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任务行动方案
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任务(一)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体系,强化制度管理1、分类建立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统筹建立我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分布图。梳理主城区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地下文物埋藏区、风景名胜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建筑组群)、工业遗产、灌溉工程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地名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此基础上,查漏补缺,开展全域全要素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工作,注重对展现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载体的调查,从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多重价值维度开展评估,认定公布保护对象,进一步丰富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家底。至2025年,形成南通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分布图。持续开展资源普查,将符合认定标准的对象按程序列入保护名录。探索保护名录调整进出机制,推动保护名录的动态监测和管理。2、明确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重点科学划定各类保护对象的保护范围和必要的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明确保护重点和保护要求。保护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特色和文化内涵,大力实施原址保护,加强预防性保护、日常保养和保护修缮。保护寺街、西南营、唐闸、濠南历史文化街区、天生港等历史地段的街巷肌理、空间尺度以及古井、古桥、古树名木等环境要素,从整体上保持一城三片城河相依的城市格局和传统风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文化生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3、严格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和省级以上开发区文物资源区域评估工作。在城市更新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对列入保护名录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得随意拆除。严格既有建筑拆除管理,完善调查评估、专家论证、公示公开等工作机制。充分尊重民意,因地制宜推进更新改造,切实保护能够体现城市特定发展阶段特色、反映重要历史事件、凝聚公众情感记忆的既有建筑,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推进全过程管理,健全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规划审批及监管协同机制。(二)科学编制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强化规划引领1、推进名城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修编完成2035版南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完善市域、市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建筑遗产与历史环境要素五个层面的保护框架,确定规划保护的强制性内容。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管控要求,及时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和规划控制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2、开展专项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编制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及特定地段详细规划,深化细化相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的具体要求,为保护实施提供依据。完善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细化项目实施库及总体政策措施。开展南通旧城(濠河内圈)保护与更新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濠河内圈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延续旧城文脉,重焕旧城活力。开展南通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修编,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因地制宜体现和延续地域、历史、人文特色。3、推进建筑文化遗产的测绘建档工作做好各类已公布建筑类遗产保护对象标志牌设立及测绘建档工作。完成市区已公布历史建筑的测绘建档,形成一栋一册的数字化信息档案,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对新认定的历史建筑,同步开展挂牌保护和测绘建档。加快推进数字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智慧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利用科技手段助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4、推进唐闸工业文化遗产的申遗工作在统一部署下,依托申遗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申遗价值评定,进一步深化主城区内与中国近代第一城相关联的教育、文化、慈善、水利、市政设施等历史遗产的调查研究、登记、公布,推动形成申遗价值评定成果。推进各类遗存遗迹的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保护唐闸近代工业城镇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延续性,放大唐闸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的文化特质。(三)融入城市文化遗产的更新行动,擦亮底蕴特色1、开展城市文化遗产的精细化环境整治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开展环濠河周边、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周边环境整治,逐步疏解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相适应的城市功能,彰显地域特色和地方建筑文化。推进文峰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环境整治提升。不随意砍伐大树老树,不随意改变和侵占河湖水系,不随意更改老地名,不破坏传统风貌格局。2、开展历史文化遗产的安全评估强化和落实监管责任,加强抗震防震、避险疏散、消防安全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升各类历史文化遗产防灾减灾能力。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完善综合防灾管控措施。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微型消防站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升火灾处置和自防自救能力。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建筑结构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隐患建筑清单,制定隐患整治计划。推进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消防、安防和防雷三防基础工程建设工作,确保启动实施覆盖率达到70%以上。3、探索多元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途径采用微改造的绣花织补方式,增加老城区公共开放空间,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供给。推进各类保护性建筑及传统民居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与活化利用。在保持历史建筑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满足结构、消防安全要求,不影响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使用需求,通过加建、改建、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并提升消防、无障碍、绿色节能等性能。推进寺街、西南营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策划研究,探索沉浸式、体验式文商旅休闲融合的多元活化利用途径。4、深化文化遗产的文旅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与张謇相关的丰富历史遗存,开发以张謇名人文化为主线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一批兼顾人文研学、场景体验、互动社交等功能的张謇文化主题热点产品。围绕全市建设1+3张謇文化特色展示区的总体目标,发挥南通博物苑作为综合展示馆和核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及唐闸作为活态文化展示区的传承引领作用,切实加强与海门、启东等张謇文化特色展示片区的统筹联系,全方位、多维度推进张謇文化品牌建设。兼顾五山片区、濠河内外等片区资源的综合利用,以生态文化、传统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打造独具南通特色的城市文旅休闲融合产品。5、加快重点保护性文化遗产的项目建设实施环濠河南大街片区十大提升项目,推动老城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延续城市记忆。加强对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入口等重要节点空间的塑造,从空间、场地、铺装、标识、小品、绿化等方面对主要入口空间进行重点设计并组织实施,提升标志性,增强引导性,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能见度。分片区对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修缮利用,改善街区人居环境。推进唐闸历史文化街区工业遗存保护修缮利用,实施北市片区景观综合提升、复兴面粉厂工业遗存加固修缮等项目。完成大生纱厂、关帝庙巷明清住宅等省级以上重点文保单位修缮工程。濠南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推进南通博物苑整体提升,高标准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融入文化遗产的区域特色发展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我市唐闸北市片区更新改造工程项目等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相关项目研究,争取将我市项目纳入国家重点项目库,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助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讲好南通故事1、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水平坚持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弘扬价值为方针,完善非遗名录体系,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做好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结合南通本土非遗文化,开展非遗体验工坊建设,通过建筑遗产、非遗、旅游、体验、时尚等多重文化元素的充分融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保护。2、加强地域文化遗产的阐释宣传持续推进江海文化、张謇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努力讲好南通故事。推进张謇相关史迹保护利用工作。聚力打造地域文化IP,以新媒体作品、文化艺术创作、工艺美术品等形式,打响历史名人牌,擦亮张謇文化品牌,提升南通在海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组织开展以寺街经络为主题的南通老城记忆文化宣讲系列活动,用文字、镜头留下老南通的城市记忆。组织编印《话说寺街、西南营》丛书,制作专题宣传片,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应保尽保的理念,以保护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全面保护好南通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强化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一城三镇格局为基础,以江海文化、张謇文化、工业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为依托,围绕完善保护传承体系、强化保护规划引领、推进片区有机更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四个方面,实施一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重点项目,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格局。到2025年,基本建成保护内涵丰富、对象分类科学、管控措施有力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措施(一)明确管理主体,加快历史遗产的保护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北京市已公布《长城保护管理办法》,使长城保护在法制建设上大大前进一步。其他遗产地的专项亦应加快步伐,使遗产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二)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世界各国公认的两个修复原则: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三)慎重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纪念意义。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四)合理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并适度利用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社会公益性和传世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坚决扭转将世界遗产的性质界定成旅游资源的错误倾向,更不能将遗产保护地变成经济开发区。提高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技术。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重视引进先进保护技术和手段,鼓励遗产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探索适应目前实际情况的新技术、新方法。(五)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扩大宣传教育世界遗产保护是群众性事业,应扩大宣传,积极发动和吸引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应重视和发挥志愿者及民间社会组织在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整合地方科研力量,开展对各遗产地乃至整个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研究,组织编纂出版一批有较高理论价值的专著;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保护、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六)做好后备项目的历史文化遗产申遗准备工作在防止重申轻保偏向的同时,要做好新项目申遗的准备工作,以申促保,以保备申,使申遗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序。国内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和未来趋势(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现状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赓续中华民族文脉、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载体。考文献而爱旧邦,睹文物而知传统,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崭新契机。在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背景下,文化遗产数字化正在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资源孤岛鸿沟大、数字化成本高难度大、沉浸体验与展陈表现力不强、市场交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是制约文化遗产与数字科技实现创新驱动纵深融合的重要瓶颈。共识与欢呼,疑虑与诘问相伴产生。(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未来发展趋势基于对数字技术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向的一致认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的指导下,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腾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特邀共创伙伴青腾,于2022年5月共同发起探元计划2022项目,征集、遴选前沿科技+文化遗产领域内具有行业前瞻性与社会价值的创新案例、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形成多元协作保护传承新格局。本次发布的《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报告》,是探元计划2022现状总结和趋势展望成果。探元计划项目组通过问卷调研国内363家文博机构负责人,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触达不同等级和类型的文博机构;项目组联合腾讯研究院T-ask调研平台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大众认知调研;结合探元计划案例征集对166家企业和73位行业专家分别展开案例研究和深度交流,致力听取并传递文化遗产链条各相关方的声音,力求更准确地洞察国内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和未来趋势。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城乡建设中切实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建立全域、全要素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充分展现南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坚决制止各类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守住文化根脉,塑造富有江海地域特色的景观风貌,推进南通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含义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一)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无形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中国文化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转型的趋势(一)需要保护历史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共同生成的文化景观文化保护的语境下保护的是文化要素,而文化遗产保护在保护文化要素的同时,还要保护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共同生成的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遗产包括即将申报世界遗产的西湖、元上都、福建的鼓浪屿、哈尼梯田、龙井茶园等。(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在文化遗产保护类型上面,从重视静态遗产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文化遗产并不意味着死气沉沉,完全可以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是可以充满生活气息的,不少历史文化街区、江南水乡、传统山寨、民族村寨都列入了文化遗产保护之列。(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和时间尺度更广过去文化保护,保护一座桥、一个塔,一个历史街区,一座历史名城,但是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尺度更加广阔,包括大遗址群、包括文化线路,包括系列遗产。譬如西安西北的周、秦、汉、唐四大城市遗址群,洛阳一系列大范围古代遗址群作为文化遗产特区给予保护,我国有三条著名的文化线路,包括大运河、丝绸之路和西南部茶马古道。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间尺度方面。从重视古代文物、近代史迹的保护,向同时重视20世纪遗产、当代遗产的保护方向发展。譬如福建保护了陈嘉庚先生捐献的集美学村的建筑群,大庆的第一口油井、核武器研制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都列入了国家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四)非遗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重要过去文物保护重视宫殿、寺庙、纪念性建筑,今天文化遗产保护还要重视民间文化遗产,包括乡土建筑、工业遗产、老字号遗产等。这些过去往往被认为是普通的、一般的,大众的而不被重视,但他们确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化保护往往重视物质形态保护,文化遗产还要同时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共同形成的文化空间,应该作为文化保护的重点。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对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刻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宝贵的历史文化更好滋养心灵,绽放新的光彩。(一)坚持保护第一,全面系统保护好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河北正定古城到首都城市规划,从敦煌莫高窟到云冈石窟,从平遥古城到殷墟遗址,一以贯之地重视文物保护,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不断提出要求。要牢记嘱托,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切实把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全面系统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进一步增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坚持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按照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的保护要求,全面保护好古代与近现代、城市与乡村、物质与非物质等历史文化遗产,在城乡建设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到应保尽保,既保护单体建筑,也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实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二)对历史文化遗产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近年来,我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政策法规得到有效落实,保护工作逐渐科学化,行业管理逐渐精细化,挖掘和利用方面逐渐规模化,记录与展示领域逐渐数字化,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修复逐渐均衡化……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需要持续巩固。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群众现实生活,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内容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一是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在继承和创新中延续城市文脉。二是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切实做好革命遗址、遗迹、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华历史名人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积极用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三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各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旅游线路,引导广大游客在旅游中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功能。(三)形成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强大合力我国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浩如烟海,这是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发展的根基。但从实际看,一些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保护意识不强、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尽职尽责,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机构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构建多方参与、多元投资的有效机制,形成全社会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强大合力。具体实践中,要坚持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全社会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鼓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加大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在做好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的同时,运用高科技手段推出更加新颖活泼的陈列展览等,让文化遗产动起来、活起来,吸引更多人感受历史文化遗产魅力、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传播方式,全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增强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一)历史文化遗产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它具有特定的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和审美价值,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育社会文化的基础,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的持续发展。(二)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独特的内涵中国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活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一切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维护民族文化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总的来说,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本性和社会活动的历史遗迹,无论它最初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是先进的还是反动的,都从不同的方面和领域揭示了这种一定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古代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水平。它们的价值和作用是永恒的,保护文化遗产意义重大。(四)保护文化遗产可以帮助各族人民广泛吸收民族精神的养分文物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文化遗产是保护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基础;文化遗产在对外交流和保护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遗历史文化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预缩烘干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非营利组织廉洁自律教育方案
- 2024年中国树脂专用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平压模切压痕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负离子水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4年中国多功能果菜灭菌解毒柜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京津冀地区环保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单音调手风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粘扣袋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电子元件成型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
- 语文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 沐足行业严禁黄赌毒承诺书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足浴店入股合同范例
- 完整风电场运维服务合同
- 走近非遗 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公司章程(完整版)
- 以息代租合同模板
- 2024年浙江省单独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景区安全管理教育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