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生物免疫治疗-2017年0228_第1页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2017年0228_第2页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2017年0228_第3页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2017年0228_第4页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2017年022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hatisbiologicaltherapy?Biologicaltherapyinvolvestheuseoflivingorganisms,substancesderivedfromlivingorganisms,orlaboratory-producedversionsofsuchsubstancestotreatdisease.Somebiologicaltherapiesforcanceruse

vaccines

or

bacteria

tostimulatethebody’simmunesystemtoactagainstcancer

cells.Thesetypesofbiologicaltherapy,whicharesometimesreferredtocollectivelyas“immunotherapy”or“biologicalresponsemodifiertherapy,”donottargetcancercellsdirectly.Otherbiologicaltherapies,suchas

antibodies

orsegmentsofgeneticmaterial(RNA

or

DNA),dotargetcancercellsdirectly.Biologicaltherapiesthatinterferewithspecific

molecules

involvedin

tumor

growthandprogressionarealsoreferredtoas

targetedtherapies.1第一页,共150页。Biologicaltherapyforcancerisatypeoftreatmentthatusesthebody'simmunesystemtokillcancercells.Definitions

2第二页,共150页。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肿瘤免疫治疗的分类第三节免疫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第三页,共150页。一、肿瘤免疫治疗概念肿瘤免疫治疗(cancerimmunotherapy)是利用人体的免疫机制,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法来增强患者免疫功能,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为肿瘤生物治疗方法之一。第一节概述第四页,共150页。1890sWilliamColey,用化脓性链球菌和黏质沙雷菌滤液治疗癌症患者1957Burnet提出“肿瘤免疫监视学说”,认为肿瘤细胞表达肿瘤抗原,可激活免疫系统清除肿瘤1975GeorgeKöhler和CésarMilstein创立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技术Rosenberg用LAK/IL-2治疗晚期肿瘤1980sOldham提出生物反应调节理论,并将生物治疗列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19842002Schreiber和Dunn提出“肿瘤免疫编辑学说”二、肿瘤免疫治疗发展简史20102011FDA批准自体DC疫苗Provenge用于治疗内分泌治疗失败的无症状转移性前列腺癌FDA批准CTLA-4单克隆抗体ipilimumab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第一节概述第五页,共150页。1894,WilliamB.Coley,纽约外科医生一位广泛扩散的肉瘤患者,其肿瘤部位发生链球菌感染肿瘤完全消退是否是由于链球菌感染而导致肿瘤消退呢?January12,1862–April16,1936Astory第六页,共150页。Coley采取了大胆的行动!注射活的链球菌治疗没有治愈希望的、不能手术的肉瘤患者肿瘤完全消退!第七页,共150页。灭活的链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混合物(Coley毒素)对1000患者治疗,约40%的到明显的治疗效果Coley与他的女儿Dr.HelenColeyNauts利用细菌成分活化免疫系统,可以诱导部分晚期肿瘤患者的持续缓解!!!Coley是肿瘤生物治疗的鼻祖第八页,共150页。1890sWilliamColey,用化脓性链球菌和黏质沙雷菌滤液治疗癌症患者1957Burnet提出“肿瘤免疫监视学说”,认为肿瘤细胞表达肿瘤抗原,可激活免疫系统清除肿瘤1975GeorgeKöhler和CésarMilstein创立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技术Rosenberg用LAK/IL-2治疗晚期肿瘤1980sOldham提出生物反应调节理论,并将生物治疗列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19842002Schreiber和Dunn提出“肿瘤免疫编辑学说”肿瘤免疫治疗发展简史20102011FDA批准自体DC疫苗Provenge用于治疗内分泌治疗失败的无症状转移性前列腺癌FDA批准CTLA-4单克隆抗体ipilimumab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第九页,共150页。In2015,theFDAapprovedPD-1

/PD-L1(Nivolumab,pembrolizumab)

immunotherapiestotreatthemostcommonformsofadvancedlungandkidneycancer

2016ASCONamesAdvanceoftheYear:CancerImmunotherapy

10第十页,共150页。肿瘤免疫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和打破肿瘤的免疫抑制产生抗肿瘤作用。

三、肿瘤免疫治疗的原理第一节概述强化免疫应答打破免疫耐受第十一页,共150页。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肿瘤免疫治疗的分类第三节免疫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第十二页,共150页。Monoclonalantibodies(MABs)CancervaccinesBloodcellgrowthfactorsCancergrowthblockersDrugsthatblockcancerbloodvesselgrowth(antiangiogenics)InterferonandInterleukin2(immunotherapy)GenetherapyTypesofbiologicaltherapies

13第十三页,共150页。发挥免疫应答的成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物质第十四页,共150页。天然免疫系统:肥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嗜碱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特异性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第十五页,共150页。第二节肿瘤免疫治疗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分三类:一、主动免疫治疗二、被动免疫治疗三、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第十六页,共150页。第二节肿瘤免疫治疗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分三类:一、主动免疫治疗二、被动免疫治疗三、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第十七页,共150页。一、主动免疫治疗概念:也称为肿瘤疫苗,主要是利用肿瘤细胞或肿瘤抗原物质免疫机体,使宿主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肿瘤抗原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阻止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第十八页,共150页。特点:肿瘤疫苗是对已患病者进行免疫接种,激发肿瘤患者机体产生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可产生免疫记忆,抗肿瘤作用比较持久。一、主动免疫治疗第十九页,共150页。一、主动免疫治疗分类:肿瘤细胞疫苗、肿瘤多肽(蛋白)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DNA疫苗目前虽然大多数肿瘤疫苗处于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AntigenvaccinesWholecellvaccinesDendriticcellvaccinesDNAvaccinesAntiidiotypevaccines第二十页,共150页。已批准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及临床应用的肿瘤疫苗举例适应证疫苗名称疫苗性质黑色素瘤M-Vax肿瘤细胞疫苗MDX-1379多肽疫苗Melacine异体肿瘤细胞裂解物疫苗Allovectin-7®基因修饰肿瘤疫苗前列腺癌Sipuleucel-T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CG1940/CG8711GM-CSF修饰肿瘤细胞疫苗肺癌Stimuvax(L-BLP25)/BLP25脂质体包埋蛋白疫苗Belagenpumatucel-L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疫苗胰腺癌Algenpantucel-L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疫苗GV-1001端粒酶肽疫苗肾癌TroVAX(MVA-5T4)基因修饰肿瘤疫苗IMA901多肽疫苗结直肠癌OncoVAX自体肿瘤细胞疫苗卵巢癌Abagowomab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DCVax®-Brain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Rindopepimut(CDX-110)多肽疫苗淋巴瘤BiovaxID®(Id-KLH/GM-CSF)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第二十一页,共150页。

1.肿瘤细胞疫苗

2.肿瘤多肽(蛋白)疫苗

3.DC疫苗

4.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5.DNA疫苗T-cellDC肿瘤全细胞疫苗肿瘤细胞裂解物疫苗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3.DC疫苗4.抗独特型抗体疫苗2.肿瘤多肽(蛋白)疫苗5.DNA疫苗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分类1.肿瘤细胞疫苗第二十二页,共150页。1.肿瘤细胞疫苗概念:

采用灭活的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作为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是研究最早、最多的肿瘤疫苗

一、主动免疫治疗第二十三页,共150页。1.肿瘤细胞疫苗特点:

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有自体特异的肿瘤抗原和HLA分子,比异体肿瘤细胞疫苗更安全。但存在肿瘤组织获取难、制备过程复杂、机体免疫耐受以及肿瘤抗原被稀释等问题。异体肿瘤细胞疫苗--异体肿瘤细胞与患者自体肿瘤细胞存在交叉抗原,故可部分替代自体肿瘤疫苗,解决自体肿瘤细胞来源有限的问题。但大部分异体肿瘤细胞疫苗与患者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相关抗原不符,因而临床效果并不理想。

一、主动免疫治疗第二十四页,共150页。抗肿瘤免疫机制免疫细胞如何发挥抗肿瘤作用?第二十五页,共150页。免疫系统识别“自我”与“非我”肿瘤细胞表达肿瘤抗原第二十六页,共150页。1.什么是肿瘤抗原?肿瘤特异性抗原(TSA):

仅在肿瘤细胞上表达;肿瘤相关性抗原

(TAA):在某些肿瘤细胞上表达,也在某些正常细胞上表达。泛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第二十七页,共150页。机体产生肿瘤抗原的可能机制为:①基因突变;②细胞癌变过程中使原本不表达的基因被激活;③抗原合成过程的某些环节发生异常(如糖基化异常导致蛋白质特殊降解产物的产生);④胚胎时期抗原或分化抗原的异常、异位表达;⑤某些基因产物尤其是信号转导分子的过度表达;⑥外源性基因(如病毒基因)的表达。

第二十八页,共150页。1.感应阶段:

1)抗原递呈细胞(APC)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递呈2)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2.反应阶段3.效应阶段2.获得性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第二十九页,共150页。APC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抗原递呈细胞CD8+T第三十页,共150页。抗原递呈功能MHC限制性APCAPC第三十一页,共150页。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辅助性T细胞(Th)感染部位滞留在淋巴组织中活化B细胞骨髓产生抗体释放到血液中效应细胞第三十二页,共150页。CTL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Th细胞可以活化免疫系统的其它成分,在控制具有免疫原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中起重要的作用。第三十三页,共150页。(1)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靶细胞CTL循环凋亡解离CTL胞外分泌颗粒CTL与靶细胞结合CTL细胞质重排第三十四页,共150页。(2)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为B细胞介导的免疫,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由于主要是血清或血浆中的抗体发挥免疫效应,故称为体液免疫。第三十五页,共150页。抗体的抗肿瘤机制?第三十六页,共150页。A.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第三十七页,共150页。跨膜孔道第三十八页,共150页。B.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第三十九页,共150页。C.抗体的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肿瘤细胞巨噬细胞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溶酶体被调理的肿瘤细胞结合到M的FcR上,并被M吞噬形成吞噬体吞噬溶酶体形成,杀伤肿瘤细胞抗体第四十页,共150页。D.抗体的封闭作用细胞恶变后其表面可过表达某些受体,这些受体与其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可刺激肿瘤细胞生长。针对这些受体的抗体可通过封闭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阻碍其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第四十一页,共150页。E.抗体改变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

抗体与肿瘤细胞膜表面的抗原结合后,可干扰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阻止其克隆形成及与血管内皮的粘附,从而有助于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第四十二页,共150页。抗肿瘤抗体虽然能够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发挥作用,但一般认为,体液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只处于从属地位。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第四十三页,共150页。

①肿瘤全细胞疫苗

富含肿瘤抗原,如自体肿瘤细胞疫苗具有全部肿瘤细胞的抗原。肿瘤全细胞疫苗必须完全灭活才能临床使用。

例:结肠癌疫苗OncoVAX是经放射处理的患者肿瘤细胞与卡介苗混合而成,现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分类:1.肿瘤细胞疫苗一、主动免疫治疗第四十四页,共150页。②肿瘤细胞裂解物疫苗

用肿瘤细胞的裂解物或外泌小体等亚细胞结构作为疫苗,既保留肿瘤抗原性,又保证疫苗安全性,是肿瘤疫苗治疗常采用的办法之一。

例:Melacine是由黑色素瘤细胞系MSMM-1和MSMM-2的裂解物和佐剂Detox组成,用于治疗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是第一个被批准上市的肿瘤疫苗分类:1.肿瘤细胞疫苗一、主动免疫治疗第四十五页,共150页。③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不同的基因(如TNF、共刺激分子B7或重组的肿瘤抗原基因等)导入受体肿瘤细胞而制备的疫苗。

例:前列腺癌GVAX疫苗是由转染有GM-CSF基因的两个前列腺癌细胞系CG1940和CG8711组成,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分类:1.肿瘤细胞疫苗一、主动免疫治疗第四十六页,共150页。2.肿瘤多肽(蛋白)疫苗

①多肽疫苗是按照肿瘤抗原基因中已知或预测的某段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化学合成技术制备的疫苗。成分较单一,便于研究和生产,不存在肿瘤细胞的抑制成分,无肿瘤种植的风险;但其分子量小、易降解致其免疫原性弱,还可能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同时其应用受MHC类型限制。

举例:一项III期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用gp100肽疫苗和高剂量IL-2联合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结果显示gp100肽和高剂量IL-2联合应用效果好于高剂量IL-2单用。一、主动免疫治疗第四十七页,共150页。2.肿瘤多肽(蛋白)疫苗

②蛋白疫苗指将肿瘤抗原整个或部分蛋白质作为疫苗,此疫苗经APC摄取递呈,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较多肽疫苗免疫原性更强,但蛋白疫苗常需加用佐剂,进入机体后需要APC的摄取递呈,激发的免疫反应以体液免疫为主。

举例:BLP25是由合成的人粘蛋白1(Muc-1)与佐剂单磷酸脂A组成的蛋白疫苗,已进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一、主动免疫治疗第四十八页,共150页。(1)肿瘤抗原致敏的DC疫苗(2)基因修饰的DC疫T-cellDC3.树突状细胞疫苗(DC疫苗)DC是功能最强的APC,也是唯一能激活初始性T细胞的专职APC,具有激活CD8+细胞毒性。T细胞及CD4+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在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地位。分类:一、主动免疫治疗第四十九页,共150页。3.树突状细胞疫苗(DC疫苗)(1)肿瘤抗原致敏的DC疫苗

概念: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肿瘤抗原致敏DC,然后将致敏的DC接种或回输给患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CTL和记忆性T细胞T-cellDC一、主动免疫治疗第五十页,共150页。3.树突状细胞疫苗(DC疫苗)(1)肿瘤抗原致敏的DC疫苗

特点:

①肿瘤抗原肽负载DC——特定的抗原表位与DC上MHC分子结合,靶向性好

②肿瘤细胞抗原负载DC——无需分离鉴定肿瘤的特异性抗原

③DC与肿瘤细胞融合——有全部的肿瘤抗原,同时含有大量、多种类的非肿瘤抗原,可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主动免疫治疗第五十一页,共150页。3.树突状细胞疫苗(DC疫苗)(1)肿瘤抗原致敏的DC疫苗

举例:Provenge(Sipuleucel-T)是PA2024(前列腺相关蛋白-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和GM-CSF的融合蛋白)与患者DC孵育后获得的肿瘤疫苗,2010年4月获得美国FDA批准,是FDA批准的第一个肿瘤治疗性疫苗一、主动免疫治疗第五十二页,共150页。3.树突状细胞疫苗(DC疫苗)(2)基因修饰的DC疫苗

概念:是将编码肿瘤抗原的基因导入DC,在DC中表达肿瘤抗原,经DC递呈后活化初始T细胞。编码肿瘤抗原的基因常以DNA或RNA的形式转入DC,转导方式包括使用质粒或病毒载体,最常用的为转染率高的病毒载体。一、主动免疫治疗第五十三页,共150页。3.树突状细胞疫苗(DC疫苗)(2)基因修饰的DC疫苗

特点:优点在于解决了肿瘤细胞来源困难及其特异性问题,能避免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且能避免因抗原降解而使疫苗功能减弱。但存在安全性及花费过高等问题,故临床应用困难。

举例:应用自体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RNA转染DC治疗晚期前列腺癌,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均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一、主动免疫治疗第五十四页,共150页。4.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概念: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Ab1,该抗体可变区的独特型决定簇具有免疫原性,可诱导抗体Ab2产生,后者被称为独特型抗体。有的Ab2抗体可模拟原来抗原的结构,诱导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被称为内影像抗原,若将其作为肿瘤疫苗应用,即为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一、主动免疫治疗第五十五页,共150页。4.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特点:抗独特型抗体疫苗起肿瘤抗原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可打破机体对肿瘤抗原免疫耐受的状态;同时因其不含真正的肿瘤细胞,更安全可靠、特异性强。主要用于某些不易获得的或难以分离纯化的肿瘤抗原。独特型抗体多为鼠源性,反复应用易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而人源化独特型抗体可避免上述反应。

举例:BiovaxID®(Id-KLH/GM-CSF)是自体肿瘤来源的免疫球蛋白独特型抗体疫苗,用于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目前已经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一、主动免疫治疗第五十六页,共150页。5.DNA疫苗概念:也称基因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肿瘤抗原的基因整合于表达载体上(重组病毒或质粒DNA),再将疫苗直接注入机体,借助载体本身和机体内的基因表达系统表达出肿瘤抗原,从而诱导出针对肿瘤抗原的细胞免疫应答。一、主动免疫治疗第五十七页,共150页。5.DNA疫苗

特点:优点在于便于生产、使用安全、在体内表达时间长、易于诱发肿瘤免疫应答,缺点是肿瘤抗原的表达差异很大,而长期低水平的肿瘤抗原常诱导免疫耐受。DNA疫苗目前基本上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仅少数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举例:编码PSA的痘病毒载体疫苗“PROSTVACVF”在Ⅱ期临床试验中证实该疫苗在接种给患者后,产生了针对PSA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该疫苗能够延长激素难治性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8.5个月。一、主动免疫治疗第五十八页,共150页。第二节肿瘤免疫治疗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分三类:一、主动免疫治疗二、被动免疫治疗三、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第五十九页,共150页。二、被动免疫治疗

概念:被动免疫治疗(passiveimmunotherapy)又称为过继免疫治疗(adoptiveimmunotherapy)是被动性的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制剂或细胞转输给肿瘤患者,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第六十页,共150页。二、被动免疫治疗

特点:被动免疫治疗与肿瘤疫苗不同,并不需要机体产生初始免疫应答,因此适用于已经没有时间或能力产生初始免疫应答的肿瘤晚期患者。

分类:单克隆抗体治疗过继性细胞治疗第六十一页,共150页。

又称之为生物导弹技术,通过补体系统、自然杀伤细胞和阻断信号转导通路起抗肿瘤作用。

嵌合型单抗达到95%以上人源化,减少了免疫原性。

利妥西单抗-治疗恶性淋巴瘤;曲妥珠单抗-治疗乳癌,联合化疗增强疗效。(1)利妥西单抗(一)单克隆抗体治疗二、被动免疫治疗第六十二页,共150页。(2)曲妥珠单抗(3)西妥昔单抗(一)单克隆抗体治疗二、被动免疫治疗第六十三页,共150页。单克隆抗体携带抗肿瘤物质的导向治疗托西莫单抗IbritumomabtiuxetanMylotarg(Gemtuzumabozogamicin)二、被动免疫治疗第六十四页,共150页。(二)过继性细胞治疗(Adoptivecellularimmunotherapy,ACI)概念:过继性细胞治疗是通过分离自体或异体免疫效应细胞,经体外激活并回输,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过继性细胞治疗的关键在于产生数量足够、能够识别并杀伤肿瘤的免疫细胞,以及效应细胞能够到达肿瘤所在部位,并在肿瘤周围被激活且发挥抗瘤作用。二、被动免疫治疗第六十五页,共150页。供者患者第六十六页,共150页。Exvivo自体NK细胞单倍体相合的NK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L-15,IL-18,IL-21,type-1IFNs,免疫调节药物

)通过细胞因子刺激,肿瘤患者的本身的NK细胞难于有效回复抗肿瘤功能

自身免疫细胞在体外活化第六十七页,共150页。I.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NK细胞巨噬细胞

DCs

LAKs

CIKs

TLR激动剂刺激免疫细胞II.抗原特异性

T细胞

CTLTILACI的类型:第六十八页,共150页。(二)过继性细胞治疗特点:过继性细胞治疗不仅可以纠正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促进宿主抗肿瘤免疫功能,还可以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过继性细胞治疗还可替代、修补或改善细胞毒治疗引起的免疫功能受损;但由于存在着扩增倍数较低、细胞来源困难、细胞毒力不高等诸多问题,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二、被动免疫治疗第六十九页,共150页。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γδT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NKT)、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lymphocyteinfusion,DLI)受体基因修饰的T细胞等(二)过继性细胞治疗二、被动免疫治疗分类:第七十页,共150页。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IL-2刺激活化后诱生的具有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是多种免疫细胞的群体。LAK细胞抗癌谱广,抗肿瘤作用不依赖抗原致敏。LAK细胞通过直接接触或释放炎症细胞因子间接杀伤肿瘤。1.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二)过继性细胞治疗二、被动免疫治疗第七十一页,共150页。临床应用:由于其体外增殖活性不强,体内抗瘤活性有限,且为维持LAK细胞体内活性,需要注射大剂量IL-2,而出现较强毒副作用,因此逐渐淡出临床应用。1.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二)过继性细胞治疗二、被动免疫治疗第七十二页,共150页。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是从肿瘤部位分离出的一群淋巴细胞,经IL-2等细胞因子扩增后产生。其表型以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为主,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和MHC限制性。TIL的抗肿瘤效果是LAK的50~100倍。临床应用:TIL已应用于临床试验,主要治疗皮肤、肾、肺、头颈部、肝、卵巢部位的原发或继发肿瘤。但其取材不便和制作过程的相对复杂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二)过继性细胞治疗2.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二、被动免疫治疗第七十三页,共150页。TIL增殖:粘附的肿瘤细胞死亡或被淋巴细胞杀死而消失生长2–4周鉴定TIL杀伤肿瘤的活性直径大于2cm的活检肿瘤组织,剪碎,培养基中快速扩增:

抗CD3抗体,IL-2和灭活的同种异体PBMCs饲养细胞,2周转输患者挑选应答最强的细胞克隆第七十四页,共150页。(二)过继性细胞治疗3.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抗CD3单克隆抗体,以及IL-2、IFN-γ和IL-1α等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分化获得的NK样T细胞。

二、被动免疫治疗第七十五页,共150页。(二)过继性细胞治疗3.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呈CD3+CD56+表型,既具有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特点,又有T淋巴细胞抗肿瘤活性。具有增殖速度快,杀伤活性高,肿瘤杀伤谱广等优点。临床应用:目前发现CIK在肾癌、肝癌、肺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中具有抗瘤活性。二、被动免疫治疗第七十六页,共150页。(二)过继性细胞治疗4.NK细胞

NK细胞可识别MHC-I表达下调或缺失的肿瘤细胞,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即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有:通过分泌穿孔素、颗粒酶来杀伤肿瘤细胞;通过死亡配体介导靶细胞凋亡;分泌炎症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二、被动免疫治疗第七十七页,共150页。NK细胞抗肿瘤机制(天然免疫应答)A.释放毒性颗粒:NK细胞含有毒性酶,穿孔蛋白-穿孔素,穿透细胞膜并诱导细胞凋亡。NK靶细胞第七十八页,共150页。B.细胞因子介导的肿瘤抑制作用:活化的NK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IFN-,TNF-/,GM-CSF,IL-12。干扰素(IFN-)抑制细胞增生,引起多种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肿瘤转移,是巨噬细胞主要的活化因子。第七十九页,共150页。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第八十页,共150页。(二)过继性细胞治疗4.NK细胞临床应用:随着纯化技术及扩增技术的不断改进,NK细胞逐渐成为过继性免疫治疗重要组成部分。NK细胞目前仍处于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二、被动免疫治疗第八十一页,共150页。(二)过继性细胞治疗5.γδT细胞

γδT细胞是一类T细胞,因其TCR由γ和δ肽链组成而被命名,多为CD4-CD8-双阴性表型。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非常复杂,主要涉及到穿孔蛋白途径和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也可以通过NK样的受体,使之像NK细胞一样可直接识别蛋白质或肽类抗原,以非MHC限制性方式杀伤肿瘤细胞。二、被动免疫治疗第八十二页,共150页。(二)过继性细胞治疗5.γδT细胞

临床应用:以γδT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在肺癌、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等Ⅰ期临床研究中已显示出良好效果,尤其是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提示其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二、被动免疫治疗第八十三页,共150页。过继性细胞治疗6.CAR-TChimericAntigenReceptor(CAR)TCellTherapy第八十四页,共150页。CAR-T85CAR-TChimericAntigenReceptor(CAR)TCellTherapy

嵌合体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细胞治疗技术

——Tantibody抗体修饰的T细胞

——上世纪80年代至今第八十五页,共150页。一、CAR-T86A.EngineeredTcellsexpressingCARscanhaveboththerapeuticandadverseeffectsB.Users-controlledswitches.Asuicideswitchandanon-switch第八十六页,共150页。CAR-T87SeveralfeatureswouldbeimportantforanON-switchCARdesign.First,thereceptorwouldstillneedtobedependentonspecifictumorantigenrecognitionforTcellactivation–smallmoleculealoneorantigenaloneshouldnotactivate.Second,therapeuticactivityoftheTcellpopulationshouldbetitratablebyvaryingconcentrationofthesmallmolecule,andathighenoughlevels,shouldshowanactivitycomparabletothatofconventionalCARTcells.Finally,thetimingofCARTcellresponseshouldbereversiblycontrollablebyadditionorremovalofthesmallmolecule.第八十七页,共150页。CAR-T88C.MolecularstrategiestocongtrolTcellactivation第八十八页,共150页。二、DesignofON-switchCARs89Thesmallmoleculethusactsasaprimingorlicensingfactorthatisapreconditionforantigen-triggeredactivation.第八十九页,共150页。四、A.IdentificationofadualinputgatedON-switchCARconstruct

B.ON-switchCARarchitectureiscompatiblewithalternativeheterodimerizationmodulesandalternativeantigenbindingdomains90第九十页,共150页。五、SinglemoleculeimagingshowsthattwocomponentsoftheON-switchCARonlyassembleinthepresenceofsmallmoleculedimerizer91第九十一页,共150页。六、A.ON-switchCARrequiressmallmoleculeANDantigentoactivateprimaryhumanCD4+Tcells

B.ON-switchCARTcellsrequirebothantigenandsmallmoleculedimerizertodrivecellproliferation92第九十二页,共150页。93六、B.ON-switchCARTcellsrequirebothantigenandsmallmoleculedimerizertodrivecellproliferation第九十三页,共150页。七、Smallmolecule-controlledcancercellkillingbyON-switchCARCD8+Tcells94第九十四页,共150页。八、Invivosmallmolecule-regulationofcognatetumorcellkilling95第九十五页,共150页。九、96第九十六页,共150页。第二节肿瘤免疫治疗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分三类:一、主动免疫治疗二、被动免疫治疗三、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第九十七页,共150页。三、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一)效应细胞刺激剂

——刺激活化免疫效应细胞

(二)免疫负调控抑制剂

——抑制免疫负调控细胞或分子第九十八页,共150页。α干扰素

具有免疫调节、抗增殖、诱导分化、促凋亡、抗血管生成等多种作用,是第一个被证实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咪喹莫特是Toll样受体7(toll-likereceptor7,TLR7)的激动剂,能增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细胞刺激剂

IL-2是调控T细胞和NK细胞等淋巴细胞生长的重要因子卡介苗既可以激发固有免疫应答,又可以激发适应性免疫应答(一)效应细胞刺激剂三、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第九十九页,共150页。Thereareanumberofdifferentgrowthfactors.ExamplesincludeEpidermalgrowthfactor(EGF)–controlscellgrowth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controlsbloodvesseldevelopmentPlateletderivedendothelialgrowthfactor(PDGF)–controlsbloodvesseldevelopmentandcellgrowth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controlscellgrowthCancergrowthblockers

100第一百页,共150页。TyrosinekinaseinhibitorsProteasomeinhibitorsmTORinhibitorsPI3KinhibitorsHistonedeacetylaseinhibitorsHedgehogpathwayblockers……………

Whatcancergrowthblockersare

101Afatinib(Giotrif)Axitinib(Inlyta)Bosutinib(Bosulif)Crizotinib(Xalkori)Dasatinib(Sprycel)Erlotinib(Tarceva)Gefitinib(Iressa)Imatinib(Glivec)Lapatinib(Tyverb)Nilotinib(Tasigna)Pazopanib(Votrient)Regorafenib(Stivarga)Sorafenib(Nexavar)Sunitinib(Sutent)第一百零一页,共150页。Blockingmoleculesthatstoptheimmunesystemworking(checkpointinhibitors)Theimmunesystemusesparticularmoleculestostopitbeingoveractivatedanddamaginghealthycells.Theseareknownascheckpoints.SomecancercellsmakehighlevelsofcheckpointmoleculestoswitchoffimmunesystemTcells.Tcellswouldnormallyattackthecancercells.Drugsthatblockcheckpointmoleculesarecalledcheckpointinhibitors.TheyareatypeofimmunotherapyandincludedrugsthatblockCTLA-4,PD-1andPD-L1(programmeddeathligand1).(二)免疫负调控抑制剂

102第一百零二页,共150页。

肿瘤免疫逃逸的策略12345免疫抑制分子招募Treg共刺激分子缺失促凋亡分子第一百零三页,共150页。CTLA-4单克隆抗体Ipilimumab和tremelimumab都是CTLA-4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抑制活化T细胞的CTLA-4与抗原递呈细胞的B7结合,打破免疫耐受,增强T细胞的活性。(二)免疫负调控抑制剂三、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第一百零四页,共150页。PD-1/PD-L1抗体PD-1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大部分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为免疫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PD-L1、PD-L2相互作用传递抑制性信号,在免疫应答中发挥负向调控作用。由于肿瘤细胞高表达PD-L1,故阻断PD-L1与PD-1的结合可阻止此种机制介导的免疫抑制作用。(二)免疫负调控抑制剂三、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第一百零五页,共150页。106第一百零六页,共150页。107第一百零七页,共150页。108第一百零八页,共150页。109第一百零九页,共150页。110第一百一十页,共150页。111Immune-relatedresponse

criteria,irRC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50页。112the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RECIST)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50页。Immune-relatedresponse

criteria,irRC113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50页。114

irRC与传统WHO评价标准的比较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50页。115InterferonandInterleukin2Drugsthatblockcancerbloodvesselgrowth(antiangiogenics)Genetherapy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50页。讲授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肿瘤免疫治疗的分类第三节免疫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50页。肿瘤免疫治疗有别于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强调充分调动内因实现治疗,即通过提高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杀伤肿瘤能力,阻止和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虽然免疫治疗的特异性强,但是抗肿瘤能力有限,且受肿瘤负荷、肿瘤微环境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等多因素影响,从而影响了其治疗的效果。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治疗与传统治疗间具有相互增效的潜能。第三节免疫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50页。Classiccancertherapy:RegardingtoCancerTherapySurgeryChemotherapyRadiationtherapyPalliativetreatments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50页。一、免疫治疗与化疗协同作用(一)化疗对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50页。一、免疫治疗与化疗协同作用(二)免疫治疗对化疗的影响

一些研究显示,疫苗治疗能增加化疗的敏感性。其中一项针对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研究提示疫苗序贯化疗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imetoprogression,TTP)较单纯化疗者延长。原因在于疫苗能够诱导患者产生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RP-2)特异性的T细胞,去除过表达TRP-2的肿瘤细胞。而残存的肿瘤细胞低表达TRP-2,对替莫唑胺等化疗药更敏感。第一百二十页,共150页。

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但受免疫治疗和化疗的种类、剂量以及治疗的顺序等多个因素影响。一、免疫治疗与化疗协同作用种类剂量顺序第一百二十一页,共150页。二、免疫治疗与放疗联合增效作用放射治疗除通过射线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外,还可通过以下机制促进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扩大免疫治疗的效应: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50页。二、免疫治疗与放疗联合增效作用放疗作为一种“应激”,常引起肿瘤细胞过表达HSP、MHC-I类分子、Fas等,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放疗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促进APC的抗原识别、加工和递呈;放疗能破坏肿瘤基质,引起ICAM-1等黏附分子增加,有利于T细胞到达肿瘤部位;全身照射还能够去除调节性T细胞。第一百二十三页,共150页。三、免疫治疗与外科等其他治疗的关系

外科作为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不仅能够提供免疫治疗所需要的材料,如肿瘤相关抗原(TAA)和TIL等,还能够迅速降低肿瘤负荷,减少免疫抑制,有利于免疫治疗作用的发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手术本身有导致免疫抑制的风险,甚至促进肿瘤发展,而免疫治疗可提高机体的免疫状态,故联合免疫治疗可减轻手术引起的免疫抑制。

第一百二十四页,共150页。三、免疫治疗与外科等其他治疗的关系就肿瘤免疫治疗而言,效应T细胞能否到达肿瘤部位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键,而介入治疗等局部治疗可以使生物反应调节剂更准确地到达肿瘤部位,发挥抗肿瘤效应。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50页。小结肿瘤抗原的存在和机体具有抗肿瘤的免疫应答是免疫治疗的两个前提。肿瘤免疫治疗的原理在于强化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和打破肿瘤的免疫抑制。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分为主动性免疫治疗、被动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肿瘤免疫治疗与传统治疗方式恰当地结合,可以起协同作用。免疫治疗受肿瘤负荷、肿瘤微环境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第一百二十六页,共150页。127第一百二十七页,共150页。究竟谁“害死”了魏则西?128第一百二十八页,共150页。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循证进展第一百二十九页,共150页。CancerImmunotherapyBREAKTHROUGHOFTHEYEAR2011AntiCTLA-4antibody——ipilimumabformetastaticmelanomaAntiPD-1mabformelanoma,kidneycancer,lungcancerChimericantigenreceptor(CAR)therapyforbloodcancerSCIENCE2013VOL3421432-1433AnoldconceptandlongpathofadventureImmunosurveillancemonitoringcellmalignantImmunesystemcanbemanipulatedtoclearmalignantcellAntibodies:Vectibix(Panitumumab)Vaccination:ProvengeCytokines:IL-2......CancerImmunotherapy第一百三十页,共150页。CostimulationvsCoinhibitionTCellActivationToleranceCD28,w/ITAMdomainCTLA-4,w/ITIMdomainTheswordwithdoublebladesIntroductiontoTCellCosignalingCD28vsCTLA-4第一百三十一页,共150页。第一百三十二页,共150页。StoryofB7/CTLA-4CD28DeliverpositivesignalExpressedconstitutivelyStrengthenTcellresponseCellactivationCTLA-4DelivernegativesignalExpresseduponstimulationDownregulationTcellresponseTolerancevs第一百三十三页,共150页。BreakingToleranceBreakingtoleranceisabasicconceptofcancerimmunotherapyStoryofB7/CTLA-4第一百三十四页,共150页。YERVOY(iplimumab)

byBristol-MyersSquibbFullyhumanizedantibodyBindingtoCTLA-4BlockingB7/CTLA-4interactionStoryofB7/CTLA-4第一百三十五页,共150页。Timetableofthelongadventure——1987,DiscoverofCTLA-4.

Nature

1987328,267-270——1996,JamesAllisonpublishedapaperinScienceshowingthatCTLA-4antibodieserasedtumorsinmice.——1999,Medarexacquiredrightstotheantibody,takingtheleapfrombiologytodrug.——2010,BMSpublishedareportinNEJMofantiCTLA-4antibodyipilimumabtreatmentformetastaticmelanoma.——2011,theU.S.FDAapprovedBristol-MyersSquibb’santi–CTLA-4treatmentformetastaticmelanoma.——2012,SteveA.RosenberggrouppublishedalongtermfollowupreportinCCRofipilimumabtreatmentformetastaticmelanoma.StoryofB7/CTLA-4JamesP.Allison第一百三十六页,共150页。PD-1(CD279)MemberofIgsuperfamilyInducibleexpressiononTorBcellDeliverinhibitionsignalStoryofB7-H1/PD-1PD-L1(B7-H1,CD274)MemberofIgsuperfamilyConstitutiveexpressiononT&APCetcConditionallydelivernegativesignal第一百三十七页,共150页。Beginningofthestory——1992,DiscoverofPD-1by

TasukuHonjo.

——1999,ChenLiepinggroup

foundB7H1,whichwaslateridentifiedligandofPD-1.——2000,GordenJ.FreemanreportedPDL1,whichwasfoundidenticaltoB7H1.——2014,ReceiveWilliamB.ColeyAwardjointlyfordistinguishedresearchintumorimmunologyStoryofB7-H1/PD-1ChenLiepingTasukuHonjoGordenJ.Freeman

ArleneH.Sharpe

第一百三十八页,共150页。StoryofB7-H1/PD-1FACTSB7-H1isfrequentlyup-regulatedondifferenttypesoftumorcells,whereitinhibitslocalantitumorTcellresponses.PD-1isexpressedonthemajorityof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J.Konishi,K.Yamazaki,M.Azuma,etal.ClinCancerRes200410:5094第一百三十九页,共150页。StoryofB7-H1/PD-1CONCLUSIONTumorcellstakeB7-H1asaweapontodisabletumorsensitiveTcellinthatwaytumorcellscansuppressimmunecellfunctionandescapefromimmuneattack.SOLUTIONBlockingB7-H1/PD-1interactiontoprotecttumorinfiltratingTcellinordertoenhancecellimmuneagainsttumor.第一百四十页,共150页。StoryofB7-H1/PD-1Anti-PD-1TherapykickinClinicaltrialshavebeenconductedinfollowingcancer:ColorectalcancerMelanomaProstatecancerNSCLCRenalcellcarcinom第一百四十一页,共150页。StoryofB7-H1/PD-1BidForFut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