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_第2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_第3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_第4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1-班级姓名.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并寻找的学科。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多、多、多。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着世界,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使人类利用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协调人和的关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二、实验和观察1.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规程。2.实验室常用仪器: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电流表:eq\o\ac(○,A)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eq\o\ac(○,V)测定电压的大小。显微镜:用来观察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加热。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玻璃棒:主要用于、引流、转移固体药品。3.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态度:认真的观察,目的明确;方法:操作和观察要全面、细致、深刻,并用文字适当地描述;注意:操作要,记录要。4.由于人体感官具有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和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1、长度的测量。初一科学复习提纲-2-班级姓名.1.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l千米(km)=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毫米(mm)=106微米(µm)=109纳米(nm)2.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思考:视线偏左读数,视线偏右读数。*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否则数值没有意义)。*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知道: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值决定的。卷尺、皮尺的用途。指距、步长可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等。*滚轮法:测较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长。*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2、体积的测量。1.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大小。固体体积国际的单位是(m3)。2.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米3=分米3=厘米3=109毫米31升=l分米3=毫升=厘米33.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体、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或直接测量。初一科学复习提纲-3-班级姓名.4.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桌面上。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处相平。俯视时,读数偏;仰视时,读数偏。**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3、面积的测量。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四、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2.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热的物体温度。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来测量。3.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但不能碰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后再读数。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4.体温计。测量范围从℃~℃。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到玻璃泡中。5.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五、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2.质量具有以下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kg。1吨=千克,I千克=克=106毫克。初一科学复习提纲-4-班级姓名.[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千克=1公斤1斤=500克1两=50克]4.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质量。5.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分度盘、、托盘、横梁、横梁标尺、、砝码、底座、螺母。6.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2)调平:将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里)调。(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4)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5)整理器材:用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移回“0”刻度线处。[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六、时间的测量1.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古时,人们常用日晷、燃香、沙漏等方法来计时。现在人们常用、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2.时间的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年。I天=小时l小时=分钟=秒。3.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是指时间的一个点,如10:00;时间间隔,是指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4.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秒。七、科学探究1.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3.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初一科学复习提纲-9-班级姓名.第三章地球与宇宙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1)、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是----------------千米,所以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椭球体。(2)、世界上首先率领船队绕地球一周的著名航海家是-----------------。(3)、观察海面上从远处驶来的帆船,你先看到----------------。2、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都是圆,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众多的经线和纬线如何区分?人们采取了给经线和纬线标定度数的方法,这就是经度和纬度。经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经线纬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纬线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3)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1)0o经线(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2)西经20o和东经160o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180o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0o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南北回归线(23o26'),是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3)南、北极圈(66o34')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1)、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2)、比较不同经线的经度可以发现,在东经部分,自西往东经度数不断-----------------(填升高或降低),而在西经部分,自西往东经度数不断-----------------(填升高或降低)。(3)、东西半球分界线,纵贯三大洋和一大陆,它们是-------------、-----------------、-----------------和------------------------。(4)、某人发现自己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他此时的位置是----------------------------------。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问、图例。(1)比例尺:①比例尺表示-----------------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②我们通常把小于或等于1∶1000000的比例尺叫-----------------(填“大、“中”、“小”)比例尺。③上题中比例尺的含义是---------------------------------------------------。(2)方向: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表示:-----------------、-----------------和-----------------。其中精确度最高的是-----------------,最常用的是-----------------。(3)图例和注记: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二、太阳和太阳系:1、-----------------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直径约为-----------------千米,表面温度约为-----------------℃,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千米。2、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3、-----------------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4、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年,黑子数极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1988年开始为第周。初一科学复习提纲-10-班级姓名.5、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6、太阳的中心天体是-------------,它之所以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的主要原因是-----------------。7、按与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写出九大行星的名称:-----------------------------------------------------------------------------------------------------。8、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的名称是-----------------和-----------------。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带有光环的行星是-----------------、-----------------和-----------------。9、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和----------------轨道之间;离地球轨道最近的两颗行星是----------------和-----------------;与地球邻近的恒星是-----------------。10、世界上最著名的彗星是-----------------,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公转的周期是-----------------年,该彗星最近一次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下次光临地球将是-----------------年左右。彗星是由-----------------、-----------------和-----------------组成的。11、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时,与大气-----------------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称为流星现象。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12、银河系是由众多-----------------和-----------------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银河系,呈---------------------------------------------------。民间所说的“银河”是指----------------------------------。13、世界上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人类打开了航天大门的国家是-----------------。14、目前,人类可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为-----------------光年。三、月球与月相:1、-------------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它的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它上面既然没有大气层,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2、月球各种圆缺的形态叫-----------------。造成“月有阴晴圆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3、月球表面明亮部分的地形是-----------------,阴暗部分的地形是-----------------。4、月相的形成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平均为-----------------天,又称为-----------------,农历的日期就是根据它来确定的。5、回答下列与我国节日有关的问题(写出对应的农历日期和月相):中秋节----------------------------------。端午节-----------------;-----------------。春节-----------------------------------。重阳节----------------------------------。6、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满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初七、初八为-----------------月。四、日食、月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的现象,叫日食。日食发生的条件是:第一,日期必须是-----------------;第二,----------必须运行到-----------------和----------------之间,并且它们正好或接近排成-----------------。由于---------------------------------------------------------------,所以日食不是每月都会发生。2、出现日食那天的月相是-----------------,农历的日期是-----------------。3、日食的三种类型是-----------------、-----------------、-----------------。每当日食现象发生时,太阳被-----------------遮掩总是从日轮的---------------缘开始,---------------缘结束。4、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的现象,叫月食。月食发生的条件是:第一,-----------------------------;第二,----------------------------------------------------------------------------------------------------------------------。由于月球的公转轨道面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有一个-----------------,所以月食不是每月都发生。发生月食时的两种类型是:-----------------和-----------------。5、当地球上看到发生月全食时,在月球上的人将看到的是-----------------。假如,地球是透明的,那么在地球上将看不到-----------------现象,但仍然能看到-----------------现象。初一科学复习提纲-11-班级姓名.五、星座:人们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按照国际上的规定,全天分成-----------------个星座。北斗七星在天空组成斗状,其斗柄在不同季节指向不同。在晚上8、9点钟观测时,春季斗柄朝-----------------,夏季斗柄朝-----------------,秋季-----------------,冬季-----------------。在下列星座后面填上恒星名称:天琴座--------------------,天鹰座--------------------,小熊座--------------------,大犬座-----------------。5、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反映了----------------------------------。6、活动星图第一面的“窗口”是指----------------------------------,第二面“窗口”所显示的星图是指----------------------------------。7、冬季星空东南方向全天空最亮的星是-----------------;在星空中,看来运动最不显著的天体是-----------------;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中,终年可见的一组星座是--------------------------------------------------。8、简述在天空中寻找北极星的方法?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三态的相互转化一、物态变化:三态的相互转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和。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的变化——吸热和放热。固体、液体、固体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是物质由变成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图甲为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阶段,此阶段吸热,但温度基本,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CD段表示态升温阶段。图乙温度℃时间/分A温度℃时间/分ABCDEFG第3题图直至全部变为。熔化一凝固的图象熔化一凝固的图象2、说出几种晶体、、。非晶体、、、。如图: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像的AB、BC、CD、DE、EF、FG段中。晶体处于固态的是段,处于液态的是段,处于固液共存的是段,温度升高的是段,温度降低的是段,温度不变的是段,吸热的是段,放热的是段。初一科学复习提纲-12-班级姓名.(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是物质由变为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和。两者有以下联系点:相同点:不同点:(1);(2);(3);(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具有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大量的热。2、影响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举例说明,加快蒸发的例子:。减慢蒸发的例子:。3、人能利用的蒸发来调控体温,人的正常体温一般保持在之间。正常体温是体内和维持相对平衡的结果。医生给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使病人体温。4、在水沸腾实验中,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只有98摄氏度的原因是:,在沸腾前看到了气泡从水中冒出来的原因是:,体积变化情况是:,在沸腾时看到了气泡从水中冒出来体积变化情况是。5、沸点低的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特殊的作用,冷冻疗法就是利用的特性,让其在常温下迅速,而暂时失去痛感。6、液化是物质从变为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成的小水珠。7、要使液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三)升华和凝华:1、升华是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过程。升华需要热,凝华会热。冬天衣服冻干是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的结果。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2、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依次是:,,,,,。3、试试看:说出物态变化的过程: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2)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3)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4)洒在地上的水变干:;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6)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7)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8)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9)出炉的钢水变钢锭:;10)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4、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初一科学复习提纲-13-班级姓名.5、下列几种物态中全部在吸收热量的是()A、凝固、升华、凝华B、凝华、汽化、熔化C、熔化、升华、汽化D、熔化、汽化、液化6、火箭在飞行时,外壳与空气发生摩擦产生高温,,因此外壳上涂有一层特殊的材料,防止温度过高,其原理是:A、材料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B、材料不传热使温度不升高C、材料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二、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或等微粒构成的。分子的基本性质:(1);(2)分子之间有空隙,物质之间的间隙最大;分子的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大于扩散大于扩散。观察较大物质分子的器材是,观察细胞的仪是。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扩散现象就越。蒸发是一种缓慢进行的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液体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3、蔗糖溶于水后证明它还没有消失的证据是:。4、分子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也越。5、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冰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水中的要。三、物质的溶解性:1、物质的溶解性是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的大小。溶解速度是表示物质溶解时的。2、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的。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是。3、物质的溶解能力随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气体在液体中溶解时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压强越大,气体溶解能力。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4、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有的温度会,要热量;如的溶解。有的温度会降低,要热量,如的溶解。5、探究实验——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影响因素,体现了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注意此实验的前提条件是,食盐的一定,水的体积一定,然后再来讨论影响因素。可能有的影响因有:、、、。四、物质的酸碱性:1、通过使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知道。使用pH试纸可以测定,pH的范围通常在之间。PH,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数值越,酸性越强;pH>7,溶液呈,数值越,碱性越强。初一科学复习提纲-14-班级姓名.2、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方法:用的玻璃棒被测试的溶液,滴在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3、浓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