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1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4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百亩”的授田制。这反映了A.铁犁牛耕的产生B.政治制度的变革C.自然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化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C.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扩大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城市经济的发展12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秦秦汉唐宋元明清375493874513510553440.85次/年1.7次/年2.7次/年5.31次/年18.5次/年19.9次/年朝代率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曾祖父)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A.行政机构管理B.军政事务管理C.商业贸易管理D.文化典籍管理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A.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10.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11.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12.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D.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31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出现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B.民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4.鸦片战争以前,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其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西方列强觊觎中国C.君主专制进一步巩固D.自满自大的帝国意识15.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A.咖啡和可可B.洋纱和洋布C.产于印度的茶叶D.产于泰国的香米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17.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期渐收回利源”,并规定“十年以内不准另行设局”这一举措A.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C.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工业化B.剌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促使了政府放宽实业限制亿三千余万镑。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A.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B.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C.保持外贸出超地位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19.光绪二十年,江苏南通的张謇考中状元,但他毅然弃官从商,创办大生纱厂,后来又创办了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张謇的成功是对下列哪一观念的否定A.实业救国B.学而优则仕C.国无商不富D.工商利国20.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421.下表为1912—1920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该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行行业项目棉纱棉纱产量指数面粉面粉产量指数卷烟资本额年平均增长率(%)22.836.7422.4516.9年00A.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C.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B.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D.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22.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部分应为A.民族资本B.外资企业C.官僚资本D.个体经济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A.同情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C.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B.主张女性接受现代教育D.反对女性远离现代工业24.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女学教材。这种情况最能说明A.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B.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C.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D.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25.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一做法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完成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推动了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26.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下面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行行业工业农林水利邮电运输文教卫生城市公用事业贸易其他投资比例58.2%7.6%19.2%7.2%3.7%3.1%1.0%备注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A.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着力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经济结构D.经济建设与三大改造同步进行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29.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B.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D.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56试历史试卷及答案30.《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收录的部分新词汇收录的部分新词汇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年代及版次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31.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推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他意在说明英国A.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B.民主政体的确立时间较晚C.民主程度较低D.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32.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英国年均召开天数年均通过法令5A.议会主权得到凸显B.国内矛盾日益激化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D.法律体系日臻完备33.近代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34.有个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有个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有个国家的制度笼子藏着阴谋,有种权力随时想跳出来;有个国家的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上,驯服了人民。以上关于“权力与笼子”的表述分别对应的是A.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B.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C.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美国三权分立、英国君主立宪D.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735.萧功秦认为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从其母国带入;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准确的是D.中国、日本——次生型36.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平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经过讨论最终通过了设立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这表明美国的“两院制”A.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C.实现了南北各州之间的妥协B.消除了大小州的矛盾与分歧D.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繁荣与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大法官之手。没有他们,宪法只是一纸空文。行政权也依靠他们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权则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托克维尔意在说明美国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C.立法和行政部门冲突不断B.民主制度受到了司法干预D.司法权在体制中举足轻重38.有人预言仅一票赢得胜利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C.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D.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39.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A.农民阶级力量壮大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1.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机器大生产D.科学社会主义8是A.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C.巴黎公社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肯定D.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C.以和平的方式而终结B.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相比,但它们的差异至今还显而易见:布尔什维克首先夺取了城市,然后在农村实行集体化;中国共产党则相反,先农村而后攻占城市。”这里的“差异”A.由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导致C.都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B.都是共产国际指导的结果D.导致了两国革命结局不同45.有学者指出,从长时间远视界来看,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长期革命(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皆发生于具有大陆性格的国家,也都被强迫放弃过去以农业为国民经济本位的体制,而采取以“数目字”管理(指一个国家进入到资本主义体制时的状态)的趋向。这三场革命都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B.体现了普遍民主原则D.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A.冷战是美国对苏联挑战的回应C.对于冷战美苏都负有一定责任B.美国的误判和扩张导致冷战对抗D.冷战导致了世界动荡不安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该咨文发表的背景有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两极对峙局面形成D.美苏意识形态的紧张对立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A.全球化B.多极化C.一体化D.集团化9讨论一个热门的问题,即如果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会给世界造成什么影响。这说明A.中国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B.中美对峙的新冷战格局即将出现C.美国“单极世界”梦想彻底破灭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突然发现,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外交和国防基本战略,正在迅速变成一堆历史垃圾。这里的“历史垃圾”是指A.热战对峙,局部战争B.经济封锁,区域联合C.军事遏制,政治对抗D.和平演变,意识渗透分。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马克思认为,英国的侵略使中国与外界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但马克思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6分)(3)根据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制改革。《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杀,其著作在明清两代均被列为禁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立。乾隆帝接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并拒绝了英国开口通商的要求。中山创立兴中会。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7~纪纪——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上表为17~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1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123456789111111111122222012345678901234DAAACCCCABACAABDCABDBCCD222233333333334444444444678901234567890123456789DBCDCDADBADDDDBCCBCCCDBA二、材料题(1)以种植业为主要产业;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采用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规模比较小;性别分工相对简单;产品基本能够自给自足。(12分,答出其中六点即可)(2分)民族资本企业创办;(2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2分)政治和外交近代化;(2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要求结合诗歌和时代大背景来分析经济变动,争后,江南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强。第(3)题要求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对西方扩张所带来的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进行辩证分析。阐述:西方: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中国:首先改变有形的物质,然后改变政令,最后变革人心。涵;代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蓬勃开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及。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国广泛传播。阐述: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