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施工项目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标准_第1页
上海施工项目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标准_第2页
上海施工项目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标准_第3页
上海施工项目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标准_第4页
上海施工项目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XX上海浦东分公司项目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标准项目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标准(40分)1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6分)1.1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与责任制(2分)1.1.1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组织和保证体系(含分包)。明确各级质量责任人,并以框图明示。工程开工前应按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1-1)的要求进行自检并报监理单位。⑴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应有上级单位聘任文件。⑵项目部应对所属有关部门的质量责任人用书面形式进行确认,并报公司质量主管部门备案(表1-2、表1-3)。⑶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中各级质量责任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化,项目部应及时进行变更,并存留相应变更资料(表1-4)。1.1.2项目部应建立与质量管理活动相关的人员持证情况台帐(表1-5)。⑴质量管理持证人员应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施工员、质量员。⑵人员持证情况台帐应记录以下信息:姓名、部门(岗位)、持证名称、持证编号、有效期限等。1.1.3项目部应根据公司质量责任制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质量责任制,并由项目经理签发批准实施(表1-6)。1.2质量考核、分包管理及质量回访(2分)1.2.1项目部应制定相应的质量考核办法。1.2.2项目部应依据所制定的质量考核办法,实施质量考核,建立奖罚台帐(表1-7)。1.2.3项目部应根据公司分包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总体要求制定或补充规定分包队伍管理办法或制度。1.2.4分包施工合同应有可操作的质量条款或另行签订补充质量协议(表1-8、表1-9)。1.2.5项目部应依据分包工程管理办法、工程分包施工合同和质量协议实施分包工程管理,建立管理台帐(表1-10),台帐包括:⑴分包施工合同、补充质量协议。⑵分包工程处罚记录(表1-11、表1-12)。⑶分包工程(完工)质量评估意见(表1-13)。1.2.6项目部应根据XX、公司主管部门下达的过程回访计划,及时实施回访,并将回访记录反馈公司主管部门。如通过回访,顾客满意度低于90%,应分析原因、制订措施,并以书面形式报公司主管部门。项目部要通过措施落实,重新实施回访(表1-14)。1.3工程创优与QC小组活动(2分)1.3.1计划创优的工程应填写工程质量创优计划申请表,编制工程创优计划书,报公司主管部门备案(表1-15)。1.3.2项目部应组织员工开展技术质量方面QC活动,明确课题后及时填写质量管理小组注册登记表,并报公司分管部门注册登记(表1-16)。1.3.3质量管理QC小组要有活动、有成果。计划创优工程,必须开展QC活动,并取得成果。QC活动应填写标准的QC小组PDCA循环活动记录(表1-17)。2质量管理基础工作(24分)2.1设计图纸的会审与工程开(交)工手续(2分)2.1.1施工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并形成书面的设计图纸会审记录(表2-1)。设计交底时提出对设计文件的意见或建议,项目部必须保存设计交底会议记录。2.1.2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办理开工手续,填写开工报告(表2-2)并加以保存。2.1.3工程项目交工前,项目部应向公司质量主管部门书面提出内部验收申请报告(表2-3),经公司质量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且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由项目部办理竣工手续,填写竣工报告(表2-4)及其它竣工验收材料并加以保管。2.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批(2分)2.2.1开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办妥审批手续(表2-5),具体要求可接三航局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三航工发[2006]416号)文件执行。2.2.2施工组织设计应按XX关于施工组织设计通用文本(三航工发[2006]416号)的要求编写。由于特殊情况不能按要求编报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按施工主要顺序分别编报各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待条件具备时,仍要求编报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2.2.3施工组织设计应明确所执行的规范、质量检验标准。2.2.4施工组织设计中对量大面广,影响大的分项工程要明确进行典型施工,在工序流程上应明确关键工序或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点,明确施工技术保证措施和管理措施。2.2.5施工中必须严格按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如因施工条件有较大变化,需变更原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重新编制并报批。2.2.6主要分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⑴分项工程开工前应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办妥审批手续。⑵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内容应详细明了、附图齐全,便于指导施工。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应明确所执行的规范、质量检验标准。⑶对要进行典型施工的分项工程,必须编制典型施工方案,明确关键工序或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保证措施和管理措施,典型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专题小结。2.3技术交底、隐蔽工程、工序交接(2分)2.3.1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必须按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主要分项施工方案)编制该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书,及时向有关施工人员交底,并办好交底手续。对沉桩、预制构件安装等需外协单位配合施工的分项工程,其技术交底除应向本项目部操作班组(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外,还应根据不同的船机设备分别向施工船机设备的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2.3.2技术质量交底书填写须使用专用表格(表2-6),交底书主要内容包括使用的规范、标准质量要求、施工方法、操作要点。明确所需交接的工序。模板分项的技术质量交底书,必须附示意图。技术质量交底书应编号保管,并填写“技术质量安全交底书目录表”(表2-7)。2.3.3施工中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按规定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2-8)和其他有关质量检验记录表,形成验收文件,并提交监理签认。隐蔽工程验收文件应填写清晰、内容正确、手续齐全,以单位工程分类按日期先后编号保管,并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登记表(表2-9)上明示工序交接、混凝土浇筑令、混凝土养护记录检索信息。2.3.4应按技术质量交底书的要求,进行有关工序交接。上道工序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自检,并提交“工序交接单”。下道工序在收到上道“工序交接单”(表2-10)后,应进行互检,互检满足有关要求,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工序交接单应手续齐全,并编号保管。2.4混凝土浇筑、养护及修补(2分)2.4.1浇筑混凝土必须执行混凝土浇筑令制度。混凝土工程各工序在自检、互检和专检满足要求后,由分项工程施工员填写混凝土浇筑令(表2-11),经有关人员签字,手续完备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令应编号保管。2.4.2混凝土浇筑令由分项工程施工员填写。一次浇筑量在30m3以内,由项目部质量员签发;一次浇筑量在30m2.4.3混凝土养护应进行专项技术交底。2.4.4混凝土养护应按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按规定要求填写混凝土养护记录表(表2-12),并将混凝土养护记录编号保管。2.4.5混凝土的修补应进行专项技术交底,明确混凝土的修补工艺(方法、配合比等)及质量要求。2.5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质量检验(2分)2.5.1项目部在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和相应的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划分,经公司初审后,报请相关单位批准。项目部留存一份,送一份公司质量主管部门备案。2.5.2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质量由该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检合格后填写“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和“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表”,报专职质量员进行检验,合格后再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确认。2.5.3如遇所属工程无质量检验标准可执行的项目,项目部事前应根据结构特点及有利质量控制的原则,参照其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提出该项目的质量检验标准,并经监理、质监站等有关单位认可。2.6持证上岗与计量器具(2分)2.6.1对于特殊工作岗位(如电焊工、测量工、试验工等)应配备具有有效资质证书的操作人员,并对特殊工种操作人员进行管理,建立特殊工种操作人员管理台帐(表2-13)。2.6.2根据工程需要,合理地配备测量仪器、试验设备等计量器具,并编制施工计量器具配备表(表2-14)。2.6.3施工所用的测量、检测器具必须按规定,经法定计量单位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项目部应建有完整的施工计量器具管理台帐(表2-15)。2.6.4项目部应根据公司制订的施工计量器具保养管理制度切实执行。2.7预制构配件委托和制作要求,现场检查和安装记录(2分)2.7.1预制构配件(指混凝土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及钢结构)应委托给合格分承包商加工生产,其资质应与所委托加工生产预制构配件的要求相适应,并经监理审核批准。2.7.2委托预制构配件时应明确委托构配件的数量、型号、相关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及使用日期等,并填写预制构配件委托单。2.7.3项目部在预制构配件制作期间应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可派专人驻厂或定期、不定期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2.7.4预制构配件驳运到现场后,项目部应及时组织人员逐件验收、核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并填写原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记录表(表2-16),经有关单位专业人员签名后方可用于施工。并按预制构配件规格、型号等填写汇总表(表2-17)。进场的预制构配件被检查出不合格品时,应填写原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不合格品汇总表(表2-18),作为原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记录表附件。2.7.5预制构配件安装应有可追溯记录,并按规定填写梁类构件安装记录表、板类构件安装记录表、靠船构件安装记录表和其他构件安装记录表(表2-19~22)。2.8工程测量管理(6分)2.8.1首级施工控制网起始点的交接。⑴项目部承接工程项目后必须在开工前由业主(或监理单位)以书面形式提供包括平面及高程控制点的首级施工控制网起始点,起始点由交接双方到现场确认。交接双方单位有关负责人须在交接文件上签认。⑵项目部在接受起始控制点后须对其作必要的复核,并作好复核记录,在确认点位精度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表2-23~30)。2.8.2施工控制网(点)测设与验收⑴施工控制网(点)应结合现场实际,按设计及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布点和测设,并编写详细的《首级施工控制网(点)测设技术报告》(具体编写内容参考相关的测量规范)⑵《首级施工控制网(点)测设技术报告》应包括布网(点)说明、观测方法、计算方法、计算成果及原始记录(实测资料)等主要内容(表2-23~30)。⑶首级施工控制网(点)的测设结果应在项目部自检合格后按要求填写验收记录表,报公司技术质量部组织验收。测设成果须报监理审核批准。⑷首级及加密施工控制网(点)应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复测并作好记录,复测发现点位有位移时,须及时恢复、修正,并履行相关的验收手续。2.8.3测量施工方案编制、审批⑴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编制测量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或在项目总施工组织设计中设置测量施工组织设计的专门章节,阐述测量施工组织设计事宜。填写(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并办妥审批手续,作为工程施工中对测量工作的技术指导性文件。⑵测量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结合工程实际提出测量工作的基本目标、任务和要求;起始控制点的交接、检测的情况或要求;首级及加密施工控制网的测设方案、计算方法;施工放样及其他重要或必要的测量工作技术方案;对疑难、复杂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案;工程施工中对测量新设备、新方法的运用计划;施工测量所执行的规范;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等。2.8.4施工放样⑴日常施工放样工作应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包括设计说明、设计图、设计变更)和施工组织设计等相关要求进行。⑵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测量技术要求,应对测量人员进行专项技术交底。⑶沉桩定位计算需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三级复核,三级复核分别:测量员、测量负责人、质量员,项目技术负责人抽查计算不少于总数的10%,并附资料。⑷建筑物、构筑物主轴线放样数据(如:房屋、大坝等);大型构件(如:沉井、沉箱、大跨度梁等)的安装数据及其他重要数据的计算须有校核手段,编制相应的计算说明(书),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⑸外业放样工作、测量工作应按要求作好记录,填写相应的记录表格。各种测量记录须按要求填写,不得涂改,签字手续齐全(表2-23~31)。2.8.5变形测量⑴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变形测量的项目须认真编写变形测量方案,并纳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测量部分的内容之中。⑵变形测量方案应包括:工作点及观测点的布设,观测方案设计,观测精度及观测周期的确定、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等主要内容。⑶变形测量数据应认真记录(表2-32~34)并绘制相应的图表(必要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变形进行分析处理,按时提交分析报告,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应能真实直观地反映已有的变形情况。2.8.6⑴项目部应根据公司测量仪器管理制度,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帐(表2-14)。⑵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具备有效的鉴定合格证书,视仪器的具体使用情况,对仪器的技术指标进行常规性的检验校正,并做好记录。(表2-35)2.9质量分析会与工程业务联系单(2分)2.9.1项目部应根据工程质量现状,每月召开1~2次质量分析会。质量分析会应明确主题、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应从管理、技术和工艺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并做好工程质量分析(例会)记录(表2-36)。质量分析会记录应包括:工程质量基本情况,取得经验或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落实情况。2.9.2对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有关部门签发的工程质量整改通知单(表2-37),或上级部门检查时提出的问题、意见和要求,应及时制定工程质量整改措施(表2-38),并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逐一验证,填写工程质量整改验证记录(表2-39),建立工程质量整改台帐(表2-40)。2.9.3项目部应根据在建工程质量情况,质量例会分析情况等,每季度(或中期)对工程质量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形成书面“在建工程质量状况季度(或中期)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应包括:进度、质量情况、管理工作情况、分析评价等),并在每季度末报送公司质量主管部门,项目部留存一份备查。2.9.4在施工中与其他单位发生的工程业务联系必须形成正规的来往文件,填写工程业务联系单(表2-41~43),并进行分类编号保存。2.9.5在工程业务联系单或技术核定单办理过程中(未形成有效文件之前)不得执行。工程业务联系单或技术核定单发放、执行时间应有详细记录。2.10质量月报表和不合格品与质量事故(2分)2.10.1工程质量月报的上报按公司有关质量报表的要求办理,质量月报应按时上报(当月的27日前上报公司技术质量部)。码头等工程项目的质量月报主要有:(1)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情况月报(表2-44);(2)预制、现浇砼、钢筋砼质量统计月报(表2-45);(3)在建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情况月报表(表2-46);(4)不合格品月报(表2-47)。桩基工程项目的质量月报有:(1)桩基工程质量月报(表2-48);(2)不合格品月报(表2-47)。2.10.2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合格品,必须按贯标文件《产品质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并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及验证记录表(表2-49)、让步接受、降级使用、改作他用申请批准表(表2-50)、不合格品报告表(表2-51)、不合格品汇总表(表2-52)。2.10.3当发生不合格品,项目部应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已发生的不合格,预防潜在的不合格品发生。2.10.4质量事故发生后,应严格实行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按上级有关要求和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填写质量事故报表上报(表2-53)。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故意拖延报告期限等。⑴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后,必须在2小时内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填写工程质量事故快报表,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等相关信息)。⑵发生质量问题、一般质量事故后,必须在2天内报上级主管部门,1周内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概况等相关信息)。2.10.5质量事故发生后,应按“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受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保留完整的资料(包括事故上报表、有关文件、处理结果、必要的照片和录像等)。3工程材料和试验管理(10分)3.1管理计划书的编制、审批(2分)3.1.1(表3-1)3.1.2工程材料和试验管理计划书,应明确工程所需试验、检验的项目及检测频率、委托试验检测机构等。3.1.3委托试验检测机构必须具有相应资质。3.1.4委托预拌(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必须具有相应资质。3.2材料进场和取样试验(2分)3.2.1材料进场应及时进行进货验证,并建立台帐(表3-2)。3.2.2材料进场后应按状态分类堆放整齐,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其在存放过程中不变形(表3-3)。3.2.3材料出厂质量证明资料应正确、齐全、有效。3.2.4对有复试要求的材料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取样并按要求填写检验委托单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表3-4~6)。3.2.5工程材料、成品、半成品等取样工作必须执行见证取样制度,以保证样品的真实性、有效性。3.3混凝土标养室(1分)3.3.1应根据工程规模、混凝土方量等建立工地混凝土标养室(表3-7、8)。3.3.2混凝土标养室温度、湿度的控制必须满足规范、标准的要求。3.3.3每天应对混凝土标养室温度、湿度进行记录,建立台帐(表3-9)。3.4混凝土、砂浆试件(1分)3.4.1用于制作混凝土、砂浆试件的设备、模具必须校正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有完整台帐(表2-15)。3.4.2试件标识应内容齐全、清楚。3.4.3试件的外形尺寸,外观质量必须符合相应标准要求。3.4.4处于养护期的试件,堆放应符合相应规定。3.5混凝土、砂浆质量控制(1分)3.5.1现场混凝土、砂浆搅拌系统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检测单位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表3-10)。3.5.2每次浇筑砼、拌制砂浆前应根据配合比报告和现场砂石含水率情况开具当次的配料通知单(表3-11)。3.5.3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必须进行配合比设计,进行试拌混凝土试验,并出具试验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运至现场的商品混凝土必须提交商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报告。3.5.4接到混凝土浇灌令后,方可开配料通知单。3.5.5混凝土、砂浆拌制过程中应按规范规定对砼、砂浆质量指标进行抽检,并据此对配料通知单进行必要的调整。商品混凝土在运输、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加水。3.5.6砼、砂浆拌制过程中应进行各种原材料称量正确性的检查,保证称量正确无误,当称量超出规范允许偏差时应及时校正。3.5.7混凝土浇筑必须有现场值班纪录。内容包括砼来源、浇筑时间、浇筑部位、天气情况、砼拌和物检验情况、试件制作数量、称量系统抽查情况、设备运转情况等(表3-12、13)。及时收集混凝土质量的相关资料。3.5.8现场值班记录应与浇筑令、配料通知单或施工配合比报告等一一对应。3.6混凝土强度和标准差(1分)3.6.1应按有关规范、标准要求对所施工的工程项目进行混凝土强度评定(表3-14、15)。3.6.2搅拌船、搅拌站及现场搅拌机应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n>10)月标准差统计。3.6.3对混凝土标准差数据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提出分析报告(表3-16、17)。3.7原材料不合格处置与内业资料(2分)3.7.1当进货检验、试验判断为不合格或不能满足有关技术指标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不合格情况的处置工作。3.7.2不合格情况发生后,应保留完整的资料(包括原始试验报告、出厂质量证明资料、处理结果、必要的照片等)。3.7.3应根据工程材料和试验管理计划书,按类分别建立试验台帐(表3-18~22)。3.7.4材料出厂质量证明资料应与复试报告应做到一一对应,并分类整理、保管。3.7.5对已收集的试验报告应及时进行核对,确保其真实反映工程质量情况。4工程项目外观检查评分标准4.1工程项目外观检查自评应由项目部填写,公司技术质量部进行复查评分。4.2评分宜采取宏观评价,将各每项质量评价为三档:一级——外观质量总体好;无明显表面缺陷;测点偏差未超标;标准分为95%。二级——外观质量总体较好;有少量表面缺陷,但不需修补;少量测点超标,但未超过允许偏差值的1.5倍或超标点数未超总测点数的20%;标准分为85%。三级——外观质量总体一般;有较多一般表面缺陷或较多修补痕迹,不需重新修补;偏差超过允许偏差值的1.5倍或超标点数超过总测点数的20%,但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标准分为70%。附件:1.项目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评分表2.工程项目外观检查评分表项目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评分表(一)工程名称:序号检查内容标准分数考核分数备注1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61.1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与责任制21.1.1组织体系及责任人0.81.1.2相关人员持证台帐0.61.1.3质量责任制编制颁发0.61.2质量考核、分包队伍管理及质量回访21.2.1质量考核办法0.41.2.2质量考核、奖惩台帐0.41.2.3分包合同、质量协议0.41.2.4分包合同中的质量条款或质量协议0.41.2.5分包管理台帐0.21.2.6质量回访0.21.3工程创优与QC小组活动21.3.1创优计划及申报0.81.3.2开展QC活动、注册登记0.51.3.3QC活动、成果、记录0.7合计6检查人:年月日项目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评分表(二)工程名称:序号检查内容标准分数考核分数备注2质量管理基础工作242.1设计图纸会审与工程开(交)工手续22图纸会审及记录、设计交底会议记录1.52开工手续0.32交工手续0.22.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批2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批手续0.52按局通用文本编写、分期编制、最终汇总0.32明确所执行的规范、质量检验标准0.22明确典型施工、关键工序或薄弱环节0.52施工组织设计有较大变化时,重新报批手续0.32主要分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0.22.3技术交底、隐蔽工程、工序交接22分项工程开工前技术交底0.52技术交底书填写使用专用表格、编号保管0.52隐蔽工程填写记录、编号保管0.52按技术交底书要求进行工序交接0.52.4混凝土浇筑、养护及修补22执行混凝土浇筑令制度、编号保管0.42混凝土浇筑令填写、签发0.42混凝土养护技术交底0.42混凝土养护、记录及记录保管0.42混凝土的修补专项技术交底0.42.5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质量检验22单位、分部和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划分0.32质量检验记录表填写1.52无质量检验标准项目处理0.22.6持证上岗与计量器具22特殊工作持证上岗0.82合理配备计量器具并应有配备表0.42计量器具检测、管理台帐0.42计量器具保养、管理制度执行0.42.7预制构件委托、制作、检查和安装记录22分承包商资质0.32预制构配件委托单0.32定期或不定期到制作单位检查0.42构件进场验收及记录0.42构件安装记录0.62.8工程测量管理62首级施工控制网起始点的交接0.82施工控制网(点)测设与验收0.82测量施工方案编制、审批1.02施工放样1.42变形测量1.02测量仪器管理1.02.9质量分析会与工程业务联系单22质量分析会与记录0.62质量整改措施、验证记录和整改台帐0.62书面“在建工程质量状况季度(或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