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课件_第1页
哲学与人生课件_第2页
哲学与人生课件_第3页
哲学与人生课件_第4页
哲学与人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与人生第一节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第三节增强自信自强意识第一章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第一节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什么是哲学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二、哲学与世界观四、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一、什么是哲学

2016年,一首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90后》火了,这首歌指出了马克思和当代青年人之间的诸多共通之处:同样个性张扬,饱受争议,越不看好就越有勇气;同样干净、单纯,世界里没有灰色地带,喜欢或讨厌,泾渭分明,从不含糊;同样敢于尝试,敢于否定自己,怀疑一切,为真理斗争。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讲师王衡说:“马克思是1818年出生的,他是个‘10后’。‘90后’走上社会了,‘00后’要上大学了,‘10后’的马克思永远和青年人在一起。”引思明理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由“爱”(philia)和“智慧”(sophia)两个词组合而成,词源含义是“对智慧的追求”,因此哲学也可称为“爱智之学”。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生活实践的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哲学二、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但哲学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世界观。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一般是不系统的,是缺乏理论论证和严密的逻辑性的。哲学则是少数思想家、哲学家经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将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概括抽象,通过一系列哲学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构成的思想体系。哲学二、哲学与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与具体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具体观点只是人们对世界局部领域内的具体对象的认识,而世界观涉及的不是某一具体对象,它是有关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一般认识。世界观二、哲学与世界观

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他的成功在于不自觉地遵循了哲学中的辩证法。他认为,质与量的统一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础,自然界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他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但是,门捷列夫到了晚年则成了形而上学的俘虏。他为了证明社会发展变革的不合理性,竟反对自然界存在着飞跃,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否认元素的复杂性。他竭力反对的原子结构的新发现,恰恰是对发展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律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哲学故事二、哲学与世界观启示: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家才可能取得成功。在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因陷入混乱而失败。哲学故事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第一个方面是:世界的本质是精神还是物质,是精神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精神。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根本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在长期发展中主要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大体上可被分为两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最为突出的方面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第二个方面是:人的思维有没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或者说,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用哲学的语言表述,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哲学史上称之为认识论问题。分为可知论者和不可知论者。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人类全部认识和实践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最为突出的方面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哲学史上,一切哲学派别,不是属于唯物主义,就是属于唯心主义,任何自称“独立”的第三派别,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哲学史上,也有少数哲学家(如18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等人)称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本原,二者并行不悖,这种哲学称为二元论。但是,二元论是一种不彻底的折中主义哲学,最后它会倒向唯心主义。所以,就基本哲学派别来说,哲学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洪水中的神父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暴雨,洪水淹没了全村。一位神父正跪在教堂里祈祷,洪水已经淹没了他的膝盖。一位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大喊:“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没到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地站在祭坛上。这时候,一位警察开着快艇过来大喊:“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救别人好了。”哲学故事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地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绳梯之后大喊:“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看着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最终被淹死了,他是这场洪水中唯一一个被淹死的人。

启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故事四、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斗争运动均以失败告终。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及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四、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是革命的。(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一、物质与意识三、客观实际是确立人生理想的前提和基础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四、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一、物质与意识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憧憬过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有的人想做一名医生,有的人想当一名教师,还有的人想做科学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新职业层出不穷,如网络主播、电子竞技员、农业经理人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思考(1)你小时候想过长大后要做什么吗?你的理想是什么?(2)你当初的理想有改变吗?你将来想要从事什么职业?你认为自己有哪些实现理想的条件?还需做哪些努力?引思明理一、物质与意识第一,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也是物质最本质的属性。第二,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能够被人们所感觉、认识、反映。简言之,物质是可认识的。第三,客观实在是一切物质形态、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一切物质形态的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绝对的。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与意识经典案例:十八洞村的脱贫路

启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1启示(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与意识物质概念反映了所有事物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既包括物体的位置移动,也包括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还包括人类思维的运动。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没有的。

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但这并不是否认物质世界静止状态的存在。无论何种静止状态,都不是脱离运动的绝对不变。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物质的存在形态2物质运动(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与意识

渔夫的誓言

古时候有个渔夫,是海上捕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这年春天,听说市场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于是他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是,此次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捕捞螃蟹。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他只好空手而归。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发誓: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哲学故事物质的存在形态2(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与意识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事中的渔夫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死守着誓言,而不会变通,结果只能与希望擦肩而过。哲学故事物质的存在形态2(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作为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动物和周围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反射活动进行的。现代物理学把这种接受外部具体刺激而引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它是动物唯一的信号系统。第二信号也就是信号的信号——语言和文字。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则是人所特有的。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就是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意识(二)

意识的本质一、物质与意识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光有一个大脑是产生不出意识来的。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同客观世界打交道,客观事物才有可能刺激人的感官和大脑,人才有可能形成关于它们的意识。意识的反映形式如感觉、知觉、表象及概念、判断、推理等,都是主观的,但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都是来自外部世界客观存在的事物。没有被反映者,就不会有反映。离开社会实践,不接触客观事物,人脑就如同一部空转的精密机器,生产不出任何意识来。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2意识(二)

意识的本质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依据。所谓“客观实际”,就是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现实情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和关系。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必须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实事求是不仅反对把自己的主观愿望作为出发点,反对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更要求我们努力探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性,用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经典案例:四川凉山阿布洛哈村“绝壁修路”的故事

启示: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依据,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我国在脱贫攻坚中,针对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实施不同措施,正说明了这一点。启示三、客观实际是确立人生理想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都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活,都要受到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适应社会历史条件。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实际,自觉地服从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使我们的理想与选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一)人生的客观实际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1三、客观实际是确立人生理想的前提和基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走好人生路,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学业基础、家庭环境等客观条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主观条件。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就有可能走弯路。(一)人生的客观实际个人的主客观条件2三、客观实际是确立人生理想的前提和基础确立人生理想、选择人生道路要符合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青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的生理发育成熟,不断增强的体质和精力推动着青年的发展,完成着从青少年到成人的转变。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人开始自立。青年自立的特点之一是开始自主学习,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最集中、最重要的时期。青年自立的第二个特点是开始独立承担社会责任,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要通过自己的职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都是青年人必须面对的客观实际,要走好人生路,就必须根据这些具体的客观实际,做出正确选择。(一)人生的客观实际人生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3三、客观实际是确立人生理想的前提和基础人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生命运动过程,现在的实际与过去、未来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只有将现在与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才有意义,脱离过去和未来,现在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要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客观实际,就必须了解自己的过去和把握自己的未来,既不能无视过去、否认现实,也不能只看过去、不看未来。(二)

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四、

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1)客观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2)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时代潮流,主动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3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第三节增强自信自强意识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二、人生是主观能动的过程四、

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2020年7月23日,一段惊心动魄的救人视频刷爆朋友圈。视频显示,7月22日下午,在黄河荥阳段桃花峪大桥附近,一名钓鱼男子失足跌落黄河里,因为水势湍急,男子被滚滚河水裹挟而下。危急之时,一只桨板从河岸边飞速划出,成功截住落水者,上演了一幕经典的“桨板救人”,整个过程用时只有27秒,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救人”。视频中利用桨板救人的小伙,名叫马成龙,曾是一名专业的皮划艇运动员。马成龙说,自己本来就是运动员,心理素质没问题,并且下水前已经研判过自己能否把落水者救起。“‘桨板救人’是从事水上运动的人必备技能,大家都会的。只不过刚巧我遇到了险情,又刚巧我带着桨板,所以救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引思明理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思考:马成龙下水救人是基于什么前提?请结合马成龙的事迹,谈一谈你对“想问题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这一观点的认识。引思明理思考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规律的含义1含义(一)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的上述特征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特征2特征(一)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合理利用规律,就能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3认识利用(一)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地反映于主观,又包括把主观的东西能动地见之于客观。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主观能动性的含义1含义(二)

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表现2主观能动性表现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想”。主观能动性表现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主观能动性还表现为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首先其次再次(二)

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2)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辩证关系(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揠苗助长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高。”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哲学故事一、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启示: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愿望去做,而不顾客观规律,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哲学故事二、人生是主观能动的过程与动物不同,人生不是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生活过程,是使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所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能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健康成长,能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能不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一)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主观能动的过程二、人生是主观能动的过程人自身努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对自身物质潜能(体能和智能)的开发程度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程度。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可以提高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增强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要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潜能,就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越高,人自身的潜能就能发挥得越彻底。(二)人生发展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二、人生是主观能动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的。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不去努力进取,我们的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青年学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敢选择,积极行动,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三)人生意义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的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一个人有没有自信,决定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充满自信,才能开发出埋藏在深处的巨大潜能,能力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人生才能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而没有自信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是自暴自弃,有的还自轻自贱,放弃努力,最终无法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一)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自强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具有自强精神的人,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能进取,最终走向成功。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自信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二)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君子应该效法刚健的天道,做到自立自强,奋斗不息。自我激励可以使自己的精神振作起来,可以激发自己对成功的信心与欲望,充分发掘和调动自己的长处与潜能。(一)不断自我激励自我激励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自卑往往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确定的关键时期,也是成长过程中矛盾最突出的时期。挫折和失败很容易使青年学生产生自卑情绪,导致其自信心日益低落,最终自暴自弃。要摆脱这种困境,就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能,战胜眼前的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二)克服自卑,战胜自我克服自卑谢谢哲学与人生第一节积极面对人生矛盾第二节主动创造和谐人生第三节正确看待顺境逆境第二章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第一节积极面对人生矛盾一、矛盾的观点三、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一、矛盾的观点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曾在演讲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阿里巴巴的创业是一路被批评跟骂过来的,没有骂声我反而会特别紧张。因为世界变化很快,也越来越多元化。任何观点,大家用自己的脑袋去判断,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怕竞争,就别做企业,怕被人骂,就别创业。”在马云看来,这些“骂声”在阿里巴巴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听取外界的意见,能够让企业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思考:(1)马云是如何看待创业路上的批评和指责的?

(2)一路以来受到的批评对阿里巴巴的崛起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如果马云从一开始就回避这些骂声,他还能获得现在的成就吗?引思明理一、矛盾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称为矛盾。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又叫“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又叫“同一性”。矛盾(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观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相互转化的。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观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事事有矛盾。矛盾也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从开始萌芽,到发展壮大,再到走向灭亡,每时每刻都存在着矛盾。矛盾的这一特点称为矛盾的普遍性。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矛盾。普遍性(二)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矛盾的观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有三种情形:第一,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如每个人的优缺点都是不同的;第二,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如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历了多次变化;第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利和弊各有特点。特殊性(二)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矛盾的观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被称为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就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重点论(三)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一、矛盾的观点如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方面,要坚持两点论,看问题、办事情不能偏激和简单化。另一方面,要坚持重点论,认识某一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准确抓住事物最重要的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看到矛盾最主要的方面,抓住主流。两点论重点论(三)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一、矛盾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对症下药”。具体分析(三)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遇到矛盾、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的,生活本就充满了矛盾。我们应坚持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遇到的各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要正视困难的存在,并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它们,最终,我们定会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取得进步和发展。动力三、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积极的态度是正视矛盾,从而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矛盾的解决中推动自身发展。消极的态度是不承认矛盾的存在,其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过于偏激,排斥不同,反而导致矛盾激化;二是采取回避的态度,消极懈怠。当你惧怕矛盾时,矛盾无论大小,都会成为一座大山;当你勇敢地面对矛盾时,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垫脚石。(一)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三、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我能行”的自信心是解决矛盾的前提,有助于我们勇敢面对一切矛盾。对于勇敢、自信的人来说,矛盾更能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斗志和豪情;而对于缺乏自信和勇敢精神的人来说,矛盾很可能使其自甘沉沦,一蹶不振。(二)正确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增强自信,正视矛盾1自信三、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人生目标,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的根本价值追求,能够指引人们克服困难,找到努力的方向。设定一个能够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是促使我们解决矛盾的动力。而缺乏目标的人,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犹豫徘徊,永远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二)正确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明确目标,解决矛盾2目标三、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要战胜矛盾,最根本的途径在于努力奋斗、发奋图强,让自己更加强大。矛盾就如同“人生的催化剂”,引导我们不断审视自己、提高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二)正确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发愤图强,战胜矛盾3战胜矛盾第二节主动创造和谐人生一、

联系的观点三、学会和谐共处,创造快乐人生二、个人发展离不开与世界的联系一、联系的观点

1996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培尔独自住进一个地下溶洞,开始了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生活。两千多米深的溶洞里死一般的寂静,刚开始二十天左右,由于寂寞与孤独,蒙培尔曾经感到害怕,怀疑自己能否坚持到底,但后来还是坚持了下来。他每天给果树和蔬菜浇水、看书、写作或看录像片,实验室内还备有一辆健身自行车,一年时间里他共骑了一千六百多公里。一年后,当他走出溶洞时,脸色苍白,情绪低落,如果两人同时向他提问,他的大脑就会混乱。尽管非常渴望热闹,但是他已经丧失了交际能力,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经过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蒙培尔才恢复了健康,并告诉人们,溶洞里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人只有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作为人的全部快乐。引思明理一、联系的观点思考:(1)你怎样看待蒙培尔在溶洞中的生活?(2)脱离社会一年后,蒙培尔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这段经历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蒙培尔从这段经历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引思明理一、联系的观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与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复杂、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每个事物都是这个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不能孤立存在。普遍联系(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观点联系还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告诉我们,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多样性则是指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观点联系观的相关原理要求我们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首先,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一般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其次,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还需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联系(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联系的观点

巧修宫殿宋真宗年间,一场大火把皇宫内的大片宫室楼台烧成了废墟。在修复这些宫殿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三个困难:第一,由于路途太远,取土困难;第二,既要运土,又要运送建筑材料,物资运输困难;第三,需要处理大量的建筑垃圾。面对这些困难,负责该工程的官员想出了以下解决方案:第一步,将宫殿前的大街挖成水沟,挖出的土用于烧制砖材;第二步,将城外的河水引入水沟,将竹子、木材等建筑材料通过水路运送至工地;第三步,重建宫殿,任务完成后再将修建过程中剩下的碎砖、碎木等建筑垃圾填入水沟,恢复原来的大街。这项方案不仅节约了大量资金,还缩短了工期,确保了宫殿修复工程的顺利进行。哲学故事(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联系的观点启示:负责修复工程的官员全面考虑了施工中各个步骤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地处理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达到了最优目标,最终取得了一举三得的效果。哲学故事(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启示二、个人发展离不开与世界的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的组成部分。在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同时,我们的行为也在影响着周围的人、事、物,影响着外界环境。当代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我们要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生,将自己作为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只重视自我,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联系三、学会和谐共处,创造快乐人生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石,是人类的“无机身体”。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需要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如果不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环境的恶化将危害到人们的基本生存,更谈不上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生态文明(一)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三、学会和谐共处,创造快乐人生狼孩的故事启示:狼孩从小脱离人类社会,没有经历社会化的过程,导致其无法融入人类社会之中。由此可见,人是不能孤立发展的,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只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才能够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经典案例(二)积极融入社会三、学会和谐共处,创造快乐人生人际交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护、关怀、信任与友谊,是人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重要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人保持良好的情绪,形成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想与人和谐共处,就要真诚地肯定和欣赏别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遇到矛盾要冷静处理。与人合作共事时,要彼此尊重,学会互相配合,并乐于分享合作的成果和成功的快乐。和谐相处(三)与他人和谐相处第三节正确看待顺境逆境一、发展的观点三、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挫折和逆境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一、发展的观点从1981年到2019年,中国女排先后10次在世界女排三大赛上夺得冠军。虽然每一次的夺冠历程不尽相同,但都体现着女排队员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的精神。2018年,中国女排参加女排世锦赛时,在半决赛中输给了意大利队。输了就意味着失去了争夺冠军的机会,赛后,郎平坚定不移地对女排姑娘们说:“打起精神来,虽然我们不能奏国歌,但我们要把国旗升起来,哪怕是季军我们也要努力争取。”最终,中国女排夺得了季军,让五星红旗在赛场上高高飘扬。思考:(1)女排姑娘们经历了哪些成功?又曾遇到了怎样的困难?(2)中国女排的夺冠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下,中国女排发扬出了怎样的精神?(3)人生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引思明理一、发展的观点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具有旧事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日趋灭亡的事物。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能否认的规律。(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永恒发展一、发展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被肯定、被否定、再对否定进行否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事物的消极内容被逐渐消除,仅留下积极合理的因素,最终实现发展。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曲折反复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二)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曲折性一、发展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形态或状态是质变和量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是一种显著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不同状态量变质变一、发展的观点

笨人吃饼从前,有一个人肚子饿了,便狼吞虎咽地抓了一个饼子来吃。吃了一个,他感到没有饱,于是又连着吃了五个,居然还是没有饱。当吃到第七个饼时,刚吃到一半,他便觉得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心道:“早知道吃半个饼子就会饱,先吃这半个就好了。买前六个饼子的钱都被浪费了。”启示:最后的半个饼子只是由量变到质变发生转化的节点。“笨人吃饼”中的“笨人”只意识到半个饼子带来的质变,却没有看到量变的过程,割裂了两者的辩证关系,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法。(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不同状态哲学故事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青年学生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加快发展。(一)人生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生发展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人生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精神发展两个方面。人的生理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沿着婴儿、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不同年龄阶段发展。人的精神发展,如品德、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虽然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也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生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曲折发展的过程。人生之路就是在坦途和曲折中迂回前进的过程。(一)人生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生发展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顺境是人生道路上的坦途,有优越的条件保证,前进的障碍和阻力较小,可以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顺境也容易使人沉浸于安逸之中,养成惰性,缺乏危机感和奋斗的欲望。在顺境面前,要居安思危,善于抓住机会、创造机会,以促进自身发展。(二)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顺境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逆境则是指不顺利的境遇,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只有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才能承受逆境中的压力和磨难,最终走向成功。经历逆境的考验和磨炼,可以使人养成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二)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逆境三、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挫折和逆境人的境遇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而人的道德修养则随着人的成长不断提升。逆境磨炼人的意志,也考验人的道德水准。在逆境中,人的失败是暂时的,而道德的丧失会给人生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使人更难从逆境中触底反弹。无论在怎样艰难的环境下,都要真诚、善良、友好。(一)正确处理好道德与境遇的关系道德境遇三、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挫折和逆境现代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人的境遇也会随之迅速变化。积极应对变化的环境,要求人们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不断开拓创新。与其在挫折和逆境面前怨天尤人,不如积极行动、主动出击,靠自己的力量拯救自己。(二)要有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适应变化三、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挫折和逆境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能放弃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和希望。积极的心态和必胜的信念能够使人具有永不言败的勇气,即使反复跌倒也能再次站起来,微笑着向着目标不断奋进。(三)要有积极的心态,保持必胜的信念积极心态三、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挫折和逆境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的因素蕴藏在每一次的失败中。我们不仅要积极地面对挫折和逆境,还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走出困境的最佳方法。(四)要正确看待过去,总结经验教训总结谢谢哲学与人生第一节做到知行合一第二节学会明辨是非第三章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第一节做到知行合一一、实践与认识三、在知行合一中体验成功二、提高人生能力需要做到知行合一一、实践与认识2015年10月,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青蒿素的成果出自“523”疟疾科研项目。“523”项目分别在针灸和中药两个方向上进行了探索。针灸治疗研究李国桥负责,他发现,现有数据很难明确到底是什么对疟原虫产生效果,他“以身试法”,将疟原虫注入体内,使自己感染疟疾,经过九死一生的尝试,他终于得出结论:针灸在疟疾的治疗上很难起到良好效果。于是终止了对针灸治疗的研究,开始屠呦呦组的中药研究,有了李国桥等人的实践经验,研究者们将思路确定在中医典籍中出现次数较多的10种中草药上。经过反复尝试,1978年11月,全国“523”领导小组召开青蒿素治疗疟疾科研成果鉴定会,正式宣告了青蒿素的诞生。引思明理一、实践与认识思考:(1)李国桥是如何得到“针灸在疟疾的治疗上很难起到良好效果”这一结论的?屠呦呦团队是怎么发现青蒿素能治疗疟疾的?(2)想一想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引思明理一、实践与认识实践,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可以把人类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特点。含义(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实践的特点1一、实践与认识客观现实性: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以感性事物为对象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区别。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特点(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实践的特点1一、实践与认识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满足人们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劳动资料的需要。社会政治实践:社会政治实践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政治活动。科学文化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活动,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有科学、艺术、教育等。形式(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实践的形式2一、实践与认识认识,是指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方面,人的认识必须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另一方面,认识的能动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本质的两种不同的功能。其一,创造离不开反映,创造存在于反映之中,创造过程是在相互联系的多个方面的反映基础上实现的。其二,反映也离不开创造,反映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的。本质(二)认识的本质一、实践与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变革客观对象,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深入到事物内部,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正确的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都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

实践(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一、实践与认识

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启示:管延安从一次次的拆卸练习中掌握了对接沉管的技巧,甚至能在操作中练就了通过敲击螺丝检验装配结果的“独门绝技”,这说明只有通过不懈的实践,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经典案例(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一、实践与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种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检验出来。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实践(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一、实践与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需要认识的指导。离开认识的指导,实践就变成了盲目的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有可能导致实践失败。认识(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2一、实践与认识实践与认识总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存在,不能分离。人的实践活动中也总是既有认识,又有行动,没有脱离认识的单纯的实践;当我们强调要动手时,也不能忘了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思考,尽可能地把重复性操作提升为创造性实践,从而提高实践的效果。统一(四)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二、提高人生能力需要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将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知是行的要求,知而不行,就会丧失意义;行受知的指导,行而不知,行就会变得盲目,效果势必受到影响。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都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通过大量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获得的。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学习,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提高自己。知行合一三、在知行合一中体验成功人生的发展是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过程和生活过程,只有做到知行合一,将认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体验人生的成功。青年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终身勤于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实现人生成功的重要前提。(2)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这是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3)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是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然要求。知行合一三、在知行合一中体验成功90后”航空人:高雨楠启示:高雨楠虽然是半路出家,但在工作岗位上依旧努力学习新知识,并通过实习培训锻炼自己的技能,报名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技能,最后成功夺得冠军。可见,只有做到知行合一,将认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人生的成功。经典案例第二节学会明辨是非一、现象与本质三、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二、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能力一、现象与本质古时候,人们土地四四方方,太阳东升西落,形成了“天圆地方”的观念。哥伦布环海旅行后,才真正意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天圆地方”的表象是错误的。苹果熟了,从树上掉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了。牛顿却由此引发了“为什么苹果不飞上天而落到地上”的思考,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落地这一现象是由万有引力造成的。年轻人羡慕明星,也梦想着成为明星。他们只看到了明星在舞台上的表演,却不知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名副其实的。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荷叶上,露珠苍白透明。这是背景的不同而形成的现象,实质上它就是一颗普通的露珠。以上事例说明,我们不能只看事物表象,而要透过表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清晰地认识世界。引思明理一、现象与本质思考:(1)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现象与本质不符合的事例吗?(2)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为什么眼见不一定为实。引思明理一、现象与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是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含义(一)现象与本质的含义一、现象与本质现象和本质有明显的差别。现象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而本质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需要深入挖掘。对立(二)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1一、现象与本质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尽管现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统一(二)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2一、现象与本质大千世界,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有些相同的现象隐藏着不同的本质,有些不同的现象却是同一本质的不同表现。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不能简单地把真象当作正确的现象来认识,也不能简单地把假象当作错误的现象来认识。多样性复杂性(二)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3一、现象与本质要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就要努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第二,要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努力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本质(三)在透过现象看本质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二、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能力明辨是非,就是要辨别清楚事情的正确和错误。社会生活非常复杂,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与这些人的交往中,难免会受到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分辨善恶是非,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明辨是非(一)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是非混杂的情况1二、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能力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可以使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和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指导自己健康成长。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要做到明辨是非,最重要的就是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明辨是非(二)明辨是非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三、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我们学会理性分析,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明辨是非。第一,认识到现象只是认识的入门向导,要想得到详尽而全面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第二,必须学会正确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第三,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第四,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明辨是非谢谢哲学与人生第一节正确认识社会第二节主动创造和谐人生第三节正确看待顺境逆境第四章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第一节正确认识社会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三、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及趋势四、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个人的生产线2020年2月9日22点,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的苏州盈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内灯火通明。只有袁传伟忙碌着。“这批消毒器是送往湖北抗疫一线的,早一天完成,就能早一些帮助更多人抵抗病毒。”袁传伟说。1月26日,大年初二,袁传伟突然接到紧急电话:疫情严重,湖北急需过氧化氢消毒器为医院消毒。袁传伟最终接单200套。他说:“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希望能够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当天下午,袁传伟就赶回了苏州。1月27日,大年初三,袁传伟紧急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办理复工手续。当晚,一个人的生产线就正式启动了。自此,一个人在日夜不停的生产线和供应链上坚守了十多天。引思明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思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很多企业提前复工,加班加点,“火力”全开,只为保证抗“疫”一线的物资供应。如果这些企业没有及时复工,如果没有众多像袁传伟这样的逆行者,你觉得我们的生活会因疫情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并据此想一想生产劳动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引思明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含义(一)社会存在的含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及其过程的反映,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如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含义(二)社会意识的含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辩证关系(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启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社会关系在不断调整,调节社会关系的民法也需要与时俱进。经典案例(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及趋势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及趋势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