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壳夹具工艺设计(金属工艺课程设计)_第1页
电机壳夹具工艺设计(金属工艺课程设计)_第2页
电机壳夹具工艺设计(金属工艺课程设计)_第3页
电机壳夹具工艺设计(金属工艺课程设计)_第4页
电机壳夹具工艺设计(金属工艺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制定电机壳的加工工艺,设计钻Φ8.5mm孔的钻床夹具设计者:卢南炎指导教师:敖晓春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2006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自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制定电机壳的加工工艺,设计钻Φ8.5mm孔的钻床夹具设计要求:中批量生产手动夹紧通用工艺装备设计时间:2006.9.11~2006.9.29设计内容:1、熟悉零件图;2、绘制零件图(一张);3、绘制毛坯图(一张);4、编写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各一张);5、绘制夹具总装图;6、绘制夹具零件图;7、说明书班级:机械03-1班学生:卢南炎指导教师:敖晓春系主任:杨树财2006目录序言……1零件分析……1工艺规程设计………………2夹具设计……6参考文献……8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零件分析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电机壳,主要对电机壳内的转子,定子起保护作用。零件的工艺分析电机壳共有两组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2.以8.5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四个8.5mm的孔及其倒角,四个孔的端面。以106mm内圆柱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106mm的内圆,6个在内圆内均布的凸台,以及凸台侧面的6个M5的螺纹孔。位置要求:(1)8.5mm孔与其端面同轴度公差为0.4mm(2)M5螺纹孔与106mm圆的中心线同轴度公差为0.3mm工艺规程设计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考虑到电机壳受力较为单一平衡,且需要良好的抗震性,故选用HT200为毛坯材料,机器砂型铸造。基面选择1、粗基准:车mm孔及端面时选用外圆柱面为基面,利用V形块加上一压板定位。铣外圆柱面、底座的下、前后、侧表面及mm内表面时,选用mm端面作为基面,底座的上表面以底面作为基面切削。2、精基准:设计基准mm与工序基准不重合,专门计算见工序。制定工艺路线Ⅰ:车mm孔及其端面;Ⅱ:铣外圆柱面,底座表面及mm内表面;Ⅲ:钻螺纹底孔及孔;Ⅳ:攻螺纹3×M5,2×M4。V:去毛刺。VI:终检。(四)机床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1、外圆表面:只需粗铣,2Z=4mm满足;2、内圆表面:粗车2Z=2mm,精车2Z=2mm,所以内圆表面直径余量为4mm;3、底座上表面、侧表面及前后端面只需粗铣,Z=2mm4、底座下平面需半精铣,总加工余量Z=3mm;5、圆柱端面需半精加工余量Z=4mm。(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Ⅰ:车mm孔及两端面,机床选用C620-1卧式车床1、粗车孔Φ108(1)切削深度:单边余量Z=1mm,一次切除(2)进给量:选用f=0.5mm/r(3)计算切削速度:公式①==123mm/min(4)确定主轴转速ns==362r/min按机床选取n=400r/min实际转速V=136m/min(5)切削工时t=0.62min2、精车孔mm(1)切削深度单边余量Z=1mm,一次切除(2)进给量选择f=0.5mm/r(3)计算切削速度由公式①Vc==123m/min(4)确定主轴转速ns==362r/min按机床选取n=400r/min实际转速V=136m/min(5)切削工时t=0.62min3、粗车端面切削深度:2mm一次切除进给量f=0.5mm/r选取转速n=400r/min切削工时t==0.05min4、半精车端面切削深度:2mm一次切除进给量f=0.2mm/r选取转速n=400r/min切削工时t==0.125minⅡ:铣削外圆柱面,底座表面,mm内表面,机床选用X6040立式铣床粗铣Φ122±外圆柱面及底座上下表面和侧表面,采用直径d=10mm高速钢立铣刀,齿数Z=3fz=0.08mm/齿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45m/s,即27/min取nw=50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V===15.7m/min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fm:fm=fzZnw=0.08×3×500=120mmtm===4.59min半精铣底座底面,保证尺寸63±0.15mmfz=0.08mm/齿V取V=0.45m/s,即27m/minns===500r/minV=26.5m/minfm=120mm/mintm==0.5min粗铣mm内表面选用高速钢立铣刀,齿数Z=30,dw=4mmV取0.13m/s,即7.5m/minns===600r/min机床有600r/min转速,所以V=7.5m/min,ns=600r/minfm=fzZnw=0.08×3×600=144mm/mintm==2min粗铣底座两端面选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w=200mm齿数Z=3,V取27m/minns===42r/min取nw=37.5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VV==23.6m/min工作台进给量fm为fm=fm=fzZnw=0.08×20×37.5=60mm工时tm==2minⅢ:钻螺纹底孔及孔选用Z540A立式钻床钻螺纹底孔,选用硬质合金钢YG8钻头进给量ff=(0.18~0.22)×0.75=0.135~0.165mm/r取f=0.15mm/r切削速度取V=0.45m/s,即27m/min,所以ns===2262r/min取机床最高转速1400r/minV==16.7m/min(3)切削工时tm=3×=0.17min钻孔,选用硬质合金钢YG8钻头(1)进给量ff取0.15mm/r(2)切削速度取机床最大转速1400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V==37.4m/min(3)切削工时tm==0.15min钻通孔F=0.15mm/rV==43.9m/min(3)切削工时tm==0.038min钻螺纹底孔(1)进给量ff取0.15mm/r(2)V==13.2m/min(3)切削工时tm==0.038minⅣ:攻螺纹3×M5,2×M4。1、3×M5螺纹底孔倒角按机床选取n=710r/min2、攻螺纹3×M5V取0.1m/s,即6m/minns=382r/min按机床选取n=355r/min工时tm==0.09min3、2×M4螺纹底孔倒角n=710r/min4、攻螺纹2×M4V=6m/minN=355r/min工时tm==0.02min最后,将以上各工序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的计算结果,连同其他加工数据,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夹具设计问题提出本夹具用来钻mm孔,由于对此孔无严格的精度要求,故设计夹具时主要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而精度不是主要问题。夹具设计定位基准的选择:考虑到工件的形状,此工序选择外圆柱面为定位基准,用V形3块定位。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切向力===561N背向力===378N进给力===558N夹紧力N选用压板压紧,实际加紧力N应为式中,和是夹具定位面及加紧面上的摩擦系数,==0.5。压板用螺母拧紧,由《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1-2-23得螺母拧紧力根据杠杆原理压板实际加紧力为此时已大于所需的1460N的夹紧力,故本夹具可安全工作(三)定位误差分析定位元件尺寸及公差确定。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为一平面和两定位销,孔与销间隙配合。工件的工序基准为孔心,当工件孔径为最大,定位销的孔径为最小时,孔心在任意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等于孔与销配合的最大间隙量。本夹具是用来在卧式镗床上加工,所以工件上孔与夹具上的定位销保持固定接触。此时可求出孔心在接触点与销中心连线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为孔径公差多一半。工件的定位基准为孔心。工序尺寸方向与固定接触点和销中心连线方向相同,则其定位误差为:Td=Dmax-Dmin本工序采用一定位销,一挡销定位,工件始终靠近定位销的一面,而挡销的偏角会使工件自重带来一定的平行于夹具体底版的水平力,因此,工件不在在定位销正上方,进而使加工位置有一定转角误差。但是,由于加工是自由公差,故应当能满足定位要求。(四)夹具操作简要说明:如前所述,在设计夹具时,应该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干涉。应使夹具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降低成本。提高夹具性价比。本夹具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装卸工件时只需靠压板紧定螺栓的松紧即可轻松实现。参考文献艾兴,肖诗纲主编.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2.赵家齐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3.李益民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4.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农业机械学院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在删除安全生产设备管理方案第一章生产设备的安全机器是现代生产的核心。然而,随着生产率的提高,机器又给生产现场带来危险。传统认为,对机器危险做适当控制既花钱又影响生产效率。另外,工人在操作机器或在机器周围工作时可能拆掉防护装置或拒绝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再有,许多企业根本不重视机器的安全。本章将阐述对机器安全方面的许多消极态度的不合理性。消除机器危险,同时增加产量完全是有可能的。即便是要安装防护装置,也不一定就意味着花钱多或降低生产率。在某些特别的位置确实存在着机器危险情况,比如:作业点、机器动力传输点或移动加工件周围。本章重点阐述作业点的危险,因为这个位置的防护措施通常比较困难,但又与生产效率有密切关系。其他危险当然也不能忽视。一、对机器进行生产效率检查:在工厂里转一转,观察下面的情况:有没有某个机器造成生产的迟缓或阻塞有没有由于填料或退料装置造成机器运作缓慢有没有由于机器或生产过程的危险造成害怕或踌躇的现象有没有机器防护装置被改动、拆掉或毁坏的现象如果上述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是”,那么下面的指导则有助于处理机器生产率和安全的问题。消除危险,安装保护装置,使用个人保护用具,一定要按这个顺序做:发生事故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给人带来痛苦。然而,在存在许多危险因素的车间做到避免事故发生并非易事。这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策略。其中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完全消除危险。这是否听起来不大可能?本文有许多彻底消除危险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如果不能消除危险,那么就在周围安装防护装置。但防护装置必须要认真设计,否则将会起妨碍作用。把个人保护用具的使用作为最后办法,如果必须要使用个人保护用具,那么就要保证时常监督用具的正确使用:用危险小的机器或生产过程取代危险机器在危险区周围设立防护设施在危险未消除或未设防护设施之前,提供个人保护用具购买安全的机器:当订购新机器时,要特别注意强调机器结构的安全性。危险加工件应该处于不会伤害工人的位置,特别是操作点必须没有危险。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填料和退料装置不仅能够消除危险,而且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要考虑订购带有这样装置的机器,因为这些装置相对整个机器的成本来讲并不昂贵,但有与没有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大不一样。采用填料和退料装置提高生产率,减少机器的危险:许多机器(特别是冲压机)的生产效率受限于加工部件填入机器和从作业点退料的速度。在不采用填料和退料装置的情况下,生产速度将受工人操作的速度、工作的复杂性、防护装置的种类和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影响。如果没有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填料和退料装置,工人就会摆放冲压件,然后让手躲开机器的循环运转,之后把冲压件拿开,最后从机器上取出冲压成品。实际上,只有20%的时间用于机器生产。这还没有考虑在不是自动化的情况下作业点防护装置的拆卸和替换。有填料和退料装置,生产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然而,填料和退料方式也要考虑安全措施。在进行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在安装和调试填料和退料系统时,在清除填料故障和做润滑和保养的过程中,都要极度小心。另外对新的填料和退料装置进行评估时,也要非常仔细认真。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填料和退料装置,如下:手工填料的基本办法就是不让操作工人的手进入危险区域这种填料装置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推滑板(如图3-1)。推滑板上有一个模孔,工人在冲压点外部把冲压件放在模槽内。当推滑板推进冲压点时,机器就做冲压循环。转盘填料装置(3-2)根据同样原理,可以同样大大提高冲压操作工人的生产效率。如图,填料板有一个自动退料和收集冲压成品的装置。自由落体填料桶(3-3)可以结合到滑板装置上,这样省去了每一工作循环放入新的被冲压件。显而异见,采用滑板加装填料比手工填塞被冲压件要节省很多时间。还有许多从“自由”重力获益的其他办法。如图(3-4),简单的倾斜坡面填料装置可以用来把被冲压件送到默子里。注意:图中防护网把工人与冲压点隔开。图3-5,这个容易制作的重力填料装置可以使研磨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填料和退料系统的形式多种多样,从非常简单的到非常复杂的。有些容易设计和安装的是采用半自动化,以及采用斜面、转盘和滑板。退料作业可以采用机械装置、压缩气体或是填料系统整体的一部分装置。采用正确的防护种类:机器的运动形式不同,生产要求也不一样。同样,也存在不同种类的危险。转轴、轮子、滚轮、滑轮及齿轮会卷衣服和皮肤,也会毫不含糊的把工人拉进机器里。如果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相对旋转(3-6),就会产生一个“夹点”,而这个夹点就可能抓住工人的手或衣服。机器来回移动,往复运动、移动的机器或毛坯与固定物体之间部分就可能抓住工人。直接进行切割、冲压、裁剪和板金操作也会导致严重事故发生。因此,根据机器要求或针对具体的危险特点配置相应的防护措施。1机器防护的种类:固定的防护装置比较简单,它直接固定在机器上或一稳固面上,比如墙壁或地面。制作它们的材料应该结实,可以起抵御飞削的作用。作业点固定防护装置应该与填料与退料系统相结合,从而不妨碍生产。固定防护装置应该只能用工具拆卸。互锁定防护装置要不时的与固定防护装置和防护盖结合使用。当防护装置或防护盖打开或移走时,这种装置就断开机器的供电或机器的工作(3-7)。它们还可以在机器工作周期之前挡住进入作业点(3-8),但必须特别当心的是:当作业过程有惯性时,要等机器停下以后再打开护盖。可调式防护装置可以调整同送入作业点的加工件尺寸相吻合,同时又有很好的保护作用(3-9、3-10)。双手控制。事故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工人在用一只手填料加工件的同时,另一只手在操作开关,如果双手在时间上配合不当,那么当一只手还在机器里时,机器就开始工作了。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时,把控制机关设计成两个开关或搬动杆必须用两只手同时操作才有效。这样,工人的手必须移出机器后机器才能工作。但是,设计不用一只手操作的控制按钮或机关并不容易,当有粘连或卡住的情况时,要用漆盖顶住或采取防护机器继续运转的措施。因此,非常有必要监督这些装置使用是否使用恰当。2设计机器防护装置:制作防护装置的前提条件通常是低成本,有助于设计和制作防护装置的要点如下:完全封闭的防护要优于部分封闭的防护。应该避免部分防护防护装置尽可能的装在危险区域。但要当心:移动的皮带同固定的防护装置产生摩擦不仅会损坏皮带,而且还可能产生火花的潜在危险防护装置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与填料和退料系统相结合为了不降低生产效率,防护装置在做简单维修时必须能快速打开和关上设计用来断开作业的合叶式防护如果打开进行维修的话,建议在重新作业之前更换新的防护装置应该保证作业区清晰可见任何妨碍生产效率的防护装置应该设计适当的维修机器:即便装了防护装置,机器维护不良同样会造成危险。他还会产生较多的停机和质量问题。适当的维护并非损失生产时间,而是一种提高生产率、降低修理费用的投入。维护应该包括防护装置。工人通常把护板拆下来清理机器,更换模具,或者进行维修加油。再有,防护板还常常由于降低了工人监督作业区产品质量的视线而被拆卸下来。这些防护装置应该检查、清洗、甚至更换,如果必要,应该重新设计。由合格人员对机器进行维护保养将会减少修理的频率,减少工人拆卸防护装置的次数。维护项目还包括必要监督质量的视线部分进行日常清洗。当对机器进行修理或保养时,机器的控制开关必须锁上,并贴上标签说明“危险勿动!”如果没有其他保护措施,采用个人保护用具:如果不能消除危险,也没有适当的防护装置保护工人,那么最后的办法就是采用个人防护用具。但有时危险在于个人防护用具会日益磨损老化。如果必须使用个人保护设备,那么只能根据具体危险情况采用国家认定的符合标准的用具。个人防护用具也必须根据根据的说明进行维护保养,当损坏或破旧时必须更换。使机器更安全,更有效的规则对机器进行效率检查消除危险或安装防护或在别无办法的情况下使用个人保护用具,一定要按这个顺序进行购买安全的机器采用填料或退料装置以提高生产率,减少机器的危险使用正确种类的防护装置适当的维修机器如果没有其他防护措施,使用个人保护用具第二章危险品的控制在中小企业里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危险品。对于大多数危险问题进行控制的方法既简单又廉价,改进后既可节约成本又可提高生产率。污染的环境往往对生产不利。大量的尘埃、油料、油漆和其他涂料都会影响生产效率、增加监测和清洁工作,还会污染原料和产品。因此,控制危险品对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有很大潜力。大量化学物质的暴露会导致疲倦、头痛、头晕,并会对眼睛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从而引起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以及工人出勤率的下降。如果条件得到改善,劳动生产率就会大大提高。许多化学品危害问题不用花很多钱便可得到解决,同时还可以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用危险小的物品代替危险大的物品:很多企业用有机溶剂清晰金属和其他材料。有机溶剂既危险又昂贵。可以用危险小的物品取代有机溶剂,比如清洁油污一般用皂类清洁剂。含量为5-10%的肥皂水比有机溶剂既便宜又安全(4-1)。用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可以更彻底的去除油污。用这种办法清洗金属表面一般比较彻底,再上油漆不成问题。为防止生锈,洗净后的每一个加工件要干燥后分别保存。用类和碱类物质进行清洁和出垢比用有机溶剂更安全、更节省,而且不需要更多通风设备和氧化。但在碱性物质时要用防护眼睛或手套。用盖子、容器和隔离措施控制危害,减少损失:物质从开口的容器里蒸发或泄漏的容器或管道流失会导致直接损失、增加成本,且危害工人的身体。有机溶剂、油漆或胶的烟雾可用特殊盖子防止有害物质和废物的蒸发(4-2)。加盖隔离可减少机器如车床、刨床、磨床或搅拌器产生的污染。机器保养不善也会导致不必要的危险和损失。车床或其他机器的漏油滴在工人的皮肤和衣服上可导致湿疹和皮癌。这样的泄漏也浪费昂贵的机油。把某些工序限制在隔离的房间或空间可有效地减少危险。对少数接触污染物的工人应加以特别保护。节约用于加热化学物品的能源:高温液体蒸发可能会在空气中形成密集的危险物质。在装有有机溶剂、碱和酸的容器加热清洗或去除油垢时,胶质或带有涂层材料熔化时,在进行电镀时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做这些工作往往不了解最高温度限制。温度过高增加了工人接触危险化学物品的机会,同时意味着在蒸发过程浪费更多的能源。使用恒温器可以获得最低的适当温度(4-3),如果没有恒温器,可用电流表加人工温度控制。正确地进行清洁,不要散落尘削:尘削来自磨、锯、钻、包装、搅拌和其他生产过程。尘削颗粒的大小及其危险程度各不相同。尘削增加对机器的磨损,从而增加对保养的要求,同时还可能影响原材料和成品的质量。尘削进入呼吸系统还会对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有些尘削还会通过皮肤吸收而导致疾病。尘削必须经常打扫。多数尘削须在产生时用排风装置彻底清除(如在磨床和圆形锯床接口处)。残留的尘削必须每天清除,除此之外还须定期对墙壁、储藏架和其他容易积尘的地方进行大扫除。玻璃窗、墙壁和台灯上的灰尘会很大程度的影响照明。注意:不要扫地扬尘。用压缩空气吹除地面或工作台尘削是常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既危险又徒劳无益。灰尘里的细小尘埃在扫地后不会立即落下。0.001mm的尘埃在静态空气中下降1米需要3.5小时,也就是说尘埃在一天的工作时间里大多游离于空中,且容易被人吸入(4-4)。通常,灰尘在空中不易被人察觉,但第二天灰尘就会落得到处都是。有效控制尘削的办法包括使用真空吸尘器和喷雾器。尘削湿润后很容易用扫帚或水冲干净。有效利用现场通风设备:现场通风设备只能是在其他方法无效时用于降低化学危险的办法。很多企业花大量的钱安装通风设备来控制危险物质,但往往事倍功半。其实有很多方法既经济又高效,有些非常实用。1正确使用风扇:风扇用于清除工作场所的危险物质。有害空气从通风处吹走(4-5)。有些情况下灰尘可吹入一个积尘器(4-6),注意以下几点:风扇和通风口之间不能有障碍物,任何障碍物都会极大的影响效果风扇转速要低以减少震荡污染空气排除不能途径工人从工作场所排除的有害气体不能危害企业以外的人员2使用排风和进风通风设备:用排风机、风扇或通风设施排出有害气体功效有限(4-7)。尤其是喷漆、去油和焊接等工种,使用排风系统常常是不够的。但可以对这些系统进行改造,即用一个小风扇将废气推向风机方向。小风扇的功率必须较小,(相当于排风机功率的10~20%就足够了)功率过大会造成旋涡,影响效果(4-8)。气温影响空气流动。即使很小的温度差都会引起很大的空气流动。锅炉、烘箱和熔炉等热源会使气流上升。如果某一工序释放有害气体,就要利用自然空气流动来排除这些有害气体。通风系统如果与热气流方向不一致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4-9)。穿过或围绕建筑物的自然气流都可以加以利用。使用个人保护用具作为最后措施:从前面章节知道最好的办法是彻底排除危险,如果不能彻底排除,就加装防护装置。然而,个人保护用具(PPE)是对付危险物质的最常用方法,尽管这种方法既昂贵又不舒服,工人又不愿配戴。如果选择、保管和使用不当,再昂贵的设施都可能无济于事。因此个人保护用具应当在别的所有方法不可行是再使用。有一些指导原则有助于保障个人防护用具的有效使用:根据特定的危险选择适当的保护器械。个人保护用具的生产厂家可以帮助选择。选择适当的防毒面具非常关键。不要把防灰尘滤芯用于过滤蒸发气体。从事喷漆、去除油垢及类似工作时产生的有机溶剂气体可以穿透灰尘滤芯(4-10)。选择扣戴严密的防毒面具,如果防毒面具漏气就几乎起不到保护作用定期更换滤芯。保护工人不受气体危害的滤芯应该每天或更短时间之内更换一次由于过滤防毒面具使呼吸不顺畅,因此配戴它很憋闷。工人很快会感到疲劳,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因此,配戴过滤防毒面具的时间每天不应超过3小时。如果确实须较长时间,就应该使用提供空气的防毒面具定期保养防毒面具,定期清洁和检查阀门及橡胶密封条更换损坏的手套。戴橡胶或塑料手套,避免手几接触有机溶剂、腐蚀剂或其他物质。要特别注意,有些液体是能够渗透橡胶和塑料的。戴不适当的手套或磨损的手套会使化学物质渗透,这样可以不戴手套更危险不要在工作场所吃东西或把危险物质带回家:危险物质严重暴露往往同福利设施差有关系。在工作场所吃东西由于手指和食品都受到污染,因此是许多铅中毒病例的主要原因。工人家人当中也发现有铅中毒和石棉导致的肺癌病例,原因是工人把藏匿在头发里或沾在衣服上的铅和石棉纤维带回家造成的。这些事实更强调有良好的餐厅、清洗设施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