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名词解释_第1页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_第2页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_第3页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_第4页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代文论名词解释

1、兴观群怨?说: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朱熹解释为:兴,指诗歌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精神之兴奋,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比较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俗状况以及的思想倾向与情感心态。群,指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怨,就是文学作品(诗歌)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讽谏作用。

2、?诗六义?说:《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它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和典型性的特征。

3、?诗缘情而绮靡?说:这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陆机对诗歌创作的要求是:只讲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

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又讲\赋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缘情〞、“体物〞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重视感情与形象,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步。

4、《孟子》中提到?浩然之气?,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刘勰提出?才、气、学、习?,都说到了?气?。请问:文章中的?气?终究是什么?

答:?文气?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但其具体所指很难一概而论,不同的文论家所提的?气?有不同的内涵。举例说,《孟子?公孙丑上》篇说:?(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这里的?气?是指一种具有的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形成于文章中就有一种?浩然之气?的正气和美而正的言辞。而曹丕《典论?论文》中所说的?文以气为主?的?气?则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特别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表达。因此,不同的的文章就会有不同的特性特点。曹丕在文章中还提到了?徐干时有齐气?,则是指徐干文章中常表现出来的齐鲁人的地方特征和风格。?孔融体气高妙?的?体气?又是指孔融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孔融人格上的高雅超俗的风度气韵。至于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提到?才、气、学、习?,他的原话是?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正?。?气有刚柔?的?气?,主要是指的气质性格。后人对?气?也有与上面不完全一致的解释。(钟嵘的)“滋味〞论

钟嵘《诗品》认为诗歌必需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作品,才是“诗之至也〞。钟嵘是中国古代文论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文艺理论批评家。要做到作品有深厚的“滋味〞,钟嵘提出“诗有三义〞说,认为要使诗有“滋味〞,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好“赋、比、兴〞的写作方法。怎样综合运用“三义〞呢?“三义〞中,他又将“兴〞放在第一位,并使“三义〞综合运用,这就突出了诗歌的艺术思维特征。并且说:“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滋味〞的作品。(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大量宏伟人物的事迹和作品透露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宏伟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对汉武帝刘彻并没有发泄私愤,而是既写了他残忍、好大喜功和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迹,也写了他的雄才大致和文治武功的宏伟之处,有着公正的\实录\精神。\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曹丕的)“文气〞说

《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可以看出,这里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特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别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表达。\文以气为主\就是强调作品应当表达作家的特别特性。要求文章必需有显明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虽在父兄,不能以

移子弟。\这就说明白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后世大量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讲解《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十六、严羽《沧浪诗话》的理论体系。

(1)《沧浪诗话》在宋代诗话中体系性最强。全书共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

(2)《诗辨》提出“别材别趣〞说。“别材〞即是说诗歌创作在题材和内容方面有自己特别的要求和规定。“别趣〞即是说诗歌有其特别的艺术旨趣。

(3)“熟参〞、“妙悟〞说。妙悟是严羽提出的诗歌的独特思维方式,是借禅悟来比喻诗道,由于诗歌审美与参禅悟道的心理过程十分相像。妙悟说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诗歌的兴趣情味、审美意蕴、技巧规律等只有依靠妙悟才能把握。其二,诗歌创作也必需依靠妙悟。抓住了艺术思维不同于规律思维的根本特点。熟参前代优秀诗歌,从而领会创作技巧,把握创作规律,提高艺术修养,作为诗人进行妙悟的重要条件。

(4)“以识为主〞、“以盛唐为法〞。严羽论诗“以识为主〞,要求学诗者提高鉴别诗歌优劣的能力,强调学诗入门的重要性。严羽把“以盛唐为法〞看作是诗人有“识〞和“入门正〞的标志。这是他依照自己的的审美标准,通过对历代诗歌进行比较之后而提出的观点。“以盛唐为法〞的理由是:第一,盛唐诗歌特别追求“兴趣〞,具有吟咏情性、不落言筌、无迹可求的审美特征;其次,盛唐诗歌属于“透彻之悟〞,是自觉运用妙悟的艺术思维方法进行创作的;第三,盛唐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

(5)述严羽诗论的局限。忽视诗歌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只确定汉魏和盛唐诗歌,缺乏历史发展的眼光。40、“点铁成金〞是江西诗派的鼻祖黄庭坚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源出其《答洪驹父书》。要求取古人陈言经过诗人的重新陶冶熔铸,为我所用,以前人作品中的佳句善字点化自己的作品。这一理论表现了一定的求变创新精神,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后人不善学习,往往以抄袭代替创作。他信为杜甫诗歌和韩愈散文“无一字无来处〞,也不符合实际。

41、“夺胎换骨〞也是黄庭坚提出的命题,源出于惠洪《冷斋夜话》。所谓夺胎换骨,就是用新的文字词汇重写前人诗意,以前人诗歌内容作为材料。这一理论虽有一定的借鉴古人、推陈出新的意义,却否定了诗人的自我特性和创造精神,是违背诗歌创造规律的。所以受到后代诗论家的批评。42、词“别是一家〞说

这是李清照在《论词》一篇中提出的著名观点,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的音乐美。十五、苏轼的文学观

(1)“有意而言〞、“有为而作〞。强调文章的现实精神。

(2)强调“辞达〞。指出文学作品以达意为目的,反对“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答谢民师推官书》)。

(3)追求平淡自然。指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答谢民师推官书》)。指出“平淡〞是“绚烂之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