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一、⑴选用教材A、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B、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新一版⑵参考教材:A、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二、教学目的、任务中国古代文学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是讲授上古到近代的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和任务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历史阶段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品的介绍和分析,通过文学史发展规律的系统讲授,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并获得较为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各阶段作家创作的主要成就,了解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学现象及其与社会诸因素的互相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撰写学术论文的科研能力。三、教学改革设想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文字文本与图像音效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讲课要有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突出重点难点而不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要求学生认真通读教材;课前抽几分钟解答同学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四、成绩考核方法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视各学期学生考试科目多少而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拟定,原则上交叉进行,均为百分制。先秦文学绪论(2课时)一、先秦的社会概况二、先秦的文学概况第一章上古文学(3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认知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理解上古神话借助幻想以征服自然力的本质特点,掌握并领会《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上古神话的基本内容及其体现的奋斗精神。【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上古神话故事是重点,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基本原理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弹歌》《蜡辞》《女娲补天》《鲧禹治水》《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本章训练题】1、简述文学艺术的起源。2、试以中国上古神话为例,说明神话的性质、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试举例说明神话与迷信的区别。【本章参考书目】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钟敬文《中国神话故事论集》(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王钟陵《论神话思维的特征》(《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二章古代诗歌总集——《诗经》(6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识记《诗经》产生的时代、地域,掌握《诗经》“风、雅、颂”的传统分类以及“赋、比、兴”的诗歌艺术手法,了解各类题材的代表篇目及其大致内容、基本风格。【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风中反映爱情婚姻和征役生活的诗作是重点,雅颂篇章涉及的社会背景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关雎》《柏舟》《静女》《氓》《君子于役》《溱洧》《蒹葭》《七月》《东山》《采薇》《生民》。第一节有关《诗经》的几个问题一、《诗经》的分类二、《诗经》的编订与传布第二节《诗经》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本章训练题】1、什么叫做“风、雅、颂”?它们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2、简述《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作者情况、成书的经过及传布情况。3、大雅中有哪几篇史诗性作品? 4、简述《诗经》中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并各举几篇代表作品。5、试举例说明诗经民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6、《诗经》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本章参考书目】(南宋)朱熹《诗集传》;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夏传才《思无邪斋诗经论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年);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2年);第一至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至第七辑《诗经研究丛刊》(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等)。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6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认知先秦历史散文具有文史相兼的性质,了解编年体、国别体的不同形式,掌握《左传》记事为主、擅长叙述战争、《国语》记言为主、《战国策》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左传》《战国策》是重点,《周易》《尚书》等早期文献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左传》:《重耳出亡》《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郑子产相国》;《国语》:《召公谏弭谤》;《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冯谖客孟尝君》《触詟说赵太后》。第一节《尚书》《春秋》第二节《左传》《国语》第三节《战国策》【本章训练题】1、简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的性质,体例,记事年代和作者情况。2、《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举例说明《左传》在记叙战争和描写人物方面的思想、艺术特色。3、举例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成就。4、试以《苏秦以连横说秦》为例,说明《战国策》一书在描写人物上的艺术特色。【本章参考书目】谭家健《试论国语的文学价值》(《江淮论坛》1983年第6期);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郑杰文《战国策文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6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识记先秦诸子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领会诸子散文运用寓言和譬喻来说理的艺术表现手法。【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孔孟庄荀的优美散文是重点,老庄抽象而深邃的哲理论辩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论语》:《侍坐章》;《墨子》:《公输》;《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庄子》:《逍遥游》《养生主?庖丁解牛》;《荀子》:《劝学》;《韩非子》:《五蠹》。第一节《论语》《墨子》一、孔丘和《论语》二、墨翟和《墨子》第二节孟轲和《孟子》第三节《老子》《庄子》一、老聃与《老子》二、庄周和《庄子》第四节《荀子》《韩非子》一、荀况和《荀子》二、韩非和《韩非子》【本章训练题】1、简述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所处的时代及生平、思想。2、举例说明《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3、举例说明《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4、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5、以《劝学》为例分析《荀子》散文的主要特色。6、韩非子散文大致可以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色?【本章参考书目】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1935年);郭沫若《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修订本);李泽厚《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文物出版社1981年);胡念贻《孟子的文学价值》(《先秦文学论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首都师大出版社1995年)。第五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7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认知屈原是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的文学史地位,了解楚辞作为地方诗歌的新特点,掌握《离骚》《九歌》的大致内容,知晓《九章》《招魂》《天问》的主旨。【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离骚》《九歌》是重点,《天问》深邃蕴义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屈原:《离骚》《湘夫人》《山鬼》;宋玉:《九辩》(节选)。第一节楚辞的名称及来源第二节屈原的生平第三节《离骚》和屈原的其它作品一、《离骚》二、《九歌》三、《九章》四、《天问》五、《招魂》第四节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五节宋玉【本章训练题】1、什么叫楚辞?试述楚辞诗体的来源及其形式上的特点。2、简述屈原的生平和思想。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4。《九歌》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样来的?5、《九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哪几类?6、试以《湘夫人》为例论述《九歌》的艺术特色。7、《九章》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样来的?8、简述《天问》及《招魂》基本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9、试论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0、试述宋玉《九辩》的艺术成就。【本章参考书目】郭沫若《屈原考》(《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游国恩楚辞学论文集》(中华书局1989年);潘啸龙《屈原与楚文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褚斌杰《楚辞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秦汉文学绪论(2课时)一、秦朝的社会概况与文学概况二、汉代的社会概况三、汉代的文学概况第一章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7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了解秦朝及西汉时期产生的政论文、哲理文、故事文、骚体赋、汉大赋等不同文体的基本写作特点,识记它们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评价。【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李斯、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是重点,《吕氏春秋》及汉大赋的文本阅读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李斯:《谏逐客书》;贾谊:《吊屈原赋》、《过秦论》(节选);晁错:《论贵粟疏》;枚乘:《七发》(节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节选)。第一节秦代文学第二节贾谊的骚体赋与政论文第三节枚乘《七发》与《谏吴王书》第四节司马相如与汉大赋第五节刘向的故事散文第六节扬雄《法言》及其文学批评【本章训练题】1、《谏逐客书》的正反论点是什么?该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鲁迅先生对贾谊、晁错文章的风格有何评论?3、《吊屈原赋》属骚体赋,《子虚赋》属散体大赋,试比较它们有何不同特点?4、何谓“七发”?如何评价汉大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本章参考书目】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朱碧松《试论贾谊和晁错的政论文》(《光明日报》1962年11月25日);郭预衡《秦汉文章之变迁》(《历代散文丛谈》,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陶秋英《汉赋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毕万忱《试论枚乘的七发》(《文史哲》1990年第5期);龚克昌《汉赋的奠基者司马相如》(《汉赋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二章伟大的历史家散文家司马迁(6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了解司马迁生平中与《史记》写作有重大关系的相关经历,识记《史记》的五种体例,理解司马迁史笔与文笔交融的创作方法,知晓后人“不虚美,不隐恶”的相关评论,熟悉《报任安书》《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等代表作品的基本内容。【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文笔在《史记》中的运用是重点,司马迁深刻思想的体悟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项羽本纪》(节录)《李将军列传》(节录)《管晏列传》《屈原贾生列传》《陈涉世家》《魏其武安侯列传》《报任安书》。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和著述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本章训练题】1、在司马迁的生平中,主要有哪几件事与他《史记》的写作有密切关系?2、《史记》一书的体例是怎样的?从史学上看它有何发展创造?3、从《史记》的褒贬尺度看,它表现了哪些进步倾向?4、试述鸿门宴在楚汉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项羽和刘邦各有什么性格特征。5、怎样理解鲁迅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本章参考书目】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三联书店1984年再版);可永雪《史记文学成就论稿》(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1年);张大可《司马迁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张新科《史记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安平秋等主编《史记教程》、《史记论丛》(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三章西汉后期及东汉的散文和辞赋(6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了解该时期的散文类别及辞赋演变的特点,识记政论、史传、哲学散文的代表作家与作品,知晓《汉书》性质及成书过程,识记“汉赋四大家”及东汉抒情小赋的具体作家与篇名。【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汉书?苏武传》及张衡、赵壹的抒情小赋是重点,《盐铁论》的犀利辩锋与《论衡》的哲理思维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桓宽:《盐铁论?本议》;刘向:《说苑?政理》(晏子治东阿);扬雄:《法言?吾子》(节录);班固:《苏武传》(节录)、《杨王孙传》;王充:《论衡?自纪》(节录);张衡:《归田赋》、《四愁诗》;赵壹:《刺世疾邪赋》。第一节桓宽、刘向、扬雄第二节班固及其《汉书》第三节王充的文学批评第四节张衡和东汉的抒情小赋【本章训练题】1、《盐铁论•本议》记述了论辩双方哪些主要不同观点?体现了怎样的文章风格?2、扬雄对辞赋有些什么评论?3、《汉书•苏武传》哪些地方表现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在今天有何教育意义?4、王充有哪些文学批评主张?5、汉赋发展可分哪几个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作品?每一时期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本章参考书目】朱东润《汉书考索》(华东师范大学1996年);陈柱《中国散文史》(东方出版社1995年再版);周勋初《扬雄与王充文学思想的对立》(《文史探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刘周堂《论张衡二京赋》(《中国文学研究》1987年第4期);李维武《王充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四章汉代乐府民歌(4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认知汉乐府作为音乐机构的职能和作为诗体的入乐性质,掌握汉乐府民歌的代表性作品,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广泛社会内容及其以叙事为主的艺术特点。【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相和歌辞”及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重点,“郊庙歌辞”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战城南》《陌桑上》《东门行》《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有所思》《上邪》《妇病行》《枯鱼过河泣》《江南》《孔雀东南飞》。第一节关于乐府第二节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第三节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第四节孔雀东南飞【本章训练题】1、“乐府诗”的名称是怎样来的?简述汉乐府的成立及其采集民歌的情况。2、乐府民歌按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各类有哪些代表作品?3、乐府民歌与《诗经》作品相比较,在艺术上有何发展?4、《陌上桑》在思想和艺术上有何独到之处?5、试述《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思想意义,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形象。【本章参考书目】罗根泽《乐府文学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余冠英《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王运熙《乐府诗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五章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3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体认五言诗起源于民间的观点,识记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识记《古诗十九首》是产生于东汉后期的一组无名氏抒情诗,了解其基本内容和“短语长情”的艺术特点。【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古诗十九首》是重点,文人五言诗向民歌学习的演进过程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迢迢牵牛星》《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今日良宴会》;宋子侯:《董娇饶》;辛延年:《羽林郎》。第一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二节东汉文人的五言诗第三节《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和艺术【本章训练题】1、简述文人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2、《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它的作者和产生的时代如何?3、《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如何?这组诗有何社会现实性?有何局限性?【本章参考书目】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中华书局1955年);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赵敏俐《汉代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2课时)一、六朝的社会概况二、六朝的文学概况第一章建安文学(5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了解建安文学的年代断限及其社会背景,掌握“三曹”、“七子”和蔡琰的代表性作品,领会“建安风骨”的基本内涵。【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建安诗歌是重点,建安辞赋如曹植《洛神赋》等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曹操:《短歌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王粲;《七哀诗》;陈琳:《饮马长域窟行》;刘帧:《赠从弟》其二;蔡琰:《悲愤诗》;诸葛亮:《出师表》。第一节建安文学总说第二节曹操曹丕第三节曹植第四节建安七子与蔡琰【本章训练题】1、为什么说建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什么叫做“建安风骨”?它对后代文学的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2、“三曹”诗歌在风格上有何不同?3、曹植的诗歌在前后期有何不同?他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有何贡献?4、蔡琰的《悲愤诗》怎样运用场面描写和心理刻划来加强艺术感染力量?【本章参考书目】《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中华书局1959年);余冠英《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建安文学研究文集》(黄山书社1984年);张可礼《建安文学论稿》(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吴云主编《建安七子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二章正始西晋文学(5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识记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西晋中期文学代表作家是“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了解其代表作品的大致内容,了解西晋末期“永嘉文学”的特点。【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阮籍、嵇康、左思的是重点,陆机、郭璞的作品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嘉树下成蹊”、“驾言发魏都”);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陆机:《赴洛道中作》(“携辔登长路”);潘岳:《悼亡诗》(“荏苒冬春谢”);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荆轲饮燕市”);刘琨:《重赠卢谌》。第一节正始文学第二节西晋文学一、西晋初期文学二、西晋中期文学三、西晋末期文学【本章训练题】1、正始、太康、永嘉的诗风有何不同?2、阮籍的《咏怀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他对五言诗的发展有何贡献?3、为什么说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传统?【本章参考书目】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韩格平注译《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三章陶渊明(5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体认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具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精神和辞官归田、躬耕稼穑的生活经历,掌握《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并诗》等代表作的基本内容,领会陶诗平淡自然、意味隽永的艺术风格。【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陶渊明田园诗作是重点,其仕途经历的曲折、家境转变的影响及其思想心态的复杂性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移居》(“昔欲居南村”);《饮酒》(“结庐在人境”);《怨诗楚调示厌主簿邓治中》;《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咏荆轲》;《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三节陶照明作品的艺术成就第四节陶渊明的影响【本章训练题】1、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他隐居后躬耕田园对诗歌创作有何影响?2、陶渊明诗歌可分几类?主要内容是什么?辞赋和散文有哪些名篇?3、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试举例说明。4、为什么说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对后代有何影响?【本章参考书目】《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唐满先《陶渊明诗文浅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李华《陶渊明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年);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四章南北朝诗文(7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了解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山水诗、七言诗、新体诗、宫体诗的不同创作特点及其代表作家与作品,体认骈文的艺术特点,领会谢灵运、鲍照、庾信的创作对文学史的不同贡献。【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二谢”、鲍照、庾信是重点,该时期骈赋作品中的典故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谢灵运:《登池上楼》;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代出自蓟北门行》《拟古》(“束薪幽篁里”);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庾信:《拟咏怀》(“榆关断音信”、“日晚荒城上”、“萧条亭障远”)《重别周尚书》;孔稚圭:《北山移文》;吴均:《与宋元思书》;郦道元:《三峡》。第一节谢灵运和山水诗第二节鲍照和七言诗第三节谢朓和新体诗第四节梁陈诗人和宫体诗第五节庾信和北朝诗人第六节南北朝骈文和散文【本章训练题】1、谢灵运和谢朓的山水诗在艺术表观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他对七言诗形式的发展有何贡献?3、庾信后期诗风发生了什么变化?他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本章参考书目】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6年)。第五章南北朝乐府民歌(2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识记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数量、所属类别及其各自相异的题材,了解《西洲曲》《子夜歌》《木兰辞》等代表作的内容与风格。【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现有乐府文本是重点,北朝乐府的流传与保存等文学史问题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南朝民歌:《西洲曲》《子夜四时歌》《读曲歌》《那呵滩》;北朝民歌:《木兰诗》《敕勒歌》《陇头歌辞》《折杨柳歌辞》。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本章训练题】1、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2、试述《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本章参考书目】王运熙、王国安《汉魏六朝乐府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葛晓音《八代诗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六章魏晋南北朝的小说(2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认知古代小说起源于上古神话和寓言,了解志怪小说代表作《搜神记》、志人小说代表作《世说新语》的大致内容和主要艺术特点。【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搜神记》、《世说新语》是重点,对该时期其他小说的阅读把握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搜神记》:《干将莫邪》《李寄斩蛇》;《世说新语》:《过江诸人》《周处改过》《石崇王恺争豪》。第一节古代小说溯源第二节《搜神记》等志怪小说第三节《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本章训练题】1、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几类?各有什么代表作?2、试以《搜神记》或《世说新语》中一二篇作品为例,说明这些作品初步具有小说的特征。【本章参考书目】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宁稼雨《中国志人小说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七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4课时)【本章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领会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批评的自觉时代,了解曹丕、陆机、钟嵘、刘勰的文学批评论著及其著名范畴和命题。【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著名批评命题、基本文论范畴是重点,《文赋》《文心雕龙》的文本理解是难点。【本章学习篇目】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节选);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情采》。第一节《典论•论文》和《文赋》第二节刘勰的《文心雕龙》第三节《诗品》和《文选》【本章训练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2、谈谈你对下列批评命题的理解:“文以气为主”;“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文变染乎世情”;“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本章参考书目】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张少康编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唐宋文学概说(8)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概说部分,旨在全貌性地了解唐宋时代的社会文化特点和唐宋文学的总体面貌。其中第五、六、七节属于粗略性内容,将成为相关内容的引子,引导学生自学,此后不再列入具体教学安排中。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三节是重点。第二、五、六、七为难点,学生可在课堂指导下,自行对照教材相关内容安排自学。第一节唐代时代精神第二节唐代文学面貌唐诗分期。唐文发展轨迹。唐代传奇与变文。第三节宋代社会与宋人的精神风貌、宋学趋向第四节宋代诗文词分体总说第五节宋代新兴俗文学及其他宋人笔记。宋代文赋与四六第六节辽金文学第一章隋与初唐诗歌(3)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的“初唐”概念沿用传统用语,实际可理解为唐前期。本章主要突出此时期作为唐代文学准备期的主线。包括南北文学交融、宫廷文学的轴心地位、近体诗的定型、唐诗内质的确立等内容。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三、四节为教学重点。第一、二节略讲。作品部分以讲解《春江花月夜》为主,《滕王阁序》挑选部分段落讲读。第一节隋至初唐与南北文学的交融第二节初唐近体诗的定型近体诗发展过程。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第三节初唐四杰与张若虚初唐四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四节陈子昂复兴汉魏诗风的意义。陈子昂。重点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骆宾王《在狱咏蝉》、杨炯《从军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宋之问《过大庾岭》【本章推荐参考书目】闻一多《唐诗杂论》,中华书局2003余恕诚《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骆祥发《初唐四杰研究》,东方出版社1993韩理洲《陈子昂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训练题背诵以下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骆宾王《在狱咏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解释名词:上官体、沈宋、文章四友、初唐四杰初唐诗在哪些方面为盛唐诗作好了准备?四杰、陈子昂诗的局限性是什么?你认为这里包含了哪些历史的经验教训?评析《春江花月夜》第二章盛唐诗歌(8)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两大创作群体,了解盛唐诗之盛;对两大群体各自的特点,有较透彻的理解。要求在品读重点作品中,理解设定的问题。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节之二,第二节之一、三既为教学重点,亦为难点所在。第一节王孟与山水田园诗一、盛唐诗题材与王孟创作概况二、“诗中有画”与“诗中有禅”第二节高岑与边塞诗一、盛唐时代精神与边塞诗主题二、王昌龄、王之涣(略)三、高适、岑参重点作品:孟浩然《晚泊浔阳望香炉峰》《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王维《渭川田家》《终南别业》《使至塞上》《鸟鸣涧》《鹿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从军行》《出塞》《闺怨》、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逢入京使》【本章推荐参考书目】陈贻烦《唐诗论丛》,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王从仁《王维和孟浩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王达津《王维孟浩然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马兰州《唐代边塞诗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李炳海、于雪棠《唐代边塞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陈铁民《高适岑参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训练题背诵以下作品:孟浩然《晚泊浔阳望香炉峰》《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维《渭川田家》《终南别业》《使至塞上》《鸟鸣涧》《鹿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出塞》《闺怨》、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逢入京使》列出盛唐两大创作阵营的成员表以高、岑为例说明盛唐边塞诗的思想主题试述山水田园诗的价值论述王维“诗中有画”和“诗中有禅”第三章李白与杜甫(8)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李杜是唐诗最优秀的代表,本章自然成为本学期课程的要点。旨在通过对李杜的重点解读,透彻地理解主体与时代的交互影响。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第二节之一、三和第三节之一、三。难点在第三节之三。第一节李白与杜甫的人生一、李杜的文学史地位二、李杜与时代三、李杜的人生经历第二节李白诗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风格一、李白的思想性格与其诗的精神内涵二、李白诗的体式选择三、李白诗的浪漫风格第三节杜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一、杜诗深广的时代内容和思想内涵二、杜甫乐府诗的写实倾向三、杜甫律诗的沉郁顿挫重点作品:《西岳莲花山》《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塞下曲》《子夜吴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腓楼饯别校书叔云》、《兵车行》《咏怀五百字》《羌村其一》《新婚别》《闻官军收问南河北》《秋兴其一》《登高》《登岳阳楼》【本章推荐参考书目】李长之《李白传》(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陈贻烦《杜甫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莫砺锋《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苏仲翔《李杜诗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郁贤皓《李白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聂石樵、邓魁英《杜甫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训练题背诵以下作品:《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塞下曲》《宣州谢腓楼饯别校书叔云》、《兵车行》《羌村其一》《秋兴其一》《登高》《登岳阳楼》李白和杜甫在思想个性上有什么不同?有哪些因素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个性?李白和杜甫的乐府诗有什么不同?试述之。如何理解杜诗的沉郁顿挫?第四章中晚唐诗歌(11)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要了解中唐诗多向度的演变走向,晚唐诗的蜕变轨迹。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第二、三、四节,难点是第三、四节。第一节大历诗与刘长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韦柳。第二节元白诗派与新乐府新乐府与讽喻诗。张王。元白。感伤诗。第三节韩孟诗派意象生新。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韩孟。李贺。第四节李商隐无题诗与咏史诗。婉曲细密的诗风。第五节杜牧、许浑咏史怀古题材。第六节晚唐诗重点作品:白居易《轻肥》《长恨歌》、韩愈《山石》、柳宗元《渔翁》、孟郊《秋怀》、李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杜牧《泊秦淮》《山行》、李商隐《贾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马嵬》【本章推荐参考书目】蒋寅《大历诗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陈允吉《古典文学佛教溯缘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苏仲翔《元白诗选注》,中州书画社1982周勋初、严杰《白居易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胡守仁《韩愈叙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胡守仁《韩孟诗选》,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肖占鹏《韩孟诗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王礼锡《李长吉评传》(见《王礼锡诗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余恕诚《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董乃斌《李商隐的心灵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缪钺《杜牧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吴在庆《杜牧论稿》,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胡可先《杜牧研究丛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缪钺《杜牧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训练题背诵以下作品:白居易《轻肥》、柳宗元《渔翁》、孟郊《秋怀》(秋月颜色冰)、李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解释下列名词:大历十才子、韦柳、元白、元白诗派、韩孟、韩孟诗派、张王试述中唐诗变试述白居易诗歌的历史影响韩孟诗派有什么特征李贺歌诗的色彩运用有什么特色背诵以下作品:《贾生》《锦瑟》《马嵬》描述李商隐“无题”及相关诗的诗境比较李商隐七绝和盛唐诗人七绝写作上的差异第五章唐代文风改革(6)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中唐是中国散文史的重要阶段,本章主要突出韩柳与中唐文风改革的文学史意义。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均为韩柳的古文成就部分。第一节略讲。第一节唐代骈文与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古文古文理论。古文成就。重点作品: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三戒》《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第五章唐代文风改革(6)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中唐是中国散文史的重要阶段,本章主要突出韩柳与中唐文风改革的文学史意义。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均为韩柳的古文成就部分。第一节略讲。第一节唐代骈文与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古文古文理论。古文成就。重点作品: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三戒》《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授课内容第五章唐代文风改革唐文的大盛,比诗来得晚,要到中唐才出现盛极一时的景观,才产生足与诗中“李杜”比美的“韩柳”。本章将简要梳理唐文的发展脉络和中唐古文的成就。第一节唐代骈文与古文运动一、唐代骈文概况骈文盛行于南北朝,入唐,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冲击,并没有削弱它的声势,却使它在调整(律化和散化的调整)、完善和适应唐代新文化需要中,保持了持续的发展。一直到开元时期,它都是章、表、奏、启、书、记、论、说诸文种的必用文体。唐代骈文大家,自“初唐四杰”到盛唐的“燕许大手笔”(张说、苏颋),中唐的大儒陆贽,晚唐的“小李杜”,在骈文史上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不过,自南北朝开始,骈文就被视为浮艳靡丽文风的载体,而受到儒学批评家的声讨,自梁朝裴子野,西魏宇文泰、苏绰到隋的李谔都曾尖锐地抨击骈文文风,但是由于他们的批判的武器(复古的主张)太老旧、陈腐,未能动摇骈文的根基,骈体的生命力依然壮健。直到中唐,在政治革新的大背景下,以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革新才裹挟着儒学复兴的气势,抢回被骈文长期占领的地盘,古文的复兴大大抑制了骈文的势头。不过,在韩柳去世后,古文衰落,骈文又再一次得以振兴。二、古文运动的内涵以运动来指称文学现象,这是现代人的说法。但用以称呼中唐的古文革新却是合适的,因为这次文风改革有明确的批判对象,有正面的理论,有领袖和一批追随者,创作实绩可观,形成了声势。唐代古文运动是指发生在德宗贞元到宪宗元和大约二三十年间的一次文体革命。其指导思想是“文以明道”说,要求用散文阐明儒家之道的基本宗旨,摆脱骈偶体裁的束缚,使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领导者是韩愈和柳宗元,参与者很多,有李观、欧阳詹、元稹、白居易、刘禹锡以及韩门弟子李翱、皇甫湜。这场古文运动,目标明确,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创作实绩,形成了很大的声势,对骈文有压倒的优势,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三、古文运动发生的背景政治革新的需要。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贪吏横行民贫政乱,社会政治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一批文化人开始在思想文化上寻找原因,韩愈柳宗元虽然在政治观点上不完全一致,但他们都认为儒学的衰落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认为古道复兴才能天下大治。而“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题欧阳生哀辞后》),这才有了文体的革新。胡守仁先生说:“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实质是儒学复兴运动。”(《韩愈叙论》)骈文与散文消长、兴替的结果。如前所说,骈文是唐代市场很大的文体,但自南北朝以来一直存在着反骈复古的力量,这种力量长期潜滋暗长,到了中唐,终于积蓄为巨大的破坏和建设的声势。南北朝以来的复古文学思想调整、纠偏后的成果。前代古文家倡导的改革只是纯粹的复古,如苏绰仿《尚书》作《大诰》,企图以此为文章准式,结果被后人讥为假古董。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们仍然站在儒家“教化”说,和“文关兴衰”的陈旧文学观念的基点上,把“道”和“文”对立起来,或者提出重道轻文的主张,或者要求回到《尚书》典谟训诰文体中。对上述正统文学家的纠偏,才能有古文的复兴。四、韩愈的古文理论:文以明道否定了乐正教化、文关兴衰的陈旧文艺观。他们认为国家兴盛的关键在选人任人,应该以道德、才学为用人的标准,建立以贤驭愚的社会体制。文的作用主要在于修身正心,学习古代经典目的是修养道德。这种文学思想,对于狭隘的传统儒学文学观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这个转变使“颂美升平”的理论基础从根本上得到了否定。肯定了穷苦怨刺之言在文学中的作用(在传统文学观中,这是被视为“乱世之音”、“亡国之音”)。由于强调先道德后礼乐,以道德取士,因此,对文人的要求提出了达要行道,穷则鸣道。对文学和语言的重视。韩愈在《题欧阳生哀辞后》中说:“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揣摩一下,可知“学古道”是目的所在,但是在“学古道”的同时,韩愈对于“通其辞”的兴趣,却似乎超乎寻常。他多次说:“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答陈商书》)所以朱熹就批评韩愈“未免裂道与文为两物,而于其轻重缓急本末宾主之分,又未免倒悬而逆置之也”(《读唐志》,引自《全唐文纪事》77),甚至认为其目的“只是要作好文章,令人欣赏而已”,“平生用力深处,终不离乎文字、语言之工”(《韩文考异》)。韩愈这个特点,虽然不能使他成为一个高明的哲学家,却使他成为散文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第二节韩柳的古文成就一、唐世文章,首称韩柳韩柳的古文合而观之,他们在创作上的贡献归纳如下:.说理文是散体的传统题材,韩愈表现为气势雄健、结构谨严(“大部队”),柳宗元表现为逻辑缜密,文笔犀利(“轻骑兵”),各臻佳境。韩愈又以“解”、“杂说”等名目的短论,尤见特色,它们篇幅短小,往往只有百十来字,但层迭纵宕,变化莫可端倪,“若崇山广壑,使观者莫能穷其际”(方苞)。柳宗元则学习先秦寓言,创造了许多独立的寓言小品。.继承史传文学传统,吸收唐传奇的特点,对传记文作了大胆创新。韩愈有《张中丞传后序》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则颇具小说意味。柳《种树郭驼橐传》《梓人传》《宋清传》《李赤传》都善于借人物形象生发议论。.扩大散文领地。韩愈对赠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碑铭(《柳子厚墓志铭》《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祭文(《祭十二郎文》)等文体作了改造,使它们变为散体,巧于立意,精于选材,圣于铸语,或以抒情、或以议论,波澜壮阔,显示出大家风范。柳宗元则确立了山水游记这一散文新品,夺得了骈文写景阵地。他们的这些创新,使散文具有了原先由骈体实现的功能和优势,从而标志着古文对骈文的胜利。二、韩愈散文的两大特点苏轼评韩愈云:“道济天下之溺,文起八代之衰。”充满激情,富有气势。不管议论抒情还是写人记事,他都是以情纬文,以跌宕淋漓之笔,写波澜壮阔之文。奇诡、戏谑。韩愈以倔强刚直的个性和愤世嫉俗的情绪为文,写出了大量奇诡、戏谑的篇章,嬉笑怒骂,尽成天下奇文。《祭十二郎文》。苏轼:“读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非人也。”三、柳宗元的散文成就论说文逻辑严密、文笔犀利。前人说韩文如海,柳文如山,准确的说,柳文如柳州的山,往往奇峰突起。寓言体是柳宗元的独创。这些小品文,类比贴切,寓意深刻。山水游记把失志的悲哀、愤闷和希企融入自然、达人天合一境界二者交融合一。柳宗元还是传记文的功臣,他用这种文体写了一批普通的平民形象,使传记的文体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本章推荐参考书目】胡守仁《韩愈叙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郭预衡《中国散文简史》,北师大出版社1994赵义山、李修生《中国分体文学史》(散文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孙昌武《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孙昌武《韩愈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高文《柳宗元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训练题解释下列名词:古文运动为什么南北朝以来、韩柳之前提倡古文的努力都收效不大?周作人、张中行等对韩愈文风都是不满的,他们的矛头指向一是“载道”,二是做作气,请从周、张文集中找到有关表述,并解释他们反韩的实质,并阐述你对韩愈文风的态度。第六章唐五代与北宋前期词(5)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旨在勾勒出词史第一个重要时期的面貌和成就。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三、四节为本章重点。第一节为难点,其内容应贯彻在以后宋词各章。第一节词体概说词体的产生。诗词分界。唐代敦煌词。第二节中晚唐与温韦花间词文人习词。花间集。温韦。第三节二主与南唐词南唐词。二主与冯延巳。第四节晏欧与北宋前期词小词观念。小令词的雅化。重点作品:李白《菩萨蛮》、张志和《渔歌子》、温庭筠“小山重叠”、韦庄“人人尽说”、冯延巳《谒金门》、李璟《摊破浣溪沙》、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虞美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本章推荐参考书目】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缪钺《诗词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训练题.背诵以下作品:温庭筠“小山重叠”、韦庄“人人尽说”、冯延巳《谒金门》、李璟《摊破浣溪沙》、李煜《乌夜啼》《浪淘沙令》《虞美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浣溪沙”词与七律形式相近,请具体说明它们的不同。.怎样理解温庭筠词中的艳情?.李璟、冯延巳的词与晏欧词有怎样的联系?为什么会有这种联系?第七章北宋中后期词(8)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突出北宋中后期词的发展和重要名家。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第一、三节,难点在第三节。第一节柳永与苏轼柳永俗词对词发展的贡献。苏轼的以诗为词。第二节晏几道与秦观小晏的苦恋。少游的伤怀。第三节周邦彦一、关于“词中老杜”二、富艳精工的词境重点作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临江仙(梦后楼台)》、柳永《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定风波(莫听穿林)》《水龙吟(似花还似)》、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周邦彦《苏幕遮》《六丑》【本章推荐参考书目】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大出版社1990顾随《东坡词说》(见《顾随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诸葛忆兵、陶尔夫著《北宋词史》,黑龙江教育2002年版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小山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罗忱烈《清真集笺》,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5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训练题背诵以下作品:柳永《八声甘州》《雨霖铃》、苏轼《卜算子》《定风波》、晏几道《鹧鸪天》、秦观《踏沙行》、周邦彦《六丑》《苏幕遮》柳永在词史上有何地位?他的贡献是什么?怎样理解苏轼的“以诗为词”?试以《六丑》为例说明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第八章从李清照到辛弃疾(6)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以“山东二安”词之时代内涵和词艺的讲授为主,显示南渡以来到南宋中期词的发展概貌。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和难点在第一节之三,第二节之一、二。第一节李清照与两宋之交的词一、李清照的词论二、李清照词的分期三、易安词的雅洁与俗语四、同时期其他词人第二节辛弃疾与辛派词人一、末路英雄的辛弃疾二、刚肠似火、色笑如花三、辛派词人及其评价重点作品:《如梦令(昨夜)》《一剪梅》《醉花阴》《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破阵子》《水龙吟(楚天千里)》《摸鱼儿》【本章推荐书目】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毕宝魁《李清照》,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邓红梅《女性词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顾随《稼轩词说》(见《顾随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刘扬忠《辛弃疾词心探微》,齐鲁书社1990施议对《辛弃疾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训练题背诵以下作品:《如梦令・昨夜》《一剪梅》《醉花阴》《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破阵子》《水龙吟•楚天千里》《摸鱼儿》李清照晚期词在情感上有何特色?试结合《永遇乐》《声声慢》二例,与前人词相比较加以阐述。同为豪放词,稼轩有别于东坡,也迥异于辛派后学,请通过稼轩词的例析加以论述。第九章南宋中后期骚雅词(4)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南宋中后期词坛的基本面貌和几个重要作家。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第一节之一,第二节之二。第二节之一、三略。难点为第二节之二。第一节词艺的演进与骚雅词一、骚雅词概念二、骚雅词在艺术上的演进三、南宋中后期词人的人生第二节姜吴与张王一、清刚隽冷的白石词二、秾挚绵密的梦窗词三、张炎和王沂孙重点作品:姜夔《扬州慢》、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张炎《高阳台(接叶巢莺)》【本章推荐参考书目】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缪钺、叶嘉莹《灵溪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夏承焘、吴无闻《白石词校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刘乃昌《姜夔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1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训练题背诵以下作品:姜夔《扬州慢》、吴文英《风入松》骚雅词派的特点是什么你对梦窗词的评价如何第十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8)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北宋诗文革新的背景及其意义,并具体掌握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等代表作家的成就。通过代表性作家作品的读解体认宋代诗文的特色。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二节之一、三,第三节之一、二为重点,北宋诗文革新的内涵尤其是宋诗特色的体认为难点。第一节,第二节之二,第三节之三为略讲内容。第一节宋初三体与古文倡导者一、白体、晚唐体与西昆体二、晚唐五代文风颓势与宋初古文倡导者第二节梅尧臣、欧阳修与诗文革新一、北宋诗文革新的内涵二、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苏舜钦及其在诗文革新中的贡献(详于梅,略于苏)三、欧阳修的诗文成就及其变革意义第三节王安石与曾巩一、王安石精拔而闲婉的诗二、简峭犀利的王安石古文三、平稳雅洁的曾巩古文重点作品:林逋《山园小梅》、欧阳修《秋声赋》《戏答元珍》、王安石《明妃曲》《北陂杏花》《答司马谏议书》、曾巩《墨池记》【本章推荐参考书目】高步瀛《唐宋文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朱东润《梅尧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洪本健《醉翁的世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刘德清《欧阳修论稿》,北师大出版社1991曾子鲁《韩欧文探胜》,中国文学出版社1993黄一权《欧阳修散文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高步瀛《唐宋文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高克勤《王安石散文精选》,东方出版中心1998王琦珍《曾巩评传》,江西高校出版社训练题背诵以下作品:《山园小梅》、《戏答元珍》、《明妃曲》《北陂杏花》解释名词:唐宋八大家、北宋诗文革新、韩欧、梅欧、梅苏、半山体(半山绝句)北宋散文革新为什么能取得比中唐古文革新更大的成功?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是什么?第十一章苏轼诗文(5)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走近苏轼,感受苏轼人生的魅力,了解苏轼诗文的成就,并而通过苏轼大致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外化形态。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节为本章难点与重点,第三节略讲。第一节苏轼人生与思想性格一、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二、儒释道兼容并包的思想三、认真执着的性格和旷达自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第二节苏轼诗歌一、多样态的士大夫精神生活二、痛快淋漓、着手生春的艺术境界第三节苏轼散文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奇正相生、变化无端。重点作品:《前赤壁赋》《留侯论》《有美堂暴雨》《游金山寺》《和子由渑池怀旧》【本章推荐参考书目】王水照《苏轼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陈衍《宋诗精华录》,江西人民出版社19林语堂《苏轼传》,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萧庆伟《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训练题背诵以下作品:《前赤壁赋》《和子由渑池怀旧》《望湖楼醉书》叙述苏轼的人生历程贬谪对于苏轼生命体验的意义苏轼诗文有哪些共同性特征第十二章江西诗派与黄陈(5)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宋诗中影响最久远的诗派为江西诗派,本章通过对黄陈的解读明了宋诗发展的基本路径。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节与第二节之一、二为本章重点,第二节之二为教学难点。第三、四节略讲。第一节江西诗派及其发展过程一、江西诗派的名称及其与江西的关系二、江西诗派的几个发展阶段第二节黄庭坚一、求新自立的诗歌理念与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诗法主张二、兀傲生新、瘦硬峭拔的艺术风格三、晚年返璞归真的艺术进境第三节陈师道一、寒士的品节与闭门觅句的创作方式二、朴拙简淡的诗风第四节吕本中与陈与义一、靖康之难与学杜的新路二、“活法”理论重点作品:黄庭坚《登快阁》《寄黄几复》、陈师道《示三子》、陈与义《伤春》【本章推荐参考书目】陈衍《宋诗精华录》,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胡守仁《江西诗派作品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陈永正《江西派诗选注》,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黄宝华《黄庭坚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钱志熙《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北大出版社2003吴晟《黄庭坚诗歌创作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训练题背诵以下作品:《登快阁》《寄黄几复》、《示三子》解释名词:苏门四学士、“夺胎换骨”、“活法”、《江西诗社宗派图》、一祖三宗概述江西诗派的诗学观试结合要求背诵的三篇作品,具体阐述江西派诗的艺术特色。第十三章中兴四大诗人与南宋诗(5)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南宋中后期诗的历史地位以及重要作家的成就。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三、四节为本章重点,其中第三节为难点。第二、五节略讲。第一节南宋中期诗人的创作道路中兴四大诗人。学江西而能跳出江西窠臼。宋诗向唐诗的回归第二节范成大的田园诗第三节杨万里与诚斋体诚斋体的含义。诚斋体诗读解。第四节陆游一、陆游的人生抱负及其诗歌创作二、“以杜甫为体、李白为用”第五节四灵与江湖派重点作品:范成大《催租行》、杨万里《初入淮河》《闲居初夏午睡起》《插秧歌》、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关山月》《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临安春雨初霁》【本章推荐参考书目】游国恩等《陆游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周汝昌《杨万里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周汝昌《范成大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赵翼《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训练题背诵以下作品:重点作品:范成大《催租行》、杨万里《初入淮河》《闲居初夏午睡起》、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临安春雨初霁》解释名词:“以杜甫为体,以李白为用”、中兴四大诗人、诚斋体、永嘉四灵、江湖诗派中兴四大诗人创作道路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对梁启超七绝“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是如何理解的元代文学概说(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元代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特点;(2)了解元代文学概貌。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元代文化特点。一、元代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与元代吏治腐败二、元代文化的特点二、元代文学面貌【本章推荐参考书目】幺书仪《元代社会心态》,文化艺术出版社邓绍基《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训练题1.元代为什么会出现俗文学的繁荣第一章元代戏曲纲要(8)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国戏剧的形成过程;(2)了解元代戏曲的概貌;(3)理解《西厢记》等元代名剧的思想与艺术风貌本章教学重点:西厢记本章教学难点: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第一节中国戏剧的形成过程第二节元代杂剧与南戏的形式一、杂剧形式二、南戏的形式第三节《西厢记》和元杂剧一、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二、元杂剧的题材类型三、《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第四节《琵琶记》与元代南戏一、南戏在元代的发展二、《琵琶记》的成就与地位训练题解释名词:参军戏、金院本、诸宫调、南戏、宾白、科范、末本戏、荆刘拜杀、《琵琶记》比较元代杂剧和南戏体制结构和表演方法的特点列出元杂剧的角色阅读关汉卿各类题材剧本一种,参阅教材内容,概括关剧的艺术成就简述《西厢记》故事的演变复述《西厢记》的故事,并阐述其戏剧冲突及其意义第二章散曲(3)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散曲的体制及文体特点。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散曲文体风格第一节散曲的兴起及体制特点名称。产生。音乐形式。体制。文体特点第二节元散曲的发展阶段与代表作家作品【本章推荐参考书目】黄天骥,康保成《元明清散曲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大出版社)羊春秋《散曲通论》(岳麓书社1992)王星琦《元明散曲史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杨栋《中国散曲学史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训练题解释名词:套数词有小令和慢词之分,散曲也有小令和套数之别,词中小令和散曲中小令各有何特点以作品为例,阐述散曲的文体特点明代文学概说(2课时)第一节城市文化的形成与明代文学的发展1、市民阶层的壮大与新的读者群的形成2、审美趣味的转变与文学的商业化倾向第二节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与文学论争1、王学左派与文学2、俗文学的繁荣及雅文学与俗文学的交融3、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4、文学群体与文学论争【本章推荐书目】《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傅衣凌著人民出版社1956年《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左东岭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陈泊海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周群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人欲的解放》陈东有著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年思考题1、市民阶层的壮大与新的读者群的形成有什么关系?2、你如何看待明代审美趣味变化对文学观念变化的影响?第一章三国演义(4课时)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三国演义》中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本章教学重点:《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本章教学难点:小说中对“义”的表现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作者1、章回小说的形成及其特点;2、三国故事的流传与《三国演义》的成书;3、作者;4、版本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1、主旨;2、拥刘反曹的倾向性;3、仁政思想;4、对“义”的思考;5、悲剧意蕴第三节《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1、虚与实的结合;2、叙事的艺术;3、全景式的战争描写;4、塑造的艺术典型第四节《三国演义》的影响1、历史演义的繁荣;2、列国系统的小说;3、隋唐系统的小说;4、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阅读书目:《三国志通俗演义》[本章推荐书目]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毛伦、毛宗岗评点,刘世德、郑铭点校《三国志演义》中华书局1995年排印本齐裕焜《明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陈美林等《章回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朱一玄、刘毓忱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训练题1、谈谈你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倾向的看法。2、试分析《三国演义》中关于赤壁之战的描写,谈谈这描写在小说艺术结构、人物形象刻划等方面有什么特色。第二章水浒传(4课时)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中的价值本章教学重点:《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本章教学难点:宋江与忠义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忠义的复杂性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1、水浒故事的流传与成书;2、作者与版本系统第二节《水浒传》的主题思想1、宋江与忠义;2、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3、对社会黑暗的揭露与批判第三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传奇性英雄群像的塑造;2、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3、连环勾锁的结构;4、极具表现力的白话语体第四节《水浒传》的影响1、社会影响;2、文学地位;3、其他英雄传奇作品;4、《水浒传》在国外的影响阅读书目:《水浒全传》;《贯华堂第一才子书水浒传》[本章推荐书目]《水浒全传》郑振铎王利器吴晓铃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金人瑞评改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4年版《明代小说史》齐裕焜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章回小说史》陈美林等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水浒传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思考题一、谈谈你对《水浒传》梁山义军受招安这一结局的看法。二、比较《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思想与艺术特征的异同。第三章明前期诗文(3课时)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明前期诗文的发展情形本章教学重点:刘基的散文创作本章教学难点:台阁体第一节宋濂、刘基、高启1、宋濂、刘基的散文创作;2、高启与明初诗歌第二节台阁体和茶陵诗派1、明初时局与台阁体的特征;2、台阁体作家;3、李东阳与茶陵诗派阅读作品: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秦士录》,刘基《卖柑者言》,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思考题1、试比较宋濂散文与刘基散文的同异。2、台阁体诗人的特点有哪些?第四章明代戏曲(4课时)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明代戏曲发展的历史情形本章教学重点:昆腔的发展与汤、沈之争本章教学难点:汤、沈之争的焦点第一节明初到中叶的戏曲1、明初到中叶的杂剧创作;2、明初到中叶的传奇创作第二节昆腔的兴起和明中叶三大传奇1、《宝剑记》;2、四大声腔与魏良辅对昆腔的改革;3、《浣纱记》;4、《鸣凤记》第三节沈璟和吴江派1、沈璟的戏剧创作及其与汤显祖之争;2、吴江派的戏剧创作第四节徐渭与《四声猿》、《歌代啸》阅读作品《浣纱记》、《四声猿》[本章推荐书目]《元明杂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盛明杂剧初集?二集》沈泰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中国戏曲选》王起生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明清传奇史》郭英德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思考题一、简说“明中期三大传奇”的艺术特点和历史地位。二、试论徐渭杂剧的思想倾向三、“四大声腔”对明中叶传奇的繁荣有什么影响?四、简叙你对吴江派与临川派之争的看法。第五章汤显祖与玉茗堂派(4课时)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汤显祖戏曲创作的文学意义本章教学重点:《牡丹亭》本章教学难点:杜丽娘这一文学形象的意义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1、生平与思想;2、人生的“至情”论第二节《牡丹亭》1、题材渊源;2、人物性格的冲突;3、浪漫主义的风格第三节汤显祖的其他剧作、1、《紫钗记》;2、《南柯记》;3、《邯郸记》第四节玉茗堂派及其他戏剧创作1、吴炳;2、阮大铖;3、孟称舜等阅读作品《牡丹亭》[本章推荐书目]《牡丹亭》(校注)徐朔方杨笑梅校注人民出版社1980年《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明清传奇史》郭英德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思考题一、请谈谈《牡丹亭》中杜丽娘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二、《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性格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三、《牡丹亭》与《西厢记》的爱情描写有什么不同?第六章《西游记》(4课时)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西游记》的文学意义本章教学重点: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的意义本章教学难点:取经的寓意第一节《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1、取经故事的流变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2、作者问题及版本;第二节《西游记》的主题1、修心与成佛;2、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的意义;3、整体性的寓意与局部性的象征第三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1、幻与真的统一;2、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结合;3、非凡的幽默性第四节《西游记》影响下的神魔小说的创作1、《封神演义》;2、《西游补》与《西游记》的续书;3、《西游记》在国外的影响阅读作品:《西游记》[本章推荐书目]《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西游补》董说著上海古籍出版影印本1994年《明代小说史》齐裕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神怪小说史》林辰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西游记研究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思考题1、《西游记》的艺术特色。2、怎样理解《西游记》丰富而深刻的意蕴?第七章《金瓶梅》(3课时)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的文学价值本章教学重点:《金瓶梅》在小说表现方式上的革新本章教学难点:小说中的性描写第一节《金瓶梅》的成书时代与作者1、书名与成书时代;2、作者与版本第二节《金瓶梅》的主题1、社会世情的深刻展示;2、西门庆一家的典型意义;3、剖析扭曲的人性;4、性描写第三节《金瓶梅》的艺术成就1、人物性格的立体化;2、客观性的叙事:由讲述到展现;3、网状结构;4、家常口语的运用艺术阅读作品:《金瓶梅》[本章推荐书目]《金瓶梅词话》兰陵笑笑生撰香港太平书局影印本1982年《新刻金瓶梅词话》兰陵笑笑生撰戴鸣轰点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金瓶梅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思考题1、与以前的小说相比《金瓶梅》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谈谈你对西门庆这一文学形象的看法。第八章明代的文言小说与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4课时)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明代文言小说与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本章教学重点:冯梦龙的“三言”及其艺术成就本章教学难点:文言小说的复兴与唐传奇之间的关系第一节“灯话”三种及其他1、瞿佑与《剪灯新话》;2、李昌祺与《剪灯馀话》;3、邵景詹与《觅灯因话》;4、《钟情丽集》等文言小说集与小说丛书第二节三言二拍1、冯梦龙与“三言”;2、凌蒙初与“二拍”;3、“三言”“二拍”的思想性;4、“三言”“二拍”的艺术性第三节话本小说的刊行、搜集与整理1、《清平山堂话本》;2、“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3、《型世言》等其他白话小说集阅读作品:《剪灯新话》“三言”[本章推荐书目]《剪灯新话》瞿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4年《剪灯馀话》李祯著中华书局影印本1994年《古今小说》冯梦龙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7年《警世通言》冯梦龙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7年《醒世恒言》冯梦龙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7年《拍案惊奇》凌蒙初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5年《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5年《清平山堂话本》洪楩编辑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4年《熊龙峰四种小说》熊龙峰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4年《明代小说史》齐裕焜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话本小说史》萧欣桥等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中国文言小说史》吴志达著齐鲁书社1994年《“三言”“二拍”资料》谭正璧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三言二拍源流考》孙楷第《沧州集》中华书局1965年思考题1、什么是“拟话本”?2、谈谈“三言”“二拍”的思想倾向。3、试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第九章明中晚期的诗文(4课时)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明代中晚期诗文创作的发展本章教学重点:袁宏道与公安派本章教学难点:前后七子的形式复古第一节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1、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2、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3、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及其影响第二节归有光等唐宋派1、复古宗尚的变化;2、文以明道的创作主张;3、归有光的散文创作成就第三节袁宏道与公安派1、李贽;2、袁宏道的“性灵”论;3、公安派文学创作的得失第四节公安派后的明末文坛1、钟惺与竟陵派;2、以复社与儿社为代表的明末文社;3、张岱的小品文[本章阅读作品]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王世贞《袁江流铃山冈庐江小吏行》陈子龙《易水歌》归有光《项脊轩志》袁宏道《徐文长传》钟惺《浣花溪记》张岱《西湖香市》《西游七月半》夏完淳《狱中上母书》。(均见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思考题你如何看待“前后七子”所谓“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李贽“童心说”与公安派“性灵论”之间有什么关系?试论晚明小品文的文学成就。清代文学概论(2课时)一、清初文学概论二、清中叶文学概论三、清后期文学概论第一章清代诗文(5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清代诗文的发展状况,及其代表作家作品。教学重点:第二节教学难点:梅村体、神韵说、桐城派第一节清初诗文一、遗民文人:钱谦益、吴伟业与梅村体、侯方域与清初三大家二、遗民学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第二节清中叶诗文一、王士禛与神韵说二、沈德潜三、才人之诗文:郑燮、袁枚、汪中四、桐城派:桐城三祖五、阳湖派第三节清后期诗文一、龚自珍二、魏源重点作品:吴伟业《楚两生行》(并序)、侯方域《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黄宗羲《原君》、王士禛《真州绝句》、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袁枚《黄生借书说》、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汪中《哀盐船文》、龚自珍《咏史》、《病梅馆记》、魏源《寰海十章•谁奏中宵秘密章》本章推荐书目:《清诗别裁集》沈德潜等中华书局1975年版《清代诗学研究》张健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清诗流派史》刘世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清诗史》朱则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散文史》陈柱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骈文史论》姜书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思考题:1、结合吴伟业的诗歌谈谈“梅村体”的特点。2、王士禛的诗歌创作是否体现了他的“神韵说”,结合具体作品谈谈。3、说说桐城派古文理论体系的发展。第二章 清词的发展(3课时)教学目的:掌握清词的发展面貌和成就教学重点:陈维崧、纳兰性德、浙派、常州派教学难点:浙派词论、常州派词论第一节清初词的复兴一明遗民词人:陈子龙、王夫之、澹归、屈大均二陈维崧与阳羡词派三朱彝尊与前期浙西词派四纳兰性德与京华三绝第二节清中叶词坛格局一浙派词之嬗变二常州派:张惠言、周济重点作品:陈维崧《贺新郎•赠苏昆生》、朱彝尊《桂殿秋》、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张惠言《木兰花慢•杨花》。思考题:1、背诵陈维崧《贺新郎•赠苏昆生》、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2、谈谈张惠言的词学观。3、试勾勒浙派词的兴起与嬗变。本章推荐书目:《清名家词》陈乃乾上海书店1982年版《近二百年来名家词选》龙榆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清词史》严迪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清词论丛》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清词论说》艾治平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三章 清初戏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丽江古城客栈出租合同范例
- 不锈钢瓶采购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担保借款合同标准文本
- 新学期目标规划简短6篇
- 企业设备维修合同标准文本
- 肝功能衰竭的健康宣教
- 公司董事会会议通知【2篇】
- 公司购买纸张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与医院合同标准文本
- 打造音乐活动品牌的突破性战略计划
- 校长在中考复习备考研讨会上讲话:聚焦中考命题核心!靶向突破薄弱环节
- 健康管理师的心理健康指导试题及答案
- 邯郸2025年河北邯郸市春季博硕人才引进143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3.2《做自尊的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T-CALI 1101-2024 家用太阳能光伏照明产品-性能要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
- 设计院挂靠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 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1-国开(ZJ)-参考资料
- 科室急救备用药品领用补充工作流程
- 白内障手术知情同意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