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章_第1页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章_第2页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章_第3页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章_第4页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章第1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学的两条逻辑主线教育学的两大基本问题教育学的两大基本关系教育功能教育规律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形态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活动教育主体理论建构&学科建制第2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长期“目中无人”的研究史重“教育与社会”的研究,轻“教育与人”的研究见物不见人,重物不重人权力至上,重权不重人1989/05,《中国社会科学》《教育研究》与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等联合召开“教育与人”研讨会1990/08,同上组织又召开“教育·社会·人”研讨会《教育研究》:1989年20余篇;1990年6篇;1991年2篇1990s,“禁区”“谈人色变”:“教书育人”--什么人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教育·社会·人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人1988199019921995present第3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的发展的理论基础第二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第三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第4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一节人的发展的理论基础一、哲学基础二、心理学基础三、社会学基础第5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哲学基础人的特性人性的结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人的本质:人性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源泉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即人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人的需要、价值、活动、发展、幸福……第6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心理学基础(一)认知发展理论(二)道德发展理论(三)人格发展理论第7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cognition)主要包含人的知觉、学习、思维、理解和交流。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出生后在适当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景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第8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皮亚杰(Piaget,J.,1896-1980):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在研究了生物学和认识论后,发现在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接起来的纽带——心理学。皮亚杰从建立发生认识论——关于科学知识发生发展的科学——的目标出发,将认识论的传统问题移植到儿童心理学中来,着手通过实验加以解决。第9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什么是认知与认知过程?认知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中逐渐建构的,其结果就是要形成一个图式。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心理结构的框架或组织结构。认知的过程实际上是图式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同化、顺应和平衡。(1)同化。同化在生物学上是指有机体把外部的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的过程。皮亚杰把这一观念运用到认知发展中,指主体将外界的刺激有效地整合进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成为自身的一部分。(2)顺应。它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它可以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也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图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接纳新的刺激。(3)平衡。个体原有的认知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调整,建立了适应新的环境的新的认知图式,这一过程就是平衡。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使认知发展从一种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第10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适应外部环境,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不再依赖于动作,而是以符号为中介,凭借象征性图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掌握了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与排序等逻辑运算能力。但这种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思维特征:序列化能力、去集中化思维、分类的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一阶段儿童不再依靠具体的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依靠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第11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为什么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不合逻辑?主要是由于他的图式在功能上受到以下三种心理上的限制:知觉集中倾向(perceptualcentration):前运思期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凭知觉所及,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单一向度或层面,忽略事物的其他向度或层面。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前运思期儿童之所以思想不够周延、之所以不能具有守恒概念,在于思维时他的图式功能所表现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此一时期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予以解释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第12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具体运算阶段:序列化能力先画长短不等的两条直线1与21———2—————然后将2擦掉换成1与31———3——最后向儿童问:“原来的2比现在的3长还是短?“多半四年级儿童都能正确回答原来的2比现在的3长。原因是他已经会根据具体事实做推理思维:2比1长,1比3长,因此2一定比3长。像此种按物体某种属性为标准排成序列,从而进行比较的心理运作,皮亚杰称之为序列化。第13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具体运算阶段:去集中化的思维特征

所谓去集中化,是指具体运思期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思维时,不再只凭知觉所见的片面事实去做判断。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设计的实验:将一个红色的玩具汽车,置于深绿色的透明胶片之下,使之看来变为黑色。让三岁与八岁代表前运思期与具体运思期两阶段的儿童,先看过红色汽车之后,随即将之置于胶片之下,并要他们回答胶片底下的汽车是什么颜色。结果发现,三岁儿童回答黑色,而八岁儿童则回答红色。按实验者的解释,三岁儿童受知觉集中倾向的限制,面对此一问题情境时,只能根据情境的外显表象去思维。而进入具体运算期的儿童,面对同一问题情境时,在认知能力上能够去集中化,根据情境的内隐实质去思维问题。第14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具体运算阶段:分类的能力分类能力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放置在一起。根据皮亚杰研究发现,具体运思期与前运思期儿童,在分类思维上的差异,主要在于前运思期儿童只能按明确的、具体的标准分类(如颜色、形状、体积、功用等),而不能按复杂的、抽象的标准分类。实验:在面对很多不同颜色花朵之情境下,先后问他们两个问题,先问:“你说红花多还是白花多?”等他回答之后再问:“你说红花多还是花多?”结果发现,学前儿童一般都能正确回答第一个问题,但却不能回答第二个问题。按皮亚杰的解释,这是由于学前儿童在认知发展上尚未具备类包含的能力(Piaget&Inhelder,1969)。所谓类包含(classinclusion),是指分类思维时能区别主类(大类)与次类(主类中所包含的各次类)间之关系的能力。

第15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的思维特征假设演绎推理(hypothetic-deductivereasoning):先对所面对的问题情境提出一系列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答案。命题推理(propositionalreasoning):在推理思维时,不必一定按现实的或具体的资料做依据,只凭一个说明或一个命题,即可进行推理。组合推理(combinatorialreasoning):可以根据问题的如何评定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条件,提出假设,然后一方面孤立某些因,一方面组合另些因素,从而在系统验证中获得正确答案。第16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期别年龄特征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Stage0~2岁1.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基本功能2.由本能性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动3.对物体认识具有物体恒存性概念前运思期PeoperationalStage2~7岁1.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2.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3.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及事物的全面具体运思期Concrete-operationStage7~12岁1.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以解决问题2.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3.能理解守恒的道理形式运思期Formal-operationalStage12岁以上1.能作抽象思维2.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3.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维问题第17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按儿童思维方式实施教学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第18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理论柯尔伯格(Kohlberg,L.,1927-1987)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理论第19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运用对偶故事通过对儿童进行临床谈话,从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出发,深入研究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他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0—4岁)。儿童还不能把自己与外界区分开来,将自己与外界混为一谈,以为自己就等同于外界,没有和外界共处的规则意识。(2)他律阶段(4—8岁)。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依据外在的规则做出的,他们的道德标准只取决于是否服从这些成人给予的外在规则,道德判断只注意外在的行为结果,而不关注内在的动机,受自身之外的道德规则所支配,具有被动性和客体性。(3)自律阶段(8—12岁)。这一阶段的道德判断已经从外在的客体性转向内在的主体性,不再简单地服从外部的道德规则,而是用公正、平等、责任去进行判断,认识到规则是共同约定的,要反映共同的利益,而不是成人的权威或霸权。第20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运用“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提出了道德发展3个水平6个阶段的模式第21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海因茨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为什么?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第22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水平阶段道德推理的特点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不该偷的理由该偷的理由前习俗水平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受到惩罚他事先请求过,又不是偷大东西,不会受重罚2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如果妻子一直对他不好,海因茨就没有必要自寻烦恼,冒险偷药如果妻子一向对他好,海因茨就应关心妻子,为救她的命去偷药习俗水平3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为“好孩子”取向做贼会使自己的家庭名声扫地,给自己的家人(包括妻子)带来麻烦和耻辱不管妻子过去对他好不好,他都得对妻子负责。为救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4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采取非常措施救妻子的命合情合理,但偷别人的东西犯法。偷东西是不对,可不这样做的话,海因茨就没有尽到丈夫的义务。后习俗水平5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丈夫没有偷药救妻子的义务,这不是正常的夫妻关系契约的组成部分。海因茨已经为救妻子命尽了全力,无论如何都不该采取偷的办法解决问题,但他还是去偷药了,这是一种超出职责之外的好行为。法律禁止人偷药,却没有考虑到为救人性命而偷东西这种情况。海因茨不得不偷药救命,如果有什么不对的话,需要改正的是现行的法律,稀有药品应该按照公平原则加以调控6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海因茨设法救妻子的性命无可非议,但他没有考虑所有人的生命的价值,别人也可能急需这种药。他这么做,对别人是不公正的。为救人性命去偷是值得的。对于任何一个有道德理性的人来说,人的生命最可贵,生命的价值提供了唯一可能的无条件的道德义务的源泉。第23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广泛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提供略微超出儿童发展水平的

社会道德问题让他们讨论,以激发他们去实现更高阶段的道德水平,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向更高水平发展。第24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Freud,S.,1856-1939)的人格发展理论艾里克森(Erikson,E.H.,1902-1994)的人格发展理论第25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儿童从出生到成年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区域成为力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此区称为性感区。据此,他把心理性欲划分为5个时期。第26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育学原理(1)口唇期(OralStage)(0—1岁)。婴儿的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诸如吮吸、咬、吞咽等,口唇区域成为快感的中心。婴儿的口唇活动若受到限制,成年后会表现出贪吃、酗酒、接吻、讽刺、指责等相当于口唇的动作。(2)肛门期(AnalStage)(1—2岁)。这一阶段的快感中心在肛门,儿童通过排泄解除压力而感到快感。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控制生理排泄的过程,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也就是说,他们必须接受父母的卫生习惯的训练。排泄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肛门排泄活动若不加限制,会养成肛门排泄者的特征:慷慨、肮脏、浪费、无秩序;若肛门排泄受到限制,出现便秘,儿童就会养成吝啬、极度俭省、讲求秩序、忍耐、洁癖、强迫性。(3)性器期(PhalliaStage)(3—5岁)。这一时期里比多集中在生殖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快感的中心。此时,儿童以异性父母为“性恋”的对象,男孩依恋母亲,女孩依恋父亲。这种对异性的本能之爱受到压制,在男孩心理上就形成了恋母情结,女孩出现恋父情结。如果这两种情结获得正当的解决,儿童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导致超我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形成与年龄、性别相适应的许多人格特征。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第27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理性欲发展理论(4)潜伏期(LatencyStage)(6—12岁)

这一时期里比多处于休眠时期,儿童将上阶段对父母的异性之爱转移到环境中的其他事情如学习、体育、同伴活动等。这个时期进入学校学习的儿童,其注意力不在父母,而在同伴,但总是躲避着异性,在活动中以同性为伴。这种情况持续到青春期才有所改变。(5)生殖期(GenitalStage)(12—20岁)

这是性心理发展的最后阶段,它发生于青春期。这一阶段儿童的性发育日趋成熟,异性恋的行为明显。前生殖期儿童的自我恋(autotraticism)兴趣被成人的异性恋兴趣所取代,儿童从一个自私的、追求快感的、幼稚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具有异性兴趣和异性爱的权利的、社会化了的、成熟的成人。第28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basictrustvsbasicmistrust)(0—1岁)。自主对羞怯和怀疑(autonomyvsshameanddoubt)(1—3岁)。主动对内疚(initiativevsguilt)(4—5岁)。勤奋对自卑(industryvsinferiority)(6—11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IdentityvsRoleconfusion)(12—20岁)亲密对孤独(IntimacyvsIsolation)(20—24岁)。属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GenerativityvsStagnation)(25—65岁)自我整合对失望(EgointegrityvsDespair)(65—生命结束)第29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育学原理阶段危机年龄(岁)品质危机的积极解决危机解决的失败1信任对不信任0-1希望恐惧2自主对羞怯和怀疑1-3自我控制和意志自我怀疑3主动对内疚4-5方向和目的无价值感4勤奋对自卑6-11能力无能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忠诚不确定感6亲密对孤独20-24爱淡漠7繁殖对停滞26-65关心他人自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死亡智慧失望和无意义感第30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社会学基础(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二)人的社会化的内容(三)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四)影响人社会化的因素第31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规范,取得社会生活资格,发展个体社会性的过程。第32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人的社会化的内容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培养社会成员扮演社会角色第33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社会化的过程:R·哈维特斯

按年龄把人生分为六个阶段,并具体描述了不同年龄阶段社会化的任务

幼儿期(1)学习走路;(2)学习吃固体食物;(3)学习说话;(4)学习大小便的方法;(5)懂得脾气饿好坏,学习控制自己的脾气;(6)获得生理上的安定;(7)形成有关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8)与父母、兄弟姐妹建立情感;(9)学习区分善恶。儿童期(1)学习一般性游戏中必要的动作技能;(2)培养对于自身有机体健康的态度;(3)和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4)学习男孩、女孩的角色、标准;(5)发展读写算的基本能力;(6)发展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概念;(7)发展道德性及价值判断的态度;(8)发展对于社会各群体的态度。青年期(1)学习与同龄男女的新的交际;(2)学习男性或女性的社会角色;(3)认识自己的生理结构,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肌体;(4)从父母和其他成人那里独立地体验情绪;(5)有信心实现经济独立;(6)准备选择职业;(7)做结婚和组织家庭的准备;(8)发展作为一个市民的必要的知识和态度;(9)追求并实现有社会价值的行为;(10)学习作为行为指南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壮年期(1)选择配偶;(2)学习与配偶一起生活;(3)家庭中添了第一个孩子;(4)教养孩子;(5)管理家庭;(6)就职;(7)担负起市民的职责;(8)寻找合适的归属群体;中年期(1)形成作为市民的社会责任;(2)建立一定的生活经济水平,并维护之;(3)帮助十几岁的孩子成为一个能被人信赖的幸福的成人;(4)充实成人的业余生活;(5)接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的变化;(6)照顾年老的双亲。老年期(1)适应体力和健康的衰退;(2)适应退休和收入的减少;(3)适应配偶的死亡;(4)与年龄相近的人建立快活而亲密的关系;(5)承担市民的社会义务;(6)对于物质生活的满足方面要求降低。第34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四)影响人社会化的因素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同伴群体的影响社区和工作岗位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影响第35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第二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三、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36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生理、心理及其身心整体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它是把个体发展的潜在力量变成现实个性的过程。第37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一)内发论(二)外铄论(三)差距论

第38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内发论内发论认为,身心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

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原始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马斯洛关于人的发展需要层次论。第39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外铄论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推动,包括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和训练等。荀子:“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洛克: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刻画,一切发展都来自后天。华生:人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领袖、银行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全然不顾人的内在需要。新行为主义的斯金纳:我们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倾向,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自己,并不是由于人类内部某种神秘的力量,而是由于世界中存在外部的力量,因为我们不是我们自己命运的主人。第40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差距论人的发展既不是纯粹的外界刺激造成的,也不是纯粹内在的自发的需要造成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矛盾统一,是主体反映外因,通过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而实现的。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可能解决的智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落在最近发展区里。第41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二)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三)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四)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第42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发展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着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又萌发着后一阶段发展的新质。阶段性是指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的矛盾,以及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关于人的身心发展阶段,我国通常根据生理年龄划分为新生儿、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第43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顺序具有矢量的正向性、不可逆,也不可逾越儿童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的两条法则:自上而下(头尾法则)、自中心而边缘(远近法则)心理机能的发展顺序是: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教育必须循序渐进第44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一是从总体发展来看,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进程不是匀速的,而是呈波浪形向前推进的。二是不同的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与达到成熟的程度是不平衡的。三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教育要抓住关键期,及时而教第45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抓住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2.5-3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3-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关键时期3-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的概念关键期小学一两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小学三四年级,是纪律分化的时候初二和高二是逻辑发展的关键期整个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初中,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第46页,共55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四)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生理上遗传天赋的差异心理上后天形成的差异气质上有内向和外倾之分兴趣、爱好、价值观各不相同如霍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