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数学教材说明
一、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关系,引道学生在理解的基
础上学习数学,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活动空间的拓展,教材逐步将学生的事业从自我世界、
周围环境引向现实社会、科学技术等更为广阔的空间,选择了更丰富的素材,同时
特别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气息的问题。
二、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
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
教材对重要的数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
方式编排,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
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
决一些问题。通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
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
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解决。
三、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
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突破了以往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以学生的数
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相关的知识学习。教材设立了多个栏目,促使学生在观察,操
作,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
额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标准》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领域的基础上设立了情感与态度,明
确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既不是与数学课程无关的教育目标,也不
是数学知识教学的“副产品”其本身就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数学学科五年级教学进度表
2007年9月1日
序号时间教学内容备注
19.3--9.7数的世界——3的倍数的特征
29.10--9.14找因数——数的奇偶性
39.17——9.21比较图形的面积——动手做底和高
49.24一一9.28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510.8--10.12梯形的面积——分饼
610.15--10.19分数与除法——找最大公因数
710.22——10.26约分----分数的大小
810.29——11.2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二)
911.5——11.9分数与小数——组合图形的面积
1011.12——11.16成长的脚印——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
1111.19——11.23设计活动方案——整理复习
1211.26-----11.30整理复习
1312.3——12.7整理和复习
1412.10——12.14整理和复习
1512.17——12.21整理和复习
1612.24一一12.28总复习
1712.31——1.4总复习
181.7——1.11总复习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数的世界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找HI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能力目标
-
情感目标体会到自己就生活在•个数的世界里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教学难点: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㈠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到过水果店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水果店去看看各种水果的标
价(出示课本第2页的情景图)。
㈡探究新知
1、观察情景,发现信息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家水果店,通过观察,你能从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从同学们观察到的信息,你们发现了哪些数?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能否把这些数进行整理分类呢?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整理分类的结果呢?
师:那么,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分类更好一些呢?
师:我们今天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师:像0、2、4、5、6……这些数叫自然数,生活中的自然数有很多,谁愿意举
例说一下。
师:那么,请同学们观察•下,自然数有什么特点呢?
师:整数与自然数有什么关系?
3、认识倍数与因数
师:先看第一个算式,6和3分别是什么数?是谁的因数?
师:反过来说,18是6和3的什么?
师:说的真好,谁能说一说4X5=20这一个算式中各数的关系呢?
师:谁能自己写一个乘法算式,并说明算式中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这个同学不但上课认真学习、研究、讨论。课前预习的也很认真,
从书中发现了问题,增长了知识。
(三)数字游戏: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反思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秋反
数的世界
思
书自然数
设整数
计倍数
因数。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能正确找出2、5的倍数,并在这一活动中,初步
知识目标感悟2、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特征,理解偶数、奇数的意义。
-
能运用2、5倍数的特征,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能力目标
-
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运用2'5倍数的特征,正确、迅速地判断
教学难点:运用2、5倍数的特征,正确、迅速地判断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有一项绝技,不用计算就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
吗?
师:请你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好吗?
师:现在你们相信了
师:你们想不想学这项绝技呀?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2或5的倍数特征会和什么有关系?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总结2、5的倍数特征
1、活动一: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
师:(出示教材第4页的表格)请同学们在下表中把5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记
号。找完以后,同座同学可以互相检查与讨论。
师:刚才在划的过程中,你们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活动二:2的倍数特征的探索
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还是利用这个表格吧。
师:请同学们在下表中把2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不同的记号。找完以后,同座
同学也可以互相检查与讨论。
师:那请你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单数的数,验证一下你们的结论。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超过100还有这个特征吗?你能验证吗?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那
么怎么知道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师:个位上是0、2、4、6或8的数是2的倍数,是偶数,反之就是奇数。
师: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你们会判断了吗?
师:那我来考考同学们。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观察、验证,总结了2、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我们利用2、
5的倍数特征来解决,些问题?
侬反
书思
2,5的倍数的特征
设5的倍数特征
计2的倍数特征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知识目标
-
能力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
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
情感目标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一)复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师: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你能用1、2、5三个数字摆一个2的倍数吗?有几种
摆法?2的倍数的特征是怎样的?
师:仍然用这三个数字,你能摆一个5的倍数吗?有几种摆法?5的倍数有什么
特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的作业纸和数字卡片拿出来。我们一起来做填数游戏。
师:小组讨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下面,我们换一种方法来摆小棍:老师报数,同学们在数位表上摆数,看一
看这个数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棍,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请举手回答:452,8211,
18、36、296、840、28、345、998、……
师:通过做以上这个游戏,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师:你从中获取了什么知识?两个人一组互相说一说: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三)练习
1、口答
2、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3的倍数
3、填空:在口中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23□5D842□
4、思考题从3、0、4、5这四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
足以下条件:⑴是3的倍数。
⑵同时是2和3的倍数
⑶同时是3和5的倍数。
⑷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反
书思
3的倍数的特征
设18、36、296、840、28、345、998、...
计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找因数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
知识目标问题的能力。
-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能力目标
-
情感目标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点:体会』发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
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
活动二:勇于尝试
师: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
师:9的因数有哪些?
活动三:比本领《看谁找得快》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
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活动四:画一画,找一找。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
数呢?请做第9页的第3题。
(三)应用拓展。
(媒体演播: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一共运来64
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能合理美观呢?)
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伙反
思
书找因数
设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计24=1X24=2X12=3X8=4X6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找质数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知识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能力目标
-
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
情感目标
造。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快速找出质数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快速找出质数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游戏引入新课
师:我们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下面我先说•说游戏的要求
是: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不一
样,请你将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比比哪
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下来。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个数因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汇报的情况是:①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②按
因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③按因数的个数分类。)
师:根据第③种分类的方法,移动1〜12这些数,将出现下面的分类。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
师:你们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1”怎么办呢?
板书:“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二)游戏活动
1猜电话号码师:下面我们搞一个猜电话号码的活动,每个同学先听清楚要求,
根据老提示的要求从左到右写数,并认真做好记录。
2自我介绍
师:下面做的活动是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
说多少?如: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我是9号,它是
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
(三)小结与质疑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四)动脑筋出教室
师: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请质数出教室;
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恨反
书思
设找质数
自然数(质数、合数、1)
计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数的奇偶性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
知识目标
的一些简单问题。
-
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
能力目标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一、情境
师:同学们玩过有奖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奖游戏,游戏规则是:
掷色子,掷到几,就从转盘上的数下一格向前走几,走到有奖的格子奖品就归你
T。
师:谁想第一个来试一试?
师: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问题提的真好,有思考价值。为什么他们拿到的奖品都是糖,得不到有实用
价值的奖品?
你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为什么这样?
师:你还能举些例子来证明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吗?
师:你们能修改一下规则,让这个游戏一定能等到学习用品吗?
引导学生发现:奇数+偶数=奇数。
二、解决问题:
小华买了一支铅笔,两块橡皮,付了两角钱,售货员阿姨找给他3角钱,小华知
道橡皮、铅笔单价都是整角,而且铅笔是4角钱•支,他马上对售货员说:“阿
姨,你把账算错了。"你知道,小华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吗?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小组合作中你的表现如何?自我评价一下.
板反
思
书数的奇偶性
设“列表”
计“画示意图”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知识目标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
能力目标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
情感目标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和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谈话式引入课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知道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平面图形):谁来用手比划一下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多长?
用手摸一摸它的面积有多大?(生演示)
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好,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出示课本第16
页主题图的课件),图上有许多平面图形,今天就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板书:
比较图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
1.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图形面积的关系
师: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同学们可先学生
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按照学生叙述的方法,用课件演示1号和3号两个图形重合的方法。)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真不少,现在老师想
考一考你们的眼力,判断下面哪些图的面积与图1一样大?
2.出示书17页的练一练1题。
3.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小组活动怎样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比一比哪组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多。
(学生汇报略)
(三)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列举活动中的种种收获、
困惑。
侬反
思
书比较图形的面积
设方法:数方格的方法
计两个图形重合的方法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地毯上的面积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知识目标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
能力目标
算面积。
-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
来了一幅图,想着吗?
师: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然后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
发现的方法最多,最简便。(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师:(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
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还可以对整体进行分割,一部分
一部分数或算。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练一练第1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练•练第1题,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2.题型开放,发散思维
师:先独立解决练一练第2题,然后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法,简单记录到合作卡上。
比一比哪个组方法最多。
(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哪种方法简洁。)
3.观察对比,发现总结
师:请同学们独立解决练一练第3题,对比两组题,将你的发现简单的写在练习
本上。
(学生间进行交流。)
(四)全课小结,课后拓展
侬反
书地毯上的面积思
设地毯总面积:
白色部分面积:
计蓝色部分面积: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底和高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通过动手把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做成一长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等相关活动,
知识目标
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情感目标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堂黄占通过动手把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做成一长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等相关活动,找到高
教字里总: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一)挑战活动一:做桌面
1.设计图纸
师:这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王师傅想利用它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
大家愿意帮这个忙吗?
出示活动要求:
①拿出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仔细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路。
②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集体交流
3^动手检验
(二)挑战活动二:表述梯形的高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吗?
(三)挑战活动三:分三角形
出示一个三角形纸片。
师: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画一条线段,把一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学生开展操作活动。)
(四)挑战活动四:动脑、动手
1,画出下面图形边a上的高。
2、在方格纸上画图形。
(1)一条边的长是3cm,这条边上的高是2cm的平行四边形。
(2)一条边的长是4cm,这条边上的高是3cm的三角形。
(3)上底上2cm,卜底是4cm,高是3cm的梯形。
板
底和高反
书
1、桌面思
设2、表述梯形的高
计3、分三角形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并能运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
知识目标
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面积计算问题。
-
通过操作、交流,观察、比较,使学生能运用转化思想发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
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
渗透转化思想,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黄占渗透转化思想,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应
数字重点: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举难占通过操作、交流,观察、比较,使学生能运用转化思想发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
取宇难总: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一)、实践操作
1、组织谈话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同学们都学了哪些知识,谁还记得。
2、媒体演示
(出示课件:小山羊的困惑。配音:一只莽撞的小山羊把一个长方形撞倒了,变
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小山羊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师:现在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呢?面积是否变了呢?
师:小山羊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出示问题:现在的平行四边形和以前的长方形谁的面积大呢?)
生:可以算一算它们的面积的大小。
师:怎样算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又高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试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小组合作,4人一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二)交流汇报
师:你转化后的图形是什么?你是怎么转化的呢?谁能大胆的上来说•说。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可以用字母表示呢?你知道怎样表示吗?(学
生说,教师板书)
生:公式是s=ah
师:通过刚才的学生,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下面一起来解决
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发展
(四)回顾总结
侬反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思
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
计s=ah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
情感目标
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由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记得它们的
面积公式吗?
(-)探究活动。
师:根据你们前面的学习经验,谁能说一说应怎样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
转化]
师:下面我们将按小组来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介绍学具袋中的学具,并出示探究活动的目标、建议与思考,见下表)
(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另一方面为汇报选取针对性较强的素材。)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同学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时,其他同学要注
意听,以便予以补充。
(交流过程注意引发学生间的争论)。
生1:我们是直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三
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2:我们小组是用一个三角形折成长方形后推导出计算公式的。
生3:我们是将一个三角形用割补法进行推导的。
师:同学们分别总结出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那么,谁能概括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呢?
生:三角形的面积=底又高+2s=aXh+2
(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板书)
(三)总结
饮反
三角形的面积
思
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设s=aXh4-2
计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梯形的面积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
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
能力目标
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
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
情感目标
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热•难占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
取宇雄总: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复习准备
1.复习旧知1,铺垫引导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两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还
记得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二)新知探索
(-)呈现实际情境,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梯形,而且需要我们计算它的面积。那么到底该
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我有个建议,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合作探究。
(-)提供材料,自主探究图形的转化过程
1、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并给以适当的指导。让部分小组
上黑板展示)
3.全班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一个小组先派代表给
同学们讲解,其他时小组的同学可以随时提问。
(三)探索、归纳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介绍了各种方法,现以第一种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实物投影出示),
这一个梯形和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怎样推导其面积公式?
板书:S=(a+b)h-i-2
(三)联系实际,巩固运用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上课,谈谈你的收获
侬反
梯形的面积
书思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设S=(a+b)h+2
计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整理与复习(一)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在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彳佛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有关面
知识目标
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加•第占在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
教字里总:的实际问题。
.坐摊占在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
教字雄总: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比较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等)
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2页第7题
1.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在练习本上。
2.小组交流:你发现什么?并说明理由。
(学生从计算结果上很容易发现:梯形的面积不变。关键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为什么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长度都发生了变化,而面积却没有变?)
3.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为什么梯形的面积不变?
4.验证
师:你们的发现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存在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把“2cm”换
成其他数据来检验一下?
师:谁来汇报一下检验的结果?
(部分学生汇报之后,教师可追问:有没有不同的结果?再次证明这一发现是正
确的,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5.变化条件
师:如果上底增加2cm,下底减少3cm,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先算一算,然后再
比较一下,梯形的面积变了没有?
追问:为什么梯形的面积变了?
(如独立回答有困难,可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后再回答。由于学生有前面的基础,
应该能从“梯形上、下底和的变化情况”这方面考虑。)
师:谁能试着说一说,梯形的面积在什么情况下是不变的,在什么情况下是变化
的?
侬反
书思
设整理与复习
计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整理与复习(二)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知识目标进一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加•第占在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
教字里总:的实际问题。
.坐摊占在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有关面积计算
教字雄总: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32页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交流。
3.学生质疑。
4.讨论
为什么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不变,面积也不变?而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和不
变,面积却变了?
(二)32页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方法。
(学生解答本题的•般思路是人行道的面积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即:(1800X
400)4-(30X30)=800(块),此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本题由于人行
道的宽是4m,因此地砖不能完整地进行排列。为此,可让学生进••步研究地砖的
实际排列情况。)
3.小组交流:地砖是如何排列的?
(教师提示:可以用画直观图的办法。)
4.师生共同评价。
(三)32页第10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方法
3.小结:寻找“万能钥匙”的基本策略是运用筛选法。根据本题提供的条件,
先确定两位数,然后根据“是5的倍数”与“是一个奇数”这两个条件,可以初
步知道这个数可能是95,85,75,65,55,45,35,25,15。最后,根据“所有
因数的和为48”这一条件,可以排除“95,85,75,65,55”这5个数,接着对
“45,35,25,1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求上述数的所有因数,直至寻找到符合
条件的数。
板反
书思
设整理与复习
计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记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
知识目标t
和“带分数”的意义。
-
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
经历亲自动手操作及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切实体验出数学学习的乐
情感目标
趣。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创设情境
电脑动画演示:一天八戒化缘时只化到3张饼,这一下可把老猪给难住了,急得
他直挠头不知如何解决,“3张一样大的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样分?每人得多
少张饼呢?"八戒想请我们大家帮忙。
(二)探究新知
师:试着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是怎样得到的呢?(学生自由地发言)
1、实践操作一
师:请先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代替饼,通过剪一剪,拼•拚,画一画等方法来说
明你是怎样得到的,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操作思考的过程?
(小结):像1/4,3/4…这样的分数叫真分数。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谁能试着再举出几个真分数的例子,并从不同的角度说说
它代表什么意义。
2、实践操作二
师:“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得多少张饼呢?"八戒想了想,用刚才同
学们教他的方法,•会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八戒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吗?
师: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还有的同学说,这样的例子举不完。那么,谁知道像5/4、
5/3、9/4…这样的分数的名称吗?
师: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假分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带分数、真分数、假分数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请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同桌可以互相检查。
(三)拓展练习
师:第38页第1题,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第3题。
(四)小结。
侬反
思
书分数的再认识
设像1/4,3/4…这样的分数叫真分数。
计假分数: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分饼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
知识目标
和“带分数”的意义。
-
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
-
情感目标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同一事物,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活动一:分一分(进一步理解真分数的意义)
故事引入:在唐僧师徒四人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八戒寻得3张大小一样的饼,要
想分得公平,四个人该怎么分呢?。
(-)活动二:分一分(认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及意义)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有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分得多少张?
2、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分法及结果。
3、教师小结:说明两种分法得到两个分数,因为分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这两个
分数是相等的。
(三)分数的分类
1、多媒体出示下列分数,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分类
123936586
4、3'4、4、3'5'5、9、3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汇报(说出分类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指导学生看书,找出每类分数的名称,并把真分数、假分数板书在上面分类
理由的后面。
4、根据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判断它们的值与“1”的关系。
5.、课堂练习
写出真分数、假分数各3个。
6、认识带分数以及和假分数的关系。
学生已经了解号=2;,2:叫带分数。让学生列举几个带分数并读写。
教学带分数的组成。
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假分数可化成带分数?在什么情况下可化成整数?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伙反
思
书分饼
设真分数比1小
计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中英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
分数与除法教学方法讲授法上课时间年月日
题
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百仁表示两数相除的
知识目标
商。
-
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
能力目标
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对假分数与带分数进行正确互化。
教学过程调整完善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出示例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
师: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列式?
师: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
师:对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数1/3表示了。
活动二:剪一间,拼一拼。
师:‘'六一”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班主任刘老师、
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
吗?
师:出示例2:把3张饼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这里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量?用什么方法分?有哪些分法?
②剪一剪:
③拼一拼:看看每份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观察刚才所得结果:讨论、感知关系。
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
怎样表示?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活动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1、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
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活动四:课堂检测(一)
活动五:假分数带分数互化。
师:观察练习2中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如何将这些假分数化成
带分数呢?
师生共同总结互化方法。
侬反
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取证协议书范本
- 买房过户委托协议书
- 品牌委托协议书范本
- 投标保密协议书模板
- 项目帮扶协议书范本
- 提供员工宿舍协议书
- 委托出售居间协议书
- 企业夫妻财产协议书
- 职工社保补缴协议书
- 中专学生协议书范文
- 《蜀相》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2018容器支座第2部分:腿式支座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学情分析
- 中英对照版-中文版-The-Dead-By-James-Joyces死者-詹姆斯-乔伊斯
- SL721-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 2024年广东省万阅大湾区百校联盟中考一模数学试题
- 《短视频拍摄与制作》课件-3短视频中期拍摄
- 数字贸易学 课件 马述忠 第13-22章 数字贸易综合服务概述- 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与WTO新一轮电子商务谈判
- 2024年电路保护元器件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污泥技术污泥运输方案
- 年产3.5万吨丙烯腈合成工段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