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体内过程演示文稿_第1页
食物的体内过程演示文稿_第2页
食物的体内过程演示文稿_第3页
食物的体内过程演示文稿_第4页
食物的体内过程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物的体内过程演示文稿现在是1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食物的体内过程现在是2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第一节消化与吸收

消化(digestion):定义:人体摄入的食物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方式: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吸收(absorption)定义:食物经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被机体细胞所利用,称为吸收。现在是3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1.1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消化道

消化腺

唾液腺、肝脏、胰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现在是4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唾液腺

肝脏

胆囊

胆管

胰腺

胰管

消化道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直肠

肛门

人体的消化系统消化腺及辅助器官现在是5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口腔1)牙齿:坚硬器官2)舌:由横纹肌构成的肌性器官,味觉器官3)唾液腺:3对大的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唾液的成分: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液体,水:占99.5%有机物:主要是黏蛋白,含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无机物:主要是钠,钾,钙,硫,氯等。唾液的作用:湿润溶解食物;黏蛋白粘合食物;清洁保护口腔;溶菌酶杀菌;淀粉酶初步消化。现在是6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咽与食道咽位于鼻腔、口腔和喉的后方,其下端通过喉与气官和食道相连。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吞咽食物时,咽后壁前移,封闭气管开口,可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现在是7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胃十二指肠幽门幽门括约肌食道胃食管的开口贲门括约肌黏膜下层黏膜皱折现在是8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胃胃的运动1)容受性舒张:使胃可以很容易的接受食物而不引起胃内压力的增大。生理意义:使胃的容量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涌入,以完成贮存和预备消化食物的功能。2)紧张性收缩:使胃内具有一定的压力,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协助推动向十二指肠移动。3)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胃液的消化,同时对食物进行研磨。现在是9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胃胃液:无色的酸性液体,pH为0.9-1.5。成分:胃酸、胃蛋白酶、内因子、粘液和水。作用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蛋白质变性,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

胃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简单分解

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免受小肠内蛋白水解酶的破坏并促进其吸收。粘液:润滑作用;减少胃黏膜的机械损伤;参与形成胃粘液屏障,保护胃粘膜细胞;抵御氢离子的侵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现在是10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主要消化吸收器官——小肠小肠总长5-6m,呈盘曲状,主要位于腹腔下部,分为三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端,呈马蹄状,在其内壁有胆总管和胰管开口。空肠和回肠差别不大。但空肠比回肠的口径大些,其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的环状皱襞多些。小肠内壁有许多环状皱襞,其表面有很多的细小突起称为肠绒毛。使得小肠粘膜的总表面积增加了很多。小肠粘膜层具有丰富的肠腺体存在。肠腺体可以分泌小肠液。小肠微绒毛绒毛现在是11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主要消化吸收器官——小肠小肠的运动1)紧张性收缩:加强时,食糜的混合与运转加快2)节律性分节运动:不同位点的环状肌节律性交替收缩、舒张,使内容物不断分开、混合,但不推动食糜前进。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消化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吸收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3)摆动:使食糜进一步粉碎;使食糜与消化液混合4)蠕动将食糜向大肠方向推进现在是12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小肠绒毛现在是13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进入小肠的消化液——胰液胰液:胰脏分泌,经胰管排入十二指肠性质:无色、无嗅、弱碱性,pH7.8-8.4成分:水分、无机物(碳酸氢盐)、有机物(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羧基肽酶等)。作用:碳酸氢盐——中和胃酸,调节pH值胰淀粉酶——水解淀粉成糊精或麦芽糖等;胰脂肪酶——消化脂肪;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现在是14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进入小肠的消化液——胆汁胆汁:肝脏分泌,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成分:①水分;②无机物——钠、钾、钙、碳酸氢盐等;③有机物——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胆盐是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的钠盐;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胆红素和胆绿素。作用:①乳化脂肪;②帮助脂肪的吸收;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④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现在是15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进入小肠的消化液——小肠液小肠液:小肠粘膜分泌性质:粘稠的碱性液体,pH约为7.6;成分:水分、无机盐(碳酸氢盐)、消化酶(氨基肽酶、α-糊精酶、麦芽糖酶、乳糖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肠激酶等)作用: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稀释消化产物,降低肠内容物渗透压,有利于小肠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从而促进蛋白质消化.现在是16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大肠功能:贮存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吸收水分、无机盐、大肠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大肠的运动:袋状往返运动:环状肌无规律收缩,使内容物向前后短距离移动,不能推进内容物前进。分节或多带推进运动: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把内容物推向下一个结肠段蠕动:由稳定向前的收缩波组成,收缩波前方及肉舒张,后防肌肉收缩,使肠段关闭合并排空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加速有害物质的排放,预防结肠癌。现在是17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大肠内的细菌发酵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可以合成维生素B12、K等产生有害物质(苯酚、吲哚、硫化氢、低级羧酸、醛、酮等),有的可致结肠癌现在是18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1.2吸收1.吸收部位①口腔和食管内几乎不被吸收;②胃内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③大肠吸收少量水分和无机盐;④小肠为主要的吸收部位。人小肠长5-6m,其内壁布满大量环状皱折、绒毛、微绒毛,使小肠吸收面积扩大为200m2

。食物吸收主要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当其到达回肠时通常已吸收完毕。回肠被认为是吸收机能的储备,能主动吸收胆汁酸盐和VB12。现在是19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吸收——吸收形式吸收形式:(1)被动转运

①被动扩散: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透过

②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

③滤过作用: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可以看做是滤过器,若胃肠腔内的压力超过毛细血管时,水分和其他物质就可以滤入血液

④渗透:渗透压较高的一侧将从另一侧吸引一部分水过来,以求达到渗透压的平衡现在是20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吸收——吸收形式(2)主动转运: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营养成分必须逆着浓度梯度的方向穿过细胞膜,称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需要有细胞上脂蛋白作为载体协助。特点:载体在转运营养物质时,需要酶的催化和能量;主动转运系统可以被饱和,也可以被抑制;载体系统有特异性,每种载体只转运某一特定的营养物质。现在是21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1.2.1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蛋白质的消化几点说明: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但胃内消化很不完全蛋白质主要在小肠内的消化食物蛋白质胃胃酸、胃蛋白酶多肽小肠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氨肽酶氨基酸二肽、寡肽二肽酶、寡肽酶现在是22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和短肽才能被吸收氨基酸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段进行,为主动转运过程。载体+氨基酸+Na+——→三联体——→细胞Na++ATP——→细胞外。运输不同氨基酸的载体不同。二肽和三肽的吸收二肽和三肽也可以通过小肠粘膜上的运转载体吸收,并在胞浆中的氨基肽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新生儿通过肠粘膜细胞的胞饮作用摄入完全蛋白质。现在是23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图解)胃蛋白质消化始于胃。食物入胃后,蛋白质在胃酸作用下变性,并被胃蛋白酶降解为多肽和少量氨基酸消化数量少于10%血液:血液将氨基酸运送到全身各处小肠胰腺和小肠分泌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酶将蛋白质降解为短肽(三肽、二肽)和氨基酸。小肠粘膜细胞迅速将其吸收并转移至血液中。小肠壁现在是24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脂类的消化与吸收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磷脂、胆固醇),食物中主要是脂肪。食物中脂肪,在口腔、胃内基本上也不起化学变化。唾液中脂肪酶可以水解脂肪,但能力很弱。胃液中有少量脂肪酶,但胃中酸度太高,不利于脂肪消化在小肠内,脂肪受胆汁、胆盐的作用,乳化成细小的脂肪微粒,增加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水解,脂肪微粒经胰脂肪酶的作用,主要分解为脂肪酸与甘油。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现在是25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脂类消化食糜进入肠胃,刺激胆汁和胰液分泌,并进入小肠。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悬浮于液体中。胰腺分泌的脂肪酶、磷脂酶等将脂肪、磷脂水解为脂肪酸、甘油单脂、溶血磷脂等脂肪酸、甘油单脂、溶血磷脂进入肠粘膜细胞后重新组合成甘油三酯和磷脂,然后与胆固醇、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经小肠绒毛进入淋巴管,通过淋巴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胆固醇在肠道被吸收,吸收慢且不完全。吸收率30%。膳食脂肪可促进胆固醇吸收现在是26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脂类的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的下部和空肠的上部。脂肪消化后形成甘油、游离脂肪酸、单酰甘油脂以及少量二酰甘油脂。长链脂肪酸在肠壁重新转化为甘油三酯,进入淋巴系统短链、中链脂肪酸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不同脂肪酸的极性和水溶性不同,吸收速率也不相同。吸收率的大小依次为: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不饱和长链脂肪酸>饱和长链脂肪酸。现在是27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脂的消化和吸收(图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胃内基本不发生变化现在是28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双糖、单糖淀粉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但可受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有少量被分解为麦芽糖。食物经吞咽入胃,在未受胃酸之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食物进入胃后,酸度升高,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在小肠内食糜中的淀粉及一部分已被水解而生成的麦芽糖,分别受到胰液淀粉酶、胰麦芽糖酶和肠麦芽糖酶的作用,分解成为葡萄糖。所以淀粉的消化主要在小肠。现在是29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

唾液、胰、肠淀粉酶淀粉

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胃、小肠)

肠蔗糖酶蔗糖

葡萄糖+果糖

肠乳糖酶

乳糖

葡萄糖+半乳糖现在是30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糖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段的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不同的糖其吸收机制不同戊糖主要靠被动扩散吸收,已糖的吸收包括被动扩散吸收和主动转运吸收。单糖的主动吸收需要Na+存在,载体蛋白与Na+和糖同时结后才能进入小肠黏膜细胞内。单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经门静脉入肝脏,在肝内贮存或参加全身循环现在是31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图解)在胃中因酸度高,淀粉酶失去作用,不能分解淀粉。淀粉主要在小肠中消化2、腺分泌的胰腺淀粉酶将大部分淀粉消化为双糖3.小肠壁细胞表面的酶将双糖分解成单糖。4.单糖进入毛细血管后经由门静脉被送入肝脏6.纤维素不被消化,一直被送入结肠口腔中虽有淀粉酶但食物停留时间短只能被唾液淀粉酶部分降解。现在是32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维生素的吸收水溶性维生素一般通过被动扩散吸收分子较大的VB12须于胃粘膜分泌的内因子结合后才能在回肠吸收。脂溶性维生素与脂类相似,需胆汁乳化后在小肠吸收现在是33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矿物质的吸收矿物质主要在小肠吸收,但不同的矿物质吸收方式和吸收率不同钾、钠、氯通过扩散吸收。钙通过主动转运吸收;VD可促进钙的吸收,镁与钙的吸收有竞争、干扰作用。铁的吸收与其存在形式有关。血红素铁比非血红素铁易吸收;二价铁比三价铁易吸收;现在是34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1.2.6水的吸收吸收部位大部分水分的吸收是在小肠内进行未被小肠吸收的剩余部分则由大肠继续吸收吸收方式被动扩散现在是35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第二节营养素的体内运输一、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包括淋巴管)组成。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动脉、毛细血管、静脉3部分。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动脉→体毛细血管→静脉→右心房肺循环途径:右心房→肺动脉→肺细血管→肺静脉→左心室现在是36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各种营养素的运输1.

氨基酸的运输:水溶性物质2.

脂类的运输:难溶于水,脂类以各种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脂蛋白包括CM、VLDL、LDL、HDL。脂蛋白由蛋白质、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磷脂等组成。载脂蛋白的结构。现在是37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脂蛋白结构脂蛋白由甘油三酯(TG)、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与载脂蛋白结合而成的复合物。血脂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组成与结构内核:疏水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酯外层(单分子层):磷脂、胆固醇和载脂蛋白载体蛋白胆固醇磷脂胆固醇脂及甘油三酯

现在是38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脂蛋白的分类电泳分类法:乳糜微粒,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密度分类法: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现在是39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

各种营养素的运输3.碳水化合物的运输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多是单糖,溶于水游离在血液中被运输4.维生素的运输脂溶性维生素,以脂肪一起运输水溶性维生素,游离于血浆或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运输现在是40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各种营养素的运输5.矿物质的运输①铁的运输被吸收的铁在肠粘膜细胞内与脱铁铁蛋白结合形成铁蛋白。机体需要时铁与铁蛋白分离,穿过肠粘膜进入毛细血管,Fe3+→Fe2+,Fe2+与血浆中的运铁蛋白结合运到各处。②钙的运输钙可以以离子态、结合态(与蛋白质、有机酸结合)被运输④其他离子的运输以游离态或与血浆蛋白结合,被运输现在是41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第三节营养素的体内代谢一、蛋白质的代谢1、蛋白质的分解2、蛋白质的合成3、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现在是42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动物体内氨基酸的代谢概况现在是43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二、脂类代谢1)脂肪的动员:指脂肪组织中的脂肪被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利用的过程。2)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分解氧化发生在β-碳上,每次降解生成一个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的脂酰CoA,如此循环往复。乙酰CoA经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3)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碳链末端碳原子(-碳)先被氧化,形成二羧酸。二羧酸可以从分子的任何一端进行-氧化,最后生成的琥珀酰CoA。4)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碳被氧化生成-羟基酸。-羟基酸可进一步脱羧、氧化转变成少一个碳的脂肪酸。5)长链奇数碳原子的脂肪酸,最后氧化生成丙酰CoA时不再进行β-氧化。丙酰CoA可以转化为葡萄糖、或进入三羧酸循环现在是44页\一共有51页\编辑于星期三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酮体(ketonebody)为一类小分子能源物质,是脂肪酸分解氧化时产生的正常中间代谢物,即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氨基酸脱氨也可以形成酮酮体可以被进一步氧化产生能量,也可以被转化为糖、脂肪酸、氨基酸等。在肝脏中生成,在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