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T荧光免疫分析仪产业发展工作指南_第1页
POCT荧光免疫分析仪产业发展工作指南_第2页
POCT荧光免疫分析仪产业发展工作指南_第3页
POCT荧光免疫分析仪产业发展工作指南_第4页
POCT荧光免疫分析仪产业发展工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OCT荧光免疫分析仪产业发展工作指南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生产工艺,大力推广基因工程、生物催化等生物替代技术,积极采用生物发酵方法生产药用活性物质。开发生物转化、高效提取纯化、高产低耗菌种应用等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发酵类大宗原料药污染防治。加快推广应用无毒无害原材料,加强对研发外包企业新化学物质的管理,推动环境污染源头治理。建设绿色工厂和循环经济园区,推动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加强副产物循环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污染物综合治理。严格资源利用管理,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推广节能节水节地技术装备,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加强高值医用耗材回收利用管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加强环境风险管控,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防止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推广应用先进质量控制技术,改进产品设计,优化工艺路线,完善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提升药品质量。加快化学药杂质、溶解性能、溶剂残留和药物晶型等控制技术开发应用,提高产品纯度和稳定性。加强生物活性、等效性、利用度等生物药性能研究,增强发酵和细胞培养等生物学过程易变性控制能力,着力提高疫苗等生物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加大中药、民族药等传统医药产品物质基础研究力度,提高助溶剂质量稳定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体外诊断行业的驱动因素及发展趋势(一)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的驱动因素就现有的检测指标而言,中美检测项目的数量有较大差距。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为参考,中国临床检验需求以约1,100项普检为主,超过3,000项特检为辅,其中普检中临床免疫学占比约为35%,等级医院所覆盖到的检测项目约300-500项,基层医院能检测项目约在100以内。相比美国检测中心,如Quest就有4,000余项检测项目,中国临床层面可用的常规检测项目仅有美国诊断中心的四分之一,未来特检项目的常规化是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的重要存量提升因素。此外,创新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发展有力推动着体外诊断新增市场。当前生物医药产业正经历着飞速发展,每年有大量创新药物及治疗手段研发,这些创新疗法往往需要精准的药物伴随诊断结果,全新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是未来体外诊断增量市场的重要来源。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体外诊断市场将大幅扩容。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大部分都是有多种治疗方法的。肿瘤的早期筛查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同时也能减少国家和个人的医疗支出负担。研究显示,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略低于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地区,但死亡率却领先,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我国肿瘤早筛、早诊、早治的认知不足,大部分患者就诊时为中晚期,治疗愈后效果相比西方国家有显著的差距。现阶段肿瘤早筛主要依靠内镜、影像学检测(低剂量螺旋CT等)、组织活检等传统检测手段,但是这类检查手段存在侵入性、取样困难等局限性,而且敏感度和特异性都不够理想。相比之下,体外诊断可以通过无创的方法在血液中寻找到一些非常微量的基因突变,在早期发现这些突变之后,就可以持续关注,并判断是否会癌症病变。2019年,Cologuard已经实现了全美约170万人的筛查。除此以外,泛癌种早期筛查领域也快速发展,根据2019年Grail公布的临床试验结论,其基于cfDNA的靶向甲基化液体活检产品已经完成了超过3,580个血液样本的追溯性试验,可以99.4%的特异性发现癌症的存在。未来随着体外诊断技术,尤其是肿瘤早筛领域诊断指标的不断成熟,通过无创的体外诊断方式对健康人群进行定期肿瘤筛查将更为普遍,大量的健康人群可通过简单的体外诊断实现疾病的早筛早诊,体外诊断市场其规模将随之快速放大。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巨大且增长迅速。根据《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我国医疗费用开支规模从2015年的人民币40,97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人民币72,175亿元,人均医疗支出从约人民币0.30万元增长至人民币约0.51万元。无论是政府、社会和个人对于医疗卫生的投入都在增加。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个人层面对于医疗卫生的重视程度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服务需求的刚性特征。体外诊断作为影响医疗决策的核心要素之一,市场需求扩张趋势显著。中国人均体外诊断支出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国家,据测算,2019年中国人均体外诊断支出约为16.0美元,而美国、日本、西欧的人均体外诊断支出分别达到了62.8美元、38.3美元、20.0美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支付能力的提升,体外诊断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二)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发展趋势国内体外诊断企业主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经历了无序竞争、技术追赶、产品崛起等多个阶段。目前,在体外诊断的几条主赛道中,我国仅在生化诊断市场实现了高比例进口替代,而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子诊断、POCT等其他几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仍面临由进口品牌主导、国产企业追赶的局面。国内头部企业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创新,并逐步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地位,开启了进口替代的浪潮。其中,在各细分领域拥有影响力的代表企业包括上游试剂原料行业的菲鹏生物,生化诊断领域的科华生物、九强生物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的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等,分子诊断领域的华大基因、凯普生物、达安基因等,以及POCT领域的万孚生物、基蛋生物等。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对体外诊断行业的持续扶持,以及国产企业在技术、产品、品牌、渠道等各方面实力的增强,国内体外诊断企业将加速崛起,推动进口替代不断提速。目前,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呈现增速严重分化的特点,其中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进入低速发展期,而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保持快速增长。面对发达地区未被满足的基层医疗需求以及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增长潜力,国内一批优质的核心原料企业以及生化、化学发光或其他类型的体外诊断企业开始发力海外市场,积极探索新的增长途径。同时在一些创新项目上,中国企业也通过收购兼并引入海外业务平台,如POCT分子诊断类项目、癌症筛查、测序建库等,对自己的产品线进行补充。国内企业诸如迈瑞医疗、新产业、万孚生物、菲鹏生物等已均布局海外业务多年,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海外业务在其收入结构中占据重要比例。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发展以及中国对疫情的有力控制为中国体外诊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量体外诊断企业趁势出海,并在一些过往较难突破的高端市场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体外诊断企业将继续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加深错位竞争,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的渗透率与影响力,属于中国的全球化体外诊断品牌有望逐步建立。(三)中国体外诊断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体外诊断包括生化、免疫、分子、微生物、血液等多种细分领域,同时还涉及原料、仪器、试剂等不同环节,不同应用场景对仪器和试剂的要求还有所不同,单个企业难以在所有方面(如横跨不同检测方法学生产高性能的仪器或试剂,或者各类试剂项目都可达到对标外资品牌的一流水平等)都做到非常好。现有体外诊断行业存在一些痛点亟需解决,以化学发光为例:化学发光领域目前主要以封闭方式运营,即化学发光诊断仪器只能用同品牌厂商的试剂进行检测,该运营模式与临床医疗机构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例如:①全菜单检测需求:常规检测项目众多,单一厂商研发能力有限,难以实现全项目覆盖。在化学发光领域,多数体外诊断企业只能实现部分检测项目试剂的生产,致使检验科室需要配备多品牌诊断仪器才能覆盖临床所需的检测项目。②检测项目拓展需求: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项目不断推陈出新。以封闭方式运营,其检测项目的拓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本身的研发能力。如果企业本身的研发能力不足,将无法满足检测项目扩展的需求。③成本控制需求:各检测项目试剂均由单个企业独立研发,往往意味着更高的研发成本,不利于成本控制。行业内企业通过探索更多合作共赢模式,有望突破单一企业限制,解决行业痛点,满足终端用户需求,从而提升行业运营效率。体外诊断行业包括了核心原料、试剂研发和诊断平台等多重领域,各领域的相互配合也非常重要。同时掌握各领域核心技术的企业,往往可以更加及时地发现产品的问题所在,并针对性进行改进,从而提升产品质量。目前,我国体外诊断企业的发展模式普遍是细耕于某一领域或某一个环节。掌握核心技术且实现原料、试剂和仪器一体化的企业往往能够产生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企业利润,是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紧密衔接医改,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一)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结合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等政策的实施,加强诊疗行为管理,防止过度治疗等不规范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保障患者的购药选择权;推进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设备共享,推动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完善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发展环境,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等方面对所有医疗机构同等对待,加快形成多元化医疗服务格局,扩大患者选择权。推动医生多点执业,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快落实分级诊疗。(二)完善价格、医保政策实施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加强价格、医保、招标采购等政策衔接,科学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强化医药费用和价格行为综合监管,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推动价格信息公开。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切实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根据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产生的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现群众负担不增加。积极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推行按病种、按人头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根据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及时将符合条件、价格合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医疗器械和诊疗项目按规定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健全大病保障政策,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社会多样化健康保障和医药产品需求。严格生产质量管理全面实施并严格执行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完善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健全药品安全追溯体系。严格温控、洁净度等生产环境标准,加强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文件管理,建立质量风险防控、供应商审计、持续稳定性考察、质量受权人等质量管理制度。强化医药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安全培训,严格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EHS)管理,提高员工素质。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着力解决重认证轻执行、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督促医药生产企业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发展现代物流,构建医药诚信体系(一)建立现代营销模式完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信息资源,构建全国药品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药品价格、用量、质量、流通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信息共享和反馈追溯机制。建立现代医药流通体系,推动大型企业建设遍及城乡的药品流通配送网络,充分发挥邮政企业、快递企业的寄递网络优势,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推动中小流通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做精做专,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按照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推动优势零售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统一采购配送、质量管理、服务规范、信息管理和品牌标识,提高连锁药店规范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推动建立医疗设备的通信协议、故障反馈、检测维护等环节的源代码开放制度,鼓励发展第三方专业维护保养、售后服务队伍。(二)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医药诚信管理机制和制度,改善市场诚信环境。整合现有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医药研发、生产和流通企业信用记录档案,纳入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在信用中国网站、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开。制定信息收集、评价、披露等制度,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运用媒体宣传、市场准入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加快企业信用与商品质量保险体系建设,探索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强制商业保险,强化企业自我约束。引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制定考核评价制度,主动开展守信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体外诊断原料市场概况(一)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概览体外诊断原材料广义上包括用于制备体外诊断试剂的生物活性/非生物活性材料,和研制体外诊断设备所需的零部件。体外诊断试剂原料指用于生化、免疫或分子诊断等试剂的反应体系原料,主要指核心反应体系。上游诊断试剂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体外诊断产品的质量,其中核心反应体系原材料如抗原、抗体、诊断酶是体外诊断质量控制最为重要的战略节点。抗原(antigen,Ag)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分子表面的有限部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称此部位为抗原决定簇(antigendetermit)或表位(epitope),一个抗原可以拥有多个抗原决定簇。抗体(antibody)也叫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是一种能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糖蛋白。其基本结构呈Y字型,一个抗体分子上的两个抗原结合部位是相同的,位于两臂末端称抗原结合片段(antigen-bindingfragment,Fab)。抗体是体外诊断的核心原料,其应用根据技术平台和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的应用平台有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胶体金侧向层析、荧光免疫侧向层析、免疫比浊、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化和直接酶联免疫分析等。抗原抗体反应由于具备特异性、可逆性、最适比例和敏感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以免疫反应为基本原理的诊断试剂中,同样这些性能也是试剂生产商对原材料性能考量的重要指标。酶是一种由组织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少数是核酸),对化学反应有强的催化性,对底物有极高的选择性(包括对底物的种类,底物的区域,位点和立体的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够催化一种底物的一种反应,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率均很高且几乎没有副反应。酶作为体外诊断工业的重要原料,是临床化学和分子诊断的核心原料,也是免疫诊断中酶-底物信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体外诊断所需的酶可分为作为临床化学核心原料的生化酶和作为分子诊断核心原料的分子诊断酶。生化酶作为一种可靠便捷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①根据体内与疾病有关的酶活性变化来诊断某些疾病,例如测定转氨酶活性变化来诊断肝病;②利用酶来测定体内与疾病有关的物质的量来对疾病进行诊断,例如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测定血糖含量来诊断糖尿病。近年来随着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快速增长,其已成为体外诊断市场重要的一环,相对应的,分子诊断酶作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等分子诊断技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同样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其产品种类可包括各种热启动聚合酶、常规聚合酶、逆转录酶、一步法试剂以及测序用的整套酶等。其他常见试剂的原材料主要有底物、标准品等。底物为各类生物化学反应提供了稳定且必要的反应环境,是各类体外诊断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料。标准品是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用于生物测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按效价单位或重量计。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处于整个产业链上游,其品质的优劣决定了体外诊断试剂质量和最终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之一。包括抗原、抗体、诊断酶在内的核心原料往往存在多种制备技术与工艺方法,由此对应不同的产品性能,适配不同的试剂,因此具备多技术平台、多工艺方法、多原料品种的原料供应商通常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二)全球及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受惠于诊断检测量的增加以及新标志物的发现,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预计约为人民币303.3亿元,其中,中国市场的规模预计约为人民币62.9亿元,是重要的原料采购国。预计至2030年,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可达人民币约565.3亿元,其中,中国市场的规模有望增长至约人民币209.3亿元。(三)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突出地体现为参与者众多、个体规模较小、行业高度分散的特点,即使像菲鹏生物、HyTest、BBISolution、Meridian等头部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仅在5%左右,而大量中小实验室以供应数款特色项目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竞争格局高度分散主要是因为试剂原料涉及的技术路径和技术环节较多,以表达系统为例,存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以及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等多种表达系统,要同时掌握多种表达系统存在较高的难度,限制了中小实验室的产品拓展能力。高度分散的竞争格局为各参与者提供了充分的增长空间,能力出众的专业试剂原料供应商,凭借完善的技术体系,强大的产品开发和更新迭代能力,以及完善的销售网络,更容易在全球化发展和进口替代的历史机遇中脱颖而出,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构建强有力的护城河。其中,大型试剂原料供应商继续巩固在常规检测项目、重点检测项目和整体项目数量上的领先地位,并积极打造创新项目、精品项目,形成纵横结合的全面性优势;而各中小实验室、中小原料供应商通过深化特色项目的开发能力,走差异化竞争路线;两者合力共同满足临床检测多样化的需求。体外诊断市场概况(一)体外诊断产业链体外诊断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样本(如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产品和服务。体外诊断是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医疗决策的基础,目前体外诊断结果对临床医疗决策的影响超过70%,是临床医生决定后续治疗方案的科学依据。从整个产业链规模分布看,我国2019年体外诊断上游核心原料及仪器元件的市场规模在200亿元左右,中游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的市场规模约800亿,而下游面向终端用户的体外诊断服务市场规模达到近2,000亿。体外诊断行业上游主要包括电子元件、光学元件、液路元件、模具等仪器的核心元部件和抗原、抗体、酶、引物、探针、化学制品等试剂原料的供应商。上游核心原料质量的优劣决定了体外诊断试剂和检测的质量,因此,抗原、抗体、诊断酶等核心原料的发展在整个产业链中具有关键意义,是产业链核心环节之一。体外诊断行业中游主要由仪器、耗材的研发、生产企业以及流通环节的代理商和经销商组成。目前国际体外诊断巨头基本同时具备生产诊断试剂和仪器的能力,而国内企业囿于发展时间与技术水平,尚以生产试剂为主,具备实力研发高端设备的企业较少。体外诊断行业的下游主要包括了医院、血站、第三方检验中心、体检中心、以及独立医学实验室等面向终端用户的医疗检测机构。其中医院检验科一直以来是采购量最大的主要客户,但在医疗改革和医保控费政策下,医院基于成本压力逐渐将检测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检测机构或通过医联体来实现规模效应,促进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体外诊断下游重要的新兴力量。(二)全球及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受惠于创新标志物发现、诊断技术进步、治疗手段丰富等供给端创新利好,以及早诊早筛、精准医疗、老龄化加深等需求因素驱动,全球体外诊断行业持续稳步发展,市场规模从2015年约566.8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约688.1亿美元,期间年化复合增长率约5.0%。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阶段性抑制了常规检测项目的增长,但带动了一批与新冠病毒相关的项目进入研发视野。全球体外诊断行业没有因新冠疫情而放缓发展速度,相反新冠疫情见证了人类在健康危机面前强大的创新力和应对能力,体外诊断行业发展内驱力依旧,预计2030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超过1,302.9亿美元,2019至2030年期间年化复合增速预计约6.0%。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区域间发展不平衡,2019年以市场规模计,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占比超六成,中国占比约17.6%,除中国以外的金砖国家占比约6.5%。全球各地区增长速度差异较大,发达国家因医疗服务已相对完善,整体增速已趋缓,而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增长迅猛。其中,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2015年约人民币427.5亿元增至2019年约人民币805.7亿元,期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17.2%。预计至2030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增长至人民币2,881.5亿元,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提升至33.2%,成为最大的体外诊断产品消费国。培育新兴业态,推动产业智能发展(一)建设智能示范工厂推进医药生产过程智能化,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示范。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技术装备在医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动制造工艺仿真优化、状态信息实时反馈和自适应控制。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增材制造等技术,构建医药产品消费需求动态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