化肥用合成氨是化工行业中空分设备的重要应用领域。2020年应用于化肥及合成氨领域的空分设备共计6套,其中9万等级的1套,8万等级1套。化肥和合成氨行业应用大型、特大型空分设备,主要用于产能置换及节能改造需要。近年来,江苏华昌化工、河南心连心化肥、山东鲁西化工、山东华鲁恒升等大型企业不断进行技改,在降低产品成本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些企业的成功技改引领了中小化肥企业纷纷向新型煤制合成氨技术升级,进行产能置换。2018年以来,与化肥行业相关的多项利好政策出台,如《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关于2020年进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的通知》《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等,促进化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投资。预计十四五期间空分设备在化肥及合成氨工业中的应用仍主要依赖结构调整,退城进园产能置换,新型煤气化技术替代和企业兼并重组产能聚集。2、空分设备冶金行业应用及发展前景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是空分设备的传统重点用户。2020年为钢铁、有色冶炼行业配套的空分设备57套,占总套数的36.81%,制氧容量152.68万m3/h,占制氧总容量的38.95%。十三五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效益明显改善,设备改造升级加速,冶金型空分设备需求增多,旺盛需求行情延续至今。近几年冶金型空分设备也出现了大型化发展的趋势,6万等级以上的空分设备应用越来越多。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10.53亿吨,同比增长5.2%,生铁产量8.88亿吨,同比增长4.3%,钢材13.25亿吨,同比增长7.7%。我国钢铁产能虽存在严重过剩,国家出台产业政策严控新增钢铁冶炼产能,但随着我国消费升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铁作为强国根基,预计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粗钢消费仍将呈稳定增长态势,平均在11-12亿吨左右。因此对空分设备的需求将在一定时期内稳步增长,特别是我国钢铁产业实施产能置换将成为未来钢铁行业去产能的首要途径,将带来空分设备的采购高峰。一般而言,每百万吨钢产能需配备1.2万m3/h至1.5万m3/h的空分设备,仅计算全国72家参与钢铁产能置换企业新建项目—拟分别新建炼铁、炼钢产能9,453万吨、11,768.3万吨,对应约254.66—318.32万m3/h的用氧需求,对应8.3万m3/h规格的空分设备约30—38套,空分设备投资总额约为81—102.6亿元。特种气体是工业气体中的一个新兴门类,是随着近年来国防工业、科学研究、自动化技术、精密检测,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特种气体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纤光缆、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环保、医疗等领域。近年来,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展,特种气体的品种也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单元特种气体达260余种,特种气体已成为高科技应用领域不可缺少的基本原材料。特种气体从应用领域上分为电子气体、高纯气体、标准气体。随着非低温气体分离技术(吸附、膜分离)、混配技术和提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特种气体产品将逐步走向市场,新增空分设备的市场需求。(二)LNG装置行业下游应用及发展前景据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数据,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全球范围产品生产与贸易,202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3.82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2.3%。国际能源署(IEA)、BP等机构预测:2035年左右,天然气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我国《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则明确提出:以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逐步把天然气培育成主体能源之一,构建结构合理、供需协调、安全可靠的现代天然气产业体系;十三五要抓好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地区等气化工程、天然气发电及分布式能源工程、交通领域气化工程、节约替代工程等四大利用工程,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到10%左右。在以上国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实施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的政策推动下,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及LNG市场应用的推广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受油改气、煤改气工程减少的影响,2019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稳中趋缓,国内天然气产量增加,对外依存度有所下降,但气源紧张局面没有明显改善,仍需要大量口,且进口气以LNG为主,限制了天然气设备的市场需求,增加了气化及储运设备的需求,2019年天然气、煤层气等液化设备市场仍以30万立方以下的小规模设备为主,多用于调峰。2019年12月,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油气干线管道、部分储气调峰设施的投资建设。国家管网的成立,对油气管网实行统一管理后,大型天然气液化设备会进一步减少,但对于管网沿线及城市工业园区的中小型调峰站建设会增多,预计未来几年围绕国家管网及燃气调峰站的建设,会给中小型天然气液化设备带来一定市场空间。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泵阀依托国内多个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项目,进一步推进泵阀国产化工作,其中锅炉给水泵、凝结水泵及各类阀门的国产化成绩斐然。660MW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全流量锅炉给水泵组于山西华光发电厂成功投入运行,1000MW全流量锅炉给水泵已经研发成功并通过了出厂鉴定。主蒸汽管道气动疏水阀、储水罐水位调节阀、吹灰蒸汽调节阀;给水泵再循环调节阀、再热器喷水调节阀、汽机高压供汽站压力调节阀、锅炉循环管路调节阀等阀门,先后在国电黄金埠发电、神华神东电力和万州电厂1000MW超临界机组以及华能长兴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投入运行。经过近年的不断努力,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阀门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行业制造企业为广东华夏阳西电厂2×124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提供了目前国内规格最大的三大风机机组。行业标准化水平得到提高十三五期间,通用机械行业的标准化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制修订一大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特别是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用机械重点行业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泵行业制修订标准28项,其中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6项。目前泵专业领域的现行标准对现有各类泵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阀门行业制修订标准63项,其中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51项。风机行业的标准经过40余年发展,目前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已有70余项,形成了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风机产销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十三五期间压缩机行业制修订标准40项,其中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化31项,形成了既有主导产品标准、又有配套的测试方法标准及辅助的零部件和材料标准的相对齐全的标准体系。空分设备行业十三五期间完成44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任务,其中已批准发布39项,含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32项,国际标准1项。减变速机行业目前共有减变速机专业及相关齿轮等标准119个,其中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107项,团体标准2项。分离机械行业共有国家标准19项,行业标准71项,团体标准4项;主要产品的标准覆盖率超过90%。在国际标准转化方面,目前与压缩机及净化技术相关的国际标准共27项,已转化为我国标准22项,已列入计划正在转化的4项。所有采标标准均为修改采用,水平与相应的国际标准相当。与泵相关的国际标准共21项,其中已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16项,已列入计划且正在转化的5项。与阀门相关的国际标准共24项,已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17项,已列入计划且正在转化的1项。由于采标项目分别是等同或修改采用,因此水平与相应的国际标准相同。另外通用机械行业标准化走出去也初见成效,风机行业积极参与行业相关国际标准化制修订工作,风机行业标委会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17技术委员会对口的标准化技术业务工作,并成功承办了第30次国际标准化ISO/TC117会议,加强了与国际标准化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我国风机行业实质参与国际标准的能力。在国家各项相关政策引导下,通用机械行业大力发展团体标准,建立了团体标准工作两级管理机制,制定发布了《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文件,提出了团体标准工作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体系,并本着高起点规范化的原则组织各专业行业积极开展团体标准制订和宣贯实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中通协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已经公告发布22项团体标准,其中《压缩空气站能效分级指南》《整体式高速齿轮传动装置通用技术规范》分别获评工信部2019、2020年度百项团体标准示范应用项目。目前已经立项正在制订中的团体标准30余项。团体标准依据管理机制方面的优势,对快速满足市场需要、填补标准空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通用机械行业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为核心,涵盖了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试验方法及检验方法标准、安全标准、能效标准等主要标准类别的标准化体系。为通用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安全生产、试验、质量检验、能效考核等提供了技术依据,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通用机械行业的标准体系已相对稳定,技术水平达到当前国际通用技术水平。基本可以满足国内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城市建设、国防等国民经济各领域所需通用机械产品的生产需求和发展需要。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越加得到充分的重视。通用机械行业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作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形成越来越多的专利技术,为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意识更加强化,申报与获得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大幅增长,发明专利的数量及占专利总数的比例逐年提升,行业专利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通用机械行业的《一种大直径三元叶轮的铣制方法》、《一种循环气压缩机叶轮的热处理工艺》及《大型离心压缩机试压机壳及其试压方法》等发明专利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部分行业企业取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标志着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由粗放式管理迈向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管理。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通用机械行业逐步从高速发展走向平稳增长,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转型升级发展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制约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仍比较薄弱,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高端先进技术发展的需要;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能力水平不足,特别是在行业中数量占比较大的中小型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重大装备中的高端产品技术研发始终处于跟随性研发的被动局面,不具备前瞻性、主动性研发能力;二是尚有不少企业创新意识和技术基础薄弱,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导致企业以低端产品赖以生存,利润空间微薄,持续高质量发展能力很弱;三是行业专利数量虽多但发明专利占比小,特别是缺乏市场引领性的高质量发明专利,专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强。天然气集输关键设备为落实国家能源多元化战略并提升高效清洁能源的供给,我国建设了西气东输二线及三线工程、中亚管线、中缅管线、中俄管线,其中压气站上的压缩机组、大功率加压泵和大口径全焊接球阀等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20MW电驱压缩机组在西气东输二线高陵站投入正常工业运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已有140余套产品应用于长输管线的各加压站。30MW燃驱压缩机组在西气东输三线烟墩和浙江衢州压气站投入工业运行。40Class600、48和56Class900大口径高压全焊接球阀已经全部实现国产化。2500kw单级双吸水平中开式输油管线泵(双工况)在庆铁四线的林源、新庙、农安和梨树站成功投入工业运行。首台6000kW、41Mpa、1000rpm高速往复式注气压缩机成功应用于华北油田苏桥储气库。天然气液化(LNG)装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满足城市燃气互联互通的要求,受国家能源局委托,以300万吨/年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配套设备设计制造要求为依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和中石油昆仑能源共同组织开展LNG关键设备国产化攻关。关键设备国产化工作涉及各类高、低压潜液泵,装卸料臂、低温BOG压缩机、ORV开架式汽化器、各类大口径、高压低温阀门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泵行业企业攻克了LNG各类低温泵的关键技术,研制的中小型LNG潜液泵、LNG罐内泵、小型液力透平、LNG多级泵、LNG船用泵在LNG液化厂、接收站、调峰站等装置成功应用。在国产化示范项目、我国首座百万吨级国产化液化天然气工厂—湖北黄岗500万方/天LNG项目中,丙烯、乙烯、甲烷三大冷剂压缩机均为国内制造,项目的成功投运,对于拓展国外天然气液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行业经济运行行业经济运行保持稳定,适度增长。提升行业经济运行质量,通过调整与发展,使行业利润水平明显改善。产品技术水平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与示范应用得到全面提升,基本解决石化、核电、油气集输、天然气液化、煤炭深加工等重点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的短板,并实现工程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通用机械行业的中高端产品比例明显提高。到2025年,在风机、压缩机、泵、阀门、气体分离设备等重点产品领域,中高端产品占比达到60%以上,产品的设计、制造核心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继续加大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在风机、压缩机、泵等重点产品领域,节能产品占比达到60%以上,系统节能水平显著提高。(一)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发展围绕产业链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到2025年,全行业形成10家工业产值达50-100亿元、具有较强综合竞争能力和行业引领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强行业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到2025年,行业50%以上企业拥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重点企业技术研发投入达到3-5%。以创新驱动行业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发展,骨干企业实现从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变。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化产品和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二)产业国际化水平依托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到2025年,行业工业产值中出口产品占比达到15%以上,并实现中高档产品出口占比明显提高。提升通用机械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地位,在大型空分设备、大型压缩机组、天然气集输设备等重点产品领域,形成5-10个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优势品牌。(三)产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构建国标、行标、团标、企标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行业标准化体系,推动团体标准的大力发展,到2025年,实现团体标准占比的明显提升。提高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强化国际标准的转化,在现有基础上国际标准转化率显著提高,推动基础标准、检测方法标准、能效标准与国际接轨。加强标准的宣贯力度,构建标准、检测、评估评价认证相结合的推广应用体系,使标准的采标率得到有效提升。空分设备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深冷设备制造行业的上游为冶金行业和空气压缩机、空气冷却塔、分子筛吸附器、液体泵、自动控制阀门、填料、自动控制系统等配套件制造行业,铝材、钢材等金属材料和配套部件的价格波动将对行业的利润水平造成影响。空气分离设备制造行业的下游为天然气、煤化工、石油化工、冶金、核电等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以及航空航天、半导体、多晶硅、新能源电池等战略新兴行业,以上行业的发展情况将直接影响深冷设备的市场需求。行业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一)技术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拉动下,通用机械行业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2015-2019年间,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会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先后组织了12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评审、新产品推广等,这些新技术与装备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促进行业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承担完成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磁悬浮分子泵系列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突破和掌握磁悬浮分子泵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打破了磁悬浮分子泵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完善我国真空相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攻克RV机器人用减速器国际技术壁垒,自主研发出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减速器、轮边马达减速器等高精度减速器,实现了国产机器人用精密减速机国产化的重大突破。行业企业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国家成果转化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省级、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产品升级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等,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完成了国家级、省市级新产品的研发,形成了专利技术,并逐步实现产业化。通用机械行业的创新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大型乙烯装置成套工艺技术、关键装备与工业应用、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高效离心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MW级变频电驱压缩机组研制及工业性应用、特大型空气分离设备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分别获得2015年度和2018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特大型混流泵和轴流泵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40-48寸Class900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年产60万吨天然气液化装置用双混合冷剂离心压缩机组研制、1500kN大型往复式压缩机组国产化研制、大型往复压缩机流量无极调节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压水堆核电站用核二级主蒸汽隔离阀、大型LNG储罐内潜液泵等15项科技成果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还有87项科技成果获评二等奖;114项成果获评三等奖。(二)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取得成就通用机械行业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注重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建设,为行业技术创新发展和产品研发奠定了较好的条件基础。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指引下,梯次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得到长足的发展,至十三五末,通用机械行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共17家,并有更多的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些企业还建立了海外研发中心,构建了吸引海内外高水平科研人才聚集、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重要平台,形成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中坚骨干力量。行业企业充分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同时不断推进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形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种产学研一体化共建模式,有效发挥院士等专家技术团队在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效促进了行业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有力的提高了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进程。(三)企业研发能力与试验检测手段得到提升通用机械行业企业加大用于提升企业研发及试验检测手段的研发投入,为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AP1400屏蔽主泵试验台是我国自主设计和建设的首台三代核电主泵用多功能全流量试验台架,可开展AP/CAP系列屏蔽主泵、华龙一号轴封型主泵、主泵变频器等设备的试验。该试验台填补了我国核电主泵试验台自主设计与建设的空白,带动了我国核主泵试验台建设和试验技术的纵深发展。为研发56Class900大口径高压全焊接球阀设计建成全工况压力试验台架;为推动低温泵国产化进程投资建设了低温试验台;建设了国内最先进的全工况(热态、冷态、联机)1250MW大型调速给水泵组试验站;建成国内企业中规模最大的3D高速成像粒子检测分析(PIV)实验室,通过流场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流体机械结构,提高产品研发效率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提升了泵阀产品研发的能级水平。行业企业投资建设的透平工程中心实验室成为目前国内西南地区少数已建成的大型高端装备平衡试验公共服务平台。行业多家企业的技术中心、实验室获得国家CNAS认可证书。标志着企业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四)节能技术装备得到快速发展面对越来越严峻的世界能源形势,国家出台各项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引领市场发展。通用机械行业企业为发展节能技术和产品做出了诸多的努力,针对各系统运行中的耗能大户如泵、风机、压缩机等产品,投入大量资源开展节能技术研究,在降低能耗、提升产品及系统节能水平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十三五期间,通用机械行业有多项技术和产品列入工信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和《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其中:有28项技术列入《工业节能技术推荐目录》;有370个型号的产品列入《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包括56个型号风机、72个型号泵、240个型号压缩机、2个型号干燥设备;有96个型号的产品列入《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包括19个型号风机、33个型号泵、53个型号压缩机。从2012-2020年,通用机械行业共有28项技术列入《工业节能技术推荐目录》,640个型号的产品列入《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122个型号的产品列入《能效之星产品目录》。主要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一)石油石化石油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石油消费量逐年递增,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大国。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7.36亿吨,比上与此同时,国内炼油能力持续较快增长,2020年总能力升至8.9亿吨/年;石油加工量达6.7亿吨,同比增长3.4%。随着各地区在建大型炼化项目的相继投产,原油加工能力将持续增加,预计2025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10.2亿吨/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国。供需对比,足见我国炼油能力过剩、成品油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日益加剧,未来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布局将成为石化产业高质量运行的重要课题。七大基地的配套建设及竞争主体多元化发展,带动了石化全产业链跃进式扩能,加之中石化投资2000亿打造茂湛、镇海、上海、南京4个世界级炼化基地,多重利好驱动,十四五期间将成为石油石化产能集中释放期。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丙烷脱氢装置、聚烯烃、PX装置等会呈现出集中建设、集中投产势态。预计十四五末,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超过9亿吨/年,炼油装置能力达到2000万吨/年,乙烯装置能力达到150万吨/年;乙烯总产能将超过6500万吨;丙烯总产能将达到5600万吨;聚乙烯产能将达到4190万吨,聚丙烯产能将超过3500万吨;PX产能将达到4400万吨,乙二醇产能将达到2200万吨;对二甲苯产能将达到3200万吨,聚氯乙烯产能将超过2700万吨。(二)煤炭深加工我国是产煤大国,目前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排名世界第三,在中国化石能源总储量中煤炭资源储量占据94%,而石油和天然气仅分别为5%和1%,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由于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以及原油价格的一路走低,加之中国围绕碳中和目标制定的一系列发展方向,煤炭消费未来将进入下降趋势。但限于我国多煤少油少气的自然条件,适度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通过新型煤化工获得石油替代品解决油气不足,仍然是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和产能储备的必然举措。国家《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在明确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定位的同时,也为未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指明了方向。《规划》涵盖了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利用、煤制化学品、煤与石油综合利用等6方面,包括14个示范项目和约25个储备项目,年投资规模近千亿元。大型煤气化、加氢液化、低温费托合成、甲醇制烯烃技术将进一步完善;百万吨低阶煤热解、50万吨级中低温煤焦油深加工、10亿立方米级自主甲烷化、百万吨级煤制芳烃等技术将完成工业化示范。目前已规划的项目限于各种原因已投资建设的较少,可能会陆续启动。预计十四五末,我国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分质利用产能将分别达到1800万吨/年、250亿立方米/年和2500万吨/年。多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工艺、装备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关键技术水平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产业整体仍处于升级示范阶段,尚不完全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十四五期间,大型先进煤气化技术、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价煤分质利用、煤炭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设备要取得工业化突破。通用机械行业关键设备:如12万Nm3/h以上的特大型空分装置、大型气体压缩机、膨胀机、各类煤化工泵(两相流泵、进料泵、甲醇泵)和千万吨级工艺泵以及耐腐蚀高温高压差调节阀等特殊阀门,要实现国产化研制和应用。(三)油气及管线集输近年来随着全球向低碳能源的转型,天然气地位进一步提升,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3253.6亿平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8.5%,对外依存度为42%,预计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60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2030年前后天然气将可能超越煤炭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指出,对天然气进口通道要坚持通道多元、海陆并举、均衡发展的原则,预计到2025年基本形成海陆并重的通道格局。届时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4万公里,其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里程分别为3.7、4.0、16.3万公里,原油管道进口能力1.07亿吨,原油海上进口能力6.6亿吨,其中天然气消费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6000亿立方米,储运能力明显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