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1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2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3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4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

二。一。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3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3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6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4

第一节认识地球.............................................14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26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32

第四节海陆变迁.............................................42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45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45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48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51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54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58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58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62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70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78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87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87

第二节国际合作.............................................91

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94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案

孙伯镇初级中学滑道宏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

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

问题。

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

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II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

兴趣。

难点: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

平,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法)给学生提供

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积极探究(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

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

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

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揭开地理之“谜”

1、自主学习:

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你对那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

2).小组展示搜集材料:“世界上的地理之迷”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教师精讲点拨】白天糖分增加的多,晚上糖分减少的少,

瓜果才会甜,想想、猜猜新疆的条件会是怎样呢?

【探究结论】

新疆白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个性化修改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读课本22页最后一段及23页的内容,完成

下列要求。

读“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讨论课本P.3的图1-k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

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地方开展?(滑雪一在有冰

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一在海边。)

2).说说你了解的商品及产地?

3).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习归纳: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能提

高生活适应能力。

读“地理与生产建设”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4)、水稻是喜水的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还是

北方地区?

5)、小麦是耐旱的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还是

北方地区?

6)、假设有•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

该厂应该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镇?为什么?

读“地理与风土人情”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7)第四页的两副图,说出这是什么内容,主要在什么地方

开展?

8)完成P5活动题1、2。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阿拉伯人的服饰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优点是哪些?

【教师精讲点拨】

首先了解当地环境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探究结论】

头巾、长袍可以挡风沙;白色可以反射阳光。宽大的长袍能

很好的透气,散热。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

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

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举出例子吗?

学生举例子……

教师小结:地理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

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美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

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

特点的民情与风俗。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关,生产建设、工业、个性化修改

农业也与地理知识有关,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经济、政治、体育等也与地

理知识有关。

随着你们的不断学习,你们将会发现,地理知识既可以

让你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也可以让你的工作、学习更出色,

还能为你的业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请从以下活动中找出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活动()

A、再睡早起B、看报纸C、修路、架桥D、去医院看病

2、与草原关系不密切的活动是()

A、乳制品生产B、放牧C、生产皮毛产品D、建核电站

3、地理学可以直接指导人们()

A、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B、编制电脑程序

C、用法律保护自己D、观看足球比赛

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什么的影响重大?0

A、日常生活B、农业生产C、交通出行D、工业生产

5、李明说:“我们那里的小孩都会溜冰。”,李明是()

A、东北人B、上海人C、四川人D、广东人

6、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而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

要是为了适应

A、炎热的沙漠气候B、潮湿多雨的气候

C、伊斯兰教的审美观D、艰辛的居民生活

7、面食是的主食()

A、北方人B、南方人C、黎族人D、壮族人

二、综合题

8.请将卜列地理学家与他们的突出贡献连线:

①李四光A.积累了大量的我国气候资料

②竺可桢B.系统研究了我国的岩溶地貌

③徐霞客C.对我国河流进行了深入研究

④郦道元D.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者

⑤魏格纳E.发现了中国的含油地层

9.课本第五页有个活动,提到贝贝和玲玲是在北京夏令营认

识的,你参没参加过夏令营,或者其他形式的旅游,都去过

哪里?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令你印象最深刻?

六、附板书设计:

地理之谜

►生产建设

教学反思:个性化修改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

差):O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教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案(第1课时)

安驾庄镇初级中学汪岩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正确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据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和实际

距离;能够根据地图的图幅大小、所示范围大小,正确选取比例尺。

3、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地图的分类;实例引导读图尝试,学会判定生活中地图上的方向。

4、体验演示判定方向的快乐;领略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

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学科,掌握地理知识,并且

学会运用地理解决实际问题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素质。那么

我们该怎样学习地理?”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

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

和途径之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绘制地图的一般方法

1、自主学习:

读图1-7和图1-8,思考:

(1)、是不是图中那所学校象图中的那样小?画我们学校的

校园平面

图,要用一张象校园那么大的白纸来画吗?

(2)、把校园中的事物象画美术作品那样真实地画在纸上

吗?

(3)、如何让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学楼?哪里是运动场?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师精讲点拨】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

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

同的地物(图例),并用文字、数字标明(注记)。

【探究结论】地理事物按一定的缩小,并用

画在平面上,注上必

要的,就成为一幅地图。

学习任务(二)地图的分类

1、自主学习:读第7页第一段,思考:地图都有哪些种类?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肥城市各年龄段人口统计图》、《山东省河流

分布图》各属于哪一类

地图?

【教师精讲点拨】:一般来讲,阅读地图时,应先看图名,

知道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接下来是看图例,了解地图

内容的表达方式怎样;阅读地图内容时,应该是先整体,后

局部,先综合,后要素。尽量多地发掘地图内容,达到“图”

尽其用的目的。

【探究结论】尽管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内容不一,但每幅

地图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地理事物后,用符号、

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图必须具备三要素:方向、

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学习任务(三)方向判定个性化修改

1、自主学习:读课本第7页,思考下列问题《

(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R/

(2)判定地图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图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匕工

侧“米"/'

字形示意图中标出。/\

②指向标地图中如何判定方向?V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右图中A点在B点的方向。

【教师精讲点拨】2/

指向标地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北

方,箭头前B-

方为北,后方为南;箭头左方为西,---------------------

右方为东。

【探究结论】正北方

学习任务(四)比例尺

1、自主学习:请大家自主学习第8、9页,完成下列问题

(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

种形式表示。三种表示方式的转换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呢?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由分式大小的比较规则,

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较规则)分母愈小,比例尺愈

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北京市地图中国地图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表示内容详略

(1)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个性化修改

(2)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

(3)两幅图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哪幅

图简单?

【教师精讲点拨】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表示的

内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表示的

内容就越

【探究结论】

分母比例尺表示实际范围内容

越大越小越大越简略

越小越大越小越详细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医院在学校的方向。

(2)小明从水电站步行到学校,速度为每分钟50米,则大约

分钟可以到达。

解析:(D首先要看地图上有无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

上,根据指向标所指的

北方确定方向,把指向标平移到学校,可判定医院在学校的

东南方。

(2)先量得水电站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2cm,代入实地距

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2/1:20000=40000cm),即

400m,用距离/速度(400/50=8)即得出时间。

答案:(1)东南方(2)8分钟

2、下列四幅图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D.①③④②

解析:一般说来,在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

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的地图所表

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故D符合题意。

3、完成教材10页活动题1、2、3、4、50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个性化修改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学会看地图,其中方向判定和比例尺是本

节课的重点,我们要学会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记住并应

用比例尺定义、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转化、大小等,初步树立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的观

念,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能力训练P7基础巩固:2、3、4、5综合运用1、2、

4、5

六、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

(-)地图的制作与分类

1、制作2、分类

(二)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2)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

差):0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案(第2课时)

边院镇过村初级中学尚华东

教学目标:

1、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2、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3、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习惯

4、初步学会把所学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难点: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习惯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以生活化的地理为突破口,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

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绘制了一幅地图,你会读吗?仔细

观察我们为什么无法读它?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图例和注记”一框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什么是图例和注记?

②你能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吗?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读一幅地图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教师精讲点拨】

要把握地图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不同

的地图图例往往不同,要认真阅读和观察。

【探究结论】

要把握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读课本11页和12页第•・框题,完成下列要

求。

①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②对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我们该如何去做?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个性化修改

【探究问题】

资料新闻报道:巴基斯坦为谁而哭泣?

有人说,中东是宗教和文化的战场,世界三大宗教的发

源地竟如此奇怪地汇聚在“圣城”耶路撒冷;又有人说,中

东是大国逐鹿的战场,贫瘠之地,汇聚着众多国家和霸权的

利益;

在这片流淌着石油和鲜血的土地上,我们每天过目着无数的

悲剧。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硝烟会散尽?什么时候杀戮

会停止?……

①你还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了关于中东地区的信息?

②面对这则报道你能分析一下中东为什么战争不断吗?

【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中要多观察,要有一双“地理眼”,

善于发现一些地理信息和资料,加以整理,并运用所学的知

识,勤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

【探究结论】宗教、文化差异;大国干预;对石油和水资源、

领土的争端

学习任务(三)

1、自主学习:读12页第二框题完成下列要求

①为什么要进行野外旅行?

②野外旅行有哪些方式,应作哪些准备?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暑假我校将组织去临沂地下大峡谷旅行,我们该从哪些方面

进行准备?

【教师精讲点拨】开展野外旅行要从天气、路线、准备的物

品等多方面考虑

【探究结论】

选择晴天的天气、选准路线(或跟随旅行团)、带防暑和治

腹泻的药品、雨衣、矿泉水、照相机、雨伞、钱、太阳帽等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指图比赛:出示常见图例,看看哪组说得最快、最准。

2、读课本图1-18图,完成活动题3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图例和注记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

始终贯穿了地图,学会读图以及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多思考、

多观察。这将为我们学习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能力训练P86中考链接P111620

六、附板书设计:

化修

个性

地图

们学会看

信息

地理

收集

习学会

问题

地理

思考

理学会

学习

行中

外旅

在野

反思

教学

思】

后反

【学

•般、

好、

、加

(很好

评价

总体

后的

学习

1、我

O

差):

技能

识和

要知

的主

学到

2、我

O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法:

要方

的主

学到

3、我

____O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是:

问题

疑难

在的

还存

4、我

思】

后反

【教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认识地球》教学案(第1课时)

汶阳镇初级中学刘军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

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小组学习形式,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

究,完成本节学习。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咱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今天

就来学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完成课文15页“活动”1题

⑵、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教师精讲点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

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

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

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

家的探索精神。

【探究结论】

⑴盖天说f浑天说一麦哲伦环球航行一宇宙观测、卫星照片

f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般的事实向世人个性化修改

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

⑶登高望远。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

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点,

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圆的;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

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读“地球有多大”-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

⑵、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教师精讲点拨】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

述相关事物。手知半彳至6371千米;本道月性约4万千米;

农电积5.1亿年言4亲,表述要准确:

【屋丧结论】⑴平引半律6371千米;赤道月垮约4万千米;

枣南积5.1亿平言"宇泉,

&)由二次用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球体。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地球的表面积是中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假如你是一位

2000多年前的学者,你会如何去猜测和验证地球的形状,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

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

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

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综合能力训练P141,P151、2,P168、11。

六、附板书设计: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盖天说一浑天说一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

观测、

卫星照片f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教学反思:个性化修改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

差):0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教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认识地球》教学案(第2课时)

汶阳镇初级中学刘俊伟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