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各地近年考试真题大汇总(附答案)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各地近年考试真题大汇总(附答案)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各地近年考试真题大汇总(附答案)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各地近年考试真题大汇总(附答案)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各地近年考试真题大汇总(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教育心理学》各地近年考试真题大汇总(附答案)一、单选题1.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A、注意分散B、粗心C、知觉整体性D、定势答案:D解析:心向与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将支配个体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后继的同类问题。因此面对自己的文章时很难发现其中错误,因此本题选择D。2.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答案:B解析: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一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一11、12岁;少年期:11、12岁一14、15岁;青年期:14、15岁一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3.在一个好的集体里,后进生的不良言行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好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言行。这一现象的适当解释是()。A、群体凝聚力的作用B、老师的威信C、从众D、认知失调答案:C解析: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地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4.通过列提纲或利用图形整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答案:C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因此C项是本题正确选项。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5.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策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三是()。A、组织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答案:B解析: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三是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6.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腾伯格答案:B解析:人格的特质理论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卡特尔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分为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霍兰德是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有著名的霍兰德职业兴趣问卷。斯腾伯格是美国心理学家,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7.“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现象。A、定势B、功能固着C、迁移D、创造性答案:C解析:心向与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8.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二是联结阶段,三是()。A、程序化阶段B、内部言语动作阶段C、外部言语动作阶段D、自动化阶段答案:D解析: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了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算子。二是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即程序化的过程。三是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9.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学习的是()。A、儿童学会用筷子吃饭B、喝酒后开快车C、每天浏览报纸D、转学来的新生开始不愿与同学交流,时间长了与同学的关系就融洽了答案:B解析: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只有通过反复练习、训练使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10.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答案:A解析:能力的种类一般可分为:(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核心。(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前者是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后者是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11.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1)整体性是指我们对物体整体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局部的认识。(2)恒常性是指尽管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刺激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所知觉到的物体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稳定性。(3)理解性是我们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4)选择性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因此,学生阅读时画重点线也是一种知觉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记忆术,帮助更好地知觉对象,熟记知识。12.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力D、分化概念答案:D解析: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正确运用变式可以提高概括的成效,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对概念有更深更丰富的认识。因此,本题应选择D。13.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答案:A解析: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合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被迫的。被迫的服从叫顺从,即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相一致,而在情感和认识上与他人并不一致。遵从是指遵照并依从。因此本题选择A。14.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答案:C解析: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依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划分了四种类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或耐力的标志,强的神经系统能够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平衡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灵活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胆汁质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强、不平衡;多血质对应强、平衡、灵活;黏液质对应强、平衡、不灵活;抑郁质对应弱。因此根据题意选择C。15.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A、暂时性B、深刻性C、概括性D、形象性答案:D解析: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信息储存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完全保持输入刺激的原样,而且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因此本题选项为D。16.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后来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恐惧D、刺激评价答案:A解析: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会引发其条件反应。例如,曾经被大狗咬过的人,见到小狗也会产生恐惧。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反射和与条件反射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17.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的中介而进行的。A、互动B、行为C、语言D、表情答案:C解析: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在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因此选择c。18.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之间的关系。(1)顺序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2)阶段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考虑学生年龄发展的阶段特征,注意各年龄阶段间的相互衔接。(3)不均衡性。反映了个体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关键期施加教育影响来促使其获得最佳发展。(4)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促进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5)稳定性和可变性。因此本题应当选择A。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答案:D解析: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并且,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20.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A、动物B、人类C、学生D、儿童答案:A解析: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很多学习定律,最终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21.“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答案:A解析: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一种心境情绪的表现。因此选择A。22.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12一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A、勤奋感B、亲密感C、自我同一性D、自我整合答案:C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1)婴儿期(0一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2)儿童期(2—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学龄初期(3—5岁):主动感对内疚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23.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A、观察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色调感答案:A解析:在心理学中,一般能力又称基本能力,通常是指那些在各种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例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也称为智力或智能。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因此,A项才是正确选项。24.依据学习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以将动机分为()。A、交往动机和威信动机B、社会动机和局部动机C、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D、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答案:D解析: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和低级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前者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后者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25.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答案:C解析: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禀性”“脾气”。气质是一种人格特征,即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26.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A、规定限制B、理解C、协助D、同情答案:A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有结构的创设和体贴,B、C、D选项属体贴,A选项规定限制是结构创设。27.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答案:C解析:注意的品质包括:(1)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即一瞬间意识能把握的事物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3)注意的转移.即注意能否根据需要较快地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4)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时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事物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28.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各种症状概念及其表现需要考生掌握了解。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多见,主要表现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因此B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作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应反应。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症患者人格上有一些特征:主观任性,过分爱干净,过分谨慎,拘泥于细节,生活习惯刻板,往往有强烈的道德观念。29.20世纪“程序教育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其心理学理论基础是()。A、经典条件作用理论B、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C、目的认知理论D、认知结构理论答案:B解析:斯金纳根据他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学习理论观点,提出了程序教学思想.并在20世纪50年代大力提倡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他指出传统教学存在以下问题:①传统教学在控制学生行为的手段上是消极、令人反感的,教师发脾气、训斥、向家长告状等惩罚手段使儿童产生反感和焦虑。②在行为和强化之间时间间隔太长。③缺乏一个适当的强化程序,也不能把学生的所有行为都进行处理。④强化太少。因此,斯金纳主张改革传统教学,实行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程序教学的基本观点是:①把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②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的反应。③对学生的反应要有及时的强化。④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的速度,学习进度不要求一致。⑤使学生的错误率降低到最低程度。为了实现程序教学,就必须借助教学机器。因此本题应当选择B。30.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A、问题表征B、迁移C、定势D、原型启发答案:D解析:问题解决除受策略、知识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以下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1)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会影响人们对问题的解决。(2)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3)功能固着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会影响问题解决。(4)不同的动机水平影响问题解决。(5)情绪影响问题解决。(6)人际关系也会影响问题解决。原型启发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意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和雷达,抓住了两者的本质特征,因此本题应选D。31.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A、接受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答案:B解析: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此本题选择B。32.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的信息项目为()个左右。A、3B、5C、7D、9答案:C解析: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2520秒钟,不超过1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平均值为7±2个,近年的研究表明,记忆广度和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无关联的数字、字母、单词或无意义音节,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超过这一范围记忆就会发生错误。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有意义、有联系的并为人所熟悉的材料,记忆广度则可增加。可通过对信息的编码、再编码,以及适当扩大“组块”的信息来增加记忆的广度。因此本题应当选择C。33.沃森的四卡实验主要说明了什么?()A、人们倾向于证实B、人们倾向于证伪C、人们倾向于推理D、人们倾向于选择答案:A解析:沃森的“四卡片选择作业”实验,反映了在检验规则或假设的过程中,被试有一种强烈的对规则的证实倾向。这是一种偏离逻辑规则的倾向。这种证实倾向就是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的一种现象。这也是条件推理中所发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因此沃森的四卡实验主要说明的是人们倾向于证实。因此选择A。3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一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35.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A、80B、90C、100D、125答案:A解析: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因此IQ=8/10×100=80。因此A为正确选项。要熟记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会运用。36.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答案:B解析: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禀性”“脾气”。气质是一种人格特征,即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是生而具有的,但性格却是后天形成的。勤奋与懒惰都是一种对人的道德行为特征的描述。因此B是正确选项。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3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A、道德理念B、道德行为C、道德品质D、道德意识答案:B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部分。这一知识点多次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核。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因此选择B。38.下列哪项特征不属于人格的本质特征?()A、稳定性B、易变性C、功能性D、复杂性答案:B解析: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因此B项易变性与人格内涵相悖,是错误的,是正确选项。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39.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答案:C解析:初中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40.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A、教学测量B、教学测验C、教学评估D、教学检查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一些概念。教学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具体而言,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41.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A、修养和处世方法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D、需要满足的程度答案:D解析: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的需要满足程度。42.皮亚杰所划分的认知发展阶段中,11—15岁属于()。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解析: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一2岁)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性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其图式的功能。由本能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动。(2)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示外在事物,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及事物的全面性。(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7—11岁)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使用具体物之操作来协助思‘考,能理解可逆性与守恒的道理。(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11—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思考解决问题。43.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A、皮亚杰B、埃里克森C、罗杰斯D、科尔伯格答案:D解析:科尔伯格是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A项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有序的阶段:(1)前道德阶段(出生一3岁)。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3)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4)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B项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其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又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C项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jin44.主张学生的潜能发挥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A、人本主义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认知学派答案:A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一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成为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的取向,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和罗杰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出现之前,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两大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而人本心理学是作为对这两大学派的反对力量出现在心理学舞台上的。它一方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从对心理障碍患者的观察去推论人性,认为这样看人得到的是“病态的人”;另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者从对动物的观察去推论人性。人本主义者重视主观性及实现倾向,把实现倾向与心理健康相提并论。他们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因为,他们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45.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A、强迫症B、焦虑症C、恐怖症D、抑郁症答案:D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症患者人格上有一些特征:主观任性,过分爱干净,过分谨慎,拘泥于细节,生活习惯刻板,往往有强烈的道德观念。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作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应反应。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多见,主要表现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因此D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46.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过程,称为()。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答案:A解析: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1)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3)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47.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答案:A解析: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最基本的是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两维区分。(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主张把个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制定的出发点。代表人物有卢梭(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以便把儿童培养成为“自然人”)、罗素(人天生就有健全的本能,十分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爱心)、鲁迪格尔(教育就是要使人成长为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在于个人,而绝不应该在于社会)等人。(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主张把社会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出发点。代表人物有涂尔干(主张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塑造社会自我是教育的目的)、孔德、纳托普。个人必须生活于群体之中,必须参与社会生活,个人的发展是不得不依赖社会的。凯兴斯泰纳的教育目的思想具有国家主义的色彩,是比较极端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有人认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起源于洛克,赫尔巴特、斯宾塞也持有相同观点;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起源于卢梭、裴斯泰洛齐,杜威继承了这个传统。因此本题应当选择A。48.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A、师与生B、学与教C、德与智D、身与心答案:B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之一.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49.心理治疗中采用的模仿疗法,属于哪一种大的心理治疗范畴?()A、心理分析法B、非指导性疗法C、行为矫正法D、松弛训练答案:C解析:模仿法,又称示范法,亦是行为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主要来自社会学习理论:利用人类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的倾向,向具有不良行为的人呈现某种行为榜样,以使其从事相符行为,从而消除不良行为,建立适应性行为的治疗方法。目前,模仿法主要被大量应用于儿童行为的训练(包括正常儿童和弱智儿童),有时也用于临床治疗。心理治疗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有认知疗法、暗示、催眠术、精神分析、行为矫正、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生物反馈、气功、瑜伽、体育运动、音乐、绘画、心理剧等。因此模仿法是属于行为矫正的心理治疗范畴的。因此本题选择C。50.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的练习,毫无进步。其适当解释是()。A、缺乏反馈信息B、被试疲劳C、被试缺乏学习动机D、被试缺乏划线技巧答案:A解析: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提高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题干中,被试被蒙上眼睛后缺少有效的反馈。因此根据题意,本题正确选项为A。51.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答案:A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这一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认同比依从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一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A项为正确选项。5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订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A、调节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实施策略D、价值性答案:A解析:学习策略的定义以及其种类划分相关内容经常考到,需要识记。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其基础是元认知。所谓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元认知控制过程包括制订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也就是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因此选择A。选项B、C都属于认知策略。53.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分别是目的性、认知性和()。A、序列性B、针对性C、方向性D、实在性答案:A解析: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点:(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54.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基本理论中的一些理论与代表人物。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将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推向极端。提出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是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动物和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观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他提出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一顿悟说,它是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55.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A、奥苏伯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答案:D解析: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塞伦。56.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A、服从B、从众C、信任D、接受答案:B解析: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从众。57.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A、年龄差异B、能力差异C、个体差异D、性别差异答案:C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58.“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答案:B解析: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一种心境情绪的表现。因此选择B。59.在教育中,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并采取()。A、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B、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C、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素质D、有效的方法,改善教学成果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或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矫正措施,使其达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60.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答案:C解析:一般认为,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这些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简称为品德的知、情、意、行结构。道德认识或称道德观念,道德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成了道德动机。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联系,为了实现某一种动机,一个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同样,一种行为方式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也可能是由不同水平的动机引起的。因此C项是正确选项。61.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概念。这种学习是()。A、连锁学习B、概念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答案:B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将学习分为八类。系列学习,又称“连锁”学习,指将一系列刺激一反应动作按一定序列联合起来。概念学习是指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习对同一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即对该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因此本题的题干正符合此种学习方法。B为正确选项。62.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个信息项目。A、3±2B、5±2C、7±2D、9±2答案:C解析: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25—20秒钟,不超过1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平均值为7±2个,近年的研究表明,记忆广度和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无关联的数字、字母、单词或无意义音节,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超过这一范围记忆就会发生错误。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有意义、有联系的并为人所熟悉的材料,记忆广度则可增加。可通过对信息的编码、再编码,以及适当扩大“组块”的信息来增加记忆的广度。因此本题应当选择C。6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答案:A解析: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试误~联结说。他总结了学习的三条规律:(1)效果律。它指在学习过程中,给学习者以满意的情况,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会增强;给予烦恼的情况,其联结则会减弱。(2)练习律。它指通过学习者的练习和运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会增强,否则会减弱。(3)准备律。它指学习者处于准备状态,对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64.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间接的远景性动机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答案:D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的兴趣。因此D是正确选项。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为内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和外部动机(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6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答案:C解析:精神分析法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显示其效果:精神宣泄;自省;反复剖析。因此宣泄疗法是属于精神分析疗法的。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支持疗法又称支持性心理疗法、一般性心理治疗法,是一种以“支持”为主的特殊性心理治疗方法。认知方法包括否定非理智信念、做认知作业、改变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情感技术包括角色扮演、REBT想象、批判羞愧练习。6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A、1~2B、20~40C、60~70D、70~80答案:B解析: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25—20秒钟,不超过1分钟67.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答案:C解析: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有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智力。智力二因素论由斯皮尔曼提出。智力三元论由斯腾伯格提出。68.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是陆钦斯的()。A、白鼠按键取食实验B、白鼠走迷宫实验C、“量杯”实验D、儿童攻击实验答案:C解析:陆钦斯的“量杯实验”证明了定势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妨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利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心理活动表现出隋性,显得呆板,而不利于适应环境,有碍于解题的速度和灵活性。69.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A、2岁B、4~5岁C、4岁D、6岁答案:C解析: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4岁。70.一个安静、稳重、动作缓慢、不易激动、情绪不易外露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抑郁质D、黏液质答案:D解析: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人的气质是有明显差异的,这些差异属于气质类型的差异。被后人接受认可的,是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的分类。(1)多血质: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等。(2)黏液质:情绪稳定,有耐心,自信心强。(3)抑郁质:内向,言行缓慢,优柔寡断。(4)胆汁质:反应迅速,情绪有时激烈、冲动,很外向。因此根据题意应该是符合黏液质型的人。选择D。71.教学技能属于()。A、交际技能B、操作技能C、心智技能D、言语技能答案:C解析: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而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教学技能属于心智技能。因此本题选择C。72.“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答案:D解析:人作为自然界发展水平最高的生物,其生存方式已根本区别于任何其他动物。任何一个人,仅仅依靠其机体的自然成长所获得的能力,是不能够作为正常社会的一个普通成员存在的。人类历史上陆续发现的狼孩、熊孩、羊孩等,虽然回到人类社会时已经长大,但由于他们自幼脱离人类社会,缺乏社会化经验与刺激,因而无论如何难于在人类社会中正常生活。他们虽在身体结构上属于人类,但由于缺乏社会化,没有获得人的语言和意识,因而他们也不具备人的心态,在实质意义上完全是兽类的成员。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73.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A、生理性障碍B、心理性障碍C、存储性障碍D、提取性障碍答案:D解析:有的研究者认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因此,长时记忆的遗忘是一种提取性障碍。故选择D。74.下面哪位学者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A、华生B、杜威C、铁钦纳D、詹姆斯答案:D解析: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学中派别林立的时期。在心理学独立之初,心理学家们在构建理论体系时存在着尖锐的分歧。(1)构造主义。奠基人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该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2)机能主义。创始人是詹姆斯,代表人物是杜威等。该学派主张研究意识。但是,把意识看作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的。(3)行为主义。1913年华生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其诞生。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5)精神分析学派。创立者是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7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挫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理论的内容。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根据个体的两类成就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将个体分为:(1)力求成功者。即为了获取成就,力求成功者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2)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机会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因此本题应当选择C。76.假定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为已知的关系,现在要学习需求与价格的关系,这属于()。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概念学习答案:C解析:(1)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2)下位学习: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故称为下位学习,也称类属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例如: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属于并列结合学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4)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77.某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圆的”的时候,说出“老鼠洞是圆的”“李谷一唱歌的时候嘴是圆的”,这主要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A、流畅性B、独特性C、综合性D、多维性答案:B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客观环境中的事物或问题善于发现要点和关键,善于找到解决的办法。(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本题中学生的答案不同寻常,符合独特性的要求。因此B为正确选项。78.请问下列哪项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A、繁衍后代B、获取食物C、逃避危险D、参与交往答案:D解析: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人有认识的需要、成就的需要、权力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等。因而产生了相应的兴趣(认识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以及交往动机。繁衍后代、获取食物以及逃避危险都属于生理性动机,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只有参与交往才是属于社会性动机。因此本题应当选择D。7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B、心理诊断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概念。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一般认为,心理诊断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偏移或障碍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评估的过程。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作出良好适应。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80.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答案:D解析:遗忘现象的产生就它的机制来说,是记忆痕迹的消退或抑制。一般认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由于记忆痕迹的逐步消退;长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先后材料的干扰,是由于神经过程的负诱导规律而产生抑制的结果。这种干扰抑制作用又分为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所以题干中中间遗忘多是由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8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答案:B解析: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一个人在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过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行为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的,是对刺激的反射活动。而心理现象的研究需要通过外显的行为加以表现,因为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重量、大小和体积,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可用客观方式测量。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所以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B是正确选项。82.一般认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冯特B、桑代克C、华生D、斯金纳答案:B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概论》。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他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A项冯特是德国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之父,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人,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C项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的领导人。发展严密的实验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日趋精进。采用模拟恐怖实验研究恐怖心理的形成过程。D项斯金纳是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中极端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操作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创制斯金纳箱,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发明著名的教学机器.设计程序教学方案。83.评分的绝对标准是(),相对标准是其他学生的成绩。A、课程内容B、社会议论C、平时表现D、学校要求答案:A解析:评分时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两种。绝对标准是以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学生的分数和其他同学的回答情况没有关系。它对应的评价方式,是标准参照评价。相对标准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对应于常模参照评价。相对标准的评价不仅与学生自己的成绩有关,还与其他同学的成绩有关。84.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下列哪类自我意识?()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答案:A解析: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3岁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青年期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的能力。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高中生的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向日趋强烈-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部分。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成熟,有较强的自尊心,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心理自我。85.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答案:A解析: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一——指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内部因素是由行为者本身的力量所决定的,如天资、能力、心境、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因此排除C、D项。稳定性——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稳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难度;不稳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变动的因素,如心境、运气等。可控性——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如努力、教师偏见、他人的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韦纳又把人们的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综上所述,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A项。8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答案:A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87.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A、焦虑B、紧张C、情绪低落D、注意障碍答案:C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88.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答案:D解析:德育的基本方法是教育学命题侧重考查的知识点,需要识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有:(1)说服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2)榜样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3)锻炼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4)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评价,这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向上,预防和克服不良品德的滋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89.在学习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就属于()。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概念学习答案:B解析:(1)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2)下位学习: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故称为下位学习,也称类属学习。(3)并列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例如: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属于并列结合学习。(4)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90.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A、科尔伯格B、皮亚杰C、埃里克森D、班杜柆答案: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他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91.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之一。A、知识素养B、能力素养C、思想品德素养D、基本任务答案:C解析:教师的职业素养中包括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两大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具备: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因此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道德素养之一,c项为正确选项。专业素养中包括现代教育理念、专业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以及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9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答案:B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都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所经历的。因此,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93.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答案:B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目前研究的基本结论有:(1)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2)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因此本题应当选择B。94.“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下列哪种社会心理效应的表现?()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群体极化D、从众答案:B解析: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社会惰化也被称为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正符合这一概念。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95.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答案:B解析:本题通过教学实例考查促进概念掌握的策略。(1)直观教学。概念的掌握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觉经验基础上的。直观教学的目的就是增长学生的感性经验,并从这些经验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2)正例与反例的运用。正例提供了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提供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教学中应重视例证的选择。(3)变式的运用。提供学习的正例在外部、表面的形式上加以变化而其本质属性保持不变。(4)思维训练。针对学生掌握概念的思维训练主要是有比较训练、概括训练、概念应用训练等。本题讲授“果实”概念,选取可食和不可食两种,但本质都是果实,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其概念,因此使用的是变式法。选择B。96.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A、学会调适B、寻求发展C、适应环境D、调节自我答案:A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97.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是()。A、经验+评价=成长B、经验+反思=成长C、经验+练习=成长D、经验+榜样=成长答案:B解析: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98.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在学习结束时立刻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答案:A解析: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时立刻复习。99.有关社会助长的研究最早是由谁进行的?()A、特瑞普里特B、谢里夫C、费里德曼D、阿希答案:A解析:1897年,社会心理学家特瑞普里特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认为个体在进行作业操作时,如果有他人在场,或是与他人一起从事一项行为操作,那么个体的行为效率就会提高,他把这个现象叫做“社会助长”。谢里夫主要的研究贡献是在《社会心理学原理》(1948年)中强调指出参照群体的重要性,因为它的规范可以成为个人的社会目标,成为个人的自我评价、对社会生活现象评价和世界观形成的基准系统。他和默顿等人的著作对于参照群体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的最后确立起了重要作用。心理学家费里德曼和费雷泽的一项研究证明,让人们先接受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设计实施的“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因此根据题意,本题应当选择A。100.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勤奋感B、培养主动性C、形成亲密感D、建立自我同一性答案:D解析: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