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_第1页
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_第2页
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_第3页
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_第4页
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第1讲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上)

【本讲重点】1.管理制度化的三个步骤2.是非判断与思维差异的来源3.根本问题探讨:一何以生二

管理概论

1.管理的三个层次管理是什么,对此一般有三个层次的理解,不同层次的管理理解相应有着不同的定义。管理是一种工具认为管理是一种工具、一门技术,这是对管理第一个层次的理解,也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在这种理解层面上,管理就只是按照一整套的技术模式去操作行动。管理是一种方法将管理看作是方法,这是对管理第二个层次的理解,它已经比较接近管理的真谛。既然是方法,那么一方面就必须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必须有灵活的适应性,应该随着企业特点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三分法这种管理思维以中国人为代表。三分法通常一方面给人迟疑和缺乏原则、标准的感觉,但是另一方面又会给人圆融变通的感觉。二分法这种管理思维以美国人为代表,是目前占据支配地位的管理思维。二分法一般给人是非分别的清晰感,但另一方面也会给人一种生硬呆板的感觉。一分法这种管理思维以日本人为代表。一分法一般给人迅速决断的速度感,但是同时也给人一种缺乏思考的盲目感。

3.管理的制度化不管是哪一种管理思维,都必须遵循和认同以下观念,即:虽然制度化的管理不是好的管理,容易因僵化而与现实脱节,但尽管如此,也仍然必须毫不犹疑地实现管理的制度化。管理的制度化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即:是非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是非化管理者必须根据一定的观念(主要是价值体系),判断哪些行为正确,哪些行为错误。这是标准化的必要前提。标准化根据已经确定的是非,将判定“是”的行为进行归纳,从而提取出相应的标准;而判定为“非”的行为则与标准化没有直接关系。制度化标准化的规定必须进一步制度化,即转变为企业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化的目的就是使标准取得普适性,进而取得约束整个企业的合法性。只有制度化才能使标准对企业经营发挥出真正的实效。

是非判断的背后

是非判断并不是一种天然客观的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和哲学观念,因而对完全相同的事物或者事件会作出截然不同的是非判断。

1.是非判断差异来自思维差异世界上主要有三分法、二分法和一分法这三种思维,不同的思维有着不同的是非判断,如下图所示:图1-1是非判断来自思维示意图是非难明是非难明是三分法思维的是非判断,中国人的是非观就是典型的“是非难明”。是非难明强调判断是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即使是非的标准很难把握,但认为判断的结果仍然应当是“是非分别”。是非分明是非分明是二分法思维的是非判断。是非分明意味着是非之间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根据这条界限,就可以清晰确定是非。美国人的是非观就是典型的“是非分明”:“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绝对不能含糊不清,脚踏两只船。是非不明是非不明是一分法思维的是非判断,日本人的是非观就是典型的“是非不明”。日本人极其尊重前辈和上级,凡是前辈或上级的言语命令都要听从和完全接受,而自己根本就不用做是非思考。这种是非观指导下的行为一般比较果断迅速,有雷厉风行的特点,但很多时候也很盲目,缺乏细心考虑。

2.思维差异来自哲学的不同思维的差异来自哲学的差异。同是在站在地球上看地球,不同角度和方位则有不同的看法,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东方人从东方看地球,西方人从西方看地球,虽然用的都是观察法,但同样的事实却有不同的看法。如下图所示:图1-2思维差异来自哲学的不同示意图东方人看地球东方人看到的是“生”的过程,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东方人认为一内涵二,一在先二在后,所以是“一生二”。因此,东方人认为合大于分,推崇“一”,讲究“和合”与“统一”,故而有“和为贵”的观念。西方人看地球西方人看到的是“分”的过程,即: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西方人认为二构成一,二在先一在后,所以是一分为二。因此,西方人认为分大于合,推崇“个体”,讲究“分析”与“对立”,故而有“个人秀”的风气。

三种管理思维的转化及其运用

三种管理思维的转化三分法思维可以轻易地转化为二分法和一分法思维,二分法思维也可以转化为三分法和一分法思维,但转化为三分法思维时相对比较困难。一分法则很难转化为三分法和二分法思维。所以下面只着重介绍二分法和三分法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共同变化。

1.二分法的变化二分法有两种变化,如下图所示:图1-3二分法变化示意图二分法变为三分法二构成一要变成一内涵二,也就是从二分法变为三分法很困难,因为条线不够长。所以对美国人来说,中国人很难懂,缺乏法制和规定,没有章法可循,甚至有时还会觉得中国人思维模棱两可。二分法变为一分法二分法要变成一分法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放弃标准线,学会绝对服从就可以。所以一个美国人可以很容易地就能理解并学会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2.一内涵二的变化一内涵二有两种变化,如下图所示:图1-4一内涵二的变化示意图三分法变为二分法一内涵二要变成二构成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曲线够长,可以拉为直线。三分法的思维比较复杂,对是非标准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强调较多。三分法转变为二分法,主要就是要将原先所持的是非标准简单化、单一化,随后即可依照标准一步步地作出是非分明的判断。三分法变为一分法三分法要变成一分法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完全放弃是非标准,学会绝对服从就可以了。三分法因为标准复杂难以把握而常常无法作出决断,现在变为一分法则只需取消标准听从命令就可以了,因为一分法只强调行动,完全不需要思考。

【自检】请您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现有三组人,一组是习惯于一分法思维的日本人,一组是习惯于二分法思维的美国人,还有一组是习惯于三分法思维的中国人。现在要求这三组人一直齐步向前,走了一段路程后发现前面有一条很宽的水沟没法齐步走过去。请问这时日本人、美国人、中国人分别会采取什么行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参考答案1-1第2讲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下)

【本讲重点】1.思维的共同变形2.三种管理思维的统一运用3.如何理解二分法与三分法

思维的共同变形二分法和三分法有着共同的变形,即都很容易变成一分法思维。只要肯放弃个人思考,听从命令、卖力工作,很快就可以转变为一分法思维。如下图:图1-5共同变形为一统全局示意图一分法思维的人因为平常习惯于根据命令来行动,缺乏独立的自我思考。所以一旦命令撤销,或环境改变,一分法思维的人就会感到极大的不适应和无助,结果也就很容易走向自杀来获得解脱。所以日本人会有“以死为美”的传统观念。三分法的包容性最强,可以轻易地转化为一分法和二分法。二分法的包容性则居于两者之间,转化为三分法就已经有些困难。而一分法的包容性则最差,很难转化为其他两种思维。三种思维的包容性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习惯于三分法的人一般思维比较灵活,一般比较容易学会思维生硬的二分法和缺乏思考的一分法。所以“三分法→二分法→一分法”的转变过程是一个顺势过程,而“一分法→二分法→三分法”的转变过程则是一个逆势过程。

三种管理思维的运用三种管理思维各有利弊,应该综合运用,用三分法思考,二分法决定,一分法执行。如下图所示:图1-6三种管理思维综合运用示意图

1.三分法思考当问题刚提出来时,应该用三分法来反复思考问题的实质,以及各种可能的解决途径。运用三分法思考问题时,会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易下判断。这样才能做到思考全面,考虑周到。比如进行投资,在投资之前一定要思考各种因素,提出各种可能的问题:该投资是否有回收,回收率是多少;投资周期多长,风险是否很大;市场热度如何,是否是投资的最佳时机;投资多少比较合理,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投资对象等等。

【自检】请您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某公司一名员工屡次发现经理的儿子偷窃公司财物,心中十分不满。于是就直接到经理办公室向经理报告了这件事情,并希望经理能够严格处置,为员工树立榜样。该经理听了之后很冷谈地问道:“是吗,你有什么证据呀?”该员工顿时无言以对。请问这位员工的行动体现了何种思维,有何缺陷。如果您是这位员工,会运用哪种思维,采取哪种行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参考答案1-2

2.二分法决定思考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用三分法思考之后,必须运用二分法思维进行决策,不然就永无解决问题之日。解决问题的时机一到就要果断地作出明快清晰的决策,一点也不能含糊。

3.一分法执行决策一旦作出,不管对错都必须强力执行。这时只有运用一分法思维才能够保证执行的力度和速度。

【小结】上面讲述重点是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即三分法思维、二分法思维和一分法思维。首先提出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或者方法,更是一种思维,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管理制度化的前提是是非化。接着则结合形象的图例逐一详细介绍了三种思维各自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最后指出了综合运用三种管理思维的方法,即:以三分法思考,用二分法决定,用一分法执行。第3讲“二构成一”和“一内涵二”的比较(上)

【本讲重点】1.“二构成一”的特性2.“二构成一”的优点3.“二构成一”的缺点

二构成一的特点及美国式管理

二构成一思维是西方人的习惯思维方式,有其基本的特性和优缺点。而以这种思维来支配管理行为所形成的管理方式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式管理。

1.二构成一的特性二构成一思维有以下六个主要特性:是非十分明确,表达也很清楚二构成一在思考问题上十分强调分清是非,在表达时则力求意思明确,绝不含糊。比如:英语的“YES”里面绝对不含有“NO”的成分,“NO”里面也绝对不含有“YES”的成分。彼此公平竞争,接受优胜劣汰二构成一十分注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立性和平等性,一切机会和竞争都力求公平,无论是起点还是结局都力求公平。只要是纯粹能力的较量,就不能存在暗箱操作,二构成一思维的人都会乐意接受“优胜劣汰”的结局。避免过度膨胀,讲求有力制衡二构成一推崇是非分明、赏罚公平,所以很容易导致权力的过度膨胀,进而损害个体间的公平。因此,二构成一又很讲究“制衡”,以抑制权力膨胀及其滥用。“制衡”的最核心特征就是平等公正,任何人不管地位高低和身份尊卑,都必须接受制衡。

【案例】在中国情况则大不相同。台湾某总经理平常都让秘书去影印,所以影印处的员工只认得秘书。某天经理自己去影印,结果员工因不认识他而拒绝为他影印。经理便大怒:“我是总经理,规定是我定的!赶快给我影印!”员工只得在这种权势的压力下听命照做。注重个人权益,尽力加以维护个体之间对权利、义务的规定都十分明确,非常注重个人权益,而且个体也有尽量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比如西方人对各自主管的工作都很明确,部署工作时,也是将工作分派给每一个人;而员工则只负责做好本职工作,互不干扰。善于表达之人,容易获得成功西方人赞赏个人的自我表现,所以个体可以随时随地向周围的人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特质和魅力。越善于推销自己的人就越容易获得领导的赏识,从而也就越容易获得成功。而隐藏自己能力、讲究谦虚的人在西方社会则很容易吃亏和被埋没。一切按照规定,大多依法而行西方人特别讲究“法的精神”,一切行动都要努力符合法律或者其他规定。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逾越法律的权力,并且任何判断都必须依据法律或者其他规定进行,绝不能根据人情亲疏以及个人的喜好来做判断。

2.二构成一的优点二构成一有六个主要的优点,即:适合于稳定的环境,打固定靶二构成一思维的管理非常适合于稳定的环境。在稳定的环境里,外界绝大多数影响因素都可以进行比较精确的预算和统计,从而也就可以制定非常明确的管理目标,并能够非常出色地完成这些目标任务。有一定的途径可循,形成模式二构成一思维的管理由于表达清晰、判断明确,所以很容易制度化,形成一种可供学习的模式。而一旦模式化,管理就成为一种可以无限复制的方法,任何企业都可以去学习、掌握和运用。但模式化的管理又非常容易僵化,因为运用者根本不会去体会创立者的初衷,并注意结合具体的企业实际,而只会不假思索地一味运用。权利义务相当明确,容易了解员工一进企业,管理者就会明确告诉员工基薪、奖金以及加班费的数额,同时也会非常清楚地告诉员工应该做哪些工作以及相应的义务。员工在了解权利和义务后,可以自主决定去留。看起来条理很分明,方便量化二构成一思维的管理对企业行为进行非常细致的管理:首先对行为过程进行详细切分,然后分阶段进行管理;接着对每个阶段的行为都进行过程量化和目标量化;最后对企业的整体行为进行目标量化。

【案例】某中国企业想对其采购员的工作进行量化,以确定企业的采购速度和周期。在量化中管理者发现采购员的工作速度不一:有些实地检查产品,一整天才能采购回来;有些则用电话采购,5分钟就可以完成。同时管理者又发现采购员记录工作也不真实:认真采购的员工怕领导批评自己费时,多将采购时间写成半天;电话采购的员工则将采购时间写成一两个小时。有利于教育和学习,传播快速二构成一思维的管理表达清楚、层次分明,而且模式化,便于教育和学习,所以各国企业都很容易学会和运用这种管理方式,进而使二构成一思维的管理成为全球的主流管理模式。相对地简单和专业,互不侵犯二构成一思维的管理极其注重专业内部的细致划分,以求使各个层面和角度的管理行为都能够数据化和精细化,有时完全接近指令化的程序。

3.二构成一的缺点二构成一同时也有着六个主要的缺点:客观呆板,缺乏应变力二构成一的思维已经习惯于按规矩章法行动,因此虽然做事客观,但同时也呆板且缺乏应变能力。固化僵死的制度和法规最终致使僵化人的思维,使人思维不灵活,行为不变通。依法而行,丧失创造力法律规章缺乏灵活性,一朝立法,十年不改。长期依法而行,依赖法制,自然导致思维惰性,进而逐渐丧失创造力。有例可援,不喜欢创新所有行动基本都要做到有例可援,也就没有必要自身再思考和作出判断了。一切照办显得又快、又有根据,而且创新又可能会出差错,因而也就形成了墨守陈规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单打独斗,不能够互助二构成一思维崇尚个体,尊重个体的能力和权益,鼓励个体推销自己和表现自己。所以个体的“自我”观念往往比较强,好出风头,相互之间不大愿意,也不习惯于团结合作。口说无凭,书面才算数西方人讲信用,要立字为据才算是作了信用保证。口头的许诺一般人不会当真,也就不会在意兑现与否。有了书面保证才能以后有据可依控告对方的不守诺言。这种态度同时也包含了对“法”的尊崇。按照制度,不容易调整制度往往是根据一时之需、一地之宜而定。所以随着时过境迁,制度就可能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平常习惯于按照制度行动的西方人,这时就很难迅速调整自己的行动,面对问题束手无策,根本就想不出新的对策和方法。

4.美国式管理的特征二构成一管理的代表就是美国式管理。美国式管理主要有以下五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两年不升迁,就要跳槽美国式管理的企业员工流动率非常高,经常是两年不升迁就准备跳槽。因为两年得不到重用就说明自己的能力不被企业认可,只好另择“良木”了。一年的考绩,不好就走美国式管理本身比较急功近利,对员工的考核往往以一年为限,一年之内员工的考绩不佳,就会被勒令辞职。这种考核办法反过来就促使员工也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方式来获得好的业绩,这样整个企业界就都弥漫着急功近利的氛围。个人为单位,彼此竞争美国式管理完全信守“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鼓励个体表现和个体间的公平竞争。因此员工之间容易形成好胜心理,经常进行无休止的竞争较量。正因如此,美国式管理的企业很难建立起员工之间互助互谅的和谐关系。一切有标准,同工同酬美国式管理的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报酬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同工同酬。每个员工不管能力如何,只需完成自己的工作量,超额完成也不会多付薪水,如想提高工资,除非升级或者变更工种。样样有规定,搞制度化美国式管理的企业由于高度的制度化,企业内部缺乏自由空间,员工都成了各有专职的机器人,人与人之间也完全只有一些非常机械化的交流和沟通。第4讲“二构成一”和“一内涵二”的比较(下)

【本讲重点】1.“一内涵二”的特性2.“一内涵二”的优点与缺点3.管理中的二分法与三分法

一内涵二的特点及中国式管理

一内涵二思维是东方人习惯的思维方式,有其基本的特性和优缺点。而在以这种思维来支配管理行为所形成的管理方式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式管理。

1.一内涵二的特性一内涵二主要有六个特性,即:是非并不明确,表达也很含糊具有一内涵二思维的表述者是非并不明确,表达也很含糊,因此听者就必须善于猜测表述者的心理和意图,揣摩他的弦外之音,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其意思。彼此互补互助,能者应该多劳一内涵二思维注重分析每个个体的优点缺点,崇尚个体之间的互补互助,对于能者则实行多劳多得的报酬原则。因此,个体都会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注意把握机遇,尽量争取多做实事。不需明显制衡,不知不觉互动一内涵二思维讲究和合,崇尚个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所以个体行动时一般都会在考虑自己权益的同时,顾及其他个体的权益和想法。个体自觉地讲究相互之间的平衡,而不需要其他外在规章的制衡。

【自检】请您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某中国企业的一名员工,连续三年业绩考核都是甲等。第四年领导又想将甲等评给该员工。请问这时该员工是否应该接受“甲等”,并说明自己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参考答案2-1注重个人义务,力求共尽责任一内涵二思维更多着重于义务,很少注重权利,因此个体常常力求善尽其责。只有义务感强的个体才容易赢得周围人的支持和拥护,所以很多个体的升迁,主要都不是由于能力才干,而是因为其义务感强,做事比较负责。善于隐藏实力,必要时才显露个体一般都比较善于隐藏实力,只有在必要时才显露。即使显露实力也必须尽可能表明自己是为了履行义务,而不是为了谋取权利。所以对个体来说,含蓄内敛是非常基本的素质和修养。因时因地制宜,大家合理配合一内涵二注重动态平衡和不断调节,所以强调行动要持经达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原则的合理应变。

2.一内涵二的优点一内涵二主要有以下六个优点,即:适合于变动的环境,专打飞靶一内涵二的思维和管理灵活多变,应变能力强,所以比较适合变动的环境,能非常迅速地对困难或危机作出判断,并作出相应的自身调整,从而妥善解决问题,并达到预定的目标。采取持经达变方式,随机应变一内涵二的思维一方面肯定“经”可以作为行为的依据,但另一方面也主张不忽视偶然因素“机”的影响,因而就倾向于采取持经达变或者随机应变的行动方式来把握“变动”的世界和人生。随时可以调整应变,合理就好一内涵二的思维最重视世界“变”的特性,因此符合“变动”、适应“变动”的思考和行为被认为是最合理和最明智的选择。继旧开新日新又新,与时俱进既然强调“变”的合理性,当然也就认同“新”的价值,所以行动上要努力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可进可退因时制宜,各有所持“变”会时有进退,是一种曲线的“变”。所以思维应该讲究因时制宜,进退皆视实际情况而定,进则稳定前进,适可而止;退则有度有节,目的在于以退为进。在动态中维持均衡,弹性应用要在“变”中协调好“经”和“机”的关系,这就需要在思考问题和行动时都做到均衡而富有弹性,不能偏执于一方。

3.一内涵二的缺点一内涵二主要有以下六个缺点,即:变动性大,不容易学习一内涵二的思维非常复杂微妙,需要很高的技巧来把握,也正是因为一内涵二管理的灵活性太高,一般很难学习和模仿。是非难明,不觉得公平是非难明,所以不觉得公平。公平是一种幻想,不公平才是现实。因此一味追求公平只会使自己感到痛苦烦恼。一内涵二的思维讲究是非难明,就是希望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公平,要接受合理的不公平。变化多端,不容易判断一内涵二思维的人顾虑比较多,所以行动的倾向往往比较微妙,左右摇摆,从而很难判断。需要细心体会其言行,才能发掘其真实的想法。兼顾并重,不觉得单纯兼顾并重,所以思维复杂,倾向微妙。具有一内涵二思维的人思考问题时会考虑各种因素和可能,然后进行非常细致的权衡,最后才会谨慎地作出决定,以做到决策周全,万无一失。变动不居,不能说分明一内涵二对“变化”有极度的敏感和关怀,所以认为事情的成功完成,不仅仅是勤于人事的收获,更要有机遇的成全。表里不一,不易生信任一内涵二思维的人不会轻易信任别人,所以言行经常是表里不一,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这样也就不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结果人们都是言行虚虚实实,各自试探对方,只有在屡次试探之后才有可能产生信任。

4.中国式管理的特征一内涵二管理的代表就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有以下五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即:可走可不走,合或不合中国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非常宽松:员工感觉自己的才能个性和企业的风格比较相合,就会决定留下来;反之则会自行离开。才也养不才,能者多劳中国企业不会期望所有员工都很有才能,而是只要能招募到几个人才就可以。这样就可通过奖励少数人才,使其出色工作,从而养活大多数才能平庸的员工。分工不明确,彼此照顾中国企业没有明确的分工,所以一旦工作起来就需要员工之间彼此照顾,相互帮助,这样才能完成各式各类的工作。有制度,也有例外中国企业也重视制度的作用,知道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制度来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但中国企业从来不会因为有制度而忽视例外。所有的例外都在表明制度的局限,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一个个解决。一切不确定,要看着办市场变化多端,所以任何常规和先例都不能作为行动的依据,行动必须时刻贴近实际形势,绝对不能按规矩办事,更不能不管实际一意孤行行事。

【小结】上面的讲述重点是二构成一和一内涵二的比较。分别详细介绍对比了二构成一、一内涵二的特性、优点、缺点及相应的管理模式代表,即美国式管理和中国式管理。二构成一有六个特性、六个优点及六个缺点,核心理念就是照章办事。一内涵二也有六个特性、六个优点及六个缺点,核心理念则是变动平衡。第5讲“一统全局”的情况(上)

【本讲重点】1.“一统”全局的特性2.“一统全局”的优点3.“一统全局”的缺点

一统全局是日本人习惯的思维方式,有其基本的特性和优缺点。而以这种思维来支配管理行为所形成的日本式管理,也有其独特之处。

1.一统全局的特性一统全局的思维有以下六个主要特性: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盲目顺从一统全局思维的人头脑里有严格的等级系统,对上级和年长者必须绝对服从,听从其一切命令,而基本不会反思命令的正误。对外抗争而对内互助,排他性强一统全局思维极为强调内外之别,重视对内团结,一致对外。因此,平常个体之间虽然会发生“兄弟阋于墙”式的内耗,可一旦外敌当前就会放下干戈,先抵御外辱。以关怀消弭制衡心理,彼此连结一统全局思维重视个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完全通过关怀来消除个体对权力制衡的期望,从而使所有个体能够服从于绝对的权威和命令,彼此连接,形成一个一致行动的集体。注重团体权益和荣誉,集体主义一统全局思维对集体权益和荣誉高度重视,个体只有在对集体有所贡献时才有自己的价值;反之,如果自己的行为对集体的权益或荣誉有所损害,个体就会在内心感到非常的“羞耻”,有时还甚至会采取极端的自杀行为来表明自己的歉意。不容许个人突出表现,单位合力一统全局思维极端重视集体的权威,极力压制个体的自我意识,不允许个人有突出的表现,以此来保证整个集体的整体划一。组织成员的行动一致,高一致性一统全局思维的个体有很强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一切为公的道义感。每个个体都能自觉保证自身行动和集体一致,并以此为荣。

【自检】请您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某企业管理专家将要去某公司演讲,指定接待专家的员工共有三位,即员工A、员工B和员工C。这三人在专家来的第二天都要被派到国外去工作,所以在一起讨论怎么接待专家。A说他会去认真接待,然后半夜回家再整理行李。B说还是将这工作交接给其他人,到时给专家引荐一下新人就可以走了。C说到时直接向专家说明自己明天有事,表示一下歉意,心意到了就可以了。请问员工A、B、C分别属于何种思维。您赞同哪一种做法,并说明自己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参考答案3-1

2.一统全局的优点一统全局的思维主要有这样六个优点:适合小变动的环境,打活动靶一统全局本身就是为有效应对危机而形成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善于把握住小的“变动”,所以很适合变动较小的环境。执行没有大的阻力,全力以赴一统全局能够保证所有个体遵守上级的命令,从而使所有命令都能够非常畅顺地得到执行,很少会有阻力。执行命令的个体也都会全力以赴,不会思考命令本身是否正确这一类的问题。充分讲通再做决策,意见一致一统全局也重视个体的意见,所以每一个人在讨论时也都会表示自己的意见,不过大多数都是附和上级的想法。讨论结束后,所有人都会认同最后的决定,并义无反顾地去执行。大家商量才能改变,共同协议一旦经过集体沟通确定的决定,就不能随意更改。任何领导都不能运用自己的权力去任意改变决定。如想改变决定,则必须由集体重新进行讨论商量,才能作出更改原先决定的共同协议。团体的约束力甚强,不敢例外在团体的权威面前,个体必须尽量服从规定,不能表现自我。成为例外的个体往往会受到团体的排斥,从而陷入孤立的困境中。成员必须充分合作,没有分工一统全局思维指导下的人类同一性很高,都很重视相互之间的合作互助,没有严格的分工限制。

3.一统全局的缺点一统全局同样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六点:决策错误时损失很重,过分顺从由于执行者对决策都不会提出质疑,所以一旦决策错误,后果就会很严重。因此对日本式管理的企业来说,任何一个大的决定对企业来说都可能是一个转折点,决策正确固然可以使企业达到质的飞跃,可稍有不慎也会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团体所施的压力太强,没有自我由于团体和个体之间的权威差距十分悬殊,一统全局思维的个体自我意识比较薄弱,一切行动都会以大局为重,服从团体的利益,而很少对于自身私利斤斤计较,可无形之中连一些必要的自我权益也在这种近乎盲目的服从中丧失了。个人的牺牲实在太大,辛苦劳累一统全局竭力压制个体,所以很多时候个体为了集体的权益和荣誉必须牺牲自己,这在日本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日本有很多跨国知名企业,其盈利能力很强,年创收利润也很大,可员工的工资待遇却不会因此而有明显提高。员工辛苦劳累所创造的财富,大部分都被企业扣留,自己只能获得很小的一部分。脱离团体时不知所措,失联小羊一统全局的个体习惯于集体行动,一旦脱离团体,个体往往会因为失去了背后的集体权威的支撑而心里恐惧,不知所措,从而缺乏勇气,显得懦弱沉默。情势不利时容易自杀,以死为美一统全局的个体存在的根据就是集体的利益和荣誉,他很看重其他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将失败看作是巨大的耻辱,往往会因为极度的羞愧而选择自杀。实非一般人所能承受,耻辱文化对死毫不畏惧,因耻辱而选择自杀,这些都是一统全局个体的独特之处。这一点日本人非常典型,日本人喜好洁白,不允许自己行为有不洁之处,一旦发现自己行为的瑕疵已经不能弥补,就会选择自杀来清洗自己的罪过,以达到精神上的升华。第6讲“一统全局”的情况(下)

【本讲重点】1.一分法与日本式管理2.纷乱的根源3.三种思维方式的界定与整合4.如何运用三种思维

日本式管理的特征一统全局思维的日本式管理是世界三大管理模式之一,主要有以下五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终身雇佣制,坚不跳槽日本企业的员工对企业都很忠诚,一般都是终生雇用,不会轻易离开企业。即使企业的待遇并不好,员工也会默默忍受,最多也只是抱怨而已。对日本员工来说,从一而终的品德远比丰裕的物质生活重要。长时间工作,全部投入对日本员工来说,每天的工作时间没有标准的限定,只有将工作全部完成才能回家。而且,员工基本上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家庭生活。服从上级生,年资序列日本企业按资排辈的现象非常普遍,老员工的地位和权威都远远高于新员工,即使是领导阶层对资格老的员工也必须保持尊敬谦恭的态度。高度排他性,一致对外日本企业都有很强的民族感,对内虽然可以竞争,但是对外绝对不会互相拆台。所以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只要是日本人赚钱就可以了,至于是哪一家企业赚了钱并不特别重要。以公司为重,不计私利损害公司利益被认为是一种极端可耻的行为,所以日本企业的员工总是将公司的利益自觉排在第一位,不会为了谋取私利而作出损害公司的行为。

三种管理思维的整合

三种管理思维经历了从相互对立排斥到相互交流整合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整个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的发达和多元化的过程中,三种管理思维混杂不一、相互吸纳。这个时候尤其应当细致辨认三种思维,并进一步优化整合三种思维。

社会的变化差异社会经历了信息由不发达、单一化到发达和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三种思维也就经历了从对立排斥到交流互补的发展过程。

1.过去过去,社会信息不发达并且单一,具有以下六个主要特征:各地区各自拥有不同的理念由于地理环境的隔绝,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念和价值体系。而当时由于交通很不发达,信息也很难沟通,所以这种相互隔绝独立的状态一步步地增强,最终导致各地区之间交流理解上的隔阂。彼此不兼容常引起区域战争由于各地区交流上的隔阂,各自都以自己的文化和理念作为惟一合法、正确的形式,一发生矛盾冲突就采取武力方式解决,试图以此来消除异质文化群体,达到意识形态的统一。西方霸权争夺东方实施殖民西方重视科技的文化在近代四百年里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刚开始是争相通过武力来征服东方,继而则是强势的经济侵略和文化殖民,使东方文化和思维遭受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日本厉行军国主义害人害己学习西方新崛起的日本更是厉行军国主义,试图以武力实现所谓的“东亚共荣文化圈”,以形成以日本文化为核心的新意识形态。结果,日本的侵略导致东亚一片混战,害人害己。强势文化奉行达尔文进化论强势文化以达尔文进化论作为自己的侵略依据,试图以“优胜劣汰”来表明自己侵略的合法性和进步性。不择手段引起战争造成浩劫各种文化和思维上的差异冲突,常常最终都诉诸武力解决,导致全球不断爆发战争。一些国家、地区、民族更为了消灭周围的异质文化而不遗余力地宣传,并进行所谓的“圣战”。

2.现代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并日益多元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传播媒体深入家庭难以抵挡各种传播媒体使各种信息迅速向周围扩散。特别是电脑网络更是使国家或政府无法再像以往那样依靠强力来管制信息的流通和交流,从而导致社会得以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各种不同思维造成多元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接触到各种文化和思维,从而自身思维也在发展改变,结果形成一个多种思维并存的多元异质社会,很难再完全用一种思维模式对一个国家的人进行一概而论了。比如,现在日本的员工也有些不喜欢终生雇用制而开始积极地谋求自我发展,中国的员工也有很多人开始追求个人能力、价值的展现。见仁见智的矛盾形成混杂化现代社会不同体系的价值观充斥在一起,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很难再找到统一的标准来作出判断。所以现代社会个体之间思维差异和行为差别都非常明显,群体主义或者集体主义越来越不深入人心。不同思维方式在同一地域争吵由于信息传递的发达,同一地区往往会居住着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个体。个体之间有时会对一个现象发表各自的看法,争辩不休。但是因为现在已经没有统一的是非判断标准,而各自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差异很大,所以很多时候个体之间根本就无法达成共识,最后只得不了了之。今后区域内的纷争必然增多由于各种价值观和思维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所以出现纷争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现在不仅是企业之间会有纷争,连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也会因不同的文化观念而产生很多分歧。如何化解必须继续深入研究当前三种思维及其价值观一方面仍在继续冲突,另一方面也开始交流互补,而化解思维冲突的方法则仍在研究之中。

三种思维的判定和整合由于三种思维现在混杂在一起,所以首先需要有合适的方法来判定各种思维,然后才能对各种思维加以整合。

1.初步判定一分法、二分法和三分法虽有很多差异,但也很容易混淆。这三者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对事实真假的判定方式上。即:一分法:完信或者全不相信一分法对听到和看到的事情都会采取一刀切的态度,或是完全相信,或是完全不相信,不会区别对待和分析。二分法:部分相信,部分不信二分法注重分辨是非,对看到听到的事实一定会迅速作出分析判断,决定哪部分可信,哪部分不可信。这种判定方法表面上看很果断、很有魄力,但其实是很鲁莽的行为。因为事实往往很复杂,真假虚实总是交织在一起,很难在瞬间作出正确判断。三分法:全部将信将疑,一切看着办三分法的判断比较谨慎,刚听到看到事实时只会采取将信将疑的态度,不会完全相信或者完全不相信任何一部分事实。等到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足够看清事实时才会作出判断。因此三分法的判断方法体现了一种负责求实的态度。

2.三分法整合一分法和二分法在管理中,最好是用三分法来整合一分法和二分法,即:高层采用三分法,中间干部采用一分法,而基层则采用二分法。如下图所示:图3-1用三分法来整合一分法和二分法示意图基层二分法一切标准和流程上级都已经安排妥当,所以基层员工只需照规章制度办事,该如何行动就如何行动。因此基层最有效的管理就是美国式管理,员工只要按部就班就算是合格的员工。中层一分法中层一方面需要听从高层的命令,使政令畅通,另一方面也需要体谅和照顾基层人员,根据一些小的问题作出政策调整。这就需要中层干部放弃自我,将自我完全奉献给集体和他人。所以最适合中层干部运用的就是一分法思维。高层三分法高层管理者最大的功能,就是将干部和员工整合起来,这便需要很大的包容心和气量。同时高层管理者要掌握企业的行动方向,其所作的决定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因而必须有审时度势的决策能力和谨慎细微的决策态度。正因如此,高层领导最需要和最适合的思维方式就是三分法思维。

【自检】中国人常说“一切皆有定数”。请问这句话应该如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参考答案3-2

【本讲小结】上面的讲述重点是一统全局的情况。首先分别详细介绍了一统全局思维的六个特性、六个优点及六个缺点,接着介绍了这种思维的典型代表——日本式管理的五个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管理中用三分法整合一分法和二分法的主张,即:高层采用三分法,中间干部采用一分法,而基层则采用二分法。在提出整合方法之前,则详细对比了过去社会和现代社会的诸多差异,特别是信息传递上的发展,以此来表明当前整合三种思维的可能性及必要性。第7讲中国人的太极思维(上)

【本讲重点】1.中国人的基本精神2.中国人的基本信条

中国人的基本精神

西方人通常每个人都只有一副面孔,而中国人则是同一个人有好几副面孔,这是因为中国人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易经》民族。《易经》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太极思维,而太极思维的基本精神则是“不一定”。下面具体介绍这种基本精神的内容以及它的成因。

1.基本精神的内容中国人的基本精神可以归结为以下六点,即:一切都是不一定世界变化多端,只有绝对的变动而无绝对的静止。中国人深切地感受到世界的这种变动性,所以在思维上极其强调一切事物的变动性,认为一切都是不一定。不一定本身也不一定中国人在强调一切都是不一定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不一定本身也是不一定的。这样就达到了对不一定的一种最彻底的体认。从不一定到一定世界是不一定的,人的思维也是不一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只能绝对地顺从不一定,完全没有自己的能动性。中国人相信不一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总是可以通过恰当运用人力而达到“一定”的状态,从而获得短暂的相对平衡。一定会有不一定一定和不一定在客观上并不能截然分开,不一定中含有一定的成分,一定中也含有不一定的成分。区分一定和不一定,只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法。变来变去都一样既然一定和不一定在客观上总是混合在一起,那事实上也就无所谓一定或者不一定了。所以中国人总会认为世界变来变去都一样,反正都是不一定和一定的混合。一样会变来变去中国人既然认为不一定和一定根本就不能截然区分开,所以在言行上也就经常采取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既有不一定,也有一定,两者之间常常出现交替。

2.基本精神的成因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之所以会是“不一定”,这其中有着很深刻的人文地理原因和社会原因:黄河屡屡改道的影响黄河的变化和中华文明的进程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屡次改道,这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一些地区远离了水灾,但另一方面又使这些地区出现了旱灾。中国人对黄河也一直无法彻底治理,只好尽人事知天命,一方面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另一方面又顺从于这种难以把握的自然因素的力量。长此以往,中国人就逐渐形成了深刻的“不一定”思维和心理。中国社会有很强的变动性很多人都说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结构的社会,但事实上中国社会也有很强的变动性。只不过中国人已经很适应社会的这种变动性,在心理上已经不会对社会变动感到惊讶和恐惧,因而每次社会变动都很难对社会原有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变革。在连续不断的变动中,中国人已经习惯于将社会和人生都看作是“不一定”的变体,因而在言行上也就比较习惯于采取“不一定”的态度,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立场,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到“变动”的过大冲击。

中国人的基本信条

中国人的基本信条简而言之就是随机应变,它与投机取巧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1.基本信条的内容中国人的基本信条有以下六点具体内容:坚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要深刻把握“变”和“不变”的辩证关系,在变中发现不变,根据不变来处理变。只有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不被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所迷惑,从而轻松地解决各种变动危机。以不变应万变是变以不变应万变其实也正是一种“变”,“不变”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原则和依据,“万变”则是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和现象。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要立足于不变的本体,采取变的行为,去解决万变的现象世界。变到和没有变一样中国人喜欢且习惯于渐变,最好就是毫无声息的“变”。因为这种渐变不易让人觉察,所以看起来也就和没有变化一样了。对中国人来说,渐变比较安全,而突变则可能会引发重重危机。有所变又有所不变变和不变相互包含,所以不会偏执于一方。中国的八卦最能体现这种思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间只能以曲线来区分,并没有截然的界限。持经达变以求合理持经达变是中华文化里面最了不起的思想,其中:“经”就是“经常”,就是不变的原则;“变”则是“持经”行为的结果;“合理”则是“持经达变”的目的,即变的结果一定要合理才是正确的变。合理去变叫做时中“时中”就是“时时命中”的意思,也就是达到预期目标的意思。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要合理应变,即持经达变。中国人的“变”一方面要符合目的,另一方面又要符合“经常”,所以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体。对中国人来说,只有立足于“经常”的“变”才可能合理,而单纯地为变而变则只是一种舍本逐末的不可取行为。

2.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的区别随机应变是中国人非常推崇的行为方式,而投机取巧则是中国人非常鄙夷的行为。这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如下图所示:图4-1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的区别示意图目标、行为相同,动机不同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都是目标,行为也都是应变,但是两者的动机不一样:为公共利益的应变就是随机应变,而为个人私利的应变则为投机取巧。动机重于结果如果是为公的随机应变,即使结果没有达到目的,人们也会原谅这种行为。可是如果是为私的投机取巧,即使结果有益于公,人们也会加以指责。简而言之,中国人重视主观动机甚于客观结果。细心观察行为动机但动机本身往往无法直接看见,因此必须细心观察行为本身及其结果。对中国人来说,看不见的动机比看得见的现象要远远重要得多,因此非常重视观察行为动机,发展出一套精密的读心术。读心术深知言语现象的虚实真假很难把握,所以专攻内心解读。中国人很明白:看得见的东西很多都是虚假信息,看不见的动机才是真实确切的。

【案例】某中国大企业领导的司机,每次在车里都会听到领导与别人讨论各种股票的行情。司机暗自根据领导的话去买一些股票,每次都能赚一笔钱。后来司机觉得这样做不大好,便主动跟领导坦白自己听到领导的话赚到钱的事。领导却只是说没事,第二天便又照常讨论股票。司机以为领导不在意自己的偷听,便又按照领导所说的去买了股票,结果却赔了很多。这以后,司机再也不去认真听领导讨论股票行情,也不再买股票了。内心的尺度读心术虽然可以了解到别人的动机,但是归根结底只有自己才最清楚自己内心的动机。所以一个人是为公还是为私,最关键的还是需要自己内心有一把尺子,有一些基本的准则。否则,个体如果缺乏强有力的道德约束,其行为就会为所欲为,不择手段。因此,中国人极端重视个人的良心,赞赏有良心的人。因为只有一切从良心出发,其行为才会有所约束,适可而止。中国人偏爱于研究良心的自我发现、培养和扩充,以期通过动机的约束从根本上限制人的行为,使个体的行为尽量向善。双重行为标准对个体的约束转向内心之外,个体直接的信任也就很难建立。每个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良心都只有自己知道,别人都只能半信半疑,无法验证。这样就使很多中国人形成了一种双重行为标准:一方面讲究自己的行为要符合自己的良心,做到诚实;另一方面又不大在乎自己的言语许诺,随意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给人一种没有信用的感觉。第8讲中国人的太极思维(下)

【本讲重点】1.中国人的基本立场2.中国人的矛盾心态3.如何判断言外之意

中国人的基本立场

中国人的基本立场是深藏不露,即:平常模棱两可,关键时刻态度坚决。这种基本立场有着其特殊的妙用。

1.基本立场中国人的基本立场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既不表示赞成也不表示反对中国人深知赞成和反对很多时候作用一样,因而不会轻易表示自己的态度,往往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这样就可以使自己不会因为过早表达明确态度而丧失任何一个机会。

【案例】某单位组织团体旅游,一派主张去西安,另一派主张去杭州,结果只好进行表决,结果是去杭州。某员工因已去过杭州多次,就与负责人说自己不去参加旅游了。可不久后旅游又因故改为去西安。这位员工听后很气愤,便去找负责人质问。负责人说:“你决定不参加了,我们当然也就没必要告诉你了。”这便是过早表明态度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应该反对才反对否则就赞成中国人不会轻易表示反对态度,只有在非反对不可的情况下才会表示反对。一般情况下,因为不想得罪人,中国人即使心里反对,嘴上也还是会表示赞成。

【案例】某中国人陪同一位美国经理与中国某企业进行谈判。谈判结束后,美国经理对中国人说他认为在他说话时,点头的人就是赞成他的,摇头的就是反对的。中国人听了解释说,中国人并非美国人通常表现的那样,中国人点头时可能心里却在想“原来还有这种荒谬的主意”;摇头时可能心里却在认为对方的提议很了不起。有本事不可以随便表现出来中国人讲究深藏不露和韬光养晦,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不鼓励个人表现主义,经常会出现群起攻击才华突出的人的现象,即所谓的“枪打出头鸟”。只有含蓄内敛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好感,以后才有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深藏不露才不致于一表现出来就死中国人讲究个体之间的平衡,所以个体都崇尚表面行为的中庸,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自己不受他人的群起攻击。可以骗别人千万不能骗自己西方人是可以骗自己,千万不能骗别人,否则就会受到法律制裁。但中国人则恰好相反,骗别人无所谓,可千万不能骗自己,因为那只会使自己盲目行动,最后伤害自己。中国社会自求多福,只要不骗自己就可以了,因而中国对于欺骗他人行为也就一直缺乏严格的法律约束。保留颜面促使自己好好表现中国人很好面子,所以保留颜面一般可以促使个体心怀感激,从而在行为上更加积极努力。所以对中国人来说,羞耻感是刺激人进取的强大动力。一个人如果连羞耻感都没有,那么就很难刺激其自我改善、积极向上了。

【案例】某公司一中层管理者不重视面子,经理想培养提拔他,可是他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经理批评他刺激他,可他一点也不生气。经理气得降他的级,可他也还是无所谓。最后经理想还是应该提拔他,可又怕他升职后可能还是无所谓,那就会让很多员工不满。经理为此备感无奈。

2.深藏不露的妙用深藏不露必须得到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巨大的效力,否则只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具体说来,深藏不露的运用必须注意以下六个方面:有能力才有深藏不露的必要深藏不露的目的是为了等待显露自己才能的最佳时机。所以首先要自己真正有能力才有深藏不露的必要。如果自己一点能力也没有,那么深藏再久也没有用。深藏不露的先决条件是有本事个体有才能才有深藏不露的必要,因为深藏不露可以保护自己不会因有才而遭受攻击。但如果个体根本就没有才能,那就没有必要深藏不露,因为别人根本不会在意你,也就不会来攻击你了。站在不露的立场来露,才不致乱露个体懂得深藏不露的必要性,才不会随便露才,到处招摇。胡乱显露才能的个体最容易在还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之前就丧失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先说没有意见,然后看情况说出意见当与别人有不同意见,且认为自己的意见比其他人好时,个体最需要的不是据理力争的辩论能力,而是深藏不露的迂回战术。个体只有让自己的意见慢慢显露,才不至于使自己的意见成为遭受众人攻击的焦点。先说没有能力,然后视情况大力表现中国人往往喜欢先谦虚地表示自己缺乏能力,这时上级领导反而会很放心地布置任务,给他锻炼的机会。这样即使个体根据具体的情况展现自己的能力,上级看到后也不会嫉妒,反而会为自己发掘了一个人才而感到高兴。可如果个体一开始就展露自己的才能,也许有人就会幸灾乐祸地等着看他出丑,有时甚至还会采取一些行动来阻挠他完成任务。先说没有时间,然后才把时间腾出来中国人刚开始一般都不会给对方一个很高的期望值,比如有人需要帮忙时,中国人一般先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可又暗自挤出时间来妥善地处理该事宜。这样对方不但不会埋怨,反而还会感恩戴德。

中国人的矛盾心态

中国人因为对世界“变动”的一面极其敏感,所以在把握变动时往往会出现游离不定的矛盾心态。下面分别介绍中国人矛盾心态的具体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矛盾心态的内容中国人的矛盾心态共有六个方面的内容:喜欢管人都不喜欢被管中国人喜欢采取双重标准来对待自己和别人,一方面很喜欢管理别人,以体现自己的权威和能力;另一方面又很厌恶别人管自己,觉得会失去自由的空间和独立的地位。一方面自大一方面自卑中国人虽然追求“中和”境界,但实际很难达到,结果往往是形成了两种极端交杂在一起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十分自大,在内心中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另一方面与他人进行比较时又会显得非常自卑,缺乏信心。抓住很乖一放手便作怪中国人是典型的两面派作风,会随时根据自己的处境来采取行动:当自己做坏事被抓时会非常清楚自己的不利处境,便主动采取屈服坦白的态度;可一旦被释放就会又觉得没有拘束,开始继续做坏事。自己含糊却骂人不清楚中国人喜欢说话含蓄,所以一方面总喜欢在别人面前尽量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显得自己很有修养和心机;另一方面又很厌恶对方猜谜一样的言词,责备对方表达不清楚。害怕被讨好又害怕受冷落中国人不喜欢别人对自己采取过分极端的态度:既害怕被讨好,担心别人是别有用心地利用自己;又害怕被冷落,怕自己得不到注意,从而不能施展自己的能力。遇有矛盾设法把它化解中国人对矛盾从来没有特别的恐惧感,认为任何矛盾都能够得以化解。中国人喜欢仔细分析每一种矛盾的特殊性,然后采取具体的方法去解决,在解决矛盾方面,中国人往往有着惊人的自信和能力。

2.矛盾心态的具体表现中国人的矛盾心态有很多具体的表现,这在言语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同时说两句话,一句阳、一句阴中国人说话喜欢全面,用阴阳两句话来表达自己两个方面的意思。具体来说,中国人说话一般是阳话在前,阴话在后。阳话说得妥当,阴话才够真实两句话的重要性各有不同:阳话一般说得比较妥当,很多时候都是套话;阴话才是真实意思所在,必须加倍细心地倾听。两句话一起听,寻求其合理点听中国人的话,必须两句话一起听,才能全面把握说话者的完整意思。阳话虽然是比较稳妥的客套话,但是却表明了说者说话的整体基调;阴话表明说者个人的真实态度,往往含有言外之意。所以听中国人说话,必须认真分析两句话各自的份量比重,才能恰当准确地找到两句话之间合理的平衡点。

【自检】请您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母亲节快到了,孩子回家问妈妈送什么礼物好。妈妈很高兴地说:“这么懂事啊。乖,不用了。”孩子很听妈妈的话,母亲节就没有送礼物。母亲节过后,妈妈脸色很难看,说:“我不要你就不送了啊?”请问这位母亲的哪句话是阳话,哪句话是阴话;这位孩子对母亲的话有什么理解失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参考答案4-1

【小结】上面的讲述重点是中国的太极思维。首先介绍了中国人的基本精神,即以不变应万变,同时解释了这种基本精神形成的原因。接着介绍了中国人的基本信条,即随机应变,并详细分析了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的差别。然后又介绍了中国人的基本立场,即深藏不露,并分析了深藏不露的妙用。最后介绍了中国人的矛盾心态及其具体表现。第10讲中国人的言行标准(下)

【本讲重点】1.中国人的判断标准2.中国人的基本态度

中国人的判断标准

具体来说,中国人的判断标准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妥当性往往大于真实性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消除问题的负面影响,而有时揭露问题的真实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所以中国人深刻地总结出:问题的妥当解决有时远比揭露问题的真实性重要,也就是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科学的分析能力,更需要艺术的圆融手法。

【自检】请您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某国王很想要一匹千里马,于是就派了个亲信去寻找。亲信一路打听,知道某地方有千里马,就马上赶了过去,可到的时候却发现那匹千里马已经死了,只剩下尸骨了。请问这时亲信应该怎么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参考答案5-1

2.虚安和诚信并没有关系真话有时往往会使人伤心,而谎言有时也能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有时最需要的就是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慰对方。这就是中国人最喜欢运用的“虚安”手法。虚安不是欺骗,因为虚安是善意的安慰手法,而欺骗则主要是出于恶意。所以在中国人眼里,虚安和诚信没有关系。

3.和合性常常大于分别性中国人比较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形象,尽量要使自己和群体表现相似,以获得群体的认同。所以有时有特殊的收获,也会注意适当地与群体分享自己的喜悦,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群体善意的眼光下继续生存。如果个体表现过于特殊,且从不在乎周围人的看法,那么最终会为自己的离群而遭受众人的嫉恨和攻击。

4.合中有分容易维持和谐虽然和合很重要,但是也不可忽视分的作用。只有合中有分才容易维持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国人讲究“和而不同”,只有存在差异的人们在一起,才能合成一个有生命力的和谐集体。如果个体趋同性太高,那么相互之间的爱好和利益趋同性也会过高,那样人际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会越多。

5.合理性层次高于合法性合法固然很重要,但是合理的层次更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自古以来更重视伦理而不够重视法律的主要原因之一。

6.我们只能接受合理的法理在法先,中国人只接受合理的法,不接受不合理的法。所以中国人在考虑合法问题之前一定先会考虑法是否“合情合理”。

一切为子孙着想

中国人特别强调血脉的延续,一切都尽量为子孙着想。这主要体现于:

1.金装祖先、粉饰太平、家丑不外扬、全为了子孙中国人很敬重祖先,有时即使祖先有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后人也会尽量加以修饰甚至隐瞒,目的是为了不让先人的丑事影响子孙。同时,粉饰祖先也可以使后世子孙为自己的血脉感到自豪,从而在生活上更加倾向于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2.凡事站在合的立场来分,为子孙谋幸福中国人为子孙着想,首先是站在家族的立场上来考虑。凡事都务求不与家族利益冲突,在此基础上为子孙谋幸福的行为才是合理的,才能得到支持。

3.享受合中有分的好处,不必承受分而不合的苦楚中国人重视家族观念,个体在家族的呵护下,一方面有很强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很多行为也都可以得到家族的支持,从而进行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如果没有家族这个集体的权威,个体就得承受孤立无援的苦楚。

4.合理的层次高于合法,要求合理修法中国人为了使子孙在行为上不要走入歧途,往往会费尽心思制定很周全的家规祖训。这些家规祖训都是立足于合情合理。所以后人如果认为某些局部不大合理,已不能适应具体实际,就可以进行修法行动,从而为子孙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合理规定。

5.使子孙永远由情入理,然后合理合法由情入理,才能切身体会理解理,而不会将理仅仅看作和自己根本没有关系的外在束缚。只有合情合理,然后才会合法。由情入理、由理入法,这是中国人理解法和制定法的习惯性思维过程。

中国人的基本态度

中国人的基本态度可以归结为以下六点,即:

1.习惯于含含糊糊中找出明朗的答案,言外之意人在说话时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含含糊糊的含含糊糊,这种中国人认为是糊涂;第二种是清清楚楚的含含糊糊;第三种是清清楚楚的清清楚楚;第四种是含含糊糊的清清楚楚。中国人喜欢第四种说话方式,所以相应也习惯于在含糊的表达中找出明朗的答案。

2.喜欢用半推半就的方式来争取名位,用让来争中国人特别重视名声,所以一般不会明目张胆地争取自己想要的名位,而是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半推半就地来获得名位。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自己争取名位可能会遭受的阻力,另一方面更可以赢得一个谦虚让贤的好名声。

3.高层官员和基层百姓处事方式不同,层次不同中国人向来是“官本位”,所以高层官员和基层百姓的处事方式有很多的不同。高层干部处事一般比较重视稳妥和舆论影响,很多时候搞的多是形象工程;而基层百姓则比较注重实效,工作比较实在,不善于搞花样文章。

4.用你消我就长的较量精神彼此拉扯,良性互动中国人喜欢和别人较量,而不是竞争。较量之前先会尽量摸清对方的身份地位和潜在实力,然后再适当定位,定位之后才会开始较量。

5.愿意抬轿也可以自愿地长相左右,自愿就好中国人很重视个体的意愿。比如领导并不会强迫谁来抬轿,而是下属主动愿意来抬轿。下属因为时刻希望得到领导的提拔,所以有机会接近领导当然不会轻易错过,抬轿子也就自然成为美差。

6.以下赌注的心态来寻找合理平衡点,出手便中中国人的行为看起来像赌博:在行动之前往往会有很精细的权衡,然后才会决定自己是否参与以及投入多少资本。在行为时会努力寻找合理的平衡点,尽量达到出手就中。但这种看似赌博的行为其实十分有把握。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趋吉避凶,这看起来是相当势利,可实际上却仍然以仁义为重。

【小结】上面的讲述重点是中国人的言行标准。首先介绍了中国人的心灵状态,指出中国人的心灵自由从容。接着指出中国人一切以人为本的观念及其三个具体方面,即:人为万物之灵、人是自己主宰,以及人能心想事成。再接着详细介绍了中国人的三个衡量标准、拉长补短的六个表现、中国人的六个判断标准、一切为子孙着想的五个方面。最后则着重介绍和分析了中国人的六个基本态度,尤其强调了趋利避害、寻求合理点的态度。第11讲中国人的综合考量(上)

【本讲重点】1.中国人的复合标准2.中国人的必要修养

中国人的复合标准

中国人讲究整体观,不仅认为宇宙是个完整的系统,而且认为人本身也是个完整的系统。因此中国人自身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首先作自我调整,而尽量不依赖于外在力量。个体会采取综合的心态来认真考虑问题,然后采取复合式的标准来评定和解决问题。中国人的复合标准具体包含以下六个方面,即:

1.害怕权威却不服从权威,表里不一中国人深知权威的力量,所以在权威面前一般表现出畏惧而又谦恭的态度。但同时中国人又早已饱受权威霸道的欺压,因而在背后总是不服从权威,随时准备采取行动去反抗和推翻权威。

2.喜欢表现却又害怕表现,自相矛盾中国人讲究个体之间的平衡,很排斥个人表现主义,所以个体一般都很害怕去表现自我,担心受到排斥。可同时中国人又鼓励个体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个体又喜欢表现自己,以获取施展才能的机会。对中国人来说,这两个方面看似矛盾,实际上仍可以统一。

3.个人主义却又重视团体,交互主义中国人一方面很尊重个体,有很浓厚的个人主义,另一方面则非常重视个体之间的合作互助,有很强的团队精神。所以中国人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交互主义。交互主义就是中国人平常所说的“彼此彼此”,讲究相互之间的尊重理解和公平交往,即:相互之间的付出和收获一定要保持平衡,任何一方都不能吃亏。4.没有意见便是很有意见,合起来说中国人说话总是一句阳话背后蕴含着一句阴话,每句话都往往含有言外之意。所以中国人说“没有意见”,其实是强调自己“很有意见,而却不想说”。

5.不用担心就是各自小心,一点没错中国人讲究“虚安”,善于理解对方的感受。所以当某人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其他人往往会先以安慰为主,说句“不用担心”,其实同时也就是在暗示对方要务必小心才能克服眼前的问题和困难。

6.中国人主张合理就很好,中庸主义朱熹曾经说过:“无一事不合理为中庸。”所谓中庸主义就是合理化主义。中国人不喜欢走极端,比较推崇中和状态,认为只有中间平衡状态才是最为合理的状态。

中国人的质量管理

中国人本身也是出色的质量管理专家,对质量具有非常精妙的把握能力。质量管理就是把握一个优劣的上下限,使质量保持在公差之内。在这个可允许的限度内的被视为良品,范围之外的则为不良品。中国人的质量管理与武术家过招存在着相似的理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高手过招,点到为止高手一般都很重视稳妥,所以高手过招讲究“点到为止”,以免伤了和气。真正高手相互之间稍一交手也就大致了解了对方的实力,并不用非要你死我活的分出一个胜负,因为彼此心中都已经有数。中国人的质量管理也是如此,只要质量还在可允许的范围之内,属于“高手”,那么就没必要非评出一个明确的等级不可,分出胜负来。

2.最好是:赢的装没赢,输的装没输中国人打斗最高的艺术就是:赢的装没赢,输的装没输。这样双方都没有觉得自己吃亏,也就平息了干戈。因为对中国人来说,“和”远比“输赢”更为重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也同样如此,最好的结果就是“差不多”。

【自检】请问如果您是一位下棋高手,您与人下棋最期望的结果是什么,并说明自己的这种期望属于中国人输赢态度中的哪一个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参考答案6-1

3.合理就好,一切力求恰到好处“合理就好”很有难度,需要很高的技巧来把握。合理就是要尽量达到恰到好处,既不多也不少。具体到言行上,中国人十分注意合理的分寸,要给别人留有余地。中国人认为给别人留有余地也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因为逼人太甚只会刺激对方抱定“死斗到底”的决心,从而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4.徒弟比武,方会尽全力分高低只有徒弟之间比武,才会各尽全力,因为这时双方的较量是在师傅面前显示各自的水平和能耐,一定要分出高低才能结束。徒弟比武,水平接近,也不会致使一方丧命,所以完全可以尽力为之。这就好像如果都是质量偏低的,就一定要较出高下来,否则就会受到轻视甚至遭到淘汰。

中国人的必要修养

中国人有一些修养十分必要,是中国人品德上的一种财富,值得努力地培养和加强。这主要有:

1.明辨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不能取巧必须清楚辨别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的差异。中国人特别痛恨投机取巧的行为,谁要是投机取巧就会受到别人的诅咒,最后不但损害了自己的声誉,也不会得到所欲求的利益。

2.把圆通和圆滑切实分清楚,圆通才好圆通和圆滑千万不能混淆:圆通的人推托之后还是会将问题解决掉;圆滑的人在推托之后就只会将问题搁置,不去解决。所以圆通和圆滑的区别就在于动机和结果上面:圆通以推托为手段,以表示自己能力有限,最后则还是会尽力将问题解决,完成自己的许诺;圆滑的人则以推托为手段,动机就是不想帮忙,所以结果就是以搁置问题的态度来了事。

3.分辨虚安和欺骗的差异性,绝不欺骗虚安是进入实安的一个过渡阶段,中国人认同虚安行为,但是绝对反对欺骗行为。虚安和欺骗的差异主要就在于动机和结果上:欺骗的目的是为了隐瞒真相从而一方面达到自己获利的目的,另一方面造成当事人受害的结果。虚安则是通过欺骗的行为来达到安慰对方的目的和结果。

4.辨别艺术和权术的分界点,不耍权谋中国人最讨厌权谋,所以对于公开玩弄权谋的人,大家都会在心里感到深恶痛绝,因为中国人通常认为玩弄权谋就是不尊重人。中国人喜欢用比较艺术的手法来处理人际关系,尽量在尊重和体谅每个人的特殊处境的基础上搞好人际之间的平衡。

5.区别大我与小我的同和异,多说我们中国人很重视个体之间的平衡,也很尊重集体的权威。所以中国人做重大事情时,都会以“我们”的名义进行,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行动的声势,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和参与。使用“我”的名义则只会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困境。所以在中国做事情,要尽量多说“我们”少说“我”。

6.弄清楚经和权之间的配合,持经达变持经达变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持经达变就是有原则的应变而不乱变,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最高的管理智慧。具体说来,有原则的应变而不乱变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要点,即:变有80%是不好的,只有20%是好的中国人深知世界在不断变化,人的行为也应该在不断变化,从而人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也应该不断改变。这样才能使人和世界达到动态的和谐统一。但是变动必须是渐变,有些可以变,有些则还不能变,只能先变20%,保留80%。这样的“变”才能保持世界和人各自的历史传承性。不能不变也不能乱变变化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度,不能因为怕变动带来不稳定而害怕变,结果只会导致一切都归于僵化,从而失去生命力;也不能因为变非常必要就随意乱变,结果导致今不如昔,越改越差。不要在80%的范围内乱变,要在20%的范围中求应变对中国人来说,每一个阶段只有20%的部分适合变且必须变,而有80%则必须保留。所以变必须注意选择好变的范围,只能在20%的范围内才可以求变,绝对不能在80%的范围内乱变。变得好,大家会觉得好像没有变最好的变动就是看不出变动的渐变。只有人们感觉不到变,才不会因为变而感到恐惧和不安,才更有利于变的顺利进行。大家有变的感觉,要小心快要乱变了如果民众都能够感觉到变动,那说明变动幅度已经过大,已经可能不是渐变了。民众感到变之后,心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