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3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2.了解孟子及其思想。3.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4.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重点】1.背诵全文。2.积累文言词句,会翻译课文。【难点】了解孟子雄辩的文风,深刻领会忧患能激励人勤奋求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的道理。【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堂导入】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了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在“和平宁静”环境中的鹿,悠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了,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有怎样的感想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过程】作者及其作品简介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二)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1.检查预习读课文的情况:一生读。2.听课文录音:(学生注意节奏、字音)3.学生自己练读课文二到三遍。4.学生齐读课文,教师随时点拨。教师强调某些句子节奏和作用:这篇文章大量使用结构整齐的骈句,朗读时要注意它们的节奏,读出气势。如用了排比句式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于叙述,列举事实,为后面的论证奠定了充分的事实基础。试标出下边句子的节奏(用“/”表示),熟读课文。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是要多诵读,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特别是像《孟子》这样短小严密而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为重要。本题就是锻炼学生划分句子结构、学习诵读的能力。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采用了排比的句式,用于本段的议论,增强了论辩的气势。(三)译读一二段,把握文意1.自渎第一段,结合注释,翻译本段,并了解人物及其故事。2.“发”与“举”在本段意义相同:起用,举用,任用,均含被动意。3.小结第一段所列举人物的最显著的共同点。明确:用排比句列举事实,颇有气势。所列举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4.背诵第一段。5.自渎第二段,结合注释,翻译本段。=1\*GB3①注意本段下列字均为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其心志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饿(使......饥饿)其体肤

空乏(使....

穷困缺乏)其身

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干扰)其所为

所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

=2\*GB3②

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6

.背诵第二段。7.小结第一和第二段:第一段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子来证明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第二段对第一段所举事例进一步加以证明,得出这样的观点: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要吃大苦,经历种种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从而锻炼意志,增加才干。第二课时【课堂导入】

1.背诵文章的第一和第二段。2.检查第一和第二段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情况。【教学过程】

译读三四段,把握文意

1.自渎第三四段,结合注释,翻译这两段。2.注意掌握下列文言现象:A词类活用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入则、出则(名词活用为状语,在国内、在国外)敌国外患(名词活用为动词,匹敌,力量相当)B一词多义现象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拂士(同“弼”,辅佐,辅弼)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征于色,发于声(表露,表现)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生于忧患(由于,在)而:而后作(承接连词)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C通假字衡于虑:衡同“横”,阻塞,不顺畅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辅弼3.背诵这两段。4.小结三四段:在这两段中,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亡一正一反两方面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谈人的发展,着眼于“生于忧患”;后论国的兴亡,着眼于“死于安乐”,最后水到渠成的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第一段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子来证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第二段对第一段的例子加以概括证明,这是成才的客观因素;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在第三段的前半部分,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总之,这些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接着第三段的后半部分由个人谈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方法复习有关议论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类比论证: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举例论证: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对比论证: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即生于忧患与死于安乐的对比。道理论证:二三段用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拓展延伸1.你能说出一些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似的名言警句吗?你所知道的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补习事例: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将青蛙放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将青蛙放入温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2.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认识,用一些实例验证本文所说的观点,也可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比如: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课堂小结:这篇议论文通过举例子、讲道理来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板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客观)才能从磨炼中来造就人才————————生于忧患(正面)(主观)才能从奋斗中来治理国家居安——亡国——————————死于安乐(反面)【作业】背默全文。归纳整理本文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通假字现象。【反思】本课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