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SAP在现代设备管理中的应用_第1页
毕业论文-SAP在现代设备管理中的应用_第2页
毕业论文-SAP在现代设备管理中的应用_第3页
毕业论文-SAP在现代设备管理中的应用_第4页
毕业论文-SAP在现代设备管理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V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绪论 31.1概述 31.2设备管理的特点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41.2.1设备管理的特点 41.2.2设备管理的发展历程 51.2.3我国设备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71.3论文的课题来源 71.4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8第二章现代设备与管理 92.1设备管理的理论体系架构 92.1.1现代设备管理 92.1.2理论体系架构 132.2设备管理发展新趋势 142.2.1状态维修(CBM) 142.2.2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ACM) 152.2.3全面计划质量维修(TPQM) 162.2.4适应性维修(AM) 182.2.5可靠性维修(RBM) 192.2.6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RCM) 192.3本章小结 20第三章SAPR/3系统的应用 213.1企业资源计划(ERP)的介绍 213.1.1ERP的发展历程 213.1.2ERP系统的主要特点 253.1.3ERP的核心思想 263.2SAPR/3系统概述 283.2.1SAP公司简介 283.2.2R/3系统 293.2.3PM模块介绍 303.2.4PM模块与其他模块的关系 313.3本章小结 33第四章SAP在照明企业设备维护中的应用 344.1SAP系统实施前的设备维护状态 344.2SAP系统的实施过程 354.3PM模块的实施 364.3.1工作中心的建立 374.3.2PM的工作流程 374.3.3维护保养的流程 384.4实施SAP系统对设备管理的影响 434.4.1生产计划与设备维修 434.4.2故障停机时间的统计 434.4.3PM模块与设备改造 444.4.4维修费用的控制 454.5本章小结 45第五章结束语 46参考文献 47东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PAGE54摘要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设备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另外,随着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制造生产技术不断出现,如并行工程(CE)、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准时生产(JIT)等,对现代企业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及我国设备管理现状,以及在20世纪90年代后所出现的各种新的维修理论,如状态维修、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全面计划质量维修、适应性维修、可靠性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费用维修等等。本文同时指出随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设备管理更为安全可靠、更加有效率。论文系统地介绍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SAPR/3(Systems,Applications,andProductsindataprocessing,数据处理的系统、应用和产品;R/3是版本号),重点对SAPR/3的工厂维修模块(PM)进行详细介绍,PM模块与其他模块的关系也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研究了SAP系统在欧普照明有限公司实施推行的技术与方法,重点分析了SAP系统对公司的设备维护管理的影响,SAP系统使生产计划与设备维护管理更加灵活,对设备故障次数和故障停机时间的统计更准确,为设备改造提供充足的根据,使维修费用的控制更可靠,以及备件管理更方便等等。SAPR/3系统为现代企业的设备维护提供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SAP在照明生产企业设备维护中的应用研究可以对其他企业起着借鉴作用。【关键词】:设备管理SAPR/3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AbstractWiththemodernizationoflarge-scaleproductionandthedevelopment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progress,thestructureofmodernequipmentincreasinglycomplex,increasinglyhighdegreeofautomation.Inaddition,withmoderntechnologyandrapiddevelopmentofmodernproductiontechnologiesemerging,suchasConcurrentEngineering(CE),AgileManufacturing(AM),LeanProduction(LP),TheProductionTime(JIT)andsoon,tothemodernenterpriseequipmentsethigherrequirements.Thispaperintroducesthedomesticandforeignadvancedequipmentmanagementtheoryandourequipmentmanagementstatus,andinthe20thcenturyafterthe1990sareemerginginthenewmaintenancetheory,asastatemaintenanceandutilizationofthecenterforthemaintenance,qualityrestorationcomprehensiveplan,adaptivemaintenance,reliability,maintenance,reliableasacentermaintenanceandmanagement,themaintenancecosts.Thepaperalsopointedoutthatasadvancedenterprisemanagementtheoryandcomputertechnologytotherapiddevelopmentofcomputer-basedequipmentmanagementtechnologymoresecureandmoreefficient.Paperssystematicallyintroduced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softwareSAPR/3(SystemApplications,andDataProcessingProduction,dataprocessingsystems,softwareapplicationsandproducts;R/3version),withafocusonSAPR/3oftheplantmaintenancemodulefordetailedPM,PMmodulewiththeothermodulesalsoanalyzed.ThispaperstudiestheSAPsystemintheOPPLElightingcompanytoimplementChina’stechnologyandmethods,analysisoftheSAPsystemonthecompany’sequipmentmaintenancemanagementimplications,SAPsystemenablesproductionplansandequipmentmaintenanceandmanagementmoreflexible,thenumberofequipmentfailuresanddowntimetimestatisticsmoreaccurate,forequipmenttoprovideadequatebasis,sothecostofmorereliablecontrol,andsparepartsmanagementmoreconvenientandsoon.SAPR/3systemforamodernenterpriseequipmentmaintenanceforasetofeffectivesolutionsthroughSAPlightingmanufacturersofequipmentmaintenanceapplicationcanlearnfromotherenterprisesplayarole.【Keywords】:facilitiesmanagementSAPR/3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theutilizationrateforthemaintenancecenter第一章绪论1.1概述设备管理(PlantManagement),是围绕设备开展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计划工作的总称。广义的设备管理和设备工程是同义的,不仅包含设备计划、设计、制造和安装等设备规划阶段的工作,还包括设备生产并交付使用后的维护、修复等的管理,因此在英国也有“设备综合工程学”之称。设备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中,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突出。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整个企业界对现代化设备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随着现代设备的出现,一方面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1)购置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现代设备技术先进、结构复杂、设计和制造费用高,故设备投资费用巨大。(2)维持设备正常运转也需要大量的投资。设备昂贵,其维护费用自然也不菲。(3)发生故障停机时经济损失大。由于现代设备的工作容量大,生产效率高,作业连续性强;一旦发生故障停机,就会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4)一旦发生故障,会带来严重后果。现代设备往往是在高转速、高负荷、高温、高压的状态下运行的;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5)设备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现代设备融汇的科学技术成果越来越多,涉及的科学知识门类越来越广,单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无法解决现代设备的重大技术问题。对于设备维修工程的研究,许多学者和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从20世纪初的“事故维修(BM)”到50年代的“计划预防维修(PM)”,维修工程的概念和方法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和更新,相继出现了“生产维修”、“后勤工程学”、“全员生产维修”等,所形成的理念和方法,在目前大多数企业中仍在应用。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大量进入企业制造管理领域,使企业制造过程组织更趋柔性化和高效化,并涌现出一批与信息技术紧密关联的先进管理技术,如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JIT)、最优化技术(OPT)、约束理论( TOO)、精益生产(L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敏捷制造(A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等。这些先进的制造生产技术对现代的维修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十年来,人们意识到维修费用和各种损失费用密切相关,维修费用不再是一项辅助性的投入,而是一项对未来的投资。设备维护成了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它能极大的改善生产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1.2设备管理的特点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2.1设备管理的特点设备管理除了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特征外,还有以下特点:1.技术性首先,设备管理包含了机械、电子、液压、光学、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缺乏这些知识就无法合理的设计、制造或选购合适的设备;其次,正确地使用、维护这些设备,还需要掌握状态检测和诊断技术、可靠性工程、摩擦磨损理论、表面工程、修复技术等专业知识。2.综合性设备管理的综合性表现在:第一,现代设备包含了多种专门技术知识,是多门科学的综合应用:第二,设备管理的内容是工程技术、经济财务、组织管理三者的综合;第三,为了获得设备的最佳经济效益,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它是对设备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管理的综合;第四,设备管理涉及物料准备、设计制造、计划调度、劳动组织、质量控制、经济核算等多方面的业务。3.随机性许多设备故障具有随机性,使得设备维修及管理也带有随机性质。为了减少突发故障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损失和干扰,设备管理必须具有应付突发事故、承担意外突击任务的应变能力。4.全员性现代企业管理强调应用行为科学调动广大员工参加管理的积极性,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设备管理的综合性更加迫切需要全员参与。只有建立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搞好设备管理工作。1.2.2设备管理的发展历程自从人类发明机器以来,也就同时产生了设备管理问题。在人类发展史上,设备管理经历了几个阶段:1.事后维修时期(BM)。这是一种早期实行的维修制度,其特点是“不坏不修”,也就是设备发生故障才进行维修。事后维修对机器设备不作任何检修计划,让机器设备连续运行直到其发生“故障”或“失效”而不得不停机进行维修的一种维修方式,故也称“故障维修”。一般适用于简单设备或更新换代比维修代价更高的场合。由于没有检修计划,根本无法预测设备发生故障的时间和原因,设备无计划停机所带来的生产损失大,使生产无法按计划进行。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维修检测,容易由小毛病导致大故障致使维修费用高,设备寿命周期较短。因此设备投资利用率低,代价高昂。2.预防维护时期(PM)。这在国际上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前苏联为首的计划预修制度,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预防维修制度。这两种制度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以摩擦学理论为基础,但在形式和做法上有所不同,在效果上也有差异。(1)计划预修制为了防止生产设备的意外故障,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的一系列预防性的维修。其目的是保障设备正常运作和良好的生产能力,减少和避免设备因不正常的磨损、老化和腐蚀而造成的损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潜力。这一制度有两大支柱:修理周期结构和修理复杂系数。修理周期结构是指在一个修理周期中,按规定的顺序进行的不同规模的计划维修或保养维修的次序,如定期检查、小修、中修、大修等。修理复杂系数是表示设备复杂程度的一个基本单位,用它来计算劳动量和劳资消耗量,即确定维修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等。中国在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较多,也基本上采取这种制度。(2)预防维修制美国在1925年提出预防维修(PreventiveMaintenance,简称PM)。预防维修是一种以检查为主的维修体制,其出发点是改变原有的事后维修做法,防患于未然,减少事故和故障,减少停机损失,提高生产效益,多被西方国家采用。与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比较,其特点是以设备实际状况为根本安排维修计划,比较注意维修的经济性。但由于当时的检查手段和诊断仪器设备还比较落后,有些故障还不能及时发现,因此也就很难避免故障停机和事后维修。3.生产维修时期(ProductiveMaintenance,也简称PM)。是1954年美国在预防维修体制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由四种维修方式构成:即维修预防、事后维修、改善维修、预防维修。这一维修体制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吸收了后勤工程学的内容,提出了维修预防、提高设备可靠性设计水平以及无维修计划思想。4.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制造技术不断出现,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提高设备综合效能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设备综合管理的作用越显重要。国内外的一些关于设备综合管理的理论应运而生,其中主要包括:后勤工程学(Logistics)、设备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全员生产维修(TPM)等,这些理论为设备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后勤工程学是美国在六十年代新兴的一门科学,它起源于军事工程,是研究武器装备存储、供给、运输、修理、维护的新兴科学。它是在经典的后勤学的基础上吸取了寿命周期费用和可靠性、维修工程等现代理论而形成的。它的目标是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2)设备综合工程学是由英国维修保养技术杂志社主编丹尼斯·巴克斯于1970年提出来的。设备综合管理包括工程技术管理、组织管理和财务经济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把可靠性和维修性放到重要的位置,寻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注重设计、使用、费用的信息反馈,以系统论研究设备管理。(3)全员生产维修体制是日本前设备管理协会在学习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后,根据本国企业的管理经验,于1971年提出来的。TPM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特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TPM的提出是建立在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吸收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的群众参与管理的思想。在其他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TPM的理解是:利用包括操作者在内的生产维修活动,提高设备的全面性能。1.2.3我国设备管理所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先后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了高精度、高性能、高自动化的设备或生产线,使我国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在设备管理方面,我国已与欧洲国家维修团体联盟、日本设备维修协会、意大利维修协会以及荷兰、瑞典、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维修团体建立了联系,促进了我国设备管理与维修水平的提高。即便如此,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基本上仍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自我封闭的管理模式,市场化及社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设备工程人员在观念上需要更新。传统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决策模式在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与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水平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设备与维修活动的日常记录方式与方法仍待改善,以适应故障统计与分析,尤其是可靠性分析的需要。设备管理与维修活动如何逐渐转向专业化、社会化。可靠性分析数据向设备供应商反馈,设备供应商如何向用户提供其产品有关可靠性及寿命周期费用方面的指标等。在市场经济下,设备管理与维修决策系统的不同层次和顺序,各功能模块的任务、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如何计算和提高设备或系统的效率。如何在设备维修活动中应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方法,使之成为科学有效的费用优化决策。1.3论文的课题来源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OPPLE)是一家国内企业,在照明业已成为公认的知名品牌。公司成立于1996年8月,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是中国照明企业的领军企业。公司主要生产各种民用和车用的照明用灯。欧普的设备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模式(ACM)。由于现代照明生产企业的特点:产品种类繁多、订单批量小、生产线的规格转换频繁以及缺乏必要的维修数据记录、统计和分析,对欧普的这种维修模式影响较大。欧普在2006年开始准备实施SAPR/3(SystemsApplicationsandProductsindataprocessing,数据处理的系统、应用和产品;R/3是版本号)。在SAPR/3管理系统的帮助下,特别是SAPR/3子系统——工厂维护(PM)的实施,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文章通过对SAP系统的实施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期望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1.4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回顾维修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综合比较各种维修理论,陈述了各种维修体制的内容、特点和优势。总结了各个时期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后勤工程学、设备综合工程学、全员生产维修等)。论述了设备管理的发展新趋势:状态维修、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全面计划质量维修、适应性维修、可靠性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以及费用维修。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的介绍,特别是SAPR/3系统。对SAP在照明生产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特别是通过工厂维修(PM)模块和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模块的研究,分析设备的故障次数和故障停机时间,设备的改进维修,以及设备的零备件管理,提出一些方案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的维修费用,使企业的设备管理达到效益最大化。第二章现代设备与管理2.1设备管理的理论体系架构2.1.1现代设备管理现代化设备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是它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技术、经济和管理上的新问题。为了摆脱传统的设备管理的局限性,许多工业发达国家提出了一些新的设备管理理论。前苏联的设备规范化技术维护制度为了克服计划预修体制的弊端,前苏联的工业部门引进了系统论的思想,改变了片面依赖数理统计资料的做法,发展“产品产量的综合管理体系”,注重运用信息反馈概念处理问题,在组织和技术管理上引进了欧美的先进思想,如价值工程、网络技术等。在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组织管理形式上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使传统的计划预修制度朝更科学化的方向前进。前苏联在重新认识计划预修制度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设备的常规技术维护工作,不少企业形成了自己的规范化技术维护制度。制度中的一个循环包括:每班维护、检查、规范化的修理、清理和润滑。2.美国的后勤工程学后勤工程学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新兴的一门科学,它起源于军事工程,是研究武器装备存储、供给、运输、修理、维护的新兴科学。它是在经典的后勤学的基础上吸收了寿命周期费用和可靠性、维修工程等现代理论而形成的。美国后勤工程师协会(SOLE)把后勤工程学定义为:“对于保障目标、计划、设计和实施的各项要求,以及资源的供应与维持等有关的管理、工程与技术业务的艺术和科学。”它的目标是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后勤学从设备制造单位角度出发,考虑如何保证用户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其措施主要是向用户提供适当的技术文件(使用、维修手册)和充分的维修保养设施,并随时供应备件,帮助培训设备使用和维修人员,以及充分验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等。现在美国政府仍规定在供应武器及其他供应品时,必须把寿命周期费用订立在合同中。3.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设备综合工程学的观点和概念是引自英国人丹尼斯·巴克斯(DennishParkes)。他在1970年的国际设备工程年会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为《设备综合工程学设备工程的改革》,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概念。1974年,英国工商部对这门学科下了如下的定义:“设备综合工程学即为了求得有形资产的寿命周期费用,而把相关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及业务加以综合的科学。”其中,设备综合工程学的业务工作范畴涉及到设备及构筑物的规划、设计及其可靠性和维修性,涉及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改造和更新等诸方面的内容。设备综合工程学的主要内容:(1)把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达到最经济作为研究目的。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为设备设计费与设备维修费的总和。一台机械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好的设备,它在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在使用中的维修、保养及能源消耗费用都会减少。(2)设备综合管理包括了工程技术管理、组织管理和财务经济管理。设备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涉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综合管理将越来越依赖技术和管理科学;设备从引进到报废的全过程都应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也只有应用科学管理才能搞好设备综合管理;企业的经营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设备管理也应为这个目标服务。(3)把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放到重要的位置。设备综合管理工程学把可靠性和可维修性设计作为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把设备先天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把设备管理作为立足于最根本的预防。(4)以系统论研究设备的管理。设备综合管理工程学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来看待设备系统,从设备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经济、技术、组织进行整体的规划和优化,以达到最大的效益。(5)注重设计、使用、费用的信息反馈。一方面,设计制造要注意听取设备使用企业的意见,以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可维修性设计;另一方面,设备使用企业内部之间也应有信息反馈,以便做好设备综合管理与决策。设备综合工程学也引起了我国的注意。我国自1979年引进设备综合工程学这一现代化管理科学,我国设备管理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及中国设备管理培训中心等部门和单位对这一设备管理思想进行了介绍和推广。4.全员生产维修(TPM)全员生产维修被认为是结合日本具体国情的日本式设备工程学,它是日本前设备管理协会(中岛清一等人)参考美国生产维修体制,在日本的Nippondenso电器公司试点的基础上,于1971年正式提出的。全员生产维修体制,既有对美国生产维修体制的继承,又有英国综合工程学的思想,还吸收了中国鞍钢的工人参加、群众路线、合理化建议及劳动比赛的做法。其理论基础如下图所示:TPM理论基础TPM理论基础预防维修后勤工程学可维修性工程可靠性工程综合工程工程经济系统工程生产维修维修预防维修改善图2-1TPM理论基础TPM的特点就是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全员是基础,全系统是载体,全效率是目标。全效率:是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全系统:是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包括在内,如预防维修、维修预防、必要的事后维修和改善维修。全员参加:是指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有参加,尤其注重的是操作者的自主小组活动。开展TPM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企业领导层的支持。具体开展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2个具体步骤(见下表)表2-1TPM的推进过程阶段步骤主要内容准备阶段1、领导宣传引起TPM的决心领导演讲宣布TPM开始,表示决心2、TPM引进宣传和人员培训按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培训3、建立TPM推进机构成立各级TPM推进委员会和专业组织4、制定TPM基本方针和目标提出基准点和设定目标开始阶段5、制定TPM推进总计划整体计划6、TPM正式起步举行仪式,宣布TPM开始实施推进阶段7、制定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措施选定设备,由专业指导小组协助改善8、建立自主维修体制小组自主维修9、维修计划小组自主维修部门的日常改善10、提高操作和维修技能培训分层次进行各种技能培训11、建立前期设备管理体制维修预防设计,早期管理程序寿命周期费用巩固阶段12、总结提高,全面推行TPM总结评估,找差距,制定更高四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和作用是:(1)准备阶段。引进TPM计划,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这就如同产品的设计阶段一样。(2)开始阶段。TPM活动的开始仪式,通过广告宣传造出声势。这就相当下达产品生产任务书一样。(3)实施推进阶段。制定目标,落实各项措施,步步深入。这就相当于产品加工、组装过程。(4)巩固阶段。检查评估推进TPM的结果,制定新目标。这就相当于产品检查、产品改进设计过程。小组自主维修体现了全员生产维修中的全员参加的特征,把以前由专人或少数人做的事情变为全体人员的自觉行动。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是:(1)根据企业的TPM总计划,制定本小组的努力目标。(2)提出减少故障停机的建议和措施,提出个人完成的目标。(3)认真填写设备状况记录,对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相互切磋研究。(4)定期开会,评价目标完成情况。(5)评价成果并制定新的目标。日本在本国推行TPM的同时,也注意对外的交流和宣传。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引入了TPM,如美国、法国、瑞典、英国、韩国、中国等,TPM在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同的企业对TPM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在欧普照明有限公司(OPPLE),TPM被理解为:TotalProductiveManagement(全面生产管理),不但要求全员参与,还强调整个生产供应链(仓储、物流、设备等)的管理,强调减少浪费和持续改进。2.1.2理论体系架构综合考察不同时期产生的设备管理理论,其基础理论主要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可靠性和价值工程学等学说。系统论是运用逻辑和数学手段,研究和描述系统的一般原则、模式和规律的科学。系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可以识别的要素集合体,各种系统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包括:(1)整体性。如系统目标、规律、功能的整体性和系统整体联系的有机性;(2)有序性(层次性)。如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和系统发展的有序性(动态性);(3)相关性。各种不同的层次的系统,如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系统中,高层次具有低层次的共性,同时还具有低层次所没有的特征。设备管理是应该服从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目标的。信息论是一门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科学,它研究普遍存在于通信和控制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广义信息论是利用信息论观点来研究一切问题的理论。信息传递迅速、反馈及时是在现代化生产环境和市场条件下提高生产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手段。企业内的信息流通畅顺,可以极大地减少设备维护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统计学、行为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横断性科学。它研究生物体和机器以及各种不同基质系统的通讯和控制的过程,探讨它们共同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的原理和改善系统行为、使系统稳定运行的机制,从而形成了一整套适用于各门科学的概念、模型、原理和方法。设备的寿命周期包含规划工程和维修工程的内容,设备的规划工程需要解决设备投资最优方案的决策过程,还应研究工程经济、市场学和营销学等以解决设备投资的经济性分析,并作为设备选型与购买的决策依据。设备的维修工程主要研究设备故障发生的规律、机理和形式,还需研究设备修理学、诊断学、摩擦学、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等。2.2设备管理发展新趋势现代化的设备日趋复杂并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因此需要更先进的设备维修管理。20世纪90年代,设备的生产能力出现了新的飞跃。国际维修体制也在不断变革,出现了不少新的维修理论。2.2.1状态维修(CBM)所谓以状态为基础的维修体制(ConditionBasedMaintenance,简称CBM),是相对事后维修和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维修而提出来的。其定义为:在设备出现了明显的劣化以后实施的维修,而状态的劣化是由被监测的机器状态参数变化反映出来的。CBM要求对设备进行各种参数测量,随时反映设备实际状态。测量的参数可以在足够的提前期间发出警报,以便采取适当的维修措施。只有数据表明必须进行维修时才安排维修。由于故障状态是可以预知的,维修是周密计划和有准备的,可以大大提高维修效率,减少维修停机时间。状态维修体制是随着故障诊断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如果检查手段落后,设备的劣化不能及时、准确地诊断,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状态维修了。一般,除去诊断仪器的投入,状态维修应该是比较经济、实际的维修方式。CBM制度一般分为三个等级:(1)CBM(=3\*ROMANIII):最简单、费用最低的一种,配备简易手提式状态检测仪器,由检测人员对设备进行巡回定期检查。(2)CBM(=1\*ROMANI):最高级、费用最多的一种,设备上配备永久性的检测系统,这些系统一般通过计算机进行自动故障检测功能,有相应的报警装置,这种检测系统一般配备在关键的设备上。(3)CBM(=2\*ROMANII):其效能、费用与级别介于上述两个等级之间。一般而言,设备先进、资金密集型产业,如钢铁、电力、电子、轻工、化工等,采取高级的状态维修体制,初期检测仪器的投入仅占总设备费用的1%,最高不超过5%,与随机故障损失比较是微不足道的。对于非流程产业,以单体设备为主的产业,可以灵活地采用事后、预防或低水平的状态维修方式。在照明生产企业中,排气机是关键设备。在排气工序中,真空度是个关键的参数。在排气机上安装真空检测仪对排气机的真空系统进行监测,可以对排气机进行有效的状态维修。2.2.2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ACM)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AvailabilityCenteredMaintenance,简称ACM),是把设备利用率放在第一位来制定维修策略的维修方法。它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适应性维修体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把当代维修方式分为五类:(1)定期维修;(2)视情维修;(3)事后维修;(4)机会维修;(5)改进(设计)维修。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是在对设备可利用率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主要分析内容为:(1)什么是关键设备?它主要是按照停机后的影响来确定的。(2)近似的利用率评估。利用率主要是依靠故障次数和停机时间这两个数据来评估的。停机时间应包括维修占用的时间。(3)对关键设备零部件故障模式和维修项目进行评估。首先,按照设备是否关键对它们加以排序,然后按照其利用率由小到大进行排序,下面再寻找的就是关键零部件了。(4)选择适当的维修模式。根据故障类型、特征、故障间隔、维修费用来选择适当的维修模式。(5)编制单台设备维修计划。根据生产安排和维修模式的选择,编制单台设备维修计划。(6)编制成套设备的维修计划。制定成套设备的维修计划需要考虑生产空隙时间的选择、维修资源的准备及维修方式的选配等因素,往往需要反复推敲,争取选出最佳方案来。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体制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由于需要维修数据、故障模式作为支持,这个体制需要加强对设备的了解,加强设备的维修数据统计记录;另一方面,由于需要选择以监测为主的视情维修、以改进设计为主的改进维修、以充分利用生产空隙为主的机会维修以及传统的定期维修和事后维修,无论从管理还是技术上,都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经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使得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体制,在数据记录、统计、分析方面更加快捷方面。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管理决策过程如下图:战略特征战略特征长定期维修事后维修视情维修改进维修磨损为主较困难费用大状态监测维修方式故障间隔项目随机故障为主影响寿命故障较容易费用大较困难费用大较容易费用大长短短长短改进维修视情维修事后维修视情维修定期维修事后维修改进维修视情维修事后维修定期维修事后维修视情维修改进维修视情维修定期维修事后维修改进维修图2-2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管理决策过程图2.2.3全面计划质量维修(TPQM)全面计划质量维修(TotalPlanningQualitativeMaintenance,简称TPQM)是一种以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可靠性、设备有效利用率以及经济行为为总目标的维修技术和资源管理体系。其内涵是:维修范围的全面性——对维修职能作全面的要求;维修过程的系统性——提出一套发挥维修职能的质量标准;维修技术的基础性——根据维修和后勤工程的原则,以维修技术为工作的基础。TPQM于1989年在美国被提出的。它是一种维修管理的新概念。它与TPM虽然有着相似的总目标,但侧重点各有不同。TPQM强调质量过程、质量规范和维修职能的发挥,其重点在于选择最佳的维修策略,然后有效地应用这些策略达到目标的质量、安全、设备可靠性、有效利用率和经济的资源管理。TPQM提出维修的十项要素,然后对这些要素实行综合的、一体化的、整体的管理。也就是说,其中一个要素改变了,其他相应要素也应随之变化,以保持过程的整体性。维修职能的十项要素如图2-3所示。维修职能维修职能质量考核标准人事组织与管理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维修技术维修任务后勤保障组态管理技术文件工作控制图2-3TPQM维修职能的十个要素(1)组织与管理。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规定。(2)工作控制。对工作计划、进度安排具体实施过程加以控制。(3)维修技术。维修人员应能保证正确地使用维修工具、执行维修工序、准确的评价维修计划执行效果。(4)维修任务。把需要预防维修、改善维修、恢复性维修、闲置设备维修等任务的范围、频率和责任人均做出明确的规定。(5)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计划和调度、设备跟踪与记录、维修效果与质量标准的比较及数据报告等项目的手工或计算机管理。(6)技术文件。把图纸、技术说明书、合同、程序等与维修活动有关的技术文件加以有效的管理。(7)质量考核标准。整个维修过程及各项要素均制定质量考核标准,加以严格管理。(8)后勤保障。对保障维修的后勤项目如零件修理、专用工具、测试设备、技术工人和计算机软硬件做出明确的规定和有效管理。(9)人事。保证维修人员在培训后,能够掌握维修任务中规定的各项要求。(10)组态管理。对设备的实际状况、功能特性以及设备鉴定的技术文件作综合的管理。TPQM的实施过程实际上也是计划—实施—检查—调整的PDCA循环过程。目标是为了达到规定的质量体系标准。这里,过程应有明确的界限,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评价,要对过程加以合理调整,维修职能的10项要素要融合在整个过程之中。虽然TPQM与TPM有着相似的目标,但企业不可能等自己的每个成员都对维修工作感兴趣之后才实施维修。TPQM不否定启发工人的自主维修积极性,但更依赖于一个良好的程序和组织。通过这种维修程序的实施,不断培养维修人员对维修工作的积极态度。2.2.4适应性维修(AM)适应性维修(AdaptiveMaintenance,简称AM),是以最小综合费用为目标,综合生产、设备优化、诊断技术的进步各种因素来制定维修策略的管理模式。综合费用=维修费用+生产损失随着维修方式的变化,维修费用和生产损失费用曲线也随之升或降,两种费用之和,呈下凹状,如下图:最小点最小点综合费用=维修费用+生产损失综合费用维修费用生产损失维修方式费用 图2-4适应性维修曲线对不同设备,可以按上图绘出综合费用曲线并找到最小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事后维修和状态维修之间选择最佳的维修模式。为找到综合费用的最小点,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把设备故障造成的生产损失、维修费用定量化;二是确定计算综合费用的经验公式或理论公式;三是要确定能够反映不同时期的环境、条件变化因素。2.2.5可靠性维修(RBM)随着设备的技术进步,维修费用逐渐增加,在某些企业,甚至从占生产成本的4%上升到14%。因此,维修管理的成败就与企业的成败有着更密切的关系,维修或设备管理无疑会发展成为高层次的职能管理。可靠性维修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可靠性维修是通过系统地消灭故障根源,尽最大努力削减维修工作总量,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寿命,把主动维修、预测维修和预防维修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维修策略。只要以上三种维修策略相互配合好,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就可以使设备获得最高可靠性,这也是称之为可靠性维修的原因。可靠性维修是由预防维修、预测维修和主动维修有机组合而成的。可靠性维修尽量避免被动维修,因为它可导致过多的非计划停机。预防维修的采用虽可减少非计划停机,却可能造成维修过剩,因此应加以适当控制。预测维修可预先采取维修措施,既减少停机,又可减少危险过剩,是值得提倡的方式,但这种维修方式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故障。主动维修则致力于从根本上消灭故障隐患,延长设备寿命,显著减少了维修费用。可靠性维修需要在预防维修、预测维修和主动维修之间取得平衡,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这三种策略构成一个天平,预测维修是天平杠杆的支点,如下图所示。由预测维修提供的机器状态的精确数据,使得预防维修和主动维修两头间的平衡成为可能,达到满意的经济效果。预防维修主动维修预防维修主动维修预测维修图2-5三种维修策略的平衡天平2.2.6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ReliabilityCenteredMaintenance,简称RCM),属于第三代维修管理的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式。强调以设备的可靠性、设备的故障后果作为制定维修策略的主要依据。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应用软件不断完善和发展,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设备管理软件由单一功能被规模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的软件系统所代替。企业管理所使用的软件由MRP(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II(制造资源计划系统)发展到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主要宗旨是将企业的各方面资源(人力、资金、信息、物料、设备、时间、方法等)充分调配和平衡,为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建立高效率供销、减少库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工具。ERP的管理对象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所涉及的领域包括销售、制造、财务、仓储、采购、质管、产品的数据管理、售后服务管理以及设备管理和维修管理等,由于是集成的不会出现多套数据,因此更为安全可靠、有效率、有效果。由于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而ERP包括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设备管理就没必要单独成为系统,只需将企业自身设备管理机构及业务处理方法流程等映射在ERP中,就可以进行设备管理。SAP是ERP解决方案的先驱,它可以为各种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SAP起源于SystemsApplicationProductsindataprocessing。SAP既是公司名称,又是其软件名称;R/3是SAP现阶段最新的版本,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欧普照明有限公司(OPPLE)是采用SAPR/3系统进行设备管理的。目前,欧普照明有限公司(OPPLE)所采取的维修策略是基于SAP的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2.3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各时期的设备管理理论,主要是后勤工程学、设备综合工程学、全员生产维修。以及在20世纪90年代后所出现的各种维修理论,如状态维修、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全面计划质量维修、适应性维修、可靠性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费用维修等等。本章同时指出随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设备管理更为安全可靠、有效率、有效果。第三章SAPR/3系统的应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日趋显现出来,企业采取先进的管理思想、执行规范化的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及现代化是全方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当前时代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越来越感到现有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环境的需求。企业流程重组、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管理思想、Intranet/Internet及相关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企业整合及系统化的管理成为大多数大型企业的普遍选择。ERP正是企业借助信息技术,结合行业特点,优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ERP系统具有全面性及系统性的特点,重视环境变化和企业与外界的关系,并支持全球化,多元化经营,通过软件结构,将分散的业务流程集中起来。实施 ERP系统能帮助企业实现体制创新,建立基础数据管理体系,完善业务流程控制,搭建高度共享的、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技术平台。它不仅是一套软件包,更集中体现了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及理念。3.1企业资源计划(ERP)的介绍企业资源计划(ERP)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咨询公司GarnerGroupInc.首先提出来的。是总结MRPII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一种全面启用管理模式。其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3.1.1ERP的发展历程ERP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1.基本MRP阶段。作为一种库存订货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阶段。随着六十年代计算机的商业化应用开始,第一套物料需求计划MRP软件面世并应用于启用物料管理工作中。随着理论研究的开展而产生了独立需求、相关需求等专业术语。主要应用于采购管理和库存计划。MRP逻辑流程关系图如下图所示:生产作业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主生产计划(MPS)物料清单(BOM)库存信息每一项加工件的建议计划(1)开始生产日期和完工日期(2)需求数量每一项采购件的建议计划(1)订货日期和到货日期(2)需求数量物料需求计划(MRP)生产什么有什么需要什么采购计划图3-1MRP逻辑流程关系图2.闭环MRP阶段。在七十年代,人们在MRP基础上,一方面把生产能力作业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中;另一方面,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加入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人员的反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计划的平衡调整,从而围绕着物料需求计划,使生产的全过程形成一个统一的闭环系统,这就是由早期的MRP发展而来的闭环MRP。闭环MRP将物料需求按周甚至按天进行分解,使得MRP成为一个实际的计划系统和工具,而不仅仅是一个订货系统,这是企业物流管理的一项重大发展。闭环MRP结构如下:车间作业控制车间作业控制否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资源需求计划产能负荷分析物料需求计划库存信息物料清单能力需求计划 执行能力需求计划执行物料需求计划可行否?可行否?是否是 图3-2闭环MRP结构图3.MRPII阶段。闭环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计划方面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只要主生产计划真正制定好,那么闭环MRP系统就能够很好运行。但这还不够,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是物流,而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这在许多企业中是由财务人员另行管理的,这就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和存储,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降低了效率,浪费了资源。于是人们想到,应该建立一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去掉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减少数据间的不一致性现象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管理,要求把财务子系统与生产子系统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整体,这使得闭环MRP向MRPII前进了一大步。最终在八十年代,人们把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工程技术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并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系统,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区别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亦缩写为MRP)而记为MRPII。MRPII可在周密的计划下有效地利用各种制造资源、控制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但它仅仅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它最显著的效果是减少库存量和减少物料短缺现象。传统上制造业和商业企业使用的MRPII逐渐被其他行业重视,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4.ERP阶段。ERP系统已经向覆盖供需链信息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发展。ERP理论是从MRPII发展而来的,但其内容更为丰富,应用更为广泛,技术更为成熟。ERP系统总流程图如图3-3所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工资管理应收管理预算会计库存管理设备管理经营预测运输管理生产管理应付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分销管理总账管理销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决策系统工作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图3-3ERP系统总流程图现代的ERP系统支持多种制造类型混合的企业业务需要,集成了更多的功能模块,如项目管理、工厂维护等。为了协调和计划本企业的资源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更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便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现代企业往往从事多个领域的经营,甚至互相之间很少有共同之处,企业也逐渐形成企业群构成的企业集团。现代ERP在管理企业集团内部业务往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众多行业都看到了ERP系统相比定制开发系统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优势。ERP在很多非制造业的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ERP软件产品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行业专业模块,与丰富的通用模块集成一体,形成了一个似乎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如典型的SAPR/3系统就提供了超过二十几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涉及制造业、第三产业、政府、公用事业等广泛的领域。实施ERP是企业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革。有效实施ERP,帮助企业建立以ERP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往往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体制的重大改革相辅相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ERP软件开发公司和管理咨询顾问公司已经逐步形成紧密配合但又相对独立的行业,大批企业事业单位实施ERP的社会实践推动了有关实施方法、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建模技术等新的管理理论的蓬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的思想已经日益深入人心。3.1.2ERP系统的主要特点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在形成,MRPII管理系统经过扩充与进一步完善而发展成为企业资源计划。与MRPII相比,ERP更加面向全球市场,功能更加强大,所管理的企业资源更多,支持混合式生产方式,管理覆盖面更广。ERP管理系统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ERP更加面向市场,面向经营,面向销售,能够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它将供应链管理的功能包含了进来,更强调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并且支持企业后勤管理。(2)ERP更强调企业流程与工作流,通过工作流实现企业的人员、财务、制造和分销之间的集成,支持企业过程重组。(3)ERP更多地强调财务,具有较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这使得价值管理概念得以实施,使得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更加有机地结合。(4)ERP较多地考虑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规划中的作用,也考虑了人员培训的成本等。(5)在生产制造计划中,ERP支持MRPII与JIT(justintime)的混合生产管理模式,也支持多种生产方式的管理模式。(6)ERP采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如客户/服务器分布式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多数据库集成、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及辅助工具。此外,一些ERP系统还包含了金融投资管理、质量管理、运输管理、项目管理、过程控制等补充功能,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更加有机地集成。它能更好地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集成,并将给企业带来更广泛、更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1.3ERP的核心思想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它将企业系统的管理核心由“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客户需求的合适产品”转移到“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资源的最大增值和企业最大效益”。它蕴含的不只是单一的管理思想,而是当今先进管理思想的集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价值链(VC)理论用价值链理论来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以便确定在哪些方面可以削减成本,哪些方面可以提高价值,然后对业务流程重新构造,保证企业业务流程的通畅。2.供应链管理(SCM)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成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再通过分销网络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整个业务过程所涉及到的各实体的作业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动态变化构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就是对供应链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需要把经营过程中的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有关各方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有效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ERP在MRPII的基础上通过反馈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为完全按用户制造的、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网链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3.业务流程再造(BPR)业务流程重组是由美国MichaelHammer和JamesChampy最早提出的,在九十年代达到了全新的一种管理思想。它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方面的巨大改善。4.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生产、物料需求、能力、采购、销售执行、利润、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等计划,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供应链系统中。5.全面质量管理和约束理论全面质量管理(TQM)是面向客户的质量管理。TQM的观念是: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客户,“客户满意”是质量的标准,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要求在物流过程中控制质量,在供应链的每一环节,从产品开发、供应、生产、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全面控制质量,实现最大的客户满意度。约束理论是一套管理理念与管理工具的结合,它把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现存的或潜在的制约因素称为“约束”,通过逐个识别和消除这些“约束”使得企业的改进方向与改进策略明确化,从而达到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也就是说,哪个环节约束企业达到目标,就应该从克服这个约束环节来进行改革。6.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的思想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益生产”,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他们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由此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二是“敏捷制造”,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需求,这时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由此可见,ERP的应用的确可以有效地促进现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它的导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3.2SAPR/3系统概述3.2.1SAP公司简介SAP是国际上著名的标准应用软件公司。SAP总部设在德国南部的沃尔道夫市,公司成立于1972年,1988年成为德国股票上市公司。目前,SAP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代表处和独立子公司,具有近1.8万家用户,成为世界第三大软件供应商。世界500强80%以上的公司都在使用SAP的管理方案。1995年SAP集团在中国正式成立公司,并设立了北京、上海、广州分公司。时至今日,作为中国ERP市场的绝对领导者,SAP在中国ERP软件市场份额达到30%,并逐年递增,SAP在中国已有400多家用户。SAP是一家通过业务工程成功地集成信息技术的公司,SAP(SystemandProductsinDataProcessing,数据处理的系统、应用和产品),SAP公司是ERP思想的倡导者。SAP的主打产品R/3是用于分布式客户服务器环境的标准ERP软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销售和分销(SD)、物料管理(MM)、生产计划(PP)、质量管理(QM)、工厂维修(PM)、人力资源(HR)、工业方案(IS)、办公室和通信(OC)、项目系统(PS)、资产管理(AM)、控制(CO)、财务会计(FI)。R/3支持的生产经营类型是:按订单生产、批量生产、合同审查、离散型复杂设计生产、按库存生产、流程型,其用户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汽车、化工、消费品、电器设备、电子、食品饮料等行业。SAPR/3的功能涵盖了企业管理业务的各个方面,这些功能模块服务于各个不同的企业管理领域。在每个管理领域,R/3又提供进一步细分的单一功能子模块,例如财务会计模块包括总账、应付账、应收账、财务控制、金融投资、报表合并、基金管理等子模块。SAP所提供的是一个有效的标准而又全面的ERP软件,同时软件模块化结构保证了数据单独处理的特殊方案需求。3.2.2R/3系统SAP的一整套程序时针对所有企业的一种数据和应用集成方法,它将业务和技术进步融入了一个综合性的高品位的标准系统,即商品化软件系统。R/3系统又是一个建立在三维客户服务器上的开发的新标准软件。R/3系统的特点如下:1.功能性。R/3以模块化的形式提供了一整套业务措施,其中的模块包括了全部所需要的业务功能并把用户与技术性应用软件相连而形成一个总括的系统,用于公司或企业战略上和运用上的管理。2.集成化。R/3把逻辑上关联的部分连接在一起。重复工作和多余数据被完全取消,规程被优化,集成化的业务处理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系统具有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结构,表现在它所提供的各种管理业务功能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各模块输入输出相互衔接,数据高度共享,任何数据的修改都将会引起相关数据自动修改。3.灵活性。R/3系统是一个能够适用于多种行业应用的软件,它是通过标准核心软件与不同行业特点相结合而产生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各种制造业,此外,在零售公司、公共设施、银行、医院、金融和保险业也有应用。R/3还配备有适当的界面来集成用户自己的软件或外来的软件。4.开放性。R/3的体系结构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使客户得以突破专用硬件平台及专用系统技术的局限。同时,SAP提供的开放性接口,可以方便地将第三方软件产品有效地集成到R/3系统中来。它可以运行在所有主要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之上和不同数据库,有HP-Unix操作系统,IBM的AS/400操作系统,WindowsNT,Oracle数据库,Informix数据库等,以及在Sequent和Compaq计算机上同时运行Unix和WindowsNT的Server的平台。5.用户友好。图标与图形符号简化了人机交互时的操作。统一设计的用户界面确保了工作人员能够运用同样的熟悉的技术从事不同的工作。6.模块化。R/3的模块结构使用户既可以一个一个的选用新的实用程序,也可以完全转入一个新的组织结构体系。7.可靠。作为用户的商业伙伴,SAP始终不断为集成化软件设立越来越多的国际标准。8.低成本高效益。信息处理是取得竞争优势的要点之一。当竞争加剧时,企业必须更加努力地获取其市场占有量。这就要使用高度集成化的数据处理软件,而R/3正是这种软件的优秀典范。9.国际适用。R/3支持多种语言,而且是为跨国界操作而设计的。R/3可以灵活地适应各国的货币及税务要求。10.服务。R/3系统实施过程中,用户将得到SAP技术专家的全面支持与服务,包括组织结构方面与技术方面的咨询,项目计划与实施方面的协助,以及培训教程。3.2.3PM模块介绍设备维护子系统所包含的主要功能:1.技术对象的定义和划分从设备维护的角度出发,对系统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