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凌空》导学案 (教师版)_第1页
《“飞天”凌空》导学案 (教师版)_第2页
《“飞天”凌空》导学案 (教师版)_第3页
《“飞天”凌空》导学案 (教师版)_第4页
《“飞天”凌空》导学案 (教师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飞天”凌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学习难点:区别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本课的补白----“什么是新闻特写”,按照读新闻的方法读本课。研习本文,分析和赏析课文是怎样特写的,包括动作描写、侧面描写及比喻的修辞。【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背景透视。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2.知识链接。(1)特写: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即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2)分类: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注意:非一件事的始末或一个人的一生。(3)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相同点:二者都是新闻的范畴,都要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消息,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新闻特写不要求报道新闻的全过程,只抓住新闻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场景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借助一些文学手法。二、预习任务1.查阅资料,了解第9届亚运会的相关情况。2.集合注释扫除字词句障碍,给“”读读写写”注音释义。3.细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结合“旁批”,你试着做批注。(2)本文报道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了什么场面来刻画的?尝试品味二、三段动词的作用。

(3)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哪些修辞手法?作用如何?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凌()空翘()首酷()似屏()息敛()声眼花缭()乱悄()然língqiáokùbǐngliǎnliáoqiǎo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她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B.还没等观众从眼花撩乱中反映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C.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D.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嬴得了金牌。3.填上合适的词语。(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翘首):抬起头来。(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好明白过来。4.理清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准备跳水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5.记者在撰写本则新闻时,重点采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写法上重点采用了特写镜头。所谓特写镜头,就是通过敏锐精细观察、迅速准确捕捉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把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典型人、典型事或典型场面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记者将吕伟最后夺冠的刹那间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将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度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绘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镜头。【课中导读】一、听读课文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内容。【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的比赛冠军的事。一句话简要概括:跳水姑娘吕伟夺魁。2.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交流点拨】课文主要写了吕伟跳水前的场面,跳水时动作的全过程,以及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内容。3.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交流点拨】吕伟跳水前的场面及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二、内容解析1.全文着重刻画了吕伟跳水的几个镜头?试着找一找。【交流点拨】“准备→起跳→腾空→入水”(1)镜头一:准备①“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简要分析句子的表现手法。【交流点拨】神态描写。体现了新闻特写生动而集中地再现人物的特点。②文章开头写她站在10米高台的姿态,为什么还要写“白云”、写“飞鸟”?【交流点拨】动静结合。作者描写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吕伟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2)镜头二:起跳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美妙身姿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身姿的轻盈、潇洒。(3)镜头三:腾空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她在空中转体的速度比作旋风,把她翻腾的动作比作流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动作的娴熟,体现了她的沉静。(4)镜头四:入水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交流点拨】用一个比喻“像轻盈的、笔直的箭”,一个动词“插”,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入水时的水花之小,作者抓住跳水动作每个阶段的独特之处,把高难度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写出吕伟精彩瞬间的具体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综合2-4段品析吕伟跳水这一细节描写的精彩之处。【交流点拨】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吕伟整个跳水动作的完美、精彩,令人难忘。3.除了吕伟跳水的四个镜头,作者还描写了观众反应、裁判评分等内容。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其作用。“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交流点拨】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的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澎湃的激情。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4.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交流点拨】用裁判的评分来侧面烘托出吕伟跳水的完美表现。5.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交流点拨】借印度观众之口发声,侧面烘托出中国运动员水平之高。“了不起”这个短句放在前面,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倒装句,借观众之口传达出作者作为中国人抑制不住的自豪之情。6.本段中写到了观众的反映,还写了“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从侧面烘托吕伟动作的迅速、轻盈、完美。三、合作探究1.标题《“飞天”凌空》能换成《吕伟跳水夺冠》吗?为什么?【交流点拨】飞天是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以“‘飞天’凌空”比喻跳水运动员如仙女般优雅的身姿,增添了文采,新颖动人,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交流点拨】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沉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3.比较异同。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1)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交流点拨】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4.探究写法。

(1)新闻性强。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了吕伟赢得10米跳台冠军的新闻事实。(2)动词精准、描绘细致。文章选取吕伟跳水的过程这一片段进行了生动细致地描写。起跳——腾空——入水,动词选用准确,描绘细致逼真。(3)表现手法多样。①动静结合,对比衬托。例:“她站在……飞鸟掠过她的身旁。”②联想:从跳水的画面联想到敦煌壁画“飞天”。显示她身姿飘逸,开启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优美意境。③描写方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交流点拨】1-4段,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吕伟整个跳水动作完美、精彩、令人难忘。5-8段,侧面描写,通过记者、观众的反映,衬托出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同时将特写推向高潮,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四、本课小结阅读__________《“飞天”凌空》,好像欣赏一组色彩绚丽、气韵流动的________,更像观看一场慢速放映的形象活脱、声情并茂的__________,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这篇被评为________________的体育报道,是光明日报记者_______、_______1982年11月24日在第___届亚运会现场(印度新德里)采写的。(新闻特写速写画立体电影全国好新闻作品夏浩然樊云芳9)随堂练习同【课后导练】六、作业布置学校运动会上,每位参赛同学都为了班级荣誉奋力拼搏。请你选取一个给你印象深刻的运动项目或者同学,写一篇新闻特写。【课后导练】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1.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对白云、飞鸟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这里为什么要交代吕伟的年龄?(3)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3.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2)“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4.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答案:1.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2.(1)用“白云”“飞鸟”的“动”衬托出吕伟站在10米高台时的沉静。(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