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_第1页
浅谈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_第2页
浅谈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_第3页
浅谈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_第4页
浅谈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浅谈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摘要:孔子的德育思想是其修身养性和实现开展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不仅在思想方面引领着人们正确的实现为人处世之道,同时在实践中也表达了道德的重要性。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主要内容。关键字:孔子德育思想现实意义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是中国历史上开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在他的一生几十年中,培养出三干弟子和七十二贤才,并且在晚年整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由此可见,他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奉献,在中国文化教育史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西方人的眼里,孔子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东方文明的象征。他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历,他的教育思想就是其教育经历的总结。孔子的德育思想是其修身养性和实现开展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不仅在思想方面引领着人们正确的实现为人处世之道,同时在实践中也表达了道德的重要性。〔一〕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仁爱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在“仁〞,表现在“礼〞。主要是指一种高尚的品德,孔子是仁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他用“仁〞“礼〞来标准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具有道德自觉,共同遵守一定的标准,这在春秋战国诸侯分裂割据、混战年年不断的历史时期,无疑是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他的道德思想中,“礼〞是人们行为的准则,表达了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仁〞是“礼〞的内在主导因素,是核心,“仁〞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符合他所认定的真理的最高要求,也是他成认的真理的本身。孔子按其自己认定的真理,通过一定程度上重人道、面向实际、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从而建立了“仁〞为核心的孝悌、忠信、恭敬、智勇、宽惠、正直、知耻、周而不化、三戒、九思等道德标准,把人们不断培养成为君子——道德修养到达顶峰的人。孔子十分重视人的品格的修养,也就是人的德育教育,认为人的品格的塑造主要取决于道德的自主性,完善的人格需要不断的积累和道德的培养,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就在于其道德思想的培养,同时,孔子还认为,仁爱是最完美的、最善良的精神,是决定一切的根本。仁德,即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准则。把这个观念提高到伦理思想中,确是孔子一大奉献,它对中国传统道德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只有这样才有所作为。对于执政者来说,则应该以施行仁德为其准则。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只要以仁德去治理国家不仅能够像北斗一样处于稳定的领导地位,而且还能使人们遵守道德准则,一旦犯法也会感到耻辱。就是一般人,也是“德不孤,必有邻〞,只要有了仁德,就不会孤单,就会有朋友,就会团结很多人。这种道德准则的要求,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的今天,无疑有它的现实价值。2.礼仪在孔子的德育思想中,礼是其德育教育的修身准则,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是把仁爱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标准。儒家德育思想的目标是通过礼标准人的行为,使社会的道德、社会的法律和家庭的准则对受教育的人都具有标准作用,使礼成为每一个人应该自觉遵守的准则,到达人对自己有礼、人对人有礼、人对自然界有礼的境界。孔子修身思想中礼的特征,首先,应该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人要有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能力。礼是个人立身行事的最根本的东西。“克己复礼〞就是自律思想的表达。子曰:“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说要严于律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要正身正己。其次,要以礼待人,在社会交际的过程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以礼相待,利用礼去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开展,才能够到达社会的和谐开展。礼者,敬人也,礼仪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是调整和标准人际关系的一种行为规则,是良好的社会润滑剂,它对于人们交往中互尊互敬、和睦相处、协调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子曰:“礼者,政之本也。〞孔子主张用“礼〞来教化人民。这种教化表达在日常道德生活,宗教活动,相互交往等种种标准,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各种关系的准则。子曰:“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简而言之,“礼〞就是有着许多要求的不可违反的行为标准。孔子认为“礼〞是社会之本,“礼〞在社会中是起着根本性作用的。要建立一套能发挥维系和平衡稳定的礼制,具体地说就是建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礼〞的体系。当人民都能懂“礼〞行“礼〞了,社会也就稳定了,国家也就开展了。孔子的“礼〞的思想,实质上旨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会,这种思想精华对正努力建构和谐社会的今日国人来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3.忠恕忠恕原则是孔子思想中的具体的实施方法。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实际上,在孔子思想中“忠〞和“恕〞都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忠〞,和曾子说过的“为人谋而不忠乎〞有关。这里的“忠〞是指尽己之力为人谋事,忠于职守。据此,宋代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提出[3]:“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后世儒家对忠恕的解释不尽一样,但都有推己及人,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之意。以后“忠恕〞二字逐渐被连在一起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使用,不再分开。上述两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作为“忠恕〞一词的具体内涵或解释。两千多年来,“忠恕〞一直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并且至今对于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恕〞是由孔子最早提出的,并为恕下过这样的定义:“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卫灵公?)。这是孔子在答复子贡的一个提问时说的。子贡的问题是:“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还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里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有相似的含义,但是后一句话较为消极些,而前一句显得主动、积极。忠恕主要以忠为思想的核心,对于自己而言,主要是指做人一定要忠于国家、忠于事业、忠于朋友等,要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也就是说,做事要表达忠诚原则。孔子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要求弟子一定要善于与人沟通,而且要本着“与人忠〞的原则。在师生的相处中,也要表达忠诚的思想,学生要以忠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忠恕就是要宽以待人,以己量人,推己及人,实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4.明智“智〞是深通君子之道的精神境界,它可以使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从而趋利避害。明智的思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描述。首先,明智对于个人而言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就是指一个人能够正确的反思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提升自我内在品质的高度。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实现自我修养和智慧的提升,一定要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和达观的胸怀,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义。〞只有形成了上述的思考模式,才能够到达明智的境界。在孔子的修身的儒家思想中,智重在人事,重在了解和区分社会现象,所以为“知人〞而“知言〞就成了智的最根本的内容。在孔子看来,要深刻地认识仁义,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内心信念,就要在行为上坚守仁义,不违仁义。5.诚信儒家思想中的诚信主要是指做人应该从自身出发,追求真正的人格的实现。“诚〞的含义等同于孔子思想的知,就如同知一样,其核心的思想内涵主要是指准确的、自我实现的预言的意思。“信〞就是不失言于人,不欺人、守诺言,是全心全意履行和实践一个人的诺言。孔子所说的“信〞有两种含义,一是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孔子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是社会和谐的根底,是国家稳固统治的法宝。因此,他把“信〞列为对学生进展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标准〞〔恭、宽、信、敏、惠〕之一。孔子的诚信理想在?论语?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论语?的“学而〞、“为之〞、“里仁〞、“述而〞等篇中,都提到了信的道德,完整地勾画出了孔子的诚信的理想。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荀子也认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诚信的思想贯穿在孔子修身和德育思想的整个过程。“信〞在?论语?中出现了四十几次之多,可见,孔子对于诚信的要求是很高的,孔子十分推崇这种德行,他提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则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思想都是把“信〞看作是建立人际信任关系的根本因素,看作是实现理想人格的先决条件。〔二〕现实意义德育作为一种社会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一个有机的庞大的体系,绝非是几个道德标准教条所能包含得了的。中国先秦时代“德育之上“的思想,垂范两千年而不衰,且已积淀为中国文化思想之根本。因此,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的思想精粹,把德育放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首要位置至今仍有重大意义。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开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予总结,承继这一分遗产。〞由此可见,孔子德育思想的精华局部对我国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孔子德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意义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确立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是特定历史背暴下对教育所提出的特殊的要求,它的任务在于,在社会大变革大开展的条件下,通过塑造人们的心灵、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使整个社会的成员在一套统一的道德思想指导下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开展。时代的大变革曾使两干多年前的孔子认识到“饰礼乐,选人伦〞教化民众、统一思想和标准行为的重要性。今天,我们也处于一个山传统和封闭走向现代和开放的关键时期,而对形形色色的思想的冲击,也必须确立起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教育人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使以为人民效劳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牢牢地在全社会扎根,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化建立的根本需要。2.优化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任何事物的开展都离不开环境的支撑,道德教育更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社会经济开展的水平对思想道德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社会现实的文化、政治、法律、舆论等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选择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现实生活混乱,道德教育必然举步维艰。有人锋利地指出了当前道德教育中的模式的教育效果值得深思。所以,要真正实现当前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教育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对社会济生活的优化,加强法制建立、文化建立,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最大程度地惩恶扬善,遏止腐败,创造一个令人信服,共同认可的道德教育大环境。3.道德教育必须依靠综合教育道德教育的过程实际是构建学生道德境界的过程,在这个构建过程中,文化素质、科学意识、审美能力、哲学修养、体质训练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孔子为我们做了成功的尝试。在现代社会,没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就不会有个人道德境界的提高。人类认知领域的空前拓展,已使个人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知识等修养越来越严密地联系在一起,丰富的知识储藏和较高的实践能力才是先进觉悟、高尚道德最可靠的墓础。山此可见,道德教育必须依靠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审美、体制等综合教育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事实必须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重视。参考文献:[1]皮江红,萤育云.孔子德育思想的经济伦理意义初探[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2]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9[3]魏世英,龚成.试论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启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4]吕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