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起田丰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二〇一九年六月目录TOC\o"1-2"\h\u1总论 总论1.1评价任务与内容1.1.1评价任务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任务是识别地下水环境影响,确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开展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完成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与对策,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和应急预案。1.1.2评价内容依据评价任务,本次评价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内容:⑴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⑵调查评价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⑶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废矿物油和凝析油泄漏风险情景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1.2评价执行标准评价执行标准见表1.2-1。表1.2-1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单位(pH除外):mg/L项目III类标准值标准来源pH(无量纲)6.5~8.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氨氮(NH4+)≤0.5硝酸盐(以N计)≤20亚硝酸盐(以N计)≤1.00挥发酚≤0.002氰化物≤0.05砷≤0.01汞≤0.001六价铬≤0.05总硬度(以CaCO3)≤450铅≤0.01氟化物≤1.0镉≤0.005铁≤0.3锰≤0.10溶解性总固体≤1000菌落总数(CFU/mL)≤100总大肠菌群(MPN/mL)≤3.0耗氧量≤3.0K+/Na+≤200Ca2+/Mg2+/CO32-/HCO3-/硫酸盐≤250氯化物≤250石油类≤0.0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3编制依据1.3.1编制依据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3.2项目文件及相关资料⑴《吴起田丰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⑵《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研究》⑶《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⑷《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报告》⑸《陕北延安及周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找水方向》⑹《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2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2.1基本要求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识别应在初步工程分析和确定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工程特征,识别其“正常状况”和“非正常状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2.2地下水环境影响途径识别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位置、规模、材质等)及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⑴建设期项目建设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在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对地下水水质的直接影响。⑵运营期本项目对废矿物油和凝析油进行分类暂存,废矿物油单次最大储存量不超过75t(库房35t,储罐40t),凝析油单次最大储存量不超过40t。项目储存不涉及用水,正常工况库房不会产生地下水污染。项目职工6人,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项目厂区设旱厕,生活污水产生量小,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工况为:输送泵、输送管发生破损,造成废矿物油和凝析油泄漏,库房场地和应急事故池防渗防腐层发生破裂,且防腐层破裂位置所在的硬化地面也发生破裂。本环评取最不利情况即硬化地面破损,导致存储在其中的废矿物油泄漏,通过包气带后进入含水层污染地下水和储罐破裂废矿物油和凝析油泄漏进入应急事故池,应急事故池防渗层破裂,泄漏物进入含水层而污染地下水。针对本项目特点,重点评价运营期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2.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特征因子筛选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废矿物油成分和凝析油性质、液体物料成分等确定。结合当地的地下水环境特征及本项目的污染特征,地下水特征评价因子如下:⑴现状调查与评价因子本次地下水现状监测数据引用《吴起田丰再生资源回收中心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主要监测因子为: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挥发酚、镍、铅、砷、汞、六价铬、氟化物、硫酸盐、硫化物、氰化物、镉、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石油类,同时监测水位。⑵影响评价因子主要评价特征因子为石油类。3评价范围、评价工作等级及环境保护目标3.1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确定本项目属于“三十四、环境治理业”中“100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利用及处置”中“其它类(单独收集),“Ⅰ类”项目类别。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选址位置及现场勘查情况,项目拟建地可能涉及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为周边村庄的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意见回复稿”,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井较敏感区范围的具体量化见表3.1-1。表3.1-1分散式水源井敏感区范围的具体量化类型敏感区较敏感区不敏感区备注分散式水源井无以井(泉)口为中心,外扩5000天的质点迁移距离范围作为较敏感区。敏感区、较敏感区以外的区域。外扩边界不超过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边界范围。计算公式如下:L=α×K×I×T/ne式中,L—质点迁移距离,m;α—变化系数,α≥1,本次评价取2(为了安全起见,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加上一定量,以防未来用水量的增加或干旱期等影响造成半径的扩大);K—含水层渗透系数,m/d(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取已知最大渗透系数0.24m/d);I—水力坡度,无量纲(根据前人研究及现状监测资料,取最大水力坡度25‰);T—质点迁移时间,d(取5000d);ne—有效孔隙度,无量纲(取经验参数0.28)。经计算,L=214.3m。因此,该区域分散式居民饮用水井的较敏感区范围为:以井口为中心,半径为214.3m的范围内。通过现场勘察,项目区量700m范围内无分散式居民饮用水井,本项目评价范围最大距离为214.3m,因此项目拟建地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标准(表3.1-2),将该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表3.1-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项目类别环境敏感程度Ⅰ类项目Ⅱ类项目Ⅲ类项目敏感一级一级二级较敏感一级二级三级不敏感二级三级三级3.2评价范围调查评价范围的确定有公式计算法、查表法和自定义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要求,“当建设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且所掌握的资料能够满足公式计算法的要求时,应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本项目符合此要求,所以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评价范围。根据3.1章节公式⑴,计算得L=214.3m。根据导则要求,采用该方法时评价范围内应包含重要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最终确定的评价范围见图3.2-1。调查评价范围的确定,重点考虑了建设项目污染源分布特征、地下水径流特征、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相关环境保护目标等因素。所确定的调查与评价范围能说明项目建设区域的地下水环境基本状况,并满足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的需要。具体的评价范围为:两侧以分水岭为界,上游延伸至约110m处(导则要求不小于L/2),下游延伸至220m处。图3.2-1地下水评价范围图3.3地下水保护目标评价区内没有饮用水水源地分布,因此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潜水含水层。4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4.1地质条件概况4.1.1地层岩性根据搜集到的区域地质资料,调查评价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主要分布有侏罗系、白恶系及第四系地层。各地层岩性特征详述如下:(一)侏罗系(J2a)侏罗系为一套河湖相碎屑岩夹煤层沉积,境内侏罗系隐伏于白垩系洛河组底部。其岩性为西红色、浅灰色页岩、泥灰岩,夹薄层细砂岩,泥、页岩中含少量圆形泥灰质结核,为区域白垩系含水层隔水底板。(二)白垩系下统(K1)1、洛河组(K1Z2):据搜集到的区域地质资料显示,调查评价区内洛河组地层厚度约343.75~450.8m,自东向西地层厚度逐渐增加,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白恶系洛河组地层隐伏于白恶系环河组地层之下。白恶系洛河组地层主要由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中砂岩构成,成互层状结构。其中砂质泥岩占总厚度的0.42~6.18%,粉砂岩占3.66~23.09%,细砂岩占11.86~56.35%,中砂岩占39.13~85.06%。总体上,调查评价区内洛河组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岩性组合特征表现为孔隙度高的大厚度单一砂岩夹少量薄层砂质泥岩,泥质含量低,赋水条件较好,利于地下水的形成与储存。2、华池组(K1Z3):根据搜集到的区域资料显示,该地层隐伏于环河组地层之下,而覆盖于洛河组地层之上,地表基本未见出露。根据调查资料,评价区内华池组地层厚度一般为103~335m,地层岩性以浅棕红色块状长石砂岩及泥岩为主,其中泥岩含量占比较高,裂隙不发育。3、环河组(K1Z4):根据搜集到的区域地质资料显示,调查评价区内环河组地层厚度约154.50~368.05m,厚度整体自东向西逐渐增加。其岩性总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暗棕红色及兰灰色泥质岩夹棕红色(局部灰白色)长石砂岩,以含砂粒的泥页岩为主,砂质泥、页岩次之。中部为暗棕红色中厚层状长石砂岩与暗棕红色、咖啡色及兰灰色泥质岩互层,砂岩铁、钙质胶结,致密坚硬,粉细粒结构,水平层理发育,泥质岩以砂质泥岩为主,泥岩及砂质泥岩次之。下部为浅棕红色、紫红色块状长石砂岩夹少量暗棕色、紫红色透镜状泥岩,砂质泥岩。环河组中泥岩比例为11.66%~34.83%,砂岩泥岩互层分布,泥岩层厚一般小于30cm,该岩性结构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下水的入渗补给。泥质砂岩比率为8.39%~40.36%,砂质泥岩比率为8.08%~29.15%,粉砂岩比率为10.29%~31.64%,细砂岩比率为8.88%~34.23%,统计结果显示,区内环河组砂质泥岩占地层比率最大,泥质砂岩、泥岩比率与粉砂岩、细砂岩比率相当。总体地层不利于地下水的赋存,甚至在局部构成了局部弱透水或隔水层。仅在地层中下部集中分布厚层粉细粒砂岩,为地下水赋存提供了较好的储存空间。(三)第四系(Q)1、中-上更新统(Qp2-3):主要包括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在调查评价区内黄土沟壑及梁峁区广泛分布。其中离石黄土为一套浅红黄色、棕黄色黄土,局部夹棕红色古土壤,黄土为粉土质亚砂土和亚粘土,致密而硬,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少。古土壤为粉土质亚粘土,成壤作用差,团粒结构不明显,局部地段见钙质结核层,途中富含白色钙质网纹及褐色有机质斑点,一般厚50~130m。马兰黄土为黄灰色、黄色、浅黄色,岩性为黄土质粉土、粉质粘土,质地疏松均一,大孔隙发育,有白色钙质斑纹及少量褐色有机质斑点,由南向北其砂质含量逐渐增大,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厚10~35m,大面积披覆于各梁峁顶部。2、全新统(Qh):全新统冲积层,多分布在各大河流及其支流河谷区,分别构成河床漫滩及一级阶地,多呈不规则断续条带状,沿河道两侧不对称分布。其岩性下部为砂砾卵石层,砾卵石成份以砂岩、泥岩、页岩碎块为主,含少量钙质结核,次棱角状,分选性差;上部为粉质粘土,浅褐黄色。资料显示该层总厚多小于10m,因厚度薄,多呈透水不含水状态,仅在丰水期可能存在季节性潜水,而在不部分时期常常越流补给洛河组含水层。4.1.2地质构造吴起县地处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地块伊陕斜坡中部,呈单斜向西微倾,岩层倾角13°,构造作用微弱,断裂及褶曲不发育,较普遍发育有NEE、NNW、NWW、NNE向4组节理。受伊陕斜坡控制,区内白垩系总体呈现为向西部平缓倾斜的单斜构造。白垩系产状近于水平,无明显褶皱和断裂,发育有与黄土高原整体隆升相关联的张性节理裂隙,据初步统计,走向N50-80E和N40-10W两组最为发育,占总节理数的28%和17%,走向近南北、东西两组次之,占总节理数的13%和5%。节理发育特征为北东向一组发育好,多为越层和切层节理,延伸远,节理面粗糙,微具张口。该“X”扭节理在区内形成棋盘式构造,它对区域水系的发育,地下水的形成,赋存与运移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4.2区域地下水系统及含水岩组特征“区域”是相对于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评价区而言,项目场地在区域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石炭系-侏罗系裂隙水与上覆松散层孔隙水流系统,该系统地下水分布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该含水层系统存在碎屑岩和松散层两大含水岩类,二者上下叠置或侧向链接,构成了10种不同的水文地质结构,根据其所处的地貌部位和含水介质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4个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亚系统,按照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又可以进一步将其划分为10个地下水流系统(图4.2-1)。其中项目场地区位于“炭酸岩盐类裂隙含水层组”,项目区位于西南侧下伏有供水意义的碎屑岩类含水层。拟建项目地拟建项目地图4.2-1区域水文地质图4.3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4.3.1地下水类型及赋存特征站址区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空隙特征可以划分为:第四系风积黄土层裂隙孔隙潜水(以下简称黄土层潜水)和白垩系裂隙孔隙含水层,两者之间分布有新近系粘土,区域上粘土层厚度为10-40m,广泛稳定分布,为隔水层。因此本报告认为调查评价区的黄土层潜水和白垩系裂隙孔隙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不大。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影响识别,本报告分析评价的重点为黄土层潜水。调查评价区位于黄土梁峁区,黄土层潜水广泛分布,水位埋深约为80-160m。岩性为粉土质黄土状亚砂土,质地较均一,比重小,疏松且具垂直节理,孔隙发育。本项目评价区内第四系黄土潜水含水介质主要是离石黄土(Q2eol),上覆马兰黄土(Q3eol)透水不含水,下伏新近系(N)粘土,透水性差,相对隔水,评价区新近系粘土厚度多大于10m且分布较连续,构成黄土含水层的稳定隔水底板。由于沟谷切割深,潜水赋存条件较差,故区域上无统一稳定的含水层,多呈“片”状或“点”状零星分布于各沟脑、沟边部位,以泉的形式出露,流量小且不稳定,一般流量为0.02~0.05L/s。调查评价区黄土潜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富水性较差,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20m3/d,仅对需水量小的农户用水有意义。4.3.2地下水补径排条件黄土层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调查评价区黄土潜水包气带岩性为马兰黄土,据前人研究,这一包气带岩性及结构属降水较易入渗区,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提供了通道。由于黄土潜水含水层分布不连续,没有统一的地下水流场,黄土层潜水径流方向主要受地形地貌控制,由地势高的梁峁区向河谷区径流,短途径流至就近各沟源以泉水或渗流溢出形式排泄,沟谷处的潜水浅埋区垂向蒸发亦是排泄方式之一,另外还有少量潜水以人工开采形式(居民生活用水分散取水)排泄。4.3.3地下水水化学由于黄土层潜水径流途程短,排泄条件好,交替循环作用强烈,加之含水层易溶盐含量较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比较简单,调查评价区地下水水质较好,水化学类型为HCO3-Na或HCO3-Mg·Na型水,矿化度一般0.3~0.5g/L。由于黄土中Na的含量较高,局部地段潜水中Na离子含量也较高。4.3.4地下水动态特征调查评价区黄土层潜水水位年变幅较小,一般变幅为0.2~1.0m。经现场调查,黄土层潜水水位主要受大气降雨影响,雨季水位高,旱季水位低,一般水位变化比降雨滞后约1~2个月。5调查区现状调查与监测5.1监测点位布设根据地下水埋藏特征、地下水流向以及周边敏感点分布状况,采用控制性布点和功能性布点结合的原则,参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要求,本次调查期间在评价区内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共布设水质、水位监测点5个,水位监测点5个。各监测点信息见表5.1-1,各监测点分布详见图5.1-1所示。5.1-1评价区内地下水监测布点情况一览表监测井编号监测点位置监测项目1#碳沟台村水质、水位2#城崖根村水质、水位3#西榆树坪村水质、水位4#东榆树坪村水质、水位5#前宗沟门村水质、水位5.2监测时段与监测频次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要求,本次工作在评价区进行了水质及水位监测。监测时间为2019年4月17日采样方法及依据:按照《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要求,采用纯净水塑料瓶、无菌瓶等容器,现场抽水一定时间后采集水样,采集完水样立即送回实验室测试。保存及分析方法:样品处理和化学分析方法严格按照《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进行。图5.1-1项目地下水监测点位分布图5.3监测项目及检测方法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结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项目污染特征因子考虑,地下水现状监测因子选取: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挥发酚、锌、镍、铅、砷、汞、六价铬、氟化物、硫酸盐、硫化物、氰化物、镉、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石油类。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详见表5.3-1。表5.3-1地下水检测方法及检出限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出限仪器设备钾(mg/L)原子吸收火焰法GB11904-19890.05AA-702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钠(mg/L)0.01钙(mg/L)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1905-19890.02镁(mg/L)0.002碳酸根(mg/L)滴定法DZ/T0064.49-19931.2550mL酸式滴定管碳酸氢根(mg/L)1.25氯化物(mg/L)离子色谱法GB/T5750.5-20060.007IC-2008离子色谱仪硫酸根离子离子色谱法GB/T5750.5-20060.018pH(无量纲)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PHS-3CpH计氨氮(mg/L)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GB/T5750.5-20060.025UV-5500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溶解性(总)固体(mg/L)称量法GB/T5750.4-2006/EX125DEH电子天平耗氧量(mg/L)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综合指标GB/T5750.7-2006(1.1)0.0550.0mL滴定管石油类(mg/L)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970-20180.01UV-5500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锌(mg/L)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75-19870.05AA-702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镉(mg/L)0.05铅(mg/L)0.2镍(μg/L)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5750.6-20065铬(六价)(mg/L)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5750.6-20060.004UV-5500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砷(μg/L)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HJ694-20140.3AFS-9730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汞(μg/L)0.04硫化物(mg/L)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5750.5-2006(6.1)0.005UV-5500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氰化物(mg/L)异烟酸-吡唑酮分光光度法GB/T5750.5-20060.0005氟化物(以F-计)(mg/L)离子色谱法GB/T5750.5-20060.025IC-2008离子色谱仪硝酸盐(以N计)(mg/L)0.0375亚硝酸盐(mg/L)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5750.5-2006(10.1)0.001UV-5500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挥发酚(mg/L)4-氨基安替吡林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GB/T5750.4-20060.0025.4监测结果5.4.1水位本次地下水水位监测结果见表5.4-1。表5.4-1地下水水位监测结果表监测点位坐标井深(m)水位埋深(m)井口标高(m)用水功能1#碳沟台村E:108.161262,N:36.8758361141358生活用水2#城崖根村E:108.164041,N:36.8758073521361生活用水3#西榆树坪村E:108.173927,N:36.875848,1521366生活用水4#东榆树坪村E:108.181412,N:36.8739463031369生活用水5#前宗沟门村E:108.188957,N:36.8702061031355生活用水5.4.2水质本次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见表5.4-2。表5.4-2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pH、Hg、Pi除外)检测项目单位检测点位标准值Pimax监测时间2019.04.171#碳沟台村2#城崖根村3#西榆树坪村4#东榆树坪村5#前宗沟门村pH/7.697.447.437.818.046.5~8.50.286~0.765CO32-mg/L1.25ND1.25ND1.25ND1.25ND1.25ND//HCO3-mg/L425.6372.9369.8439.2279.5//溶解性总固体mg/L65365998898086310000.653~0.988耗氧量mg/L1.211.350.961.281.4030.32~0.47氨氮mg/L0.200.220.280.410.150.50.3~0.82亚硝酸盐mg/L0.001ND0.0030.0020.0010.001ND1/硫化物mg/L0.005ND0.005ND0.0100.0110.0070.020.35~0.5挥发酚mg/L0.002ND0.002ND0.002ND0.002ND0.002ND0.002/氰化物mg/L0.002ND0.002ND0.002ND0.002ND0.002ND0.05/六价铬mg/L0.0060.0300.0070.0300.0710.050.12~1.42氟化物mg/L0.5660.1990.2450.2550.51810.199~0.518氯化物mg/L48.21161351091002500.1928~0.54硝酸盐(以氮计)mg/L2.2263.314122.424.5200.111~7.05硫酸盐mg/L2741562883931432500.572~1.572石油类mg/L0.020.030.020.040.050.050.4~1汞μg/L0.130.130.160.160.1410.13~0.16砷μg/L3.01.91.22.94.3100.12~0.43K+mg/L31.05.135.278.993.12//Na+mg/L213265329209226//Ca2+mg/L41..294.414715834.0//Mg2+mg/L62.997.517312745.9//锌mg/L0.05ND0.05ND0.05ND0.05ND0.05ND1/续表5.4-2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pH、Hg、Pi除外)检测项目单位检测点位标准值Pimax监测时间2019.04.181#碳沟台村2#城崖根村3#西榆树坪村4#东榆树坪村5#前宗沟门村pH/7.647.487.457.748.016.5~8.50.3~0.67CO32-mg/L1.25ND1.25ND1.25ND1.25ND1.25ND//HCO3-mg/L426.8375.6370.8438.3280.8//溶解性总固体mg/L88892692678277710000.777~0.926耗氧量mg/L1.241.431.051.321.3930.35~0.47氨氮mg/L0.180.260.260.450.170.50.34~0.9亚硝酸盐mg/L0.001ND0.0030.0010.001ND0.001ND1/硫化物mg/L0.0070.005ND0.005ND0.0100.0100.020.35~0.5挥发酚mg/L0.002ND0.002ND0.002ND0.002ND0.002ND0.002/氰化物mg/L0.002ND0.002ND0.002ND0.002ND0.002ND0.05/六价铬mg/L0.0070.0260.0090.0270.0590.050.14~1.18氟化物mg/L0.2990.1650.2030.2380.53110.203~0.531氯化物mg/L47.41121301081012500.1896~0.52硝酸盐(以氮计)mg/L2.3464.014222.824.9200.117~7.1硫酸盐mg/L27386.72833811572500.3468~1.524石油类mg/L0.020.030.020.040.050.050.4~1汞μg/L0.170.150.190.180.1610.15~0.18砷μg/L3.11.91.22.94.4100.19~0.44K+mg/L3.085.445.439.703.16//Na+mg/L215265329208225//Ca2+mg/L41.593.814615532.2//Mg2+mg/L62.498.217512745.2//锌mg/L0.05ND0.05ND0.05ND0.05ND0.05ND1/镍μg/L5ND5ND5ND5ND5ND20/注明:ND为未检出,石油类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Ⅲ类标准5.5地下水现状评价⑴地下水位现状监测评价从表5.4-1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水位监测点由于受人工开采等的影响,水位不稳定,但黄土潜水的水位与地形高程基本一致,大致为东高西低。地下水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往吴起方向径流,这与所掌握的水文地质资料相符。⑵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评价①监测数据可靠性审查根据阴阳离子平衡分析,阴阳离子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因此监测数据可靠。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第四系黄土潜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Na型,这也与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相符合。②评价标准与方法本次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评价方法采用标准指数法(参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8.4.1.2条)。=3\*GB3③评价结果由表5.4-2可以看出,5个监测井中石油类除5#前宗沟门村水井超标外,其它监测井中石油类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要求,超标原因可能与当地石油开采有关。说明项目区地下水存在一定的污染。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6.1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施工污水,二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及其它有害固体废弃物。本项目施工过程简单、施工人员少,不设置食堂等集中的生活设施和生活营地,施工时段为昼间。因此,本项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如厕废水。由于项目施工量较小,施工过程使用的少量施工用水全部沉淀后洒水,无施工废水产生。因此建设期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很小。6.2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6.2.1正常状况下本项目运营过程中无生产废水产生,同时库房地面和电动叉车也无须清洗,不存在清洗废水。库房内废矿物油储存在铁桶内,且铁桶下垫有托盘,并且应急事故池建于库房地下,发生渗漏后废矿物油由托盘接收,剩余的进入应急事故池及时清理,不会直接流到地面而下渗。如发生废矿物油输送泵、输送管发生破裂,泄漏的废矿物油可及时回收处理,后用抹布清理,废弃含油抹布收集后作为危废委托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处置。本项目库房采用耐磨、耐酸水泥+高密度聚乙烯+环氧地坪漆进行防渗处理,通过上述措施使各单元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因此,正常工况下不会有废矿物油泄漏而发生污染地下水的情景发生。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库房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防渗层如果采用2mm厚的防渗膜(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10cm/s),则污染介质穿透该防渗膜层的时间可用下式进行估算:T=d/q(式1)q=k×(d+h)/d(式2)其中,T为污染物穿透防渗层的时间;d为防渗层厚度,选用防渗膜厚度为0.002m;K为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即1.0×10-10cm/s;h为防渗层上面的积水高度,假设为0.02m,得出污染物穿透防渗膜的时间T为5.77年,即理论情况下可渗透的污染物非常少。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后,正常工况下不会产生污染物下渗污染地下水的后果,同时由于本项目危废只是临时存放周转,不存在长期堆存的问题,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不会产生影响。6.2.2非正常状况下事故状态下或不可抗拒自然灾害情况下,如若出现防渗层破损等情况时,污染物持续穿透包气带进入含水层,随着地下水流方向流向下游地区。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污水渗漏后主要是影响潜水层,因此本次影响预测选取第四系潜水含水层。本项目主要进行废矿物油和凝析油临时贮存,运营期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废水;事故情况下,如发生废矿物油和凝析油泄漏,可能存在“跑、冒、滴、漏”情况,如果托盘、库房和应急事故池防渗层出现破损通过裂隙可能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故本项目的地下水污染情景选择铁桶和储罐因破裂而全部泄漏(瞬时泄漏),溢出托盘并通过破损裂隙渗入地下水,污染因子预测选择石油类。污染物泄漏后进入地下,首先在包气带中垂直向下迁移,再进入到含水层中。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后,以对流作用和弥散作用为主。另外,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行为还包括吸附解析、挥发和生物降解。根据本项目污染物的理化特征,基于保守性考虑,本次地下水污染模拟过程中未考虑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挥发、吸附解析和生物化学反应。这种相对保守的预测情景可以为项目防控体系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符合工程设计的思想。=1\*GB2⑴预测原则因为地下水环境污染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难恢复性的特点,因此要遵循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目的和原则是为评价各方案的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提供依据。=2\*GB2⑵预测方法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二级评价中地下水水文地质简单时可采用解析法进行影响预测。本次评价将以地下水调查评价范围作为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在此范围内水文地质参数基本不变或变化很小,且非正常工况下废矿物油和凝析油的泄漏对地下水流场基本无影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结合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及资料掌握程度,最终确定采用解析法进行预测评价。=3\*GB2⑶水文地质条件概化根据项目特点,本次预测的对象为潜水含水层,根据前文分析,黄土层潜水与下伏承压水之间存在稳定隔水层,根据评价区水文地质情况和解析解的适用条件,将该模型的水文地质条件概化为:潜水含水层与承压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或水力联系较弱,评价范围内各含水层厚度均一,评价范围内含水层水平均匀展布。=4\*GB2⑷污染源概化根据项目布局和非正常工况的特点,将各非正常工况下废矿物油和凝析油泄漏均概化为点状污染源,连续恒定排放。=5\*GB2⑸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D推荐的地下水溶质运移预测一维稳定流动二维水动力弥散问题中连续注入示踪剂—平面连续点源模型。(式4)(式5)式中:x,y:计算点处的位置坐标;t:时间,d;:t时刻点(x,y)处的污染物浓度,g/L;M:含水层的厚度,m;:单位时间注入污染物的质量,kg/d;u:水流速度,m/d;n:有效孔隙度,无量纲;:纵向弥散系数,m2/d;:横向y方向弥散系数,m2/d;:圆周率;:第二类零阶修正贝塞尔函数;:第一类越流系统井函数。=6\*GB2⑹预测参数的确定本次评价根据《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报告》等,结合实地勘察及监测资料,确定预测模式中各参数具体取值如表6.2-1所示。表6.2-1预测模式参数选取表M含水层厚度,根据区域地层资料,取25mK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该区渗透系数0.2~1.0m/d,本次取中间值0.5m/dI水力坡度,取经验值0.02n有效孔隙度,无量纲,取经验值0.28u水流速度,u=KI/n=0.04m/dDL纵向弥散系数,本次预测取经验值0.5m2/dDT横向y方向弥散系数,取纵向弥散系数的十分之一⑺预测因子限值按照前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将石油类作为预测因子,石油类的检出限取0.01mg/L,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石油类的标准限值为0.05mg/L。⑻预测时段根据导则对预测时段的要求,本次确定的预测时段为污染发生后的100d、1000d和3650d。⑼预测源强本项目库房、储罐区和应急事故池按重点防渗区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而未破损的铁桶不会发生废矿物油泄漏;破损的铁桶立即停用,废油桶最终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废矿物油和凝析油的储罐最大存储量均为40t,按照最不利情况储罐废矿物油和凝析油全部泄漏,废矿物油和凝析油大量泄漏时,废矿物油和凝析油可自流进入应急事故池内,用泵转移至应急罐车,剩余的用砂土、木糠、吸油毡等材料吸收,因此考虑应急池中的废矿物油和凝析油储存时间为1天,应急池池底和池壁均设有防渗层,正常情况下废矿物油和凝析油不会渗漏至地下;非正常情况如果防渗层出现破损,假设破损面积为5%,则废矿物油和凝析油的渗透到地下水的量为2t。⑽预测结果分析通过预测,得出各预测时段,污染物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情况见表6.2-2。表6.2-2石油类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范围预测年限影响范围(m2)超标范围(m2)最大影响距离(m)最大超标距离(m)100d1405113542381000d14299114971561433650d5394443799365339由预测结果可知:石油类污染物在潜水含水层中持续泄漏100d时,沿水流方向超标距离为42m;持续泄漏1000d时,沿水流方向超标距离为156m;持续泄漏3650d时,沿水流方向超标距离为365m。综上所述,该项目在正常情况下,建设单位依据环保法规,积极采取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本次评价认为不会造成地下水污染,也不会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但在假设的非正常状况下,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对周边村庄等的供水安全不会造成影响。而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在采取了严格的防护防腐及监控措施后,发生泄漏发生的概率也较小。建设单位要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防止污染物下渗进入地下水环境中;一旦发现泄漏,及时清理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将影响减至最小。7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为废矿物油和凝析油回收暂存项目,如不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则污染物有可能会渗入地下水,从而影响地下水环境。为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地下水污染,本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将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方位进行控制。7.1源头控制措施地下水污染的特殊性(隐蔽性、难以逆转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应首先立足于“防”,从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量,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进行防腐防渗层的施工,设置渗漏液应急池和排水沟等构筑物,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污染物渗漏,减小其对地下水的影响。针对本项目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源头控制措施:⑴废矿物油和凝析油暂存废矿物油和凝析油用专门的运输车运输,进入厂区后及时转入库房和储罐,对于入库后的贮存场地、储罐区和应急事故池企业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607-2011)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具体要求如下:①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如低于地下水水位,应提高防渗等级。②库房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且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③库房应设计堵截防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总储量的1/5。同时应有足够的空铁桶,以便及时将泄漏废矿物油收集起来。④储存库房应防雨,必须远离其他水源和热源并配备防火灭火设施。⑤废矿物油和凝析油收集铁桶和油罐应完好无损,没有腐蚀、污染、损毁或其他能导致其使用效能减弱的缺陷;⑥废矿物油应使用专用铁桶贮存,贮存前应进行检验,库房不得存放与废矿物油收储无关的废物;废矿物油贮存设施内地面应做防渗处理,应有足够的空铁桶并配备托盘,用于收集不慎泄漏的废矿物油;废矿物油容器盛装液体废矿物油时,应留有足够的膨胀余量,预留容积应不少于总容积的5%;已盛装废矿物油的容器应密封。⑦储罐区应设置围堰,围堰与应急事故池应有连通的管道,以便发生泄漏事故后,泄漏物质可暂存于围堰内,剩余的进入应急事故池。⑵泄漏物质处理项目废矿物油库房设置了堵截防漏的裙脚,配备足够的空铁桶并配备托盘,用于收集不慎泄漏的废矿物油。废矿物油少量泄漏时,用砂土、木糠、吸油毡等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时,将泄漏的废矿物油收集于空铁桶内,剩余的用砂土、木糠、吸油毡等材料吸收。储罐区储罐发生泄漏,物质首先进入围堰,后进入应急事故池,及时调动罐车及铁桶进行收集,减小物质在围堰及应急事故池存留的时间,同时尽快修复或更换储罐。⑶废矿物油在装卸前应检查铁桶的密闭性,避免造成泄漏。7.2分区防渗措施针对地下水的特点,其污染防控措施主要在于“防”,对厂区可能产生污染的地面基础进行防渗处理,阻止污水下渗进入地下水环境。本项目对废矿物油和凝析油进行回收暂存,废矿物油和凝析油属于危险废物,厂房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607-2011的要求,采取严格的防渗、防水以及防溢流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地下。危险废物存放区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还应采用耐腐蚀的水泥对地面进行硬化,以达到防腐目的。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场地防渗要求按照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分级(表7.2-1)、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表7.2-2)和污染物类型,确定场地防渗分区和技术要求。表7.2-1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分级参照表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主要特征难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易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可及时发现和处理表7.2-2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参照表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强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中0.5m≤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Mb≥1.0m,1.0×10-6cm/s<K≤1.0×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弱岩(土)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注:Mb:岩土层单层厚度。K:渗透系数。根据表7.2-1判定,本项目场地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易”;场地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污染物类型涉及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根据HJ610-2016表7判定,本项目防渗分区具体见表7.2-3,分区防渗见附图4。表7.2-3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表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污染物类型防渗分区防渗技术要求库房弱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点防渗区参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执行应急事故池弱易储罐区弱易办公用房弱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房屋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 海上平台脚手架施工合同
- 2024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合同蓝本
- 2024年办公室租赁协议
- 2024年个人居间业务委托协议
- 2024年健身教练雇佣与保密合同
- 工程项目管理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专业窗帘设计与购销合同
- 物流公司消防设施改造合同
- 矿山运输司机聘用合同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共7张PPT)
- 5000吨每年聚丙烯酰胺工艺流程图
- DB64∕T 1754-2020 宁夏砖瓦用粘土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规程
- PSUR模板仅供参考
- 火力发电企业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
- 《锅炉水容积测试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PPT幻灯片课件(PPT 24页)
- 子宫内膜息肉-PPT课件
- 桥梁施工各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 保安队排班表
- 包头医学院新开课程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