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1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2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3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4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

1.《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共15卷,后世简称《说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意的文字学著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根据形体结构分为540部首,每字先列小篆,后进行说解,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有些还注明字音。其确立了六书理论,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体例,对古形音义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还记载了古代丰富的文化资料。2.说文四大家

清代是对《说文》的研究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中对《说文》进行全面研究的四大家及其作品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和《说文释例》、朱峻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其中,前三位文字学家及作品都是注疏《说文》的,旨在摸索、阐发许慎的原意,以说明字的本义为目的,紧扣许书,为许声张,代许立言;而朱俊声则专从假借和引申来研究《说文》,他打破了许慎的540部首的顺序,依照古韵18部排列,全书分为说文、通训、定声三部分,另辟稀径。3.许叔重

许叔重即许慎,许慎字叔重,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有“字圣〞之称,有“五金无双许叔重〞之誉。历经21年写成《说文解字》,15卷,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按540个部首排列。是我国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文字学著作,推究六经之义,十分紧凑,是研究上古语言汉字文化的重要资料。另著有《五金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现已失传。4.《经传释词》

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成书于嘉庆年间,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别用法的著作。全书共释虚词160个,以单音虚词为主;在编排上用音序法中的古声母排列法,按36字母编次;采用因声求义的方法,不限形体;该书在虚词的特别用法上,引证丰富,讲解详备,有不少好的见解。5.《尔雅》

《尔雅》成书于战国末年,全书分19篇,是我国第一部通释词义的训诂专著。该书是春秋战国时期词语和名物的释义汇编,是用当代通用的语言来解释古语词和方言词。其首创了按词的义类编排词汇的体例,后来的“雅书〞都仿照这个体例;是一部故训汇编,保存了好多先秦古训,为阅读古树和研究汉语词义蜕变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历来对其评价很高,被纳入《十三经》中,但其释义采用多义单词,解释某些词语意义往往是不明确的。6.《方言》

西汉扬雄所著,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共13卷,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学专著。该书用当代通用的语词来解释当代或前代的方言词;从词的地域性来研究汉语词义,对词的解释更精细;在以通语释方言的同时还重视以今语释古语,从词的时代性来研究汉语词汇的蜕变;使用“转语〞记载了某些方言同义词的语音联系,为方音研究、古音研究和语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采用田野调查法,为研究汉代词汇语音提供了资料。7.《释名》

东汉刘熙著,8卷27篇,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著。该书用音同音近的词来解释事物得名的由来;全书的名物语词都采用声训来解释,这为因声求义开拓了道路,促进了古代韵书的产生;记录了好多汉代通用的字,不侧重文言语词而侧重于日常生活名物类,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解释很精当。但是,解释错了的占据多数,此外,这部书对研究汉代的词汇、语音和社会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8.六书

六书是研究汉字结构的理论,是后人研究大量汉字后得出的制造汉字的六种方法。“六书〞说法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具体内容最初见于班固、郑众、许慎三家的讲解,清代以后“六书〞理论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之法,后两种是用字之法。尽管六书理论也有缺陷,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汉字,但其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权威的理论,是古代文字学的一种理论体系。9.形符和声符

形声字的结构中表示意义类别的部分叫做形符,表示读音的部分叫做声符。例如桃字,形符是木,声

2

符是兆。

10.四体二用

“四体二用〞说是指以清代戴震为首的文字学家不同意班固笼统地把“六书〞视为同一层次的“造字之本〞,他们认为六书中仅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书与汉字形体结构有关,可以视为汉字的构造原则,而转注、假借只是用字之法。虽然江声、朱俊声等文字学家对“转注〞这一概念存在着分歧,但戴震的“四体二用〞说对班固的说法做了修正,符合实际,为后来大多数人所接收。11.段玉裁

段玉裁是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段玉裁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其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在语言文字学,成果集中于《说文解字注》一书中。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为:阐发了《说文》的体例,对《说文》的训释进行了形音义关系的综合考察,说明词义的引申、假借和变迁等发展规律,注意辨析同义词之间的微弱区别,改正了以往的讹误。该书是说文四大家作品中成就最高的。另外他还写了一部《六书音韵表》,分古韵为17部,提出了一系列古音学原理,在古韵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12.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例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的“园圃〞就是一个偏义复词,种树的地方叫园,而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只有“园〞起作用,“圃〞字无义。13.连绵字

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可分割的单纯复音词,它只有一个语素。例如:倜傥、徘徊、蒹葭等。大多数连绵字在语音上是双声或叠韵的,如忸怩是双声,逍遥是叠韵的;当然也有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如辗转,还有非双声叠韵的如扶摇,这部分字比较少。14.双声叠韵

双声叠韵是汉语音韵学的一个术语。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一致,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一致,如现汉中葱翠是双声,由于葱cong和翠cui的声母都是c;苍凉是叠韵,由于苍cang和凉liang的韵都是ang,韵头不同也算叠韵,如光辉guang,mang都是ang韵等。15.浑言析言

浑言是指一对或一组同义词所共有的含义,析言是指一对或一组同义词中每个词所特有的含义。其实浑言、析言便是我们所称的泛指、特指,段玉裁称泛指为浑言,特指为析言。例如:恭、敬,恭着重在外貌,敬着重在内心。而二字连用则不再区别“不忘恭敬,民之主也〞一般来说这类词连用时是泛指,对举时是特指。16.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词在更早时期可能有别的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已无从考证,我们这里所说的词的本义是古籍文献上有记载的能够通过字形推断出来的原始意义。例如引的本义是开弓。

17.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是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之后,并不排斥原来的意义。词义引申的方式有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两种方式。如发本义为把箭射出去,引申为出发,发出,再引申为开启,启发。

☆直接引申,是直接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是月亮据其周期圆缺把从朔至晦称为一月,因此产生了表时间的意义。

☆间接引申,是从直接引申再引申,即所谓展转为他训☆,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的朝,由朝见的朝再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在引申为朝代。18.词义的更替

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本义为小腿,变为足之后,就不再是指小腿了。19.古今字

3

古代汉语中同一个词或同一个语素因时间先后而产生的义同而形不同的一组字,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的叫今字。例如昏的本义是黄昏,古代的婚礼在黄昏时举行,所以引申为婚姻的昏,后来写作婚分担昏的一个职能,昏与婚便成了古今字。古字与今字虽然形体不同但大多数古今字有形体上的联系,如莫—暮、取—娶。20.异体字

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结构不同或者结构部件位置不同而读音、意义完全一致的字,它们在任何状况下都可以相互替代。如:泪—涙、线(綫)—缐。21.繁简字

繁简字指繁体字和简体字。语言中的同一个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子来记录它,其中书写笔画多的叫繁体字,书写笔画少的叫简体字。笔画多少是二者的区别。这里所说的繁简字是有特定含义的。简体字特指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所公布的简体字,繁体字特指与简体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如鄧—邓、當—当。22.假借字

古人将假借字、通假字通称为假借字,今人将无本字的称为假借字,有本字的称为通假字。假借字是指由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产生的,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此字的意义,被假借后的字与原来的本字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借用本义为“燃烧〞的“然〞,来记录表示“如此,这样〞意思的。23.通假字

古汉语书面语中,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其中这个借用的音同、音近的字便是通假字,而这个被代替的字一般称之为本字。通假字与本字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如誓—逝、伯—霸、早—蚤。24.古音通假

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的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某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一致或相近的字来书写,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一致或相近,便用相互替代使用,被代替的字叫本字,替代的字叫借字。如用跳蚤的蚤来代替早晨的早,则蚤是借字,早是本字。25.部首

部首,许慎首创。他在《说文解字》中把一致的字归在一起,称为部,每部把共同所从的形旁字列在开头,这个字就称为部首,所以部首本身也是独立的汉字。如木、杜、李等字都属木部,木就是部首。540个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对于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探求词的本义有好处但是不便于检字。明代《字汇》,依照汉字里边后的形体,把部首减少为214部,检字变得便利。

汉字部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说文》为代表的文字学原则的部首,部首标志着该部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一类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如明代梅膺柞《字汇》、《康熙字典》等。在检字上,检字法原则的部首更为便利,但难免丧失《说文》部首原有的作用。26.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古代汉语判断句最突出的特点是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是借用其他词来帮助判断。古代最典型的、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是“...者,...也〞和“..,...也〞如:臣之所好者,道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7.表达句

表达句是以动词为谓语、表达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在古代汉语里,表达句的结构一般和现代汉语没有什么不同。如:冬,晋文公卒。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28.否定句

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否定句中必需有否定词。否定词可以是副词,如不、弗、勿、毋、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也可以是代词如莫。如: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疑问句

在古代汉语里,句子一般须有疑问词的帮助,方能发出疑问。有时候用疑问代词,有时候用疑问语气词,有时候是二者都用。如:其谁曰不然?则将焉用彼相矣?孰为父子?子见夫子乎?

4

30.被动句

被动句是就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来说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这种句子叫做被动句。被动句的谓语动词都是及物动词,由于只有及物动词才有受动的对象。被动句又可依照有没有特定的被动形式而分为两大类:意念上的被动句、有语法标志的被动句: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如:卒为天下笑。

31.宾语前置

一般状况下,宾语是在动词之后的。但古代汉语里,在一定条件下,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主要有三种状况: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往往前置;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表达句中用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如:不吾知也。吾谁欺?欺天乎?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32.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指的是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也可依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寻常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依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即在某些句子里临时改变词性和语法功能。如: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其次个门活用为动词,守大门。33.词的兼类

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同时兼有几类词的特性,经常具有几类词的语法功能,而词的活用只是在一定的句子里临时具有别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离开这个句子这些性质和功能就消失了。如: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只表示人的眼睛,活用为动词看。指:兼属于名词和动词,手指,用手指着、指向、指示。此处为指着。34.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就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而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它。实际上就是用动宾式的结构表达兼语式的内容。包括: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这个动作。如:庄公寤生,惊姜氏。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或发生同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如: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35.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只是主观上的一种看法,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的。而使动用法是要让它成为某种事实或者已经是事实。如:《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只是以为吃的很甜,穿的很美,并不是真的就这样。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如: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以之为贱)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孟尝君客我(把我当客人对待)36.词头词尾

词头位于词的开头,不是一个词,只是词的构成部分,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词性,有些词头也不专门表示一种词性。常见的词头有其、言、有、于、薄等。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词尾位于词的末尾,不是词,是词的构成成分,只表示词性,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常见的词尾有:然、尔、乎、焉、如等。如:填然鼓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些词尾加在形容词后面增加了形象化的色调。37.韵部

明清以前韵部又称韵。韵部就是指押韵字的归类,相互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于同一个韵部。(音韵学上把同韵的字归为一类,称作韵部)就先秦古韵研究而言,韵部有特别的内涵:既不区分韵头,也不区别声调,只要韵腹和韵尾一致,就属于同一个韵部。

韵目一个韵部的代表字或标目字叫做韵目。先秦古韵三十部中的歌月元就是韵目。

5

韵韵书把韵腹、韵尾及声调一致的一组字归为一类,成为一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要求同声调。)38.韵母

韵母是指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包括韵头、韵腹、韵尾。韵母一般有三种构成类型:一个元音;两个或三个元音;元音和辅音韵尾。韵母不区分声调。39.韵例

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即诗歌中用韵的体例,包括韵在句章篇中的位置,以及韵的转换、通韵的宽窄等等。

40.三十六字母

传统把现代语音学上的声母称作字母,也有称作“母、纽、声类、声纽〞的,字母实际上就是声母的代表字。传统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的30字母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增补调整而成的。大致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的声母系统,根据发音部位可以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七类,而根据不同发音方法又可以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41.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的分别是就韵尾的类别而言的,阴声韵指元音韵尾或无韵尾的韵;阳声韵指鼻辅音m、n、g为韵尾的韵;而入声韵则是以清塞音p、t、k为韵尾的韵。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可简称“阴阳入〞三声。42.《中原音韵》

元代周德清著,是一部专供北曲作家作曲押韵和审音辨字用的韵书,它的音系代表了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分19个韵部,首创“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之说。此书一改过去韵书承袭《切韵》旧制的弊病,能以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而成为研究近代音系的基本材料。43.《广韵》

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编修,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原来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共206韵,包括平声57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