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课件完整版_第1页
《致大海》课件完整版_第2页
《致大海》课件完整版_第3页
《致大海》课件完整版_第4页
《致大海》课件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致大海普希金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诗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他的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他的代表作主要有政治抒情诗《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和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自由颂》等。他一生写了近九百首抒情诗。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民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创作成就,对俄罗斯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写作背景: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年仅21岁的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民主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奥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幽禁此地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写诗人向大海告别。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它的美,以它的自由奔放向世人召唤。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诗人与大海在紧紧相联。第二部分(3-13)写大海引发的诗人的联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第三节至第七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悉愁满怀的。八到十五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诗人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酮,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

第三部分(最后两节)写诗人誓言绝不忘记大海,要为自由奋斗不息。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怕整个身心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水不忘怀。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勾画出来。

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节7节);缅怀英雄拿破仓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节13节);永久怀念大海(14节15节)。

(三)具体研习

3。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如诗句“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砍群的船只就会被覆亡。”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4,作者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明确: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5.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

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份’。如诗句:“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这里“隐秘的愿望,即第6节诗人所写的“我曾想远地离开……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6。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胁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四)欣赏品味下面四个片段,谈谈你的理解

1: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明确:大海运一意象己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因为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忧郁的怨诉”,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这临别时,她又向诗人发出了“召唤的喧响”,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因而诗人在第3节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矢志追求。

2: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顾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旭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明确: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井用“任我的诗歌顾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1

3: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明确:这里的“歌者”指拜伦。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为自由而战的革命者,因而诗人对他十分崇敬,认为他虽已离开人世,但他的“桂冠”诗人作品与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诗人充满激情地呼告大海“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为伟大的诗人而歌唱1诗人在这里缅怀拜伦,赞美拜伦,正是赞美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4;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俄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明确: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伢’,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峭岩,海湾,闪光,阴影,波浪,带到“荒

漠之乡”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

相关资料(1769-1821)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早年深受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大革命期间参加革命军,在土伦战役中战功卓著。1795年10月5日临危受命,平定了王党分子的叛乱。后远征意大利,打败奥地利并侵入埃及。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就任第一执政。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自任皇帝,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制定《拿破仑法典》。对外扩张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军,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其战争破坏和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同时也具有掠夺他国的侵略性质。1814年反法同盟军队攻陷巴黎,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3月出逃,在法国人民和军队的拥戴下重夺政权。6月,在滑铁卢战役被反法同盟打败,再次退位,流放到太平洋的圣赫勒拿岛,后病死于该岛。拿破仑·波拿巴(1788-1824)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1809年他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马尔他等地。这些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逢勃发展,大大开拓了诗人的政治视野,孕育了后来的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东方叙事诗》(诗里塑造了一系列无国无家,个人与社会对立的“拜伦式的英雄”)。1811年回到英国。为支持纺织工人暴动,发表讽刺诗《〈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这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方式惨无人道的杰作。1816年拜伦离开英国,后在意大利参加烧炭党的组织,反抗奥地利的统治。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