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代的人物_第1页
中古时代的人物_第2页
中古时代的人物_第3页
中古时代的人物_第4页
中古时代的人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古时代的人物德川家康(1542~1616年)日本江户幕府创建者,第一代将军。三河国(今爱知县东部)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长子。1566年敕姓德川。6岁起先后为尾张国大名织田信秀和骏河国大名今川义元的人质。1562年与信秀之子织田信长结盟,势力大增。1582年信长被部将明智光秀杀害后,拥立信长之子信雄与丰臣秀吉对立。1598年秀吉死后,成为五大老(最高行政长官)之首。1600年掌握全国政权。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建立江户幕府。1605年让位其子秀忠后,仍亲裁国政。执政期间,建严密控制各地大名的参觐交代制度,确立新军制,奠定幕藩体制基础。丰臣秀吉(1537~1598年)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统一全国的武将。始姓木下,改姓羽柴,赐姓丰臣。早年为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的部将,屡建战功。1577年信长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后任征西先锋,在中国(今本州西部地区)、四国、九州等地指挥作战,先后平定五国。1582年信长被部将明智光秀杀害后,回师讨伐光秀,并拥立信长幼孙秀信为继承人。1583年,建大阪城,作为统一日本的根据地。1590年完成日本统一大业。1591年将关白职位让予养子秀次,自称"太阁"。1593年将北海道正式划入日本版图。1592年和1597年两次出兵侵略朝鲜。1598年8月因侵朝失败,郁闷而死。执政期间,丈量农地,增加贡租;收缴武器,实行农、兵分离;统一货币,废除关卡;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领主统治,为幕藩体制奠定基础。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相传公元前2333年,檀君王俭创建了古朝鲜之后,从中国东部到朝鲜半岛先后建立了许多部落王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人,建立了高句丽奴隶制国家。三四世纪时,朝鲜半岛南部韩人,在半岛西南部和东南部,先后建立了百济和新罗两个奴隶制国家。史称"三国时代"。三国鼎立从4世纪到7世纪持续了三百多年。7世纪时,新罗联合唐朝,在660年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唐朝在平壤设安东督护府,直接统治朝鲜半岛北部,在百济扶植傀儡政权。在朝鲜人民的抗击下,676年,唐朝不得不把安东督护府内迁到辽东(今辽阳),新罗统一了大部分朝鲜半岛。735年,唐朝正式承认大同江以南之地属新罗。源赖朝(1147~1199年)日本镰仓幕府第一代将军,武家政治创始人。1159年平治之乱中,随其父义朝起兵反对平清盛,兵败被俘,流放伊豆。1180年奉皇子以仁王之命,举兵讨伐平氏,失败后渡海逃往安房。10月在富士川之战中获胜,随后借助当地武士势力占镰仓,称"镰仓殿"。1183年建立东国政权,与进入京都的武将源义仲和西国的平氏对立。1184年派其弟义经率军西征,讨灭源义仲。次年经坛浦之战灭平氏。随后借口义经谋反,以太上天皇名义控制各地军政大权。1189年率军远征陆奥羽,灭保护义经的藤原泰衡,确立全国武家政治体制。1190年出任权大纳言(编外太政官副职)兼右近卫大将。1192年太上天皇死后,任征夷大将军,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扩展资料"伊斯兰"和"穆斯林"穆罕默德的新教,称为"伊斯兰教"。"伊斯兰"(Islam)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信仰安拉,服从先知的人。伊斯兰教是一神教,只崇拜真主安拉,否定多神信仰。穆罕默德传教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神信仰,把阿拉伯各部落的纷繁不一的多神信仰统一起来,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思想基础。伊斯兰教的经典称为"古兰经",这是穆罕默德死后20年,由赛义德·撒比特根据他生前言行纪录而编成的。"古"一词,意为读本,古兰经就是穆斯林必读和必须信奉的经典。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泛指讲阿拉伯语的各民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国家,另有一部分分布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乍得、坦桑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约有一亿多人。阿拉伯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北非和南阿拉伯的一部分人混有尼格罗人种血统。阿拉伯人初期以游牧为主,兼营农业,现在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半游牧的阿拉伯人主要饲养山羊和绵羊,兼营农业。游牧的阿拉伯人又称"贝都因人"(意为"荒原上的游牧民"),靠饲养骆驼为生,仍然保留着部落制度。阿拉伯人传统的居住形式是泥土房和四合院。南阿拉伯人多居住在塔式和堡垒式多层楼房中。南伊拉克、巴勒斯坦和沿海地区的阿拉伯人用棕榈叶和芦苇建成茅屋或用珊瑚礁砌成小房居住。游牧的阿拉伯人则住在用羊毛或帆布制成的四角形帐篷里。传统服装为白长衫、粗毛呢斗篷、黑色灯笼裤。用白头巾或方格布缠头。大部分地区的妇女外出时戴面纱,穿黑袍。游牧的阿拉伯妇女一般不戴面纱,喜在额、脖、唇、胸、脚掌及面部黥染蓝色花纹。白衣大食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的内部逐渐分裂成多个派别,相互之间争斗不已。后来出身倭马亚家族的摩阿维亚取得了政权,当上了"哈里发"。从此以后,哈里发不再由选举产生,变成世袭制了。这时的阿拉伯进入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时期。倭马亚王朝的主要支持者是叙利亚和埃及的大贵族,因此他们把首都迁至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尊奉伊斯兰教的逊尼派(正统派),崇尚白色,我国古代称之为"白衣大食"。倭马亚王朝的统治者残酷地镇压了什叶派等不同派别的反抗,巩固了哈里发的统治。并且在"圣战"的号召下,不断向外扩张。到八世纪中叶,倭马亚王朝已经膨胀为地跨欧亚欧非的阿拉伯大帝国,它的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北起黑海和里海南岸,南至尼罗河下游。伊斯兰教已由阿拉伯人自己的宗教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倭马亚王朝的不断扩张和森严的等级统治逐渐激起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各教派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在今天的伊朗一带崛起了一个新的教派--阿拔斯派。他们利用东方各地人民起义的力量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750年,盛极一时的"白衣大食"灭亡了。黑衣大食750年,阿拔斯派推翻了"白衣大食"的统治,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定都库法,762年迁新都巴格达。这就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在承袭倭马亚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的官僚机构。阿拔斯王朝初期,注重农业生产,改善和扩大水利灌溉系统。同时,调整剥削政策:把田赋的最高额,从收获量的1/2改为2/5,并且禁止向农民额外征税。因此,八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的经济和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首都巴格达,不仅是政治中心,而且是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之一。除首都外还有许多大城市,如巴士拉、开罗、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库法等。国际贸易十分活跃,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等,都经阿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中国的广州、泉州、扬州等沿海城市,都是阿拉伯商人经常来往的地方;巴格达也有专卖中国货物的市场。由于阿拉伯商人穿梭各地,也就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的使者的作用。我国古?quot;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就是在这个时候由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去的。然而,阿拔斯王朝的繁荣是建立在对各族人民残酷地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之上的。帝国内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十分复杂,人民起义、教派斗争一直不断。阿拔斯王朝在人民起义和各教派反抗的不断打击下,逐渐走向衰落。西班牙、马格里布、埃及、叙利亚等地先后独立。到十世纪以后,阿拉伯帝国已经是四分五裂。1258年,蒙古西征,阿拔斯王朝湮没在强悍的蒙古铁骑之下。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雄踞在欧亚两洲交界的搏斯普鲁斯海峡的南口,三面环水,背靠大陆,城防工事非常坚固,人力财力更是雄厚。但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却在15世纪的一次战争中攻破了它。交战以前,双方都做了充分准备。君士坦丁堡的军民决心死守都城,尽一切可能加强了防御。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城的劲头也很足。在这种决一死战的气氛中,1453年,战争开始了。最初,土耳其人想从西面强攻,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水陆并进,但君士坦丁堡的高墙巍然不动,土耳其军队被阻在护城壕外。接着,土耳其人又把许多大木桶推入壕内,想借以填平深壕。不料,他们遭到了城中炮火的猛轰,不得不退了下来。后来,土耳其人打算挖地道钻进城内,又被发现。他们用火药炸毁了未完工的地道,土耳其方面死伤了很多人。土耳其人决定使用攻城塔车,结果,在城里猛烈的炮火下仍然没有成功。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二世发现,北面的金角湾水面不宽,拜占庭人的防备主要依靠横江铁索。如果能绕过铁索,从水路偷袭登陆,就可能打开一个缺口。他派人去买通了金角湾对面加拉太镇的商人,在加拉太北面铺设了一条陆上船槽。靠着这条船槽,土耳其人硬是把80艘战船一艘一艘地从木板上拖运了过来,集中到金角湾的侧面。陆上行舟的办法帮助土耳其人绕开了铁索,进入了金角湾,来到了北城墙外。80艘土耳其船集中火力猛轰城门,终于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君士坦丁堡被攻破了。土耳其军队发疯似地向城里冲去,可是城里的军民仍然严守阵地。土耳其人两次猛攻,都不能冲入城内。直到第三次冲击,君士坦丁堡才终于陷落。土耳其人破城以后,把它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思是伊斯兰之城),作为自己的国都,并且以它为中心建立了土耳其帝国。直到今天,伊斯坦布尔还是沟通亚欧两洲的一个大城市。麦加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地。阿拉伯文Makkch的音译,曾译作"墨克"、"满克"等。愿意为"吸吮",因沙漠民族渴望吸吮渗透泉水而得名。位于阿拉伯半岛希贾兹地区(今沙特阿拉代的境内)。穆罕默德诞生地、伊斯兰教发源地和一年一度举行朝觐仪礼的地方。城中有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禁寺。寺内"克尔白"(天房)为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寺周围被划为禁地,禁止非穆斯林入内和狩猎、杀生、斗殴等行为。附近有与朝觐仪礼有关的萨法和麦尔卧山、阿拉法特山、米纳山谷及与穆罕默德事迹有关的希拉山洞、骚尔山洞等遗迹。当代城市已进行现代化建设,空中交通四通八达,公路已形成网络,并修建大量服务性设施,形成了每年朝觐期可接纳250万人的能力。世界最有影响的伊斯兰教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简称"伊盟")于1962年在此成立,它利用世界穆斯林朝觐的机会,召开各种会议,讲座共同关心的问题,使麦加成为当代世界伊斯兰教的中心。麦地那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地。位于阿拉伯半岛希贾兹地区(今阿拉伯境内)北部,距麦加以北400公里,东西北三面环山。旧称雅斯里布,622年穆罕默德迁徙于此后改名为麦地那。乃宾衣(al-Madinahal-Nabi)即意为"先知之城",简称麦地那。穆罕默德和四大哈里发时代为伊斯兰教政治中心,在伊斯兰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穆斯林们曾冠以"被照亮之城"、"和平之城"、"胜利之城"等名。城内古迹众多,最著名的有穆罕默德亲自督建的先知清真寺,寺内有穆罕默德等陵墓,附近还有穆罕默德于622年9月迁徙麦地那途中修建的古巴义清真寺、双朝向清真寺以及闻名的伍侯德战役阵亡烈士陵园。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1444~1446、1451~1481),军事统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