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目录149161工程概况 -1-54781.1设计概况 -1-22981.2周边环境 -1-119041.3工程地质 -1-203771.4监测等级 -1-163822监测目的、范围及编制依据 -1-65742.1监测目的 -1-230932.2监测范围 -2-13562.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2-321783监测工作内容 -2-103493.1监测项目 -2-106593.1.1基坑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监测 -2-108113.1.2周边环境监测 -2-170143.2监测对象 -2-306393.3测量误差 -3-149693.4巡视内容 -3-302534监测点的布设 -4-298314.1监测点布设原则 -4-276574.2腰梁的水平位移、沉降点的布设 -4-227854.3角撑及对口撑的水平位移、沉降点的布设 -4-220344.4基坑周边地表监测点的布设 -4-60504.5监测点数量统计表 -5-231935控制网建立 -5-94615.1基准点 -5-198535.2工作基点 -5-144515.2.1工作基点布置原则 -5-57965.2.2工作基点布设计划 -6-308675.2.3工作基点保护 -6-45275.3校核周期 -6-113446监测作业方法 -6-6386.1腰梁、角撑及对口撑垂直位移监测 -6-179076.2腰梁、角撑及对口撑水平位移监测 -7-166466.3地表裂缝观测 -7-310157监测频率、报警值及现场巡检 -8-101547.1监测频率 -8-242177.2监测参考报警值 -8-237667.3现场巡检 -9-311577.3.1巡检人员 -9-67237.3.2巡检方式、方法 -9-228558监测仪器设备 -9-265349项目组织管理 -10-46019.1施工组织 -10-111629.2人员及分工 -10-25809.3“三图四表”的管理 -10-1971010监测成果汇报及信息反馈 -11-202510.1监测成果汇报 -11-1232110.2监测数据相关责任人名单 -11-1657810.3信息反馈 -11-3032011应急预案 -12-2160311.1紧急情况下监测应急响应 -12-2368811.2应急情况下人员安全保障 -13-1671711.3应急情况下监测频率 -13-1275711.4应急管理工作流程 -13-xx(xx后)特大桥跨xx高速公路基坑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1.1设计概况750#、751#墩为跨xx连续梁主敦,承台分为2层,下承台尺寸为22.6m×14.6m×3.5m,上承台尺寸为16.6×9.6m×3.0m,围堰平面尺寸23.2×15.2m。750#、751#墩分别位于高速公路两侧;750#墩地面标高+24.15,基坑底标高+16.227(含1m厚封底混凝土),基坑挖深7.923m,751#墩地面标高+22.6,基坑底标高+14.599(含1m厚封底混凝土),基坑挖深8m。1.2周边环境750#、751#墩紧邻xx高速公路,750#承台侵入高速公路坡脚1.2m,751#承台距离高速公路坡脚1.9m。具体情况详见附图1:跨xx高速公路平面图1.3工程地质桥址区以第四系河流相粉质黏土为主,其间多夹粉、细、中砂及粉土、黏土薄层或透镜体。自上而下可分为4大层: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及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Q2al)。1.4监测等级根据《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变形监测按照I级的技术要求进行。2监测目的、范围及编制依据2.1监测目的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从而不危及基坑周边建筑物和既有构筑物、地下管线等。为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监控保护措施,监测的目的主要是:⑴了解基坑周边土体的沉降情况,对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⑵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变位等进行监控,了解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⑶通过获得的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在施工中的综合信息,进行施工的日常管理,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并指导后续施工;⑷积累资料,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2.2监测范围本基坑钢围囹支撑沉降和位移,xx高速公路沉降和位移,基坑周边土体的情况。2.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4)《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监测工作内容3.1监测项目本工程以基坑围护施工和开挖施工为监测工作的重点阶段,并根据施工工况,适当加密监测频率。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及设计的要求,本次施工监测包括如下内容:监测手段分为仪器监测和现场巡视。3.1.1基坑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监测⑴腰梁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⑵角撑及对口撑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⑶地表位移及沉降监测;3.1.2周边环境监测xx高速公路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周边地表沉降监测;3.2监测对象表3.2-1监测对象3.3测量误差⑴水准测量每站观测高程中误差M0±0.5mm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⑵水准闭合(附合)路线,闭合(附合)差fw=±0.3(N为测站数)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⑶平面位移最弱点观测中误差m弱±1.0mm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3.4巡视内容巡视内容详见表3.4-1。表3.4-1巡视内容一览表巡视内容钢围囹1、拉森钢板桩及钢管桩有无渗漏现象;2、钢围囹有无倾斜失稳现象;3、钢围囹安装是否及时。土方开挖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和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土体稳定性情况,边坡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3、基坑开挖暴露时间是否正常。基坑降水排水1、基坑降水设施是否正常运转;2、地下水控制效果;3、坑内、坑外排水是否通畅;4、坑外是否有水流入基坑。周边环境1、周边道路是否有沉陷、裂缝现象;2、对周边建筑物进行巡视,有无新的裂缝,做好巡视记录;3、xx高速公路有无裂缝;4、基坑周边堆载情况,有无超荷载堆载;5、车辆行驶是否按照规定路线,对基坑是否存在安全威胁,特别是一些重型车辆,如:吊车、挖掘机等。现场巡视与仪器检测相结合,若监测数据出现较大波动,可通过现场巡视查找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以确保基坑和周边建筑安全。4监测点的布设测点布置应根据施工阶段,如交通导改、管线迁移、围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及回筑等情况布置,遇到障碍物可适当做调整,并且时刻保持布点图的更新,与实际保持一致。4.1监测点布设原则⑴监测点布置必须以设计文件为依据,参考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布设;⑵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应满足监控要求;⑶基坑工程监测点设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不利影响;⑷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⑸在满足监控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在材料运输、堆放、作业密集区布设监测点,避免监测点破坏,提高监测点成活率。4.2腰梁的水平位移、沉降点的布设监测点布置:基坑每边均布置3个点。埋设方法:在型钢腰梁上用红油漆在设计位置处做明显标记。监测点保护: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应按规范要求埋设于基坑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可靠的地方,必要时须加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变形监测点的布设须避开基坑护栏等存在观测障碍的地方,并设立明显标志。受损修复:应及时补设测点,在破坏的监测点处重新埋入作为监测点,并重新取得初始值,累计变量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累加。4.3角撑及对口撑的水平位移、沉降点的布设监测点布置:在较长角撑及对口撑的中间部位做监测点。埋设方法:在型钢腰梁及对口撑上用红油漆在设计位置处做明显标记。监测点保护:在所在监测点的支撑做好围护措施,确保监测人员测量时的人身安全。监测点处用油漆做好标记,叮嘱其他施工队伍经过此处时,避免对监测点的破坏。受损修复:应及时补设测点,重新取得初始值,累计变量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累加。4.4基坑周边地表监测点的布设监测点布置:基坑周边监测点布设与腰梁监测点错开布设,以便及时了解基坑周边土体变化情况。基坑每侧布设2个。埋设方法:在相应的位置打破硬地面埋入不小于60cm的钢筋,并加以保护设施。具体布设方法参照管线监测点的方法,布设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监测点保护:地表监测点须埋设在相对稳定区域,受破坏、震动等影响因素较小,必要时须加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硬化面地表沉降点须加工到硬化面之下,避免过往辎重车辆、建材的压覆,必要时加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受损修复:地表点受损后,应立即在原来位置上补打沉降监测点。修复后取得初始高程,累计变量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累加,保证数据的连续性。4.5监测点数量统计表表4.6-1监测点统计如下表监测项目点数腰梁水平位移、沉降监测8角撑及对口撑水平位移、沉降监测6xx高速/地表沉降、位移监测85控制网建立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本次监测工作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按照变形监测I级的技术要求进行引测工作基点,加密控制网,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水平控制网。5.1基准点基准点的数量不少于3个,禁止布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内(至少5倍基坑深度范围以外)。水准点控制点:水准控制点计划布设4个,水准点等级为三等。面控制点:水平位移控制点计划布设4个。5.2工作基点5.2.1工作基点布置原则⑴水准点应布设在监测对象的沉降影响范围(5H)以外,保证其坚固稳定;⑵尽量远离道路、铁路、空压机房等,以防受到碾压和振动的影响;⑶力求通视良好,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宜超过l00m,以保证监测精度;⑷避免将水准点埋设在低洼易积水处。5.2.2工作基点布设计划根据现场踏勘和实际情况,控制中心基坑施工监测水平工作基点布置4个,网形为闭合导线网,水准工作基点布置4个。5.2.3工作基点保护工作基点须埋设在相对稳定区域,受破坏、震动等影响因素较小,必要时须加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硬化面地表沉降点须加工到硬化面之下,避免过往辎重车辆、建材的压覆,必要时加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5.3校核周期控制网复核周期至少1次/月,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适当的增加复核频率。6监测作业方法6.1腰梁、角撑及对口撑垂直位移监测测量仪器:沉降监测采用DSZ2水准仪加测微器,读数精度为1mm。测试方法:沉降监测与施工统一的高程系统,每次观测宜形成闭合或附合观测路线。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较差不宜超过1mm,如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2.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数据处理:地表监测基点为标准水准点(高程已知),监测时通过测得各测点与水准点(基点)的高程差Δh,可得到各监测点的标准高程ΔHt,然后与上次测得高程进行比较,差值Δh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Δh累计为累计沉降量。即:Δht(1,2)=ΔHt2-ΔHt1公式⑴Δh累计=Δht(0,i)=ΔHti-ΔHt0公式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水准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误差处理:常见的水准路线一般分闭合水准路线和附合水准路线两种。附合水准路线中,理论上两已知高程点间所测得各段高差的代数和等于两已知高程点高差。由于实测过程中存在误差,使两者不完全相等,两者之差称为高差闭合差。fh=∑h-(HB-HA)公式⑶闭合路线中由于起止点为同一点,因此理论上各段高差代数和等于零,但实测高差不一定为零,从而产生了闭合差。fh=∑h公式⑷当闭合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则可将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段高差上。6.2腰梁、角撑及对口撑水平位移监测测量仪仪器: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1”)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如场地有条件的话,可沿基坑某一测量边向后3倍开挖距离外设置测站(工作基点)。场地如果狭小的话,可将测站(工作基点)设在基坑围护结构的转角上,所测得的位移值是相对基坑转角处的位移值。全站仪架设调平后,照准与基坑相反方向的一工作基点作为后视方向,用带有刻划的读数站牌或T型尺,设置在观测点上,读取数值。一般用经纬仪/全站仪正倒镜读数4次,取中数作为一次观测值。初始值观测时要观测两遍,以保证无误。以后每次观测结果与初始值比较,求得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初始值采集:桩顶水平位移在基坑开挖前一周取定,要求独立测试2~3次,确认无误后取平均值。6.3地表裂缝观测测试仪器:裂缝仪、钢尺。埋设方法:用两块白铁皮,一片取150mm×150mm的正方形,固定在裂缝的一侧,并使其一边和裂缝的边缘对齐。另一片为50mm×200mm,固定在裂缝的另一侧,并使其中一部分紧贴相邻的正方形白铁皮。当两块白铁皮固定好以后,在其表面均涂上红色油漆。测试方法:①统计建筑物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及深度,选择主要裂缝作为观测对象。②当裂缝继续发展,两白铁片将逐渐拉开,露出正方形白铁片上原被覆盖没有涂油漆的部分,其宽度即为裂缝加大的宽度,可用尺子量出。③定时进行观测,观测频率按两次观测间裂缝发展不宜大于0.1~0.5mm及裂缝所处位置而定。④由于裂缝数量和位置无法估计,监测数量和位置也无法确定,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图6.4-1裂缝监测点埋设方法7监测频率、报警值及现场巡检7.1监测频率本工程工期预计为1个月,在此期间监测频率如下:表7.1-1监测频率一览表监测频率监测内容基坑工程开挖承台浇筑后支撑拆除期间xx高速监测2次/1天1次/天1次/1天腰梁位移、沉降监测2次/1天1次/天1次/1天角撑对口撑位移、沉降监测2次/1天1次/天1次/1天地表位移、沉降2次/1天1次/天1次/1天注:1、现场监测将采用定时观测与跟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2、监测频率可根据数据变化情况作调整,拆撑或换撑时适当增加频率;3、当测量数据报警或有突变时应加密测试频率;4、各监测项目的开展、监测范围的扩展,随基坑施工进度不断推进与调整。5、发现变形或裂缝急剧增大时应全天候监测。7.2监测参考报警值警戒值的确定一般应遵循的原则:1、每个监测项目的警戒值应由累积允许变化值和变化速率两部分来控制。2、监测警戒值的确定应满足现行的相关设计、施工法规、规范和规程的要求。3、对一些目前尚未明确规定警戒值的监测项目可参考国内外相似工程的监测资料确定其警戒值。4、监测警戒值的确定应具有工程施工可行性,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应考虑提高施工工效和减少施工费用。5、在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当某个量测值超过警戒值时,除了及时报警外,还应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分析,动态控制,必要时可对警戒值进行调整。根据基坑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并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具体报警值设置如下:表7.3-1监测报警指标表监测警戒值项目日变化量(mm)累计变化量(mm)围囹水平位移3~430围囹垂直位移220地表沉降2~3107.3现场巡检7.3.1巡检人员日常巡视由专门巡视员负责,,并做好巡视记录,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3.2巡检方式、方法1、拟定专人执行巡视巡视工作,严格按照方案规定巡视频率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巡查;2、视时间定为中午9:00点,下午14:00巡视部位主要是周边地表、建筑物裂缝,以及监测点的完损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3、对监测对象定时进行巡视,并填写巡检记录表,出现异常情况,拍摄影像资料;4、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巡检情况对工程安全性进行合理评价、判断。8监测仪器设备监测工作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影响监测成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选择仪器设备时需充分考虑仪器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精确度(包括精密度、灵敏度、分辨率)等。在仪器设备投入、选择方面,我们将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进行严格自检把关,所投入仪器设备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经有关法定部门检定合格后方投入使用。表8.1-1投入仪器设备表序号监测项目仪器名称数量单位精度型号1沉降水准仪1套1mmDSZ22水平位移全站仪1套1"拓普康ES1019项目组织管理9.1施工组织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现场负责技术负责测试一组测试二组内业组巡视小组图9.1-1施工监测组织结构图9.2人员及分工表9.2-1监测岗位职责表岗位职责项目经理服从公司、业主、监理等管理部门领导,负责项目生产管理落实。技术负责服从项目经理及上级部门领导管理,组织、审核、监督各作业组按监测方案要求完成监测任务。现场负责人服从项目经理及上级部门领导管理,组织协调落实项目所涉及的人员、设备、进度计划等工作安排测试组现场测量内业组内业处理巡视组巡视巡检9.3“三图四表”的管理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是施工风险最高的一个阶段。在开挖过程中,坚持“三图四表”的管理流程,实现对关键技术和质量要点的控制;同时可以使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隐患,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从而确保基坑本体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根据基坑开挖及支护形式,结合本工程施工的特点,规范“三图四表”的内容和格式。在土方开挖前,将基坑内土方进行分层分块并编号,绘制《基坑开挖工况平面图》和《基坑开挖剖断面图》。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由值班技术人员将各工序所用时间进行记录:每块土方开挖起止时间、安装钢支撑牛腿起止时间、安装钢支撑起止时间、支撑预加轴力起止时间,各工序时间填入《土方开挖记录表》中;计算出实际的无支撑暴露时间,将其填入《土方开挖无支撑暴露时间表》,并将《基坑开挖工况平面图》、《基坑开挖纵剖面图》进行更新。每日由专职工程师对基坑本体和周边环境进行巡视检查,重点检查开挖面地质状况、支护结构体系状况和周边环境状况。检查完成后,将检查情况填入《现场巡检记录表》。如果发现对基坑安全不利的情况,或发现周边管线、建筑物、地表有异常情况,立即召集相关人员研究对策,并立即组织实施,防止事故发生。每日由安全工程师召集技术、质量、安全、监测等相关人员根据现场各项记录表格和工况图,共同分析当日的监测数据、现场工况和《现场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并填写《现场监测分析会纪录表》。在会上重点讨论研究三种情况: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的情况;现场存在对基坑安全不利的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处方管理办法超常预警
- 同业拆借业务管理办法
- 城市公共车位管理办法
- 天伦集团薪酬管理办法
- 城市农村用地管理办法
- 员工出资入股管理办法
- 员工内部离岗管理办法
- 高空作业叉车操作人员劳动合同及安全协议
- 地产营销活动管理办法
- 向上争取资金管理办法
- 检验中心面试题及答案
- 2024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笔试真题解析
- 提高VTE规范预防率的品管圈
- 国家能源集团陆上风电项目通 用造价指标(2024年)
- 饲料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 2025年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PDCA模式下的健康教育成效分析
- 勘察中的原位测试技术考核试卷
- 互利共赢足疗店合作方案
-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餐厅服务项目全国选拔赛技术工作文件
- 《孙子兵法》与执政艺术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