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教案_第1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教案_第2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教案_第3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教案_第4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教科书P1主题图,P2例1,P3课堂活动1、2题,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将相同数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

式,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将同数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感受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小棒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8+8+8+8=32(棵)4个8

4+4+4+4+4+4+4+4=32(棵)8个4

8X4=32(棵)读作:8乘4等于32

4X8=32(棵)读作:4乘8等于32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几个几”(主题图)

引入: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瞧!校园里多热闹呀,我们一起去看看。

1.从主题图中引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

(1)提问:你从图中看到写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一共有多少扇窗户?一共有多少棵树?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

秋千?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接力赛……)

(2)提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可能说出是数出来的,也可能说出算式。

板书:窗户的扇数:9+9+9=27(扇)

树的棵树:5+5=10(棵)

荡秋千的小朋友人数:2+2+2=6(人)……

2.初步体会“几个几”

(1)提问: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2)组织交流:(都是加法、每个算式的加数相同)

(3)提问:在“9+9+9”中,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4)提问: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

(4)提问:其余算式分别是几个几相加?

3.导入新课

(1)提问:如果我们年级的小朋友都去荡秋千,2人一组,共有100组,你

能列式算出有多少人吗?(2+2+2+2+2+....)

(2)提问:你有什么感觉?

4.揭示课题。

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的问题,还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想学

习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新知一一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例1)

(一)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为列出同数连加的算式作准备

1.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

提问:同学们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正在植树呢!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呢?你

是怎么知道的?

2.板书总结学生的方法。

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结合学生所说的数数方法,

列出算式板书:

预设1:1+1+1+...+1=32(一棵一棵数)

预设2:2+2+2+……+2=32(二棵二棵数)

预设3:8+8+8+8=32(一排一排,横着数)

预设4:4+4+4+4+4+4+4+4=32(一列一列,竖着数)

3.引导观察思考。

提问1: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提问2:再看看最后两个算式,它们分别是几个几在相加?

(4个8相加、8个4相加)

指出: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二)改写算式,初步理解意义。

1.列出乘法算式:

师讲述:4个8相加,相同加数是8,相同加数的个数是4,可以改写成

8X4=32或4义8=32;8个4相加,相同加数是4,相同加数的个数是8,也可8

义4=32或4X8=32。

2.介绍读法:8X4=32读作8乘4等于32

4X8=32读作4乘8等于32

3.认识乘号

提问:“X”这个符号认识吗?是什么符号呢?(引导学生认识乘号)

4.比较:8+8+8+8表示什么意思?8义4呢?

4+4+4+4+4+4+4+4表示什么意思?4X8呢

指出:4个8相加,既可以写成8+8+8+8,又可以写成8X4

8个4相加,既可以写成4+4+4+4+4+4+4+4,又可以写成4X8,

你更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小结:看来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5.练习: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读出来。(主题图列出的加法算式)

提问:()><()表示什么意思、?

过渡:小朋友学得真不错,敢接受挑战吗?

三.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1题:读一读。

课堂活动2题:(1)先示范3义2,引导学生摆出3个2根小棒(也可以摆2

个3根小棒),再边摆边说。

(2)思考:3X2表示几个几相加?能把3X2这个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吗?(3)学生练习边摆边说剩下的几个乘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介绍“X”的来历。

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1题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2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例2,课堂活动3题,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操作,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以及求相同

加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以及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18个小圆片。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3+3=18(盆)6个3

3X6=18(盆)读作:3乘6等于18.

6X3=18(盆)读作:6乘3等于18.

•••

•••

•••

因因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数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读一读,并说出各算式表示的意义。

4X59X38X62X10

二.探索新知一一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教学例2)

过渡语:为了装饰校园,学校买了一些美丽的花,我们去看看。

1.(出示例题2)学生观察,抽生汇报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共有多少盆花?

3.思考:要求一共有多少盆花应该怎样列式解决呢?

预设1:3+3+3+3+3+3

预设2:3X6或6义3

4.针对列乘法的同学提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6个3连加,可以写成3

X6或6X3)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连加算式,可以写成两道乘法算式。

5.对照乘法算式介绍乘法算式中各个部分的名称。

6.观察、比较列出的加法和乘法算式,讨论:通过观察、比较,你们发现

什么样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4+4+4+4+4+4+4+4=32(棵)

3+3+3+3+3+3=18(盆)8+8+8+8=32(棵)

3X6=18(盆)8X4=32(棵)

6X3=18(盆)4X8=32(棵)

小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一起读一读,在书

中勾出,加深理解。)

7.应用:(提问:哪几个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

4+4+4=123+3+3+4=135+5=10

8.完成练习一第2题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写之前说一说,这是几个几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3题,师说生摆。(一图二式),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摆出。

2.练习一第3题,写出乘法算式再读一读,再说出各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练习一第4题看图填数

(1)先引导学生理解(1)、(2)题,一份一份地出示图,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用什么乘法算式表示;

(2)学生独立列出(3)题,引导看懂图,1个大格有1个5小格,5个大格

有5个5小格。

(3)抽生汇报,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摆一摆,说一说,并写出它的加法算式。

3X56X42X87X5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3课时2的乘法口诀

教材第7页的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二的1、2

L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改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2的乘法

3.

师:小朋友们在家里喜不喜欢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啊?小云和我们很多小朋友一样,也是一

个喜欢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的好孩子。今天,他们家要来客人,爸爸妈妈非常忙,小云决定

师:哇!有客人来了,小云要拿拖鞋给客人。一个客人需要2只拖鞋,那两个客人需要几只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4。

2.

问:现在一共有几个客人?需要几只拖鞋?可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6。

3.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2=8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引导学生理解:2个2相加,乘法可以写作2X2,3个2相加可以写作

2X3

2+2=2X2=4

2+2+2=2X3=6

2+2+24-2=2X4=8

4.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2+2=2X5=10

24-2+2+2+2+2+2+2+2=2X9=18

1.师:你发现这些乘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乘法算式来编出2的乘法口诀。

前面一个乘数都是2,我们在乘法口诀中就把二放在最前面。后面一个乘数是几,我们就把

几放在二的后面。积放在两个乘数的后面。由此可以得出2的乘法口诀的第一句:二二得四,

表示2乘2得4;第二句:二三得六,表示2乘3得6。那第三句怎么说呢?表示什么意思?

2乘5的积是两位数,为了顺口,我们就把“得”字去掉,说成“二五一十”。那后面几句

2+2=2X2=4

2+2+2=2X3=6

2+24-2+2=2X4=8

2+2+2+2+2=2X5=10二五一-卜

2.给学生1

师:你背了几句口诀?谁背得最多?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的?愿意把你的方法说给同学们

听听吗?(引导学生找出相邻两句口诀间的联系。)

3.

学生讨论回答。

4.

第1题,要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然后说算式和口诀,可采取你摆我说、自己边摆边说或老师

摆学生说等形式进行,加深学生对2的乘法口诀的理解。特别注意除“摆2次”外,其他的

摆法都要启发学生根据摆小棒的结果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并巩固用一句口诀算两道乘法算式

第2题对口令,也可采取老师和学生或学生和学生对口令等形式进行,使学生熟悉口诀并运

用乘法口诀。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对口令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进行用一句口诀对出两道乘

法算式的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用什么方法记忆2

板书笔记

2的乘法口诀

2+2=2x2=4二二得四

2+2+2=2x3=6二三得六

2+2+2+2=2x4=8二四得八

2+2+2+2+2=2x5=10二五一十

2+2+2+2+2+2+2+2+2=2x9=18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4课时1的乘法口诀

教材第8页例3及练习二第3、5、6题与思考题。

经历编制1的乘法口诀的探索过程,感知1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1的乘法口诀,能用口

重点:经理编制1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1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1

难点:理解1

前面我们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大家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1的乘法口诀。(板

1.

(1)课件出示1根小棒,提问:这是几个几,你能用乘法列算式吗?

指名口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X1=1

(2)课件出示2个1根小棒。(结合课件动画1根1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X2=2

追问:1X2=2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交流得出1X2=2表示2个1相加得2,也可以表示1个2得2。

一二得二可以计算IX2=2,也可以计算2X1=2

(3)课件出示3个1

学生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后板书:1X3=3,一三得三。

刚才我们编了1的乘法口诀的前3句,你还能继续往下编吗?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小棒,一

边摆小棒,一边写算式,并编出相应的口诀。请同学们注意,在摆小棒的时候,要1根1

根地摆,还要数出有几个1

学生自行摆小棒、写算式、编口诀。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学困生予以一定的指

导。

刚才大家编出了1

1X4=4

1X5=5

1X6=6

1X7=7

1X8=8

1X9=9

全班齐读1的乘法口诀。

4.

(1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1

(3

顺背、倒背、同桌互背、全班齐背、指名抽背。

5.

(1)对口令。(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1

(2)说算式,对口诀。(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3X1得多少?用什么口诀?为什么用这句口诀。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无论是3X1还是1X3都可以用“一三得三”这句口诀计算出结果。

这和前面学习的2

同桌合作:一个学生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另一个学生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还可以一个学生

先说出乘法口诀,另一个学生说出乘法算式。

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3

集体订正,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5

教师归纳:在比较大小时,要先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这样不容易错。

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6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接着同桌互对答案、交流,然后教师指名口答,并让计算错误的学生说

说原因。

(本题是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口诀的能力。题目有一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图,理解图意:把一个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并学会怎么分。

通过类比、推理,探索出本题的答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笔记

1X1=1一一得一1X2=2

1X3=3一三得三1X4=4

1X5=5一五得五1X6=6

1X7=7一七得七1X8=8

1X9=9

在上节课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之后,学生对乘法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让学生再次尝试自己编制口诀。记忆口诀,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口诀,学生运用口诀。

本科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的语言如果能简练些会更好,提示性的语言还要更少些,

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5课时3的乘法口诀

教材第1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与练习三第1、2

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3

重点:掌握并熟记3

难点:熟记3

课件出示3人一组,共2

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几个人一组?有几组?

(学情预设:学生列出3X2=6或2X3=6

教师:同学们真棒,利用我们学过的2的乘法口诀解决了问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3的乘

1.

(1)追问:如果有3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口答,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①3+3+3=9;②两组6人,三组

比两组多一组,多了3人,6+3=9;③通过数人数得出共有9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表格“3组”对应“人数”栏上标上得数9。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算出4组、5组、6组各有几个小朋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结果

(2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得出:每一个不同的组数就对应着一个不同的人数。从左到右组

数依次增加1,人数就依次增加3

请你根据表格里的组数和人数的规律,猜猜7个组、8个组、9

学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把表格补充完整,验

证学生的猜想。

2.

(1)同学们,“3组有9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3X3=9

提问:你能根据3X3=9

引导学生根据编1,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3X3=9

(2)让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集体反馈时,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X3=9

3X4=12

3X5=15

3X6=18

3X7=21

3X8=24

3X9=27三九二十七

3.

(1)全班同学齐读3

提问:3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有多种,只要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

口诀之间都相差3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口诀,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记口诀。

4.用口诀。(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2

3X6=7X3=

(2

3X6=18

7X3=21口诀:三七二-一

1.完成教材第12页“课堂活动”的第1

教师请2个学生上台演示,一个学生用小棒摆出三角形,另一个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及所应用

2.完成教材第12页“课堂活动”的第2

学生独立思考后直接在表格中圈出3乘1,2,3,9

反馈时,教师指名学生说说积分别是多少,根据哪句口诀得出的。

3.完成教材第12页“课堂活动”的第3

同桌两人合作对口令。

4.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反馈第1题时让学生说说应用的乘法口诀。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3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有什么联系?你能背出3的

板书笔记

3的乘法口诀

例l;3x3=9三三得九例2:3x6=18

3x4=12三四十二口诀:三六十八

3x5=15三五十五7x3=21

3x6=18三六十八口诀:三七二十一

3x7=21三七二十一

3x8=24三八二十四

3x9=27三九二十七

学习3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和意义都有

所了解。教学时,以“扶一一半扶半放一一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

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

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6课时练习课

教材第13~14

熟记1,2,3

重点:熟练运用3

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有关3

1.完成教材第13页的第3、5、6

(1

(2

(3)在反馈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要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2.完成教材第14页的第7

先让学生读口诀,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口诀写出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最后集体反馈。

3.完成教材第14页的第8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个别学生的答案。并强调练习时要

看清运算符号,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口算。

4.完成教材第14页的第9

引导学生先从下往上观察表格,再想口诀。反馈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发现。

1.完成教材第13页的第4

(1

(2

(3)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口算依据和过程。

2.完成教材第14页的第10

(1)课件出示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后体温: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口答)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求“8个3人间一共能住下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8个3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利用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就可以求出结果是24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笔记

5X3=15(元)或3X5=15

3X4=12(元)或4X3=12

8X3=24(人)或3X8=24

教学反思

这节课首先通过谈话,唤起学生的记忆,为接下来的练习扫清了障碍。然后通过练习,

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在交流辨析中,巩固乘法口诀,为后面学习表内除法作铺垫。接着通

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感受到乘法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增加学生的审题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策略。最后通过

小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回忆,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7课时乘加乘减

教材第15页例3,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四第1~4

1.

2.能灵活运用1-3

3.

4.

1.

二三得六(2X3=6,3X2=6)一四得四(4义1=4,1X4=4)三四十二(4X3=12,3X4=12)

2.

★★★★★★

算式是:(3X3=9)或者(3+3+3=9

♦♦♦♦♦♦♦♦

算式是:(3X4=12)或(3+3+3+3=12

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要点:3个3是多少?4个3是多少?

出示教材例3

学生:有3个组是每组3人,有1个组是2

教师:这些数真有特点。有3个组都是3人,有一个组却比其他组少1人,也就是2人。你

教师:你们解决“求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了吗?哪个组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想法和解

学生1:我们用加法做:3+3+3+2=11

学生2:我们先算出3个3人一组的一共有多少人,用3X3=9(人),再加上2人,是11

学生2:3X3+2=11

学生3:我想如果把2人组增加1人,这样每组都是3人,一共有4个组,用3X4=12(人),

再减去多算的1人,是11

学生3:3X4-1=11

教师:(指3X3+2)这个算式是先算3X3,还是先算3+2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言,最后教师小结:因为3X3+2表示3个3人一组再加上2人,求

一共有多少人,即先把3人一组的这3个组的总人数算出来。所以,3X3+2应先算3X3,

再用3X3的积加2

教师:你们想一想3X4-1

教师:(指3X3+2,3X4-1

(预设:①用加法计算一一3+3+3+2。②点数的方法一一挨个数。③点数的方法一一先数前

三组,再接着点数。)

2.

教师引导:先点数前3组就相当于先算前3组有多少人,算式可以怎样列?(3X3)然后再

接着点数就相当于再增加几人,因此算式又可以怎样列?(3X3+2

强化理解,抓3

(1)3X3表示什么?学生:3

(2)为什么要“+2”?学生:比3

(3)3X3+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比3个3多2。

3.

比较两种方法(连加和乘加),哪种更好?乘加计算更快、更简便。

4.

还可以乘减——3X4-1

对比分析理解,抓3

(1)为什么不加要减?为什么要“-1”?(结合图示)学生:还差一人才能组成4个3。

(2)为什么“X4”?学生:把这些同学看成4

(3)3X4-1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比4个3少1。

5.

第一个算式3X3+2,先求出3组有多少个,再加上第4组的2个,也就是先算乘,再算加。

再看第二个算式,3X4-1,先求4组有多少个,再去掉1个,先算乘,再算减。因此,乘加、

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1.先算乘,再算加减法。

2.

板书笔记

乘加

例3

方法1

方法23+3+3+2=11

方法33X3+2=11

方法43X4-1=11(人)★★★★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创设了生活中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表各自的见解,引导

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习惯,提现解决问题方法多

样化的思想。当然,本课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学生自主探索解法的过程中,没有

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今后的教学

中要多加注意。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8课时4的乘法口诀

教材第17~19页例1、例2及练

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感知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4的

重点:掌握4

难点:熟记4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3辆汽车图,每辆汽车4个车轮。)你能从图上

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图上共有3辆汽车,每辆汽车有4个车轮。)

提问:3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车轮呢?你能列出算式吗?应用哪句口

学生列出:3X4=12或4义3=12,两个算式都是用“三四十二”这句

引入:今天莪们来继续学习4

1.

(1)追问:如果有4

(教师边提问边利用课件出示教材第17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口答,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①

4+4+4+4=16;②3辆车12个车轮,4辆比3辆多1辆,多了4个车轮,

12+4=16;③通过数车轮数得出共有16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算出5辆、6辆汽车各有几个车轮,教师根据

(2

引发学生发现:每一个不同的汽车辆数就对应着一个不同的车轮个数。

从左到右汽车辆车依次增加1,车轮个数就依次增加4

让学生根据表格里的汽车辆数和车轮个数的规律,得出7辆、8辆、

9辆汽车各有多少个车轮。教师把表格补充完整,验证学生的猜想。

2.

(1)提问:“4辆汽车16个车轮”你能用乘法算式吗?为什么这样

列式?(4X4=16

你能根据4X4=16试着编一句乘法口诀吗?并说说你这样编的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四十

(2)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

4X4=16

4X5=20

4X6=24

4X7=28

4X8=32

4X9=36四九三十六

3.

(1)4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有什么规律?(重点引导学生发现

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都相差4

(2)引导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记口诀。

4.用口诀。(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2

4X8=

5X4=

(2)请同学们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

4X8=32

5X4=20

教师:“四八三十二”这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个乘法算式?“四五二

指名学生口答后,教师归纳:根据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写出两个乘

法算式。(两个因数相同的乘法算式除外。)

1.完成教材第17页“课堂活动”的第1

教师请2个学生上台演示,一个学生摆小棒(每组4根),摆若干组;

另一个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及所应用的乘法口诀,再集体评价、反馈。

2.完成教材第17页“课堂活动”的第2

以不同形式对口令,巩固乘法口诀。

3.完成教材第18页“课堂活动”的第3

教师组织学生以接龙的形式展开游戏,要求每位学生完整地描述“几

全班交流时,教师设问:刚才大家算1只青蛙1张嘴用了什么口诀?

(1

算2只眼睛4条腿用了什么口诀?(2

算8只眼睛16条腿用了什么口诀?(4

最后教师指出:我们已经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我们不仅要熟练地

背诵这些口诀,还可以利用这些口诀解决我们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4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有

什么联系?你能背出4

1.

2.

板书笔记

4

例1:

4X4=16

4X5=20

4X6=24

4X7=28

4X8=32

4X9=36四九三十六

例2:4X8=32

5X4=20口诀:四五二十

本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4的乘法口诀,学生体

验了自主探索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享受到了成功

的喜悦。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结合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知识,既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接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生搬硬套教案,对学生的错误没有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应当抓住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纠正,

这样才会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9课时5的乘法口诀

教材第20~21页例1、例2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感知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5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类、类比,培养学生推理、概括、记忆

重点:掌握并熟记5

难点:熟记5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小朋友喜迎北京奥运会的情境图。)你从图上获

教师:这是奥运会的会旗,旗上画的是什么?数数看有多少个圆环?

指名口答,教师追问:一面小旗有5个圆环,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提问:4面小旗一共有多少个圆环呢?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用哪句

口诀口算的。(教师边用课件出示4位小朋友分别举着五环旗的情境

学生易列出:5义4=20或4X5=20,两个算式都是用“四五二十”这

提问:如果有5

设疑: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怎么算?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究5的乘法

1.理解图意,填补表格。(教材第20页例1

(1)教师继续用课件出示5位小朋友分别举着五环旗的情境图和表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①5+5+5+5+5=25;②4面五

环旗有20个圆环,5面比4面多1面,多了5个圆环,20+5=25(个);

③通过数圆环数得出共有2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表格“5”对应的“圆环”栏上写出得数25。

(2)提问:那么6面、7面、8面、9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将表格补充完整,教师讲评,集体订正。

2.

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结合前面编写厂4乘法口诀

5X5=25

5X6=30

5X7=35

5X8=40

5X9=45五九四十五

3.

(1)提问:5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有多种,只要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重点引

导学生发现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都相差5

(2)引导学生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熟记口诀。

4.用口诀。(教学教材第20页例2

(1

5X7=

(2)请同学们想一想,计算这道题要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5X7=35

追问:“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个乘法算式?今天学习

的这些口诀中哪些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哪句口诀不可以?为什么?

指名口答后,教师归纳:一句乘法口诀一般都可以算两个乘法算式,

(3)让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教师指名口答,让学生说说每个乘

法算式应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最后让学生全班齐读这四个乘法算式。

1.完成教材第21页“课堂活动”的第1

同桌两人合作,对口令。

2.完成教材第21页“课堂活动”的第2

学生先独立应用口诀编儿歌,然后在小组内交流:1只手有5个手指,

2只手有10个手指,3

最后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21页“课堂活动”的第3

(1)教师点明题意:用5分别乘1~9,所得的积写在表格第二行相

①相邻的两个积相差5

②5与1,3,5,7,9相乘的积的个位上都是5

③5与2,4,6,8相乘的积的个位上都是0

教师指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帮助我们熟记5的乘法口诀。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你能背出5

1.

2.

板书笔记

5的乘法口诀

例l:5x5=25五五二十五

5x6=30五K二十

5x7=35五七三十五

5x8=40五八四十

5x9=45五九四十五

例2:计算:5x7=35

口诀:五七三十五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卜4的乘法口诀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列算式编口诀和记忆口诀

的方法,因此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尝试编口诀,利用已有

的知识经验,迁移类推,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教师只在关键处启

发、点拨。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归纳概括、迁移

类推的能力,而且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10课时练习课

教材第22

L熟记1-5

2.

重点:熟练运用5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有关5的乘法口诀的综合练习。(板

L完成教材第21页的第1

提问:我们学过的卜5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口诀只算一个乘法算式?

指名口答,并板书。

2.完成教材第22页的第2

(1

(2)反馈时注意学生解法的多样化,如9X5圆.TIF;Z*4;Y*4,JZ1]5X9,

方法一:学生可以通过计算两个算式的结果来比较大小,两边都等于

45;方法二:也可以通过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比较大小,两个算式都

表示5个9相加或9个5相加,所以两个算式相等;方法三:因为两

个乘法算式应用的口诀相同,所以结果一定相等。

最后教师要指出:解答这样的题目时要看清题目,认真审题,选择适

当的计算方法进行口算。

3.完成教材第22页的第3

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口算,再集体反馈。反馈时教师强调要

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4.完成教材第22页的第4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算式可以转化乘加或乘减的算式;交换两个因数

的位置,积不变。

5.完成教材第22页的第5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引导学生:观察5+5=10、5义5=25、5-5=0这

小结:所填的运算符号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

完成教材第22页的第6

1.

指名学生口答。

2.利用课件出示一板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每板药有多少粒?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课件出示第(2)小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明确题意:图上有6板

药,每板有5

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口算依据和过程。

通过这节课的联系,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板书笔记

2X5=10(粒)或5*2=10

5X6=30(粒)或6X5=30(粒)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11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材第23~24

1.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悉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熟读乘法算

3.通过归纳整理1~5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口诀间的关系,熟练掌握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我们这一单元所学

1.

(1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指名口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同桌相互说说这2个算式的读法及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归纳、整理1~5

(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3页的填口诀练习。集体订正时,教师用投

----得一

-4日一二二得四

一坦一

一二传二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

--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

(2

让学生用1~5的乘法口诀卡片摆出一个排列有规律的表,然后在小组

②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题,集体订正。

3.

(1)完成教材第23页的第2

③集体反馈时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2)完成教材第24页的第3

①课件出示题图,提问:仔细观察,三种颜色的圆片是按什么样的规

③组织集体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及乘法算式

各部分的名称。还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进行口算、解

:书笔记

整理与复习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4x5=20读作:4乘5等于二十。

5x4=20读作:5乘4等于二十。

因乘因积

数号数

---得一

-4日一

1—彳子――二二得四

一但一

一二传二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二五—b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

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12课时练习课

教材第24~25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知识,熟记口诀,熟练利用口诀计算和解决

重、难点:进一步巩固乘法知识,熟记口诀,熟练利用口诀计算和解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以及应用口诀进行

口算和解决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相关练习进一步巩固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

1.完成教材第24页的第2、3

在全班交流时,教师选几题让学生说说是应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4

(1

(1)让学生独立解答后,结合具体的情境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5

(1)(课件出示课题图o)认真观察题图,你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牛奶每瓶2元,有5瓶;饼干每包5元,有3包;蛋糕每个4元,

有3个;面包每个3元,有6

(2)提问:小红买3

(3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反馈。

4.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6

(1)引导学生读题、观察图,弄清题目中隐含的一个条件“共有5

(2)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和应用

的口诀。

5.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7

教师小结:方法有:(1)排除法。先用加法试算,如果与算式后面的

结果不符那就是要用乘法计算。(2)初步判断法。先初步把算式结果

与算式的两个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大一般就用乘法……

6.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8

(1)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写出积是18和16的所有乘法算式,

(2)集体讲评,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引导学生观察这些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大家不仅对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

掌握得更熟练了,而且还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板书笔记

5.(1)3X4=12(元)或4X3=112

(2)小红买5

5X2=10(元)或2*5=10

6.5X6=30(根)或6X5=30

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认识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8页主题图,例1-例2,课堂活动,

练习八第『3题。

课时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

立角的概念。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3.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4.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形成角的表象,会说出

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教学难点: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2.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角度

有关。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三角板、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硬纸条两根、

图钉或针线。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边

顶点顶点

边边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感知角)

1.五角星

(1)提问: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

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

(2)要求:老师要把这颗智慧之星送给这节课发言最积极、

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3)提问: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因为它有

五个角。)

(4)提问: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

(抽生指角,注意规范)

(5)小结: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

多角,你能指出图中隐藏着的角吗?

2.生活中的角:

(1)学生指出主题图中的角(根据学生汇报,标出一些

物体上的角)。

注意:规范的指角。

(2)出示例1图片+一些实物或实物图片,学生找角(根

据汇报,闪动角的顶点和边)

(3)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哪里有角?(如教室里的

角)

3.揭示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角。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

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

1.用纸折角:

(1)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学生闭眼想一想,再用

手比划角的样子。)

(2)根据自己的思考,用纸折出一个角。

(3)要求: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角是怎样组成的,

有哪些特征?(先独立观察,再小组交流。抽生展示汇报。)

引导学生摸一摸角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小结: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和两条直直的线。数

学家把角的每个部分都起了名字。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

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所以说角有1个顶点,

两条边。(边说边板书)

(4)学生边指自己折的角边介绍:顶点和边。

(5)课件隐去例1实物图,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抽生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6)用三角板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

根据学生汇报,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2.角的大小:

(1)展示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贴在黑板上。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有的角张嘴大一些,有的角张嘴小一些,看来呀角

是有大小的。

3.玩活动角

(1)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独立思考几

秒钟)

(2)介绍活动角:这是一个神奇的角。它可以听大家口

令变大变小,信不信?(抽几个学生说变大变小,老师变化

活动角。)

(3)要求:你也想有这样一个神奇的角吗?下边我们就

来自己动手做一个吧。(指导学生用一颗图钉和两条硬纸条

做活动角)

(4)玩游戏一变大小。

要求:每个小朋友拿好自己做的活动角,听口令,变角

的大小。边变边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听取口令,变大小,让活动角真正“活动”起来。

(5)同桌游戏:偷偷摆出一个角,然后拿出来比较,谁

大谁就赢。

(6)师生比赛谁的角大。

老师找3个学生比赛。(注意:师生角边的长短不同,比

较结果一是边长的角大,二是边短的角大,三是两个角一样

大)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没有关系?与什

么有关系?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两条边的张

开程度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得越开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二)认识直角

1.三角板上的直角

(1)学生拿出三角板,数一数,有几个角。

(2)提问:三角板上哪个角最大?你知道这个角叫什么

角吗?(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直接介绍直角,并标出直角

符号,指出顶点和边。)

(3)学生指出自己三角板上的直角(注意用手规范指直

角),并指出直角的顶点和边。

2.生活中的直角

(1)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上面分别有几个角?它们是什么

角?要判定它们都是直角,你有什么好方法?

教师示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方法,学生跟着比一比

小结: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

角比一比。

(2)要求:找一找在我们的教室里哪里有直角,再用三

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如课桌面、课本封面、黑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