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时序分析综述报告以及primetime简介_第1页
静态时序分析综述报告以及primetime简介_第2页
静态时序分析综述报告以及primetime简介_第3页
静态时序分析综述报告以及primetime简介_第4页
静态时序分析综述报告以及primetime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静态时序分析综述报告以及primetime简介静态时序分析综述报告——孙声震1.静态时序分析

静态时序分析(STA)就是套用特定的时序模型(TimingModel),针对特定电路分析其是否违反设计者给定的时序限制(TimingConstraint)。

1.1背景

仿真技术是ASIC设计过程中应用最多的验证手段,然而,现在的单片集成系

统设计正在将仿真时间推向无法容忍的极限。在最终的门级仿真阶段,针对的是几十乃至几百万门的电路,对仿真器第一位的要求是速度和容量,因此,性能(仿真速度)和容量(能够仿真的设计规模)是验证中的关键因素。

传统上采用规律仿真器验证功能时序,即在验证功能的同时验证时序,它以规律模拟方式运行,需要输入向量作为鼓舞。随着规模增大,所需要的向量数量以指数增长,验证所需时间占到整个设计周期的50%,而最大的问题是难以保证足够的覆盖率。鉴于此,这种方法已经越来越少地用于时序验证,取而代之的是静态时序分析技术。1.2分类

静态时序分析以分析的方式区分,可分为Path-Based及Block-Based两种。

图1

如图1所示,为Path-Based这种分析方式。信号从A点及B点输入,经过中间的规律单元,从Y端输出。套用的TimingModel标示在各规律器件上,对于所有输入端到输出端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延迟时间。而使用者给定的Timing

Constraint为:

1.信号A到达电路输入端的时间点为2(AT=2,AT为ArrivalTime)。2.信号B到达电路输入端的时间点为5(AT=5)。

3.信号必需在时间点10之前到达输出端Y(RT=10,RT为RequiredTime)。针对P1及P2两条路径(Path)来做分析。P1的起始点为A,信号到达时间点为2。经过第1个规律器件之后,由于有2单位的延迟时间,所以信号到达这个器件输出的时间点为4(2+2)。依此类推,信号经由P1到达输出Y的时间点为7(2+2+3)。在和上述第三项TimingConstraint比对之后,我们可以得知对P1这个路径而言,时序(Timing)是满足使用者要求的。

依照同样的方式可以得到信号经由路径B到达输出Y的时间点为11(5+1+3+2),照样和上述第三项TimingConstraint比对,我们可以得知对P2这个路径而言,Timing是不满足使用者要求的。

对图2的设计而言,总共有6个信号路径。对于采用Path-Based分析方式的STA软件来说,它会对这6个信号路径作逐一的分析,然后记录下结果。

图2

如所示,Block-Based的分析方式的时序信息(TimingInformation)的储存不再是以路径为单位,而是以电路节点为单位。由TimingConstraint我们仅能得知A节点的AT为2,B节点的AT为5以及Y节点的RT为10。Block-Based的分析方式会找出每个节点的AT和RT,然后比对这两个数值。当RT的值大于AT时表示信号比TimingConstrain中要求的时间还早到达,如此则Timing是满足的,反之则不满足。

2.静态时序分析

2.1基本原理

静态时序分析技术是一种穷尽分析方法,用以衡量电路性能。它提取整个电路的所有时序路径,通过计算信号在路径上的延迟传播找出违背时序约束的错误,主要是检查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是否满足要求,而它们又分别通过对最大路径延迟和最小路径延迟的分析得到。静态时序分析的方法不依靠于鼓舞,且可以穷尽所有路径,运行速度很快,占用内存很少。它完全战胜了动态时序验证的缺陷,适合进行超大规模的片上系统电路的验证,可以节省多达20%的设计时间。因此,静态时序分析器在功能和性能上满足了全片分析的目的。支持片上系统设计,即它为快速满足设计时序要求取得了突破,能提供百万门级设计所要求的性能,并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分析设计,而且它带有先进的时序分析技术和可视化的特性,用于全芯片验证。

静态时序分析的优点显而易见,主要是:

?能够详尽地覆盖时序路径;?不需要测试向量;?执行速度快;

?能够为时序冲突生成全面的报告;

?能够完成使用仿真所不能实现的繁杂分析,例如min/max分析、组合环

检测、自动地检测并消除无效路径;

当然,如上所述的静态时序分析的优点并不意味着STA能够完全替代动态仿真,静态验证工具与动态验证工具必需协同存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STA不能验证一个设计的功能,而且某些设计风格并不是很适合静态的方法。例如,一个设计的异步部分可能要求使用动态仿真,当然,任何混合信号的部分更是如此。

下面介绍重点介绍静态时序分析的原理。

图3

我们从图三中可以看到,要了解静态时序分析,我们必需了解构成静态时序分析的四个组成部分:DesignData、InterconnectData、LibraryData和TimingConstraints。

2.1.1DesignData

在DesignData中,我们知道,一般在DesignCompiler做完综合之后,便能得到Gate-levelNetlist,这时,我们在做静态时序分析的时候,可以利用已经产生的Gate-levelNetlist。

2.1.2LibraryData

在LibraryData中,静态时序分析所需要的时序模型就放在celllibrary中。这些必要的时序信息是以TimingArc的方式浮现在标准组件库中。

TimingArc定义规律器件的任意两个端点之间的时序关系。它分为CombinationalTimingArc、SetupTimingArc、HoldTimingArc、EdgeTimingArc、PresetandClearTimingArc、RecoveryTimingArc、RemovalTimingArc、ThreeStateEnable&DisableTimingArc、WidthTimingArc。其中,CombinationalTimingArc、EdgeTimingArc、PresetandClearTimingArc和ThreeStateEnable&DisableTimingArc定义时序的延时,其它各项则定义了时序的检查。

CombinationalTimingArc是最基本的TimingArc。如图4,CombinationalTimingArc的Sense分为三种,分别是:inverting,non-inverting以及non-unate。

图4:CombinationalTimingArc分类

从这个图中我们看到,当特定输入和特定的输出信号的变化一致时,TimingArc为non-invertingsense;当特定输入和特定的输出信号的变化相反时,TimingArc为invertingsense;而当特定的输出无法由特定的输入决定时,TimingArc为non-unate。

其它的TimingArc还包括:

SetupTimingArc:定义组件所需的SetupTime;HoldTimingArc:定义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