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学案_第1页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学案_第2页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学案_第3页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学案_第4页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概要1840—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近代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从侵华原因上看:列强侵略是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次工业革命是列强对外侵略的原动力;从侵华方式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过程。从侵华格局上看:由英法占主导逐步发展为美日争锋,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就是要灭亡中国,实现其罪恶的“大陆政策”。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抗击外敌入侵,构成19世纪中国军民捍卫民族尊严的壮烈画面。20世纪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谱就了共御外侮的最瑰丽的篇章。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未发动民众进行甚至压制民众的反侵略斗争;加之中国经济.军事的全面落后,近代前期的反侵略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但中国人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面前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洪流,最终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本专题第1目“国门洞开”侧重于说明列强以军事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侧重说明列强以政治手段企图使中国完全沦为其殖民地的过程及其结果,旨在说明由于外国的入侵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第2目“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选取了“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典型事例说明中国军民的斗争是列强未能灭亡中国的原因。第3目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暴行;以及中国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过程,烘托出抗日战争的伟大和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互动课堂疏导与引导疏导与引导一、国门洞开(一)原因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二)经过

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并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美.法等国也加入了侵华的行列。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战后,列强争先恐后地对中国进行政治借款和经济投资,疯狂在中国设厂开矿,修建铁路,以攫取利润。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等1l国签订《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三)危害1.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杀害了数以百万计的无辜百姓;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毁灭中华文明遗产。2.政治上,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3.经济上,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一)瓜分狂潮的背景1895年,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二)瓜分狂潮的经过年的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年11月,德国派军队占领了胶州湾。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随后,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三)瓜分狂潮的危害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四)瓜分狂潮的结局1.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目的:是企图利用“机会均等”的手段,防止列强瓜分中国,以保持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从而为美国处用其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争夺创造条件。1899年9月,美国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结果、影响: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矛盾,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图谋,列强被迫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治华”的政策。练习与提高练习与提高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最主要是为了A.使鸦片走私合法化B.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C.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思路解析]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应抓住其工业革命的完成需开拓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进行分析。A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C是直接原因,D是借口。[答案]B年,“天朝上国”惨败于英国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B.军事指挥的失误C.战争准备不充分D.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思路解析]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答案]D—1900年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主要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思路解析]从整体上把握、概括,注意时间限制。[答案]: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4.①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方面的异同点。[思路解析]根据条约的内容进行比较[答案]:同:都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异:《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中设厂的规定。②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什么?突出反映了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和奴役,以及对中国人民压迫。5.《辛丑条约》中哪一项内容突出反映了清政府已变成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夯基与达标一、选择题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打开中国商品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思路解析]西方侵略者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对外开辟的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答案]B2.下列开放口岸当中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是①宁波②广州③重庆④上海⑤苏州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思路解析]根据条约的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答案]C3.“将来大皇帝有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一规定A.出自《南京条约》B.英国人得到了领事裁判权C.成为英国勒索特权的根据D.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最为不利[思路解析]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抓住“一体均沾”就是享有所有列强在中国的特权。[答案]C4.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给予日本巨额赔款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思路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经济扩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即资本输出。[答案]D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是A.总理衙门的设立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D.允许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思路解析]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确立。[答案]B6..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理解是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B.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各占一半C.封建经济为主,大部分主权丧失D.地主阶级与外国势力共同统治的社会[思路解析]此题学生容易错A。对“半”的正确理解是“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答案]C7.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规定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思路解析]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答案]A8.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是在A.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时B.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时C.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D.《辛丑条约》签订时[思路解析]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度,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分割殖民地,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列民地的严重危机。[答案]B9.“三国干涉还辽”是“瓜分狂潮”开端其中“三国”是指A.美、英、法B.俄、英、法C.俄、日、法D.俄、德、法[思路解析]日本割辽东半岛,影响俄国在中国的利益,俄国纠合了德国和法国,向日本照会,干涉还辽。[答案]D10.“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A.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C.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D.西方列强在华势力向美国开放[思路解析]考查“门户开放”政策的概念。”。“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答案]C二、材料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材料二:现在似乎是一个良好时机,由美国向英国政府表达,希望英国政府发表正式宣言,并协助美国向在华要求“势力范围”之列强取得同样宣言,宣言内称各国在其势力范围内承认以下原则:第一,各国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及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第二,不论何国的货物,进入上述“利益范围”的口岸内,一律适用目前的中国协定关税。第三,对进入上述范围内口岸的别国船只,各国所谓“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征收比本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1898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致英大使绰特的信件材料三:女王陛下政府对于威海卫租借地和英国今后在中国用其他方式得到的一切领土以及英国现在或将来保有的一切利益范围,准备发表贵国政府所希望的声明,只要其他有关国家也发表类似的声明。──1899年11月30日英国照会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已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2)试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新特点。(3)分析英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何反应?为何英国首先发表宣言和照会?(4)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2)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3)英国有条件地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因为当时英国的实力及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已开始削弱。(4)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的一致,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三、问答题12.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结合这一时期不平等条约的有关内容,阐述这一变化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参考答案: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从中取得了“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从而便利了英国上平倾销到东南沿海,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除了取得“开放沙市.重庆等地为商埠”的特权之外,还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这一特权就体现了帝国主义对外资本输出的侵略特征,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目的是逐渐扩大中国市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便大量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而资本输出的表现是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修路、开矿等,这一方面更加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中国。成长日记开心时光林则徐巧布尿壶阵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两广总督林则徐积极备战,但怎奈军队武器装备落后,于是下令制造新炮。在新炮尚未造好之前,经常遭到英舰袭击。林则徐为筹谋良策苦苦思索,往往废寝忘食。这一天早晨,浓云笼罩着海面,英舰艇又来偷袭广州。当舰艇驶近虎门时,突然发现满海都是清军的红缨笠在游动。“发现清军水兵!”英国侵略军指挥官大喊着,对所有战舰发出命令:“枪炮手准备射击!”红缨笠渐渐接近敌舰。“目标红缨笠,预备,放!”指挥官喊声刚落,枪炮同时齐鸣,掀起条条水柱。一阵浓烟过后,海面上出现无数黄蜂,一齐向英舰飞过去,蜇得英军“哇哇”直叫。指挥官也被蜇得脸青脖子肿,掉转船头逃跑。海上哪来这么多黄蜂?原来是林则徐布下的尿壶阵,尿壶里装满黄蜂,封住壶口,罩上清军的红缨笠伪装成水军,等退潮时放出海面。英军误认是水勇,开枪击破尿壶,黄蜂就飞出来了。洋鬼子吃了亏,恼羞成怒。第二天,指挥官命士兵个个穿皮衣,套手套,罩面具。舰艇驶近虎门,指挥官发现海上又浮游着无数尿壶,不免哈哈大笑道:“东亚病夫,能有多少计谋?”即下令把尿壶捞起,用火把将黄蜂烧死。兵士们小心翼翼地把尿壶钩上船,用火烧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轰!轰!轰!”舰上顿时响起一阵阵爆炸声。英军死的死.伤的伤,哭爹叫娘.抱头鼠窜。未被炸死的那些英军,慌忙驾起着火的舰艇溜之大吉。高考题聚焦1.(2022广东)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答题时可灵活运用排除法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兴起并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开埠通商使外国输华商品激增,所以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A2.(2022江苏)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背景相同B.目的和性质相同C.方式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思路解析]“继续”是指带有延续性的行为。因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性质都是为侵略中国的战争。因而在目的和性质方面带有明显的延续性,是“继续”的主要体现。背景和方式虽然类似,但不能明显地体现“延续性”,因此,A、C两项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共同发动的,故D项表述错误。因此选B。[答案]B3.(2022上海)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下列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冯子材守镇南关B.李秀成打洋枪队C.邓世昌黄海大战D.林则徐虎门硝烟[思路解析]关键要审题清楚,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有两层意思。一是民族灾难;二是民族抗争史。因为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林则徐的禁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答案]D4.(05春季文综)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赔款白银亿两B.拆毁大沽炮台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解题思路]本题是考查历史结论的,主要考查对《辛丑条约》内容的认识,解答时还应根据“最能表明”的限制。清政府对中国人民禁止反帝的承诺,表明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C5.(04广东)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订对史实的“精确”掌握,《马关条约》规定朝鲜“独立自主”,实际上是中国承认日本人控制朝鲜,但到1910年才完全吞并朝鲜;条约签后,俄日在东北地区的利益直接冲突;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在索取赎辽费后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据此排除BCD三项。《马关条约》后为偿还对日赔款和赎辽费,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争做中国债主。[答案]A6.(04全国文综三)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路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历史概念的基本内容,试题难度不大,但在做题时要仔细分析备选项的表述。《马关条约》涉及割地.赔款.开口和开设工厂等内容,但“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帝国主义通过“争做中国债主”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答案]B走进新高考一.选择题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思路解析]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打开海外市场、掠夺原料,因此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答案]C2.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是A.英法B.英法俄C.英美D.英法美[答案]A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要表现是 A.中国资源被掠夺B.中国主权遭到破坏 C.中国封建制度衰落D.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思路解析]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就是主权不独立,遭到破坏。[答案]B4.中国近代史列强最早割占的领土是A.台湾B.旅顺C.九龙D.香港岛[思路解析]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4年《马关条约》中割台湾给日本。[答案]D5.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规定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思路解析]此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答案]A6.《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国干涉还辽,这三个国家是①俄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⑤美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思路解析]《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影响俄国在中国的利益,于是纠合了德国和法国,照会日本,干涉还辽。[答案]C7.右图是19世纪末在渤海及其附近地区被迫开放的口岸和外国强占的“租借地”的示意图,其中英国强占的租借地是A.①B.②C.③D.④[思路解析]②所示为威海卫,回忆瓜分狂潮中英国强租威海卫。[答案]B8.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的侵华政策[思路解析]回忆“门户开放”的内容:“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其目的就是要把美国的势力伸入到中国。A、D是影响,B项表述不准确。[答案]C二.材料解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材料二:现在似乎是一个良好时机,由美国向英国政府表达,希望英国政府发表正式宣言,并协助美国向在华要求“势力范围”之列强取得同样宣言,宣言内称各国在其势力范围内承认以下原则:第一,各国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及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第二,不论何国的货物,进入上述“利益范围”的口岸内,一律适用目前的中国协定关税。第三,对进入上述范围内口岸的别国船只,各国所谓“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征收比本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1898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致英大使绰特的信件材料三:女王陛下政府对于威海卫租借地和英国今后在中国用其他方式得到的一切领土以及英国现在或将来保有的一切利益范围,准备发表贵国政府所希望的声明,只要其他有关国家也发表类似的声明。──1899年11月30日英国照会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已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2)试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新特点。(3)分析英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何反应?为何英国首先发表宣言和照会?(4)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2)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3)英国有条件地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因为当时英国的实力及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已开始削弱。(4)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的一致,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