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思潮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规律_第1页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思潮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规律_第2页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思潮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规律_第3页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思潮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规律_第4页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思潮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思潮发展的基本特点及规律学习西方思潮1、鸦片战争前后学习西方思潮(1)兴起原因思想方面:经世思想推动人们去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不断更新自我的博大胸襟,使经世思想家们把“睁眼看世界”的行动,发展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追求;学术方面:中国自古就重视地理沿革的研究,鸦片战争前夕,出现了一批外国史地著作,为研究西方潮流的兴起提供了资料;环境刺激:强敌入侵的外部环境刺激所致林则徐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徐继畲编写了《瀛环志略》洋务思潮的兴起时间:19世纪60年代兴起背景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矛盾的产物,是中西文化初步接触、初步融合的产物。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扩张,迫使人们去寻求一种比较现实的抵制办法;资本主义的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又促使人们通过引进西方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去适应这一趋势;西学开始进入中国,为留心时务的人们提供了丰富而新颖的思想资料洋务官僚:奕、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郭嵩焘等洋务思潮的主要内容:(1)时局观:认识“千古变局”,力求把握机遇。自强观:采西学、制洋器,师其所长,夺其所恃求富观:以工商立国,振兴商务,通外国展开商战人才观:废八股、改科举,造就和选拔有用人才文化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早期维新思潮及其与洋务思潮的关系(1)早期维新思潮的兴起时间:中法战争后(2)主要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何启、胡礼垣、陈炽、陈虬、汤震等(3)早期维新思潮的思想特色第一,主张护商富民,支持商办企业第二,主张君民共主,实行议院制度你如何看待早期维新思潮与洋务思潮的关系?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以求富求强,是一切追求社会进步的人们的共识,洋务是这一时期社会新思潮的一面共同旗帜;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兴起和西学的扩大传播,早期维新思想家要求护商富民和采行议院制,其激进的主张显示出与洋务思潮分离的趋向;单早期维新主张不是通过向洋务派论战,而是通过向洋务派建言的方式提出,不是根本否定和取消洋务运动,而是希望洋务运动更有成效;早期维新思潮与洋务思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认识,又有自己的思想特色。洋务派官僚继承和发展了中体西用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家大都赞同中体西用思想第二讲改造中国的民主主义思潮变法维新思潮的发展、兴起时间:甲午战争后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早期维新思想家的理论准备;日本的获胜从反面论证了变法维新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对西方文明认识的加深;、戊戌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政治上:主张设议院和开制度局;经济上:提出了以“富国养民”为宗旨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纲领和“以工定国”的战略目标;军事上:要求建立近代军队;文化教育上:大力输进西方文明,抨击封建主义的学术思想、政治意识和伦理标准,尝试构建适宜中国国情且能服务于“救亡图存”的新文化;教育措施上:主张改科举、废八股,主张办学堂、遣游学;社会习俗上:提倡男女平等,主张废缠足、禁吸鸦片,立孔教为国教,废除封建旧习,树立新风尚;、戊戌维新思潮的主要特点带有鲜明的现实政治色彩,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着眼于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解决;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启蒙思潮所特有的内容的新颖性;戊戌思潮具有不成熟性;具有群众运动的规模;总结:戊戌思潮的特点表现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在其上升时期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反映了这个阶级由于先天不良、后天不足所特有的软弱性和两面性。戊戌政变后变法维新思潮的深入戊戌政变前后变法维新思潮之比较1)救亡启蒙始终是变法维新思潮的主题,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但相比之下,前者以救亡为主,偏重于变法和身体力行的政治操作,以救亡唤起启蒙,后者的重心则在启蒙,大倡民权,开启民智以新民,以启蒙促进救亡。(2)戊戌癸卯间维新思潮不只是戊戌前变法维新思潮的自然延续,而是它的深入,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都较前有很大的发展。戊戌时期乃至甲午以前维新思潮的历史地位,人们是普遍予以肯定的。但对戊戌政变后到癸卯年间的维新思潮,却存在着诸多非议。有人指责康有为的保皇活动,有人认为此时的维新更多的是愚弄群众,那么,究竟如何看待戊戌癸卯年间的维新思潮呢?(一)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1、条件20世纪初,新学和留学造就了中国的一个新知识分子群,爱国和向往资本主义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新知识分子群开始了对中国近代两大救亡事件的反思,这是他们走向革命的重要过程;革命知识分子在留学生中开展了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政治活动;章太炎邹容民主革命思潮的升华、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民族主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建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革命派有立宪派、大论战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民主革命思想宣传的特点揭露清政府假立宪的真面目,指出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立宪,只有推翻清政府;详细报道群众争取矿权、路权斗争,以及抗租抗粮、反清丈斗争,反映了革命派在革命高潮到来之际,迫切希望将群众斗争纳入革命轨道的强烈愿望;已注意到科学在反封建专制主义和愚昧落后思想上的重要性,在批判顽固派固步自封、立宪派不彻底的同时,提出发扬人性、挽救危亡的主张。君主立宪思潮梁启超、张謇、康有为等倡言君主立宪;其内容:立宪救国论;国会政治论;责任内阁论;君主不负责任论;政党政治论;地方自治论;如何看待立宪派与革命的态度为实现真正的立宪,立宪派既反对革命又反对清政府,但以后者为主;立宪派标榜立宪与革命的对立,主要是为向清政府施加压力;随着清政府假立宪面目的暴露,立宪派对革命派表现出逐步靠拢的倾向;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常常有互相提携合作共事的迹象。地方自治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后,由市民阶层提出来的,而一些城市实行地方自治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地方自治包含了地方上决定处理地方上的事情这层含义,地方自决却未必一定是通过民主政治的办法解决地方上的问题。革命派与立宪派地方自治思想的异同革命派谈论地方自治时,态度上与立宪派有所不同:革命派与立宪派地方自治的共同点都是从救亡图存出发,主张效法欧美资本主义制度,改变封建专制制度;都要求资产阶级参与地方政权,实行资产阶级民主。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是在严峻的民族危机背景下进行的,民主往往被视为救亡、争独立、争富强的手段而受到欢迎;人们对民主是现代化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尤其是人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目的意义、价值意义认识不足;五四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对民主做了全新的思考,他们不是从救亡出发,而是从人民的自由权利出发,探索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突出了民主、自由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意义。民主思想的渊源维新派的民主思想主要渊源于西学,但同时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进行革命民主主义宣传时,也较多地借助了传统思想资料现代民主思想需要继承传统文化中民主性思想精华,但同时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清理,因为近代民主主义与传统民本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民本主义以君主为本位,寄望于明君贤相为民作主,而民主主义则以民为本位,倡导主权在民,由民作主;民本主义是“以寡治众”,是封建统治者的统治之术,而民主主义是“以众治寡”,是民治之制;民本主义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目的,而民主主义则以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目的。民主思想的内涵:从政治民主到社会民主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维新派和革命派对民主的理解多集中于政治民主层面,关心政权的组织制度和政府组织形式;五四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对民主的理解已扩展到社会层面,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伦理民主、文学民主等口号,民主的内涵有较大扩展。民主运作的动力:从中上层到下层维新派注重从中上层寻求政治改革的动力,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光绪皇帝和帝党身上,而谭嗣同等人则寄希望于社会的中层;革命派主张进行国民革命,但仍然希望“中等社会”进行有秩序的革命,希望依靠少数先知先觉的人造成民权,然后交给人民,人民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认识到建设民主政治不能由少数人代庖,必须有多数国民的自觉与自动,由此,他们提出了依靠民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