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及疏散距离_第1页
建筑设计防火及疏散距离_第2页
建筑设计防火及疏散距离_第3页
建筑设计防火及疏散距离_第4页
建筑设计防火及疏散距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建筑设计疏散门的规定多规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该房间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可设置1个疏散门:1房间位于2个平安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2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的房间。多规剧院、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21人时,其超过2021人的局部,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多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房间疏散门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3房间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置1个疏散门;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平安出口不应少于2个,其中每个厅室或房间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当其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多规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高规.3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按/.百人计算。高规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高规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平安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高规.2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平安疏散;房间面积不超过50m2,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疏散距离的规定多规民用建筑的平安疏散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

1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平安出口的距离应符合表5.3.13的规定;

2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5.3.13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5.3.13的规定减少2m;

3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平安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平安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m处;

4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5.3.13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平安出口的最大距离。表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平安出口的最大距离〔m〕名称位于两个平安

出口之间的疏散门位于袋形走道

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托儿所、幼儿园2520—2015—医院、疗养院3530─2015─学校3530—2220—其它民用建筑403525222015注:1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基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平安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0m。

2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疏散门至平安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m;

3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平安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4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多规可设置1个疏散门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高规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高规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平安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高规高层建筑的平安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平安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平安疏散距离应符合表6.1.5的规定。高层建筑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两个平安出口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医院病房局部2412其他局部3015旅馆、展览馆、教学楼3015其它4020高规跃廊式住宅的平安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50倍水平投影计算。汽车库修车库规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单层或设在建筑物首层的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室外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60m。

本科生学位论文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姓名:指导教师:专业:教育管理专业年级:完成时间:

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多媒体不再是传统的辅助教学工具,而是为构造一种新的网络教学环境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对于教育社会化来说,多媒体网络是一种更理想的传播工具。多媒体本身具有:融合性、非线性化,无结构性、相互交涉性、可编辑性、实时性等特点;同时运用在教育教学上又有其特长:利于信息的存储利用、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工具、促使学习个别化的实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多种的形式,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它还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对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建构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多方面的效果。立足未来发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试验。[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资源共享多媒体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人们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自然贴切地表达、传播、处理各种视听信息,并具有更多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当今多媒体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词,但人们对于它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它在教育教学方面如何更好应用,未知的因素还很多。

一、多媒体的教育特长任何一种媒体不管其怎样先进,它只能是作为一种工具被应用到教育领域,能不能促进教育的改革,。。。。。。应当吸取教训,加强理论研究,充分认识多媒体的特性及其教育特长,以便更好地在教育领域开发应用多媒体。

1、多媒体的特性

(1)融合性多种符号系统的融合是多媒体的特性之一,多媒体的这一特性区别于过去媒体符号系统的单一性或复合性。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不是将符号系统叠加,而是具有整体性的融合。

(2)非线性化,无结构性因为多媒体是在超文本、,其组合结构是固定的、不变的。

(5)实时性多媒体信息中的声音、活动视濒、动画于时间有密切联系,对它们进行呈现、交互等集成处理是实时的。在显示某一主体内容时,其视听信息具有同步性。

2、多媒体的教育特长

(1)信息的存储利用便利多媒体特别是多媒体WWW网络信息的存储、提取、双向传输非常便利,它应用于教育,更利于教学信息传播机制的建立。

(2)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在培养学习者发散性思维方面…………或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3)促使学习个别化的实现多媒体WWW网络有利于个别化的实现。因为学习者各人需求、学习经验、认知程度等不同,学习方法也有差异,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多角度多层次性,不具有固定的学习目标和既定学习路径,学习者可以自定学习路径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

四、迎接信息时代,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网络教学传播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首先必须认清以下问题:

(一)多媒体不等于光盘化

。。。。。。由于人们认为这就是多媒体,因而也就将多媒体作为一种更完美的形象化教具。

(二)多媒体不是CAI的延伸

日本视听教育协会编著的《日本教育中的多媒体小史》超媒体的开发一节中指出:在超媒体的开发方面,有两种考虑方法:一种是把重点放在超媒体发展的原始起点和特长上,编制"无结构"的教材的思考方法;另一种是把映像和声音加入迄今为止的CAI的思考方法。然而,如果考虑到超媒体的特长的教育意义,便不用说,是考虑前者的好。我认为它与CAI有两个差异:

1、以不同的教育观为指导CAI延用了传统的教学观,对不同的学习者规定了同一的学习目标,同一的学习路径,采用了同一呆板;(2)……。多媒体技术则是超文本、超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只有我们以学习社会化的新教育观为指导,才能构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可以自己控制的学习环境。

(四)构建网络教学系统要实现整个教学环境的软、硬件的网络化建设。首先应当在学校范围内建立一定规模的校园网络的硬件体系结构;其次应当具备必需的相应的校园网管理软件,要有课件点播系统五、立足未来发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试验

而是怎样教。学生不是考虑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而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怎么学习,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态度。

今后的教学应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应成为顾问、咨询者、管理者,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只要以全新的教育观为指导,全方位的改革教学思想和方法,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部分格式的操作方法:财团法人日本视听教育协会主编:《在日本教育方面的多媒体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