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延安市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延安市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延安市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延安市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污染影响类)项目名称:延安市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场项目建设单位(盖章):延安市安塞区新鼎顺实业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1年0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PAGE1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延安市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场项目项目代码2019-610624-77-03-069335建设单位联系人建设地点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崖窑沟村地理坐标(109度21分54.907秒,36度49分25.717秒)国民经济行业类别N7723固体废物治理建设项目行业类别四十七、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10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水处理污泥)、建筑施工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其他建设性质R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R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延安市安塞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总投资(万元)1084.5环保投资(万元)103.1环保投资占比(%)9.507施工工期2021.08~2021.09,2个月是否开工建设R否£是:48246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分析,属鼓励类(四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20.城镇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污泥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选址合理性项目位于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崖窑沟村,由于安塞区沿河湾镇人民政府《安塞区沿河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已到规划期限,先无法确定其土地利用类型,因此根据延安市自然资源局安塞分局《关于延安市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前期用地的说明》,本项目已列入安塞区2021年过渡空间规划。本项目进厂物料主要为已经过分拣的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等,在垃圾场内对其进行堆填处理。土壤表层为耕土,进行表土剥离,堆放于管理用地内,进行苫盖,用于管理区、封场覆土,便于绿化、植被恢复;工程开挖获得的土方项目垃圾坝西侧临时堆土场,可作为筑坝土方及堆填覆土加以利用。项目用地现状为荒沟,无国家、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综上所述,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选址合理。(3)“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表1-1“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内容符合性分析结论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用地。本项目距离延河湿地1.5km,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符合资源利用上线根据现状监测结果,评价区环境空气中各监测点TSP监测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通过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运营期采取环评要求的措施能够合理处置各项污染物,各项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不触及环境质量底线符合环境质量底线项目属于建筑垃圾处理处置,因此项目不涉及资源利用问题符合负面清单项目建设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布局选址均符合安塞区规划,不属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中的禁止行业,符合当地负面清单要求符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陕政发[2020]11号)本项目位于安塞区,属于重点管控单元,项目行业类别属于固体废物治理,污染物治理措施,环境风险较小,具体见附图2。符合(4)与相关政策及技术规范相符性分析表1-2政策相符性分析文件政策及规划要求本项目概况相符性《延安市安塞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三十二号七、关于研究审议城区、乡镇专业垃圾场建设及运营和砖窑湾镇污水处理站有关问题1.关于城镇、乡镇专业来机场建设及运营有关问题。第二建筑垃圾场建设设计方案报区政府审定后再具体研究工程建设及投资规模、征地范围、分批建设等相关事宜。本项目为第二建筑垃圾场建设项目,已报区域政府审定。符合《延安市安塞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三十五号全力加快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场和餐厨垃圾场施工工进度,确保早建成、早竣工、早运营。本项目为第二建筑垃圾场建设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符合《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安塞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生态功能区区。本负面清单涉及国民经济5门类12大类14中类18小类。其中禁止类涉及国民经济2门类4大类4中类6小类;限制类涉及国民经济5门类8大类10中类12小类。本项目属于N7723固体废物治理,不在安塞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限制类、禁止类范围内。符合《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延河湿地2008年8月6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湿地范围从从安塞县镰刀湾乡杨石寺村到延长县南河沟乡两水岸村沿延河至延河与黄河交汇处,包括延河河道、河滩、泛洪区及河道两岸1km范围内的人工湿地。本项目距离延河湿地1.5km,不在延河湿地范围内。符合《延安市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禁止在延河流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区内建设旱厕、堆放和填埋垃圾。本项目所在地距离延河流域1.5km,不在延河流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区。符合表1-3相关技术规范符合性分析表技术规范本项目符合性《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2019)建筑垃圾应从源头分类。按照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应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处置。本项目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为土地开挖、道路开挖、旧建筑物拆除、建筑施工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由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等组成,不含装修垃圾等。本项目入场前已进行分类。符合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应优先就地利用。本工程主要处理的是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等,由于工程渣土在施工期的堆填场地已做了资源化利用,而工程垃圾及拆除垃圾中可资源化利用的量很少,并且目前资源化利用的产品例如: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需有市场需求支撑,其产品质量及成本问题导致资源化利用要求较高。本项目考虑到安塞区的具体情况以及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采用建筑垃圾堆填处理工艺,按建筑垃圾堆填技术标准进行堆填处理达到最终消纳。符合建筑垃圾宜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处理及利用优先次序易按表3.0.6的规定确定。类型处理及利用优先次序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工程泥浆资源化利用;堆填;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盖用土;堆填处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资源化利用;堆填;填埋处置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填埋处置本项目建筑垃圾主要由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等组成,考虑到安塞区的具体情况,无法全部资源化利用,因此采用堆填工艺对建筑垃圾进行消纳。符合建筑垃圾收运、处理过程不得混入生活垃圾、污泥、河道疏浚底泥、工业来及和危险废物等。本项目建筑垃圾主要为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无生活垃圾、污泥、河道疏浚底泥、工业垃圾和危险废物等符合建设垃圾处理工程规模应根据该工程服务区域的建筑垃圾现状产生量及预测产生量,结合区域经济型、技术可行性和可靠性等因素确定,且符合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或垃圾处理设施规划。本项目建设符合《延安市安塞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三十二号、第三十五号文件规划符合堆填场宜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滩涂造地等。本项目现状为沟谷。符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应满足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要求,不应选在发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沼泽、流沙及采矿陷落区等地区根据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区地处地震活动较弱的鄂尔多斯地震区,构造运动魏润,是一地质构造比较稳定的地区,无大型断裂构造发育,地层产状平缓,岩层整体向西,在场地西侧有延安隐伏断裂(F108),走向北西,长约70km,属非全新活动断裂,可不考虑其影响,除此,本场地内无断层发育。场地内无溶洞,在取土场右侧施工道路边及沟谷两侧斜坡存在着黄土直立坡面,其垂直裂隙发育,在风化、雨水和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在堆填库区施工刷坡时,予以清除。除此之外,未发现其他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工程建设。符合堆填宜优先选择开挖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等。本项目堆填建筑垃圾主要为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等符合厂址不应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当必须建在该类地区时,应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拟建场地位于沟谷内,受季节降水影响,本项目堆填场上游设置三座碾压式土石坝与一座蓄水池,对其上游洪水进行引流,确保堆填场厂区不收洪水威胁。符合进场物料粒径宜小于0.3m,大粒径物料宜先进行破碎预处理且级配合理方可堆填。本项目进场物料均为破碎料,调配合理符合在堆填现场主要出入口宜设置洗车台,外出车辆宜冲洗干净后进入市政道路。本项目设置自动洗车台一座,用于外出车辆宜冲洗符合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内容项目概况本工程主要处理的是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由于工程渣土在施工期的堆填场地已做了资源化利用,并且目前资源化利用的产品例如: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等需有市场需求支撑,其产品质量及成本问题导致资源化利用要求较高。本项目考虑到安塞区的具体情况以及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根据《安塞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对文化广场以北,杏子川钻采公司以南区域,面积172.9公顷区域进行旧城更新改造。按照规划期限(20年),取每年拆除旧城建筑面积5%计算拆除工程量;根据《规划》远期安塞县城主城区工业用地将由12.7hm2减少至4.7hm2,部分工业建筑将被拆除,拆除建筑面积按容积率0.8计算,共计将有101.60t/d建筑垃圾产生,且可利用率较低,在安塞区内无法全部综合利用。同时,安塞区内地基开挖产生大量渣土,延河畔倾倒现象严重。因此,本项目采用建筑垃圾堆填处理工艺,按建筑垃圾堆填技术标准对建筑垃圾进行堆填处理。根据《关于延安市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前期用地的说明》,占地面积为4.8246公顷(72.369亩),经计算,堆填场库容为39万m³,因此,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库容39万m³的建筑垃圾场及管理区等基础设施,日处理建筑垃圾110t,使用年限为15年。二、项目组成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组成见表2-1。表2-1项目主要工程组成一览表类别内容主体工程堆填库区总库容39万m³,使用年限15年。库区总占地面积4.378h㎡(65.669亩)垃圾坝垃圾坝为碾压式土石坝,垃圾坝坝中心轴线长38.5m,坝顶标高1100.00m,坝高约15m,坝顶宽度均为5.00m,坝内、外放坡均为1:2.0。防洪系统整个堆填库区外围设置截洪沟,阻止库外侧的雨水进入库区。淋溶水导排系统堆填库区内淋溶水根据地形、地貌,通过泵抽排或者堆填堆体边坡设置马道等形式,进入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洒水抑尘辅助工程破碎车间占地面积1300㎡,主要用于建筑垃圾的破碎,确保进堆填场物料粒径小于0.3m。管理区占地面积2亩,包括门卫、办公室与休息室,与堆填区绿化隔离。项目计量采用容积计量,不设置地磅。临时堆土场本项目场地、边坡平整等工程的总挖方量约为86366m³,总填方量约为45318m³,剩余土量41048m³。其中表土堆土场占地面积约4300㎡,临时堆土场面积约8000m³,进行苫盖,设置护坡。表土可作堆放于管理用地内,进行苫盖,用于管理区绿化、植被恢复措施;余土可作为筑坝土方、堆填覆土及封库覆盖用土加以利用,质量较好的工程渣土也可作为堆填场覆盖用土。封场工程本堆填场为山谷型堆填场,堆填场封场覆盖结构各层应由下自上依次为:①最终边坡粘土覆盖层厚度0.5m,其余出覆盖厚度0.3m;②营养土覆盖0.5m;③堆体顶面撒播草籽和种植树木,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结构。自动冲洗平台用于出场车辆清洗泵房位于管理区南侧,占地面积约6㎡。厂区道路进场道路为水泥砼路面,路基宽度6m;进场道路与已有道路连接,直接进入垃圾堆填区内公用工程给水供电场区供电从距厂区3km的10kv电网引入。供热电采暖排水①垃圾场内未污染的雨水由截洪沟汇集,旱季可将所有雨水通过截水沟收集,涝季将前30min雨水排入淋溶水沉淀池,其余雨水排入西侧沟谷内;②堆填场厂区淋溶水经泵抽排或者马道汇入淋溶水沉淀池,沉淀后用于堆填区洒水抑尘;③管理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定期清运,外运堆肥。环保工程降尘措施①建筑垃圾在卸车、摊平及堆填过程均采取洒水抑尘措施;进厂道路及厂内道路进行硬化;②破碎粉尘经通过集气罩收集后,经袋式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5高排气筒排放。污水处理①建筑垃圾堆填区雨水淋溶水进入沉淀池(2000m³)沉淀后用于厂区洒水抑尘;②洗车废水沉淀(20m³)后回用于洗车,不外排;③管理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10m³)集后定期清运,外运堆肥。噪声防治泵类优先采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基础减震措施,厂房隔声等堆填、破碎机械优先采用低噪声机械;合理布局、建立缓冲带等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垃圾桶分类收集,定期拉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淋溶水沉淀池泥沙采取自然晾晒,含水率40%一下,泥沙干化后送堆填区堆填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垃圾入场要求,防止装修垃圾及生活垃圾等不符合入场要求的垃圾进入垃圾场,设置地下水监测井2眼。场界绿化对管理区、道路周边种植防护绿化林带,绿化面积为1200㎡。;封场生态恢复。二、建筑垃圾入场要求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道路开挖、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由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等组成。本次入场建筑垃圾为分拣后物料,在场区内破碎至粒径小于0.3m,且废沥青、废旧管材、废旧木材、金属、橡(胶)塑(料)、竹木、纺织物等含量不大于5%,不包含生活垃圾、装修垃圾及工业垃圾。三、设备清单本项目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由安塞区城市管理部门统一安排,场区内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2。表2-2主要堆填设备一览表机械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破碎机HX100S,处理能力60~210t/h,最大给料粒度300mm台1建筑垃圾破碎压路机徐工22吨台11、压实垃圾;2、压实覆盖土层推土机220LC-VI斗容量:1.Om³三一重工360型台11、铲运堆填;2、与运输机械配合装载机柳工50型台11、挖填土方、碎石等;2、运料、压实;3、推运建筑垃圾洒水车东风153型辆2消防、绿化便携式污泥水分仪/台1污泥水分测定四、建筑垃圾收运服务范围本工程的服务范围为安塞区城乡建设地允许建设区边界内的建筑垃圾。五、垃圾场区工程内容本项目堆填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工程渣土、废弃混凝土、碎砖瓦等,项目建筑垃圾场具体工程内容如下:(1)库容及使用年限计算堆填场的库容通常是将设计的堆填堆体按不同高程,水平分成若干个切片,计算每个切片的体积,然后累加得到总的设计堆体体积,即为堆填库容。每个切片可视为台体,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处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处理场的总库容约为39万m³。堆填区处理能力为110t/d,垃圾最终容重按1.5t/m³进行计算,预测堆填库区的使用年限约为15年。(2)垃圾坝为便于堆填作业、排水、沉淀池及取得一定的初始容积,需在堆填谷口建一座拦截坝(即垃圾坝)。①垃圾坝坝型选择考虑到垃圾场清理边坡时有大量土石,并节约工程造价,本项目拟采用土石坝,筑坝填料采用库区边坡开挖和修建道路开挖的土石混合料,且必须经填方土源监测合格。②筑坝方案坝体采用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时严格遵循《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13)进行施工。垃圾坝坝中心轴线长38.5m,坝顶标高1100.00m,坝高约15m,坝顶宽度均为5.00m,坝内、外放坡均为1:2.0。将坝基清除至中风化砂岩层上,坝肩两岸清表后,然后用土石料按一定的坡比和尺寸分层回填进行筑坝,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7,土石坝两段应深入坝肩岩体至少0.5m。所有填方的压实土在压实质量检测合格后填上一层土前必须将表面作翻松处理,以确保上下土层的良好结合,翻松的深度为25cm。(3)库区利用天然地形消纳建筑垃圾,先将垃圾场表面植被进行清理,剥离表土,表土暂存在表土堆场。如在松土上方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建筑渣土进场破碎后进行分单元作业,由压路机将渣土推平,进行碾压平整,库区最低标高为1091m,库区上边界标高为1135m,每堆填5m设置一个台阶,共设置7个台阶,边坡坡度为1:3,边坡上设置马道。项目采取边堆填边复绿的方式,作业完后铺设防风抑尘网。堆填库区布置在场区的东侧,占地面积4.378h㎡,堆填库区西南~东北向长约600m,东南~西北向厂约50~120m。库区堆填建筑垃圾前,需进行施工洒水。(4)淋溶水导排系统项目管理区场地排水拟采用漫排式,通过地形坡度、道路纵坡进行收集外排。本项目堆填期间临时截(排)水系统,防止堆填坡面水漫坡(地)流动,造成水土流失。当堆填高度低于垃圾坝时,设置临时排水沟进入临时集水沟,临时排水沟设置带膜土工布,以保证堆填渣土滞留水的及时排出,通过泵抽排的方式将雨水淋溶水排入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洒水抑尘;当堆填高度大于垃圾坝时,本项目在堆填平台上边坡上设置马道,通过马道进入堆填库区外围截洪沟,然后进入西侧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洒水抑尘。(5)防洪系统堆填区库区外雨水采用截洪将雨水导排至库区西侧沟谷内,本项目在环场道路周围设计截洪沟。本项目整个截洪沟系统由截洪沟和圆管涵组成,其中截洪沟总长度约1103m,分A段和B段进行分段设计,A段场412.90m,B段长690.1m,共有1段圆管涵。本项目截洪沟采用矩形断面,可根据现场地形局部调整,纵坡大于5%的陡坡段应布设加糙桩,加糙桩在整个陡坡布设,消力池在长陡坡末端,断面尺寸见表2-3,截洪沟结构如附图4。表2-3截洪沟断面尺寸表截洪沟沟宽(mm)沟深(mm)A段(K0~K0+412.9)600600B段(K0+412.9~K1+103)12001000采用截洪沟与马道相结合的措施,截洪沟可以防止洪水对垃圾场的冲刷,防止洪水破坏垃圾堆填层,马道可以排除堆体以上的边坡汇水,实现雨污分流。在场地排水沟与淋溶水沉淀池管接连前设置沉砂池,拦截水土流失产生的泥砂。(6)临时堆土场本项目场地整治等工程的总挖方量约为86366m³,总填方量约为45318m³,剩余土量41048m³。其中表土堆土场占地面积约4300㎡,临时堆土场面积约8000m³,进行苫盖,设置护坡。余土可作为封场覆盖土在施工期临时弃置于西侧边沟谷内,建筑垃圾堆填区后期覆土回填。项目土石方平衡表见表2-4,土石方平衡图见图2.1。表2-4土石方平衡表项目挖方/m³填方/m³余方/m³库区789403756841372垃圾坝36007600-4000截洪沟332603326管理区工程500150350合计863664531841048图2.1项目土石方平衡图根据现场调查,项目西侧沟谷内仅有少量灌丛生长,植被覆盖率较低,且周围无环境敏感点。为了减轻土方临时堆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防尘网苫盖,建筑垃圾堆填区后期覆土回填,质量较好的工程渣土也可作为堆填场覆盖用土。(7)道路①进场道路垃圾处理场的进场道路与北侧已有道路连接,修筑一条进场道路,长度约150m,路宽为6m+2×0.5m,面层采用4.5MPa水泥砼22cm,基层采用30cm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5%),垫层采用压实路床。道路边及路堑上设排水沟,最后将水沿排水沟排至垃圾场下游沉淀池,沉淀后用于堆填区洒水抑尘。②垃圾场内部运输垃圾场内部运输根据自然地形地貌以及堆填工艺要求,设计在垃圾场上部局部设环场道路。环场道路与进场道路贯通。环场道路可通至坝顶,本工程采用4m宽水泥砼路面,环场道路长度约1200m。面层采用水泥砼23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碎石垫层8cm,垫层采用压实地基。(8)封场工程本项目作为建筑垃圾堆填场项目,目的是解决安塞区建设项目的渣土等建筑垃圾去向。堆填场堆体为多级台阶,台阶间边坡坡度为1:3,台阶宽度不小于2m。堆填场封场覆盖结构各层应由下自上依次为:①最终边坡粘土覆盖层厚度0.5m,其余出覆盖厚度0.3m;②营养土覆盖0.5m;③堆体顶面撒播草籽和种植树木,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结构。六、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的劳动定员为10人,垃圾场年运行天数为365天,垃圾堆填区实行两班工作制,每班8h。七、公用工程(1)供水项目供水分为生活和生产用水两部分,垃圾场作业面喷洒降尘、车辆冲洗用水、道路洒水、绿化用水①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主要为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用水,参照《行业用水定额》(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943-2020)根据建设提供资料,堆填区降尘洒水③参照《行业用水定额》(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943-2020),道路洒水本项目新建进厂道路150m,路面宽4m,占地面积600㎡,参照《行业用水定额》(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943-2020),道路浇洒用水量为2.0L/(㎡·d)计,全年洒水100天,则本项目道路洒水量为0.329垃圾场周围设置绿化隔离带,生活区种植绿植,堆填区绿化面积为1200㎡,参照《行业用水定额》(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943-2020),绿地洒水用水量为3.3L/(㎡·d)计,全年绿化洒水100天,则本项目绿化用水量为1.085(2)排水①污水系统项目场区设化粪池,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定期外运堆肥,不外排;②雨水系统根据工程分析,建筑垃圾堆填区产生的雨水收集量为9301.845m³/a,平均25.484m³/d,经收集沉淀后用于场区洒水抑尘。本项目水平衡见表2-5。表2-5建设项目水平衡一览表项目用水标准规模日用水量(m³/d)损耗量(m³/d)排水量(m³/d)新鲜水收集淋溶水量回用水量生活用水65L/d•人10人0.65000.650垃圾场内作业面喷洒降尘用水3L/㎡021.6021.60破碎喷淋用水0.00400.4400.440车辆冲洗用水55L/(辆·次)11辆00.6050.4840.1210道路洒水2.0L/(㎡·d)600㎡00.32900.3290绿化用水3.3L/(㎡·d)1200㎡01.08501.0850小计//0.6524.0590.48424.2250项目水平衡见图2.2。图2.2水平衡图(单位:m³/d)(2)供热及供电项目生活区冬季采暖使用电取暖。场区供电从距厂区3km的10kv电网引入。(3)消防设施垃圾场可燃物较少,场区消防可由安塞区消防部门承担,不单独设消防水池。堆填区及生活区放置灭火器。九、项目平面布置项目总占地面积4.8246公顷(72.369亩),项目总平面分为堆填区、管理区和沉淀池。在堆填堆置边界外围布置永久性截洪沟。垃圾堆填库区是该工程的主体,垃圾坝位于垃圾场库区西侧,坝址两端地形及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坝体稳定,堆填区占地面积为65.669亩。进场道路敷设于垃圾场的西侧,经过西侧垃圾坝直接进入垃圾堆填区内,淋溶水沉淀池设于垃圾场区高程较低点,容积为2000m³。既有利于雨水重力导排进入,同时有利于减少收集池施工的土方量。在场区与进场道路交接处,设门房、管理区。考虑到该地区夏季主导风,为减少扬尘对生活及办公环境的影响,将管理区布置于场地的侧风向,靠近整个场区入口,便于管理及对外联络。具体布局见垃圾场总平面布置附图5。各类功能区的占地类型及占地面积见表2-6。表2-6各类功能区的占地类型及占地面积序号功能区占地面积(亩)占地类型1进场区(道路)、管理区(包括办公室等)、破碎车间4现状为荒沟2堆填场占地65.6693绿化及其他1.84截洪沟、淋溶水沉淀池0.9合计72.369工艺流程和产排污环节一、施工期流程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垃圾坝、截排水沟工程及其配套的辅助设施。施工期主要产污环节为:库区场地平整、压实,挖填取土,垃圾坝建设、管理区、截洪沟、道路建设等工程施工产生的施工扬尘、汽车尾气、施工废水、施工噪声及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占用造成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产排污节点如下图所示:图2.3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排污节点图二、运营期工艺流程及简述:本项目为建筑垃圾堆填项目,在拆迁场地内初破(挖机捣碎)后经分拣后由安塞区城管部门统一调配进入建筑垃圾堆填场,进场建筑垃圾应登记运输车车牌号、运输单位、进场日期及时间,离场时间、垃圾来源、性质等情况,入场时确保无装修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进入垃圾场。然后将建筑垃圾运至指定堆填区破碎车间破碎,确保进堆填场物料粒径小于0.3m。(1)堆填作业堆填作业过程包括场地准备、卸料、摊铺、压实、覆盖。进厂建筑垃圾分单元进行堆填,每天一个作业单元。当本项目垃圾堆体低于垃圾坝体时,采用填坑法堆填,即向下铺装的作业顺序。运输堆填作业时需要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运送到指定位置,有组织向下倾倒,倾倒后物料用装载机、推土机进行向下摊平,向下铺装坡度约为1:6,然后压路机来回推铺,每25~30cm碾压次数不低于8次,形成高度为2.2m的堆体,第二天堆填在昨日填块的基础上向下铺装,重直至堆填场堆填完一层(2.2m),然后覆土0.3m,水平面坡度为1:2,采用平碾压路机进行压实,当第一层全部堆填压实后再按照作业工序依次堆填第二层、第三层。当垃圾堆体高出垃圾坝体时,采用倾斜面堆积法堆填,即向上铺装的作业顺序。运输堆填作业时需要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运送到指定位置,倾倒垃圾,使用装载机、推土机进行向上摊装垃圾,向上铺装坡度约为1:6,然后压路机来回推铺,每25~30cm碾压次数不低于8次,形成高度为2.2m的堆体,第二天在昨天填块的下方倾倒,连接昨日填块向上铺装,重复直至堆填场堆填完一层(2.2m),然后覆土0.3m,堆体水平面坡度为1:2,边坡坡度为1:3,采用平碾压路机进行压实,当第一层全部堆填压实后再按照作业工序依次堆填第二层,形成高为5m的堆体。本项目采取边堆填边复绿的方式,边坡粘土覆盖层0.5m,营养土覆盖层0.5m,边坡表层进行绿化。然后在上一层堆体的基础进行向上堆填,堆体每升高5m,在建筑垃圾堆高的外围设置4m宽平台,边堆填边复绿,直至堆填完成封场。堆填顺序工艺示意图见附图6。在倾倒作业区,必须倾倒区调度人员对建筑垃圾的堆填方式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分单元堆填,禁止随意倾倒。同时,堆填作业应控制填高速率,堆填速率不超过3m/月,本项目采取边堆填边复绿的方式,作业完后铺设防风抑尘网。(2)沉淀池泥沙晾晒本项目洗车沉淀池,淋溶水沉淀池里的泥沙需定期打捞晾晒,本项目在陈晒出西侧设置晾晒场一座,用于打捞泥沙的晾晒,晾晒场四周设置围堰,防治泥沙流出,或者风力起尘,当泥沙晾晒至固态-半固态时,采用便携式污泥水分仪对其含水率进行检测,确保晾晒后的泥沙含水率低于40%,方可进入堆填区进行堆填。(3)防护堆体在雨水水冲刷等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易发生变形和破坏。为保证堆体的稳定性,堆体坡度设计控制在1:3的范围内,顶面坡度2%,利用雨水外排,同时应做好边坡防护设施。堆体顶面(坡度2%)撒播草籽和种植树木,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结构。在堆体边坡(坡度1:3)处采用草皮、小型灌木和种植攀援性藤木植物相结合的措施,防止雨水冲刷、滑坡等。局部可用多种挡土墙、种植藤木植物及土工网典、液压喷播植草等护坡技术。(4)雨水工程由于本项目选址在沟谷处,容易受到周边山坡上的雨水冲刷,为了阻止堆填区受雨水冲刷,因此在整个库区外均设置截洪沟,阻止库外侧的雨水进入库区,库区外雨水旱季可将所有雨水通过截水沟收集,涝季将前30min雨水排入淋溶水沉淀池,其余雨水排入西侧沟谷内。建筑垃圾堆填库区淋溶水经泵抽排或马道自流至淋溶水沉淀池,沉淀后用于堆填区洒水抑尘。(5)封场在堆体封场前要对堆体进行整形处理,在堆体整形过程中,垃圾堆体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缝、沟坎、空洞等要充填密实。堆体在整形处理后,要求堆体顶面坡度不小于2%,堆体边坡坡度为1:3,堆体每升高5m,设置4m宽台阶。对堆体整形处理后进行封场覆盖,堆填场封场覆盖结构各层应由下自上依次为:①最终边坡粘土覆盖层厚度0.5m,其余出覆盖厚度0.3m;②营养土覆盖0.5m;③堆体顶面撒播草籽和种植树木,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结构。建筑垃圾堆填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2.4:图2.4堆填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问题根据现场踏勘,项目所在地现状为荒地。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问题。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环保快报2021-4》相关数据,监测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共六项。2020年安塞区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见表3-1。表3-1区城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标准值占标率%达标分析可吸入颗粒(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55μg/m³70ug/m³78.571达标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29μg/m³35ug/m³82.857达标二氧化硫(SO2)年平均质量浓度10μg/m³60ug/m³16.667达标二氧化氮(NO2)年平均质量浓度31μg/m³40ug/m³77.5达标一氧化碳(CO)第95百分位浓度1.3mg/m³4mg/m³(24小时平均)32.5达标臭氧(O3)第90百分位浓度134μg/m³160μg/m³(日最大8小时平均)83.75达标评价区环境空气常规六项指标中,PM2.5、PM10、SO2、NO2、CO、O3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修改单)中二类区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为了解本项目区域特征污染物的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陕西林泉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9日~5月15日对项目所在区域特征污染物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及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监测情况如下:监测点位布设监测点位:项目所在地。(2)监测项目特征因子:TSP(3)监测时间和频率颗粒物连续监测7天,监测频率、内容及要求详见表3-2。表3-2监测频率、内容及要求一览表污染物采样时间采样频率TSP日平均日连续采样时间不小于20h同步监测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4)采样及分析方法、评价标准现场监测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17),分析方法及评价标准,详见表3-3。表3-3空气质量监测项目采样与分析方法污染物分析方法方法来源检出限(mg/Nm³)TSP重量法GB/T15432-19950.001(5)监测结果统计与分析本次共布设1个监测点位,监测项目为1项。监测结果见下表。表3-4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监测点24小时平均浓度范围(µ)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项目所在地120~162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00µ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评价区环境空气中各监测点TSP监测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二、地表水环境本项目堆填区降雨至沉淀池用于堆填区降尘,洗车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洗车;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定期外运堆肥,不外排。三、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崖窑沟村,周边5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点。本次不开展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四、生态环境本项目位于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崖窑沟村,项目新增用地48246m2,根据延安市自然资源局安塞分局《关于延安市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前期用地的说明》,本项目已列入安塞区2021年度过渡空间规划,场地现状为荒地,经调查,项目用地范围内无珍稀濒危受保护的动物、植物,无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因此,本次不开展生态现状调查。五、地下水、土壤环境透水性差,相对隔水,评价区新近系粘土厚度多大于10m且分布较连续,构成黄土含水层的稳定隔水底板。场区工程地质特征如下:由于沟谷切割较深,潜水赋存条件较差,故区域上无统一稳定的含水层,多呈“片”状或“点”状零星分布于各沟脑、沟边部位。调查评价区黄土潜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富水性较差。本项目场地内黄土层渗透系数约为3.45×10-6~6.03×10-6cm/s,黄土状土渗透系数约为1.45×10-6~2.03×10-6cm/s。本项目位于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崖窑沟村,项目运营期生活垃圾在生活管理区设垃圾箱,定期拉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沉淀池收集的泥渣采取自然晾晒,含水率40%一下,泥沙干化后送堆填区堆填。因此本项目运营期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不涉及新增地下水、土壤污染途径,因此,本次不开展地下水、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环境保护目标一、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本项目位于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崖窑沟村,本项目500m范围内无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二、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调查,本项目周边50m无声环境敏感目标。三、地下水环境本项目厂界外500m范围内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四、生态环境本项目新增用地48246m2,根据延安市自然资源局安塞分局《关于延安市安塞区第二建筑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前期用地的说明》,本项目已列入安塞区2021年度过渡空间规划,场地现状为荒地,用地范围内无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1、施工期废气污染物执行《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表1规定的浓度限值;运营期垃圾场扬尘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表3-5施工场界扬尘(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限值序号污染物监控点施工阶段小时平均浓度限值(mg/m³)1施工扬尘(即总悬浮颗粒物TSP)周围外浓度最高点*拆除、土方及地基处理工程≤0.82拆除、主体结构及装饰工程≤0.7*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一般应设置于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若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点超出10m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该预计浓度最高点附近。表3-6运营期废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污染源污染物标准值单位标准来源垃圾场、卸车、运输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1.0mg/m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破碎粉尘15m高排气筒120mg/m³3.5kg/h(2)项目生产废水用于场区洒水抑尘,生活污水化粪池收集定期清掏用于农肥,不外排;=3\*GB2(3)施工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表3-7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声环境级别时段昼间夜间《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7055表3-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声环境级别时段昼间夜间《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6050(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堆填、排放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堆填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相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及陕西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实际,确定项目无需申请总量控制指标。

四、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项目施工期建设内容包括垃圾坝、截排水沟工程及其配套的辅助设施。项目建设施工期污染源主要有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扬尘、运输车辆施工机械产生废气、施工废水和建筑垃圾。一、废气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要集中在施工扬尘的防治。在施工过程中,土方挖掘、堆积、回填和清运,建筑材料装卸过程,都会有部分抛洒,并经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碾压卷带、形成部分细小颗粒进入大气中形成扬尘,加之该区域属强风区,风速高且出现频繁大,在风力的作用下,松动的地面及缺少植被覆盖的细小沙土随风而起形成扬尘,漂浮在空气中,使局部空气环境中TSP浓度增加。为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本次评价提出以下防护措施: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陕西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行动方案》、《陕西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措施16条》等文件要求提出施工期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如下:(1)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协调施工、监理、渣土清运等单位成立建筑施工扬尘专项治理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做好扬尘治理管理工作。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应当明确施工单位的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并将扬尘污染防治费用列入工程预算并及时足额支付给施工单位。(2)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制定施工现场扬尘预防治理专项方案,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无专项方案严禁开工。(3)工程项目部必须对进场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工地扬尘预防治理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严禁上岗。施工工地工程概况标志牌必须公布扬尘投诉举报电话,举报电话应包括施工企业电话和主管部门电话。(4)施工场地实现“洒水、覆盖、硬化、冲洗、绿化、围挡”六个100%。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出入口及场内主要道路必须硬化,其余场地必须绿化或固化;施工现场集中堆放的土方必须覆盖,严禁裸露;施工现场的水泥及其它粉尘类建筑材料必须密闭存放或覆盖,严禁露天放置;施工现场运送土方、渣土、建筑垃圾的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禁沿路遗漏或抛撒;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配备车辆冲洗设施,严禁车辆带泥出场;施工现场配备洒水车辆,建立洒水清扫制度或雾化降尘措施,并有专人负责。(5)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固定垃圾存放点,垃圾应分类集中堆放并覆盖,及时清运,严禁焚烧、下埋和随意丢弃。(6)在出现严重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时,应按当地政府要求停止施工。尽管工程在建设阶段会对建设地及其周围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但只要文明施工,施工现场及时清扫经常洒水、运输车辆苫盖低速行驶、遇到大风日停止施工等措施可有效减少粉尘扬尘产生,可以减少施工对环境空气影响,且其影响随施工过程的结束而结束,其影响程度有限。二、噪声本项目施工期施工机械有推土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设备产生的声压级在80~90dB(A)的之间,仅在昼间施工,且施工期间这些声源都处于露天状态,施工机械移动性大、难以采取具体降噪声措施,现就噪声控制提出以下要求:(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严禁夜间(22:00~06:00)施工和运输,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连续作业夜间施工的,应当在施工作业前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施工前应在周边可能受到噪声影响的村庄的显著位置进行公布,尽量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并且严禁在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2)降低设备声级,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同时做好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有效降低机械设备运转噪声;(3)严格操作规程,合理安排强噪声施工机械的工作频次与行车密度;(4)做好劳动保护工作,为强噪声源周围的施工机械操作人员配备耳塞或耳罩等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综上所述,工程在采取了以上措施后,施工期的噪声污染将会得到有效治理,噪声影响将会降到最低,污染防治措施可行。三、废水施工期污水主要有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类废水若不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对当地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影响,但是随着施工的结束也将逐渐消失。施工期间应按照如下的要求实施,以便减少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1)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需加强管理,完善施工期间各类排水系统,严格控制工程施工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2)施工时避开雨天,防止降雨形成泥水横流;施工场地废水泥沙含量大,且易于沉淀处理,在场内设置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3)施工场地设1座防渗旱厕及1座50m³施工废水沉淀池,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与少量施工生产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不外排,施工期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围农田堆肥。综上所述,工程在严格落实上述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建设期的水污染将得到有效防治,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四、固废本项目施工期挖方量除了进行场地平整、回填和垃圾坝堆砌外,部分用于运营期垃圾场堆填过程覆土,剥离的表土按照要求定点堆放,可作为封场期绿化覆土综合利用。施工期挖方全部有回用方向,无弃方,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止措施如下:(1)评价要求施工过程作好土石方的调运工作,对于临时堆放的土石方要作好遮盖和挡护措施,防止大风起尘和雨水冲刷流失。表层植物根系土、腐殖土清除按照要求定点堆放,并采取遮盖措施,用于后期绿化覆土。(2)对产生的建筑废料采取有计划的堆放,按要求分类处置、综合回收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送建筑垃圾场处置,严禁乱堆乱放。(3)项目场地回收的废旧钢材、废包装箱等,应派专人负责收集分类存放,统一运往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在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后,可有效将施工期固废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和范围内,防治措施可行。(1)生态保护措施本项目施工期生态影响主要为土方挖掘水土流失,施工期间应注意加强施工道路的路面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场地排水条件,减少雨水冲刷和停留时间,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施工期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措施如下:①严格控制对施工工地以外土地、植被的压占和破坏。对项目拟建地外的区域不得随意破坏其原有地表植被。严格限制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活动范围,减少施工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面积。②施工在占地红线范围内,无施工临时占地。③建设单位应做好填挖土方的平衡工作,考虑到本工程拟建场区地形条件的特点,工程设计时尽量将垃圾场工程挖方用作场区填方。临时土方分层堆放,分层回填,表土分开堆放并标注清楚。弃土过程中,应按挡土坝的高度,分层取土,分层压实,以减少排土面的坡度。剩余弃土方用于建筑垃圾堆填区后期覆土回填,及时进行绿化恢复措施,不得随意抛弃堆放。④合理安排施工单元,减少施工面的裸露时间,避免施工场地大面积裸露。⑤垃圾场施工初期,建设单位应分层开挖剥离表层熟土(约30cm),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表土层。可采取集中堆填于项目用地范围内堆填区西侧,在堆土场周边设编织袋装土临时拦挡,并在收集表土表面采用塑料布防护。在垃圾场封场时,用原土或表熟土覆盖、并种植灌草,恢复堆填区域的植被。(2)水土保持措施①施工期间加强监督管理,不得向沟渠等地弃土。也不得在易被雨水冲刷的地方堆土,对临时堆土进行遮盖,周边设编织袋装土临时拦挡,减少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②加强现场管理,降低施工对地表土壤的扰动强度,减少水土流失。③选取当地优势物种,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和场区绿化,并定期进行人工养护。④按照“开发建设与水土流失防治并重”的方针,在项目施工前与施工单位签订防治水土流失责任书,认真做好挖、填土方的平衡工作,尽可能减少弃土、弃渣。⑤控制施工范围,对项目场地不开发的区域不得随意破坏其原有地表植被,并约束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尽量减少水土流失。通过落实上述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预计整个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不会对建设场地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破坏。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1、废气源强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为建筑垃圾场内卸车、摊平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建筑垃圾堆填遇风产生一定扬尘以及道路运输扬尘。项目运营期大气无组织污染物源强汇总见表4-1、表4-2。表4-1运营期大气主要污染物源强汇总一览表产污环节污染物种类产生情况治理措施排放情况排放形式产生量(t/a)产生浓度(mg/m³)排放量(t/a)排放速率(kg/h)排放浓度(mg/m³)破碎粉尘颗粒物45.37013.207收集效率为85%的集气罩+处理效率99%的袋式除尘器+15m高排气筒,可行技术0.3860.13222.011有组织表4-2运营期大气无组织源强汇总一览表产污环节污染物种类产生量(t/a)治理措施排放量(t/a)排放标准卸车、摊平扬尘TSP3.783洒水抑尘、绿化防护,可行技术1.91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堆填场尘TSP0.4460.149道路扬尘TSP0.6760.135排放口基本情况统计见表4-3。表4-3运营期排放口一览表名称高度(m)内径(m)温度(℃)编号类型地理坐标破碎工序排气筒150.425DA001一般排放口109°21′48.65749″,36°49′19.56615″①卸车、摊平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卸车、摊平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采用物料装车时机械落差的起尘量估算模式,其公式如下:Q=0.03u1.8H1.23e0.23W式中:Q——物料装车时机械落差起尘量,kg/t;u——平均风速,m/s,取年平均风速1.9m/s;H——物料落差,m,取2m;w——物料含水率,%,未采取洒水措施物料含水量取10%。根据上式,本项目物料起尘系数为0.191kg/t。根据工程设计规模,项目建筑垃圾场日接收垃圾最大量为110t。经上述公式计算可得,未采取环保措施前卸车过程每天产生的粉尘量为21.020kg/d;类比同类垃圾场的经验,物料装卸扬尘与物料湿度、粒度有关,环评要求在卸车过程降低倾倒高度,卸车时及时洒水,抑尘效率为75%,采取措施后粉尘排放量为5.255kg/d,年工作365天,卸车、摊平每天工作16h,粉尘排放量为1.918t/a(0.328kg/h)。②建筑垃圾堆填区堆填扬尘对于垃圾场作业区垃圾,虽然经压实,但是在风力作用下,仍会有一定起尘,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扬尘产生量与建筑垃圾湿度和气候有关,呈无组织形式排放。本次建筑垃圾堆起尘量按照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起尘量推荐公式计算。:式中:QP——起尘量,mg/s;AP——堆场的起尘面积;U——平均风速。经计算,本项目建筑垃圾堆放扬尘产生量见表4-4。表4-4建筑垃圾堆放扬尘计算参数及结果表位置日压实作业区堆场起尘面积(㎡)平均风速(m/s)起尘量(mg/s)洒水后起尘量(mg/s)建筑垃圾场24001.923.5744.715经计算,本项目垃圾场区扬尘产生量为23.574mg/s(0.0849kg/h),类比同类垃圾场的经验,松散物料扬尘量与物料的含水量、粒度情况等因素有关,一般采取洒水抑尘,及时覆盖,可降低80%,扬尘排放量为4.715mg/s(0.0170kg/h),为无组织面源排放。由于本垃圾场建筑垃圾分单元堆填,形成堆体后即进行覆土,因此垃圾场扬尘无组织排放量按每年365天计,则排放量为0.149t/a。③道路扬尘汽车运输时产生的扬尘对道路两侧一定范围会造成污染。扬尘量的大小与车流量、道路状况、气候条件、汽车行驶速度等有关。项目建筑垃圾运输采用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扬尘计算参数详见表4-5。表4-5运输车辆道路扬尘计算参数一览表计算参数计算类别V汽车行驶速度,km/hW汽车载重量,tP道路表面粉尘量,kg/㎡空载20100.10.20.30.40.50.6满载20250.10.20.30.40.50.6注经验公式:车辆行驶道路扬尘(kg/km.辆)式中:Q——汽车行驶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W——汽车载重量,t;P——道路表面粉尘量,kg/㎡。不同路面清洁度情况下的扬尘量详见表4-6。表4-6不同路面的车辆运输扬尘量计算结果单位:kg/km·辆路况车况0.1(kg/m²)0.2(kg/m²)0.3(kg/m²)0.4(kg/m²)0.5(kg/m²)0.6(kg/m²)空载0.2140.3530.4730.5820.6830.779满载0.4670.7691.0301.2671.4881.697总计0.6811.1221.5031.8492.1712.475根据上表,本项目在最不利路况下(P=0.6kg/㎡时),车辆动力起尘量为2.475kg/km·辆。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同样的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保持路面清洁是减少运输扬尘的有效手段。本次环评计算以不洒水时地面清洁程度P=0.2kg/㎡计,则车辆动力起尘量为1.122kg/km·辆。车辆在进厂道路距离为150米计,平均每天满载11辆·次,则11辆车起尘量为1.852kg/d(0.676t/a)。本项目配备洒水车一辆,定时对运输道路进行洒水抑尘;设置车辆冲洗机1台,对出厂车辆进行冲洗;输送均采用封闭车辆,并限制车速。经采取以上降尘治理措施后,起尘量会减少80%,约为0.370kg/d(0.135t/a)。④破碎粉尘本项目建筑垃圾最大破碎量为40150t/a,平均每天破碎时间为8h,破碎过程会产生颗粒物。参照《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2021年版)中“3099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行业系数表”中“破碎”核算环节,颗粒物的产污系数为1.13kg/t产品,袋式除尘器处理效率为99%。本项目风机风量为6000m³/h,颗粒物产生量为45.370t/a,由集气罩收集后经袋式除尘器进行除尘,通过15m排气筒排放,同时在建筑垃圾进料口,出料口设置喷淋喷喷头,喷淋可抑制75%颗粒物无组织逸散。经计算,颗粒物有组织排放量为0.386t/a(0.132kg/h),排放浓度为22.011mg/m³,无组织排放量为1.701t/a。环境监测本项目属于固体废物治理行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总则》(HJ819-2017)、《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环境卫生管理业》(HJ1106-2020)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应设立环境监测计划,建设单位可委托其他监测机构代其开展自行监测,排污单位对委托检测数据负总责。依据项目的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性质与排放规律,以及厂区周边环境特征,项目运营期的大气环境监测计划见下表。表4-7运营期大气环境监测及管理计划一览表类别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排放标准废气垃圾场场界上风向设1个点位,下风向设3个点位颗粒物每季度监测一次《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破碎车间排气筒颗粒物每半年监测一次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无组织废气主要来建筑垃圾场内卸车、摊平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建筑垃圾堆填遇风产生一定扬尘以及道路运输扬尘。为避免因过度无组织排放影响周边环境,建设项目拟采取以下措施:(1)车辆卸车扬尘物料装卸扬尘与物料湿度、粒度有关,环评要求在卸车过程降低倾倒高度,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在卸载时应将车上废渣缓慢落地,待卸载完毕后车辆慢速离开,降低废渣因落地惯性产生较大的扬尘。卸车时及时洒水,抑尘效率为75%。综上,建筑垃圾在卸车、摊平过程中扬尘在加强场内防尘洒水工作的前提下,扬尘产生量较小,对环境的影响较小。(2)垃圾场堆料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垃圾场碾压运行阶段,严格执行垃圾场管理制度,进入垃圾场的砖瓦、石块、混凝土块及时碾碎、摊铺,分层压实平整,定时对库区裸露地表的废渣进行喷淋洒水,以提高废渣堆场表面含水率,减轻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综上,垃圾场堆料过程中扬尘在加强场内防尘洒水工作的前提下,扬尘产生量较小,对环境的影响较小。(3)车辆运输影响本项目消纳的建筑垃圾由汽车运输进场,运输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影响为车辆运行噪声、汽车尾气、扬尘等,针对该过程产生的污染物,本环评提出如下控制措施:优化运输路线,车辆运输路线应尽量避开较集中的住宅。加强对运输建筑垃圾车辆的管理,车辆运输过程中严格限制超载,车辆采用密闭厢式货车或进行有效遮盖,减速慢行,同时对进场道路及场内道路路面进行混凝土硬化。建筑垃圾在运输时保持一定的湿度,用封闭式专用车运输至垃圾场,途中确保无撒漏现象。运送垃圾的车辆出厂前进行表面冲洗,保证车辆表面清洁,沿途无遗洒。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按限速行驶,尽量降低车速,尽量减少夜间运输,禁鸣地段严禁鸣笛,以降低车辆运输途中产生的噪声对道路两侧居民声环境影响。综上所述,本项目通过洒水抑尘,加强垃圾场周边、运输道路及管理区的绿化,项目运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二、水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治理措施1、本项目排水方案项目洗车废水沉淀后回用于洗车,收集雨水主要用于堆填区抑尘,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①生活污水本项目生产生活辅助管理区生活用水为0.65m³/d,按80%排放计算,生活污水排放量0.56m³/d。项目场区设化粪池,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外运堆肥,不外排。②洗车废水③管理区及堆填区收集雨水堆填场淋溶水主要来源于落在堆填场作业面上的雨水(未覆盖)和已覆盖堆填区上仍渗入少量水。淋溶水产生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降雨量、蒸发量、地面径流量、建筑垃圾的特性与结构、堆填场表层覆盖和排水设施等。本项目建筑垃圾淋溶水产生量参照《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2019)附录C污水产生量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Q=I×(C1A1+C2A2+C3A3+C4A4)/1000其中:Q一污水产生量(m³/d);I一降水量(安塞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5.3mm,则日平均产生量为1.384mm);C一浸出系数,C(C1正在堆填区作业浸出系数,取0.40,C2为已中间覆盖浸出系数,取0.6,C3已终场覆盖区浸出系数,取0.2,C4淋溶水浸出系数,取1)A—堆填场区域汇水面积(A1为正在堆填作业区回水面积,A2为已中间覆盖区面积,A3为已终场作业区面积,A4为淋溶水汇水面积)。本项目占地面积48246㎡,堆填区最大集雨面积A=48246m2。堆填场使用时实行分单元堆填作业,考虑到堆填作业操作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堆填作业单元、中间覆盖单元及终场覆盖单元的面积分别为2400m2、0.3A和0.60A,淋溶水池汇水面积为200m2。因此各种情况下淋溶水产生量为18378.873m³/a,淋溶水流经过程损耗、蒸发量约为60%,则本项目进入沉淀池的淋溶水量为9301.845m³/a。本项目仅堆填渣土、废砖瓦、混凝土等,堆填场不接受和堆填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废弃物、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废旧家具、废旧塑料、破旧衣物、木料、白色垃圾等,因此渗滤液成分相对简单。建筑垃圾堆填场淋溶水产排放情况见表4-8。表4-8项目库区淋溶水产生及排放情况类型污染物名称产生情况(mg/L)产生量(t/a)排放情况库区雨水(9301.845m³/a)COD2502.325经地埋排水暗沟汇集到沉淀池,经沉淀后用于堆填区洒水降尘SS130012.092氨氮20.40.190硫酸盐2542.363本项目堆填区收集的管理区及库区雨水经收集沉淀后用于堆填区洒水抑尘,不外排。堆填区外雨水旱季可将所有雨水通过截水沟收集,涝季将前30min雨水排入淋溶水沉淀池,其余雨水排入西侧沟谷内。本项目建筑垃圾淋溶水沉淀池容积参照《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2019)附录D调节池容量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Q1=I1×(C1A1+C2A2+C3A3+C4A4)/1000其中:Q1一校核容积(m³);I1一历史最大降水量(安塞区历史最大日降雨量为101.8mm);C1、C2、C3、C4、A1、A2、A3、A4的取值同附录C污水产生量计算方法中的取值。经计算,本项目雨水淋溶水沉淀池校核容积为1874m³,考虑安全余量,本项目雨水淋溶水沉淀池容积为2000m³。2、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项目内生产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项目生活污水经定期清运,不外排。综上所述,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和生活污水均能得到合理处置,无废水外排,项目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三、噪声1、噪声源强垃圾场营运期运输车辆、处理设备均会产生噪声,主要由垃圾场作业区的作业机械引起,作业机械有推土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等,沉淀池旁的泵房,其噪声功率级为88~96dB(A),噪声源强见表4-9。表4-9主要噪声源强表序号噪声源数量噪声源强dB(A)降噪措施治理后噪声源强dB(A)备注1堆填作业设备推土机190限制在夜间工作,绿化降噪,并加强车辆管理,车辆应低速、平稳行驶和减少鸣笛,南侧、北侧养殖场段加强绿化90流动源2装载机18888流动源3压路机19090流动源4洒水车18080流动源5沉淀池旁的泵房水泵28575固定源6运输系统(外来车辆)垃圾车等若干8070流动源7破碎车间破碎机185基础减震、厂房隔声75固定源2、噪声影响分析运用几何衰减点声源预测模式和声压级合成模式预测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各设备噪声对场界的影响程度。①点源预测模式式中:r0、r——参考点、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LA(r)——预测点的噪声A声级,dB(A);LA(r0)——参考点r0处的噪声A声级,dB(A);②声压级合成模式式中:Li——第i个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噪声级,dB(A);L—源强,dB(A);③预测结果计算模式式中:L预——预测点的预测噪声级,dB(A);L本——噪声背景值,dB(A);项目场地噪声预测结果见表4-10。表4-10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单位:dB(A)设备5m10m20m40m50m100m150m200m250m装载机76.070.064.058.056.050.046.544.042.0推土机74.068.062.056.054.048.044.542.040.0压路机76.070.064.058.056.050.046.544.042.0洒水车66.060.054.048.046.040.036.534.032.0水泵61.055.049.043.041.035.031.529.027.0垃圾车(外来车辆)56.050.044.038.036.030.026.524.022.0破碎机61.055.049.043.041.035.031.529.027.0从表4-7可以看出,项目投运后场界昼间噪声达标距离在40m范围内,夜间噪声达标距离在100m范围内,项目周边在此距离范围内均无居民等环境敏感点,但项目北侧安塞西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南侧为安塞丛林养鸡专业合作社,厂内饲养的动物需要较为安静的生长环境,因此,垃圾场北侧安塞西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南侧为安塞丛林养鸡专业合作社段应加强绿化防护,禁止建筑垃圾场夜间(22:00~06:00)作业,采取以上噪声防治措施后,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为最大限度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建设单位针对营运期设备产生的噪声采取以下措施:(1)总平面防噪布置在总平面布置中考虑防噪设计,合理规划场区内外的运输路线。(2)流动源噪声控制针对垃圾运输车经过敏感点时容易产生的超标噪声也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车辆噪声包括排气噪声、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和喇叭噪声。音频以低、中频为主,所以为降低噪声,使噪声值达标,除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的运输时间和路线计划之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主要噪声源强:①选用低噪声的运输车辆;②车辆应低速平稳行驶和少鸣喇叭等措施降噪。(3)固定噪声源场区设有水泵等设备位于室内,基础减震等,该措施可使噪声源强降低15-20dB(A)。由于项目北侧安塞西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南侧为安塞丛林养鸡专业合作社,厂内饲养的动物需要较为安静的生长环境,因此,垃圾场南侧、北侧应加强绿化防护,采取以上各种防范措施后,再经距离衰减,场界噪声昼间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的要求,夜间不运行以降低噪声的影响。3、环境监测项目运营期的噪声监测计划见下表。表4-11运营期噪声监测及管理计划一览表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执行标准厂界四周等效声级每季度1次《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四、固体废物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场区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洗车台沉淀池泥沙及沉淀池泥沙。(1)生活垃圾本项目共配置工作人员10人,其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kg/d(1.825t/a),定期拉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2)洗车三级沉淀池泥沙项目运营期110t/d的堆填量,清运车辆按11辆计,每次带出泥沙2kg,则沉淀池收集的泥沙为22kg/d,即8.03t/a,送堆填库区进行堆填处理。(3)淋溶水沉淀池泥沙沉淀池沉淀处置量为9301.845m³/a,沉淀效率按50%计算,雨水SS含量约为1300mg/L,则泥沙沉淀量约为6.046t/a,收集后送堆填库区进行堆填处理。(4)除尘器除尘灰本项目破碎废气经袋式除尘器除尘后可产生38.178t/a的除尘灰,收集后送堆填库区进行堆填处理。综上,项目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见表4-12。表4-12项目固体废物产生情况一览表固废性质废物名称产生量(吨/年)代码产生工序/装置形态主要成分贮存方式利用处置方式和去向一般固废洗车沉淀池泥沙8.03900-999-61洗车固态泥沙/送堆填库区进行堆填处理淋溶水沉淀池泥沙6.046900-999-61降雨固态泥沙/除尘器除尘灰38.178900-999-66破碎固态颗粒物袋装生活垃圾1.825/职工生产生活/垃圾桶固态生活垃圾桶装集中收集,定期拉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本项目实施后对固体废物进行妥善处理,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五、地下水、土壤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建成后,垃圾场消纳对象主要为渣土、泥浆、废砖块、混凝土等,无有毒有害等成分,大气降水产生的淋溶水以SS为主,在堆填场四周设置截洪沟,堆填场内部设置马道和临时截(排)水沟,堆填场淋溶水对地下水、土壤的环境影响较小。本环评要求项目要严格落实入场标准,严禁生活污水外排,措施如下:(1)源头控制措施本垃圾场主要消纳对象为渣土、泥浆、废砖块、混凝土等,不含有害成分,故要严格落实入场标准,严禁运输车辆混入场内生活垃圾和装修垃圾。此外,本项目对产生的洗车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洗车,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严禁污废水外排,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2)加强管理由于本项目建筑垃圾场消纳对象以渣土、泥浆、废砖块、混凝土为主,淋溶水沉淀池及马道采用防渗处理,截洪沟沟底采用1:2水泥砂浆(掺5%的防水剂)抹面20mm,分段砌筑,每段厂10~15m,段间设伸缩沉降缝,缝宽2cm,并进行填实,以达到防渗的目的。确保生活污水不外排,化粪池定期清运,外运堆肥。根据项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本项目堆填场地下水流向上游、下游方向布设污染监控井1眼,其中上游监测井为作为地下水本底监测井,下游监控井为地下水污染监控井。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场区区内的污废水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地下水、土壤防治措施可行。(3)环境监测项目运营期的地下水监测计划见下表。表4-13项目地下水环境监测计划表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执行标准污染监控井,堆填场地下水流向上游、下游方向各布设污染监控井1眼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氟化物、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氟、镉、铁、锰、铜、锌、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每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