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小学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小学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小学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小学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数学

八,

1时、分、秒

鼻QR单元教学大纲:

良教学导航

单元目标

L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

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教育学生珍

惜分分秒秒。

教学难点

L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管简的的经过时间问题。

■教学建议

教学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

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不到几

时''几种关于时刻的说法。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今后学习年、月、日打下基

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

作用。教材以各种倒计时作为素材,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

分、秒的认识。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新千年根本没有印象,体会也不深刻,所

以不易引起学生深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运动场上学生赛跑时的情境。由于

这些事情发生在学生们的身边,使得学生特别感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

而引入对时、分、秒的认识和学习。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秒的认识...................................1课时

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1课时

知识结构

在具体事例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时、分、秒

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操算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第1课时秒的认识

G主备人:陈桂莲

丧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

轴去谀住.实物钟表。

&昨g睚

一、情景导入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2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

在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

经历多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

秒。

二、进行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出示自学指导

1.拿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

2.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

三、后教环节:

1.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我

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

格。

姓名

成绩秒秒秒秒秒

师说明: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最细最长的针就是秒针。

2.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

(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用课件演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的动作。请同学仔细观察。

3.请同学谈谈对1秒钟有什么感受。

4.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中的表,老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也在走,并且分针走了一小格,分针走一格是1

分,所以1分=60秒。)

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分=60秒。

5.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和同学们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

6.出示课本第4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

现在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然

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的同学。

三、课堂作业

1.填一填。

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

1分钟写()个字。

2.填空:

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3.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关于秒的知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

多长。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

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

五、课后作业

1.了解一下自己小组的同学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回答问题:

(1)谁跑的最快?谁跑的最慢?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7克出练习一的1-3,5,6题。

氯教学板书

第1课时秒的认识

R1分=60秒半分钟=30秒

氯教与反思

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

主备人:陈桂莲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时间的计算。

教科书第4页例1,第5页例2o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

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2.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

教学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时钟植ffi).课件。

教与亘睚

一、情景导入

1.师用时钟模型拨时间,师提问:

(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2)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又是多少呢?

2.1时=()分1分=()秒

3.教师演示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4.引出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进行新课

1.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

2时=()分

(1)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学生汇报:

①60+60=120分

②2时就是2个60分,即2时=120分

(4)师板书小结:

2时=(120)分

(5)巩固练习:

5时=()分120分=()时

2.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1分=()秒3分=()秒

(1)学生尝试练习。

(2)学生讨论:你是怎么做3分=)秒的?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1分=(60)秒3分=(180)秒

3.让学生做P4的“做一做”和补充题。

3时=()分4分=()秒

180秒=()分60秒=()分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

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4.教学例2o

教师展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1)师拨7时30分到7时45分之间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间的变化。

(2)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①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②45—30=15,是15分钟。

5.小结。

6.生生互动:

学生分组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其他的学生帮忙算一算这位同

学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

三、课堂作业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

1时。

2.完成P5“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8时40分再加上()就是9时。

3.竞赛: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4.下面是小明周末下午的时间安排表。

2:30—2:50做作业2:50—3:30看电视

3:30—5:30画画5:30—6:00吃晚饭

看表回答问题:

(1)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2)画画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吃晚饭后还可以玩2小时才睡觉,他应该什么时候睡觉?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时间的转换和经过时间。知道利用1分=60秒,1

时=60分来进行简单计算。

五、课后作业

练另一的4.8、9、10、11题。

.教与板书

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

2时=(120)分5时=(300)分

120分=(2)时3分=(180)秒

薮45C教n=学is,反是思is分钟

2万以史的力n注如漂注(―)

十R单元教学大纲:

氯教学导航

单元目标

1.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

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

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1.会用数的组成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

几十的笔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对结果的合

良教与建议

教学指导

1.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上学期学习了数的组成、口算整十数加减和笔算两位数加减基础

上学习的。根据学习前测评和上学期学生平时的测评情况,本班学生基本掌握口

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但少部分学困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还有待提高。

2.已学过相关知识。

(1)100内的加减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解决问题。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在生活中的用处十分广泛,也是用加法和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

体表现。所以老师要注意结合这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内容应用到

生活中的意识和习惯。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假想自己在买东西,并说说

自己买东西总共得花多少钱,来不断提高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在现实中的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5课时: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课时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课时

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第4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主备人:陈桂莲

注敢学导航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材第10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至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解题达到一定的准确率。

2.培养学生善于口算的能力,增强在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究便休乃课件。

集,教与县睚

一、情景导入

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

50+7030+6030+40

20+7060+4080+90

说出怎么计算的。

2.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了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

3.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4.可是美丽的岛屿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二、进行新课

1.组织活动1——乘车买票。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班有39人,

二年级二班有44人,

三年级一班有33人,

三年级二班有36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车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

出数学问题。

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3)选择书上例1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让学生们说说各自的看法。

35+34=

(4)互相交流算法。

30+4=3435+30=6565+4=69

30+5=3530+4=3430+30=60

5+4=960+9=69

(5)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9+44=?怎么算的?说

一说!

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6)对比两个算式,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提醒:注意进位!

(7)引导完成。

三、课堂作业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教材Pio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

3.练习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部分知识,在口算中要注意不

进位与进位的区别。

五、课后作业

字出练习一第3、4题。

氯教与板书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1.不进位

2.进位

教学反思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主备人:陈桂莲

浇敦学导航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材第11页例题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减法。知道计算时不退位及退位的区别。

教师准备

宏侬:你一

鼠教翘睚

一、情景导入

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完成上节课的复习。

13+46=27+9=46+17=

34+18=15+78=24+12=

巡视、辅导。

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

二、进行新课

1.组织活动一一票价。

出示例2主题图。

(1)观察例2主题图。汇报看见的有什么区别?

(2)列式计算:65-54=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4)指定一名同学说说口算过程。

50+4=5465-50=1515-4=11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1页例2(2)。

引导读题、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三、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不退位及退位的区别。

四、课堂作业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

五、课后作业

宇求练习一第5至第8题。

氯教与板书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1.不退位计算

9油俗竹留

妥教与反思

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主备人:陈桂莲

浇敢学导航

教学内容

课本14页例3和'‘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教学难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女便休一

集一敦与县睚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两位数加减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40+16=19-11=34+42=45-18=39+14=40-12=

二、进行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现在卖“海宝”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出示问题:他们一共卖出了多少个“海宝”?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

5.订正算式。

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

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

(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2)提出要求:

①先独立计算。②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

(3)组织学生汇报。

用口算。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数式应该怎样

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

O

(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呢?

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8+5=13,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3+5+1=9

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

口算380+550,算了38+55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

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

心吗?

(6)组织同学们算算课本第14页例3(2),然后小组讨论,集体订正。老师

板书。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大家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计算时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

数对齐。

五、课后作业

克出练习二第9至12题。

氯教学板书

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80550

+550-380

A930170

良教与反思

第4课时解决问题

主备人:陈桂莲

注敢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15页例4、练习三第5—8、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

宠媳休一

会一教学旦睚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知道巨幕电影吗?才晖小学的师生们对巨幕电影很是期待,今天学校

终于计划去看巨幕电影了,但是电影院的座位有限,同学们在座位上遇到了困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帮小朋友们解决吧。

二、进行新课

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知

识----估算。

2.出示问题。

展示如下的数据表,出示问题: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各班级人数及座位情况:

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

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电影院共有座位441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有些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

就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一一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

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得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

221+239=220+240=460,

5.出示方法。

问:还能怎样计算呢?

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其中可引导学生

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展示:221大于220,239大于230,所以220+230一定大于441,坐不下。

6.延伸拓展。

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5页“回顾与反思”。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

结果是多少。

2.说说你估算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热林练习二第5至8、13题。

良教与板书

第4课时解决问题

1.四舍五入

2估管的时程

良教与反思

整理和复习

主备人:刘银辉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9页内容,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

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

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难点

对估算策略会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掌握口算与笔算计算技巧。

教学准备

口管卡比乃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

屣更驾睚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9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完成第19页第2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们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

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二、进行新课

1.练习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

用笔算,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估算。

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同学们互相讨论怎样估算出中国科技馆的巨幕电影院比上海科技馆的大约多

多少个座位?

三、课堂作业

1.集体研讨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

习内容使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

四、课堂小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尧出练习叩1-2题。

教学反思

Q醐基

°R单元教学大纲:

黑教学导航

单元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

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1.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观念。

)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和“吨”的轻重。

冕教与建议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

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

书桌等)的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

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

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能力会逐步提高。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

供的情境应该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2.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比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从

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

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受,可将实际

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结合起来,比如,可以量出100米,通过走一走感受100

米的长度,让学生想像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3.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为

此教材作了一些安排,如,让学生先估计课本的长、宽和厚以及常用物品的长(宽),

再测量验证。再比如,让学生说一说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练

习中设计三个不同路程的出游情境,提出“他们该怎样去?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

到达?”的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6课时:

第1课时量米的认识....................................1课时

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分米的简单换算............1课时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1课时

第4课时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及估测.....................1课时

第5课时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1课时

第6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主备人:刘银辉

浇敢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21页例lo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桶市一粒.磁卡一张、学生尺。

邕教锂睚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

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进行新课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了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

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

少张。

三、课堂作业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22页“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

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五、课后作业

1.练习五第1-2题。

2.教材24页做一做第5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

急(前窗).田田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氯教学板书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1匣米=1。毫米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分米的简单换算

主备人:刘银辉

氯教与导航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学习的习惯,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准备

学生百尺一

输一教学反睚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谁来说一说,到现在为止,

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米,厘米,毫米)

请大家比划比划,这些长度单位大概有多长呀?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样

的关系呢?

同学们学得真棒,出示情境图。我们学校马上要校庆了,学校很多东西都焕

然一新,工人师傅打算把我们的课桌也换一换。

二、进行新课

1.出示情境图。

提问:做好一张桌子工人需要知道桌子的什么?

生1:桌子的长,

生2:桌子的宽,

师:你们能帮帮他吗?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来先测量出桌子的长。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同学们真聪明,虽然自己手里的尺子不够长,却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

测量课桌的长。你们可真会动脑筋。

2.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学习例2o

刚才有的同学以10厘米为一段来测量课桌的长,10厘米的这一段就是“1分

米”。课件出示1分米的长。再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

长度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3.游戏:感受1分米的长度。

a、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并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

b、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同桌互量,比一比谁比划的比较准。(汇报要求:

比1分米多几厘米或者少几厘米。)

c、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分米。

师总结: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

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接近1分米的物体。

4.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找几分米。

你能在你的尺子上找到2分米,3分米吗?出示实物米尺。

(2)在尺子上找2分米,3分米,并课件展示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3)估计并测量桌子的宽。

思考:1米等于多少分米?

5•厘米与毫米的换算,教学例3。

(1)量一下一枚硬币有多宽?如果用毫米计算该是多少毫米?

解:量得硬币宽2厘米,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呢?

想:1厘米=10毫米,那么2厘米是2个10毫米。

10+10=20毫米

(2)量一下我们的课桌高多少厘米呢?用毫米计算是多少呢?

量得课桌高80厘米,换成毫米是多少呢?

80x10=800毫米

三、课堂作业

下面我们来做几个闯关练习。

1.小试身手。(填上合适的单位)

(1)杯子的高约为1()

(2)跳绳的长约2()

(3)尺子的厚度约1()

(4)小明的身高为134()

(5)旗杆高15()

(6)粉笔盒的高约1()

2.过关斩将。

a.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F",错误的打“X”。

(1)一条裤子长大约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爸爸走一步大约30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b.填空:

6米=()厘米4米=()分米

10米=()分米30厘米=()分米

70分米=()米

四、课堂小结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

们?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以及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五、课后作业

1.挑战极限。

1米-2分米=()分米

1分米-3厘米=()厘米

37分米-17分米=()分米=()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2.实际应用。

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

是多

R练51看留3、4、6-10题。

教与板书

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分米的简单换算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反思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

主备人:刘银辉

氯敦与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

想教育。

教学难点

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2.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米尺.先蟆体及课件一套。

晶,教宇旦睚

一、情景导入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

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天水到兰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

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天水到兰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

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

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二、进行新课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

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

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1千米=1000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4.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下面请同学们自学28页第2、6题,重点看

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26页做一做,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

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三、课堂作业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

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

法证实?

五、课后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千米)

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厘米),踢腿高度都是

30o(厘米)

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

3亿(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千米)

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

?练习六第1、3、8、9题。

氯教学板书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

米千米

o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

氯教与反思

第4课时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及估测

主备人:文爱武

&教与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

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4.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转换。

教学准备

课件一

一、情景导入

L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1千米=()米3米=()分米

7分米=()厘米60毫米=()厘米

300厘米=()米1000米=()千米

并让学生说说7分米=70厘米,60毫米=6厘米是怎么想的。

二、进行新课

1.学习例1。

(1)出示:3千米=()米

6千米=()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如3千米=()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

米,就是3个1000米,1000x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6千米=()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方法:

高x进率低

(4)初步练习。

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考过程.

2.学习例2o

(1)出示:5000米=()千米

4000米=()米(任选1题试做)

师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说明:5000米=()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

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4000米=()米,与此同理。

(3)总结算法。

问:通过例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明确: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5000米=5千米

4000米=4千米

3.学习例3o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每100米要走多少步?

(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你家到学校是多少千米?(小组讨论)

想:每100米大约要走200步,你一共走了多少步呢?

先算出有多少米?然后再转换成千米,就知道了。

(3)你估算出来你家离学校多远了吗?

三、课堂作业

1.填空

4千米=()米3000米=()千米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2.估计一下从学校到车站有多远?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掌握了千米、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五、课后作业

宇出物材练习六第4、10、11、13、14、15题。

氯教学板书

第4课时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及估测

1千米=1000米3千米=3000米

?nnn米=2千米5000米=5千米

教与反思

第5课时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

主备人:文爱武

员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32页,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准备

谀件.造且一

徽一教学旦睚

一、情景导入

1.故事激趣:

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

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3.关于吨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

4.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二、进行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

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

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

(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

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

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

吨的观念。

(二)初步认识吨

1.小组活动:第一小组提水,第二小组提米,第三小组背一背。

师:课前同学们都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

第一小组的提水,第二小组的提米,第三小组的背一背。同桌相互做背一背

的游戏,了解一袋米,一桶水,一个同学有多重。

2.汇报

3.师: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多少千克?40个同学有多少

千克?

4.加深认识吨。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一袋大米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

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让学生感受:10个100千克就是1000

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

(三)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

例7: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学生自主学习,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讨论说方法。

设计意图: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

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堂作业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10()

(2)1头猪重约120()

(3)1袋水泥重约50(),1拖拉机水泥约重2(

2.课本72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学习了用吨来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知道了1吨=1000千克。

五、课后作业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