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媒病毒课件_第1页
虫媒病毒课件_第2页
虫媒病毒课件_第3页
虫媒病毒课件_第4页
虫媒病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9章虫媒病毒

(Arbovirus)

1.0teachinghr

对人类而言,

最致命的动物是什么?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带毒节肢动物通过叮咬人或自然界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并维持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因此,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病;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虫媒病毒的重要特性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乙型脑炎病毒脑炎森林脑炎病毒脑炎西尼罗脑炎病毒脑炎、肝炎圣路易斯脑炎病毒脑炎登革病毒登革热、登革出血热黄热病病毒肝炎、出血热重要的虫媒病毒及其所致疾病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东方马脑炎病毒脑炎委内瑞拉脑炎病毒脑炎辛毕斯病毒不适基孔肯亚病毒发热、关节炎亦称为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Bencephalitisvirus,

JEV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乙脑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常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第一节

乙型脑炎病毒乙脑的分布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病毒分类: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30-40nm,有包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基因结构与功能病毒核酸为ss+RNA,基因组全长10976bp,含一个开放读码框(ORF)

C基因编码C蛋白(衣壳蛋白),富含碱性氨基酸,在病毒的装配过程中起作用PrM基因编码PrM蛋白(M蛋白前体),经加工后成为成熟的M蛋白(膜蛋白),M蛋白与C蛋白和E蛋白紧密结合,在病毒包装过程中起作用E基因编码E蛋白(包膜蛋白)镶嵌在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决定病毒的细胞嗜性,含中和抗原表位和型特异性抗原表位

具有血凝素活性,能凝集雏鸡、鹅和绵羊的红细胞与其他黄病毒成员有交叉抗原性

NS基因编码7种非结构蛋白(NS)

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等NS1具抗原性,诱导细胞免疫和非中和抗体NS3具有蛋白酶、RNA三磷酸酶、解旋酶活性NS5具有RNA聚合酶、甲基转移酶活性JEvirusparticlesinaninfectedneuron抵抗力

不耐热56℃30min、100℃2min均可灭活

对脂溶剂敏感对蛋白酶敏感,对化学消毒剂敏感,多种消毒剂可灭活

传染源

主要是带毒的猪、牛、马、驴、羊等家畜和鸟类,幼猪具有高的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症,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在人群流行前1-2个月往往有猪乙脑病毒感染高峰期病人的病毒血症短暂,且血中病毒滴度不高,故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蝙蝠亦可能为乙脑病毒的传染源

二、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特征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明显的季节性华南:6-7月;华北:7-8月;东北:8-9月均与蚊子密度曲线相一致乙脑呈高度散发性发病人群主要是儿童。致病过程

病毒先在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增殖,然后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播散到肝、脾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中大量增殖,再次入血,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

病毒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在脑组织神经细胞内增殖,引起脑实质和脑膜炎症三、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机制带毒蚊子叮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节内增殖少量入血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增殖第二次病毒血症突破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顿挫感染第一次病毒血症出现发热、寒颤等出现高热、头痛、寒颤、颈项强制等乙脑临床特征:

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昏迷,中枢性呼吸衰竭,脑疝。病死率:10%-40%;

后遗症:5%-20%,表现为痴呆,失语,瘫痪轻型:体温38~39℃,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睡,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多在一周内恢复中型:体温40℃左右,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偶有抽搐,病程约为10天重型:体温40℃以上,神志昏迷,持续性抽搐,可出现呼吸衰竭,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暴发型:有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

防蚊灭蚊:是预防乙型脑炎的重要环节

特异性预防:采用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我国使用灭活疫苗进行计划免疫

免疫对象:9月~10岁儿童

免疫保护率:超过60%动物宿主的管理:幼猪的免疫接种五、防治原则第二节

登革病毒Denguevirus

登革病毒引起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登革热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25亿人口受登革热的威胁每年病例5000万~1亿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佛山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在海南岛及广西等地均有发现

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形态和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基因结构与功能与乙脑病毒相似分为4个血清型:

DEN-1、DEN-2、DEN-3、DEN-4一、生物学性状形态病毒颗粒呈哑铃状(700×20-40nm)、棒状或球形(直径为20-50nm)基因组为-ssRNA,长约11

kb

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包括衣壳蛋白(C蛋白)、膜蛋白(M蛋白)和包膜蛋白(E蛋白)非结构蛋白(NS)至少有7种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

C蛋白为病毒的衣壳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表位,但诱导产生抗体为非中和性抗体

E蛋白是病毒主要的包膜糖蛋白,可与宿主细胞膜受体结合,与病毒的吸附、穿入和细胞融合有关;含中和性抗原表位、型和群等特异性抗原表位,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具有血凝活性。

培养特性灵长类动物对登革病毒易感乳鼠是登革病毒最敏感,最常用的实验动物

多种哺乳类及昆虫细胞对登革病毒敏感白纹伊蚊C6/36细胞是最敏感、常用的细胞,可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可感染登革病毒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病毒在蚊体内复制,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是病毒的储存宿主二、流行病学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媒介蚊虫的滋生场所ReplicationandTransmissionofDengueVirus①Virustransmittedtohumaninmosquitosaliva②Virusreplicatesintargetorgans③Virusinfectswhitebloodcellsandlymphatictissues④Virusreleasedandcirculatesinblood⑤Secondmosquitoingestsviruswithblood⑥Virusreplicatesinmosquitomidgutandotherorgans,infectssalivaryglands⑦Virusreplicatesinsalivaryglands

流行范围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有蚊虫媒介存在的地方东南亚、南亚、西太平洋、大洋洲、加勒比海、拉丁美洲等地为高流行区自1978年以来,我国南方不断发生登革热流行,流行范围和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14年10月广东全省今年确诊登革热病例增至20132例,报告死亡5例。

流行季节与蚊虫的消长一致

病毒经蚊虫叮咬进入人体,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系统中增殖,然后经血流播散。表现为二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1.登革热(DF)

2.登革出血热(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三、致病性致病机制带毒蚊子叮咬网状内皮系统增殖一次病毒血症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系统二次病毒血症感染细胞释放激酶等大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病理变化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认为与“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

antibody-dependentenhancement有关

ADE作用机制: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机体可产生非中和类IgG抗体,当再次感染同型或异型登革病毒时,病毒与非中和类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增强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和感染作用。

DSS/DHF致病机制潜伏期5~8天登革热发热骨、关节疼痛皮疹出血全身中毒样症状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登革休克综合征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潜伏期约4~8天,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极度疲乏;疼痛:头痛、全身关节及肌肉疼痛(100%);皮疹:70%;淋巴结肿大。登革热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登革热DF的临床特征登革热患者的皮疹

有登革热的症状,病情进展迅速伴有明显的出血现象: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子宫出血、脑或珠网膜下腔出血,可进一步发展为出血性休克。病死率高。DHF/DSS的临床特征患者的大面积皮肤出血

登革出血热(Denguehemorrhagicfever)血出下皮胰腺组织切片1.病毒的分离培养采集早期病人血清接种白纹伊蚊C6/36细胞2.血清学检查用ELISA或斑点免疫测定法检测登革热病人

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

3.病毒核酸检测用RT-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登革病毒疫苗尚未研究成功无登革热的特效治疗方法

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手段五、防治原则2014年09月06日

广州市确诊病例1021例,登革热已区域性扩散,省疾控中心呼吁市民积极防蚊灭蚊,广州越秀区北京街居民楼,专业灭蚊工作人员统一灭蚊Forestencephalitisvirus

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国际上称为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Russianspring-summerencephalitisvirus)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一种蜱传脑炎病毒引起的森林脑炎为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东北和西北林区有本病流行

病毒呈球形,直径30~40

nm;有包膜,包膜上含血凝素糖蛋白;核酸为-ssRNA;动物感染范围广,小鼠的敏感性最高

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有包膜,基因组为+ssRNA,编码3种结构蛋白和至少7种非结构蛋白。三种结构蛋白

E包膜蛋白

M膜蛋白C衣壳蛋白抗原性稳定Lipidenvelope80-120nmIntracellularvirionExtracellularvirionEprMEdimerMNucleocapsid

传染源:多种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病毒能在蜱体内增殖,经卵传代,并能在蜱体越冬。

传播途径:通过蜱叮咬传播;饮用生羊奶经胃肠道传播二、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

潜伏期7~14天临床特征:突然发病,出现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肢体弛缓性瘫痪等症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