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_第1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_第2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_第3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_第4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2.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1.归纳古代书法艺术中的楷书、行书、草书各自的特点,并列举重要的书法作品。(重点)2.简述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按照历史时期列表归纳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京剧的特点。(重点)3.中国古代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难点)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起源: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后来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2)演变: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3)总趋势是由繁到简。2.书法(1)发展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2)三种形体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代表: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代表: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兆页、明朝文征明等。[思维点拨]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1.汉字的演变有着怎样的规律?提示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越来越规范、稳定。2.王羲之《兰亭序》(部分)上图中的书法是什么字体?有何特点?提示字体: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先秦时期(1)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2.魏晋时期(1)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2)东晋画家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3.隋唐时期(1)特点: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2)代表: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这一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4.两宋时期(1)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2)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其代表作。5.元明清时期(1)成就: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2)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3)代表: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知识点拨]中国画的分类不要把文人画与人物画、山水画及花鸟画并列,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方法。因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文人画体现了中国画对意境的追求,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都能体现,绝不是这三种题材外的另一种题材。3.《人物龙凤图》《女史箴图》上面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怎样的艺术特色?提示图一: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图二: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以形写神”。4.《清明上河图》《墨梅图》上面两幅图画分别属于何种绘画类型?有何特色?提示类型:《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墨梅图》属于文人画。特点:风俗画描绘社会生活和社会风情;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三、京剧的出现1.戏曲的演变(1)起源: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3)元代: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4)明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2.京剧的形成(1)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2)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形成京剧。(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3.京剧的传播(1)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2)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5.图一元代杂图二京剧剧陶俑脸谱上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戏曲形式在戏曲发展史上有何地位?提示地位:图一中的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图二中的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主题古代中国书画艺术与时代变迁的关系1.书法艺术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史料魏晋由于战乱及权势的斗争,人们逃离现实,玄学兴起①,崇尚道家无为,追求飘逸恬淡的生活境界,这必然反映在书法上是对“韵”的追求。这种时代的审美追求为王羲之这位“书圣”产生提供了时代的气候,形成了影响书法一千多年注重内养、雅的审美尺度②。——刘云鹏《再论书法的时代风格》[教你读史]①揭示了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兴起的社会背景;②反映了这一时期书法的艺术特色。[问题思考]依据史料,归纳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特点。这种书法艺术特点形成的时代因素是什么?答案特点:追求神韵、意境和风骨。因素:战乱;权势的斗争;玄学的兴起。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2)隋唐大一统,国家繁盛,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法度。(3)宋代时重文,市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逐步繁荣,文风很盛,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4)明代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另一方面思想控制严密,所以书法更加世俗化、平民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2.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时代特色史料一随着魏晋时期佛教艺术的传播与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开始,壁画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变化的时代。隋唐处在这个发展时代的巅峰。众多新题材与新手法在官导民倡的宗教热诚中化成了形色格局;而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审美观念与精神期待,也在对形色的造就中影响了佛教艺术。于是,新兴的壁画造就了一座中华文化中的佛国殿堂,新兴的壁画艺术影响并造就了一代新的中国绘画之观念与形色。——陈绶祥《隋唐绘画史》[问题思考](1)魏晋至隋唐中国绘画的突出成就是什么?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成就:壁画。原因:佛教艺术的传播与佛教中国化;官导民倡的宗教热诚;民族文化吸收外来美术的风格。史料二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问题思考](2)你能否用唐宋元明清时期绘画艺术发展的史实,来论证这一观点?答案①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统治者政策开明,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活跃,唐朝绘画题材广泛,兼容并蓄,达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高峰。②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队伍壮大,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盛行。③明清: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人们的思想文化受到控制,将自己的思想融入画中的文人画在这一时期盛行。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特点(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商朝时已形成完整体系;魏晋时期,书法兼有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成为一门艺术。2.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传神。3.文人画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体现画家的文化素养。4.中国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京剧是其中的杰出代表。5.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1.“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图画文字可以看出,原始文字起源于生产生活实践,以图画、符号为基础,逐渐演变发展成现在的方块文字,故选B项。2.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答案B解析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隶书。A项字体属于楷书,B项字体属于隶书,C项字体属于行书,D项字体属于草书,故选B项。3.(2018·北京昌平测试)下图是吴道子的作品《送子天王图》(宋人摹本局部),内容取自佛经故事,描绘的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通过此图可以看出()A.当时中外文化的交融B.宋朝的市民文化繁荣C.人们虔诚地信仰佛教D.统一的王朝社会安定答案A解析《送子天王图》内容取自佛经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通过画面,可以明显看出画中人物的服饰已经中国化了,这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融,故A项正确。4.元朝六位画家的七幅墨竹图收裱在同一长卷中的珍贵国宝《七君子图》(见下图)已收归苏州博物馆。对该艺术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是()《七君子图》局部A.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写意特点B.具有“意足不求颜色似”的墨色恬淡的特点C.展示了中国绘画集诗书画为一体的风格D.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特点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除文人画之外,还有风俗画,这幅作品没有体现风俗画的特点。5.(2017·广州六中期末测试)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戏曲表演的()A.真实性B.通俗性C.虚拟性D.优美性答案C解析戏曲的表演更趋于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越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由“三五步”代表“千山万水”等信息可知戏曲的特点之一为虚拟性。答案为C。[基础达标]1.(2018·周口高二检测)下图反映的是“雷”字的发展演变历程。据此可知,汉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逐渐趋向()A.多元化B.形象化C.国际化D.简约化答案D解析图片中汉字“雷”的发展演变历程反映了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A、B、C,故选D。2.位于岱庙东御座内的秦泰山刻石是泰山石刻中年代最早的作品,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该刻石上的字体是()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答案A解析有两种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各种字体的特点,二是根据题干中“秦”这一信息判断;备选项中,楷书、行书皆在秦代以后出现,隶书是秦后期出现的非官方字体,而篆书属秦朝官方字体,故选A。3.下面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被誉为“书圣”。该作品的作者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欧阳询D.怀素答案A解析本题图片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故选A。4.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下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答案D解析图片中“字形多变”的特征表现得非常突出,选D项。5.元代书画家赵孟重视绘画中的书法趣味,要求“以书入画”。下图为其代表作《二羊图》。对此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提倡以书法的笔法画画B.表现出“书画同源”的理念C.“以书入画”拓展了文人画的内涵D.表现出明显的写实风格答案D解析结合画作,并从“以书入画”分析,赵孟主张“书画”结合,反映其“书画同源”的理念,丰富了文人画的内涵。文人画更注重写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6.(2018·西安模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发展B.社会思潮变化C.传统文化影响D.社会上层倡导答案A解析宋代封建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镇的大量出现,市民阶层产生并逐渐壮大,反映市民文化需求的世俗化文艺形式出现,在绘画领域表现为风俗画的出现。7.下图为宋代《货郎图》,下列作品与其题材类似的是()A.展子虔《游春图》B.阎立本《步辇图》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D.王冕《墨梅图》答案C解析《货郎图》体现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描绘了北宋都城商业繁荣的情景,都属于风俗画。A项属于人物山水画;B项属于人物画;D项属于文人画。8.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A.风俗画B.宫廷画C.文人画D.山水画答案C解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追求抒情写意,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A项以民间风情为主,B、D两项不具有这一特点。9.(2018·太原模拟)“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A.汉赋B.宋词C.京剧D.书法答案C解析从题干表述来看,这是一种表演艺术,再加上题干中“丑角”信息,可以断定选C项。10.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这主要说明了()A.京剧是在融合多个剧种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京剧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体现了京剧是多个剧种互相融合的产物;京剧后来发展为我国的“国剧”,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京剧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故选A项。[能力提升]11.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秦代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这表明()A.小篆的私印是冷贤的后人放进去的B.冷贤生前一定是著名的书法大家C.这两种书写字体在当时同时流行D.隶书在当时已经成为主流字体答案C解析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官方文字,当时就有了,可排除A项;只从私印字体无法得出冷贤是书法大家,可排除B项;秦朝的主流字体是小篆,隶书主要在民间流传,故排除D项。秦代小篆和隶书同时流行,前者是官方字体,后者流传于民间,故选C项。12.(2018·枣庄八中测试)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蔡襄书法苏轼书法黄庭坚书法米芾书法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答案B解析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宋代书法各具特点,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故选B。13.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他强调中国画()A.与书法相伴而生B.与文学相兼而成C.追求神韵与意趣D.画、诗、书相融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国之画……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可知中国画追求神韵与意趣,故选C。14.(2017·济南二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