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总论教学提纲_第1页
侦查总论教学提纲_第2页
侦查总论教学提纲_第3页
侦查总论教学提纲_第4页
侦查总论教学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侦查总论教学提纲

一、侦查学的学科特征

侦查学是应用性科学。所谓应用性科学,是指综合应用自然、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以解决专门社会性需要而形成的学科。具有综合性、边缘性、交叉性。

二、刑事侦查概述

一、刑事侦查的概念享有侦查权的机关,依据有关法律和国家赋予的权力,为收集、获取证据,查明案情,查获犯罪嫌疑人而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强制措施、秘密侦查手段及其相关行为的活动。(一)侦查主体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海关军队保卫部门(二)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刑法:是侦查的起点、终点和前提刑事诉讼法:侦查权力之源;权力运作过程规范专门法规:赋予实施秘密侦查手段的权力侦查措施与手段的区别:权力来源;作用方式;结果性质侦查与法律的关系:1、侦查是实现法律的现实力量,法律是侦查活动的依据。2、侦查研究对犯罪主体及其行为的认知,法律研究犯罪危害性和权力运作。法律决定侦查行为的基本姿态和行动方式。3、侦查研究揭露、证实犯罪的能动性,法律构成侦查手段与方式的维度。如逮捕、诱惑侦查、反逼供信等。(三)刑事侦查活动具有丰富的内容侦查情报、侦查谋略、科技运用、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工作、犯罪研究等。二、刑事侦查的任务(一)侦查破案,打击刑事犯罪既发案件预谋案件重特大案件多发案件(二)制止和预防犯罪预防犯罪指消除各种可能刺激、产生犯罪的社会因素,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与打击预谋案件不是一回事。预防犯罪是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的事,侦查机关是打击刑事犯罪的职能部门,在预防犯罪工作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包括在案件侦查中预防,为社会各行业提供预防犯罪信息,社会预防提供技术指导等工作。三、刑事侦查的原则(一)依靠群众的原则是侦查工作的基础,是力量源泉,是我国刑事侦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犯罪条件的现实性,恶性形成的社会性2、犯罪行为过程的社会性3、犯罪分子存在的社会性4、与犯罪有关人、事、物的社会性5、侦查工作的对抗性、复杂性6、依靠群众具有可能性依靠群众与科技手段的关系犯罪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侦查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科技手段使依靠群众精确化,提升侦查能力。二者相互弥补,相互印证。二者相互弥补,相互印证。西方四次警务革命的反思以否定装备现代化,强调全社会合作为内容。1、“无增长改善论”2、高科技带来信任危机对我国刑事侦查有警示作用我国依靠群众中的问题1、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依靠群众方式多样性2、社会的开放化和松散化——由受动向主动转化3、警察权力和形象弱势化——由依赖向协作转变(二)迅速及时的原则1、保全证据的需要2、抓住战机的需要3、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迅速及时原则的要求体制要求:高效统一的指挥系统;巡警、刑警中队的动态与合理分布;公安机关各部门相互配合;常规队伍和专门力量的结合;公安机关的区域协作。训练和管理要求:队伍日常训练和管理;快速反应预案和模式化训练。装备要求:交通工具;通讯装备;信息化与网络化。(三)实事求是的原则(四)遵守法制的原则侦查主体在法律内活动。目前司法改革的方向是保护人权与打击犯罪的统一与平衡。打击犯罪未必必然导致有效的人权保护,甚至会导致人权功能的损失。(五)保守秘密的原则三、侦查学概述

一、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刑事侦查活动及其规律。包括:犯罪行为规律包括各类案件特点和侦查规律组织、结构性规律(队伍、情报、协作、装备等)侦查思维规律(计谋、分析、决策等)二、侦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法律学科:法学研究规范,侦查学研究认知与犯罪学:犯罪学研究犯罪形成规律,侦查学研究认知犯罪规律,侦查学不直接研究犯罪规律,但需要以犯罪规律为指导。

四现场概述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作案的地点和遗留有痕迹、物证的其他场所。既指犯罪侵害行为地,也包括前后相关行为发生地。(一)犯罪现场是犯罪的地点犯罪现场和一定的区域联系在一起,包括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现场周围环境是现场的组成部分。犯罪行为既利用现场环境,也受其制约,是利用与制约的统一。(二)现场是一个空间现场内部是一个三维空间,现场空间物体及其位置、距离等因素,对犯罪行为形成完成具有制约作用。勘查现场研究痕迹物证和犯罪行为时,必须充分考虑现场空间状态,才可能得出准确的判断。(三)现场是内在联系的总和包括两个方面的联系:一是,犯罪分子与现场要素的联系(纵向联系)二是,现场要素间的联系(横向联系)两个方面联系相互渗透,是侦查实现的内在机制。

五、侦查学原理

物质交换原理一.物质交换原理的形成背景和过程二、物质交换的类型(一)形态转移一物作用于另一物,作用物的大小、重量、质地、外表形状等物理特性,会转移到被作用物身上,在打击、破坏痕迹上得到反映。形态转移是对工具痕迹的科学说明。同一认定原理也包含了这一内容。(二)成份转移作案人进入现场或离开现场,可能会带入或带走血迹、油漆、尘埃等微量物质,形成成份的转移。同一原理包含该意。(三)能量转移犯罪行为或某种破坏方式还会在力度、角度、规模、程度等方面转移到犯罪结果当中,为分析案件形成的原因、破坏方式和犯罪过程提供了条件。能量转移在爆炸案件、交通事故案件、意外事故事件等现场研究中运用广泛。能量转移可能发生在同质物之间,但更多发生在异质物之间,能量转移的认知方式主要是计算和实验,不以判定性质和识别为目的,是同一认定原理不反映的内容。(四)位置的转移犯罪行为或破坏方式还会改变侵害对象和环境相关物的位置、距离、角度等,这是认知犯罪行为和过程的重要方面,也是同一认定原理不能概括的。通常情况下,在案件中,物质转移的四个方面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共生关系,需要四个方面的综合研究才能实现对案件的认知。四、物质交换原理的运用物质交换原理从自然属性的层面概括了犯罪案件的形成原理。现场首先是生物意义上的人(罪犯),发出物理力,导致侵害对象和现场环境变化的结果,这种改变必然反映犯罪行为过程。现场自然属性是认识现场的基础,研究自然属性可以认知犯罪行为发生过程,认识犯罪者的生理特点,案件破坏结果的自然特征。而对案件自然性质的研究是侦查工作的基础,是侦查展开的前提。现场现象的自然属性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机械性能、生物性质等几个方面。其中的很多问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借助专门专门的技术设备,运用专业知识实现认知。这里的“运用”,主要针对通过感官和经验就可以认知的物理现象,针对能量和位置转移而言的,是侦查专业学生重点要掌握的内容。包括以下范畴:单个物的大小、重量、形状、形态、规模、程度;物间的位置、距离、角度、方向、先后、重叠等关系。美国现场重建理论就是以物质交换原理为基础形成的,研究犯罪行为过程的理论方法。社会关联性原理一.社会关联性原理提出的根据社会关联性原理,是指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犯罪主体生存于一定的社区,犯罪行为必然和社会发生联系,案件事实中的要素总是和一定的地域、行业、人员相关联。侦查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调查工作,社会关联性原理是建构侦查学理论的重要支柱(二)社会关联的基本内容1、犯罪条件、恶性形成的社会关联性2、犯罪分子存在的社会关联性。3、犯罪行为过程的社会关联性4、与犯罪有关人、事、物的社会关联性5、侦查与犯罪双方对抗的社会关联性主体人文反映性原理一.主体人文反映性原理提出的根据所谓主体人文反映性,是指犯罪主体和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内在关系,犯罪结果反映了犯罪主体的人文状况。对犯罪人的分析是任何案件侦查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侦查的重要依据。对犯罪人的刻画不仅包括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方面,还包括文化、能力、主观恶性、犯罪动机目的、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社会角色和形象、与侵害对象关系等等人文方面的特征。这些人文状态的分析在侦查实践中有充分的运用。犯罪事实是犯罪认行为的结果,具有反映行为主体人文状态和特征的属性,主要包括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犯罪事实是主体人格化特征是犯罪主体在一定目的、动机、认知、意志品质、情感、价值取向等主观要素支配下的行为结果,是人格化实事。2、目标物、侵害对象和方式,具有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如奸情杀人中的性凌辱和性伤害3、工具物具有实现目的手段的意义、选择性如仇杀手段,投毒、奸淫幼女等杀人中的主体状况4、犯罪行为方式反映主体与对象、目标、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