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2013年修改·说明书图3-7-2。图3-7-2交通信息化系统总体框架(3)交通信息共享机制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将交通局、规划局、公安局、气象局、统计局、住建局和公交公司等部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跨部门、跨平台的交通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各类交通设施的协同配合能力,提升整个综合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各部门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维护等工作,面向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开放的数据源结构;不同部门之间交通信息互访,由交通信息共享平台转换完成。①静态交通信息静态交通信息指一段时间内不变、相对固定的一些信息,主要包括道路网络、车辆保有量与构成、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分布、交通信号、交通标志、警区划分、警力分布、交通监测点分布和交通法规等。②动态交通信息动态交通信息指在时空上不断变化的信息,在交通管理过程中随管理对象变化而变化的一些信息,主要包括出行分布、路段与路口的流量、车道占有率、车速拥堵程度及分布、路况视频信息、GPS巡逻警车信息和气象信息等。绿地与景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1、现状概况XX县城区自然生态本底较好,“东望钟水、西倚南岭”,是省级园林县城。但是,城区内部绿化建设相对滞后。2012年,城区共有绿地35.69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3.41%,人均绿地2.90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31.13公顷,以东塔公园、丙穴公园、迎宾湖公园等3个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为主,此外还有少量街头绿地。表3-8-1XX县城区绿地和广场现状一览表序号名称位置备注1九老峰景区晋屏大道以西,县城西南部风景区2丙穴公园晋屏大道与城南路交汇处西边社区公园3东塔公园金田路与螯仓路交叉口东南面综合公园4迎宾湖公园和谐路与XX大道交汇处社区公园4南丰广场人民路与晋屏南路交汇处广场5XX广场桂嘉大道与新嘉路交汇处广场6人民广场金田路和人民路交汇处东南角广场7体育广场体育路西侧广场8铸造广场桂嘉大道与晋屏大道交汇处广场9江南铸都广场桂嘉大道以北,坦塘工业园区东部广场10天禧三角小游园人民路与晋屏大道交汇处东南处街头绿地11金田小游园金田路与XX大道交汇处街头绿地12城南三角花园晋屏南路与珠泉路交汇处东侧街头绿地13珠泉中学小游园金田路,珠泉中学处街头绿地14新华书店小游园金田路,新华书店处街头绿地15物资公司三角小游园禾仓路,人民银行与物资公司处街头绿地16人民银行小游园禾仓路,人民银行与物资公司处街头绿地17工商银行小游园珠泉路与禾仓路交汇处东北面街头绿地18珠泉小游园人民路与珠泉路交汇处街头绿地19中医院小游园中华路与禾仓路交汇处东南侧街头绿地2、存在主要问题(1)对自然生态环境未加以充分保护和利用XX县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但老城区建设密度高、强度大,绿化建设滞后;城区靠水不亲水,亲水空间一直未进行有效开发利用。(2)城区绿地相互间缺乏联系,未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城区内缺乏林荫步道、街头游园等多层次绿化休闲空间;道路绿化指标不足,道路景观单调;现有公园设施有待进一步配套完善,东塔公园和丙穴公园现状服务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需要;生产防护绿地数量过少,不能起到生态调节和屏蔽污染源的作用。(3)公园绿地面积不足,老城组团城市绿化拓展困难县城区现状人均公园绿地偏低;老城组团内建筑密度高,绿化水平偏低,居住区级公园绿地严重缺乏,绿地布局不合理。规划原则与发展目标1、规划原则(1)结合XX县城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实施目标,达到提高城市整体绿化水平和综合生态效益的最终目的。(2)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田园景观,以结构合理、功能优化、产出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构建与城市用地布局相适应的园林绿地系统。(3)合理利用现有风景林地资源,做到充分集约利用土地,绿地建设尽可能与山地、丘陵、河流、湖池结合,发挥绿地的综合效益,保护生态本底。(4)坚持园林绿化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园林绿地建设,彰显地方文化,使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突出体现园林城市的景观特色。(5)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统一规划,有效控制,分期实施,做到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2、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按照“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田、园,增强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弹性”,降低城市运营和生态保护的成本,改善城市微气候;结合历史文化资源,以建设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山水田园城市为目标,构筑生态健全、层次丰富、服务方便的“山-水-田园”城市绿地系统,初步建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并融的“园林城市”。(2)分期目标①近期目标初步形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框架,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35%,绿地率30%,人均公园绿地8平方米。重点进行公园绿地和开敞空间的建设,结合老城组团行政文化职能北移的契机,将腾出来的部分土地用于公园绿地、广场建设,同时加强新城组团的绿地建设。完成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主干路两侧的绿地建设和景观建设工程。②远期目标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率,完善各类绿地系统、提高已建设绿地的质量,初步建成绿地系统完善、富有地方特色的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40%,绿地率35%,人均公园绿地10平方米。规划到2020年,绿地与广场用地达到201.4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58%,人均绿地12.58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10.26平方米。绿地系统结构XX县城的绿地系统结构可以概括为“一廊两屏障,一带多节点”。其中,“一廊”是指新老城区之间由生态林地、农田、水域组成的生态廊道和视线通廊;“两屏障”是指东西两翼合抱城区的生态屏障--黄牛岭山脉和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一带”是指舂陵河滨水风光带;“多节点”是指散布于城市内部的众多公园、游园、街头绿地和生态林地。绿地系统规划1、城市生态圈本规划提及的“城市生态圈”是指城市周边的生态屏障,可以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生态圈可以防风固沙、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增加城市湿度、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动植物生存环境、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有增加城市周边生物量和提高生态效应的作用。城市生态圈一般由环绕城市的风景名胜区、生态林地、滨水湿地、农业生产用地和嵌入城区的楔形林地共同构成。XX县城的城市生态圈主要包括东侧的农业生产用地和林地、滨水湿地,西侧的丙穴风景区(九老峰)、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和农业生产用地,南、北侧的农业生产用地,点缀在城市内部的城南郊野公园、荞麦塘郊野公园、石燕郊野公园。XX县城应按照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城市及周边的风景林地、生态林地、郊野公园改善城市微气候,发挥其生态和景观作用,并以城市绿线形式明确对自然山体和风景林地的具体保护范围,严格限制城市建设对其侵蚀与破坏,在规划生态绿地范围内已有一定规模现状城市建设项目的,近期控制保留,远期逐步迁出。2、公园绿地(1)公园规划公园7处,分别为:东塔公园、铸都公园、丙穴公园、人民公园、迎宾湖公园、苟公砠公园、立山冲公园。表3-8-3县城区规划公园一览表序号绿地名称面积(公顷)位置备注1东塔公园28.19东塔岭拆墙透绿,完善设施,含广场2铸都公园33.42XX大道与桂嘉大道交汇处完善设施,含广场3丙穴公园4.13九老峰东麓完善设施4人民公园4.17金田路与晋屏大道交汇处完善设施,含广场5迎宾湖公园2.18XX大道与和谐路交汇处新建,不含水域6苟公砠公园7.62嘉园路与景观大道交汇处新建7立山冲公园1.91立山冲水库新建,不含水域(2)居住区公园和街头绿地在县城区应结合城市更新和改造工程,增加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公园绿地和开放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休闲场所,同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现象,改善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增加城市居住舒适度。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的要求,居住区公园以500-1000米为服务半径进行设置,面积不小于1.0公顷。以丰富城市空间环境、消灭绿化盲区为目的布置街头绿地和小游园,服务半径为300-500米,每处面积为0.04-0.4公顷。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布置,一是按服务半径标准进行公共小游园配置,布点力求结合环境因地制宜,既考虑建设的可行性,又能贴近居民生活区需求;二是兼顾已建成的小游园现状,使之相互协调;三是与河、湖、山自然环境有机相结合;四是通过小游园的规划建设,形成城市新的景观空间节点,以提升整个城市品味和小游园周边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五是城市园林绿地与城市发展同步增大,始终保持较高绿地水平,满足省级园林城市的绿地指标要求。(3)滨水绿带加快舂陵河两岸滨水风光带及城内排渠、山塘等绿带建设,增强滨水地带的共享性、文化性和景观性,使之成为供市民游憩、休闲的良好场所。县城区主要河流滨水绿带控制宽度要求:舂陵河:滨水绿带控制宽度为两侧各30-200米;排渠、山塘:滨水绿带控制宽度为两侧各5-10米。3、生产防护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包括园林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两类。园林生产绿地可结合县城区周边和内部的耕地、草地、鱼塘等进行布置。防护绿地主要布置在山体、水源保护区、工业区周围、交通干线两侧、需要防护隔离的基础设施和高压走廊地带,积极营造人工林,形成城市生态防护体系和生态走廊。近期重点防护绿地建设项目主要为道路、工业区及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建设。4、广场用地结合道路交通节点、公园绿地及公共设施集中区布置广场用地。规划广场用地面积2.68公顷。水系保护与利用规划现状分析XX县是典型“十年九旱”的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10毫米,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21条,总控制集雨面积704.32平方公里,总长度282.2千米。历年平均径流深680.2毫米,径流系数0.48,径流总量4.8亿立方米,干旱指数0.64。全县中型水库3座,小Ⅰ水库18座,小Ⅱ水库45座,山塘10717个。其中,流经县城区及周边的河流主要有舂陵河、石燕河、百泉溪。1、舂陵河舂陵河又名钟水河、舂陵水,是XX县的母亲河、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蓝山县都庞岭南风坳,从蓝山县土市至我县下车村入境,经过车头桥、茂林、黄甲、仙人桥、塘湾、岐峰进入桂阳县境。河道由南向北蜿蜓曲折,贯穿全境,境内干流总长46.9公里,天然落差37.6米,平均坡降0.97‰,是XX县最大的河流。2、石燕河石燕河又称盘江河或石马溪,发源于宁远县崇山脚,自盘江乡万寿庵入境,经石坑岭、宅候东流5.5公里至盘江水库大坝,再东流至井塘桥,然后折转东北方向共8.8公里至石燕纳平世河水,又流2.5公里有长溪水注入,续流3.2公里经云祥坝至秀溪汇入钟水。整个河道控制集雨面积144.89平方公里,境内河道干流长20公里。3、百泉溪百泉溪发源于XX县南岭山,流经石羔乡境内7个村庄,穿过县城后汇入舂陵河,河道全长12.7公里。水系保护与利用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充分发挥水系在城市给水、排水和防洪排涝中的作用,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和防洪排涝安全。2、生态性原则。维护水系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公共性原则。水系是城市公共资源,城市水系规划应确保水系空间的公共属性,提高水系空间的可达性和共享性。4、系统性原则。城市水系规划应将水体、岸线和滨水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空间、功能的协调,合理布局各类工程设施,形成完善的水系空间系统。城市水系空间系统应与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开放空间系统等有机融合,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5、特色化原则。城市水系规划应体现地方特色,强化水系在塑造城市景观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的作用,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水系综合利用1、一般要求(1)城市水系利用规划应体现保护和利用协调统一的思想,统筹水体、岸线和滨水区之间的功能,并通过对城市水系的优化,促进城市水系在功能上的复合利用。(2)城市水系利用规划应贯彻在保护的前提下有限利用的原则,应满足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容量的限制要求,并能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2、水体利用(1)城市水体的利用应结合水系资源条件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按照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分析比较各种功能需求基础上,合理确定水体利用功能和水位等重要的控制指标。(2)确定水体的利用功能应符合下列原则:①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②兼有多种利用功能的水体应确定其主要功能,其他功能的确定应满足主要功能的需要;③应具有延续性,改变或取消水体的现状功能应经过充分的论证;④水体利用必须优先保证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的需要,并不得影响城市防洪安全;⑤水生态保护范围内的水体,不得安排对水生态保护有不利影响的其他利用功能;⑥位于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的水体,应保证必要的景观功能,并尽可能安排游憩功能。(3)同一水体多种利用功能之间有矛盾的,应通过技术、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分析进行协调,并符合下列规定:①可以划分不同功能水域的水体。应通过划分不同功能水域实现多种功能需求;②可通过其他途径提供需求的功能应退让无其他途径提供需求的功能;③水质要求低的功能应退让水质要求高的功能;④水深要求低的功能应退让水深要求高的功能。(4)城市水体的控制水位应依据水体水位变化现状和水体规划功能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已编制城市防洪、排水、航运等工程规划的城市,应按照工程规划成果明确相应水体的控制水位;②工程规划尚未明确控制水位的水体或规划功能需要调整的水体,应根据其规划功能需要确定控制水位,必要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对不同功能的水位和水深需求进行协调。3、岸线利用(1)岸线的使用性质应结合水体特征、岸线条件和滨水区功能定位等因素进行确定。(2)岸线利用应优先保证城市集中供水的取水工程需要,并应按照城市长远发展需要为远景规划的取水设施预留所需岸线。(3)生态性岸线的划定,应体现“优先保护、能保尽保”的原则,将具有原生态特征和功能的水域所对应的岸线优先划定为生态性岸线,其他的水体岸线在满足城市合理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前提下,应尽可能划定为生态性岸线。(4)划定为生态性岸线的区域必须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除保障安全或取水需要的设施外,严禁在生态性岸线区域设置与水体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5)生产性岸线的划定,应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确保深水岸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生产性岸线应提高使用效率,缩短生产性岸线的长度;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相关工程设施的生态性和观赏性。(6)生活性岸线的划定,应根据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居住、公共设施等用地相结合;(7)水体水位变化较大的生活性岸线,宜进行岸线的竖向设计,在充分研究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防洪排涝工程要求,确定沿岸的阶地控制标高,满足亲水活动的需要,并有利于突出滨水空间特色和塑造城市形象。4、滨水区规划布局(1)滨水区规划布局应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生态功能为主的滨水区,应预留与其他生态用地之间的生态联通廊道,生态联通廊道的宽度不应小于60米。(2)滨水区规划布局应有利于水环境保护,滨水工业用地应结合生产性岸线集中布局。(3)滨水区规划布局应有利于水体岸线共享。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宜布置为公园绿地、设置游憩道路;滨水建筑控制范围内鼓励布局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体育活动、会展博览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4)滨水区规划布局应保持一定的空间开敞度。因地制宜控制垂直通往岸线的交通、绿化或视线通廊,通廊宽度宜大于20米。建筑物的布局宜保持通透、开敞的空间景观特征。(5)滨水区规划布局应有利于滨水空间景观的塑造,分析水体自然特征、天际轮廓线、观水视线以及建筑布局对滨水景观的影响;对面向水体的城市设计应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5、水系改造(1)水系改造应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保持现有水系结构的完整性。水系改造不得减少现状水域面积总量和跨排水系统调剂水域面积指标。(2)水系改造应有利于提高城市水系的综合利用价值,符合区域水系分布特征及水系综合利用要求。(3)水系改造应有利于提高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增强水系各水体之间的联系,不宜减少水体涨落带的宽度。(4)水系改造应有利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江河、沟渠的断面和湖泊的形态应保证过水流量和调蓄库容的需要。(5)水系改造应有利于形成连续的滨水公共活动空间。(6)规划建设新的水体或扩大现有水体的水域面积,应与城市的水资源条件和排涝需求相协调,增加的水域宜优先用于调蓄雨水径流。6、涉水工程协调规划(1)一般要求①涉水工程协调规划应对给水、排水、防洪排涝、水污染治理、再生水利用、综合交通等工程进行综合协调,同时还应协调景观、游憩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内容。②涉水工程协调规划,应有利于城市水系的保护和提高城市水系的利用效率,减少各类涉水工程设施的布局矛盾,并应协调下列内容:A、涉水工程与城市水系的关系;B、各类涉水工程设施布局之间的关系。③涉水工程各类设施布局有矛盾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分析,按照“安全可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原则调整工程设施布局方案。(2)涉水工程与城市水系的协调①选择地表水为城市给水水源时,应优先选择资源丰沛、水质稳定的水体;在城市水系资源条件允许时,应采用多水源,并按照各水源的水质、水量及区位条件明确主要水源、次要水源或备用水源。②防洪排涝工程应避免对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水库的设置应保证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要求,堤防的设置可能导致原水生态系统自然特征显著改变的应同步设置补救措施。③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应结合再生水利用系统进行合理布局,促进城市水系的健康循环。初期雨水处理工程宜结合滨水的城市绿化用地设置,并采用人工湿地等易于塑造滨水景观的处理设施。④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的前提下应有利于水系空间的连续和水生态系统的完整,避免对水系的破坏,确需穿越水体的道路应采用桥、隧道等方式。滨水道路宜结合滨水空间布局进行统筹安排。(3)涉水工程设施之间的协调①取水设施不得设置在防洪的险工险段区域及城市雨水排水口、污水排水口、航运作业区和锚地的影响区域。②污水排水口不得设置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设置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污水排水口应满足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目标的要求。③桥梁建设应符合相应防洪标准和通航航道等级的要求,不应降低通航等级,桥位应与港口作业区及锚地保持安全距离。④航道及港口工程设施布局必须满足防洪安全要求。⑤码头、作业区和锚地不应位于水源一级保护区和桥梁保护范围内,并应与城市集中排水口保持安全距离。⑥在历史文物保护区范围内布置工程设施时应满足历史文物保护的要求。水系保护措施1、一般要求(1)城市水系的保护应包括水域保护、水生态保护、水质保护和滨水空间控制等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可增加水系历史文化保护和水系景观保护的内容。(2)城市水系保护规划应体现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护水系的完整性,明确重点保护的水域、保护的重点内容。(3)城市水系保护规划提出的保护措施应结合城市的特点,因地制宜,切实可行。2、水域保护(1)水域保护应明确受保护水域的面积和基本形态,提出水域保护的控制要求和措施。(2)受保护水域的范围应包括构成城市水系的所有现状水体和规划新建的水体,并通过划定水域控制线进行控制。划定水域控制线宜符合下列规定:①有堤防的水体,宜以堤顶临水一侧边线为基准划定;②无堤防的水体,宜按防洪、排涝设计标准所对应的洪(高)水位划定;③对水位变化较大而形成较宽涨落带的水体,可按多年平均洪(高)水位划定;④规划的新建水体,其水域控制线应按规划的水域范围线划定。(3)水域控制线范围内的水体必须保持其完整性。(4)在满足水体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可根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系统规划布局合理调整水域控制线,各水体调整后的控制水域面积不宜小于其现状的水域面积。(5)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水体,应依据水域控制线确定水域控制点,作为水域控制依据。3、水生态保护(1)水生态保护应包括划定水生态保护范围、提出维护水生态系统稳定与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内容。(2)珍稀及濒危野生水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域和有保护价值的自然湿地应纳入水生态保护范围,并应根据需要划分核心保护范围和非核心保护范围。(3)已批准为各级自然保护区或湿地公园的,其水生态保护范围按批准文件确定的保护范围划定;其他水生态保护范围的划定,应满足受保护对象的完整性要求,并兼顾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4)水生态保护应维护水生态保护区域的自然特征,不得在水生态保护的核心范围内布置人工设施,不得在非核心范围内布置与水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无关的设施。(5)未列入水生态保护范围的水体涨落带,宜保持其自然生态特征。4、水质保护(1)水质保护应明确城市水系水质保护的目标和制定水质保护的措施。(2)水质保护目标应根据水体规划功能制定,满足对水质要求最高的规划功能需求,并不应低于水体的现状水质类别。(3)制定的水质保护目标应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水体水质目标不一致的应进行专门说明。(4)同一水体的不同水域,可按照其功能需求确定不同的水质保护目标。(5)水质保护工程应以城市污水的收集与处理为基本措施,并包括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的控制与处理,必要时还可包括水生态修复措施。5、滨水空间控制(1)滨水空间控制应保护水系的滨水空间资源,并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在水域控制线外控制一定宽度的滨水绿化带,滨水绿化带的范围应通过划定滨水绿化控制线进行界定;②在滨水绿化带外控制一定区域作为滨水建筑控制区,滨水建筑控制区的范围应通过划定滨水建筑控制线进行界定。(2)滨水绿化控制线应按水体保护要求和滨水区的功能需要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陆域和水生态保护范围的陆域应纳入滨水绿化控制区范围;②有堤防的滨水绿化控制线应为堤顶背水一侧堤脚或其防护林带边线;③无堤防的江河、湖泊,其滨水绿化控制线与水域控制线之间应留有足够空间;④沟渠的滨水绿化控制线与水域控制线的距离宜大于4米;⑤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滨水绿化控制线应按现有滨水空间格局因地制宜进行控制;⑥结合城市道路、铁路及其他易于标识及控制的要素划定。(3)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绿化应有足够的公共性和连续性,并宜结合滨水绿化控制线布置滨水道路。(4)滨水建筑控制线应根据水体功能、水域面积、滨水区地形条件及功能等因素确定。滨水建筑控制线与滨水绿化控制线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并明确该区域城市滨水景观的控制要求。景观系统规划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1、城市景观风貌基本要素和特征“景观风貌特色”是以一定物质形态为载体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形态、特质或气象,对于城市来讲,则是指反映出城市精神气质的城市空间环境特征。XX县城城市景观风貌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和现代城市建筑景观三个方面。(1)自然景观XX县地处XX省南部,位于南岭山脉东段和黄牛岭山脉之间,成两山相拥之势。地貌分区明显,类型多样,分布特点是:山地、丘陵、岗地面积大,平地面积小,形成“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加庄园”的用地格局;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形成了“山水田园”的独特景观。XX地处湘江上游,境内有湘江一级支流舂陵河及其支流通过,两岸生态良好,可谓“风吹稻花香两岸”。(2)历史文化景观XX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名人众多。历史上XX古城建设布局严谨,目前仍保留着“街巷”的传统城市格局,肌理清晰。尤其是西正街、南正街、北正街、东正街等街巷体现了当地典型的民居特色和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氛围浓郁,但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已为数不多。XX县的文化艺术,有书法、诗歌、戏剧及其文学创作;也有民间各种与生活密切的艺术作品与文化活动,如龙舟、狮舞、民舞、湘昆、花灯戏和地方戏曲等。(3)现代城市建筑景观县城区城市建筑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展现了现代城市景观。但缺乏统一的整体城市设计,急需进行景观控制,避免其无序发展,以利于良好城市形象和城市天际线的形成。2、存在主要问题(1)城市特色不突出县城区“东望钟水、西倚南岭”,但城市并未能很好的体现“山、水、田园”的特色,自然景观要素与人工景观要素未能有机结合,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不显著。(2)城区建筑风貌混乱城市许多地段的建筑立面花俏、形体怪异,不同风格和时代特征的建筑风貌相互混杂,缺乏必要的统一与协调;在不同风貌特色片区之间也缺乏有机的过渡与衔接。(3)建筑密度较大,公共活动空间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城组团建筑密度高、强度大,且公园绿地水平偏低,绿地分布不均衡,供市民游憩休闲的开放空间较少。(4)城市传统风貌特征不鲜明县城区部分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街区尚未得到妥善管理维护,有的文物建筑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甚至被毁,如古城门楼及城墙等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古迹、传统文化街区周围环境的历史特征不鲜明,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街区的空间环境受到挤压和威胁。规划目标与原则1、规划目标充分保护和利用XX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保持和完善历史形成的城市肌理和景观特色,突出自然地貌整体景观特色,并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引导新、老城区的建设,展现和突出城市特色,创造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城市景观风貌。2、规划原则(1)城市景观规划以体现城市特色为重点。充分利用与发扬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把山、水等自然景观要素引入城市,与城市建设统一考虑,使“山、水、田、园、城”各要素融于一体,突出自然地貌整体景观特色,促进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与发展。(2)保护古树名木、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街区,保持和完善历史形成的城市空间、街巷肌理和风貌特色。(3)通过城市景观设计与引导,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创造既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又具备鲜明时代特征的城市景观。(4)充分研究论证舂陵河滨水风光带的土地开发、岸线利用、文化嵌入等,尽早尽快推动亲水片区建设,弥补XX一直以来“靠水不亲水”的遗憾。(5)努力创造可以吸引广大市民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和建筑群体空间。城市景观系统规划1、城市总体风貌控制(1)总体风貌特色从城市风貌特色的要素构成和架构,确定XX县城城市总体风貌特色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山水田园城市”。其内容包括:①山水田园城市特征:突出城市“山拥水抱,稻香满城”的风貌特征,显山露水,达到“山、水、田、园、城”有机融合的生态效果,保持城市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②历史文化特征:尊重和弘扬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彰显地方文化特色。③现代化风貌特色:体现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水平和成就。④良好的可识别性:突出清晰易辨的城市结构特色,通过高层建筑的相对集中、重要交叉口的形象强化和城市山体的保护,形成具有良好可识别性的城市风貌特色。(2)总体风貌控制要求①“山水田园城市”是XX县城城市的总体风貌特色,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所有的城乡规划和建设活动应充分体现这一特色;加强山体在城市整体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突出其在城市景观体系中的地位;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确保显山露水;加强景观廊道、生态廊道、视线通廊等空间保护,实现“山拥水抱”的景观格局。②所有城市建设活动要充分体现以下城市设计目标: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自然生态资源,充分体现城市中的自然风光特色;尊重地方历史遗产、彰显地方文化气息;尊重现状街巷肌理,强化城市空间布局,创造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城市空间。③保存、保护和恢复XX传统街巷的景观特色,保护以西正街、南正街、北正街、东正街为代表的传统风貌。④城市道路是体验城市风貌特色的主要途径之一,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应分别确定道路空间的围合、道路界面、道路断面、道路小品和道路绿化配置等方面的景观要素设计,并确保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⑤加强绿地系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保证绿地系统的公共性、可达性和开放性。注重植物配置的乔、灌、花、草比例,优先发展乔木,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部分采用引进和改良的外来品种,形成具有地方特征的植物群落。2、城市形象骨架XX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重点是建设以山水田园城市景观为特色,融历史文化与时代气息于一体的园林城市,打造“一轴一带一通廊”的城市形象骨架。其中,“一轴”为人文景观轴:规划将桂嘉大道建设成城市人文景观轴,加强两厢用地规划控制,不得建设严重影响其景观界面的项目;“一带”为滨水景观带:规划依托舂陵河水景资源,建设以城乡共荣、古城新貌、生态文明、现代都市为主题的滨水风光带,打造具有XX特色的慢生活体验带;“一通廊”为视线通廊,加强老城区建筑高度控制,保证东塔公园与九老峰之间的视线通廊。3、城市景观片区依据县城区各区的城市功能、人们的视觉意象和活动类型,可划分4个景观风貌区,并以此制定相应的规划设计原则。(1)老城传统风貌区主要是现状老城区,大致范围为荆林路以北、晋屏大道以东、神农路以南、滨河西路以西的区域。该区以现状街巷肌理为依据,保护现有风貌和空间尺度纹理为主,结合文化旅游开发,加强老城的商业氛围,保留并修缮有时代特点的建筑,新建、改建建筑以传统建筑风貌为主,形成疏密有致、变化丰富的空间特色。(2)山水田园风貌区山水田园景观风貌区是介于新、老城区之间的东西向生态廊道。该区域结合现有浅丘、水体、林地、农田,规划布置休闲、游憩、高端居住等绿色建筑,共同营造“生态核心”的景观,是XX县城区最具特色的风貌区。该风貌区内整体以生态林地为基点,突出“山、水、田、园”的景观主导地位,东联舂陵河、西倚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营造生态友好、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城市气氛。(3)新城现代风貌区主要是新城区,大致范围为滨河西路以西、横十八路以北、晋屏大道以东、桂嘉大道以南,围绕县城新行政中心、文化体育中心、教育中心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建设的区域,是XX新城区形象的集中体现,是增强县城可识别性的关键区域。新城区应改变以往功能单一的模式,规划采用综合性功能布局,形成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形式。城市中心风貌区的建设既要兼顾与传统风貌区特色的延伸,更要反应当前时代特征,其建筑形式与空间组合应与传统的老城风貌有明显的区别。规划采用大体量的现代建筑与广场的结合,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空间效果,充分利用周边的地形,加以合理改造,突出现代特色,是XX形象展示的重点区域之一。(4)现代产业风貌区现代产业风貌区位于坦塘组团,规划依托区内山体景观,结合道路沿线绿带的建设,为产业园区营造具有现代园区特色的微环境。产业园区的建设,要以现代化的厂房建筑、优美的厂区环境、无污染或轻污染的生产工艺为特征,塑造现代化工业园区形象。严格控制建设强度,根据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最低容积率、最低建筑密度标准,达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的目的,稳定并逐步提高单亩土地投资强度。4、城市景观节点(1)门户节点县城区的重要门户节点包括火车站、客运站、桂嘉大道、嘉新高等级公路、厦蓉高速公路出入口及连接线等城市主要对外道路出入口。门户节点应加强道路景观建设及沿线建筑界面控制,分别进行城市设计研究,可设置不同主题的景观标志性构筑物或雕塑,树立城市良好的对外形象。(2)交通节点城市主要干道之间的交叉口,是体现城市骨架的重要识别点和空间定位的重要参照点。交通节点应分别进行景观设计,或纳入相应的区域、道路进行城市设计,可设置具有自身风貌特色的标志物,并加强夜景照明设计。(3)地标节点城市地标是能够反映城市特色、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包括城市广场、标志性建筑物等。本规划确定铸都公园、东塔、丙穴、新城公共中心、西正街、南正街、北正街、东正街等为标志性城市景观,在未来的城市更新和建设中应有意识加强城市地标节点的塑造。在旧城更新中应重点保护历史性建筑、传统街巷,结合环境整治,形成西正街、南正街、北正街、东正街等历史景观,留存城市记忆。同时,应结合商业商务中心和新城区综合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的建设,形成现代景观标志物,体现城市现代景观特征。各地标节点及其周边的景观设计应以强化城市特征、突出城市形象为目标,根据各节点的不同特点,组织景观视线和对景,加强景观标志点及其周边环境景观设计,增强可识别性,同时都应配有夜景灯光设计。5、城市建筑高度控制重点保护和强化城市天际轮廓,建筑高度和体量应与自然山水环境相协调,避免破坏城市制高点之间的视线通廊,尤其保证东塔公园与九老峰之间的视线通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县城区建筑高度控制分为三类地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老城组团传统街巷空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高度和风貌控制必须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以传统文化街区为中心,分层次控制建筑高度,划分建筑高度控制区:西正街、南正街、北正街、东正街围合区域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内建筑高度控制在25米以内。引导高层发展区:在新城组团及坦塘组团配套居住区,可以根据区域功能和用地布局,合理引导高层建筑发展,相对集中地建设高层建筑,形成新的城市地标节点。高层控制区:除上两类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如确有必要建设高层建筑,应严格审批手续,在规划论证中加强景观分析,避免对城市景观和天际轮廓线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为保护和突出城市风貌特色,山体保护绿线周围200米范围内的建筑设计必须进行视线景观分析和论证。历史文化保护与旧城更新历史文化保护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XX县现存的文物古迹已为数不多,传统文化街区也“轮廓依稀、气质尽失”,古城墙和历史民居等都已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被毁。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龙舟、狮舞、民舞、湘昆、花灯戏和地方戏曲等,其中尤以花灯戏最为独特。XX花灯戏剧目丰富,到目前为止,根据老艺人口述记录的传统花灯剧目约有130个,其中大戏59个、中型戏33个,小戏40个,此外还有对子调40个。大戏《下洛阳》、《湘子服药》、《私怀胎》(即《二嫂嫂回娘家》)、《大闹春》、《九莲杯》,小戏《盗花》、《都来看》、《蓉姑舂碓》、《补瓷缸》,对子调《十月花》、《接妹子》等特别出名。1987年各乡镇文化站在全县及邻近县又进行一次最广泛的普查搜集,年底由XX地区文化局、XX地区戏剧工作室编纂成了《XX花灯戏志》。XX花灯戏还载入了《中国戏曲志》和1992年出版的《中国群众文化辞典》,100首花灯曲牌编入了1992年出版的《XX戏曲音乐集成XX地区卷》。表3-9-1县城区文物古迹现状一览表序号类别名称地址时代级别1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李国柱故居及墓县城区西街中心巷58号、晋屏南路水源庙翅膀形山清省级2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李必藩故居及墓县城区南正街小井巷22号、城西丙穴山腰间民国省级3古建筑丰和戏台珠泉镇珠泉社区清市级4古遗址狗背岭遗址珠泉镇新麻地村商代县级5石刻丙穴石刻珠泉镇丙穴公园清县级6纪念性建筑烈士纪念碑珠泉镇丙穴公园现代县级7古建筑珠泉亭珠泉镇珠泉中路珠水巷清县级8古建筑胡氏大宗祠珠泉镇石丘村清县级9古建筑石燕桥珠泉镇石丘村明县级10古遗址小水圆遗址珠泉镇上泥田村明清县级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指导思想(1)以“保护第一、抢救为主、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方针总揽全局。(2)正确把握城市历史文化价值,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手段,保持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文脉的延续。(3)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2、规划原则(1)贯彻“抢救、保护、继承、发展”的方针。(2)坚持“系统保护与重点保护”、“整体保护与局部保护”的原则。(3)坚持保护“历史的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的原则。(4)坚持“合理利用、持续利用”的原则。3、规划目标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树名木、文物古迹、传统文化街区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为重点,加强戏曲和农耕文化萃取、利用,延续XX历史文化风貌和特质,实现现代化城市与历史文化环境的高度融合。保护重点1、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加强东正街、南正街、西正街和北正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传统空间和风貌进行整修,积极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历史文物古迹重点加强李国柱故居及墓、李必藩故居及墓、丰和戏台、狗背岭遗址、丙穴石刻、烈士纪念碑、珠泉亭、胡氏大宗祠、石燕桥、小水圆遗址等文物古迹。3、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加强XX伴嫁歌、XX花灯、XX倒缸酒酿制技艺、XX铸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习。4、古树名木加强对现状古树名木排查和统计,并建立古树名木保护数据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按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和传统空间格局的要求,充分考虑东正街、南正街、西正街和北正街的现状情况和可操作性,按建筑的等级分类及其质量、风貌等的综合调查评估,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构)筑物提出分级保护和整治的方式措施:修护:针对优秀历史建筑,对其进行不改变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格局的修理维护,其使用性质的改变需报上级政府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方能进行。改善:对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进行不改变其外观特征的维护、改建活动。整修:针对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建筑中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和环境要素进行的改建活动。暂留:针对质量较好,但与古镇风貌冲突很大且不处于核心风貌保护区的范围内的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建筑,由于经济社会原因而暂时无法更新拆除的,暂时保留,建议远期更新拆除。拆除:针对风貌极差、质量极差的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建筑,或该建筑原址曾经有重要的古迹遗址,则根据规划需要将其拆除,进行新的建设活动或对古遗迹进行复建,或开辟为绿化及开敞空间。对优秀历史建筑、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建筑、不协调建筑等相对应的保护和整治措施列表如下:表3-9-2保护与整治策略表类型优秀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建筑不协调建筑保护与整治方式修护改善整修暂留、拆除表3-9-3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保护与整治模式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模式修护改善整修拆除合计东正街和南正街栋数5273495179比例(%)29.0%40.8%27.4%2.8%100%西正街和北正街数量379741157比例(%)2%50.2%47.2%0.6%100%传统文化街区保护及文物古迹保护措施1、加强宣传意识,让人们都了解XX历史和发展,理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和紧迫性,清楚名城保护的要求,在全县形成珍惜历史、尊重文化的风气。2、加快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按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程序,逐步申报;同时按照我国现状的文物保护法律体制和自身管理需要,制定《XX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作为地方法规性文件,依法保护古树名木、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名城。3、建立健全名城保护机构和管理体制。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实际情况,由规划局、文化局共同承担XX历史名城的保护工作。对涉及城市内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设活动实行共同会审制,共同负责名城保护规划的具体实施,编制历史文化街区的详细规划,列出分期实施计划、公众参与方式、修复保护责任和过失追究制度等。4、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名城保护资金,确保名城保护的物质基础。除利用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文保经费、城市维护费中的文保事业经费和房产部分维修费外,主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的优惠和引导,充分调动全社会所有可动员的人力物力来积极参与,运用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手段,促进名城保护工作的开展和落实。5、正确区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合理进行控制和引导。文物保护单位必须依照文物保护法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传统文化街区着重保护的是街巷格局及传统风貌,重点保护区要保护传统建筑外观,内部可进行适度更新以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建设控制区在满足历史风貌保护的前提下,可注入新的内涵,更新使用功能。6、加强历史名城保护的各类专项研究,首先是要重点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政策、措施研究,其次,要对名城保护的技术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如传统文化街区的道路和基础设施改造,传统木构建筑的维护、修缮以及防灾技术等都是历史保护所不可回避的问题。7、文物古迹保护范围表3-9-4文物古迹保护范围一览表类别名称时代级别保护范围控制范围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李国柱故居及墓清省级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以墓口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保护范围外50米李必藩故居及墓民国省级以故居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以墓口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保护范围外50米古建筑丰和戏台清市级以建筑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20米处保护范围外30米古遗址狗背岭遗址商代县级以遗址为中心,四向各至90米石刻丙穴石刻清县级以石刻为中心四向各至30米保护范围外延30米纪念性建筑烈士纪念碑现代县级以碑外围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古建筑珠泉亭清县级以亭基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保护范围外延20米胡氏大宗祠清县级以宗祠墙基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处保护范围外延20米石燕桥明县级以桥面为中心,四向各至20米处保护范围外延30米古遗址小水圆遗址明清县级四向各至遗址文化堆积边缘外30米处保护范围外延50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除有形的文物古迹之外,还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XX伴嫁歌、XX花灯、XX倒缸酒酿制技艺、XX铸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深入探掘并认识其内涵,规划对其进行保护并广为宣传和利用,使这笔财富能流传下去。1、在城市规划布局中,除保护历史遗迹外,运用历史建筑的特征符号和建筑群的组合布局制式,还应充分考虑XX历史传承下来的民俗风情活动场所以及气氛营造。如传统生活方式、日常活动、习惯风俗、社会网络等,展示XX历史风情特色。2、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如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保护和传承XX历史名人传记、轶事、文学,如炎帝、萧克等,以及恰当地运用本地方言,使之得以保护和传承。3、在风景区、公园、小区、单位庭院、市政工程等建设活动中,注重XX历史文化底蕴的发掘和历史名人、历史地名、地方古树名木的发掘和运用,构筑城市历史与文化信息的标志物,营造历史文化环境氛围,展示XX历史文化形象。4、通过修建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舂陵河滨水风光带,以及保护西正街、南正街、北正街、东正街等传统文化街巷,再现XX数百年古城的历史脉络关系。5、建立龙舟、狮舞、民舞、湘昆、花灯戏和地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适时推出竞技比赛,吸引更多媒体和爱好者关注。古树名木保护1、继续挖掘、调查树龄超过100年古树和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名木,并给古树名木挂牌,建立古树名木档案,进行科学的养护管理。2、制定古树名木保护制度,落实养管措施。3、明确责任,按照古树名木的树属,园林主管部门与权属单位签订责任书,明确专人负责,并由园林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检查指导。4、加强古树名木的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对病枝、枯枝及时清理,腐烂严重树木及时修理,保护好古树周边环境。5、加强对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工作,增强市民对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6、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坚决按有关法规予以严肃处罚。旧城更新范围旧城范围指神农路、XX大道、荆林路、晋屏大道四条城市主干道围合的区域,泛指老城组团。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指导思想多角度、多方面研究“旧城更新”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利益关系,通过案例分析、理论推演、方案模拟等方式方法,探索多种可行的改造思路和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2、规划原则整体上把握城市特色,调整用地布局,疏解老城区人口,保护城市历史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建立发展分区,指导城市旧城更新与改造。3、规划目标通过“旧城更新”的典型问题研究和关系梳理,形成“高效有序、持续投入、产出平衡、文化传承、兼顾公平”的旧城更新思路与模式,在保护传统街巷格局和社会交际网络的前提下,重点解决旧城道路交通、绿化亮化、危房改造、环境提质、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等社会问题。更新与改造措施老城组团划分为保护核心区、控制建设区、引导建设区等三种不同的发展分区,针对不同的分区在用地功能、开放空间营造等方面推行不同的发展策略。保护核心区:指西正街、南正街、北正街、东正街围合的传统文化街区和其它历史建筑保护范围,要加强对名城的整体历史文化环境、重点历史地段和文物保护点的保护规划建设。新建建筑必须与原有建筑风貌、建筑材料、高度上相协调,禁止私自搭建和建设破坏历史风貌的建筑,恢复历史建筑原有风貌,疏解历史街区内人口规模。该区绿地率不低于25%。控制建设区:指传统文化街区和其它历史建筑协调区,该地区内建筑应与历史建筑相协调,控制建筑高度和体量,该地区绿地率不低于25%。引导建设区:控制建设区以外的区域,该片区内大力推进“退二进三”产业调整,成片的地段应按照新建标准执行,绿地率不低于30%,建筑可按二类高层控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当前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质”与“量”各方面更深层次的认识,世界已经进入了环境觉醒的新时代,人类对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是经济集中、人口大量聚集的人工环境,以人为主体与城市环境系统组成城市生态系统。它是一个多层次、多单元极其脆弱的系统,当今世界上人口、资源、环境是全球范围内最突出的三大问题。表现在城市方面,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是否持续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最突出的矛盾。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XX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由于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和工业迅速发展,为了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战略方针。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原则1、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原则。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3、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相适应,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良性循环。4、坚持“谁污染谁付费”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实现可持续的目标。6、坚持强化环境管理思想意识,加强执法力度,保障城市居民生活、学习、工作的良好环境。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学原理,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治理,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县城建设成环境友好的生态型城市。(2)阶段目标到2015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基本控制,污染物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环境明显改善,实现生态良性循环。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县城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污水处理率7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县城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到2020年,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区域环境明显改善。生活饮用水达标率为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最终实现山青、水秀、天蓝,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生态型城市。执行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5);7、《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环境功能区划与控制要求1、环境保护区划根据总体规划用地功能布局和国家有关环境要求,将县城划分为三类环境保护区:Ⅰ类环境保护区:主要是非县城建设区,包括自然山体、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湿地保护区、生态公园、林地;Ⅱ类环境保护区:主要是居住区、商业居住混合区、文化教育区、县城周边的农村地区;Ⅲ类环境保护区:主要是集中成片的工业区以及重要对外交通设施用地和交通性干路两侧。2、环境控制要求(1)一类控制区: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的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控制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0级、1级标准范围内,地表水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I类标准,污水禁止排放区。(2)二类控制区: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的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控制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级、3级标准范围内,地表水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II和III类标准,污水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的一级标准。(3)三类控制区: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的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控制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4级标准范围内,地表水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Ⅲ类标准,污水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3、环境功能区划分环境功能分区是实施城市环境分区管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规划按照水、气、声三个环境要素,分别划分为不同的环境功能区,将国家对环境质量指标的要求体现于功能区中。(1)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依据地表水域功能以及水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结合城市布局,综合考虑排放口的分布进行。规划舂陵江、盘江水库、石燕河、百泉溪及其他排渠、山塘为Ⅱ类水域:(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在XX县城区范围内进行,依据用地功能布局,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划分为二类区,执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郊野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大气环境执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在规划建设区内划分出功能区,各不同功能区按相应的类别标准进行控制。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行政机关为主的区域。2类标准:适用于以商业、文化、教育为主的混杂区域。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以上四类环境噪声的标准值分别见下表:表3-10-1环境噪声的标准值(单位:等效声级)类别昼间(分贝)夜间(分贝)15545260503655547055主要污染源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1、综合整治对策和措施(1)在城市布局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集中布置各类工业用地,加强对污染严重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治理,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有效地控制工业污染的进一步加重。(2)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3)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使城市生态逐步走向良性循环。(4)健全地方环保法规,加强环境管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2、大气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1)大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法,提高工厂企业及公众的环境意识。(2)对工厂企业的废气治理除应配备先进的除尘设备外,近期强化南岭水泥厂的环保设施建设,降低粉尘污染,远期考虑整体搬迁。(3)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取缔燃煤锅炉,建材和其他燃煤的工业企业应采用低硫煤。(4)提高城市燃气气化率,远期气化率达80%以上,推广使用民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5)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新区建设绿地率不低于35%,旧城改造绿地率不低于30%。(6)加强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提高尾气达标率,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和其它清洁燃料。3、水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1)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对规划作为饮用水源的水库加强保护,在集雨面积范围内禁止建设对水源有污染的工厂企业。(2)加强城市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城市水体的污染。(3)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工业废水排放,开展污水回用,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同步提高道路。(4)工业污水原则上由各厂自行处理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统。各工厂企业单位的污水处理设施应保证正常运行。(5)开展对城区内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落实管理,全面改善水体环境。禁止在河中清洗贮过油或有毒物质的车辆和容器,禁止将含有剧毒物品的废液、废渣向河水中倾倒或掩埋在河岸附近,禁止在河床最高水位线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对河水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质。(6)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保护好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质恶化。(7)在县域内减少建设耗水量大污染严重或污水(废水)治理难度大的工厂企业。(8)加强与蓝山县的区域协调,强化对舂陵河的水环境保护。4、声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1)噪声控制管理是关键,因而要健全有关法规,明确职能部门,加重处罚力度,严格执法,严肃管理。(2)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创建噪声达标区,使环境噪声的污染防治从点和线的治理转向区域性治理。(3)加快城区道路及过境公路建设和市政设施建设,城市道路推广柔性路面,城区车辆禁鸣,降低城市噪声污染。(4)加强工业噪声治理,改进内部工艺,搬迁扰民工业。(5)加强社会、商业、娱乐业、建筑施工等噪声的管理工作。(6)制定一系列地方法规。如:《XX县环境噪声管理暂行规定》、《XX县环境噪声管理目标》、《〈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实施细则》、《XX县施工噪声管理规定》《XX县社会生活噪声防治条例》等。5、固体废弃物控制对策和措施(1)建设节约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同时提高原材料利用率。(2)逐步推行工业废弃物集中处理与处置,推动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同时减少堆物的二次污染,便于监督管理。(3)大力开展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点搞好产生量大的废渣的综合利用工作。(4)严禁有害废弃物向水体排放。(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逐步实行袋装化,并向分类收集方向发展,有条件可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厂。(6)加强建筑垃圾、医院垃圾的收集处理工作。6、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来自广播、电视、通讯、医疗、高压输配电、电气化铁路运输等事业,随着城市电气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电磁波辐射污染的危害日益突出。(1)对空域进行功能分区,规定控制指标和规划目标。(2)发射天线离人口稠密区的距离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的限值。(3)开展电磁辐射污染源的调查工作。7、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山体,提高植被覆盖率,特别是森林覆盖率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林业,营造用材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加强管理,严禁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部分坡地应退耕还林,以保持生态平衡。依法管理土地,合理使用土地,规划生态涵养用地,建立生态型土地利用方式。保护土地资源防止耕地污染,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以小流域为单位综合治理山、水、田,要与开发型农业相结合,开发、保护、治理、管理并重,通过综合治理,使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使生态环境转入良性循环。规划实施建议1、建议完善有关法规、规章、办法和实施原则等,使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法制保障。2、建议在总体规划完成后进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3、完善各种机构的建设,使各项工作能具体落实到实际中去。4、依靠科学进行,开展研究工作,使环境建设步入科学化轨道。5、搞好环境治理工作,使生态环境逐步走上良性循环。6、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城市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关心环境建设。7、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使全社会共同参加到实现规划的全过程,严格按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进行环境管理和整治。生态保护规划自然山体保护及建设控制1、保护与控制原则对坡度大于25%、高程大于230米、生态本底优良或者生态极易破坏且难以短期修复的山体予以保留,严格限制采石、取土及城市建设活动,只能根据各自的特点,修建游步道和少量游览设施,保障生态平衡。2、保护与控制措施(1)将规划保留的自然山体纳入城市绿线控制范畴,严格限制城市建设活动和采石、取土等工程类活动;(2)根据山体的生态容量和景观特点,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公园建设,设置小型游览设施和游步道等,提高综合效益;(3)积极进行绿化建设,提高自然山体的绿量和质量,增强山体生态功能和对城市气候调节能力;(4)对现状矿山和生态已遭破坏的山体进行人工生态修复,对已无法短时间内进行生态修复的矿山,应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和土壤污染防治等应急措施;(5)对于可用于建设的低矮丘陵、坡度较小的山体进行建设时,尽量采用“台地式”布局,因地制宜,减少工程土方和生态修复成本。滨水空间保护及建设控制1、保护与控制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尊重河道现状,避免因河道截弯取直或人工驳岸后改变水生环境和滨河两岸生态本底。(2)坚持持续产出原则。以“保护”为主线,因地制宜,综合、有序开发城市滨水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可持续的亲水环境。2、保护与控制措施(1)慎重审批河道、岸线的工程,限制堤坝、水电站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若确需建设应进行相应的环境评估,提出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2)将城市公园建设与滨水湿地、滨水绿地建设相结合,达到土地利用、岸线景观利用、亲水空间利用、生态保护等多位一体的效果;(3)城市滨水岸线尽量采用生态驳岸,如缓坡入水、砌石、置石、叠石等,配以水生植物,减少对岸线的冲刷和提高景观效果;(4)根据景观建设需要,可建设亲水平台、水上平台、汀步、栈桥、栏索等,满足市民亲水需求。(5)对建有滨河路的滨水空间,应每隔500米左右设置一个生态通道,保障生态多样性。市政设施规划规划以完善城市功能、保障城市运行、提高城市韧性、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为目标,构建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加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积极建设“智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现状概况与存在的问题1、现状概况目前,XX县城区现有2座自来水厂,即盘江老水厂和盘江新水厂,其取水水源均为盘江水库。盘江新水厂位于盘江乡阉鸡岭,从盘江水库新底涵洞取水,水厂设计规模为4.0万立方米/天,2006年一期工程建成运营,供水能力为2.0万立方米/天,2012年二期工程完工,实现供水能力4.0万立方米/天。目前,盘江新水厂的处理工艺为:盘江水库位于XX县石燕河上游盘江乡帅家村,是一座多年调节的中型水库,距县城11公里。于1971年兴建,1975年建成。坝顶高程282米,设计洪水位280.1米,正常蓄水位278.5米,死水位245米。盘江水库有效库容2644万立方米,死库容22万立方米,总库容3030万米,正常水面2385亩。低涵进水口底板高程260.29立方米。水库集雨面积51.6平方公里,水库库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809万立方米。多年平均蒸发量950毫米,库区内属南岭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属国家一级饮水水源。2、存在的问题(1)水源点单一,需寻求新的水源点县城供水的老盘江水厂和新盘江水厂都是以盘江水库作为水源点,因此水源点单一。盘江水库目前以灌溉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据统计,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2809万立方米,年平均农田灌溉和发电用水1674万立方米,考虑大坝渗漏水量,只有1130多万立方米用于县城供水,日均不足3.1万立方米,若赶上较为干旱的年份时,将造成县城严重缺水。(2)水厂加矾投氯设施落后新盘江水厂由于资金缺乏,目前仍采用老式负压式加氯机,使水质的余氯不合格,同盘江老水厂一样缺少漏氯吸收安全装置,存在安全隐患,其他加矾投氯、吸泥设施工艺设备未建设完善,给生产造成影响。(3)供水水质安全监测能力低供水水质安全监测设施老化,不完善配套,目前只能进行余氯监测,其他项目监测困难,水质安全管理人员和化验人员数量不足,缺乏继续教育培训,素质低,严重影响水质安全监测和化验的准确性,给供水安全带来隐患。(4)城区管网输水能力不足,需进一步加强改扩建县城供水管网原有管径小、水头损失大,供水管道老化,漏损大,造成配水能力低,城东、城南和老城区常常水压不足,造成严重缺水;爆管漏水现象频频发生,根据统计,漏损率高达46.26%,大大超出国家规定的正常漏损率最大值18%。2003年年初管网检漏队伍对城区的供水管网进行了大规模的管网检漏和维修工作,检漏的结论是“千疮百孔,宜早更换”。自2003年,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项目实施以来,虽对部分新老城区供水管网进行了改扩建,但还有部分老城区和迅速发展的新城区的供水管网未能改扩建到位,如丰和小区、XX大道等地方,造成城区管网输水能力不足,供水紧张的矛盾仍日趋突出,因此需进一步加强改扩建。(5)供水普及率低,地下水自采率居高不下供水普及率低下,造成城区地下水资源随意开采。由于地下水被严重开采后地下水位走低而导致地面下沉和裂缝,给居民的生活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同时许多居民由于饮用自行开采不卫生的地下水而诱发了各类疾病,给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仍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县城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增强城区管网输水能力,解决以上问题。用水量预测1、工业用水量根据城市性质、工业结构及水资源条件,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工业用水指标选用每公顷工业用地150立方米/日。表3-11-1工业用水量预测表项目坦塘组团工业用地(公顷)288.79用水指标(立方米/公顷·日)150工业用水量(万立方米/日)4.32、生活用水量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的指标要求、用水现状及水资源状况,确定规划期末生活用水指标(包括了公建和市政用水)为300升/日,规划城市人口为16万人,城市生活用水量为4.8万立方米/日。表3-11-2生活用水量预测表项目坦塘组团新城组团老城组团人口(万人)3.005.008.00用水指标(立方米/人·日)0.300.300.30生活用水量(万立方米/日)0.901.502.403、总用水量未预见水量和管道漏损按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之和的10%计算,则城市总用水量约10万立方米/日。表3-11-3县城区总用水量预测表项目坦塘组团新城组团老城组团生活用水量(万立方米/日)工业用水量(万立方米/日)4.3未预见水量(万立方米/日)0.520.150.24合计5.721.652.64水源选择与水厂及大型泵站的布局1、水源(1)水资源现状XX境内年产水量4.8亿立方米,客水16.75亿立方米,共计21.55亿立方米。表3-11-4XX县地表水资源汇总表(面积单位:平方公里径流总量单位:亿立方米)类别项目县内产水外县流入客水主客水流量春陵河黄狮江大成河合计春陵河黄狮江合计春陵河黄狮江大成河合计控制面积407.41293.942.97704.321456.22297.831754.051863.63591.772.972458.37平均径流总量2.9161.8670.0184.80114.12.65216.75217.0164.5190.01821.553表3-11-5XX县中型及小Ⅰ型水库工程特性表(2)水质状况盘江水库、邹山水库、金山水库、高峰水库、江里水库、蓝嘉水库等中型、小Ⅰ型水库的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标准;泮头水库、舂陵河XX段水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标准。(3)水源选择县城区以地表水为水源,供水厂水源主要有盘江水库、舂陵河;泮头水库和地下水资源作为城市的备用水源。2、水厂规划XX县县城区现状2座水厂总供水水量为5.2万立方米/日,由于盘江老水厂处理工艺落后,规模扩建受阻,已经停用作为备用水厂,盘江新水厂总供水量为4万立方米/日,不能满足远期用水量10万立方米/日需要。规划至2020年,县城区南侧(车头镇境内)新建自来水厂1座,用地面积5.10公顷,生产能力8.0万立方米/日。3、水源保护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与建设和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确保城镇供水安全。(1)保护水库、江河周围的水源涵养林。(2)根据XX县防洪规划建设,维护好水利设施,发挥水库的调节功能。(3)合理利用水资源,协调城市供水与水利发电、农业灌溉间的矛盾。(4)建立水源卫生防护地带。取水口周围100米的水域内不得停靠船只、游泳、捕捞、采砂和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200米水域内为一级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相应河段两岸堤围内坡脚线各后退50米为陆域保护范围。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得倾倒固体废弃物,沿岸不得堆放垃圾,不得设置有害化学物品仓库,不得设立装卸垃圾、粪便和有害物品码头,沿岸农田不得使用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和剧毒性农药,并禁止放牧。取水口上游1000米以外,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排放标准。管网规划1、为保证供水安全,城市管网采用多水源环网系统,适当建设大型水塔或高位水池等流量调节设施。高层建筑可自设地下贮水池,配置加压设备进行加压供水。2、城市输配水干管在现状基础上结合规划道路及可能的建设次序进行布局,早期铺设管道由于管径偏小、管道老化或与规划道路走向不一而逐渐予以更新。3、消防用水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2次考虑,一次灭火用水量为50升/秒,时间为两小时,总用水量为360立方米。4、根据XX县缺水的现实情况,建议远景(2020-2040年)在坦塘工业园区逐步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和分质供水系统,降低用水成本。排水工程规划现状概况与存在的问题1、城区排水概况XX县城城区总的地形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流经县城的百泉溪是城区生产、生活废水的主要排水渠,另外丙穴小溪、水王庙小溪承担了部分排水功能,最终于中医院南面注入百泉溪,百泉溪在城郊安宁村汇入舂陵河。目前,除人民路、珠泉路、禾仓路、建设路、XX大道、和谐路等主干道和新建、改建的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电机产品广告宣传与媒体投放合同3篇
- 2024年度美甲店装修设计合同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及赞助合同
- 《铅酸蓄电池维护》课件
- 《复地西安项目提案》课件
- 2024中国移动江西公司社会招聘2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信青海海东分公司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招聘20人(浙江)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限公司所属企业职业经理人公开选聘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校园招聘9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市场营销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69题)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考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平面设计师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
- 2024年全国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考试题库(三套完整版)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
- 2024年公安机关招警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初一期中家长会课件
- 医院患者人文关怀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