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_第1页
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_第2页
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_第3页
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_第4页
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1、概念指非所有人对所有人的财产享有的占有和收益的权利。2、几种主要的财产用益权(1)土地承包经营权(2)国有企业财产经营权(3)相邻权指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相邻关系中的一方不得无理损害他方利益。债权1.债的概念2.债发生的依据(1)合同(2)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不法地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应负民事责任的行为。因侵权行为的实施在受害人与侵害人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侵权行为也是债的发生原因。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的事实。不当得利可因各种原因发生,但作为债的发生原因,则不论其是因何原因造成的,只要发生不当得利的后果,就在当事人间产生不当得利之债(4)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对他人的事务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管理人或者服务人可要求受益人偿付的必要费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务活动中直接支出的费用,以及在该活动中受到的实际损失。案例:王某承包村里的鱼塘,经过精心饲养,收成看好。就在鱼出塘上市之际,王某不幸溺水而死,而其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无力照管鱼塘。王某的同村好友李某便主动担负起照管鱼塘的任务,并组织人员将鱼打捞上市出卖,获得收益4万元,其中,应向村里上缴1万元,李某组织人员打捞出卖鱼所花费劳务费及其他必要费用共计2000元。现李某要求王某的继承人支付2000元费用,并要求平分所剩2.8万元款项。[问题]

1.公民李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2.李某的要求是否合法?分析:无因管理及其效力

1.李某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在本案中,在王某死后其鱼塘无人照管的情况下,李某为了王某的利益,主动为其管理,应认定为无因管理。

2.李某提出支付2000元费用的要求应予支持,平分2.8万元余款的要求不予支持。《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可见,2000元费用属于无因管理必要费用,应得到偿付;而李某要求平分2.8万元余款的要求无法律依据,不予支持。案例:在马路上捡钱,属于不当得利,还是无因管理?1.如果你捡到之后,放进自己口袋准备为自己所用的,不当得利.2.如果你捡到之后,站在原地等待失主来认领的,那么在这之间所支出的必要费用,无因管理.人身权1.概念人生权是指同生命和身份不可分离而不具有直接财产的民事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2.种类(1)人格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指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公司和法人都具有姓名权,法人的姓名表现为法人的名称,即企业名称或商号。肖像权:是指对通过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包括照片、画像、雕像。“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案例:2000年5月9日,张柏芝和“东洋之花”签订协议书,规定沐浴露的广告物使用日期为自2000年6月15日起至2002年6月15日止。2003年7月,张柏芝发现被告生产销售的沐浴露产品上仍附有原告之肖像。张是否可提出赔偿要求?评析:可以,侵犯了张肖像权,其提出高达125万的赔偿要求,并且胜诉。名誉权荣誉权自由权(2)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权利。包括:亲权;监护权;署民权;配偶权等(五)民事责任制度概念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为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民事责任分为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特征1、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2、民事责任是违反民法规定,不履行民事义务而承担的法律责任构成民事责任的要件1、要有违法行为的事实2、要有损害结果3、要有因果关系4、行为人要有过错《民法通则》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有规定的除外。”民事责任的原则1、过错责任原则2、法定责任原则《民法通则》106条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3、公平责任原则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害;(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诉讼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目的: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民事权利诉讼时效分类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2年)、短期诉讼时效(1年)、最长诉讼时效(20年)短期诉讼时效包括: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诉讼时效的计算:(1)诉讼时效的开始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律不予保护。(2)诉讼时效的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什么时间消除中止?即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从此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时间一、案情:2006年12月,胡某所在单位决定派他到加拿大学习两年,因办理出国手续一时钱不够用,遂向朋友张某借款3万元,并立字据约定胡某在出国前将钱还清。但胡某直到2007年7月27日出国,都一直没有还钱。此前张某虽然经常来看望胡某,但也对钱的事只字未提。胡某在国外两年与张某也有过联系,但都没有说钱的事。2009年8月,胡某回国。2010年5月张某因买房急需用钱,找到胡某,胡某当即表示,全部钱款月底还清,并在原来的字据上对此作了注明。6月5日,当张某再次来找胡某要钱时,胡某却称,他的一个律师朋友说他们之间的债务已超过两年的诉讼时效,可以不用还了。张某气愤至极,第二天就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胡某偿还3万元的本金和利息。二、问题:1.胡某对张某债务的诉讼时效实际上是否已经届满?2.胡某在2010年5月在字据上对月底还钱作注明的行为有何种效力?3.张某能否通过诉讼要回胡某所欠的钱?1.《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该规定,民事权利一般在两年后法院不再予以保护,权利人将丧失胜诉权。本案中,胡某于2006年12月向张某借的钱,直到2010年5月张某才第一次向胡某要钱,其间已过了近4年,胡某债务的诉讼时效实际上早已届满。因此,当时胡某如果表示不愿偿还此款,张某将无法通过诉讼索回他的钱款。2.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1条的规定,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履行义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反悔的,不予支持。此处义务人履行义务不仅仅指义务人实际履行义务,也包括义务人对履行义务重新作出承诺。本案中,胡某2010年5月在字据上的注明即是一种重新承诺,不得反悔。3.张某要求法院判决胡某还款的请求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但不是因为时效没有届满,而是因胡某已重新作出承诺。(3)诉讼时效的中断指诉讼时效期内,由于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要求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或者由于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原诉讼时效期限的计算中断,使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限统归无效。并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4)诉讼时效的延长(七)合同法律制度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1、合同的内容2、合同的形式:书面、口头、其他3、合同的主要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1)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2)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分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包括以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形式创作的作品。专利权:《专利法》的保护对象是依照专利法可以授予专利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经济法的概念和原则1、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原则:(1)国家适度干预原则(2)效率公平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消费者享有的权利:争议解决的途径:1、和解2、调解3、申诉4、仲裁5、诉讼(三)税收法律制度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四、我国刑事法律制度-《刑法》(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刑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简单说来,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的总称。具体说来,就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刑法的任务: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西方经典案例1:法国一名被关押的犯人通过与狱外人员串通,在一个放风的时候被狱外人员开来的直升机救走。当他被抓获时,被指控犯有越狱罪,而律师在辩护中称,法国刑法中规定的越狱罪是指以攀墙、掘洞、蒙混的方式从狱中逃脱,并没有规定要以直升机出逃。法官采纳了辩护律师的意见,宣布其越狱罪不成立。西方经典案例2:一个英国公民在飞机跑道中央阻碍了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按照英国刑法,在飞行器跑道周围活动,影响飞行器正常升降的,将被判处阻碍飞行秩序罪。而律师为他进行了无罪辩护,声称法律所规定的是在跑道周围,而其代理人是在跑道中央,并不构成阻碍飞行秩序罪,因为法律对其行为并无明文规定。法官最终也一致同意了他的辩护意见。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3.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二)犯罪概述1、犯罪的概念所谓犯罪,是指国家以法律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的特征1.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本质特征)2.刑事违法性3.应受处罚性案例:迷信犯被告人陈某,男,56岁,某县山村农民。2007年冬,陈某想盖房子,但村委会未批给他自己选好的地址,陈某认为是村支部书记马某故意卡自己。2008年春节过后,陈某即向乡、县政府写信,揭发马某“以抓计划生育为借口,收受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人员的财物,并挥霍浪费集体钱粮”等问题。经有关部门调查,有少数问题属实,对马某进行了批评。马某知道是陈某揭发他以后,便多次借故刁难陈某,并鼓动几个人辱骂陈某。陈某见马某不仅未下台,自已反而更受欺侮,便产生了将马某整死或整残的念头。2008年11月12日,陈某听说邻村有个神汉柳某能用“邪法”把人整死,就去找柳某询问。柳某说:“我只要捏一个想整死的人的面人像,每天给他胸口孔上一根针,再焚香祈祷七七四十九天,那个人就会胸口剧痛而死。”陈某即提出把马某整死的要求,柳某满口答应,但提出要陈某付500元钱。陈某答应先交300元,待事成后再交200元,两人还签了合同,内容为:柳某负责用“邪法”将马某整死,事成后,陈某付给柳某500元。如果只是整残,就只付给300元。之后,陈某即领着柳某暗中指认了马某,让柳某照马某的外貌捏面人,陈某回到家中,即耐心等柳某的佳音。一周以后,柳某因赌博被抓,公安机关从其身上搜出杀人合同,即将陈某、柳某二人一起拘留。分析: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或者根本不可能产生危害社会的现实性,它就根本不可能构成犯罪。因此,对行为人使用自己臆想的超自然力的方法意图达到犯罪目的,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案中,行为人虽有犯罪的表示,但其所实施的迷信行为,不具有犯罪的行为,不能以犯罪论处。陈某用诅咒的方法,不可能对被害人造成人身危害,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2、犯罪构成所谓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的主观方面等四个要件。(见下图)犯罪构成:主观要件(主体、主观方面)、客观要件(客体、客观方面)(1)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A.自然人的年龄与刑事责任不满14周岁:完全无刑事责任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限定刑事责任,只对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且不适用死刑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完全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且不适用死刑满18周岁:完全负刑事责任,不因年龄而受到“特殊照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负刑事责任,但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案例:王某,男,1983年10月出生。1998年8月21日,王见一女孩(10周岁)在塘边放牛,王要牵牛玩水,女孩未理,即刻骑上牛回家。王怒,用手中锄柄赶牛下塘,欲使女孩惊吓。不料牛入深水后,女孩受惊落水,王十分得意,但后见女孩沉没,急忙下水营救未果,女孩被溺死。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案例:丁某是否需负刑事责任?被告人丁某,女,15岁。丁某一日骑自行车回家,行至一坡路时,因车速快,撞着同方向行走的李某左脚的左侧。丁某从自行车上摔下,将李压倒在身下。丁即将李送往医院。但李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丁某应否对其行为负刑事责任?为什么?【评析】丁某不需负刑事责任。因为丁某并非故意撞倒、撞死李某。丁某只有15岁,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只要不是故意杀人等8种严重故意犯罪行为,丁某就无须负刑事责任。少年犯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B.自然人的精神精神障碍、生理缺陷与刑事责任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醉酒人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C.单位犯罪中的犯罪主体问题新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犯罪的,是单位犯罪。(2)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包括罪过、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等因素A.犯罪的故意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直接故意:明知而追求间接故意;明知而放任2008年7月1日9时40分许,犯罪嫌疑人杨佳携带刀具等作案工具伺机窜入上海市闸北区政法大楼,在多个楼层先后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公安民警,致6名民警死亡,3名民警和1名保安受伤,杨佳被民警当场擒获。到案后,犯罪嫌疑人杨佳对上述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同年11月26日,以故意杀人罪被执行死刑。本案中,杨佳因对2007年10月5日晚在上海市受到闸北公安分局芷江西路派出所民警的依法盘查及公安机关对其投诉的处理情况不满,经精心预谋和周密准备,持刀闯入公安机关连续杀害六名民警。六名民警与其均不存在任何利害冲突,杨佳无视他人生命,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恣意持刀行凶,危害后果极其严重,其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不可谓不大。足见杨佳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故意,意志因素为希望而非放任。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该案认为,被告人杨佳为泄私愤而报复杀人,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应依法惩处。第一审判决、第二审裁定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据此,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核准杨佳死刑的裁定。案例:

甲欲毒杀其妻乙,就在与妻子、儿子吃饭的时候往盛饭的电饭煲中投下了剧毒药,结果母子均中毒死亡。案情分析:此案中,甲明知投毒后其妻必然吃饭而中毒身亡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甲对其妻的死亡结果是直接故意杀人。但甲对其孩子死亡发生的心理态度就不同,他预见到的是孩子中毒死亡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他对孩子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不是希望,而是为了达到杀妻的结果而予以有意识的放任,这就完全符合间接故意杀人的特征,应构成间接故意的杀人罪。B、犯罪的过失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疏忽大意;应当预见,因疏忽大意而未预见过于自信:已经预见,因过于自信而未能避免案情一:某医院药房的张医生认为丢失标签的一种药是芒硝,于是就贴上“芒硝”的标签,在中药房使用。过了没多久,有人就将“芒硝”给病人使用,后来发生中毒的情况,造成两人死亡,经检验死于砒霜中毒。案情二:一个大学生从表兄那里借来一支枪,拿着到宿舍打树枝玩,后来看见有几个同学在楼底下走,结果照着两个同学的中间开了一枪,按行为人自己的心态想把中间的泥土打起来,吓唬同学,与他们开玩笑,没想到打中了后面的一位同学,该同学经抢救无效死亡。案例分析:案情一:判定是否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看行为人是否应当预见、能够预见。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则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如果行为人有违反法律、法规和一般规章制度的行为,通常应当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重大责任事故、医疗事故案件、玩忽职守通常属于此类情况。*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通常违反了一般的注意义务。这涉及到行为人是否负有注意义务和具有注意能力。案情二:这名大学生对自己的枪法过于自信,又过高的估计了当时的有利条件,认为自己肯定能打中两名同学之间的泥土,不会伤到同学,所以导致结果的发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意外事件刑法第16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案例:意外事件

沈某,男33岁,汽车司机。某日下午,某县城镇供销社业务员吴某在外县乡购买农副产品后,要找地方住宿。该乡保管员田某将吴安排在该乡汽车库院内小东屋。田曾对吴说:“晚上11点左右,汽车才回来。”吴在小东屋躺了一会儿,因天气太热,便搬到院内睡觉,并用塑料布(长3米左右,宽1.6米)蒙头盖脚睡在地上。晚上11点左右,天下小雨,院内漆黑,司机沈某驾驶柴油解放车返回,乘车的副司机下车将车库门打开,沈关灭大灯,只开小灯驶进院内。在调头准备倒车时,左前轮将睡在地上的吴某当场轧死。分析:沈某对吴某的死亡不应负刑事责任。理由是:吴某当天在院内睡觉,没有任何人对沈某予以提醒,吴某在睡觉时,又用塑料布将自己从头至脚蒙起来,在天下小雨、晚上11点左右的漆黑天气的情况下,沈某没有发现睡在地上的吴某。之所以没有预见,是因为根据当时的条件,沈某不可能预见。既然沈某对吴某睡在院中不可能预见,在倒车时将其轧死也属于刑法上的意外事件,不应负刑事责任。(3)犯罪客体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我国刑法将犯罪分为十种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根据犯罪客体划分)(一)危害国家安全罪(二)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五)侵犯财产罪(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七)危害国防利益罪(八)贪污贿赂罪(九)渎职罪(十)军人违反职责罪(4)犯罪的客观方面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外在表现或客观事实,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行为危害行为:作为(用积极的行为来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作为(指行为人有义务并且能够实行某种行为,但却消极地不去履行,因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的行为。)不作为构成的条件:(1)有法律上、职务或业务上或先行行为导致的作为义务;(2)能作为而不作为(3)不作为造成危害社会的后果案例:小偷跳河淹死失主被判刑2007年5月25日,一个小偷遭失主等三人殴打,挣脱后又被追逐,跳入河中逃走时溺亡。面对在水中挣扎的小偷,失主等三人“见死不救”。最终,浙江湖州市南浔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三名被告人以故意杀人罪分别获刑。宣判后,三人没有提出上诉。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3、排除犯罪的事由(1)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不法侵害客观存在(假想防卫)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事前、事后防卫)出于防卫的目的(防卫挑拨)针对不法侵害者本身(可能构成犯罪)女司机开车撞死劫匪

法院认定为正当防卫2008年7月13日清晨,顺德女司机龙女士从车库门口开车出来后,被三名劫匪砸烂车窗,揪住头发,大刀抵住脖子,一个装有80360元现金和票据的手袋当场被抢走。劫匪得手后坐摩托车逃窜,龙女士随即快速追赶,开了100米远,驾驶汽车将摩托车撞倒,三名劫匪一死一伤,另外一名没有受伤的劫匪则被捉拿归案。佛山中院认为龙女士的行为属正当防卫,并依法判处两名被告有期徒刑12年和11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000元、11000元不等。防卫过当:(1)明显超过必要限度(2)造成重大伤害无限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2)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a、前提:危险的发生危险自然因素:灾害、动物袭击等人为因素:违法犯罪等比较:正当防卫的前提“不法侵害”b、时间:危险正在发生c、主观: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d、限制条件:必须在不得已的条件下e、针对:第三人的合法利益f、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牺牲的利益<保护的利益4、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与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状态。具体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三种状态。犯罪未完成状态犯罪预备阶段: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实施阶段:犯罪中止、犯罪未遂(1)犯罪既遂: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构成要件的一种犯罪完成形态。(2)犯罪预备:刑法第22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行为人以积极的行为促使犯罪结果发生,属于犯罪行为。“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3)犯罪未遂: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未遂犯的刑事责任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构成条件:第一,犯罪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第二,犯罪没有得逞;第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也即遇到了意志以外的主客观障碍,而非自己主动停止。(4)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构成条件:第一,必须发生在犯罪既遂之前,也即发生在犯罪过程中;第二,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第三,必须是彻底有效地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思考题:下列属于哪种犯罪形态?1、甲蓄谋杀害乙。有一天,甲发现乙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某乙熬药给牛治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2、甲与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3、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察,守候在被害人回家的路上,将毒药投入被害人碗中。5、犯罪组织形式——共同犯罪(1)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单独犯罪的对称,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需要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就犯罪主体来说,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第二,就犯罪主观方面来说,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第三,就犯罪的客观方面来说,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犯罪行为。(2)共同犯罪人的种类:a、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在犯罪集团中以及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主犯可能是1人,也可以是几人,主犯不仅要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负责,而且还要承担共同犯罪的全部责任。我国刑法第26条第3款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b、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辅助作用我国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胁从犯被逼参加共同犯罪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1、刑罚的种类(见下表)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管束和人民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3年,管制期从判决执行之日算起。如果在判决前已经羁押的,羁押1日抵管制2日。拘役: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予以执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它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主要适用于罪行较轻但仍需实行短期关押改造的犯罪分子。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拘役期限从判决执行之日算起,在执行期间,允许犯罪分子每月回家一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剥夺一定期限的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最多不得超过20年,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1日。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符合一定条件的还可以假释,在国家发布特赦令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也可被赦免。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其实际执行的期限不能少于10年。死刑: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仅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是指从侦查羁押时起至审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